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哥美食記
-
2 # 瀾饞食記
其實現在廚師炒菜除了一些特定菜,比如紅燒滑水,鍋塌裡脊這樣必須翻勺以外,沒有廚師樂意在那不停的翻勺,不光是累,而是因為根本沒什麼必要。
其實翻勺主要有這麼幾個作用。
第一,快速炒勻和均勻受熱。家裡面的液化氣灶溫度最多到800~1000度,而飯店的灶往往能高達2000度。就是為什麼飯店做的菜有鍋氣的原因,溫度高啊。所以在炒制一些容易熟的菜時比如腰花,肝尖等,必須大火快炒。此時用馬勺翻炒根本來不及。所以必須翻過來,保證受熱均勻。
第二,使調味料可以快速化開,防止堆積和糊底。一般在做爆炒菜時,調料下的非常快,如果此時不翻鍋的話,很有可能調料堆積在一起無法化開,而導致糊底。所以此時必須快速的翻炒以及翻鍋,這樣才能讓調料更加的均勻分佈在菜上。
第三,為了避火導致食材燒焦。在粵菜中,翻鍋又被稱之為拋鍋。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你要會看火,如果火勢夠大而不及時翻過的話,食材極有可能底部燒焦,那麼整道菜就廢了。所以在粵菜中拋鍋不光是一項基本功,還需要一定的悟性。何時拋,如何拋都是有講究的。
第四,為了調料和油溫結合時產生的焦化香氣。這個也就是所謂的鍋氣了。這就是為何飯店的菜要比家裡菜好吃的原因。經常我們看廚師翻勺時,火舌舔到鍋中而引起大火。其實在這一瞬間調料已經和火,油起到了很微妙的化學反應,從而形成了一種帶有微微腥味的神秘香氣。
第五,特定菜式的完整。比如紅燒划水,鍋塌裡脊這樣的菜餚,成熟的時候已經非常軟爛了。為了保證它的完整,可能又剷刀或者馬勺翻面。所以此時的反勺就是一個必定要做的技術,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菜式的完整。
以上就是翻勺的主要5個作用。雖然它是廚師的基本功,而且必須要多練,但不等於說廚師就每個菜都要翻。而且好像現在大家對廚師都有一個翻勺的刻板印象,這其實也並不是真的。
-
3 # 跟著大師學做菜
翻勺是我們職業廚師的專業術語,翻勺的目的不是為了入味。
而是為了使菜餚在成熟過程中均勻受熱,使之快速成熟的過程。
想成為一名職業廚師,翻勺是烹調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基本功,有些菜餚在成熟過程中需要旺火操作,速度快。
如果這項基本功沒有練好,就會影響到菜餚的質量。
還有的菜餚需要裝盤成型,不能隨意翻動,那就要用大翻勺的方法,將菜餚整體翻過來而達到菜餚成型的目的。
比如:鍋塌豆腐、茼蒿燜刀魚、海米扒菜心等等。
這些菜餚需要在鍋內擺放整齊,又不能用鍋鏟去翻動,只能靠大翻勺的功夫將菜餚一次性的倒翻過來,保證菜餚成型完美。
翻勺分為:大翻、小翻、左翻、右翻、前翻、後翻六種翻勺的方法。
左翻、右翻、前翻、後翻我們通常稱為大翻勺。
什麼叫左翻、右翻、前翻、後翻?
向左翻叫左翻,向右翻叫右翻,向前翻叫前翻,向後翻叫後翻。
這些翻勺的方法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完成的動作,有的人喜歡向左翻,有的人喜歡向右翻。
無論向哪邊翻,其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使菜餚形狀不改變的情況下翻過來就可以了。
左翻的方法就是將鍋提起,手柄伸直,透過手臂抖動的技巧迅速將菜餚翻起。
當菜餚離開鍋時,手勺要迅速的將菜餚接到鍋中,並用滑勺的方式在鍋內迅速劃轉,保持菜餚形狀完整。
右翻、前翻的翻勺方法基本一樣,區別在於翻勺的方向。
後翻難度較大,它和前翻的動作剛好相反,後翻就是將菜餚從胸前的位置翻到鍋內還要用勺接住。
小翻是比較常用的翻勺手法,前期練習是先翻砂子,再翻抹布,然後再翻菜葉子,這些練好以後才能開始學炒菜。
還有一個滑勺的動作也要練習,有些菜餚容易粘鍋,又不能使用鍋鏟,只能用滑勺的方法將鍋內菜餚進行滑動,達到不粘鍋的目的。
總之,作為一名職業廚師,做的很多工作都是細節,想做一名真正的職業餐飲人,必須要勤奮練習。
-
4 # 二氧不化碳
火大啊,他那個火炒個10秒,你家裡要炒幾分鐘才有同樣的溫度,不拋起來立馬焦了,這種廚師專用帶鼓風機的灶臺一般人該真用不了
-
5 # 唐明輝家琛爸爸
還有會有特殊的味道,有一次在外面吃春餅豆芽味道很特別,後來在家把火開大顛到火燒大勺——味道出來了,就是煤煙味,就像大家都喜歡燒烤,菜讓火燒一下味道也很好(隨便說說)
-
6 # 明哥愛美食Vlog
大家好!我是一名東北廚師,你提問的廚師為什麼要拋翻菜?我的理解就是廚師行話“大翻勺”也就是菜餚整體的翻動,我們東北經典老菜“鍋塌豆腐”最後精彩部分就是大翻勺(拋翻)了,也是最考驗廚師功底的菜餚!
談到拋翻菜,還有就是東北特色菜,醬燜鯽魚,一盤菜量的鯽魚,大鯽魚兩條,小一點一般是三條,用高油溫炸制外皮微焦定型瀝油,東北大醬爆鍋,加薑片,蔥花,蒜片爆香,加清水,加味精,雞粉,白糖,白醋,放入鯽魚小火煨5分種,收汁勾薄欠加明油,最後就是漂亮的拋翻(大翻勺)撒上蒜末和香菜,醬燜鯽魚完成了!
還有就是煎雞蛋餅,下圖就是苦瓜雞蛋餅,苦瓜去瓤切碎,打五個雞蛋,攪散加苦瓜碎,加蔥花,加花椒麵,加精鹽,雞粉,點一點料酒,攪勻待用,起鍋燒油,熱鍋涼油,下蛋液,火要小而勻,一面定型就可以用到拋翻了,因為蛋餅重量輕,我都是用的前拋翻,非常安全好用!煎制金黃微焦就完成了!
-
7 # 青山不掩
可以對比一下,燉煮時加熱時間長,湯液對流,鍋內食物受熱均勻,所以不必拋翻。大火爆炒,加快受熱,縮短時間,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但火大了,難免受熱不勻,特別是熱量積聚食物表面,一下子不能深入,拋翻幾下,食物與空氣接觸,放出熱量,溫度降低,落到鍋底,溫差明顯,更容易吸收熱量。相反的是,煮麵食,沸騰以後表面溫度高,容易變粘稠,而熱量傳遞導慢,內部溫度不夠,表裡相差太大,不能同時煮熟,也影響口味,所以多次澆淋冷水,讓表面溫度降低,和鍋內湯液溫差擴大,更好吸熱,和爆炒拋翻異曲同工之妙。
-
8 # 川陝美食坊
剛開始學廚師的時候,我也為翻鍋而傷透了腦筋。怎麼翻也不合適,每天中午閒著的時候,我就會將摘下的青菜葉子放在鍋裡練習翻鍋。有一天突然就翻合適了,從此掌握了技巧後也覺得翻鍋是件輕鬆自如的事情。其實翻鍋用的是壓蹺蹺板的原理,鍋底一直擔在爐子上邊。左手推拉炒鍋,右手用炒勺向前推菜起到輔助的作用。
翻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夠使鍋裡的菜迅速翻動,是菜能夠均勻的受熱,防止將菜炒糊粘鍋,並且能夠使菜迅速的炒熟。
還有一個主要作用就是飯鍋可以使加入調料迅速的溶解,並且將調料迅速的攪拌均勻。讓做出的菜品更加入味,更加好吃。
-
9 # 伯爵lwh
這個問題換個問法,就是廚師炒菜的時候為什麼要翻勺?不能像家裡那樣用飯鏟在鍋裡,來回來去的扒拉嘛?答案是不能。因為飯店裡的火力和家庭裡用的灶臺的火,實在相差太大了。
其實翻勺主要的目的就是讓菜餚的原材料兒在鍋中受熱均勻。要是有需要勾芡的菜餚,翻勺也是為了讓芡汁融合調味品更均勻的附著在原材料上。除此之外,炒菜時候翻勺,就真的沒有其它的太大意義了。
這一點實際上也是前幾年歲數慢慢變大,逐漸領悟出來的。尤其還因為我師兄的一句話點撥,頗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
但是, 年輕那會兒剛學廚的時候, 可不是這麼想。覺得翻勺是一件很帥,很酷的事情。
在當年剛剛進入飯店實習的時候,看到 師傅在灶上炒菜,左手手腕兒 靈巧自如,上下抖動,炒鍋 隨著手腕兒的動作,揚起落下。鍋中的菜餚划著美麗的拋物線,整齊排列上下飛舞, 卻又絕不會失控。右手拿著手勺,不斷往前輕輕推動,隨著幾下飄逸之極的動作,左手輕輕一抖,師傅的 右手裡的手勺適時跟上,鍋中的菜餚食材就像接到了指令,進入到手勺裡大部分,把手勺裡的已經炒好的菜餚,盛到盤裡,再重複兩次上面的動作,一盤菜就完全出鍋裝盤了! 動作真的是太帥了。
我那時候實習,分在砧板做切配,就因為看了灶上師傅炒菜,被他們展現的翻勺的技巧, 迷的不要不要的!所以也就立志要學會翻勺,但是又因為面子矮,不願意向師傅請教,只是在下班兒之後偷偷的 依葫蘆畫瓢的去瞎練。用白菜幫,或者是抹布頭扔到鍋裡去練翻勺動作。可是悟性實在不高,總摸不到門道兒,並且雙耳煸鍋在手中根本不聽使喚,結果斷斷續續的練了二十多天,居然還不會翻勺,在一起實習,被分配到灶臺上的同學,曾經告訴我翻勺的動作要領,基本可以分解為“拉,送,揚,接”四步。可我實在是太笨。一步一步分解,還都像那麼回事兒。但是要組合成連貫動作 去,左右兩隻手就笨拙之極,根本就不能好好配合。
可誰知,後來厚著臉皮求師傅,去爐灶上打雜,等到灶臺上的火點著,然後把煸鍋坐在 火上,瞬間鍋底就燒紅了,手忙腳亂的 趕鴨子上架,不會翻勺也不行,兩天以後居然無師自通,突然 會用那股巧勁兒了,可以 自如的翻勺了。想來是在砧板,利用下班兒時間,上灶練習的時候,都是沒有開火,心裡邊兒的沒有多少壓力,帶著玩兒的心態去練習,學會更好,學不會也可以。反正在砧板上也接觸不到火,也沒人專門兒逼著你,非得會翻勺,於是就有一搭無一搭的練習。
這一學會翻勺可一發不可收拾了,有那便利條件,可以不斷地近距離觀察師傅的翻勺動作,學會基本動作之後,就只剩下動作熟練和連貫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動作美觀,協調性也變得非常好。翻勺的時候自己也能夠做到姿態優美。那時候上灶兒炒菜,把鍋使的上下翻飛, 來回來去翻個沒完,心裡邊兒總覺得自己在很酷,又仗著自己年輕,兩膀子有力氣,炒菜的時候也不覺得有多累。
後來去到一箇中檔酒樓炒菜,那個酒樓的生意非常紅火,而且多是熘炒類的家常菜,一個菜基本上在鍋裡三二分鐘, 把原材料過一下油,在鍋裡兌好調味品,之後勾芡,把原料放在鍋中翻炒幾下,把芡汁炒熟,裹勻在食材上,就出鍋裝盤上桌兒。那會歲數年輕,體力足。幹活兒動作麻 利,把炒菜鍋,在手裡揮舞的是上下翻飛,一個飯口兩三個小時滿負荷工作,一刻也不得閒,等到關火下灶的時候,汗水是從腦袋頂一直溼到腳後跟兒。好像剛從水裡邊兒撈出來的一樣。其實那時候感覺不到,實際上,如果減少幾個翻勺的動作,出菜的速度還可以有所提高。只是由於工作環境是中檔酒樓,加上生意又特別忙,沒有人去刻意要求這些 手法動作。
再後來,到師兄工作的四星級酒店去學習。幾年不見,師兄讓我上灶炒菜試試手法,誰知一道「清炒蝦仁」,在師兄的眼裡就有六七處多餘的動作,當時嘴上不說,心裡卻挺不服氣。覺得自己炒菜速度快,完全可以把多餘動作浪費的時間彌補回來。師兄看我不服氣,也就沒有多說。
直到後來發生兩件小事兒,對我刺激挺大的。一件是前幾年,在四十左右歲的時候,炒菜的時候依然上下翻飛,把炒鍋翻的虎虎生風。我旁邊灶上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年輕,他翻勺的動作比我更快,那簡直就跟踩電門一樣, 手裡的鍋是不停歇的翻,我是怎麼努力都趕不上,那一刻,覺得到歲數了,體力跟不上了,心裡充滿了深深的挫敗感。
還有就是, 師兄對我說的一句話觸動挺大。也是幾年前,針對我炒菜愛翻勺,師兄看了之後說了一句: “不要總翻勺,翻勺次數越多,實際上是給鍋裡降溫了!”聽完之後,當時絕對有 當頭棒喝的感覺。
熱菜必須要有溫度,只有足夠的熱量才會激發出食材的味道,過度的翻勺,是把火力分散,溫度降低,這樣炒的菜是沒有“鍋氣”的。也就註定不會好吃。這也就是烹調中,“烹”,也就是火候的重要性!
以前做菜,光片面追求速度,動作的好看美觀,反而忽略了菜餚的味道,真是捨本逐末了。自此炒菜不再過多翻勺,而改重火候,專注味道。
所以說翻勺,是從廚者,剛開始炒菜時候容易追求的,帶有新鮮好奇的感覺,如果多餘動作,不自我規範,很容易就形成不好的習慣。造成體力,火力,時間各方面的浪費。而且過度翻勺也的確會造成菜餚味道難以形成美味。
但是,有的菜餚還必須要適度翻勺。像一些小炒蔬菜,要求 顏色碧綠,口感脆爽。就必須要透過翻勺,把調味料在短時間內迅速的依附在在原材料上。更為典型的還有食堂的大鍋菜也必須要勤翻動,否則就很容易糊底粘鍋,酒店裡一鍋炒幾十桌的婚宴菜都屬於這種型別。
回到問題的開始,廚師炒菜翻勺是因為,飯店的火力要比家庭灶臺用火大的多。適度的翻勺是為了對菜餚火候的精準把握,是使原材料受熱均勻,達到成熟度一致。並且 使菜餚裡的芡汁能均勻的裹在原材料上。
所以翻勺是與火候配合,包括調味,都是為了菜餚味道服務的形成過程,不可缺少,但翻勺次數,宜少不宜多,只要能夠達到原材料受熱均勻,芡汁完全包裹在食材上,”明汁亮芡“的目的就可以了。
-
10 # 杜奇峰家常菜
廚師炒菜時為什麼要拋翻菜,是為更加入味嗎?
翻鍋並非是為更加入味,而是使食材受熱均勻,成熟一致,說白了就是能更好掌握火候。“火之為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羶,必以其勝,無失其理”。意思就是說,要根據不同食材以及對菜品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時間,火力。是對炒菜中火候運用的精闢理念。
怎樣掌握火候,菜品需要炒,爆,熘,炸等快速製法,適合用大火,使成菜具有脆,鮮,嫩等特點;紅燒,燜煮,扒燴等用中火;煎,燉,貼等需要慢速製作的用小火,能得到酥爛濃香的效果。
除了懂得用火,學會看油溫的熱度,也是具體掌握火候的有效方法。一般都是把油溫分為多少成熱,用數字展現。3-4成油溫,大約100度,油麵有小泡,沒有響聲不冒煙,適合炸花生,黃豆等;5-6成油溫,大約150度,油麵開始翻動,微微冒煙,適合軟炸,煎炸,例如炸腐竹,酥肉等;7-8成油溫,大約200度,油麵轉向平靜,青煙開始向上衝,適合炒,烹,炸,如炸五花肉,魚塊等;9-10成油溫,大約300度,由於已經接近燃點,操作需要十分小心,僅適合爆炒,例如爆炒腰花,豬肝。
翻鍋是廚師基本功,後廚是個爭分奪秒之地。以煎雞蛋餅為例,翻面時如果不會翻鍋,就只能用鍋鏟,一不小心就會弄破,影響賣相。如果用鍋蓋蓋上,把鍋倒扣,再把蓋子裡面的蛋餅滑回鍋裡,這樣就浪費了好多時間。
最後調味,炒菜一般分三步完成,就如一部電影,炒制之前的調味是序幕,加熱中的調味是高潮,炒好再調味則為尾聲。醃製就是加熱前調味,利用姜蔥料酒,糖,生抽,鹽等調味品,在去除食材腥味的同時,使其具有底味。
加熱中調味就是定型調味,例如酸甜排骨,食材下鍋後,根據排骨的製作流程,客人的口味,加入米醋,糖,鹽,生抽等等。爆炒魷魚之類,還應把所有的調味品放入碗裡拌勻,這個稱為兌汁,在炒制過程中適時加入,不誤火候。
加熱後調味就是輔助調味,經過上文兩個步驟,菜品仍然沒有達到要求,而需要採取補救措施的調味方法。例如蠔油生菜味道淡了,不夠辣,就需要加入蠔油,辣椒油等。湯水類的菜品,也是加熱後調味。
-
11 # 美食家灬爵乚丷
炒菜翻鍋:這是站灶師傅最起碼的基本功。最好的練翻鍋,先不用真的菜品,用一小碗河沙,倒入鍋中,左手端鍋,手心朝上,五指緊握鍋把,由前上翻,快速準地把沙子接住鍋內,邊翻鍋邊用右手那勺或鍋鏟,在鍋內快速轉圈絞動,以假當真。
不要讓菜與鍋貼糊,使鍋內菜品調料均勻,兩手必須要配合好,連續多次至翻鍋中內的河沙子,不掉鍋外就行。
熟練後,就可用生菜一盤,再認真地與河沙子的同樣動作,在燃燒的灶上實際操作,菜品不掉鍋外而熟練地炒好裝盤即成。
-
12 # 川菜麥師傅
事實上老師傅很少顛鍋!就我所知的20年以上的老師傅炒菜的時候,他們的動作很輕,很少有猛烈的翻鍋動作!而要達到這個程度,需要對食材特性高度掌控,對火力大小所帶來的結果高度掌控。而達到這一境界後,炒菜雖然也熱也累,但是相對來說要輕鬆很多,最起碼對體力的消耗要減少一大半!這是以前跟老師傅同臺炒菜總結出來的經驗!
我最開始學廚師是在我表哥的店裡的,當時他的店裡主營家常菜。,最開始學習的時候是早上7點起床把煤炭灶的封口火開啟(避免熄掉),然後切上一水桶的土豆絲練刀功,接下來用壞掉的炒鍋,裝入河沙練習翻鍋(顛鍋)。當時是真的苦,中午一般可以休息一個小時左右,晚上下班時間大概在10點左右。現在想起來都感覺到累!
.
我們炒菜之所以翻鍋,主要有下面幾個目的:1:均勻的翻動菜餚,避免鍋底部的菜餚因火力過猛糊掉。
2:放入調料後,一般都會快速翻鍋,目的是讓調料在最短的時間附著於菜餚上面。因為很多調料是不能高溫長時間加熱的。
3:滑炒類的菜餚勾芡後,一般是輕柔的翻鍋,讓芡汁均勻附著於菜餚表面。
4:蔬菜類,必須要動作快速的翻鍋,以讓其最短時間炒熟。這樣炒出來的菜餚才會顏色翠綠,色澤豔麗。
.
下面說說,我們如何儘量少的翻鍋?第一點:少翻鍋最重要的前提是一口灸好洗乾淨的鍋!灸好的鍋要保證不粘不糊!且底部的菜餚易滑動!一般為光滑不變形,且表面閃著油光。
第二點:要掌握好火的大小!我們飯店炒鍋底跟火焰的距離一般在2-30cm左右,在這個距離,我們一般炒菜的時候基本上可以長期保持中火即可!當然燒水或者灸鍋等其它情況除外。
第三點:熟悉各種材料的特性,保證每種材料下鍋第一時間表面收縮後,不會粘住鍋底,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其實可以用左手推拉炒鍋,右手勺子輕推鍋中菜餚即可。這個動作比翻鍋要結省最少一半的體力!【現在大部分機器人炒菜就是模仿這個動作出來的】
第四點:【飯店】長時間炒菜時,儘量不要開大火!大家所看到的炒菜影片裡火很大,但那只是為了節目效果!我現在炒菜,除了必要的情況,一般都是把鍋放在灶上,儘量的不動它!事實證明,比大火的師傅效率更高!
第五點:加調料的時候,鍋不離火!(中火或者小火)有兩個好處!其一是結省炒菜的時間,讓效率更高。其二是避免灶火空燒,散出多餘熱量,節約能量。
舉個例子:我們常見的宮保雞丁,我一般只在最後勾芡完畢下入花生米的時候需要翻鍋5-6下,其它時間炒鍋是一直架在火上的,基本是不動它的!而在沒學會怎麼省力的時候,這道菜大約耗時3-5分鐘,現在2-3分鐘。
.
最後結語:在家其實不需要飯店那一套動作,但是在飯店有些時候翻鍋的動作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炒綠葉蔬菜,熗炒/火爆等型別的菜餚,這些菜餚不止是要翻鍋,而且要動作加快,這樣才能炒出色香味齊全的菜餚出來。
如果你是專業的廚師,那麼翻鍋的動作一定要練熟,因為這只是我們的基本技能之一!
-
13 # 啞巴美食家
遙想我當初還敢放肆的吃宵夜的時候,可喜歡在大排檔盯著廚師炒菜看了,尤其是當廚師顛鍋翻勺勾動火焰噴起來的時候,就覺得很酷有沒有!這是真正的男子漢啊,與火拼鬥為客人“拼來”美味的食物,有時候我們喝的比較晚就剩我們一桌的時候,可能就會把師傅拉過來一起喝,有些體力好的沒那麼累的就會願意跟我們喝一杯。
其實廚師炒菜的時候顛鍋拋翻菜餚的原因還是挺複雜的,看著耍帥似得動作,有著好幾種原因:1、為了受熱均勻。
比較專業一點的廚房裡,爐火的強度就比我們的家庭小灶猛多了,尤其是一些以熱炒、快炒為主打的店家更是如此。鍋底的熱度是非常的高,所以只是鍋鏟、炒勺的翻炒有時候就不太來得及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做到最基本的翻勺顛鍋,這樣才可以讓鍋中菜餚儘可能的受熱均勻。
2、為了讓調味更均勻。
我們在家裡炒菜很少有一個菜炒兩盤的量的時候,但是在飯店裡可就不同了。廚師有時候要一次出菜幾盤,這個時候鍋裡的菜餚相對的就比較多,下了調味料之後就一定要快速的翻炒、顛鍋,儘可能的讓調味和鍋中的菜充分接觸。
3、有些菜餚是必須要大火翻鍋爆炒的。
比如火爆腰花、油爆河蝦、火燎鴨心之類的,還有一些需要爆炒的蔬菜也是如此,翻鍋可以讓蔬菜的水氣快速揮發出去。這些菜餚主要突出的就是脆、嫩、鮮等元素,根本不能久炒,所以就一定要大火高油溫爆炒,在這個時候翻鍋就可以避免燒焦、保持食材口感和滋味。
不過翻鍋雖然看著很帥,但是對於廚師來說其實是一個負擔比較大的動作,很多常年炒菜的師傅手腕等部位都會有些職業傷害。所以有些經驗的師傅會出於自己對食材的瞭解,加上對菜品的理解,來選擇翻鍋的時機和程度,這就是需要常年的經驗累積了。
-
14 # 聾子小哥
大家應該也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做菜的時候一般都會使用鍋鏟。大多數人的心裡認為,只有使用鍋鏟炒出來的菜味道才會更加均勻。不過,應該也會有人發現,很多飯店裡面的廚師在炒菜的時候都是使用勺子。那麼,為什麼飯店廚師炒菜時都用勺子不用鍋鏟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具體瞭解一下吧!
其實,平常自己在家炒菜的時候,確實使用鍋鏟是比較方便的。在炒菜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透過鍋鏟進行翻炒,這樣可以使炒出來的菜品味道更加均勻。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在平常炒菜的時候,使用鍋鏟遠遠要比使用勺子方便很多。
但是,對於飯店裡面的廚師來說,在炒菜的時候根本是不需要用鍋產的。因為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作為一名廚師來說,他們的基本功自然是很紮實的。在翻菜的時候,直接顛鍋或者是顛勺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廚師們這樣炒出來的菜品味道同樣也是很均勻的。而如果使用鍋鏟來炒菜的話,相信大多數廚師並不是很習慣,反而會控制不好菜品的口味,影響到自己的發揮。
另外,我們平時自己炒菜的時候會將調味品的盒子放到手邊,需要的時候便會進行新增。但是,對於廚師們來說,這種做法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在炒菜的時候,廚師會把所有需要的調料都放入勺子中,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做菜的速度,避免引起客人們的不滿意。
回覆列表
我是從事餐飲行業的,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吧,首先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廚師來回翻鍋並不是為了耍帥的,而是為了菜餚入味和受熱均勻的,先來說說菜餚入味吧,相信大家多知道,調料在剛剛放到鍋裡的時候
只會放在一小部分菜品上,而這個時候要想其它菜品也有調料的話,那麼就要來回翻炒幾下了,所以這個菜餚入味就是廚師來回翻鍋的重要原因了,至於受熱均勻也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廚師在炒菜的時候,多是開很大火的,而一但開很大火了,那麼在鍋底的菜品就太過受熱了,所以為了菜品受熱均勻,也要把鍋裡的菜品來回翻炒幾下了,但是這樣的來回翻炒行為並不是廚師的最高境界,
因為根據我們酒店的廚師長所說,真正的好廚師在炒菜的時候,基本只要來回翻炒二下,甚至不要翻炒的,所以還在來回翻炒的廚師,要不就是手藝不到位,要不就是為了顯示基本功的,但是我們在家裡炒菜品的時候,就不要這樣做了,因為我們在家裡炒菜的時候,一是爐具不允許,二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畢竟我們在家裡炒菜的時候,多是沒用多大火的,而且我們也要減少到飯店吃飯次數的,
畢竟飯店在炒菜的時候,多會為了菜品更加好吃有味,就會不由自主的多放一點調料了,但是菜品裡調料一但多了,那麼菜品的營養價值就會被覆蓋一點了,所以為了吃的營養一點,也要減少到飯店吃飯次數了
最後小結:我們在烹飪菜品的時候,最好是少用調料的,畢竟現在的調料多是科學手段製作出來的,而只要是科學手段製作出來的,那麼多多少少多有點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