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月流火140400643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兩句題外話。現代人在個性主義的影響下,往往會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覺得一個人只要能力強了,就會無往而不勝。所以,電視劇中就出現了憑著個人的算計最後達到權力頂峰的人物。但縱觀歷史就會發現,權力和地位的獲得,常常有偶然性。這種偶然性就是所謂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個問題的原描述中說,漢代呂太后去世後,諸呂被誅。劉恆在各方面都沒有優勢的情況下,最後能夠上位當皇帝,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其實這個描述是有問題的。當時的劉恆不是各方面都沒有優勢。並且,他本身擁有一個任何人都不能比的最大優勢,既:他是當時活在世上的劉邦的兒子中年紀最大的那一個。其實,到諸呂被誅的時候,劉邦在世的兒子只有兩人,一個是代王劉恆,另一個就是淮南王劉長。古代是嫡長子繼承製,劉恆雖然不是嫡子,但是劉長更不是。相比而言,劉恆的母親薄太后最起碼還是劉邦後宮的妃子。劉長的母親連妃子都不是。二人都不是嫡子,劉恆居長,自然就是優勢。

    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劉邦的兒子和嫡子本身已經不成為優勢了。原因很簡單,呂后就是劉邦的正宮嫡妻。而惠帝就是嫡子繼位。惠帝死後,是呂后稱制。但是,惠帝的後宮,皇后張氏雖然沒有兒子,但是其它宮人生下一兩個兒子也是正常現象。當時稱為惠帝后代的,除了少帝之外,還有梁王、淮陽王和常山王。只是,這些人中都有呂家的血統。如果留下他們。長大了,大權在握後向誅滅諸呂的群臣反攻倒算,這些人就只有引頸就戮的分了。所以,當時,這些人不管是否有劉家的血統,只要和呂家粘上邊,就得死。

    漢朝從劉邦到惠帝,已經傳了兩代。呂后稱制,還是有個少帝當傀儡。因此,當諸呂被滅之後,漢家的天下無論是第二代接班,還是第二代接班,都是說得過去的。所以,當時劉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他的異母弟弟淮南王劉長。而是他的侄子,齊王劉襄。

    劉襄是劉肥的兒子。劉肥是劉邦最大的兒子。我們都知道,劉邦年輕的時候不務正業,整天遊手好閒,不過日子。按現在的眼光,就是個二流子。這種人,很難娶到媳婦。所以,他就在外邊找了個相好的,生了個兒子,就是劉肥。劉襄是劉肥的兒子。

    劉邦一直到四十多歲才遇到一個識貸的呂公,把自己的女兒呂雉嫁給他當老婆。呂雉給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兒子就是惠帝劉盈。惠帝出生的時候,劉邦已經46歲了。

    劉邦娶了呂雉之後沒多少年,就因為押送犯人服役過程中,因誤了期,自己和犯人們一起躲到山裡成了逃犯。這樣,與呂后自然也就聚少離多,生孩子的事情,也就耽誤了。除了一兒一女之外,也就再沒有嫡子了。等到陳勝吳廣起義後,劉邦也投入了逐鹿天下的大業中。一來是戎馬倥傯,二來是美女遍地。就再也沒有回家與媳婦生嫡子的興趣了。

    劉恆的母親薄氏,原來是魏王魏豹宮中的宮人。有一次,她的母親帶她到一個著名的相士許負那兒相面。許負說,這個女子大貴,以後會生天子。魏豹聽了這個訊息之後,心中大喜。心想,自己的女人能生天子,豈不是說明自己也能當皇帝。當時,正是楚漢相爭時期,魏豹站在劉邦一邊與項羽作戰。當覺得自己能當皇帝之後,便坐山觀虎鬥。希望劉邦項羽兩敗俱傷,自己坐收漁利。誰知劉邦很快騰出手來,把首鼠兩端的魏豹給收拾了。這樣,魏豹後宮的女人,便成了劉邦的女人。

    薄氏是一個性格比較溫和的人,大約沒有太多吸引男人的手段,所以,在後宮佳麗三千人的環境下。絲毫不引人注目。進宮一兩年後,也沒有引起劉邦的注意。好在她有兩個好閨密。當初在魏王宮裡的時候,三個人就說好有福同享。進漢宮後,另外二人但受到了劉邦的寵幸。本著有福同亨的宗旨,在兩位閨密的引介下,薄氏終於和劉邦過了一夜。之後,劉邦對她再無興趣了。誰知有些夜夜在一起的,未必就生下兒子。有些春風一度,便珠胎暗結。薄氏經過這一夜,就生下了兒子劉恆。這是漢四年的事情。劉邦這一年53歲。

    淮南王劉長是在劉邦58歲這一年出生的。劉長的母親原本是趙王張敖宮裡的美人。張敖是劉邦的女婿。劉邦到他這兒的時候,張敖便讓宮裡的美人侍候劉邦。誰知劉邦走後,這女人懷孕了。既然懷了龍種。張敖便不敢讓其回趙王宮中。另闢宮室讓其居住。並向劉邦報告。這時,趙王張敖的手下因為劉邦對趙王無禮,想加害劉邦。事情敗露之後連累了張敖。劉邦因為恨張敖,連侍候過自己的美女也恨上了。始終不給這個女人名份。美女生下孩子後,一氣之下自殺了。這時劉邦才後悔了。於是,就把孩子接回漢宮,讓呂后撫養。這就是淮南王劉長。劉長因為從小是呂后養大的。所以,性格比較驕橫。因為他親生母親氣性比較大。劉長大概也遺傳了母親氣性大的特點。正是因為這個特點,所以,他最後的結局並不好。因與主題無主,這裡也就不多說了。

    在劉邦的兒子中,劉肥是老大。因為不是嫡子,被排除在繼承人之外。劉邦也沒有虧待他,把齊國七十餘城封他為王。劉肥在呂后三年去世,他的兒子劉襄繼位為齊王。劉襄出生於漢之前兩年,比漢三年出生的劉恆大五歲。

    在誅滅諸呂的權力爭奪中,最積極主動的,是齊王劉襄一派。劉襄的兩個兄弟朱虛候劉章和東牟候劉興居是誅殺諸呂的直接參與者。劉章積極參與誅殺諸呂,除了恢復劉氏權利之外。還有對呂后對齊王一支的權利剝奪的不滿有關。我們知道,劉邦封劉肥的齊國有七十多城。隨著呂后的專權,齊國的勢力不斷被削弱。先後被分封為城陽王、琅玡王、濟南王。原來的一國變成了四國。這其實是中央透過削藩加強集權的舉措,但藩王的不滿是肯定的。

    呂后去世了,但諸呂還是掌握著漢朝的政權。這時,想恢復劉氏政權的有兩批人,一批是以陳平周勃為代表的漢室舊臣。一批是以劉章為代表的劉氏宗親。這兩批人既有共同的目標,也有不同的訴求。共同的目標是滅掉諸呂,奪回政權。不同的目的在於,功臣們目的在於,恢復劉氏政權後,自己同時擁有權力。至於劉家誰當家,對他們來說,無所謂。劉章的目的,當然是齊王一派能當家最好。但是,話語權是要靠實力獲得。所以,齊王劉襄上位的前提必須是憑自己的實力拿到政權。於是,在呂后去世之後,劉章立馬給哥哥齊王劉襄去信,讓他起兵誅殺呂氏。

    劉襄接到資訊後,立馬與自己的舅舅駟鈞以及手下魏博準備起兵。因為齊國當時分成四個王國了。實力就打了折扣,為了增加實力。劉襄派人把琅琊王劉澤騙到齊國軟禁起來,然後派人接管了琅琊國的兵權,和兩國之力,起兵討伐呂氏。

    齊王起兵之後,漢朝立既派劉邦時期的大將灌嬰領兵平叛。因為漢軍也不支援呂氏,所以灌嬰出兵之後,與齊軍達成默契,雙方互不進攻,以等待朝廷生變。

    這時,朝廷中周勃陳平聯劉邦舊臣們一起發動政變。諸呂被剷除。大臣們開始考慮誰來繼承漢家天下的問題。在漢軍和齊軍對峙的時候。琅琊王劉澤對齊王劉襄說,我現在留在這兒也沒有用處。恢復劉氏天下,是大多數人的心願。在劉家族人當中,我是年紀最大的。還是有些影響力。如果你讓我到京城去,我可以說明大家推舉你齊王為天子。

    劉襄聽了這話很高興,就放劉澤到京城去了。到了京城的時候,正好是諸呂被滅,群臣討論誰為天子的時候。齊王劉襄是長子長孫,自然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擁戴。這時,劉澤說話了。他說:“大家忘了劉家的權力是怎麼失去的嗎?不就是因為太后呂家太強悍了嗎?現在齊王的母親駟家也是很強悍的。他的舅舅駟鈞那簡直就是一隻穿著衣服的老虎啊!如果讓齊王繼位,難道能不重蹈呂太后的履轍嗎?”

    劉澤這話說得太有殺傷力了。劉襄不但有個厲害的母親和舅舅,而且他的兄弟劉章和劉興居也不是等閒之輩。如果劉襄上臺,大臣中許多是會失去權力的。於是,劉襄就在劉澤的一席話中,失去了繼位的資格。他失去資格的原因,不是因為太弱,恰恰是因為太強。

    既然劉襄被否決。那麼,與皇家血親關係最近的,就只有代王劉恆與淮南王劉長了。代王年長,根據無嫡立長的原則。劉恆就成為首要人選了。劉恆還有一個重要優點,就是他母親薄太后與世無爭,性格溫和。於是,代王就理所當然的成了贏家。

    琅琊王劉澤為什麼會否決齊王劉襄呢?說白了還是報仇。劉澤是劉邦的本家,當初跟隨劉邦起兵,也立了點功勞,所以封為琅琊王。他的封王一半是因為本家,一半是功勞。他被封在琅琊,削弱了齊國的實力,齊國肯定不高興。但朝廷的決定,齊國也沒辦法。當劉襄起兵奪了琅琊國兵權的時候。劉澤就知道。自己再恢復琅琊王的地位,恐怕就難了。因此,恨劉襄也就很自然了。

    漢文帝登基為帝后。為了表彰齊國在誅滅呂氏中的功勞。把城陽、濟南、琅琊三郡重新還給齊國。這樣琅琊王城陽王等就都不存在了。又過了不久,漢文帝封朱虛候劉章為城陽王,東牟候劉興居為濟北王。這就與本文沒有關係了。

    總之,漢文帝成為呂后之後大漢王朝的當家人,不是因為當時他的實力最強,而恰恰是因為他的不強。這大約就是老子所說的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或許正是這樣的現實才使漢文帝的夫人竇皇后一生篤通道家學說,崇尚無為而治。這種現實也是文景時候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文化根源。

    (本文材料全部來自《史記》中的《呂太后本紀》《孝文字紀》《外戚世家》《齊悼惠王世家》《淮南衡山列傳》)

  • 2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因為他被功臣們選中了。

    平滅諸呂主要是朝廷的開國功臣們聯起手來做的,地方上雖有齊王起兵西向,但並沒有攻入關中,朝廷的軍事力量仍掌握在功臣們手中,正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左手政權右手軍權的功臣們自然有權決定皇位的歸屬。

    皇位上原本坐著一個人,那就是漢惠帝之子漢後少帝,但他是呂后之孫,呂氏同樣屬於他的外戚,功臣們剷除諸呂,擔心他張飛長大後報復,不約而同地將他和他的兄弟們排除在皇位之外,理由便是非劉氏子嗣。

    《史記·呂太后本紀》載: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彊呂氏。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賢者立之。”

    功臣們商定現任皇帝的血統後,又定下了選新任皇帝的標準——諸王最賢者。

    這時候的諸王,除了一個長沙王姓吳以外,其他都姓劉,但也不是誰都有機會當皇帝。按照古代宗法制,大宗絕嗣(漢惠帝被動絕嗣),應當按照血緣遠近來確定繼承關係。

    如此一來,吳王劉濞(漢惠帝堂哥)、楚王劉交(漢惠帝叔叔)和琅琊王劉澤(漢惠帝族叔)都應血緣疏遠而被排除在外,真正能夠參與競爭的,只有漢高祖劉邦的三家位子孫,即代王劉恆(劉邦四子)、淮南王劉長(劉邦七子)和齊王劉襄(長孫)。

    儘管劉襄的年齡最大,但他的輩分最小,而劉恆又比劉長年長,在宗法輩分中佔據了優勢。

    當然,這並不是劉恆上位的主要原因,畢竟功臣們能把皇子說成他人子,一個宗法優勢也是可以分分鐘否決的,他們真正看中的是劉恆的母家弱勢和自身低調,而這兩者恰恰是劉長和劉襄都不具備的。

    《史記·呂后本紀》載:或言“齊悼惠王高帝長子,今其適子為齊王,推本言之,高帝適長孫,可立也”。大臣皆曰:“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為呂氏。”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

    劉長的生母已死,其母家惡不惡都是不清楚,不過他是呂后撫養長大的,在呂后專政那些年沒少橫行霸道,在漢文帝時期甚至敢擅殺朝廷重臣,還敢謀反,這樣的性子,怎麼看都不是好惹的主,完全有可能給呂氏報仇收拾他們。劉襄就更不用說了,他的母家兇惡更像是說辭,功臣們更擔心的還是他那駐紮在齊國西部邊境的軍隊,非常不好控制。

    那麼就只剩下一個人選了——代王劉恆。

    《史記·呂太后本紀》載: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便。”

    劉恆在呂后時期是異常低調的,這也是他能夠成功保命的原因,畢竟劉邦八個兒子裡面有三個直接死於呂后之手,漢惠帝、齊王劉肥和和燕王劉建病死,只有呂后養子劉長跟劉恆活得好好的,他的做事風格是必須要謹慎的。

    這也導致在功臣們眼中劉恆就是很寬厚的形象,從不鬧事,不像劉襄膽敢起兵奪取政權,也不像劉長那般肆意妄為,加上其母族勢力弱小,劉恆生母也很低調,且不受寵,這才能在呂后手下離開長安,隨兒子前往趙國。

    各種因素綜合,功臣們就決定迎立劉恆,是為漢文帝。不過這個選擇日後會讓他們哭都哭不出來,呂后表明看著忠厚老實,其實手段高明得很,殺了人自己還沒半點惡名。

    參與迎立的功臣們以陳平和周勃為首,陳平死的早,漢文帝繼位第二年就去世了。周勃活得長,親眼見證了漢文帝的手段,先是相權被奪,接著中央官職被奪,返回封地後又以謀反的罪名被抓,幸虧周勃捨得花錢,買通獄吏傳遞訊息,又是公主(他的兒媳、漢文帝的女兒)又是太后出場,才使得他被釋放。

    出獄後,周勃不得不感慨:“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

  • 3 # 水一白聊歷史

    劉恆當皇帝,很顯然憑藉的不是”槍桿子“,也不是溜鬚拍馬,相反,只是從幾個備選項中被陳平、周勃等人給選中了而已。

    一、其他皇帝人備選人

    1、漢惠帝諸子

    如果按正常節奏來的話,諸呂被除掉了,當時的小皇帝劉弘作為呂氏的傀儡,也沒犯什麼錯誤,繼續當他的皇帝就好了。不過,對於誅滅群呂之後的群臣來說,小皇帝還是有點威脅。這時候,突然有人提出一個理論——”漢惠帝劉盈這些兒子,都是假的,全是呂后用別人兒子來頂替的“,此言一出,瞬間”滿堂喝彩“。

    隨後,由齊王劉襄的弟弟劉興居和夏侯嬰動手,把劉盈諸子都拿下了。後來,在漢文帝登基同一天夜裡,惠帝劉盈諸子死於官邸之中。

    2、齊王劉襄

    齊王劉襄的父親是惠帝劉盈的長兄,即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劉肥。

    如果按照誅呂功勞排序的話,劉襄毫無疑問是頭號人選。但是,如果按照繼承皇位順序來算的話,他就不那麼有優勢了。

    當然,他最後之所以被否決,核心在於他的實力過強,群臣容易大權旁落;再加上外戚(劉襄舅父駟鈞)有惡名,剛剛經歷過呂氏風波的群臣,以此為理由將其排除了。

    3、楚元王劉交

    楚元王劉交是漢高祖劉邦同父異母的親弟弟,二人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親近的,而且劉交在做藩王期間更是有賢王之稱。所以,如果單純以舉賢角度來選皇帝的話,劉交不失為一個合適的人選。

    不過,從劉交個人角度來說,他並不想”鳩佔鵲巢“當皇帝,再加上他年紀也不小了,一旦他日終老,皇位傳於劉邦子孫或是自己子孫都免不了一番爭鬥,所以,劉交主動退出了”競選“。

    當然,即便劉交想當,群臣也未必能同意。不管是劉襄,還是劉交,他們在諸侯國內都有一套成熟的領導班子,實力都是非常強大的,這一點是地處邊陲的代王劉恆所不能比擬的。

    4、淮南王劉長

    淮南王劉長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七子,是劉恆同父異母的親弟弟,擁有與劉恆一樣的繼承權。

    不過,他相對劉恆來說,有兩個劣勢:

    (1)依”長幼有序“來算,他要排在劉恆的後面;

    (2)他是呂后撫養長大,與呂氏有較深的感情。(儘管,他的母親趙美人當初是因為呂后沒有向劉邦求情而死於獄中,但養育之恩還是非常深的。)

    二、劉恆為什麼能安穩當皇帝呢?

    透過上面幾個皇帝備選人的對比,我們看得出來,劉恆確實相對來說更適合一些。

    他的實力與楚元王劉交、齊王劉襄相比,要弱很多。在劉盈一脈盡除的情況下,漢高祖劉邦子嗣之中,尚在的也就只剩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兩人而已。假如群臣越過劉交、劉恆、劉長,直接在劉邦孫輩之中選人,而又不選擇劉襄的話,又顯得過於刻意了。

    但是,不得不說,劉恆確實非常會做人,也非常聰明。

    劉恆進京時僅僅帶了6個人,這個姿態就已經擺得非常低了。而且在進京之後,不但不與群臣進行私下溝通,保持最高的透明度,而且還在宗正劉郢(楚元王劉交)在場的情況下,第一時間提出,自己恐難當大任,望楚王重新選擇合適人選。

    這些雖然都是表面工作,但劉恆卻做得非常得體。而且他行事也非常乾脆,連夜便封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封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中防務;並下詔大赦天下。隨後,劉恆開始封賞功臣,並將齊、楚兩國被呂后拿走的土地一一歸還,這些對於初登大寶的漢文帝來說,都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水言水語

    可以說,漢文帝劉恆這一番操作下來,不但安撫了諸侯王、群臣,還掌控了最核心的軍權。雖然他的登位有一定運氣成分,但他的這些舉措卻無異於掌控局勢的最佳模板,如果後來的劉賀能夠從中吸取經驗,也不至於只做了27天皇帝,最後只混個海昏侯收場了。

  • 4 # 杳杳無歸期

    勳貴共誅諸呂后,天下人心依舊在漢,當時出力最大的其實是齊王劉襄,但是因為劉襄這個諸侯王實力太強大了,閉著眼睛武裝出幾十萬大軍進攻長安,沒辦法,齊國太富有了,這樣強勢的諸侯王繼位為帝就問你怕不怕?!

    因此以周勃等元老為首的高帝功臣並不想讓他繼位,就是怕他實力太強成為皇帝后根本不需要他們這些元老,甚至會反攻倒算。但是當時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兒子也只有兩個了,因此最合適的就是代王劉恆了,他勢力單薄,繼位後肯定需要依靠元老勳貴來制衡齊王劉襄。

    結果沒想到,太宗孝文皇帝劉恆是個內秀的主,繼位不過幾年就已經完全掌控最高權力,Regal鎮天下。僅僅兩年不到,之前還能披堅執銳上陣殺敵的齊王劉襄鬱鬱而終,周勃等一眾元老也幾乎被架空,差點被趕回家種田,甚至發出了"吾今日始知獄卒之貴"的感嘆。

  • 5 # 稷下小書生

    劉恆當皇帝是漢室大臣廷議擁立的,大臣們認為,劉恆母氏薄姬一族仁慈善良,不會重蹈外戚呂氏專權跋扈之轍,這是劉恆能當皇帝的重要原因。

    1.薄姬原是魏王魏豹的一名妃子,漢朝著名相師許負曾為薄姬相面,說:當生天子。魏豹聽了許負之言,竊竊自喜,叛漢聯楚,惱怒的漢王劉邦派兵擊敗了魏豹,將他的封國沒收,改為三個郡,魏王兵敗被殺。

    2.薄姬被遣送至漢王府的織室,一日,劉邦偶然進入了織室,見到了姿容俊美的薄姬,納入後宮,劉邦有一次讓薄姬侍寢,薄姬告訴劉邦:“昨晚臣妾夢見蒼龍盤踞在我的腹中”,劉邦說:“這是顯貴的徵兆,我就成全你吧”,後來薄姬生了個兒子,被立為代王。

    3.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掌權,呂氏一族逐漸把控朝政,漢室大臣及劉姓諸侯王多有怨言,呂氏死後,丞相陳平,太尉周勃以及朱虛侯劉章等人聯合起來誅殺了呂氏一族,廢除了作為呂氏後代的漢少帝,廷議擁立新的皇帝。

    由於有外戚呂氏專權弄政的惡劣影響,皇帝母后一族品德高低成為具有決定性的一項標準。

    齊王是高祖劉邦的長孫,本是最佳人選,但因齊王母后一族驕橫飛揚,被否。

    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被否。

    最後,大臣們認為代王母親薄氏仁慈善良,不會有跋扈專權之險,就迎立代王登基,史稱漢文帝。

  • 6 # 乙丙丁6

    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出這些大臣們的私心了。

    當時劉邦的兒子們還有幾個,也都非常厲害。大臣害怕皇帝太厲害了,那麼大臣的重要性就降低了。

    當時劉恆不溫不火,似乎不關心朝政,還有點傻的樣子,大臣們絕對是出於私心才選劉恆當皇帝的。劉恆當時是沒有勢力的,其母薄太后也沒有龐大的家族勢力。這樣情況是大臣們一致看好的。

    相對來說,其他的皇子在誅諸呂的時候奮不顧身,挺身而出的時候,劉恆可是啥事沒有幹。論功勞,劉恆沒有,就是因為弱才被選上當皇帝,大臣們的私心已經是昭然若揭了。

  • 7 # Wwey小陳

    劉恆.(前202年-前157年),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漢高祖第四子.

    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即皇帝位. 至於誅殺諸呂之後,為什麼會選擇迎代王入京承繼大統呢?我覺得主要是一下幾個原因:

    其一,劉恆的媽媽當年薄夫人不受寵,又沒有當大官的各個兄弟,在朝廷上構不成勢力。大臣們都想著自己撈取好處,自然希望一個沒有根基的人做皇帝,那麼這樣很好控制。

      其二,呂后在世時,殺掉了劉邦的很多兒子,劉恆是為數不多的皇子。而且母子相當低調,不顯山不露水的,讓人看不出他太大的野心。和這樣的人交往,誰也沒沒把她們當成一棵蔥。

      其三,漢代實行的是以孝治天下,劉恆很孝順,在後來的二十四孝中列名。書上說: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其他皇子也可能孝順,但口碑絕對比不上劉恆。

      其四、劉恆的母親家沒有什麼勢力,老婆竇氏一家更是不行,在劉恆沒當皇帝之前,根本就是窮老百姓;而劉襄劉章等人這邊就不行了,他的舅舅家族勢力很強大,而德行更是比小心謹慎規規矩矩的薄、竇兩家差的太遠了。

      其五、還有大臣們認為齊王的勢力太大,而且掌控著的又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齊地,所以齊王當皇帝會立刻把他們這幫功臣擠到一邊;而代王所在的代地別說是古代,就是在現代也不是好地方,代王當皇帝仍然有求於他們這些故舊大臣,有利於他們保助自己的地位。

      所以當上皇帝的是劉恆,而不是齊哀王劉襄和其他皇子。不過,劉恆這個人基本上還算厚道,但也不是什麼善類。一旦當上皇帝,立刻原形畢露:比如,他當上皇帝之後,立即對在倒呂政變中居功至偉的兩個侄子動手:劉章本來是大臣位在發動政變前允封為趙王的,但是漢文帝沒有這麼做,開始只是加封,後來鑑於其功勞太大,才從齊國劃出一個城,封為城陽王,但打壓並沒停止,所以劉章僅僅做了兩年的城陽王就鬱鬱而終;而劉興居被封為濟北王之後很快就因謀反被殺掉;至於齊哀王劉襄,死得更早,在漢文帝元年就死了,沒等到漢文帝去動手.

      齊哀王之子齊文王劉則沒有後代,齊國被廢,不久,又封齊悼惠王劉肥的幾個兒子同時為王,把原來的齊國一分為七。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除了齊國、濟北國和城陽國,全部被滅。至於劉恆的僅剩的一個弟弟,也不久就在被廢遷蜀的途中服毒自殺。這樣劉恆帝位的潛在競爭者全部完蛋。而自己則認認真真的做皇帝,又與民修養生息,外交上韜光隱晦,居然成了一代名君,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 8 # Wwey小陳

    劉恆.(前202年-前157年),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漢高祖第四子.

    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即皇帝位. 至於誅殺諸呂之後,為什麼會選擇迎代王入京承繼大統呢?我覺得主要是一下幾個原因:

    其一,劉恆的媽媽當年薄夫人不受寵,又沒有當大官的各個兄弟,在朝廷上構不成勢力。大臣們都想著自己撈取好處,自然希望一個沒有根基的人做皇帝,那麼這樣很好控制.

    其二,呂后在世時,殺掉了劉邦的很多兒子,劉恆是為數不多的皇子。而且母子相當低調,不顯山不露水的,讓人看不出他太大的野心。和這樣的人交往,誰也沒沒把她們當成一棵蔥。

    其三,漢代實行的是以孝治天下,劉恆很孝順,在後來的二十四孝中列名。書上說: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其他皇子也可能孝順,但口碑絕對比不上劉恆。

    其四、劉恆的母親家沒有什麼勢力,老婆竇氏一家更是不行,在劉恆沒當皇帝之前,根本就是窮老百姓;而劉襄劉章等人這邊就不行了,他的舅舅家族勢力很強大,而德行更是比小心謹慎規規矩矩的薄、竇兩家差的太遠了。

    其五、還有大臣們認為齊王的勢力太大,而且掌控著的又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齊地,所以齊王當皇帝會立刻把他們這幫功臣擠到一邊;而代王所在的代地別說是古代,就是在現代也不是好地方,代王當皇帝仍然有求於他們這些故舊大臣,有利於他們保助自己的地位。

    所以當上皇帝的是劉恆,而不是齊哀王劉襄和其他皇子。不過,劉恆這個人基本上還算厚道,但也不是什麼善類。一旦當上皇帝,立刻原形畢露:比如,他當上皇帝之後,立即對在倒呂政變中居功至偉的兩個侄子動手:劉章本來是大臣位在發動政變前允封為趙王的,但是漢文帝沒有這麼做,開始只是加封,後來鑑於其功勞太大,才從齊國劃出一個城,封為城陽王,但打壓並沒停止,所以劉章僅僅做了兩年的城陽王就鬱鬱而終;而劉興居被封為濟北王之後很快就因謀反被殺掉;至於齊哀王劉襄,死得更早,在漢文帝元年就死了,沒等到漢文帝去動手.

    齊哀王之子齊文王劉則沒有後代,齊國被廢,不久,又封齊悼惠王劉肥的幾個兒子同時為王,把原來的齊國一分為七。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除了齊國、濟北國和城陽國,全部被滅。至於劉恆的僅剩的一個弟弟,也不久就在被廢遷蜀的途中服毒自殺。這樣劉恆帝位的潛在競爭者全部完蛋。而自己則認認真真的做皇帝,又與民修養生息,外交上韜光隱晦,居然成了一代名君,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編輯

  • 9 # 雄觀歷史

    首先來看劉恆的母親薄姬,薄姬溫良賢德,不像呂后那麼強勢,而且家族勢力也不是很強大,在功臣們看來,如果劉恆當上皇帝,薄姬不會像呂后那樣干政,不會極力擴張自己家族的勢力,這樣對功臣集團的利益來說損失最小。而齊王和淮南王的母族勢力強於薄姬,而且家有惡人,沒準又會出現呂后時那樣的局面。

    其次在看劉恆自己,劉恆和呂后的聯絡最少,在呂后比殺三趙王后,原意打算讓劉恆來做趙王,可是被劉恆婉言拒絕了,對呂后說願意守在比較艱苦的代邊,沒有去這是非之地,也就和呂后少了聯絡,呂后也沒有把呂女嫁給劉恆。而劉長是呂后撫養大的,如果讓劉長當皇帝,難免不會秋後算這些參與殺諸呂的功臣的賬。同樣,惠帝的那些不是親生的子嗣也被排除在外了。

    而且代王劉恆相比於齊王,勢力相對來說單薄些,這樣劉恆當上皇帝后,還要仰仗功臣集團來達到勢力上的均衡。

    因此,低調的劉恆當上皇帝,並且開創了文景之治。

  • 10 # 亦有所思

    打一個淺顯的比方!

    漢朝是一家公司,是由董事長和他老婆共同運營的。董事長臨死之前立了遣囑,大意就是公司只要不是傳給兒子,所有高管都可以發起彈劾。

    董事長想得很美,奈何董事長夫人勢力太過龐大,所以在董事長亡故之後,董事長夫人就以兒子劉盈太小為名,順勢就接過了公司,由於這位夫人本事不小,你和其他高管多少有些服氣,雖然心裡不爽,但也沒有其它辦法。後來董事長兒子也死了,各位高管一想,再忍一忍吧,畢竟這位夫人太尿性了!

    董事長夫人一死,你和其它高管就聯合起來,覺是時候遵守董事長遣囑了。於是大家一擁而上,把董事長夫人的勢力連根拔除了。

    然後,你和各位高管就商量怎麼遵守這個遣囑呢?董事長不是還有幾個兒子和孫子嘛,那麼,挑哪一個呢?

    董事長夫人還有幾個小孫子的,都是親兒子子劉盈所生的,但你第一時間就否定了這些人,因為你把他親奶奶的勢力連根拔起,特別擔心這個孩子一旦當上董事長,就秋後算帳。所以,為了安全見起,你和其他幾個高管說,這個董事長的孫子肯定是假的,既然是假的,自然就不能當董事長了。廢掉了事!

    嫡系兒子沒了,孫子是“假”的,那就從董事長其他幾個兒子裡面選吧。第一時間就把一個脾氣不好,個性太強,關係太亂的那個兒子給排除在繼承權之外了,你也擔心啊,這小子有權有勢,還有主見,和董事長夫人的感情也深,而且對你們這些原高管也看不上眼,這以後你在公司還怎麼混呢?豈不是越過越難難!不行,絕對不成!

    於是,董事長另一個兒子映入了你的眼簾,這個兒子叫劉恆,溫順,老實,笨出,聽話,還沒有錯綜複雜的勢力網,他要是繼承了這家公司,為了發展需求,不還得倚重我們這些高管麼。何況他那麼老實,一定好唬弄,一定好擺弄,找一個聽話的董事長對自己的榮華富貴是一種保障啊!

    好吧,就是他了!

  • 11 # 穿越中的書生

    歷史為何選擇劉恆做漢朝的老大,而不是其它什麼人。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讀過史記的人,都知道,劉大(劉邦)這匹沛縣的哥,戰勝了諸如貴族加戰神的項羽後,開始了上臺之後的政治清洗,滅掉了諸如韓信等異姓王。不過,天算不如人算,血洗的過程中 ,呂后和其有緊密聯絡的後黨,在劉大後期,已成為一種不可控制的政治勢力,即使劉大有心控盤,不過,他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趙王如意,是劉大最為欣賞的子弟,不過,在呂后強悍的作風下,也只是想想而已。

    歷史書喜歡把呂后妖魔化,其實,沒這麼嚴重,其亂不出朝堂,而且,呂后一死,諸呂立馬崩潰,不成一軍,其政治力量,不過爾爾。這個時候的大漢朝局,表面上看,似乎一片光明,其實,是相當危險的。其一,在滅諸呂的過程中,以周勃為首的臣黨,操縱著大漢的命脈。其二,諸同姓王,也在各自較勁,都想再進一上步,做天下的老大。皇權之下,亂局重生,這裡面,哪有什麼親情可言?

    周勃將他的眼光,投向了代地做王的代王劉恆。從這一事件看,周勃有個人的算計。其一,代地很偏遠,屬於當時 的政治邊緣地域,這樣,有利於周勃等人的控制與把握。其二,代王的母親薄氏,其姻親與外戚,相對簡單,呂后致亂的根源,周勃等人,清楚得很,錯事不可能犯第二次。其三,擁立新君的大功,周勃是清楚斤兩的,計劃訂得很完美。其四,周勃等人擁代王為帝,劉恆事先不知,甚至還不相信這是真的,可見,計劃也是相當私密,有暗箱操作的成分在其中。

    計劃沒有變化快。上臺後的代王,也就是漢文帝,其政治氣局,不是周勃這夥人,可以拿捏的。所開創的文景之治,更是史家有好評。所以,歷史的走向之中,有偶然,也有必然,這,就是歷史的規律,是誰也無法抹殺的。

  • 12 # 孔六十三

    諸呂被誅後,劉恆能當皇帝的確是幸運,因為當時的形勢對劉恆非常有利。

    首先,呂后死後,朝政由陳平、周勃一幫老臣把持。惠帝劉盈的幾個兒子都被殺掉了,所以他們準備在劉邦的其他子孫中選一個來繼承帝位。劉邦共有八個兒子,但是那時候卻只剩下了兩個,分別是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劉長年少喪母,是由呂后扶養長大的,而且他還比劉恆小,所以這幫老臣絕不會選劉長,那麼劉邦的兒子劉只能選劉恆了。

    當時消滅諸呂的各路諸侯中,劉襄的功勞最大,他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也是有繼承資格的。但劉襄擁兵自重,頗有權勢,老臣們怕他不好控制。而且有了諸呂亂政的教訓,他們希望新帝的母家沒有什麼勢利,以防外戚專權的事情再發生,劉襄的母家勢力就很大,這正是他們所忌諱的,所以劉襄也被排除掉了。

    在這幫老臣多翻考慮後,劉恆是最合適的人選。從倫理上,他是劉邦兒子,比劉邦的孫子有優先繼承權。從人品上,他為人謙遜有禮,做事低調、規律。劉恆的母親薄氏也沒什麼孃家勢力。這些都符合他們的要求,所以劉恆被擁上帝位,就是漢文帝。

    更難得的是劉恆很有才幹,當上皇帝后把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與他兒子漢景帝劉啟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 13 # 柚子樹上柚子柑

    最主要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沒人了,劉邦總共八個兒子,就被呂后搞死死了三個,到了漢惠帝劉盈死後,劉邦的兒子就剩兩根苗了,一個代王劉恆,一個淮南王劉長,而在呂后死後,大臣們說劉弘四兄弟不是惠帝所出,不但廢黜劉弘,順帶這小的四兄弟也殺了,再回過來看劉恆和劉長,劉長有一段被呂后撫養的經歷,那登基了,萬一以後給呂后報仇呢,在看劉恆,母親是俘虜來的,而且還無權無勢,那不就結了,就乾脆立劉恆了唄,是為漢文帝

  • 14 # 歷史百家爭鳴

    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憑著自己的身份獨攬大權,掌握著皇帝的立廢,而且呂后還培養了一個呂氏外戚集團,在朝廷大量安插呂氏成員。這就引起了劉氏與呂氏之間的矛盾,所以呂后一死後,劉氏與呂氏就爆發了流血鬥爭,呂氏也在內外交困下被誅滅。呂氏勢力被滅後,大臣認為呂后所立的少帝和另外兩個劉盈庶子均不是劉盈親生,於是先廢后殺少帝劉弘,並在劉姓皇族選擇皇位繼承人。而漢朝藩王眾多,為何劉恆被選為繼承人?

    劉恆能當皇帝,在於他有一位沒有地位的母親,他的母親是薄姬,沒有什麼地位,劉邦都沒有寵幸過她幾回。而且薄姬仁善,不像呂后專斷,所以選擇劉恆當皇帝就不會有外戚亂政的擔憂。而且劉恆素來以寬厚仁孝出名,主政代國時也管理有方,能力也不差。再者劉邦當時的兒子僅有劉恆與劉長,而劉長從小由呂后扶養長大,跟呂后感情深厚,要是功臣集團選劉長當皇帝,萬一劉長打擊報復他們,他們就可要遭殃了,所以他們不選劉長當皇帝。而且劉恆勢力單薄,在朝內沒有多大勢力,容易被功臣集團所掌握。在扳倒諸呂中有功的齊王之所以不被選為皇帝,也是因為齊王的舅父駟鈞,為人兇殘,漢朝剛因呂氏的緣故差點大亂,現在再立齊王,就等於再扶植一個呂氏集團,所以劉恆是最好的選擇。

    選劉恆當皇帝也是一個正確選擇,劉恆當上皇帝以後,並沒有讓漢朝重蹈覆轍,而且劉恆治國有方,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

  • 15 # 一個人的歷史

    拋開立長立嫡的這些說辭,我們看一看究竟誰有能力決定讓誰走上帝王之位,這才是誰繼位的關鍵。可以說諸呂根本就沒有亂起來,在他們試圖做亂之前就已經被功臣集團誅滅,當然這也得力於外部齊王劉襄和內部劉章的協助。在達成戰略同盟前,最先要做的是明確利益分配,否則這個同盟就很難締結。因此我相信在平定諸呂之亂前,陳平、周勃等人一定對劉襄劉章許了什麼承諾,但是這之後一切就變得都無法兌現了。有共同敵人的時候就是朋友,但消滅了共同的敵人,面對權力和利益分配的時候就變成了敵人。況且對於陳平、周勃的功臣集團來講,劉襄、劉章的實力實在是過於強悍,擁有雄兵手段狠辣,這可不是陳平、周勃所期望的儲君之選,他們需要一位仁德之君。說仁德之君是委婉的說,實際上就是需要一位無權無勢好掌控的君主而已。因此就算齊王劉襄的父親劉肥在世,他也不會被選為繼承人,因為功臣集團誅滅了諸呂以後,最擔心的是又出一個外戚勢力強大且有能有為的人。劉襄、劉章兄弟手裡有兵,心中有謀,手上有劍,殺伐有術,這樣的人繼位,不要了功臣集團的老命才怪。在功臣集團的眼裡,在代地的劉恆做為薄妃的兒子,從來就沒有進入過劉邦和呂后的視野。因為他太普通、太低調了,和母親薄妃一樣,劉恆很知足,做個諸侯安分守己的過日子,太平安康不是挺好的事情嗎?為什麼要為了權力你爭我奪,斗的你死我活,最後都是一場空。功臣們被劉恆的表象所欺騙,因此他們認為這位是新君的最佳人選。但是他們忘記了低調不爭不是因為沒有野心,而是因為沒有機會。一旦有了機會,劉恆便露出了自己的獠牙,繼位後控制禁軍,保障自己的安全,而後將功臣加官進爵,實際上去除他們的實權,在關鍵重要位置安插自己的嫡系。沒有點手段想做個仁德之君也是很難的。劉襄、劉章這兩個大功臣,對於大漢有功,對於自己卻有威脅。沒辦法只好委屈你們了,不久之後兩個正在壯年的侄子就相繼病逝,他們具體是怎麼死的,史書上說的很含糊。劉恆開創了“文景之治”,恢復了大漢的國力,對於百姓,對於天下確實是守成之君、仁德之主。但是仁德之君的背後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這也是歷史的精彩之處,從來沒有什麼非黑即白,有的只是依據史實的推測和判斷,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16 # 左說春秋

    一、誅呂之後,首推齊王

    琅邪王劉澤封王不久,呂后死去。趙王上將軍呂祿、呂王丞相呂產二人把持軍政,意欲謀反。齊王劉襄之弟朱虛侯劉章從妻子呂祿之女處得知訊息後,速告齊王劉襄發兵長安,劉章、劉興居兄弟兩人為內應。劉襄舅父駟鈞為齊相,詐稱請琅邪王劉澤帶兵伐呂,將劉澤騙至臨淄,軟禁劉澤而發琅邪兵伐呂。劉澤恥於被孫子算計,詐稱自己為老臣,宜先入長安策劃立劉襄為帝事宜。齊王及駟鈞很高興,送琅邪王劉澤入京。灌嬰等文武誅殺諸呂后,在劉章、劉興居倡議下,共推齊王劉襄為帝。

    二、劉澤入京,力排眾議

    劉澤恰逢議新帝時入京,力排眾議,便將齊王劉襄無能,舅父駟鈞專齊政之事講出,警告眾臣若立齊王,必將使朝政再次淪於駟鈞等外戚之手。而代王劉恆母子賢惠,特別代王母薄氏不會干政,代王為現存劉邦長子,不應該舍子立庶孫。由於劉澤的福禍分析,經歷過呂氏外戚干政的文武大臣,十分恐懼。遂同意劉澤提議,改迎代王劉恆入朝登極。

    三、文帝的厚報

    文帝劉恆即位後,十分感激誅呂各功臣。升封琅邪王劉澤為燕王。燕國處北疆邊陲,國土比琅邪13縣大多了。成為北方藩屏。劉澤燕"王傳三代五十年,因孫子亂倫而國除。應該說,誅呂之功,劉澤不大,但立文帝安漢功臣,劉澤為首功。後人多把誅呂與安漢混二為一,忘記劉澤之功。假若齊王劉襄上位,駟鈞必為相。以駟鈞之奸詐,文景之治不會有,漢武之勃也不會有。

  • 17 # 小文章大視野

    這是當時以太尉周勃為首的大臣們選擇的結果,決定因素在大臣。而漢文帝劉恆,作為一個被臣屬選出來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極其少見了。

    事情的起因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立呂雉為皇后,而在剪滅異姓諸侯的過程中,呂后也出了不少力氣。劉邦在晚年也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過分寵愛戚夫人以及幼子如意,甚至有廢黜後來的漢惠帝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但一班元老重臣都不同意,劉邦這才作罷。劉邦死後,漢惠帝雖然親政,但是權力還是有大部分掌握在呂后手中。惠帝也是仁慈之主,也有心為天下富足而做出一番事業,然而,當他受呂后,也就是他自己的親身母親之邀,見到了“人彘”,而且這個“人彘”不是別人,正是他父親的寵姬戚夫人。惠帝萬分驚恐和憤怒,對呂后說了一句話:“這不是人應該做的事,但是您卻做了,我身為您的兒子,有何面目治理這天下呢”,於是終日沉迷酒色,不久就去世了。

    劉邦劇照

    惠帝死後,雖然也有太子即位,但不久就被呂后所廢,呂后開始專權,又分封呂氏宗族的人為王,直接違背了當時劉邦刑白馬而盟的誓言:“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呂后死後,呂產、呂祿繼續專權,太尉周勃、硃虛侯劉章等人設計除掉了二人,結束了呂氏專權的時代,但這時卻有一個新的問題擺在面前:這皇帝之位是不是該動一動了?

    當時雖然也有皇帝在位,這個小皇帝史稱“少帝”,但大臣們都認為此人不是惠帝的親生兒子,而是呂后從別處撿來的,淮陽王、常山王等人也是如此,那麼這些人是絕對不能做皇帝的。也就是說,惠帝的後人不能確定真假,故而皇帝之位落不到他們頭上。大臣們討論來討論去,決定從劉姓諸侯中選出一人繼任皇帝之位。

    當時共有三個人選:齊王劉肥、代王劉恆、淮南王劉長,三人都是劉邦的兒子,而這其中又以齊王劉肥年紀最大,本來是最合適的人選,然而,皇帝的選擇可不僅僅考慮一個方面,你自己的出身是一方面,你的能力是一方面,你的母系也是一方面。齊王前兩者都佔據優勢,但是他的母系,名聲也很臭。當時正經歷了呂后專權,大臣們也十分擔心一不小心,再蹦出另一個呂后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無獨有偶,淮南王的情況也和齊王差不多,所以大臣們心中最合適的人選,便是代王劉恆了。

    呂后劇照

    劉恆這邊接到大臣們想要立他為皇帝的訊息也很是忐忑,雖然皇帝的巨大誘惑擺在眼前,但還是怕其中有詐,自己一去不回。這時候,一個關鍵的人物站了出來,此人叫宋昌,他勸劉恆說,天下已經習慣了漢朝劉氏的統治,天子非劉氏不可,而你劉恆又有仁慈賢達的美名,這次機會不抓住,後悔就晚了。於是劉恆才進入長安,登基為帝。

    漢文帝劉恆

    說實話,劉恆的這個皇帝之位得來的確實十分偶然,本來如果漢惠帝不早死,他是沒有這個機會的。再者,到最後關頭了,大臣們憂慮會出現另外一個呂后,便把原本佔據優勢的齊王劉肥給擠了出去,而劉恆的母親薄姬沒有什麼汙點,這皇帝之位,最終就落到了劉恆的頭上。

    (全文完)

  • 18 # 左稻故事匯

    我來回答,主要還是因為漢文帝劉恆母家闇弱這點受到誅滅諸呂之後功臣集團的青睞。“具體什麼情況,且聽某一一道來: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隆準公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之弟,兄弟眾多且排行中間,其母親為薄姬,出身卑微、並不受劉邦待見,甚至數年難以見到皇帝一面。有這樣的母親,導致他從生下來就是皇帝最不喜歡的兒子,年僅7歲就被分封到偏僻、荒涼的地方為王,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十六年間他一直默默無聞守護著大漢王朝的北部邊疆,只有母親和他一起、孤兒寡母相依為命。 他似乎被人遺忘了一般,呆在遠離帝國政治中心長安數千裡的邊境之地,朝廷沒有人關心他,也從未被召回過長安一次。時間久了他也就死心了,每天過著平淡的生活。做一個平凡寂寞、被人遺忘的王爺,這就是他生活,他命運本來的宿命。但他做夢都沒有想到天上會掉下來一個皇位砸到他的頭上! ▲劉恆(前203年—前157年)

    公元前180年,西漢的政治強人呂后死後,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聯合把諸呂一網打盡,要迎立劉恆入京為帝。 ▲周勃(?—前169年)

    按照常理皇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傳承給劉恆,理由如下:

    一、從繼承人的合法性來說,劉邦在位時早就確立了太子,就是漢惠帝劉盈,雖然漢惠帝劉盈在公元前188年去世了,但是他有六個兒子。漢朝繼承實行的父死子承,所以漢惠帝的皇位本來就應該有他的兒子繼承。但是大臣們受了呂后這麼多年的高壓政策,這種風險不敢冒,劉盈的六個兒子,就是呂后的六個親孫子,難保上臺後不會為呂氏復仇。於是劉氏宗室及元老大臣堅決不承認這六個是漢惠帝的親生兒子,在劉恆繼承皇位的當晚,漢惠帝的六個龍子就被秘密處死了,連命都保不住,又談何能繼承皇位呢?

    二、從繼承人的實力和功勞來說,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趙王呂祿為上將軍,呂產為相國,他們把軍隊調集在一起威逼大臣,意圖謀亂。漢高祖劉邦的孫子劉章,他妻子是呂祿的女兒,知道了呂氏的陰謀,派人暗中告知兄長齊王劉襄,劉襄發兵討伐呂氏,劉章聯合大臣們奪得京城禁軍的統帥權,最終一舉剷除了呂氏的權力,漢朝的統治權才回到劉氏宗室的手中。在整個過程中劉章和其兄長劉襄立下巨大的功勞。最重要的是劉襄還是劉邦的嫡長孫,又是齊國的國王,齊國是漢朝最大的諸侯國!無論是從身份還是實力、功勞哪方面來看,在除了漢惠帝及其兒子外,劉章和其兄長劉襄是繼承皇位的最優人選。 尤其是劉襄,更何況又立了大功,手裡還握著皇宮禁軍,但物極必反,正因為太強了,強的讓劉氏宗室及元老大臣們如坐針氈!好容易才離狼窩不可能又如虎口吧?宗室和大臣們在呂后高壓、鐵腕手段下苟且偷生那麼多年,終於撥開烏雲見太陽了,又來一位實力超強的王爺當皇帝,兄弟還控制著禁軍,那以後天天還不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活著?他們能願意嗎?於是劉氏宗室及元老大臣們團結一致的以種種藉口反對劉章和其兄長劉襄繼承皇位,劉章和其兄長劉襄實力雖強,但還遠遠沒有強大到可以和劉氏宗室及元老大臣對抗,可憐出了最大的力,勝利的果實卻歸他人享受!劉章憤怒不平,三年之後抑鬱而終!

    三、就算是一定要從劉邦中的兒子選取繼承人,正常情況下也輪不到劉恆繼承皇位。劉邦共有8個兒子(很吉利的數字),即使到了公元前180年,劉邦的兒子還有兩個在世,一個是漢文帝劉恆,還有一個就是淮南王劉長。劉長是劉邦少子,劉邦還是非常喜歡他的,他的封地遠比劉恆的富饒的多,而且劉長封地距離長安比代地近的多,他又和朝廷中大臣非常熟悉,所以無論從繼承皇位的合法角度,還是繼承皇位的基礎上他都比劉恆有優勢的。 而且劉長的封地離長安更近,在朝中與大臣的關係也比遠在邊境的劉恆好的多,其母早逝,也沒有太過強大的外戚勢力分權。按理說,應該會有大臣推舉劉長繼位?原來劉長是呂后養大的,跟呂后的關係很好,所以又被患上“恐呂綜合症”的大臣們給排除在外了。▲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在皇室宗老和朝臣們看來,劉恆母親出身低微,沒有外戚勢力支援,在朝中又沒有根基,繼位之後肯定會大力的依靠自己,手中的權力不會受到削弱,就這樣選來選去,最不可能的劉恆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這也算是老子所說的福亦禍所依,禍依福所依吧!

    最終劉恆順利繼承了皇位,在整個漢文帝統治時期推行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漢文帝對待劉氏宗室及元老大臣們非常寬容,朝局穩定、生產力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實力逐漸增強、百姓富裕,漢文帝和他兒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稱為“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為後來漢武帝開疆拓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呵呵,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 19 # 楊柳青青春之聲

    劉恆能夠當上皇帝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母親處事精明,安分守己,又是遠離京都長安,在偏遠的代地與兒子劉恆為活,沒有參與漢家朝內的宮廷爭鬥,尤其是沒有與呂后一黨有任何瓜葛,而且劉恆的母親德母慈仁、本分至禮,劉恆亦在母親的培養下仁德寬厚,賢明檢點。

    呂后去世,在誅滅呂氏一族,剷除呂后勢力以後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在定奪漢家皇位繼承人上首先考慮的是皇位繼承人的家庭情況上,即家庭的仁德與禮制,尤其是皇位繼承人的母親的仁德,他們讓呂后的殘忍行為嚇怕了!以至於他們權衡再三最後的目光一直投向了遙遠代地高祖與薄姬所生的兒子劉恆,劉恆就這樣在漢家兩位重臣的提攜下從代地惶恐猶豫中來到了長安繼任漢家的皇帝,這也是天佑的呈祥,他的母親不就是著名女相師許負給她看相說薄姬生子將為天子!真是應驗了許負的話,許負也是奇才。

  • 20 # 小杜笑看風雲

    誅殺諸呂后,周勃陳平等人商議讓誰當皇帝好,少帝非劉氏子,況且他是呂后所立,長大瞭如果為呂后報仇,我等就危險了,所以少帝是不能再當皇帝了。

    劉肥是劉邦的長子,被封齊王,這時他已經死了,但他的三個兒子還在,齊王劉襄,二子劉興居,朱虛侯劉章,這三個人在誅滅諸呂中都立有大功。就資格來說,齊王劉襄,他是劉邦的長孫,絕對是有資格當皇帝的,但劉襄母家姓駟,他有一個舅舅叫駟均,是一個非常兇惡的人。周勃陳平擔心劉襄繼位,他這個兇惡的舅舅會成為第二個呂產,還是很危險。這樣就把劉襄兄弟排除了。

    劉邦還有一個小兒子劉長,可這個小兒子的母親家也都是很兇惡的人,也是擔心外戚專權,諸呂之禍重演,也排除掉了。

    這樣就輪到了代王劉恆,劉恆的母親薄太后為人低調不張揚,她的弟弟薄昭也是為人謹良,品行端正之人。立劉恆讓人放心,不會有諸呂之禍。所以眾大臣就一致同意迎立劉恆為帝。

    劉恆這個皇帝當得還不錯,他一上臺,當夜就誅殺了少帝和漢惠帝名義上的幾個兒子。這就是歷史,他血淋淋的讓人無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我們在愛情中的問題越來越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