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雍親王府
-
2 # 桐華凰珞
清仁宗睿皇帝,愛新覺羅•永琰、高宗純皇帝弘曆第十五子、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她的原配妻子是孝淑睿皇后熹塔臘氏,再嘉慶二年去世,清朝一共有兩位喜塔臘氏,一位是顯祖宣皇后喜塔臘氏即努爾哈赤的生母、一位就是仁宗的皇后孝淑睿皇后,
清朝經歷了康熙的九子奪嫡之後,雍正登基後首創秘密立儲制度,也就是再雍正時期皇子們無論是在南書房學習,還是吃飯都是按照親王等級辦理的,
等到乾隆繼位之後暗中秘密立永璉為太子,但永璉的夭折給了乾隆一棒子,乾隆七年富察皇后再次懷孕,乾隆再次立為太子但是七皇子永琮得種豆去世,再次讓乾隆備受打擊,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再山東德州病逝,年三十三歲,由於孝賢純皇后的去世,令乾隆性情大變不僅官員再孝賢皇后的喪禮上出錯被髮落,就連皇長子和皇三子因為沒有掉眼淚而被怒斥,
皇長子兩年後去世,皇四子和皇六子被過繼,皇五子永琪本來乾隆有意培養他成為接班人,永琪卻沒有那個命再乾隆三十一年去世,皇八子永旋是個瘸子,乾隆更不可能讓他繼位,九、十年幼夭折,十一皇子永旋雖然也很長壽,再書法上有一定成就。但永瑆太摳門兒了乾隆可不是扣門的皇帝,所以乾隆不喜歡永瑆,歷史上書法家當皇帝的也就兩位,一位是北宋宋徽宗,被金人虜走的那位,一位就是南唐後主,皇十二子永璂母親是繼後那拉氏本來他該繼位的,受乾隆三十年繼後斷髮影響被排除再皇位之外,之後沒有爵位,乾隆四十年去世,皇十三子夭折、皇十四子夭折,皇十五子永琰就是清仁宗睿皇帝,永琰資質平庸,再乾隆三十九年永琰迎娶原配喜塔臘氏為嫡福晉,那麼為什麼要迎娶這位包衣皇后呢?其實喜塔臘氏可不是包衣,她家裡早已經抬旗了。同時乾隆再三十八年就將永琰立為了儲君,但乾隆三十九年這是一個很特殊的一年,為什麼特殊呢?
孝淑睿皇后朝服像
這一年,乾隆的令皇貴妃再這一年病重,之所以迎娶喜塔臘氏主要是為令皇貴妃“沖喜”,根據宮廷醫療檔案《清宮脈案——令懿皇貴妃》記載,令妃生前得病多年,其病情也從軍機處的史料中得到印證,乾隆為了挽救她,多次給他沖喜,比如封其為皇貴妃、為其子舉行大婚等。
令懿皇貴妃朝服像
這永琰迎娶喜塔臘氏就是這麼來的,孝淑睿皇后後來生下了嘉慶的兒子—道光帝。
-
3 # 左遷右侍郎
古代皇帝選皇后可是舉國大事,畢竟是國母,這是一件與感情無關的事情,更多的是偏向於利益。幾乎歷朝歷代皇帝的皇后都是出身顯赫,跟皇帝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家庭。大多數也都是有著極強軍事實力,或者是在朝廷之中佔據著極重要位置的。但是清朝嘉慶皇帝的皇后喜塔臘氏卻是包衣出身的後代,可謂是無權無勢。在乾隆三十九年時,乾隆皇帝就為他這個皇子選擇了一個出身並不怎麼好的人當嫡福晉。
當時乾隆皇帝已經確定永琰就是繼承人,為什麼還選擇了喜塔臘氏給未來皇帝當皇后呢?
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受到清朝秘密立儲制度的影響,乾隆皇帝在迷惑其他人,防止一些有惡意之人揣度。第二個原因是喜塔臘氏,其實出身並沒有太低。
清朝是一個皇權高度集中的朝代,並且也嚴禁後宮干政。但是他們選擇后妃仍然會選擇家世比較好,出身較高的。比如順治皇帝的皇后是出身於科爾沁的蒙古貴族,康熙皇帝的皇后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還有雍正皇帝的髮妻,他的父親是烏拉納拉氏。乾隆皇帝的皇后更是滿門顯赫富察氏。按照這種情況算來,歷任皇帝所取的原配皇后都應該是身份高貴的。
但是受到康熙末年時九子奪嫡悲劇的影響,便採取立儲制度時,秘密立儲,簡單點來講,到底未來誰是太子誰是皇帝,只有在任的皇帝一個人知道。在這種不明瞭的情況之下,皇帝偏向誰,大臣們就會有所猜測,一旦對某一位皇子特別的青睞,大臣們就有所傾向,在乾隆中後期除了皇子永琰儲君人選還有很多人。所以大臣們一直都處於揣摩之中好站隊,乾隆皇帝是何等聰明之人,怎可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當時掌管後宮的是永琰的母親,他的親生母親早已離世多年。所以乾隆皇帝就給他選擇了一個身份,不怎麼好的嫡福晉,這是為了保證皇子之間的平衡,讓朝廷的大臣找不到方向。直接找到了喜塔臘氏,這讓大臣們確實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皇帝的心意如何。
而其他比較有競爭力的皇子,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成婚了,福晉出身也都很好。而喜塔臘氏出身並沒有傳言中的那麼低下,她的祖先確實是包衣,但是。在乾隆早期的時候,他們全家就因為辦事而獲得了功勞進入了滿洲正白旗公中佐領。所以這位皇后出生的時候,也已經脫離了包衣的身份。所以說身份並沒有傳言之中那麼低下,雖然說稱不上非常的顯貴,但是當皇后也是可以的。
況且兩個人在成婚以後是非常的恩愛,她也為永琰生了一個兒子,之後這個兒子也順利的當上了皇帝,是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之中,唯一生育了嫡子當上皇帝的皇后。誰說被包辦的婚姻就不幸福呢,在永琰和喜塔臘氏身上就看到真愛!
-
4 # 煢煢白兔427
首先來說,十五阿哥永琰絕對不是乾隆心中的第一位繼承人。文武雙全的永琪和嫡子十二阿哥永璂從得寵程度和身份上來說都遠遠超過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永琰。只能說,永琰真的命比較好,他的父皇乾隆皇帝獲得歲數比較大,五阿哥早逝,其他年長的皇子不得寵,十二阿哥攤上了一個糟心的額娘,就是斷髮被廢的烏拉那拉氏,也斷絕了十二阿哥以嫡子身份繼位的可能。而十五阿哥的生母就是乾隆後期最得寵的嬪妃魏氏。魏氏是漢軍旗下五旗出身,原本就是個普通宮女,直到後來能生下一堆子女,成為寵冠後宮的皇貴妃,其得寵程度可想而知。母以子貴,同時子以母貴,額娘得寵也為永琰繼位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就自身條件來說,永琰絕對不是以繼承人的身份被培養的。
其次,喜塔臘氏雖然不是滿族八大姓氏之一,但是也是滿族老姓,也是拿得出手的姓氏,當時喜塔臘氏嫁入的時候並不是要做皇后,而是一個非長非嫡的皇子福晉,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姓氏並不算辱沒永琰。而且當時選擇正妻,除了門第,也要考察人品。歷史記載,喜塔臘氏算得上端莊持重,配得上皇子福晉的身份。至於以後能夠入主紫禁城,一掌坤寧宮,也是當時誰都想不到的福分了。
-
5 # 天不颳風
首先糾正一點,乾隆皇帝的嫡妻(即皇后)有兩個,一個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富察氏去世後所立的另一個是輝發那拉氏(那拉氏),而不是喜塔臘氏。
富察氏和輝發那拉氏皆為乾隆即位前嫁給他的,即當時的寶親王的福晉和側福晉。乾隆同富察氏的感情極深,富察氏因病去世後,乾隆皇帝悲痛欲絕,沒有立即重新立後,而是將當時身為嫻妃的輝發那拉氏晉升為皇貴妃統攝後宮,直到兩年後(乾隆十五年)才立輝發那拉氏為皇后。
永琰即嘉慶皇帝的母親為令妃(魏佳氏),永琰出生與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說在永琰出生前十年輝發那拉氏已經立為皇后。
乾隆後來因輝發那拉氏忤逆了乾隆皇帝旨意,然後以剪髮相威脅,結果導致乾隆皇帝從此對其產生厭惡之情,後來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也就是收回了原來的封號,並晉升令妃即後面的令貴妃為皇貴妃統攝後宮,輝發那拉氏死後乾隆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
乾隆四十年皇貴妃(魏佳氏)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諡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
6 # 浮生若淺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和爾敬額之女。嫁給永琰時,年十五,與永琰同齡。喜塔臘氏的叔祖是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來保。喜塔臘氏一族出身辛者庫包衣,乾隆六年由正白旗內務府抬入正白旗滿洲世管佐領。
孝淑睿皇后出生於乾隆二十五年,此時距離喜塔臘一族抬旗已經二十多年了,所以孝淑睿皇后一出生就是上三旗,透過正規的選秀被指為皇子福晉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喜塔臘氏已經被抬旗,但相比較其他皇子的福晉來說,她的家世有些單薄。比如皇十一子永瑆的嫡福晉是傅恆之女,富察皇后的親侄女;不怎麼受寵的皇十二子永璂娶得也是蒙古貴族之女博爾濟吉特氏;他的同母弟弟永璘娶得也是大學士訥親的弟弟鈕祜祿氏阿里袞之女。這麼一比較起來,孝淑睿皇后的出身就不夠看了。
乾隆秘密立永琰為儲君是在乾隆三十八年,而他娶嫡福晉喜塔臘氏的時間是乾隆三十九年,且這個嫡福晉是乾隆帝親自挑選的。為什麼乾隆還要這樣做呢?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想掩蓋他已經秘密立永琰為儲君的事實。自當年九子奪嫡風波之後,雍正、乾隆都採用秘密立儲,將詔書放於正大光明牌匾後面,避免皇子之間的奪位鬥爭。再加上選擇這樣一位出身不高的嫡福晉,會讓眾人認為永琰不在乾隆帝立儲的考慮範圍之內,一則避免朝臣與皇子之間相互勾結成派,二則保障永琰的人身安全。
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主持後宮的是永琰生母令皇貴妃,乾隆並未對任何人透露他立儲的意思,作為一位母親,她更多希望自己兒子的家宅和諧幸福,因此為自己的兒子選擇福晉,人品和性情也是她考慮的最重要因素,孝淑睿皇后出身一般,但應是人品性情應該是上佳的,這才讓乾隆帝和令皇貴妃首肯將其許給永琰做嫡福晉。
-
7 # 澹奕
清嘉慶皇帝顒琰的結髮妻子,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是清朝所有元后之中,唯一出身包衣後代者。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皇帝為當時還是皇子的嘉慶帝選中了喜塔臘氏為嫡福晉。
乾隆何故選了喜塔臘氏:
第一,秘密立儲制度影響,乾隆皇帝在故佈疑陣,以防他人揣度心意;第二,孝淑睿皇后出身並沒有那麼低。清朝雖然也如同明朝一般嚴禁後宮干政,但並沒有像明朝那樣,只選擇家世較低的女子為后妃。相反,清朝很多元后都出身不低,比如順治帝元后博爾濟吉特氏出身科爾沁蒙古貴族;康熙帝元配赫舍里氏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雍正帝髮妻烏拉那拉氏的父親費揚古是步軍統領;乾隆帝的元配富察氏也是滿門顯赫。
不過,清雍正朝鑑於康熙時期九王奪嫡的悲劇,不再公開冊立儲君而選擇秘密立儲制度,未來的儲君人選只能皇帝一人知道。正因如此,在儲君人選並不明瞭的情況下,皇帝也不能明顯表現出對某位皇子的格外青睞。雍正朝時期,由於皇三子弘時被削爵去籍,皇四子弘曆作為未來儲君人選早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而乾隆中後期,除了十五皇子永琰,儲君人選還有永璇、永瑆等人。
乾隆三十九年,永琰的母親孝儀純皇后魏氏依舊以皇貴妃身份管轄著後宮,而永璇永瑆的母親金佳氏已經離世多年。對於乾隆皇帝來說,給永琰選個並不那麼出身顯赫的福晉,就是保持皇子之間的優勢平衡,讓朝廷大臣摸不著頭腦。果然,喜塔臘氏成為永琰福晉後,朝中原本押寶在永琰身上的大臣一時之間又開始迷糊了,其中就有鈕鈷祿·和珅。當時最有競爭力的儲君人選有三人,永璇、永瑆與永琰。永璇與永瑆年長早已成婚,永璇的福晉章佳氏出身滿洲鑲黃旗,父親是文華殿大學士;永瑆的福晉富察氏是乾隆髮妻孝賢純皇后的侄女,其父是傅恆。這兩人的妻室的確顯貴非同一般,永琰的喜塔臘氏自然相形見絀。
不過喜塔臘氏並不是傳言中的“包衣皇后”,喜塔臘氏的先祖的確是包衣出身,但乾隆早年就因辦事得力而全族入滿洲正白旗公中佐領。喜塔臘氏出生時,她已經是上三旗旗人而脫離了包衣身份。就像明成祖的徐皇后,其父親的確出身農家,可她出生時父親已封爵。
得到賜婚後,永琰與喜塔臘氏倒是非常恩愛,而喜塔臘氏更是成為清朝唯一生育了皇帝的嫡後。
-
8 # 澳古說歷史
喜塔臘氏的家世可不低。
她是滿洲正白旗人,也就是上三旗滿洲人,而非包衣。她的父親是總管內務府大臣,承恩公和爾敬額,這等家世在清朝的歷代皇后中並不算是低的。
如乾隆的第三位皇后孝儀純皇后,她的父親魏清泰就只是一個包衣,後來因孝儀純皇后的關係才被抬入鑲黃旗滿洲。
再如咸豐孝貞顯皇后,她的父親穆揚阿也只是滿洲鑲黃旗人,爵封三等承恩公。
可以說清朝歷代皇后,除了皇太極、順治等幾任皇后,因是滿蒙聯姻的,所以家世都比較牛逼的,比如孝莊文皇后,她的父親就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亦如孝惠章皇后,她的父親就是科爾沁貝勒綽爾濟。
自康熙之後的歷代皇后,無論是死後追尊的,還是在世冊封的,她們的身份都不是很高。大多數皇后的父親都只是上三旗的旗人,然後爵位都為公爵,且官職大多數領侍衛大臣、內務府大臣、步軍統領等。
其實清朝康熙之後不讓家世太高的人入宮做皇后,目的很明顯,那就是防止後宮干政,畢竟如果皇后的母家勢力太大,這對於皇族來說並不是啥好事,她們勢必會威脅到皇權,所以顯然清朝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也就是如此,乾隆幫嘉慶選一個家世不太高的女子為皇后,其實很好理解啊!因為清朝為了防止後宮干政,對於選擇皇后不選家世太高的這樣做法已經形成了傳統啦,所以沒啥好好奇的,實乃正常之舉。
-
9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其實喜塔臘氏一族原來確實是包衣,乾隆六年由正白旗內務府抬入正白旗滿洲世管佐領,也就是說變成了上三旗的貴人。如果說乾隆那會就打算給將來的皇帝從這選個皇后才抬旗純粹瞎說,因為嘉慶帝永琰乾隆二十五年才出生。那麼話又說回來了,為何從乾隆選擇一個抬旗不久的小家族作為繼承人的後族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老謀深算的帝王之術
清朝的皇帝沒有一個省油燈,一個個都是人精。從康熙末年的九龍奪嫡讓老皇帝康熙心力交瘁;也讓新皇帝雍正惴惴不安。關於繼承人的重壓之下,還真讓雍正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秘密立儲”制。不公開立太子,寫好遺照收好,死後公佈。
雖然方法不錯,但是也避免不來弘時對弘曆的爭鬥,所以乾隆繼位以後同樣面臨著這個問題。永瑆、永琰、永璘等都是有可能的繼承人,善於投機鑽營的朝臣們都開始提前站隊燒冷灶以期將來的能在新帝王面前混個臉熟。
乾隆三十八年冬天,乾隆秘密立儲永琰。此時永琰剛剛十三歲,乾隆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烏喇那拉氏兩任皇后都已經過世;第三任皇后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執掌後宮,那麼這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是誰的,就是永琰的母親。
所以乾隆為永琰選擇地位較低,力量相對單薄的喜塔臘氏為嫡妻就顯得正常了。
乾隆選擇力量相對單薄的喜塔臘氏為永琰嫡妻的原因首先,永琰被乾隆秘密立為太子的時間是乾隆三十八年冬天。乾隆三十九年,乾隆親自給永琰指了地位、力量相對單薄的喜塔臘氏為永琰嫡妻。並且此時統領後宮的還是永琰的母親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如果此時給永琰找一個身份尊貴的豪門女子為妻,那還叫什麼秘密立儲,瞎子都能看的出來永琰是新太子了。就差敲鑼打鼓的昭告天下了。
再看永瑆和永璘嫡福晉,一個是傅恆之女,富察皇后的親侄女;另外一個大學士訥親的侄女。所以乾隆這一手讓押寶的大臣們立刻蒙圈。有利於保護永琰。
其次,防止將來永琰當皇帝時期外戚的權力過大也是乾隆給永琰選擇嫡福晉的原因之一。康熙朝時期的外戚索額圖的事件不能不防。這位喜塔臘氏在嘉慶登基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
10 # 小聰歷史客棧
清朝的皇帝們一般選定繼承人以後,會特別重視繼承人嫡妻的選擇,一般嫡妻就是正福晉,也就是未來母儀天下的皇后,還需要考慮孃家背後的勢力等等,自然需要慎重,那為何乾隆明知永琰是未來的繼承人,在選擇嫡福晉的時候,為何選中家世不高的喜塔臘氏為永琰的嫡妻呢?這是為何?
喜塔臘氏在後世很多人的眼裡,確實靠著很大的運氣做到了皇后這個位置上,她出身於清朝滿洲正白旗內務府包衣,出身低微,也沒有特別出眾的外表,乾隆之所以選擇她做皇后,都是因為乾隆皇帝深思熟慮的結果。
乾隆一生活到了89歲,因此熬死了很多兒子,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都過早夭折,因此只能在庶子中選擇,而當時可以符合條件,而且資質尚佳,又學習好而且懂事孝順的只有永琰了,永琰也就是日後的嘉慶皇帝。
乾隆深諳宮廷鬥爭,知道皇子們為了儲君,都是削尖了腦袋想往上,因為當時並沒有選擇皇太子,因此眾多皇子都以為自己有機會,而當時很多大臣們都可以透過看皇子們的嫡福晉家世來窺探乾隆的心意。
乾隆為了不讓人看出來他有意栽培永琰成為儲君,因此認為還是低調一點好,把永琰好好保護起來,因此在給除了永琰以外其他皇子們選擇嫡福晉的時候,乾隆都是選擇的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
而到了給永琰選擇嫡福晉的時候,乾隆反而漫不經心的選擇了出身包衣的喜塔臘氏,這樣子其他皇子們大臣認為永琰毫不起眼,永琰沒有成為眾矢之的,反而正是乾隆想看到的結果。
就這樣在乾隆皇帝的安排下,永琰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認為乾隆偏愛其他皇子,15歲的喜塔臘氏嫁給了永琰,她姿色出眾,賢良淑德,為永琰生下了兩女一男,永琰繼承皇位後,她順理成章成為正宮皇后。
喜塔臘氏雖然出身不高,不過按照乾隆的意願,如願成為皇后,生下了道光皇帝,也成為大清唯一生出皇帝的原配皇后。
-
11 # 有得觀史
乾隆選擇家世不高的喜塔臘氏給永琰當嫡妻,實際上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迷惑視聽。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秘密立永琰為儲君,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給永琰指婚,選的就是喜塔臘氏。如果乾隆選一個名門望族的女子給永琰當嫡福晉,很容易就會被外界猜到他要立永琰為儲君,秘密立儲就失去了意義,爭儲的弊病就會顯現。
喜塔臘家族在清朝地位不算太高,沒有富察家族和鈕鈷祿家族那麼高,但也不算太低,努爾哈赤的生母就是喜塔臘氏。喜塔臘氏的父親只是一個副都統,地位也不算太高,不過也說得過去,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這樣乾隆就達到了掩蓋秘密的目的。
第二個原因是乾隆與喜塔臘氏父親關係近。大清朝每三年一次選秀,喜塔臘氏參加了選秀。選秀這事兒一般由皇后來完成,本來不是皇帝的事兒,再說秀女很多,乾隆怎麼就單單選中喜塔臘氏。這是因為喜塔臘氏的父親和爾經額是內務府總管,相當於乾隆皇帝的大管家,和乾隆關係密切,向乾隆提及女兒參加選秀,引起乾隆關注,乾隆一看喜塔臘氏,嗯,不錯!於是就指給了永琰。
第三個原因是喜塔臘氏人不錯。喜塔臘氏很賢惠,永琰很喜歡她,兩個人感情非常好。喜塔臘氏死後,諡號為“淑”,淑的意思是善良美好,既便不考慮儲君,永琰是乾隆的兒子,作為父親他也願意為兒子選一個好妻子,幫助永琰管好家。因為喜塔臘氏的確不錯,所以乾隆才選她給永琰當嫡妻,這是做父親的天性。
第四個原因是乾隆不知道永琰是不是他最終的接班人。永琰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長子。乾隆最初想立嫡長子,先立了富察皇后第一子,後來死了,又立富察皇后的第二子,後來也死了。在乾隆心裡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被他立為儲君就會死掉,是不是上天要懲罰他。永琰能不能繼承皇位,還是個未知數,喜塔臘氏有沒有命當上皇后更是未知數。
大清皇帝非常看重身份地位,永琰作為親王,副都統家庭出身的喜塔臘氏也算門當戶對,但是永琰當了皇帝,乾隆就覺得喜塔臘氏家庭出身有點寒酸,和當皇帝兒子不太搭配,開始看不起她,給她臉色看,甚至想讓她早點死。在乾隆的壓制下,喜塔臘氏皇后當得很憋屈,當皇后一年就鬱鬱而終。
-
12 # 天不颳風
首先糾正一點,乾隆皇帝的嫡妻(即皇后)有兩個,一個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富察氏去世後所立的另一個是輝發那拉氏(那拉氏),而不是喜塔臘氏。
富察氏和輝發那拉氏皆為乾隆即位前嫁給他的,即當時的寶親王的福晉和側福晉。乾隆同富察氏的感情極深,富察氏因病去世後,乾隆皇帝悲痛欲絕,沒有立即重新立後,而是將當時身為嫻妃的輝發那拉氏晉升為皇貴妃統攝後宮,直到兩年後(乾隆十五年)才立輝發那拉氏為皇后。
永琰即嘉慶皇帝的母親為令妃(魏佳氏),永琰出生與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說在永琰出生前十年輝發那拉氏已經立為皇后。
乾隆後來因輝發那拉氏忤逆了乾隆皇帝旨意,然後以剪髮相威脅,結果導致乾隆皇帝從此對其產生厭惡之情,後來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也就是收回了原來的封號,並晉升令妃即後面的令貴妃為皇貴妃統攝後宮,輝發那拉氏死後乾隆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
乾隆四十年皇貴妃(魏佳氏)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諡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
13 # 浮生若淺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和爾敬額之女。嫁給永琰時,年十五,與永琰同齡。喜塔臘氏的叔祖是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來保。喜塔臘氏一族出身辛者庫包衣,乾隆六年由正白旗內務府抬入正白旗滿洲世管佐領。
孝淑睿皇后出生於乾隆二十五年,此時距離喜塔臘一族抬旗已經二十多年了,所以孝淑睿皇后一出生就是上三旗,透過正規的選秀被指為皇子福晉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喜塔臘氏已經被抬旗,但相比較其他皇子的福晉來說,她的家世有些單薄。比如皇十一子永瑆的嫡福晉是傅恆之女,富察皇后的親侄女;不怎麼受寵的皇十二子永璂娶得也是蒙古貴族之女博爾濟吉特氏;他的同母弟弟永璘娶得也是大學士訥親的弟弟鈕祜祿氏阿里袞之女。這麼一比較起來,孝淑睿皇后的出身就不夠看了。
乾隆秘密立永琰為儲君是在乾隆三十八年,而他娶嫡福晉喜塔臘氏的時間是乾隆三十九年,且這個嫡福晉是乾隆帝親自挑選的。為什麼乾隆還要這樣做呢?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想掩蓋他已經秘密立永琰為儲君的事實。自當年九子奪嫡風波之後,雍正、乾隆都採用秘密立儲,將詔書放於正大光明牌匾後面,避免皇子之間的奪位鬥爭。再加上選擇這樣一位出身不高的嫡福晉,會讓眾人認為永琰不在乾隆帝立儲的考慮範圍之內,一則避免朝臣與皇子之間相互勾結成派,二則保障永琰的人身安全。
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主持後宮的是永琰生母令皇貴妃,乾隆並未對任何人透露他立儲的意思,作為一位母親,她更多希望自己兒子的家宅和諧幸福,因此為自己的兒子選擇福晉,人品和性情也是她考慮的最重要因素,孝淑睿皇后出身一般,但應是人品性情應該是上佳的,這才讓乾隆帝和令皇貴妃首肯將其許給永琰做嫡福晉。
-
14 # 澹奕
清嘉慶皇帝顒琰的結髮妻子,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是清朝所有元后之中,唯一出身包衣後代者。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皇帝為當時還是皇子的嘉慶帝選中了喜塔臘氏為嫡福晉。
乾隆何故選了喜塔臘氏:
第一,秘密立儲制度影響,乾隆皇帝在故佈疑陣,以防他人揣度心意;第二,孝淑睿皇后出身並沒有那麼低。清朝雖然也如同明朝一般嚴禁後宮干政,但並沒有像明朝那樣,只選擇家世較低的女子為后妃。相反,清朝很多元后都出身不低,比如順治帝元后博爾濟吉特氏出身科爾沁蒙古貴族;康熙帝元配赫舍里氏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雍正帝髮妻烏拉那拉氏的父親費揚古是步軍統領;乾隆帝的元配富察氏也是滿門顯赫。
不過,清雍正朝鑑於康熙時期九王奪嫡的悲劇,不再公開冊立儲君而選擇秘密立儲制度,未來的儲君人選只能皇帝一人知道。正因如此,在儲君人選並不明瞭的情況下,皇帝也不能明顯表現出對某位皇子的格外青睞。雍正朝時期,由於皇三子弘時被削爵去籍,皇四子弘曆作為未來儲君人選早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而乾隆中後期,除了十五皇子永琰,儲君人選還有永璇、永瑆等人。
乾隆三十九年,永琰的母親孝儀純皇后魏氏依舊以皇貴妃身份管轄著後宮,而永璇永瑆的母親金佳氏已經離世多年。對於乾隆皇帝來說,給永琰選個並不那麼出身顯赫的福晉,就是保持皇子之間的優勢平衡,讓朝廷大臣摸不著頭腦。果然,喜塔臘氏成為永琰福晉後,朝中原本押寶在永琰身上的大臣一時之間又開始迷糊了,其中就有鈕鈷祿·和珅。當時最有競爭力的儲君人選有三人,永璇、永瑆與永琰。永璇與永瑆年長早已成婚,永璇的福晉章佳氏出身滿洲鑲黃旗,父親是文華殿大學士;永瑆的福晉富察氏是乾隆髮妻孝賢純皇后的侄女,其父是傅恆。這兩人的妻室的確顯貴非同一般,永琰的喜塔臘氏自然相形見絀。
不過喜塔臘氏並不是傳言中的“包衣皇后”,喜塔臘氏的先祖的確是包衣出身,但乾隆早年就因辦事得力而全族入滿洲正白旗公中佐領。喜塔臘氏出生時,她已經是上三旗旗人而脫離了包衣身份。就像明成祖的徐皇后,其父親的確出身農家,可她出生時父親已封爵。
得到賜婚後,永琰與喜塔臘氏倒是非常恩愛,而喜塔臘氏更是成為清朝唯一生育了皇帝的嫡後。
-
15 # 澳古說歷史
喜塔臘氏的家世可不低。
她是滿洲正白旗人,也就是上三旗滿洲人,而非包衣。她的父親是總管內務府大臣,承恩公和爾敬額,這等家世在清朝的歷代皇后中並不算是低的。
如乾隆的第三位皇后孝儀純皇后,她的父親魏清泰就只是一個包衣,後來因孝儀純皇后的關係才被抬入鑲黃旗滿洲。
再如咸豐孝貞顯皇后,她的父親穆揚阿也只是滿洲鑲黃旗人,爵封三等承恩公。
可以說清朝歷代皇后,除了皇太極、順治等幾任皇后,因是滿蒙聯姻的,所以家世都比較牛逼的,比如孝莊文皇后,她的父親就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亦如孝惠章皇后,她的父親就是科爾沁貝勒綽爾濟。
自康熙之後的歷代皇后,無論是死後追尊的,還是在世冊封的,她們的身份都不是很高。大多數皇后的父親都只是上三旗的旗人,然後爵位都為公爵,且官職大多數領侍衛大臣、內務府大臣、步軍統領等。
其實清朝康熙之後不讓家世太高的人入宮做皇后,目的很明顯,那就是防止後宮干政,畢竟如果皇后的母家勢力太大,這對於皇族來說並不是啥好事,她們勢必會威脅到皇權,所以顯然清朝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也就是如此,乾隆幫嘉慶選一個家世不太高的女子為皇后,其實很好理解啊!因為清朝為了防止後宮干政,對於選擇皇后不選家世太高的這樣做法已經形成了傳統啦,所以沒啥好好奇的,實乃正常之舉。
-
16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其實喜塔臘氏一族原來確實是包衣,乾隆六年由正白旗內務府抬入正白旗滿洲世管佐領,也就是說變成了上三旗的貴人。如果說乾隆那會就打算給將來的皇帝從這選個皇后才抬旗純粹瞎說,因為嘉慶帝永琰乾隆二十五年才出生。那麼話又說回來了,為何從乾隆選擇一個抬旗不久的小家族作為繼承人的後族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老謀深算的帝王之術
清朝的皇帝沒有一個省油燈,一個個都是人精。從康熙末年的九龍奪嫡讓老皇帝康熙心力交瘁;也讓新皇帝雍正惴惴不安。關於繼承人的重壓之下,還真讓雍正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秘密立儲”制。不公開立太子,寫好遺照收好,死後公佈。
雖然方法不錯,但是也避免不來弘時對弘曆的爭鬥,所以乾隆繼位以後同樣面臨著這個問題。永瑆、永琰、永璘等都是有可能的繼承人,善於投機鑽營的朝臣們都開始提前站隊燒冷灶以期將來的能在新帝王面前混個臉熟。
乾隆三十八年冬天,乾隆秘密立儲永琰。此時永琰剛剛十三歲,乾隆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烏喇那拉氏兩任皇后都已經過世;第三任皇后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執掌後宮,那麼這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是誰的,就是永琰的母親。
所以乾隆為永琰選擇地位較低,力量相對單薄的喜塔臘氏為嫡妻就顯得正常了。
乾隆選擇力量相對單薄的喜塔臘氏為永琰嫡妻的原因首先,永琰被乾隆秘密立為太子的時間是乾隆三十八年冬天。乾隆三十九年,乾隆親自給永琰指了地位、力量相對單薄的喜塔臘氏為永琰嫡妻。並且此時統領後宮的還是永琰的母親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如果此時給永琰找一個身份尊貴的豪門女子為妻,那還叫什麼秘密立儲,瞎子都能看的出來永琰是新太子了。就差敲鑼打鼓的昭告天下了。
再看永瑆和永璘嫡福晉,一個是傅恆之女,富察皇后的親侄女;另外一個大學士訥親的侄女。所以乾隆這一手讓押寶的大臣們立刻蒙圈。有利於保護永琰。
其次,防止將來永琰當皇帝時期外戚的權力過大也是乾隆給永琰選擇嫡福晉的原因之一。康熙朝時期的外戚索額圖的事件不能不防。這位喜塔臘氏在嘉慶登基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
17 # 小聰歷史客棧
清朝的皇帝們一般選定繼承人以後,會特別重視繼承人嫡妻的選擇,一般嫡妻就是正福晉,也就是未來母儀天下的皇后,還需要考慮孃家背後的勢力等等,自然需要慎重,那為何乾隆明知永琰是未來的繼承人,在選擇嫡福晉的時候,為何選中家世不高的喜塔臘氏為永琰的嫡妻呢?這是為何?
喜塔臘氏在後世很多人的眼裡,確實靠著很大的運氣做到了皇后這個位置上,她出身於清朝滿洲正白旗內務府包衣,出身低微,也沒有特別出眾的外表,乾隆之所以選擇她做皇后,都是因為乾隆皇帝深思熟慮的結果。
乾隆一生活到了89歲,因此熬死了很多兒子,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都過早夭折,因此只能在庶子中選擇,而當時可以符合條件,而且資質尚佳,又學習好而且懂事孝順的只有永琰了,永琰也就是日後的嘉慶皇帝。
乾隆深諳宮廷鬥爭,知道皇子們為了儲君,都是削尖了腦袋想往上,因為當時並沒有選擇皇太子,因此眾多皇子都以為自己有機會,而當時很多大臣們都可以透過看皇子們的嫡福晉家世來窺探乾隆的心意。
乾隆為了不讓人看出來他有意栽培永琰成為儲君,因此認為還是低調一點好,把永琰好好保護起來,因此在給除了永琰以外其他皇子們選擇嫡福晉的時候,乾隆都是選擇的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
而到了給永琰選擇嫡福晉的時候,乾隆反而漫不經心的選擇了出身包衣的喜塔臘氏,這樣子其他皇子們大臣認為永琰毫不起眼,永琰沒有成為眾矢之的,反而正是乾隆想看到的結果。
就這樣在乾隆皇帝的安排下,永琰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認為乾隆偏愛其他皇子,15歲的喜塔臘氏嫁給了永琰,她姿色出眾,賢良淑德,為永琰生下了兩女一男,永琰繼承皇位後,她順理成章成為正宮皇后。
喜塔臘氏雖然出身不高,不過按照乾隆的意願,如願成為皇后,生下了道光皇帝,也成為大清唯一生出皇帝的原配皇后。
-
18 # 有得觀史
乾隆選擇家世不高的喜塔臘氏給永琰當嫡妻,實際上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迷惑視聽。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秘密立永琰為儲君,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給永琰指婚,選的就是喜塔臘氏。如果乾隆選一個名門望族的女子給永琰當嫡福晉,很容易就會被外界猜到他要立永琰為儲君,秘密立儲就失去了意義,爭儲的弊病就會顯現。
喜塔臘家族在清朝地位不算太高,沒有富察家族和鈕鈷祿家族那麼高,但也不算太低,努爾哈赤的生母就是喜塔臘氏。喜塔臘氏的父親只是一個副都統,地位也不算太高,不過也說得過去,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這樣乾隆就達到了掩蓋秘密的目的。
第二個原因是乾隆與喜塔臘氏父親關係近。大清朝每三年一次選秀,喜塔臘氏參加了選秀。選秀這事兒一般由皇后來完成,本來不是皇帝的事兒,再說秀女很多,乾隆怎麼就單單選中喜塔臘氏。這是因為喜塔臘氏的父親和爾經額是內務府總管,相當於乾隆皇帝的大管家,和乾隆關係密切,向乾隆提及女兒參加選秀,引起乾隆關注,乾隆一看喜塔臘氏,嗯,不錯!於是就指給了永琰。
第三個原因是喜塔臘氏人不錯。喜塔臘氏很賢惠,永琰很喜歡她,兩個人感情非常好。喜塔臘氏死後,諡號為“淑”,淑的意思是善良美好,既便不考慮儲君,永琰是乾隆的兒子,作為父親他也願意為兒子選一個好妻子,幫助永琰管好家。因為喜塔臘氏的確不錯,所以乾隆才選她給永琰當嫡妻,這是做父親的天性。
第四個原因是乾隆不知道永琰是不是他最終的接班人。永琰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長子。乾隆最初想立嫡長子,先立了富察皇后第一子,後來死了,又立富察皇后的第二子,後來也死了。在乾隆心裡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被他立為儲君就會死掉,是不是上天要懲罰他。永琰能不能繼承皇位,還是個未知數,喜塔臘氏有沒有命當上皇后更是未知數。
大清皇帝非常看重身份地位,永琰作為親王,副都統家庭出身的喜塔臘氏也算門當戶對,但是永琰當了皇帝,乾隆就覺得喜塔臘氏家庭出身有點寒酸,和當皇帝兒子不太搭配,開始看不起她,給她臉色看,甚至想讓她早點死。在乾隆的壓制下,喜塔臘氏皇后當得很憋屈,當皇后一年就鬱鬱而終。
回覆列表
清朝歷史上,一共有兩位喜塔臘氏皇后。第一位是努爾哈赤的生母喜塔臘氏,她在後來被追封為顯祖宣皇后;這第二位便是嘉慶皇帝的結髮妻子,同時也是道光皇帝生母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一直以來,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都被冠以“包衣皇后”以及清朝出身最為卑賤的皇后等一系列的“頭銜”,當然這是有點太過於貶低她的出身和家族背景了。
雖然她們家祖上確實是包衣出身,但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脫離了包衣旗籍,之後還被抬入了滿洲正白旗,是正兒八經的“上三旗”,並且他的父親和爾經額也擔任了內務府總管以及副都統這樣的職務。
只不過,按照清朝的慣例,皇子的“頭婚”極為看重所迎娶女子的出身和門第,要麼是朝中的權臣貴胄之女,要麼是地位顯赫的宗室王公之後,例如皇太極的結髮妻子是“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度的女兒,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是察哈爾總督李榮保之女。相比之下,被嘉慶皇帝迎娶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出身確實低了不少,甚至還比其當時還在世的其他乾隆皇子的嫡福晉,也要差上許多。
而這並不是乾隆不喜歡嘉慶而故意為之,恰恰相反的是,乾隆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未來將要登上皇位的嘉慶進行著保護。
選擇嘉慶為自己的接班人,乾隆皇帝只能算是“矮子裡面拔大個”。立誰為儲,無疑是乾隆皇帝這一生最難以面對,甚至是極度傷感的事情,原因就在於乾隆皇帝先後失去了三位他非常中意的繼位人選。
第一位是乾隆的嫡長子永璉。
永璉是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富察氏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不僅乾隆對其是極度寵愛,就連雍正也是另眼相看,包括“永璉”這個名字都是雍正給取的。
於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遵循雍正創設的“秘密立儲制度”,進行其人生中的第一次“秘密立儲”,正式將年僅6歲的永璉確立為自己的接班人。
“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
只不過僅僅兩年之後的乾隆三年(1738年),永璉就因風寒不治早殤,乾隆皇帝的第一次“秘密立儲”以失敗告終。
第二位是同樣由富察氏皇后所生的七阿哥永琮。
乾隆十一年(1746年),永琮出生,乾隆皇帝同樣是欣喜異常,並且多次顯露出想要立永琮為“儲君”的想法。
“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宮,性成夙慧。甫及兩週,岐嶷表異。聖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聰穎殊常,鍾愛最篤。朕亦深望教養成立,可屬承祧。”
然而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不滿兩歲的永琮也因病夭折。
接連失去愛子,使得富察氏皇后就此沉溺在悲傷之中,身體每況愈下,並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隨乾隆皇帝東巡至德州的時候,溘然長逝。而這也就意味著乾隆皇帝想要立與自己感情深厚的富察氏皇后所生的皇子為接班人的願望徹底落空。
第三位是乾隆皇帝非常欣賞的五阿哥永琪。
這位我們在電視劇中早已熟知的五阿哥,在歷史上也確實是長相英俊,一表人才,並且是文武雙全,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而他更是曾在圓明園的火災中,揹著乾隆逃出火場,算是救下了乾隆一命。於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時候,年僅24歲的永琪就被乾隆封為親王,前途可謂是不可限量。
只可惜,僅僅一年之後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永琪因病去世,乾隆是又一次陷入了傷心與失望之中。在永琪死後二十多年的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會見馬戈爾尼提到自己愛子永琪的時候,依舊是讚不絕口,這足以表現乾隆對其的喜愛和懷念。而如果永琪真的能夠活到乾隆去世,想必一定會是他來繼承皇位。
接二連三的“立儲”失敗讓乾隆心灰意冷,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極力回絕大臣們關於再行立儲之事的勸諫,更為重要的是,乾隆實在是從他皇子中無法挑選出合適的繼承人。
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時的乾隆已經62歲了,必須要考慮自己的身後之事。
可他要面對的現實情況是,這個時候只有7人皇子在世,而四阿哥永珹與六阿哥永瑢已經過繼出去,十二阿哥永璂因為其母繼皇后輝發那拉氏的原因早已被排除在外。所以,此時可供乾隆選擇的就只有四人,即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
這其中,永璇,雖然年齡稍長,但是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並不為乾隆喜歡;永瑆,是重文輕武,一身書生氣,也不為乾隆所欣賞;永璘,乾隆訂立傳位詔書的時候年齡太小了,乾隆也不敢冒這個險。
相比之下,永琰的缺點和問題最少,更為重要的是,永琰是乾隆朝中期非常受乾隆寵愛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所生,所以乾隆只得“矮子裡面拔大個”,選擇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自己的接班人,並寫下了傳位詔書,完成了“秘密立儲”。
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乾隆便開始了他對於嘉慶“儲君”身份的隱藏和保護。
除了讓嘉慶迎娶喜塔臘氏,乾隆還透過一系列手段掩藏自己的想法。之所以要實施“秘密立儲”,一方面是為保護皇位繼承人的絕對安全,避免在其登基之前成為矛盾的焦點,甚至會遭到別有用的人的陷害;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透過此,極力杜絕大臣們過早的圍繞在未來的新君的周圍,進而對皇權穩固產生威脅。
因此,乾隆在完成“秘密立儲”後,也通過了一系列手段,極力避免自己立嘉慶為儲君的想法予以暴露。
首先,就是讓嘉慶迎娶了出身並不高貴的喜塔臘氏。
與嘉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乾隆其他皇子的嫡福晉,出身都要高貴許多。例如,永璇的嫡福晉章佳氏出身滿洲鑲黃旗,父親是文華殿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尹繼善;而永瑆的嫡福晉富察氏那更是高貴,她是富察氏皇后的親侄女,父親是軍機大臣傅恆。
反觀嘉慶迎娶的嫡福晉喜塔臘氏,他的家族出身和父親的官職則要明顯低了許多。
只不過這樣一來,不少官員便認為乾隆這是極為不重視嘉慶,因而也更加不會想到嘉慶就是未來的新君,包括乾隆非常寵愛的和珅同樣產生了如此“錯覺”,可見乾隆皇帝的“障眼法”實施的非常成功。
而實際上,不僅僅是嘉慶的嫡福晉喜塔臘氏出身不高,他的側福晉,也就是後來的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同樣是出身並不高貴。
鈕祜祿氏的父親恭阿拉,也是“開國務大臣”之一的額亦度之後,但是額亦度子嗣眾多,除了圖爾格家族和遏必隆家族依舊權勢顯赫外,其他的家族分支早已落魄。特別是到了恭阿拉的時候,是靠著家族的功勳以及他人的推薦,才勉強獲得了一個職務,只能是勉強養家餬口。而鈕祜祿氏也是因為曾經是乾隆十公主的侍讀,才被乾隆選中,讓其嫁給嘉慶成為了府上的側福晉。
由此可見,乾隆先後讓嘉慶迎娶了兩位出身都不高貴的福晉,目的皆是為了要掩藏嘉慶的“儲君”身份。
其次,就是在對嘉慶生母魏佳氏的追封上,乾隆也做了“文章”。
魏佳氏,是乾隆皇帝除了富察氏皇后外,最為寵愛的后妃,並且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這十年時間裡,魏佳氏為乾隆皇帝先後誕育了四兒兩女,而她也就此成為了為乾隆誕育子女數量最多的后妃。乾隆三十年(1765年),魏佳氏被晉封為皇貴妃,成為後宮之主。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透過“秘密立儲”的方式,確立了由魏佳氏所生嘉慶為自己的接班人。而兩年之後的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乾隆皇帝只是將其封為了“令懿皇貴妃”,並沒有追封為皇后。
乾隆這樣做,就是不希望透過抬高魏佳氏的身份,從而“子以母貴”,抬升了嘉慶等由魏佳氏所生的皇子的身份,更為重要的是,他也不希望因此讓朝臣們產生他會立由魏佳氏所生的皇子為新君的想法,所以才沒有將其追封為皇后。
再次,就是乾隆對於所有皇子採取了一視同仁的態度。
不管是晉封,還是委派事宜,基本做到了同步進行,公平公正,這樣就更讓大臣們對於“秘密立儲”一事徹底的摸不著頭腦。
就這樣,到了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親自宣讀了自己“秘密立儲”的詔書,宣佈嘉慶為皇太子的同時,也宣佈了第二年自己將主動退位,將皇位禪讓給嘉慶。嘉慶也就此順利登上了皇位。
喜塔臘氏的結局其實並不能算作圓滿。自從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給嘉慶開始,到嘉慶元年(1796年)晉封為皇后,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喜塔臘氏與嘉慶的關係極為和睦,恩愛有加。
本以為可以在成為皇后之後,就此母儀天下,盡享尊榮,可現實卻是,大權依舊掌握在乾隆皇帝本人手中,而嘉慶只能算是國家的“三皇帝”,他的地位甚至比不上乾隆的寵臣和珅。
在這樣的情況下,嘉慶活的是戰戰兢兢,而喜塔臘氏也同樣是謹小慎微,再加上此前他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好,於是在嘉慶登基後的第二年,即嘉慶二年(1797年)便去世了。
而實際上,乾隆對於喜塔臘氏的感情也極為複雜。一方面,他對於喜塔臘氏的人品和性格是讚譽有加,因此在其去世後,乾隆給她的諡號是“孝淑皇后”,算是對其進行一番肯定;而另一方面,相比於喜塔臘氏,他更加喜歡和欣賞的是嘉慶曾經的側福晉鈕祜祿氏,於是在喜塔臘氏去世後,乾隆當即要求嘉慶在服喪結束後要立馬冊封鈕祜祿氏為皇后。
也正是因為乾隆如此的態度,使得嘉慶儘管與髮妻喜塔臘氏感情深厚,但是也只能極為低調的下葬,為的便是不希望因此而遷怒與乾隆。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皇帝去世,由喜塔臘氏所生的嫡長子旻寧繼位,這便是歷史上的道光皇帝,同時他也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帝王。而這無疑也是對喜塔臘氏在天之靈的最好告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