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朝隨想
-
2 # 御前帶刀侍衛
賈詡是個人才,他曾是董卓的謀士,可惜董卓一直不知道有賈詡這個人。就像袁紹不知道有趙雲,劉表不知道自己地盤裡還有個諸葛亮一樣,這些人都是人才,可惜他們的領導未必知道,直到這些人聲名鵲起,被後人仰視的時候,人們才不禁想起,那個時候領導若能發現這些人都是人才,該多好。
賈詡是個人才,而且是目光獨到的一種,不知道他當時為何不選擇董卓。難道僅僅因為董卓手下有李儒,李儒是個智者,但是在賈詡跟前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儘管當年他在董卓面前呼風喚雨,可最終的結果卻很難讓董卓從連環計裡走出來。
沒有人敢對董卓當頭棒喝,收下貂蟬,你就身首異處;收下貂蟬,你就家破人亡;收下貂蟬,你就死翹翹了。李儒也曾看出端倪,甚至讓董卓把貂蟬送給呂布。卓曰:“布與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賜與。我只不究其罪。汝傳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師不可為婦人所惑。”卓變色曰:“汝之妻肯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李儒出,仰天嘆曰:“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後人讀書至此。有詩嘆之曰:“司徒妙算託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只是此時的李儒鬱鬱寡歡,居然沒有想到如何逃生?但是賈詡不一樣,雖然僅僅是一個文弱書生,但是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先是詐用段炯的名號嚇退劫匪,讓人好生對待自己;而後在李傕郭汜走投無路的時候,振臂一呼,帶兵殺向長安。最後退居南陽,輔佐張繡,多次大敗曹操。這就是賈詡,一個深藏不露的高手,他之所以大敗曹操,也不過想讓曹操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善茬。
如此,這樣的高手怎能讓董卓發現自己,你看看大文豪蔡邕,不就是在董卓手下連升三級嗎?董卓滅亡,蔡邕不過是失聲痛哭,就被王允處以極刑。你說亂世之中的賈詡,如何不小心謹慎,明哲保身。
在董卓手下,你要麼如呂布之流嗜殺成性,作惡多端,最後也難逃一死;要麼如李儒機關算盡,最終破巢之下無完卵;要麼如李傕郭汜之流。小文人賈詡只有借力發力,僅想自保,卻一直在曹魏順風順水,不難看出此人卻是一個有著大智慧的人。所謂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白居易這番話是對賈詡的最高讚美。
-
3 # 小灰讀歷史
首先是董卓軍團,是西北涼州的豪傑(還有羌人,遊俠等)組成的集團,東漢末年,世家大族兼併土地,涼州羌族造反,董卓就是在這一時期崛起的。有一句話說關西出將,關東出相。所以涼州那個地方,將領眾多,而文士較少,然而董卓的文士是身為女婿的李儒,而李儒這個人很有才能。而賈詡身為文士,在這個任人唯親的時代。賈詡在董卓陣營發揮的作用並不會很大。
其次是從性格來說,賈詡天生性格謹慎,情商高,有智慧。從這裡可以看出。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
(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賈詡說:“我是段公(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
最後還有一些說法說謀士的境界是,謀己,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在東漢末年,謀士眾多,群星璀璨,但是隻有極個別的謀士做到了謀己,所以說賈詡這個人不會把自己放在危險的環境下,所以才不顯山露水。
-
4 # 時時樂天天樂
第一,董卓被殺前身邊有李儒,李儒在三國前期是有名的謀士,而且李儒是董卓的女婿。
第二,董卓在永漢元年(189年)九月,廢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時。此時賈詡還是平津都尉,後來升為討虜校尉。這個時候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為牛輔出謀劃策。
第三,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賈詡開始為李催出謀劃策,圍困長安,打敗呂布。這個時候賈詡“毒士”之名開始傳開,這時候董卓陣營已經名存實亡了。
-
5 # 字匠甲
我們從後來賈詡兩次獻計張繡,打敗曹操,到後來加入曹操陣營,在官渡之戰中堅定主張與袁紹決戰,再到赤壁之戰力勸曹操不要討伐江東孫權,再到他後來獻計離間馬超、韓遂等可以看出賈詡其人頗具謀略,堪稱奇才。
董卓在三國中是最早倒臺的軍閥,歷史給他的表現機會也不多。董卓帳下有名的謀士為人知的就李儒,其他人都寂寂無名,一定程度上說明董卓不能知人善用,以致智缺將寡,另一方面也是人才的悲哀。
縱觀整個三國可能人才輩出,但能聚而用之也就曹操,以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來說,活該曹魏陣營能最終統一天下。
-
6 # 微史春秋
道理很簡單,賈詡雖是董卓陣營,但並非是董卓的直接幕僚,他是董卓手下的手下。
一、董卓亂政時,賈詡在董卓女婿牛輔手下效力 “董卓之入洛陽,詡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遷討虜校尉。卓婿中郎將牛輔屯陝,詡在輔軍。”此時的賈詡並未展露頭角,知名度不高,董卓很多程度上也不認識他。因為同樣是出身西涼,賈詡得以升官。
後來賈詡在董卓女婿牛輔的軍中效力,牛輔大軍屯陝,賈詡自然看不到董卓,也就無法獻計獻策。
此時董卓身邊主要的謀士是李儒。
而很快就敗亡了,上天沒有給董卓重用賈詡的時間。
二、董卓敗亡後,賈詡的才能才得以真正發揮董卓敗亡後,董卓手下打算逃亡,“卓敗,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
這時候賈詡除了一個計策,使得西涼軍舉行控制朝廷。
賈詡的計策是什麼呢?
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眾以為然。
賈詡建議西涼軍攻打長安,“奉國家以徵天下”,結果李傕、郭汜採納建議,攻佔了長安。
此時賈詡在西涼軍中極有威望,“傕等親而憚之”西涼軍內部發生矛盾,他也出面調節。
賈詡也做了一些好事,“出天子,祐護大臣,詡有力焉”。
最終由於李傕、郭汜反目內鬥,勢力衰落,賈詡也受到段煨猜疑,而去投靠了南陽張繡,後來又到了曹操陣營。
失去了賈詡這樣的謀主,西涼軍徹底走下神壇。
-
7 # 楊純
賈詡在董卓陣營中不顯山不露水,說明賈詡自有“以計謀而觀其識”,因為他知道董卓“為人不道,做事不思,肆意妄為,好大喜功,忠言不入,必遭後患”,更談不上有真正謀大事的胸懷格局,所以在賈詡心中是非常清楚董卓為人的“秉性”,與其想說,不如沉默,只有沉穩低調,不輕易與人附和,待隨世事而靜觀其變,隱忍不發,從而找到屬於自己所需要的“真正用武之地”再度勃發。我想這就是賈許在董卓陣營中為何不顯山不露水的真正原因吧。
-
8 # 北辰飛雪
這就看出“毒士”賈詡的“毒”了。如果說賈詡謀略不是第一流的話,安身保命的本事必定是第一流的。只論保命的本事,三國時期也就司馬懿能和他相比了。
董卓的暴行註定其失敗的結局董卓入洛陽之後,擅自廢立皇帝,引起了各方勢力的不滿。此外,董卓還放縱士兵燒殺搶掠,即使朝中大臣,都人人自危。
是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殷積。卓縱放士兵,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後葬,開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虐刑濫罰,睚眥必死,群僚內外莫能自固。(《後漢書》)董卓除了擅自廢立皇帝之外,還趁何太后下葬的時候,把文陵(漢靈帝墓)裡面的珍珠財寶都拿了出來,這就是很不講究的行為了。此外董卓還侮辱公主、宮女,濫用刑罰,睚眥必報,使得人心離散,人人都擔心自己朝不保夕。
董卓的這些暴行,明眼人都知道他的統治長不了,自然不會上趕著投奔他。而且,此時的賈詡,在董卓軍中只是一個討虜校尉,並不屬於董卓的核心層。這個職位自保有餘,想要出人頭地也有難度。
這可能也是賈詡有意為之,藉此職位,在亂世中安身立命,但卻不會給董卓賣命。因為在此期間,“毒士”賈詡沒有晉獻計策,更多的是在隨波逐流,等待著雄才大略的主公。
等到賈詡貢獻計策,還是事關他生死的時候。賈詡的這種無聲的表現,並不是他沒有謀慮,而是故意在藏拙。其實,賈詡謀略過人,非常具有預見性。
賈詡謀略過人賈詡的謀略自然毋庸置疑,否則也不會有“毒士”的稱呼。而且,賈詡更擅長對人心的把握。往往在危險還沒來臨的時候,賈詡已經脫身而去。
等到董卓兵敗,呂布、王允解除原董卓部下的兵權。校尉李傕、郭汜非常害怕,想要解散部隊,偷偷跑回家鄉。但他們的這個決定,有可能危及賈詡本身的安全。於是,一直處於半隱身狀態的賈詡隆重登場了。
詡曰:“聞長安中議欲誅盡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從單,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濟事,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三國志》)從這段話裡,就可以看出賈詡對人心的把握有多精準。他恐嚇李傕等人,聽說呂布要把你們涼州軍人殺光,現在放棄軍隊獨自逃跑,就是一個亭長就能抓住你們(其實更怕自己被抓住)。不如收攏殘兵,西攻長安。假如僥倖勝利了,自然可以挾持天子征戰天下;假如失敗了,再逃跑也不遲。
這番話,對李傕、郭汜等人簡直是撥雲見日。他們按照賈詡建議,最終攻下長安。李傕等人為了酬謝賈詡功勞,先後要封他為侯爵、尚書僕射,都被賈詡推辭掉,因為賈詡看出李傕等人對他十分忌憚。
等到漢獻帝逃出長安,賈詡交還了印綬。當時賈詡的同鄉段煨,此時擔任將軍,手下的軍士早聽說過賈詡的名聲,非常希望他能來,於是賈詡前去投奔段煨。
(段)煨內恐見其奪,而外奉詡禮甚備,詡愈不自安。(《三國志》)段煨害怕賈詡搶奪軍權,對他十分忌憚,但卻表現得對賈詡更加熱情。賈詡多聰明的人,見狀趕緊從段煨處離開,從而投奔了一直仰慕他的張繡。段煨對賈詡的“識時務”很滿意,妥善地照顧賈詡家人。
在張繡處,賈詡貢獻了自己聰明才智。等到曹操討伐張繡時,賈詡獻上計策,使得張繡大敗曹軍。官渡之戰爆發,賈詡審時度勢,勸張繡拒絕袁紹的拉攏而投奔曹操,曹操對此大喜。
太祖(曹操)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三國志》)後來官渡之戰的結果,也印證了賈詡的判斷。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賈詡勸曹操堅定信心,與袁紹決戰,最終平定河北之地。
在曹氏集團,賈詡才真正散發出自己智慧的光芒。
曹操破荊州,想要趁機收復東吳,賈詡勸諫曹操時機不到,不如先安撫百姓,增強自己實力。曹操不聽,最終有赤壁大敗。
曹操和韓遂、馬超相戰,賈詡貢獻離間計,最終破韓遂、馬超,平定關中。
等到曹操想要選定曹植為繼承人時,賈詡勸曹丕磨練自己才能,且盡到做兒子的本分就行。當曹操親自詢問賈詡繼承人的問題時,賈詡只是嘿嘿一笑,並未馬上回答。
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袁紹、劉表廢長立幼,最終都引起了禍亂)。”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嫌,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三國志》)從賈詡的這些事蹟中,我們就能看出繼續深謀遠慮、揣測人心的本事確實一流。他本人也是非常有預見性,不結交權貴,不拉幫結派,先後受到曹操、曹丕的重用。
賈詡就像一隻狡猾的狐狸,往往能提前嗅到空氣中的危險,且能提前規避。而當遇到自己獵物時,又能一擊斃命。比如離間韓遂、馬超,勸立曹丕為太子。賈詡對人心的揣摩,可以說遠遠超出當時的眾多謀士。
所以,賈詡這樣一個腹有謀略、善於揣摩人心且有預見性,擅長保命的謀士,面對董卓的暴行,自然不會展露自己才智。
等他見到值得自己貢獻智慧的主公,比如張繡、曹操時,賈詡才會展露自己才能。但在展露才能的同時,賈詡亦在最大程度地保證自己的安全,和狐狸的狡猾如出一轍。所以,《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就很說明賈詡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的原因了。
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張)良、(陳)平之亞歟! -
9 # 黃驃馬酒旗風
原因很簡單,李儒才是董卓的謀主。賈詡當時只是文學小吏,哪裡輪得到到他獻策呢。何況他本身也是藏拙保身的大家,君擇臣,臣亦澤君。作為三國時期公認的聰明人,豈有看不清局勢的道理?所以有機會他也不會擁上前拋頭露面獻策求名的。
-
10 # 傾城影視匯
賈詡原本並不出名,只是表面上有一些機智。賈詡初次登場時,是在董卓的陣營中。董卓沒有進京時的狀態,西涼刺史也算是一方諸侯,表面上的禮賢下士是做到了,但是賈詡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特徵,就是沒有忠誠度。
跟在董卓身邊的時候,也是隱藏自己,對於社會的一些現實狀況還處在認知的狀態,並沒有將整個社會現狀看清楚。所以賈詡此時可能是在觀望整個時代的變化。
-
11 # 二娃擺歷史
1、董卓有李儒等優秀智囊輔佐
2,賈詡低調,不敢大膽展示才華,怕功高蓋主,被董卓兔死狗烹,也怕被同事嫉妒,打壓
-
12 # 人間正道Z
一方面是有李儒的存在,李儒為董卓的女婿,親信,話語權旁人比不了。二是董卓豺狼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賈詡是明白人,低調一些為好!
-
13 # 豬哥讀書筆記
在《三國演義》中,賈詡效力於董卓而不得志;這是很正常的,主要有以下4點原因:
一、董卓不需要謀士
當時,各路勢力都在窺視著東漢這塊肥肉,也都想方設法地得到它。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武力勝於智力;多數情況下,武力解決問題更加有效,而謀士的作用微乎其微。董卓正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只看武力與實力。同時,人們剛剛從春秋戰國中走出來,雖然經歷了200來年的洗禮,但也受著那當時文化的影響——重武輕文。董卓也如此,而且非常霸道,則不需要謀士的支援!
二、謀士需要謀士的戰爭
董卓弄權,靠武力直接可以解決問題;而謀士需要謀士的戰爭。在如此勢力懸殊的爭鬥中,謀士的存在毫無意義;甚至,有可能成為絆腳石。只有勢均力敵的情況、或以少勝多的情況下,謀士才有了自己的舞臺。沒有舞臺,肯定沒有人們的認可,也自然不會有暫露頭角的機會。
三、謀士在亂世之中需要明哲保身
亂世意味著不確定地死亡。許多人在何進面前多說了一句話,被殺了;無數人在董卓前進的道路上不說話,也被殺了;還有許多人在亂箭中莫名地離去了等等。在當時,任何人都不知道死亡的時間、地點;這是一種恐懼,同時,也讓每一個人對生命有了更直接的態度——生存就是財富。自然,賈詡要躲避,要隱藏自己。
四、真正的謀士都有理想
前十三回中,賈詡棄董卓,再棄李傕,轉而投向漢獻帝劉協。這三個情節有著相似之處,都不是源於他內心的效忠,只是賈詡的一個跳板。效力董卓時,他說了幾句話,沒有得到重視,回心轉意,置董卓之死於不顧;效力李傕時,又看到了另一個董卓,心如刀絞,決然投向劉協,開始救主;投向劉協時,為了尋找一條生路,而後再轉向它方。
期間,他可以幫助各個勢力,像一些鼠目寸光的謀士一樣,玩弄權勢,在權利中游走;但這不是一個真正謀士的理想。他要扶持出一個明君,要謀劃出許多經典的勝利,要有自己的抱負;這才是謀士的追求,也是諸葛亮等人一生的追求。因此,賈詡實施不了自己的報復,也不會刻意地追求鼠目寸光之樂。
......
綜上所述,“賈詡在董卓陣營,為何沒顯山沒露水”是由時局、平臺及個人等原因所致的。
回覆列表
其實這就像袁紹不知道有趙雲,劉表不知道自己地盤裡還有個諸葛亮一樣,這些人都是人才,可惜他們的領導未必知道,直到這些人聲名鵲起,被後人仰視的時候,人們才不禁想起,那時候主公若能發現這些人該多好。
賈詡是個人才,目光獨到,極為睿智,內心冷漠,善於隱藏在幕後。董卓殘暴,他怎麼會看不出,再者看董卓手下李儒鬱鬱寡歡,就知道董卓是什麼水平了,一直不顯大才,都是為了自保。賈詡遇事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先是詐用段炯的名號嚇退劫匪,讓匪徒好生對待自己;而後在李傕郭汜走投無路的時候,賈詡出謀振臂一呼,帶兵殺向長安,推辭百官之首隻做個尚書,所以而今都稱呼李傕郭汜之禍,沒人說賈詡之禍,可見其高明之處。最後退居南陽,輔佐張繡,多次大敗曹操。賈詡是一個深藏不露的亂世鬼才。這樣的牛人怎能讓董卓發現自己呢,對比看一下大文豪蔡邕,只是在董卓手下連升三級,董卓一滅,蔡邕不過是失聲痛哭就被王允處以極刑。在三國亂世之中的賈詡,如何能不小心謹慎,明哲保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