首頁>Club>
當然會有一些前提條件,比如可以輕易開採出鈾235丰度極高的鈾礦之類的。
7
回覆列表
  • 1 # S星99

    人是先有腿才會奔跑,科技是先有初級才能到高階。今天的人,閒時可以反過來想,現實卻不能反過來做,原因都明白,真理過頭了就是謬誤。

  • 2 # Hotrock

    直到人類很好地控制火,利用火,隨意想怎樣用火就怎樣用火的人時候,人類也不知道火,或者燃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敢肯定地說,人類最初覺察到火的炙熱與他們不經意間遭受鈾235的輻射幾乎同時發生,只不過人類對前者有了利益觀的經驗領悟,而對後者卻茫然不知。當人類走過漫長的歷史路程,才會感到用火與控制核能的順序是不可以顛倒的,如果顛倒了,整個世界將為之顛倒。人類將會利用核能消滅敵對的部落,並最終毀滅他們自己。核能比化學能更先進,毀滅一切的效率也就更高。當人類為自己親手燃起的核能大火所毀滅,世界也將毀滅。沒有人類的世界將永存於荒涼的焦土。

  • 3 # 隨緣HMJ

    這種假設不切實際,能製造核彈就說明有相當的工業基礎,有這樣的工業基礎完全能製造各種各樣輕武器,如果只有冷兵器和核彈。那麼使用核彈的可能就會很大,

  • 4 # 夢鏡山水

    人的知識慢慢積累而來,不是現存就有了,如商品,買最好的用就行。事實中人類掌握一種技能都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如用火過程,在漫長歲月中從存火到鑽木打石取火都是經驗的積累,只是近兩百年來人們才意識到可燃物因熱能的量變而引起的化學反應,而核能反應在人類生活中接觸不著的,雖然如太陽等恆星在天空存在,但一百多年以前人們是想不出恆星為何一直髮光發熱的。所以人類不可能先掌握核能技術,非除有如農村的那些巫婆神漢的人存在。

  • 5 # 王子物理學

    這個假設是很不可能的,化學能被利用條件要簡單得多,人類自然掌握了化學能的利用、假設人類先掌握了核能的利用、這個世界可能已經被強權統治大一統了,地球也可能變成了一顆古怪生物佔領的星球、對外星球的探索比現在更遠,瞭解更豐富、科技比現在超前了至少300年。人們也許可長生不老、……。

  • 6 # 懶散老者

    你覺得讓一個+-X÷都沒學會的人直接學微積分可行嗎?讓一個只會造小木船的工廠去造航母可行嗎?脫離基礎去想不如干脆煮一鍋黃米粥,然後在旁邊睡一覺。

  • 7 # 軒雜談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小編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化學能和核能,它們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絡?

    化學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化學能主要是透過多種物質放在一起,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質變【化學變化】產生新的物質,比如碳和氧氣會形成二氧化碳,而煤和石油在燃燒狀態下,就會形成炸藥。

    核能又稱原子能,是指原子核發生變化而釋放出來的能量。眾所周知這種能量遠遠大於化學能,同時帶給人類的危害也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小編認為,化學能之所以先於核能被掌握肯定是有原因的,絕對不是一蹴而成的。大家都知道火藥是古代以及現代戰爭的首選武器,可以說它的威力已經足夠將戰爭中的戰士們粉身碎骨。

    那麼,試想想如果人類先使用核能進行鬥爭的話,後果肯定會更慘敗。尤其是隨著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增強和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我們深懷敵意,如果一開始就掌握了核能,那麼,世界的鬥爭肯定會間斷不息的。而且,核能相比較化學能而言,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性更大。但小編認為,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有壞必有好。如果能率先掌握核能那對生活和社會的發展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核能發電等。

    不管是化學能還是核能率先被掌握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而我們能做的就是遵循規律,順從其發展。

  • 8 # 愛寫文章的大叔

    人類的發明創造是在不斷的展現,(火藥)黑火藥原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發明創造出來的四大發明之一的土持性化合物。以前在沒有綈恩銻烈性炸藥的時候,也創造出用它作爆破岩石等堅硬物質,也給人類作出一些需應理想。

    此當今在科技提升而不斷專研下,也發現和利用起核能化合物類,核能有著多種多樣的,常用的就是鈾礦裡提練出來的鈾。對比下來就比黑火藥強烈多了,光說鈾就可造作原子彈核武器,也可作核動力進行發電,驅動車輛船舶,發謝飛船衛星等高科技行業,它已掌握在世界人類手中,用途有著不同其道。

    核能是當今的一些化合物有力資源,這就看人類怎樣安排,怎樣使用,看是利用在那個方面了。可以說之用來造福事就是福廕,如果是用來發動戰爭,哪就是禍根了。

  • 9 # 理性科普者

    人類的進化史是從低階到高階,從簡單到複雜,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因此,不可能先掌握開發核能技術。問題是一個假設,假如先掌握了核能技術,則核能首先用於戰爭,人類的發展史首先是戰爭史。

    人類從茹毛飲血的時代,不是首先發現了火、柴薪、石油、煤和天燃氣,而是首先開發了核能,是不會用來加工食物的,也不會用來發電,首先用於戰爭,用於爭奪食物和生存空間。

    所以,最先開發核能,人類的進化史肯定停留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發展歷程會很短,因為,核戰爭會毀滅地球上的生物,即使一次不能毀滅,也是在毀滅與發展中形成惡性迴圈,沒有也不會進化的。

  • 10 # 佛山大李

    如果當真的話,我們現在是文明開倒車,本應該祖先那麼厲害,人手一個核彈,現在搞到全人類數量才幾百幾千個,太落後啦!!

  • 11 # 修羅星期五

    全球核反應堆中以壓水堆為主。 核反應堆按照燃料、 中子能量、 慢化劑和冷卻劑不同,分為多種型別。按燃料迴圈分為鈾-鈽迴圈和釷-鈾迴圈; 按發生反應的中子能量分為熱中子反應堆和快中子反應堆;按冷卻劑分為輕水堆和重水堆;按慢化劑分為石墨堆、輕水堆和重水堆;其中,輕水堆又分為壓水堆和沸水堆。

    2017年,全球共有448座在運核電反應堆,其中使用鈾 235 作為燃料,輕水作為冷卻劑和慢化劑的壓水堆佔據絕大多數, 共計約 293 個,佔比為 65.3%,其次為沸水堆共計約 75 個,佔比為 16.7%。 使用重水作慢化劑, 輕水或重水作冷卻劑的重水堆共計約 49 個, 佔比位居第三。總裝機容量為392 GWe,較2016年增加約1.2 GWe,當年有4個新機組上網發電,同時有5個機組被關停。可以看出,總裝機容量的增加是由於新機組的平均單機容量高於關停機組,而非機組數量的增加。2017年IEA的資料顯示,全球核電發電量佔總發電量11%,美國為19%,中國為3.9%。到2018年11月,全球在建核電站54個,總容量約58GWe,其中當年新開工建設4個機組,分別在土耳其、孟加拉、俄羅斯和韓國。隨著田灣四號機組於2018年10月底併網,全球核電發電容量首次超過了400GWe。

    原子能又稱“核能”。即原子核發生變化時釋放的能量,如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時所釋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線在醫療衛生、食品保鮮等方面的應用也是原子能應用的重要方面。在發現原子能以前,人類只知道世界上有機械能,如汽車運動的動能;有化學能,如燃燒酒精轉變為二氧化碳氣體和水放出熱能;有電能,當電流透過電爐絲以後,會發出熱和光等。這些能量的釋放,都不會改變物質的質量,只會改變能量的形式。 人類原子能的誕生地是世界頂級學府美國芝加哥大學。曼哈頓計劃期間,著名物理學家費米領導小組於1942年12月在芝加哥大學Stagg Field 建成人類第一臺(可控)核反應堆,命名為芝加哥一號堆(Chicago Pile-1)。該反應堆是採用鈾裂變鏈式反應,開啟了人類原子能時代。

    中文名:原子能

    別名:核能

    解釋:原子核發生變化時釋放的能量

    組成

    原子能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任何原子都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繞原子核旋轉的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一個鈾-235原子有92個電子,其原子核由92個質子和143箇中子組成,50萬個原子排列起來相當一根頭髮的直徑。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個巨大的宮殿,其原子核的大小隻是一顆黃豆,而電子相當於一根大頭針的針尖。一座100萬千瓦的火電廠,每年要燒掉約330萬噸煤,要用許多列火車來運輸。而同樣容量的核電站一年只用30噸燃料。

    結構

    人類第一臺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原子核一般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最簡單的氫原子核只有一個質子,原子核中的質子數(即原子序數)決定了這個原子屬於何種元素,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稱該原子的質量數。

    同位素

    質子數P相同而中子數N不同的一些原子,或者說原子序數Z相同而原子質量數不同的一些原子,它們在化學元素週期表上佔據同一個位置,稱為同位素。所以,“同位素”一詞用來確指某個元素的各種原子,它們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 同位素按其質量不同通常分為重同位素(如鈾-238、鈾-235、鈾-234和鈾-233)和輕同位素(如氫的同位素有氘、氚)。

    如何釋放

    原子能核能的獲得主要有兩種途徑,即重核裂變與輕核聚變。U-235,有一個特性,即當一箇中子轟擊它的原子核時,它能分裂成兩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產生2—3箇中子和β、γ等射線,並釋放出約200兆電子伏特的能量。

    如果有一個新產生的中子,再去轟擊另一個鈾-235原子核,便引起新的裂變,以此類推,這樣就使裂變反應不斷地持續下去,這就是裂變鏈式反應,在鏈式反應中,核能就連續不斷地釋放出來。

    核聚變

    與鈾相同數量的輕核聚變時放出的能量要比鈾大幾倍。例如1克氘化鋰(Li-6)完全反應所產生的能量約為1克鈾-235裂變能量的三倍多。實現核聚變的條件十分苛刻,即需要使氫核處於幾千萬度以上高溫才能使相當的核具有動能實現聚合反應。

    例如,兩輛完全相同的汽車,都是5噸,一輛在運動,一輛是靜止的,如果運動的車一旦與靜止的車發生碰撞,猛然停止時,動能雖然失去了,可我們發現,汽車在相撞處變得很熱。這是什麼原因呢?汽車的動能轉變成了撞擊點金屬的熱能。

    但是,原子能比化學反應中釋放的熱能要大將近5000萬倍:鈾核裂變的這種原子能釋放形式約為2億電子伏特(一種能量單位),而碳的燃燒這種化學反應能量僅放出4.1電子伏特。原子能是怎樣產生的呢?鈾核裂變以後產生碎片,但所有這些碎片質量加起來少於裂變以前的鈾核,那麼,少掉的質量到哪裡去了,就是因為轉變成了原子能。愛因斯坦用E=mc²的公式來表示,即: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於光速是個很大的數字(c=299792458m/s),所以質量轉變為能量後會是個非常巨大的數量,釋放的能量為ΔE=Δmc²。在核反應過程中,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釋放出的能量,又稱核能,20世紀30年代末,科學家發現,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一個入射中子能使一個鈾核分裂成兩塊具有中等質量數的碎片,同時釋放大量能量和兩三個中子;這兩三個中子又能引起其他鈾核分裂,產生更多的中子,分裂更多的鈾核.這樣形成的自持鏈式反應,可在瞬間把鈾核全部分裂,釋放出鉅額能量.鈾235可以被任何能量的中子特別是運動速度最慢的熱中子分裂.鈾238只能被運動速度很快的快中子分裂,對慢中子和熱中子則只俘獲不分裂.通常所說的核裂變,主要指鈾235核分裂.一個鈾235核分裂釋放的核裂變能為2億電子伏特.這是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的一種方式,叫裂變反應.另外一種方式叫聚變反應.如一個氘核和一個氚核聚合成一個氦核釋放出的核聚變能為1760萬電子伏特.以相同質量的反應物的釋能大小作比較,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分別是化學能的250萬倍和1000萬倍,1千克鈾-235相當於2500噸煤,1千克氘和氚相當於1萬噸煤。

    核能

    在50多年前,科學家發現鈾-235原子核在吸收一箇中子以後能分裂,同時放出2—3箇中子和大量的能量,放出的能量比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大得多,這就是核裂變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核能。

    原子彈就是利用原子核裂變放出的能量起殺傷破壞作用,而核電反應堆也是利用這一原理獲取能量,所不同的是,它是可以控制的。

    輕核聚變

    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同時放出巨大的能量,這種反應叫輕核聚變反應。它是取得核能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太陽等恆星內部,因壓力、溫度極高,輕核才有足夠的動能去克服靜電斥力而發生持續的聚變。自持的核聚變反應必須在極高的壓力和溫度下進行,故稱為“熱核聚變反應”。

    氫彈是利用氘氚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巨大能量起殺傷破壞作用,正在研究受控熱核聚變反應裝置也是應用這一基本原理,它與氫彈的最大不同是,其釋放能量是可以被控制的。

    鈾是自然界中原子序數最大的元素,天然鈾由幾種同位素構成:除了0.71%的鈾-235(235是質量數)、微量鈾-234外,其餘是鈾-238,鈾-235原子核完全裂變放出的能量是同量煤完全燃燒放出能量的2700000倍。也就是說1克U-235完全裂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噸半優質煤完全燃燒時所釋放的能量。

    核能(或稱原子能)是透過轉化其質量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常量。核能是透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² ,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核能可透過三種核反應之一釋放:1、核裂變,較重的原子核分裂釋放結核能。2、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釋放結核能。3、核衰變,原子核自發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

    核能是人類最具希望的未來能源之一。人們開發核能的途徑有兩條:一是重元素的裂變,如鈾的裂變;二是輕元素的聚變,如氘、氚、鋰等。重元素的裂變技術,己得到實際性的應用;而輕元素聚變技術,也正在積極研究之中。可不論是重元素鈾,還是輕元素氘、氚,在海洋中都有相當巨大的儲藏量。

    核能的利:

    1.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汙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汙染。

    2.核能發電不會產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

    3.核能發電所使用的鈾燃料,除了發電外,沒有其他的用途。

    4.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故發電成本較其他發電方法為穩定。

    核能的弊:

    1.核能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所佔體積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線,故必須慎重處理,且需面對相當大的政治困擾。

    2. 核能發電廠熱效率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電廠排放更多廢熱到環境裡,故核能電廠的熱汙染較嚴重。

    3. 核電廠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傷害。

    如何尋找可替代的能源,一直是人類在不斷尋求突破的問題,在很早之前,人類所使用的各種能源一直都是來自於地球之上,並且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也就是說人類不斷的使用之後,總有一天這些能源會枯竭,不尋找到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並且對環境沒有危害的能源的話,那麼人類文明或許終將走向毀滅。

    因為這個命題人類發現了諸如風能,核能等各種清潔能源,而核能是作為清潔能源當中最受期待的一種能源,因為它具有著龐大的能量,但是它龐大能量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雖然如今地鐵上有著不少的核電站,核電人員依然無法替代傳統能源,因為它具有著不可控的性質。

    人類一直在研究如何控制核聚變,一旦掌握如何控制核聚變之後,那麼核聚變就會變成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並且非常廉價的能源,在這之後將會發生很多的事情。

    最明顯的就是我們如今使用的各種能源,諸如石油汽油都將會徹底的消失,能源將會被核能所替代,所以到時候運輸成本將會大大下降,運輸相關的行業將會獲得很大的利益,對於人類來說可謂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其次就是環境可以變得更好,我們都知道如今的地球正在面臨著全球變暖的問題,而汽車的排放的尾氣可謂是罪魁禍首,各種工廠能源消耗之後產生的廢氣也是元兇之一,所以當核能成為主要能源之後,這些汙染氣體的排放將會徹底消失,全球變暖的環境問題也將會迎刃而解。

    如果人類真正的掌握了可控核聚變,無疑對整個人類來自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人類無需再為了能源去大肆的開採地球的資源了,人類的文明程度將會向前躍進一大步。

    大家都知道,閃電等自然現象會生成天然火源,所以即使沒有人類干涉,大自然也會時不時地發生大火。這些大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態圈的組成部分之一,後來才開始被人類利用。

    換成核能。

    大家都知道、XX等自然現象會生成天然的放射物質(喂!),所以即使沒有人類干涉,大自然也會時不時地經歷一遍核輻射的洗禮。比較可惜的是放射物質的放射性不像火那樣容易熄滅,而是會長久存在。這些自然生成的放射源在地球上越攢越多,於是……

    拉開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序幕。

  • 12 # 六季如歌

    這是驗證科學的悖論,永遠不可能成立!

    驗證科學是建立在實驗和計算的基礎之上並步步推進的,沒學會走如何跑?!

  • 13 # 以晨637

    現在認為原始人最先利用的是天然火。比如一個原始人偶然吃到被火燒死的動物的屍體,發現比一般的生肉要好吃,於是慢慢產生了主動用火燒肉來吃的習慣。

    換成核能。

    現在認為原始人最先利用的是天然放射源。比如一個原始人偶然吃到了被輻射而死的動物屍體,砸吧砸吧嘴,沒發現跟普通生肉有什麼區別。不過吃完以後沒幾天,這位原始人開始吐血、腹瀉、脫髮、身體潰爛,最終慘死。

    算了我們換個場景。

    原始人發現大部分動物都懼怕火焰,利用火焰可以有效地保護自身安全,天冷的時候還能用來禦寒。於是慢慢形成了保留自然火種的習慣。

    換成核能。

    原始人發現這塊石頭晚上會發光,雖然沒有太大卵用,但好歹能照個亮。於是把石頭搬回自己居住的山洞。過了幾天,一洞的原始人都死完了。

    不行不行,再換一下。

    大家都知道,閃電等自然現象會生成天然火源,所以即使沒有人類干涉,大自然也會時不時地發生大火。這些大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態圈的組成部分之一,後來才開始被人類利用。

    換成核能。

    大家都知道、XX等自然現象會生成天然的放射物質(喂!),所以即使沒有人類干涉,大自然也會時不時地經歷一遍核輻射的洗禮。比較可惜的是放射物質的放射性不像火那樣容易熄滅,而是會長久存在。這些自然生成的放射源在地球上越攢越多,於是……

    拉開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序幕。

    萬事開頭難,古人誠不欺我也。

  • 14 # 蛋科夫斯基

    這是個腦洞問題,我們分為三個風格來解答。

    正經回答

    現實中人類改變自然的里程碑,就是發現了怎樣去使用火。從雷電可以引發的火,到人類嘗試控制火,再到生火這一過程,就是對於化學能的掌握。

    所以對於人類來說,只有玩火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而且是最厲害的東西。

    而核反應,無論是哪種核反應,都需要深厚的科學理論,和工業基礎。否則人類根本不會意識到那東西到底是什麼,更別說提純鈾235了。即使是資訊發達的今天,也不是哪個國家或者組織都可以輕鬆利用核能的。

    這還不如腦洞一下人類最初利用電鰻來發電,都比核能靠譜的多。

    腦洞的回答

    嚴格地說,非常嚴格的那種,上升到槓聖級別的那種抬槓,人類最初掌握的能源,其實就是核能。

    因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要基於太陽的核聚變來提供能量。沒有太陽的核聚變,地球就是個土疙瘩包個鐵球。

    太陽每天傳遞給地球的能量是1.5 x 10^22焦耳,也就是4萬億噸的TNT當量。要知道,扔廣島的原子彈才1.5萬噸TNT當量。地球上相當於每天都來它上億顆核彈。

    科幻的回答

    我記得之前聽說過一個小說情節,某種外星人的科技樹和我們不一樣,他們還沒掌握好熱兵器,就先掌握了星際旅行的技術。然後這個幫外星人帶著火槍,來到了地球,以為讓地球人看看火藥就能把地球征服了。

    結果是喜大普奔的,面對飛機坦克大炮的外星人是一臉懵逼,然後地球人還藉此掌握了星際旅行的技術,反殺了回去。

  • 15 # 風吹6700

    這個假設有意思,先決條件應當是誰的母親直接生下一個教授,然後就直接有了核物理。基礎物理是什麼?那玩意兒有用嗎?

  • 16 # 孔梅枝

    核能的本質及電力線、電場

    核能是多個帶同性質電的小微粒繞一個帶異性電的大微粒運動,並且外圍總電量與核心(大微粒)電量相等,在小粒上和小粒軌跡中心即大微粒體中心,這兩處聚集核能,並且都發射出某形狀的平行電力線和它外套的某形狀球交電力線,包裹在大粒子上,由於大粒子對外圍轉的小粒子來說,它相當於核,此時核上包裹著電力線,當飽和時吐出並仍然保持原形狀,這個從核上吐出的微電力線叫核能。

    夸克核能的用途一

    不同的核能它的用途不同,如夸克上包裹的是扭曲平行電力線和它外套扭曲球交電力線,當飽和吐出成自由核能,由於是夸克上吐出的,所以叫夸克核能,這些核能靠平行電力線首尾異性相吸成串,這就是造天體上的龐大電力線,它可以用在造天體上排列地軸和地核。

    夸克核能的用途二

    在夸克上包裹著的扭曲正負平行電力線和它外套扭曲球交電力線,當飽和時吐出成自由核能,由於夸克分正負,所以核能也分正核能與負核能,這兩種正負核能微體處在一起,就會同向以側面正負異性相吸,成為上下正負電扭曲雙微體,又它們首尾異性電相吸成串,這就是重力線。

    離子核能與夸克核能的區別

    在正負離子上包裹著的扇子形平行電力線和它外套中間凸起的曲面圓交電力線,飽和時吐出成自由核能。這些微小核能的平行部分電力線上下是異性電,並且平行部分的扇子形上下都是一致的向上凸起,所以它們首尾異性相吸凸凹相合成串,這就是造磁體用的龐大電力線。這種正負離子上包裹的扇子形電力線,達到飽和吐出成自由的正負離子核能,這些核能串與夸克上包裹的電力線,飽和時吐出成自由核能,再8結合成串相似。在夸克電力線上排列夸克粒子造成初步的地軸與地核以及重力線;在離子電力線上排列正負離子造成含磁力線的磁體。

    核能與實體粒子的關係

    核能或核能造的電力線、磁力線、重力線,它們都是看不見摸不著只有感覺,但電力線危險。而實體粒子可以用某種辦法(如放大鏡)能看見,並且實體粒子(夸克)透過某辦法造電力線。可以透過電力線排列粒子造某種物質。如連體的地軸與地核、某物質分子、重力線。

    各種核能

    原子核與電子造出原子核能上單性,它不能造大的電力線;正離子上的電子,造出正離子核能,負離子上的電子造出負離子核能;正夸克與電微子造出正夸克核能;電微子與次微子造出電微子核能等等 ,向下遞減相對應的小粒子都具有造核能功能。每種核能都對應著它結合的電力線。

    各種電力線及磁力線作用

    核能結合的電力線,所處的狀態不同,它的存在性質不同,如離子發射出的龐大電力線,實質上是原子核外部分電子(有失去與得到電子成離子才能造核能,)造的核能,由電子運動軌跡組成面積上所有的電子上核能與原子核上盡力趨近於核中心部位聚集的核能,這兩項發射出微小電力線即面上發出的平行電力線,核中心發射出球交電力線,它們相套重合在一起,包裹在原子核上,達到飽和時吐出成原子核能,這就叫原子核能,這種核能不能造電力線,它是單性核能,這因為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的整體即原子不存在正負之分,它的核能只能包裹在原子核上與另外的原子相吸與相斥的力,組成物質的分子,當組成分子後,核上包裹的電力線長度還有剩餘,所以出現分子與分子相吸與相斥,這些相吸力是原子核上包裹的球交電力線與另一個原子核上包裹的球交電力線,若這兩個球交電力線上的某根正電力線,與另一個球交電力線上的某根負電電力線相遇,就會異性相吸,這就是原子與原子結合為分子的原因,由於這些電力線是球形狀的,它們相接觸不穩定,稍有推斥力(平行電力線上的力)就會移動,所以原子與原子都在不停的振動;相斥力是原子核上包裹的平行電力線與另一個原子核上包裹的平行電力線同性相斥作用,這也是造成原子的振動原因。正負離子在颶風旋轉面上發射出龐大的平行電力線,和它外套的球交電力線,這些電力線是扇子形的離子核能微體結合的串。當大的電力線形成時,正負離子各飛到它的對應異性電力線上排列好,球交電力線是相鄰的異性電,排列上的離子自然也是相鄰異性的,它們自然相吸稍微靠近,成為並列的正負電離子串,此時在它的縫隙裡,電力線上排列的離子,繞原子核轉的電子受到電力線上的強電作用改變運動方向,並且沿著繞原子核轉的部分軌跡即弧形線段上做簡諧運動,在電子上和弧形線段中心聚集核能,並且發出扇子形平行電力線和垂直相等的正中凸起的曲面圓交電力線,包裹在原子核上,飽和時吐出保持原狀,成自由核能,這些核能分正負,先是正負異性同向相吸成雙扇子形核能微體,然後這些雙核能微體首尾異性相吸成串即磁力線,並處在並列存在的離子串縫隙裡,上順離子串到頂端下到颶風旋轉中心與此處核能相接(此時由於颶8風旋力大小,確定了這裡核能成為電子做簡諧運動形成的核能),當到時機使球交電力線上的並列正負離子串縫隙裡的磁力線一統發射出去,到達空間某距離停下,這就是磁力線。磁力線的實質它是不顯電性的電力線,屬於隱形電力線,只有在垂直磁力線方向上運動導體上的電子才能顯出正電性即使導體上電子定向運動,這個正電性就是磁力線上那個雙扇子形微體上,組成中間凸起的圓交電力線上的正電力線,這個正電力線向圓心的吸力與導體上帶負電的電子異性相吸,就這樣產生導體上的電子運動,這就是磁力線顯出的電性,屬於隱形電。各種核能結構和形狀不同,它結合的各種線用途不同,重力線不顯電性,磁力線在某些情況下顯電性,如磁力線使導體上稍微加力的電子移動,由於只有異性相吸,才會電子移動,又在磁力線區域,所以電子的異性電必然在磁力線的垂直方向上,又由於磁力線的垂直方向上,存在著向圓心吸引力的圓交電力線,這就明顯的說明了磁力線上存在對電子的明顯正電,這就是正負電相鄰圓交(電力線組成中間凸起的圓面)電力線上的正電力線作用,使導體帶負電的電子移動。造天體的電力線不穩定,颶風停下,電力線自然消失。

    各種對電有關的線來歷

    正夸克核能造天體的正電力線的;負夸克核能造天體的負電力線的;正負兩種夸克造的正負兩種核能結合為不顯任何電性的重力線;原子核能造顯隱形電的磁力線。

    太Sunny線

    是實體粒子即電子變的光子組成的線。也有少量的正夸克結合的正β射線;負夸克結合為帶負電的β射線;中子結合為伽馬射線;質子結合為帶正電的α射線。

    電力線、電場

    電力線是散核能結合的直線核能,也指完整電力線上的平部分,或具體的某根電力線。電場是指整體平行電力線和它外套球交電力線總體。但球交的電線方向是向球心吸的,並且線都交於球心,線總體組成了球形狀並與平行電力線中間部分重合,相當於平行電力線全部重合在球內。無論線或場它們的力線都是直的,並且中間的上正下負平行電力線方向分別向上和向下的,又與球交電力線重合相套,球交電力線方向朝向球心吸。

    磁力線結構與產生原理

    在造含磁力線的磁體時候,颶風旋轉使離子在旋轉面上加力,並聚集出正負離子核能,這些核能聚集在旋轉面上和颶風旋轉中心。這兩處核能同時發射成龐大立體平行電力線和它球交電力線,使正負離子排列到異性電力線上 。對於這種核能來說,正離子產生的正電核能,正核能結合為正電力線即龐大電力線上的正電力線;負離子產生負核能,負電核結合為負電力線即龐大電力線的負電力線部分。離子聚集的核能結構與其他粒子聚集的核能結構不同 ,由於離子是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的原子變成的,原子外圍總負電量與原子核上的電量不相等,並且繞原子核外圍轉的部分電子,變為繞部分圓周即弧形線段做簡諧運動,來產生另一種核能即平面方形垂直於平面圓形的電力線並且包裹在軌跡中心,緊靠原子核 ,當達到飽和時移動出去保持原狀,由於離子存在正與負,所以核能就出現正與負,它結合的電線自然有正電力線與負電力線。成自由的正或負核能。由於產生核能的規律是,運動的粒子,就會在它的本身和它的運動軌跡中心聚集核能,並且包裹在它的軌跡中心處。由此在颶風旋轉面上離子隨旋轉力加大力,自然該離子上的電子(原子核外電子)同樣隨之加大力,此時饒原子核轉的部分電子在繞它的運動的軌跡上改變方向即反向往回運動,由圓周變為沿著弧形線段做簡諧運動,這樣做簡諧運動的各個電子本身上聚集核能,又在弧形線段中間聚集核能,當到時機,這兩處核能同時發射出平面扇子形平行電力線和外套的中心凸起的圓(平面圓)交電力線,並且平面扇子形平行電力線所處的平面與它外套的中間凸起的圓交電力線處的平面幾乎垂直。扇子形平行電力線以弧線段為界限,上為正電並且上頂端中凸起為扇子形,下為負電並且下頂端向上凹,上凸部分與下凹部分圖形恰巧全等,正負平行電力線方向相反,這個電力線包裹在弧線段中心處,緊靠原子核,當飽和時自然離開,保持原狀,成為自由的離子核能。由於存在正負之分,所以離子產生的核能叫正離子核能;負離子產生的核能叫負離子核能。這些微小核能體,在颶風的旋轉面上由各個離子本身產生著,並且颶風旋轉的最大圓面中心也不停向圓心吸著,當兩處聚集的核能達到巨大量時,就會發射出龐大立體等長平行電力線和它外套等長球交電力線,這個龐大的電力線與造天體的夸克電力線結構一樣,它的立體平行電力線垂直於颶風最大旋轉面並且分上為正電下為負電,方向分別背離旋轉面朝它的頂端,整個平行電力線組成圓柱形狀。外套的球交電力線都交於球心並且方向都朝球心,它的電力線是正負相鄰均勻摻雜排列著的並且組成球體形狀。由於多個電力線有規律排列就是電極,所以這個相套電力線就是兩個相套電極即圓柱電極和它外套的球電極。在這個龐大的電力線區域內,主要用它的球交電力線排列離子,由於球交電力線是正負相鄰的,所以正負離子相應的排列在它的異性電力線上成為正負離子串,又因為正負離子串比正負電力線吸引力大,所以異性相吸使正負離子串之間相互靠近並列存在。此時並列的正負離子串之間的縫隙裡存在著兩種扇子形核能,即正離子核能與負離子核能。,由於這些離子核能的結構是,它的平行部分是扇子形,並且上下電性是異性的。它的形狀即扇子形的上端凸起,下端向上凹進,並且上凸圖形與下凹圖形是全等圖形。由於正離子的核能是正核能,負離子的核能是負核能,所以正負核能相處在一起,它的微體以同向形狀靠近,即側面相吸成為雙扇子形核能微體,上下仍然保持正負電性。這些上下異性電的雙扇子核能微體相接觸時,雙扇子形上端凸起部位與另一個雙扇子下端的向上凹進部位恰巧凸凹相合,就這樣自然的首尾異性相吸成串,這就是磁力線。這些磁力線在並列存在著的正負離子串縫隙裡合成的,並存在於縫隙裡,它的外端隨並列存在的離子串長度,內端與颶風旋轉中心聚集的核能相接。由於組成球交電力線上排滿正負離子成串,並且靠近颶風旋轉中心處,所以颶風旋轉中心處空間相當小,這裡聚集的核能為巨大量,當這微小空間裡的巨量核能壓力控制不住時,就會推著與核能相接的預備磁力線,這就是又一次(第一次發出電力線,也是扇子形核能)的發射並經過並列存在的正負離子串縫隙,同它縫隙裡早已預備好的雙扇子形核能串一統推出到達空間某距離停下,這就是磁力線。

    磁力線、重力線與電力線區別

    平面扇子形平行電力線和外套的中間凸起的圓交電力線,這電子的弧形線段中間,靠近原子核,飽和後自由移出,保持原狀,這是離子核能。正負離子分別產生這樣的正負離子核能,它近似於正負夸克產生正負電力線,同樣正負離子核能結合與正負夸克核能結合,都成雙核能微體,它們的中間平行部分再分別異性相吸成串,這就是磁力線與重力線。它們在造的時候都分別用它所對應的核能,這些核能分別處在離子串縫隙與夸克串縫隙合成磁力線與重力線,它們都是穩定的。離子邊包裹的電力線與夸克上包裹電力線是各自的核能,這些核能聚集出到造大電力線的發射處,同時發射出平行電力線和它外套球交電力線,這兩種電力線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它具有不穩定的性,若離開了它的製造器械即颶風旋轉力,這些單性(正電或負電)存在電力線自然失效,所以說電力線的存在與它的存在條件是同時並存的。這就是磁力線與電力線的本質區別。

    電力線的存在方式

    只要產生出電力線,就要顯出它的形狀(看不見,只存在某現象),它的含電力線區域外表都以球體形狀存在,並且組成球體的電力線都交於球心並且方向朝向球心吸,它的正中部位重合著平行電力線,這些電力線組成圓柱體形狀,圓柱體上下底的周長恰巧交在球面,發射平行電力線的面與圓柱底面積相等,並且平行電力線垂直於發射面。這個組成圓柱的平行電力線 分上為正電並且方向朝上;下部分為負電並且方向朝下。只要處在這相套電力線整個區裡的異性電的微體,就會順電力線方向運動;若其他不帶電物質進入這個區域會分解成微粒一直到夸克狀態。

  • 17 # 晏翔麟

    人類其實在二戰後就掌握了核能了,但是他們是向著戰爭機器去發展而不是發展清淨強大的能源動力為主,才有了今日世界的格局。

  • 18 # 使用者8378212630218

    不可能吧!要啟動鏈式反應,必須要有高能炸藥提供的能量,就像炸藥需要雷管一樣,同理氫彈也需要原子彈提供啟動能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教,學書法臨帖到底臨到什麼程度才可以換帖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