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T縱橫
-
2 # Nextel
別的回答都差不多了,我就補充一下別的資訊吧,Ryzen基於Zen架構,脫離了Bulldozer的CMT改成了SMT,IPC相比Excavator提高了52%(之前PPT說的40%現在又改了),也就是單核效能和Broadwell-E一樣,相當於Skylake的95%左右,多執行緒效能因為SMT效率比HT高所以也略高一點,1800X最強因為體質好頻率也比較高,1700體質略差但是也可以穩定超頻到4.0GHz,好一點的可以更高一點,另外據說1700也是有XFR的,只是頻率比X的低一點
-
3 # 榴蓮燉湯
我也補充一點吧。Ryzen目前來看1700 1700x 1800 1800x都可以超頻,上到x370下到b350板子都支援超頻,只是幅度的問題,無疑,帶x的超頻潛力要大一些,也穩定一些
-
4 # lllllifeeee
樓主說的是現在能買到的CPU,最強的應該屬於fx8370e了,主頻3.3,最大睿頻4.3介面am3+的AMD家的CPU超頻效能一直很好估計輕輕鬆鬆上5G,江道路95w的功耗不是特別大再強一點的就是fx9590同樣是祖傳am3+介面,最大睿頻直接懟到了5g,功耗大的多了220w比一些獨立顯示卡功耗還要高
-
5 # 驚小杰
還記得上一次AMD釋出新品CPU是什麼時候嗎?就我自己而言,回想起早在2014年底參加某廠商媒體會時就已經被告知”AMD的Zen’又’延期了,2015年將不會有新品,只有針對現有產品推出預設主頻小改的型號”.也就是說AMD已經足足兩年多沒有釋出過新品,而核心架構代號為Zen的新一代CPU原本則在更早之前就宣稱要上市發售.
正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AMD已經是鹹魚的時候,Zen以”銳龍AMD Ryzen”這一正式品牌名稱登場,並最終在2017年2月正式釋出並開啟了預售.釋出會上宣稱堪比Intel高階桌面平臺處理器的效能以及預購時接近Intel主流桌面平臺的價格,一時間也讓已經不溫不火了很久的PC DIY討論重新熱鬧了起來.
而AMD憋了多年釋放出來的”大招”是否能像他宣傳的那樣助他”翻身”,這一謎底今天終於要揭曉了,不過這一切,還是要先從一段小影片開始說起,因為事實上這是我們Chiphell創辦的十年裡第一次評測AMD的CPU,而這段影片很好地解釋了這十年裡AMD在CPU領域曾經的努力.
規格解析
銳龍AMD Ryzen使用了GlobalFoundries的14nm LPP工藝,這次首發的銳龍AMD Ryzen共三款,均為8核心16執行緒的Ryzen 7系列,支援雙通道DDR4記憶體,採用了全新的AM4介面,不和上一代AM3+通用(就算和上代主機板通用也要面臨DDR3到DDR4的變化).
其中1800X和1700X支援XFR,實際執行頻率可以比標稱的加速頻率進一步提高,比如我們實測1800X就可輕易觀察到部分核心會動態提頻到4.1GHz,標稱TDP 95W,盒裝版不自帶散熱器,兩者的差距在於預設的主頻,考慮到兩者都不限制超頻,1800X的”信仰”意味不可避.而1700不支援XFR,但盒裝版自帶了一個擁有RGB燈效的,名為”幽靈”Spire的散熱器,標稱TDP和僅65W,隨之而來的基準主頻也大幅降低到3.0GHz,但同樣允許超頻.
而搭配的主機板晶片組則是全新的AMD 300系列,似乎有意要領先Intel一步並造成混淆.目前已上市的包括髮燒級的X370和主流級的B350.其中B350減少了四個晶片組(FCH)原生的USB 3.0,兩個SATA和2條自由分配的PCI-E 2.0通道且必不支援拆分為雙x8的雙PCI-E插槽.另外和Intel對位的晶片組不同的是兩者都保留了對SATA RAID和超頻的支援,也是AMD的傳統了.
(晶片組規格圖來自網際網路)
除了上述晶片組中FCH提供的部分之外,這次的銳龍AMD Ryzen CPU除了集成了支援雙通道DDR4的記憶體控制器和主要用於顯示卡的16個PCI-E 3.0通道這些常規專案之外,還集成了4個PCI-E 3.0通道用於M.2介面支援PCI-E型 SSD,一個SATA介面(用於使M.2支援SATA型別SSD)和四個USB 3.0.
CPU-Z 1.78.3已經可以正確識別銳龍AMD Ryzen 7 1800X.
CPU圖賞
如今的AMD已經和它的顯示卡一樣以紅色為代表色,這點也反映在了包裝盒上.銳龍AMD Ryzen 7包裝簡潔的設計和同時期Intel的絢麗封面對比鮮明.
CPU和Logo貼紙存於一個一體的塑膠盒內,外按再套上一個黑色的紙盒,而說明頁被單獨放在一邊.作為型號名字尾帶有x的系列,AMD並沒有提供原裝的散熱器.其實這幾年AMD盒裝處理器標配的散熱器都頗具誠意,這次少了這樣一個玩具還是很可惜的.
正面鐵蓋清晰地印著AMD Ryzen的Logo.
一直以來AMD在桌面消費級CPU上都堅持使用針腳.這次的Ryzen採用了新的Socket AM4介面,1331針,遠超過去十年間AM2到AM3的約940針,
測試平臺
AMD Ryzen 7 1800X 3.70GHz
Intel Core i7-6900K 3.70GHz
Intel Core i7-7700K 4.50GHz
主機板:
[AMD X370]ASUS ROG CROSSHAIR VI HERO (BIOS Ver.0702)
[Intel X99]ASUS X99-E-WS-10G (BIOS Ver.0403)
[Intel Z270]ASUS ROG MAXIMUS IX CODE (BIOS Ver.0701)
記憶體
[Intel] G.Skill Trident Z RGB 8GB x4@ 2666MHz 16-16-16-36
[AMD]Corsair Vengeace LPX 8GB x2@ 2666MHz 16-16-16-36
顯示卡
MSI GeForce GTX 1080 DUKE 8G
MSI GeForce GTX 1080 DUKE 8G SLI
測試硬碟
[SATA 6Gb/s AHCI]Apacer AS720 240GB
[M.2 PCI-E 3.0 x4 NVMe]Samsung 960 PRO 2TB
CPU散熱器
Noctua NH-D15S
電源
Antec HCP-1300 Platinum
作業系統:
Windows 10 Pro Version 1607 64-bit
主機板驅動:
[AMD]9.0.000.8
[Intel X99 Chipset INF] 10.1.2.80
[Intel Z270 Chipset INF] 10.1.1.38
[Intel X99 ITBM]1.0.0.1024
[Intel MEI] 11.6.1032
顯示卡驅動:
GeForce Driver 378.66
硬碟控制器驅動:
[SATA AHCI]系統自帶msahci驅動
[NVMe]Samsung NVM Express Driver 2.1.0.1611
測試軟體:
CPU-Z 1.78 - 64bit
CINEBENCH R15 - 64bit
SiSoftware Sandra 2016 SP1 Lite
SuperPI 1.9 WP
wPrime 2.10
Fritz Chess Benchmark 4.3.2
AIDA64 5.80
WinRAR 5.21 - 64bit
7-Zip 16.04 - 64bit
POV-Ray 3.7 - 64bit
PCMark 8 2.7.613
x264 FHD Benchmark 1.0.1
Prime95 28.10 – 64bit
3DMark 2.2.3509
CrystalDiskMark 5.2.1
TxBENCH 0.9.5 beta
AS SSD Benchmark 1.9
ATTO Disk Benchmark 2.4.7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 1.1.0
室溫:15℃
效能測試
我們為這次AMD新平臺作對比測試的分別是Intel Core i7-6900K + Intel X99和Intel Core i7-7700K + Z270這兩種組合.前者的CPU和AMD Ryzen 7 1800X同為8核心,也是AMD欽點的CPU效能的對手.而後者的主機板平臺整體規格和AMD Ryzen SOC + X370 FCH部分更為接近,更代表主流市場的選擇.
CPU主頻保持測試主機板型號提供預設的設定,全核心保底執行頻率均會高於AMD或Intel的官方標稱值.考慮到預設就採用類似設定的主機板並不在少數,而使用者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若非特殊需要也不會刻意降低到標稱水準,因此保留了這樣的設定.
但在記憶體的選擇上,以主機板預設設定執行時均只有2133MHz.而三種平臺官方所標稱的頻率支援各不相同,Core i7-6900K是四通道DDR4-2133,Core i7-7700K是雙通道DDR4-2400,而Ryzen 7 1800X是雙通道DDR4-2666,對於後兩者降頻運行於2133MHz顯然不妥.但三者普遍的超頻支援水準也有較大的差距,Core i7-6900K在超過3000MHz以後變得困難,而Core i7-7700K已經可以挑戰4000MHz,預設標稱最高的Ryzen 7 1800X根據原有的資訊反而並不樂觀.因此最後我們決定以DDR4-2666 CL16作為參考.不過實際測試過程中因AMD的新平臺仍不成熟,稍早時也一度”翻車”,在更換了主機板後選擇先以僅安裝兩條記憶體的形式來完成測試.
同時,我們也對這三種平臺的磁碟效能和雙顯示卡效率進行簡要的測試對比.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測試軟體(比如AIDA64,Sandra 2016)並沒有對AMD Ryzen實現完美支援,部分結果,如記憶體延遲出現了遠低於正常水平的結果可能就是由此引起.另一個就是壓力測試使用的Prime95仍然對這次AMD的新平臺採用和前代AMD平臺相同的策略,
CPU及記憶體,快取效能以及滿載溫度與功耗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
基於GeForce GTX 1080的單雙卡基準測試.從”顯示卡分數(Graphics score)”的變化來看AMD平臺搭載雙NVIDIA顯示卡的效率並沒有異常.
SATA硬碟效能簡單測試.AMD平臺過去的儲存效能一直都令人難以滿意.板載的SATA介面均來自於X370 FCH,這一代的表現和過往一樣顯得較為弱勢.
板載M.2介面,PCI-E 3.0 x4 NVMe SSD效能簡單測試.不同於板載的普通SATA,AMD Ryzen專門提供了4條PCI-E Gen3通道用於主機板的M.2儲存,而非經過300系晶片組的FCH再由其提供,相比採用繞路PCH的Z270平臺而言AMD新平臺的效能表現就不虛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普通的PCI-E插槽仍然是由晶片組FCH提供並且只有Gen 2(2.0) .使用標準PCI-E擴充套件卡型SSD的使用者尤其值得留意影響.
總結
沉寂了三年多的AMD這一次的確給人們帶來了驚喜.在CPU上集成了儲存和USB控制的做法也展現了AMD的創新與誠意. 而在CPU效能上基於14nm工藝, 擁有8核心16執行緒和近4.0GHz主頻的銳龍AMD Ryzen 7 1800X確實擁有叫板Intel類似規格的”二當家”Core i7-6900K的資本.在渲染,轉碼等應用中的表現同樣亮眼.即使在那些不屬於”多核心”的優勢領域,Ryzen雖仍不及對手主流的Skylake/Kaby Lake但也不再乏力.並且從功耗以及平臺整體設計規格上來說也更接近對手這一主流平臺.從AMD新平臺整體表現來說最受到衝擊的顯然是仍以四核心為首的Intel主流平臺.
不過這幾年來由Intel佔據主導的慣性並不會立刻消失,這一慣性的影響就是新登臺的銳龍AMD Ryzen和配套的AMD 300系主機板在初期免不了遭遇軟體最佳化不到位和硬體相容上的問題.即使是一些基準效能測試軟體都還沒有完全做好對AMD新平臺的準備,代表日常操作的PCMark成績也相對較弱.硬體相容上我們也疑似因為早期的主機板BIOS和記憶體相容性造成了嚴重的”翻車”事件(一度無法開機而請求更換了主機板與記憶體).即使後來在這次順利完成測試的保守設定上,仍需要較長的時間完成開機自檢.可以說是嚐鮮的煩惱了.
-
6 # 平凡的Timo
1800x 肯定是最好 但是不實用感覺。畢竟咱們不是富二代 那種幾萬塊裝個機不心疼的人。家用r5 選個吧。你真有點發燒的話 1700也就夠了。很發燒 就1800x 不過超頻還要配個x370。不超就b350 價格就控制不住了。一個屌絲內心的獨白
-
7 # 小程科技之家
AMD Ryzen 7系列處理器則是針對中高階遊戲玩家推出的系列效能處理器,1800X這款處理器採用八核心十六執行緒設計,並且多核效能強悍,現在這款處理器在售價3699元,心動的遊戲玩家不妨抓緊時間來選購一下。
銳龍 AMD Ryzen 1800X
本次的銳龍 AMD Ryzen 1800X處理器採用八核十六執行緒的設計,並且將單核效能進行了大幅的提升,CPU預設主頻為3.6Ghz,並且採用不鎖頻的設計,玩家可以輕鬆進行超頻。
銳龍 AMD Ryzen 1800X
本次Ryzen系列處理器採用全新的14nm工藝,並需要全新的AM4介面,得利於全新的工藝,CPU的TDP僅為95W。
AMD Ryzen 7 1800X
適用型別 桌上型電腦
CPU系列 Ryzen 7
製作工藝 14奈米
插槽型別 Socket AM4
CPU主頻 3.6GHz
動態加速頻率 4GHz
核心數量 八核心
執行緒數量 十六執行緒
三級快取 20MB
熱設計功耗 (TDP)95W
記憶體型別 DDR4
睿頻加速技術 不支援
64位處理器 是
其它技術支援AMD SenseMI技術
對於追求價效比的玩家來講,選擇銳龍系列處理器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款1800X作為其中的旗艦,表現非常出色,並且定價也並不是很高,值得入手。
-
8 # 安卓中國
AMD Ryzen 7 1800X
另外教一下樓主如何識別AMD處理器效能以及型號:
-
9 # 小奇科技
價效比最高的毫無疑問是amd的1800x對位英特爾的6900k,綜合性能高出20%~30%,而價格是後者的一半。最後在說一句,農企終於翻身了(滑稽)
-
10 # 麻辣蛤蜊
如果不考慮價格,那當然是執行緒撕裂者效能最好,如果考慮價格,那就要看用途,對多執行緒處理以及單核效能都要求高的,那沒辦法省錢,還是得至少R7起步,普通遊戲使用者,R5系列基本可以滿足要求,如果不玩大型遊戲,只是日常娛樂比如一些網遊、看看高畫質影片聽聽歌,或者日常辦公,那R3足矣
-
11 # 超能網
目前AMD最強的CPU是Ryzen Threadripper 1950X,這是一顆16核32執行緒的巨型CPU,內部其實有4個Ryzen核心,有兩個是沒有開啟的,開啟的兩個八核採用Infinity Fabric互聯交換資料組成一個16核,等於一套內部的雙路系統,效能差不多是Ryzen 7 1800X的一倍。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採用Socket TR4介面,擁有64條PCIE通道並支援四通道的DDR4記憶體,並且可以隨意超頻,TDP均是180W,32MB L3快取,預設頻率為3.4GHz,最高可以boost至4.0GHz,XFR可以再加200MHz,需要搭配X399主機板使用。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雖強然而平臺搭建成本很高,需要完全發揮它的效能需要使用4根DDR4記憶體,現在的記憶體價格高得嚇人,X399主機板的價格也不便宜,更重要的是很少應用能呼叫32條執行緒,一般使用者很少能發揮它的完整作用。
而普通的AM4平臺目前最強的是Ryzen 7 1800X,它是一顆8核16執行緒處理器,基礎頻率3.6GHz,Turbo頻率4GHz,XFR可以達到4.1GHz,有20條可用PCI-E 3.0通道,支援雙通道DDR4記憶體,L3快取16MB,TDP 95W,可搭配主流的X370和B350主機板使用,A320主機板當然也可以不過應該沒人這樣搭配吧?
Ryzen 7 1800X的總體效能是比Intel Core i7-8700K更強的,因為核心數多了兩個所以多執行緒效能更強,然而單執行緒效能因為頻率的劣勢和架構效率沒那麼好,所以在遊戲上的表現其實沒Intel那麼好,當然了用Ryzen 7 1800X玩遊戲是不會卡的,CPU效能絕夠,畢竟遊戲主要是看顯示卡的。
回覆列表
如果前幾天看到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畢竟amd被英特爾壓著好多年了,基本上沒啥好比的,AMD自身品牌去選cpu,那肯定效能越好的自然就好了。但,就在昨天,AMD終於雄起了,最新發布的 Ryzen處理器,基於“Zen”核心架構, 14nm工藝。
AMDRyzen處理器共分三個檔次,低端R3系列,四核心執行緒,主流R5系列4核心8執行緒和6核12執行緒選擇,高階R7系列8核心16執行緒。有木有吊炸天,選擇最新的肯定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