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unPea
-
2 # 劍冢浪子名為索
我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農村人,每個月拿著2千塊錢的工資,還要養活一大家子。昨天在大眾4S店買了一輛捷達最低配置,辦理的分期付款,咬咬牙首付了百分之三十,總算把車開回家了。回到我們村,看到村裡那些買別克的,日產的,這些垃圾合資車。再看看我這大大的大眾標誌,內心的檔次感油然而生。看看我們村裡那些垃圾國產車配置再高,質量再好,在我這大眾的標誌面前,也暗淡了許多。我特意去村裡廣播站自豪的對全村人宣佈我買的是大眾的車,頓時全村老小拖家帶口往我家趕去,隔壁村的二狗子,坐在我的車裡邊,興奮的對我說這就是捷達,真的好高階,我想一直坐在車裡不下來。二大爺雙手顫抖的撫摸著中網大眾標誌,對我說能開上這種車,你這娃能耐了。我在旁邊高興的哈哈大笑,趕忙從口袋裡掏出6塊錢的紅旗渠,忙著給大傢伙撒煙。心裡想著我開上捷達去城裡轉一圈,肯定有漂亮的姑娘願意死心塌地的嫁給我過日子,頓時咬咬牙,去買了一包20塊的黃鶴樓,又給大傢伙撒煙。等眾人散去已是傍晚十分。我坐在車裡陶醉的時候(雖然車內只有4個喇叭),突然想到我這車是最低配,這輪轂都是鐵輪圈外邊扣著罩子,連收音機機都是苦口婆心跟4S店要的,確實有點寒酸。不過這時我發現,村裡的鄉親們並沒有離去,他們竟然趴在我家牆頭上依依不捨的看著我的捷達,頓時內心那種低配寒酸的感覺消失的無蹤影。我覺得能堅持自己的信仰,才能獲得別人尊敬的目光。
-
3 # Hearthstone
大眾,一個國外平民車的品牌為什麼要談高階感,搞不懂。平民車就是平民車。請大家想明白點,這個問答有充值嫌疑。
-
4 # Ease清風
作為大眾車主,不管流傳的“高階”這個詞是褒義詞也好,貶義詞也好,對於我來說都無所謂,我當初買它的時候在意的是它好不好用,值不值得購買,如今用車4年,從未有過後悔。當然我承認它是有“高階”的地方,所謂高階並不是它比什麼車多牛逼,而是它本身就存在的優點,這是不可否認的,比如高速穩健,原諒我沒開過好車,10年前單位領導買了一輛馬6,20萬找回來200,當初也算是可以了,那車直到賣之前,除了他開就是我開的最多,素有彎道王之稱,操控也說的過去了,後來家裡買了這臺大眾,我發現駕駛感受完全是不同的,最簡單的例子,同樣的高速度會車,如果對面是輛大貨車,會車的一瞬間馬6車身會猛的一顫,就像方向盤被人奪了一下似的,我開大眾也會,但是沒有那麼明顯,顯得很從容。還有就是剎車,不管怎麼吹,我開最多的馬6還有單位的凱美瑞,剎車都感覺有些軟,並不是那麼自信,感覺底盤不是那麼紮實,同級的大眾和德系車就是不一樣的感受,剎車明顯穩,就像進入高速匝道,連續轉彎,以60公里每小時過那個灣,坐姿都不會太難看,很從容,不像是有些車駕乘人員都跟著轉向傾斜。
還有就是被人當笑話講的關車門聲,不管你怎麼嘲笑,關門的那厚重聲音就是讓人踏實,有種豪華車的感覺,至少豪華車沒有一個關門反饋給你一種鐵皮碰撞的聲音。
-
5 # 做花小工
大眾的高階感是汽車行業內最可笑的一個段子。大眾也好奧迪也罷總是鼓吹著科技感高階感,可是當你追問大眾車主哪裡是高科技?哪裡高階的時候,得到的回答要麼是不知所云要麼是答非所問,更有甚者當你持續追問或舉出大眾科技含量低,做工粗糙,拉皮臆造,質量低下等等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時候,要麼說你是日系水軍要麼翻臉大罵,彷彿宇宙中沒有一輛汽車可以與大眾相比。這種現象其實是缺乏汽車文化的表像。
有一部分大眾車主辛辛苦苦攢幾個錢,買國產覺得無法滿足面子的需要,買日系又怕人說是漢奸,買歐系或美系又實在無法分辨哪種好、賓士寶馬又買不起也就只好將就著弄個大眾,當真的成為大眾的受害者時候又怕別人笑話自己當初的選擇。這種現象雖然不是全部但是在大眾車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汽車是工業產品,也是最與時俱進的產業,不同年代的汽車設計之初就順應了當時的科技能力,安全標準,道路狀況,工業生產能力,成本預算等等諸多因素。也就是說除了一分錢一分貨以外更應看到汽車的血統與企業對待客戶的良心。回頭再看看大眾在國內的產品,大多都是國外停產國內老舊車型拉皮臆造,就算與世界市場同步到了國內也是減配加價的車型。並且將各種概念模糊化,從當年坑害國內消費者的黃金組合,到現在拿小Polo拉皮臆造出的新捷達新桑塔納,無不透露出大眾的無恥。
舉個例子例如大眾最撐門面的高爾夫來說,雖然都叫高爾夫從40萬出頭的到國內8萬多的乞丐版,雖然名字相同可是車卻是天壤之別,所以別花了8萬左右買了乞丐版高爾夫就做著40萬哪怕是15萬的夢。這就是所謂大眾高階笑話的來源之一。廠家並不傻,你花了8塊錢是買不到800塊錢的龍蝦,你吃的那是蝦米皮。
隨著汽車文化在中國的普及大眾的現象也會逐漸迴歸理性,看看大眾這幾年的發展方向就可以看出,大眾逐漸將客戶群轉向三四線城市,因為大眾這個品牌是無法滿足高知識性客戶的,這就是為啥30萬以上的大眾產品屢屢失敗的原因。
中國神話大眾這個工業產品的背後是體現出很多人無知愚昧的本性。
-
6 # 玩車教授
大眾車的高階感,其實主要是來自於不少老司機對它的固有印象,當然現在在很多人眼中更是像一個梗,“高階”是來源於幾年前的一個新聞,新聞裡面一輛黑色的大眾轎車,突然開的過程中就著火了,而這個司機對記者採訪說了句“因為這個車比較高階”,從此火遍大江南北。
所謂的高階感,其實是一種氣場,而並非特指某一細節的設計,高階感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大眾旗下的車型就很好詮釋了這點,外觀穩重大氣,線條硬朗飽滿,塑造出非常厚重敦實的形象,確實能體現出高階感。
內飾方面,雖然設計感一般般,但整個中控臺富有層次感,而且配備了石英鐘,給人的感覺就很高階。
如果說高階感不能僅憑肉眼判斷,那麼在駕乘感受這方面應該很有說服力,一輛車高不高階,在經過不平路面的時候,懸掛減震是否從容、底盤是否有韌性暴露無遺,這種感覺乘客能感覺出來,手握方向盤的駕駛員感覺就更明顯,在作為德系車的大眾,底盤厚重紮實,非常穩健,行駛質感出色,隔音降噪水平也是同級別中比較出色。還有一點就是大眾的車門非常厚重,關起門來非常有質感,確實能夠營造出高階的感覺。
總而言之,其實汽車業界內,第一個提出高階感的車企也是大眾,也算是打上標籤。雖然被消費者更認為是一個梗,但以其說是大眾高階,倒不如說大眾比較懂中國消費者,針對中國市場的消費觀念,不斷的推出加長、拉皮,各種各樣的特供車。
-
7 # 紅色曉鯨魚
大眾的高階感體現在哪裡?
我為啥沒買大眾?
一個是中保研的事情,不是大眾太差而是豐田太好了因此我認為值得買。
再加上保值率,還有一個非常好的貸款方案砸在我臉上,讓我看車15分鐘就交了定金。可以說是人生中除了買房意外第二大的衝動消費了。
話說大眾怎麼樣,其實我覺得要從多方面來看。大眾的好有哪些?最早進入中國的合資車之一。南方我不知道,北方的朋友你們誰小時候不是桑塔納坐得比卡羅拉多? 大眾再怎麼說也算是普及了家用車在中國家庭的擁有率。現在銷量大也是當前大眾努力耕耘以後開花結果罷了。
大眾車的質感真的不錯12還是13款的polo,無敵丐版那款。1.4自吸,二檔加速推背感真的好,過彎什麼的在這個級別的小車裡相當OK。而且就算是丐版,很多地方的做工也是極佳的。再看看飛度真的很粗糙。致炫怎麼看怎麼一股東南亞味。 老百姓不懂啥是GK5,但是做進去摸一摸也能感覺到自己喜歡的是否被滿足。
高階感來自於底盤質感大眾的底盤質感非常不錯,沒有鬆散的感覺,像高爾夫(僅僅開過),速騰(也開過),感覺比都很緊緻。尤其走不太好的路段時,優勢更明顯,這是日韓系車比不過的,不接受任何反駁
外觀內飾大氣,經典,雖然萬年不變,但是耐看,不會有花裡胡哨的設計…經典永恆的東西,是會帶來一些高階感的,比如機械錶比電子錶高階感多一些,雖然電子錶走時更精準
大眾的做工厚實,鈑金,防鏽都做的好,而且車頂鐳射焊接,十多萬的車,沒有膠條,看起來,摸起來就很高階,有木有?另外隔音,降噪,都比同級別日韓系要好
大眾車動力一般比較充沛,比日韓系要好一些,開起來更強勁,更重要是發動機的低扭強,輕輕鬆鬆車子就積極響應,不像日韓系車靠轉速帶,你說哪個更高階?
-
8 # 老司機侃侃車兒
提起大眾,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大眾汽車比較高階”?那麼所謂的大眾高階到底體現在哪裡?
其實所謂的大眾比較高階,如今看來不過是一句諷刺而已,大眾在動態駕駛、效能、安全性等方面並沒有所謂的高階之處,但是大眾卻正好戳中了某些國人的購車心理。
我們回想一下,我們身邊有很多人購車都是這樣的心理,美系車油老虎,不買,日系車皮薄車輕不安全,不買,法系車小毛病多,不買,國產車粗製濫造,不買,韓系車?韓系車還不如國產車呢,選來選去,只能買德系車,德系車裡面BBA一個買不起,只能買得起大眾,大眾裡面又只能買得起朗逸、速騰、寶來等車型,但是這些車型中朗逸的設計最大氣,配置也最高,那就選朗逸。這樣一來,朗逸才能成為緊湊級車銷量最高的車型。但是朗逸的產品力真的有那麼強嗎?
大眾高明的地方就在於此,大眾車型的設計雖然套娃,但是的確是沉穩大氣,很符合國人的審美,再加上大眾的車漆,的確比一些低端日系車更亮,看起來就感覺很高階。大眾車型的裝配工藝不錯,內飾的用料雖然一般,但是看起來質感不錯,大眾車型的後排空間都表現不錯,對於非常看重乘坐空間的國人來說,很受用。大眾車型的配置分佈都比較合理,去對比下法系車就知道什麼是教科書般的刀法。大眾車型一般都有比較高的終端優惠,至少2-3萬元,讓買車的人都覺得佔了便宜。再加上大錘敲保險槓、車門站人的雜耍表演,和鐳射焊接、空腔注蠟、德系品質這樣的營銷,自然而然就能營造出大眾比較高階的假象。
但是為什麼要說假象?因為大眾僅僅是把殼子造的比較好。從實際駕駛感受來說,並不算高階。
論底盤,很多人沉迷在大眾底盤厚重、沉穩的宣傳中,但那是前幾年,如果放在如今,你去對比試駕下第八代凱美瑞和新帕薩特,哪個底盤更好,相信只要開過幾年車的都知道。無論是底盤用料、駕乘質感,大眾在同級別中已經沒有多大優勢。
論駕駛,大眾的TSI+DSG號稱黃金動力組合,確實省油並且動力表現不錯,但是平順性方面實在是一般,低速走走停停的頓挫拉扯感,和CVT和AT變速箱的平順性相差甚遠,很多大眾車型都存在輕踩不走重踩躥的情況。
論安全性,大眾在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中撞一輛翻車一輛,低速碰撞的時候,維修經濟性做的不錯,但是高速碰撞的時候真正起作用的是骨架、是潰縮區、是安全氣囊啊。新一代帕薩特匆匆最佳化申請再測,成績天壤之別,坐實了大眾在在安全性上減配的事實,但是很多大眾粉還是要硬洗,窒息操作令人瞠目結舌。要知道,新款的大眾帕薩特只有參測的最低配增加了15KG,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自明。
,所謂大眾高階感,體現在設計大氣、車漆亮、裝配工藝不錯、後排空間大、配置分佈合理,然後就是大眾的德系品質、空腔注蠟、車門站人等一系列騷操作了。不得不佩服大眾汽車的營銷能力,難怪有這麼多的中年人只買大眾,但是隨著購車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大眾這一套還能玩得下去嗎?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
9 # 新疆奎屯科克蘭木老王
應該問高階感從哪裡來的。
倒退二十年你看看桑塔納是什麼人坐的就知道高階感從哪裡來的了,更不用說A6了。
-
10 # 行之御風
大眾高階嗎?
大眾集團,即大眾汽車集團,成立於1938年,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大眾在德國其實是汽車鄙視鏈的下端,有個說法是原因是大眾是在元首的扶持下建立的,為的是要生產人人都能買的起的汽車。大眾目前雖然旗下高階品牌眾多,但掛大眾車標的車型其實都是主流甚至偏低定位的,談不上是所謂的高階車,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高階感。當然除了標字母的輝騰除外。
外觀有特點嗎?還真有,不過除了套娃好像沒有其他了。各種複製貼上的前臉,拍扁、拉長的造型,除了CC還算是有點特色,有相對高階感的Coupa造型,不再套娃的前臉。
技術有特色嗎?這個真沒有!在大眾集團內,奧迪在技術上才是扛把子,TFSI分層燃燒技術現在還在大眾汽車的屁股上呢!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已經發展刀第七代了,鐳射矩陣大燈,五缸RS版動力,全鋁車身、空氣懸架。能與保時捷合作的是奧迪,而不是大眾。那麼大眾有什麼?鐳射焊接?4 Motion?只能說就是別人有我也有而已。
內飾還硬嗎?不僅僅是外觀套娃,大眾車型的內飾也是一脈相承。不僅風格套路熟悉,而且用料和日系相比也是一拼,能省就省。哪裡有什麼高階感。
大眾只能說更擅長製造更加符合主流定位的車型,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而其產品是否有高階感只能呵呵了。為什麼還有人認為大眾車有高階感?我想這應該是大眾作為最早進入國內的合資品牌,與國內當時的車型相比確實存在全方位的優勢而言的。但現在自主品牌快速進步,各種BBA也都落地國產了,相比之下大眾除了在營銷上有更高階的花樣外,其他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
-
11 # 江蘇馬大哈
行駛中,紮實,跑高速心理沒壓力,,你開日系CROWN試試,高架大風,或高速上路面不平,,車身晃動,這就是日系飄,
-
12 # 一個不漏油的賓士車主
價效比目前最出色的品牌,底盤紮實,售價中肯,維修售後不貴,分批次小問題仍然不少,著名的DSG雙離合變速箱問題,內飾粗糙問題,總體車型適合中年人
-
13 # CMC車主俱樂部
朋友,你為什麼買大眾汽車呢?
這個車比較高階啊。
大眾的高階感體現在哪裡?
…………
大眾的高階感到底體現在哪裡?今天咱們就簡單的分析。
是內飾和外觀嗎?
大眾汽車的外觀,非常的大氣,也非常的中庸,比較符合華人的審美呀,但是他卻缺少年輕和運動化的氣息,也算得上是中規中矩吧。內飾同樣是非常的規則,非常的樸實。談不上有多麼豪華,也談不上有多麼差,算是中規中矩吧,從大眾汽車的內飾和外觀上來看,也看不出有多麼的高階。
是三大件兒嗎?
大眾汽車的發動機,也並沒有多麼的高階。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正時鏈條跳尺,燒機油等。並且也都是奧迪發動機閹割版本,確實沒有什麼太多的亮點。
變速箱方面,大眾採用的at變速箱多來源於愛信。雙離合變速箱,目前被大眾汽車廣泛應用,雙離合變速箱優缺點都非常的明顯,質量輕便,換擋速度快,能降低到成本,提升燃油經濟性,擺脫被人掐脖子的尷尬。但是由於結構本身的原因會存在頓挫和抖動的問題,尤其是乾式雙離合。
底盤方面確實是大眾汽車的一個優勢。大眾汽車的底盤相當紮實,行車品質營造的非常好啊。還有就是隔音降噪水平也是同級別中做得比較出色的。
透過以上簡單的分析,大眾汽車就是一個普通的大眾品牌,就讓國內銷量非常不錯,但是也並沒有多麼的高階。如果說賓士寶馬奧迪比較高階,那都能說的過去,如果說大眾高階的話,還真沒有太多出色的亮點。那為什麼還有人說大眾比較高階呢?或許只是國內銷量比較好而已,誰會說自己買的車子不好呢?大眾汽車確實是有一些出色的地方,比如說精細的做工,良好的駕駛感受。但是存在的問題同樣很多。大眾汽車縱然銷量無敵,但不至於到了神化的地步。說它高階,甚至有時候也並不一定是誇獎。
-
14 # 加勒比海章魚哥
開上大眾車,我感覺我是這條街最靚的仔,什麼長城 長安,就算吉利沃爾沃,我也看不上眼。站在我新買的最低配桑塔納邊,點支菸,抖一抖身上的油漆和灰,輕輕一拉這厚重的車門,門開了。迎面而來的高階感衝擊著我的視覺細胞,收音機,點菸器,一應俱全。檔把直立,好像再說快來摸我。最讓我自豪的是,方向盤中間大大的VW,坐進去打火掛檔一氣呵成。輕鬆離合慢給油,車動了,車動了!我一路20碼,享受著大眾車給我帶來的推背感。路遇紅綠燈,掛空擋,拉手剎,雙手自然放開,伸個懶腰。突然左側來了一輛Q7,雖然我看不到它駕駛位,但是有一個聲音一直在我耳邊回檔:奧迪不也屬於大眾旗下嘛。然後我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回覆列表
……………………………………
(此段為作者後續補充)
提大眾必然有被噴也有被捧的,個人補充一下,大眾有高階感≠大眾高階,給你這種感覺,哪怕是錯覺,也是成功的。
大眾車有相當多的信徒,買大眾有信仰成分很正常,我也算一個(我是一臺高爾夫Gti和兩臺高爾夫R車主),承認大眾車小毛病挺多,但是有些地方確實有得道之處,不是無腦地說大眾車燒機油,也不是說大眾車真的高階,大眾就是一個平民品牌,在中國這個神奇的土地上發展地非常成功,只能說大眾太懂中國人了,也不排除啃老本的情況。很多大眾車國產後確實有很多不厚道的行為,包括對缺陷的處理態度和方式,各種簡配,還有各種老平臺換殼特供車……但是大眾汽車對於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絕對功不可沒。
補充完了,各位噴的時候輕一點。。
✧٩(ˊωˋ*)و✧
……………………………………
這個問題我關注了幾天還是沒人回答,想想還是我手機來碼一下字吧。
拿我的高爾夫為例,算是大眾代表作,私認為有如下幾點:
內飾用料相對厚道:
大眾門內儲物空間有絨布襯墊儲物盒也有軟材質覆蓋
儀表臺為搪塑工藝軟塑膠,手感好。
2 車身鐳射焊接工藝(大眾車相對貴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常的電焊只能將兩塊鋼板一個點、一個點地焊接在一起,焊點離得太遠或者太近都不行,正常是每個焊點之間間隔2釐米,汽車的車頂因為焊點之間有空隙,不能做到密封,所以正常都會在車頂和車側之間的焊接位置增加一條貫穿車身的密封條。而鐳射焊接為目前較為先進的一種焊接技術,一次電焊就焊出一整條焊線,可以將兩塊鋼板無縫焊接在一起,實現了焊接技術從點到線的進步。所以大眾車很多車頂沒有密封條的。
另外,開啟後備箱,看看門鉸鏈的焊接和做工,這就是當年我不買福克斯的原因。
3 底盤行駛質感
不得不提大眾的底盤行駛質感確實很德味,硬朗而富有韌勁,給駕駛者良好的操控信心,也給乘客良好的乘坐體驗。很多人所謂的大眾車的高階感大多就在這個上面有所感覺。
4 車門厚重。
這不代表安全,但是能給人安全感。這個應該很多人有體會的,大眾車大部分門確實就是感覺厚重,關門砰砰的質感就是一種高階感的體現。
5 儀表設計
這個是相對的,大眾的機械儀表個人認為設計還是挺清晰易讀,也富有設計感,至少比寶馬的機械儀表好看很多。另外,大眾喜歡把100km/h放在儀表正中位置,一來,低速區間放大,正常使用區間就容易識別車速,另外,低速時速表攀升快,給人加入快的感覺。
另外,高爾夫R表底設計320是不是給人感覺很戰鬥?6 動力總成大眾不是發明渦輪增壓的。但是普及到民用,大眾絕對功不可沒,加上Dsg的換擋犀利(沒故障的前提下),給人良好的駕駛感,提速確實優於同級別選手,尤其是發動機資料相近的情況下,大眾Dsg效率高,提速要快一些(尤其是相對於美國車)。
7內飾喜歡用大天窗
大眾很多車都上了全景天窗,確實能給人高階感。
8排氣管設定
大眾1.4T就用了雙出排氣,當年的寶馬320li 2.0t才一根……而且雙邊燕尾排氣,四出排氣,中置雙出排氣大眾都玩的666了,有些品牌就是不重視。
另外,聲浪營造上,大眾也有一套自己的模擬裝置,營造厚重的排氣聲浪。
這都是高階感的體現。以上寫的並非所有大眾全部適用,而且大眾車固然也有很多缺陷,但是大眾確實有過人之處。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