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
2 # 錢多多讀文史
這個論不上“如何”。
首先,曾國藩雖是漢人,但已是清朝之臣,且從未宣告“反清復明”。
其次,洪楊的太平天國運動也並非打著“反清復明”之旗,並沒有單說要恢復漢室天下。
所以,曾國藩食朝廷俸祿,為滿清出力,幾乎是名正言順,還要另外造什麼勢呢?
在彼時曾國藩奉滿清政府為正朔的情況,凡反滿清者皆為逆,所以王師出之有名。
難道說還要求曾國藩這個封建士大夫有為老百姓爭取平等,同情農民革命的先進思想?
那是不可能的。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曾國藩是晚清的大儒,是封建社會有名的衛道士。觀其發跡之初,便是這一份《討粵匪檄》所給他帶來的名聲。他因此而成事,也便事事以此為行事圭臬,以使得自己為文士的身份牢牢地佔據道統的制高點,掌控著晚清時期以狡悍著稱的湘軍。
(晚清名儒:曾國藩)
曾國藩在《討粵匪檄》中有針對性地對太平天國進行了批判。因為太平天國在佔據長江中下游後,始以滿漢矛盾為鬥爭主軸。如果曾國藩以此批駁,顯然不夠尊重歷史事實。畢竟滿清當年在江南一帶進行了多次大屠殺,雖然已經過去200多年,可是當地民心、民意並沒有完全消泯仇怨。如何才能在思想輿論領域扳回一城呢?對於曾國藩而言,這樣的機會說來就來。
太平天國一路上搶掠、裹挾民眾之餘,為了建立起他們的“道統學說”的唯一性,在思想文化領域進行了大破壞——對他們來說,不破不立而已。他們到處焚燒孔廟、搗毀聖賢祠。即便定都南京之後,開設的科舉也沒有沿用聖賢之教。尤其是開科取士的頭名狀元,直接在文中聲稱“三皇不足稱皇,五帝不足稱帝,唯我天王乃是真皇帝”。如果說滿清皇帝只是佔據了道統制高點,那麼天國則是完全是否定了道統,也即毀壞了全天下讀書人的進身之階。
(否定道統:太平天國的失策)
這是對士子最直接的威脅,間接的損害更是嚴重。儒學道統所奠定的乃是“三綱五常”的社會秩序,這被叫做“封建禮法”。因為有著這一套系統,社會才運轉如常,民眾各安其命,各安其位。這樣的秩序經過2000多年的修繕,已經成了最為穩定的秩序,而且在當時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提出來新的秩序來取代之。
太平天國太失策了,在利用宗教之名成功建立政權之後,沒有立即改弦更張,建立起更廣泛的革命統一陣線,而是繼續深化宗教革命,幻想著把傳統“道統”打翻在地,從而得罪了廣大計程車紳階層。這些人對穩定的社會秩序有著不可名狀的迷戀,“寧為太平狗,不為亂世人”,社會秩序的崩潰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王朝末日的天下大亂,民眾自相殘殺。
(滿清鄉紳:選擇站隊大清)
於是,曾國藩當即選中了太平天國在文化戰線上的失策,在起兵之初,就以“道統”衛道士的身份發表了《討粵匪檄》,繞開了太平天國一直宣揚的“民族矛盾”,而站在道統的立場批駁太平天國是一場肇亂之奇禍,以此來啟發各地鄉紳護衛傳統,與太平天國劃清界限。
《討粵匪檄》原文較長,這裡摘選一段曾國藩痛斥太平天國喪失倫理綱常的欄位:
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自其偽君偽相,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謂惟天可稱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買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自古生有功德,沒則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兇極醜亦往往敬畏神只。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粵匪焚郴州之學官,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嶽王之凜凜,亦皆汙其宮室,殘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朝不焚,無像不滅。斯又鬼神所共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在這篇檄文中,曾國藩以“我大清”為封建衛道士,而站在了太平天國的對立面,將兩個政權的相爭,引申到道統之爭,從而為清政權爭取到了“道統”的優勢地位,將太平天國的革命行為貶低到了“數典忘祖”的地步。同時,在這篇檄文中,清政府也徹底褪去了軍事殖民政權的外殼,成為了士大夫眼中維護封建傳統與社會秩序的正統王朝。
(正統王朝:滿清王朝在戰爭中轉型)
曾國藩因為這篇檄文,也迫使他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以聖賢之教為行事教條而修身修德,十多年平亂之後,曾國藩的事功、道德都達到了很高的程度,成為晚清第一名儒。
-
4 # 博物歷史觀
【精選回答@雜談會議室】
說曾國藩的《討粵匪檄》為天下第一 檄文,一點也不為過。我們知道古代征伐講究的就是師出有名,大多都用檄文的方式佈告天下,像能治療曹操腦疾的陳琳《討曹操檄》,把曹操祖宗八代都罵了個遍;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中的豪言壯語“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話說,洪秀全屢次科考落榜後,心灰意冷,同時又憤恨世道的不公,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了梁發編寫的《勸世良言》,如獲至寶。洪秀全以《勸世良言》為綱要教義開始建立拜上帝教,自封為教主。到金田起義時,信徒已打數萬,霎時間太平天國運動風捲雲湧般席捲東南大半個中國。
1854年2月,湘軍奉清王朝之命而進軍剿滅太平天國,於是曾國藩在出徵前發表了這篇《討粵匪檄》。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討粵匪檄》中的名句:……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買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不特紓君父宵旰之勤勞,而且慰孔孟人倫之隱痛。不特為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而且為上下神祗雪被辱之憾。……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長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難各忠臣烈士之魂……
洪教主之所以能坐擁數十萬信徒,關鍵就在於透過拜上帝教對百姓的洗腦。此時,曾國藩的《討粵匪檄》高明之處就在於抓住你洪教主的痛點將其昇華到反人倫道德、反傳統禮儀、反三綱五常的千古罪人,將自己樹立為替天行道的正義之師,維護傳統文化和人倫禮教的衛道士,達到未出師先誅心的效果。
01、《討粵匪檄》中:“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買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 對應著,天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後頒佈的 《天朝田畝制度》其中規定“(1)宣佈一切土地和財富都屬於皇上帝(洪教主)所有。(2)規定餘糧、餘錢繳“國庫”的辦法,每家農副業收穫,扣除口糧外,其餘送繳“國庫”按制發給。”
您想什麼都是你洪教主的了,那老百姓有什麼?甚至連餘糧餘錢都歸“國庫”,一切副業個別提了,“我的我的都是我的”,老百姓有幾個能接受的?商賈富豪們又有幾個接受的呢?
02、《討粵匪檄》中“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對應著:太平天國起義後,太平軍所到之處,毀孔廟,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經書斥為“妖書”,嚴禁軍民誦讀和收藏,還專門成立了“刪書衙”,負責將“四書”、“五經”中的“一切鬼話、怪話、妖話、邪話,一概刪除淨盡,只留真話、正話”。
孔孟之道,在中國根深蒂固,尤其是南方士族大家更是崇尚,所以曾國藩透過《討粵匪檄》儘可能的吸引了各個階級的支援,把自己打造成正義之軍,“不特為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而且為上下神祗雪被辱之憾”,不僅僅要為蒼生討伐你,更是天神、上天都要派我來剿滅你!
-
5 # 當代曹植
首先,曾國藩雖是漢人,但已是清朝之臣,且從未宣告“反清復明”。
其次,洪楊的太平天國運動也並非打著“反清復明”之旗。
所以,曾國藩食朝廷俸祿,為滿清出力,是名正言順。
在彼時曾國藩奉滿清政府為正朔的情況,凡反滿清者皆為逆,所以王師出之有名。
曾國藩是晚清的大儒,是封建社會有名的衛道士。觀其發跡之初,便是這一份《討粵匪檄》所給他帶來的名聲。他因此而成事,也便事事以此為行事圭臬,以使得自己為文士的身份牢牢地佔據道統的制高點。
曾國藩在《討粵匪檄》中有針對性地對太平天國進行了批判。因為太平天國在佔據長江中下游後,始以滿漢矛盾為鬥爭主軸。如果曾國藩以此批駁,顯然不夠尊重歷史事實。
太平天國一路上搶掠、裹挾民眾之餘,為了建立起他們的“道統學說”的唯一性,在思想文化領域進行了大破壞。他們到處焚燒孔廟、搗毀聖賢祠。即便定都南京之後,開設的科舉也沒有沿用聖賢之教。如果說滿清皇帝佔據了道統制高點,那麼天國則是完全是否定了道統,也即毀壞了全天下讀書人的進身之階。
這是對士子最直接的威脅,間接的損害更是嚴重。儒學道統所奠定的乃是“三綱五常”的社會秩序。因為有這一套系統,社會才運轉如常。
太平天國太失策了,在利用宗教之名成功建立政權之後,沒有立即改弦更張,建立起更廣泛的革命統一陣線,而是繼續深化宗教革命,幻想著把傳統“道統”打翻在地,從而得罪了廣大計程車紳階層。
於是,曾國藩當即選中了太平天國在文化戰線上的失策,在起兵之初,就以“道統”衛道士的身份發表了《討粵匪檄》,繞開了太平天國一直宣揚的“民族矛盾”,而站在道統的立場批駁太平天國是一場肇亂之奇禍,以此來啟發各地鄉紳護衛傳統,與太平天國劃清界限。
曾國藩以“我大清”為封建衛道士,而站在了太平天國的對立面,將兩個政權的相爭,引申到道統之爭,從而為清政權爭取到了“道統”的優勢地位,將太平天國的革命行為貶低到了“數典忘祖”的地步。同時,清政府也徹底褪去了軍事殖民政權的外殼,成為了士大夫眼中維護封建傳統與社會秩序的正統王朝。
另外,太平天國的排佛,其禍患比起過去三武一宗的法難,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咸豐元年,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利用鴉片戰爭失敗後,華人仇恨帝國主義的情緒,及一般人崇拜洋教的心理,發動了史無前例的宗教戰爭。勢力所及,擴至十六省,幾乎佔據了大清的半壁河山。由於他們以耶穌教為號召,禁止耶穌基督以外的一切信仰,以致兵力所到之處,無論佛寺、道觀,或民間祖先祠堂,乃至儒教孔廟等,全都被焚燬一空,佛像經卷也被徹底破壞,不但中國文化遭到嚴重打擊,佛教受到的破壞尤其慘重。
綜上,清朝雖然是異族統治,但是清朝畢竟是堅持漢族傳統文化,而太平天國雖以漢族為主,但是卻破壞傳統文化,為士紳階層所不容,終被清朝聯合士紳階層與洋人聯合剿殺。曾國藩變滿漢之爭為道統之爭,使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並爭取到知識分子的支援。
-
6 # 胖哥按摩
您好,我是愛讀書喜歡歷史的胖哥。曾國藩屬於晚清名臣,因為後期許多有影響的人的推崇,名氣很大。曾國藩一生做事小心謹慎,他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成功的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至於說曾國藩如何讓鎮壓變得名正言順,那很簡單,首先他雖是漢人,可他代表的是清政府,清政府屬於當時的國家統治者,洪秀全等要顛覆滿清政府,那麼他們滿清政府來說就是叛逆者,曾國藩討伐他們就是師出有名。下面讓我們分別從太平天國運動和曾國藩對於這場運動的失敗,所起到的作用來討論今天的話題。
太平天國運動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清朝的武裝起義。其後建立“太平天國”,史稱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曆時十四年,它的失敗在於中外勢力的共同鎮壓,它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南方興起而波及全中國的農民戰爭,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清廷蔑稱太平軍為“長毛體賊”、“毛賊”、“發賊”、“發逆”、“粵賊”等等。
一直到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提出《禁止誣衊太平天國案》,函請內政部、教育部參考酌辦,不久正式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 ,從此將“太平天國”、“太平軍”等稱謂寫入正史。
曾國藩對於太平天國運動中起到的作用
咸豐元年(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事。史稱金田起義。咸豐帝詔群臣言得失,曾國藩進言“今日急務,首在用人”,又推薦李棠階、吳廷棟、王慶雲、嚴正基、江忠源五人,再上書《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直指咸豐帝的過失,咸豐帝“怒擲其折於地”,數日後複閱,才心服而納諫,並對其加以褒答。
咸豐二年由於清政府對鎮壓太平軍不利,於當年十一月清政府命令曾國藩和湖南巡撫張亮基辦理團練。咸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急於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八月籌建水師。咸豐四年(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裡,他聲稱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
曾國藩早期對太平軍作戰不利,屢戰屢敗。仗一直打到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湘軍攻破天京才算完結。曾國藩在這次運動中起到了主導作用,也為以後繳殺捻軍提供了經驗。曾國藩是完全站在清政府這一邊,盡了人臣之責。
曾國藩師出有名的《討粵匪檄》主要內容
在這篇檄文裡,他說洪匪“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檄文非常長,羅列太平軍的主要罪名就是毀了孔廟,其實無論太平軍毀不毀孔廟,曾國藩也要打這場仗,有了這個藉口,就有了一塊遮羞布而已。
-
7 # A楠度年華っ
首先太平天國信奉洋教,也就是迷信, 不注重科學。毀孔廟而得不到讀書人的支援。打下南京,就急於建都享福,如果繼續集中主要繼續北伐,一鼓作氣打到北京城,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加上內耗都是致命的還有封王什麼的…等等,犯了這麼多的大忌隨便找個理由就一呼百應群起而攻之
回覆列表
自從鴉片戰爭(一八四○)開始的百餘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急劇變化的時代,而近代的佛教也隨著國史的劇變,遭受到一連串重大的衝擊,其中,太平天國的排佛,其禍患比起過去三武一宗的法難,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咸豐元年(一八五一),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利用鴉片戰爭失敗後,華人仇恨帝國主義的情緒,及一般人崇拜洋教的心理,發動了史無前例的宗教戰爭。勢力所及,擴至十六省,幾乎佔據了大清的半壁河山。由於他們以耶穌教為號召,禁止耶穌基督以外的一切信仰,以致兵力所到之處,無論佛寺、道觀,或民間祖先祠堂,乃至儒教孔廟等,全都被焚燬一空,佛像經卷也被徹底破壞,不但中國文化遭到嚴重打擊,佛教受到的破壞尤其慘重。
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自幼熟讀儒書,尤其喜好史學,對古今興亡大事常有駭人的見解。他立志循科舉仕途為官,但屢次應考失敗,憤怨之餘,又見清廷政治腐敗,官吏貪黷,民生困窮,於是立下革命的決心。當時有朱九疇組織上帝會,陰謀反清復明,洪秀全便與表弟馮雲山同往師事。洪秀全崇拜耶穌所描繪天國中的太平景象,成為一個狂熱的教士。其後,廣西大饑荒,盜匪群起,各地掠奪殺害,洪秀全乘機與馮雲山、楊秀清等人設立“保良攻匪會”,洪秀全假裝死亡,七日後又復甦,他告訴大眾說:“上帝告訴我,天下有大災難,命我出來平定,凡是進入我的國度,禮拜我的人,都可以安然無事。”他宣稱耶穌不是獨生子,還有一個弟弟,就是洪秀全;上帝是天父,耶穌是天兄。朱九疇死後,洪秀全被推為上帝會教主。他把家中的佛像神像和孔孟百家經書、《論語》等,全部焚燬。
道光三十年(一八五○),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的金田村起事。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咸豐三年,攻陷南京,改稱天京,定為國都,並頒行天條書,用來箝制軍民的信仰,內容主要是:獎勵日曜(週日)禮拜、讚美上帝恩惠、禁止崇拜一切邪神等。強制規定,軍人入營後二十一日,如不能背誦,一概格殺勿論。他又說,上帝憤怒世人崇拜邪神,行邪事,大犯天條,特命天王(他)誅妖,作世間的真主。清室因承平日久,將驕卒惰,無法應戰。太平天國的軍隊,所至之處,連戰皆捷,十餘年間,就佔領了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雲南、貴州、四川、山東等重要地區。由於洪、楊等人倡導信仰上帝教,因此太平軍所到之處,“無廟不焚,無神不毀”,把素有佛教花園之稱的江南一帶及雲貴、兩廣等地的佛教,作了徹底的摧殘。
咸豐四年二月,曾國藩為保衛中國歷史文化,組織湘軍,對太平軍釋出討匪檄文,正式宣戰,歷經十年,終於在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光復南京,才把禍害十五年之久的太平天國消滅,劫後餘生的佛教才又得以再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