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朱元璋能夠奪得天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其麾下能打的名將太多。正是因為這些名將的存在,才使得朱元璋能夠在明末的諸多起義軍當中,一枝獨秀,繼而短短十幾年當中統一全國。
12
回覆列表
  • 1 # 雲暗雪山

    1、徐達

    徐達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為左相國。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2、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

    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軍中,年僅四十,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3、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開國的著名將領、謀臣。

    李文忠十二歲時,母親曹國長公主就去世了,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二年之後才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十分喜愛,便將他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

    十九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朱元璋對李文忠十分寵信,常派他監軍隨將領出徵。文忠轉戰沙場,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複姓李。

    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賜葬鐘山。

    4、傅友德

    傅友德(約1330-1394)明朝開國名將。漢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遷居碭山(今屬安徽)。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隨李喜喜入蜀。後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

    至正二十七年從徐達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後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雲南。

    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被朱元璋稱為:“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後坐事賜死。1644年追封為麗江王,諡“武靖”。

    5、廖永忠

    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縣(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國公廖永安之弟,明初名將。

    廖永忠早年與湯和共討方國珍,平定浙東;後俘陳友定,平定福建;與朱亮祖攻克廣州,平定廣東;攻克象州,平定廣西;明滅夏之戰中,充南路軍右副將軍職,取得夔州之戰勝利,為最終消滅夏政權鋪平道路。

    因鄱陽湖之戰戰功卓著,朱元璋以漆牌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賞賜給他,並在《平蜀文》書“傅一廖二”之語,盛讚廖永忠功勳。

  • 2 # 價值第一線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就連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都比朱元璋高,好歹劉邦當過泗水亭的亭長。朱元璋之所以能夠逆襲成為皇帝,除了自身擁有雄才大略,還與麾下的猛將賢相是分不開的。下面給大家按軍功盤點一下朱元璋的十大功臣:

    10、馮勝

    馮勝(不詳 —1395年),初名國勝,又名宗異,定遠(今屬安微)人。曾大破陳友諒於石灰山,解安豐之圍,取淮安,克平江(今江蘇蘇州)等,之後被升為右都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降服納哈出,肅清了元朝在遼東的勢力,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後因功高遭朱元璋猜忌,被賜死。

    9、鄧愈

    鄧愈(1337年—1377年),原名鄧友德,字伯顏,虹縣(今安微泗縣)人。鄧愈,16歲起領兵抗擊元朝,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領所部萬餘人投奔朱元璋,任管軍總管,朱元璋將他改名為鄧愈。鄧愈跟隨朱元璋渡長江,攻克太平(今安微當塗),集慶(今南京),直取鎮江,屢立戰功,升任廣興翼元帥。洪武三年(1370年),鄧愈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軍隊,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晉封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洪武十年(1377年),鄧愈於壽春病逝,被追封為寧河王,諡武順。

    8、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爾,朱元璋的外甥。19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朱元璋親軍支援池州,擊敗在池州的趙普勝的軍隊,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明朝建立後,李文忠曾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被封為曹國公。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被追封為岐陽王,諡"武靖"。

    7、朱文正

    朱文正(1336年—1365年),其父為朱元璋之兄朱興隆(南昌王)。朱文正在洪都保衛戰中坐鎮孤城抵禦住了陳友諒60萬大軍的進攻,堪稱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戰功卓著。正是由於朱文正拖住了陳友諒的60萬大軍,朱元璋才有充足的時間來準備與陳友諒的決戰,最終在鄱陽湖消滅了陳友諒。從此,朱元璋在義軍中一家獨大。朱文正後因不滿朱元璋的封賞,私通張士誠,被朱元璋發現後軟禁於桐城。不久後,鬱鬱而終。其八歲的兒子八歲的兒子朱守謙封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非朱元璋兒子的明朝藩王。

    6、藍玉

    藍玉(不詳 —1393年),與胡惟庸是同鄉,常遇春的妻弟,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微定遠縣)人。藍玉有勇有謀,屢立戰功,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率領15萬明軍北征漠北元朝殘餘勢力,在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官僚體系,因此而名震天下。洪武二十六年,以謀反罪被誅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5、湯和

    湯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隨朱元璋渡長江,佔集慶(今南京),取鎮江等戰役中,屢破元軍,累功升任統軍元帥。1357年(至正十七年),鎮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次年,被朱元璋封為徵南將軍,在浙東擊敗張國珍部。之後,又率軍由海道入福州,俘虜了佔據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陳友定。後來,湯和跟隨徐達率軍征討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封為信國公。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高老還鄉,朱元璋賜他府邸於鳳陽。洪武二十八年(1392年),湯和因病去世,他是明朝少數得以善終的開國功臣。

    4、劉伯溫

    劉基(1311年—1365年),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浙江文成縣)人,明朝開國元勳。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大明王朝並盡力維持國家穩定。因此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事諸葛亮,後朝軍事劉伯溫”的說法。從中可以看出劉伯溫個人能力超群,不過由於朱元璋的打壓,沒有得到完全的施展。

    3、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朱元璋建國過程的歷次大戰,男人可以不帥,但是一定要夠猛,在床*上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如果你床.上不行,請百度:李塘的往事。常遇春幾乎都是先鋒官,軍中號稱常十萬。後隨徐達北伐滅元,破元大都、上都。洪武二年病逝于軍中,被朱元璋追封為開平王。

    2、李善長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屬安微)人,明朝開國功臣。跟隨朱元璋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可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李善長是明朝初年的文臣之首,也是明朝的第一任丞相。李善長善於國政,籌措軍餉,裁決事務迅速。因此,朱元璋的後方非常的穩定,將吏順從,居民安然,軍餉充足。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李善長,就沒有朱元璋穩定的後方。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被捲入胡惟庸案,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同被處死。這一年,李善長七十六歲。

    1、徐達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微鳳陽)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1363年,徐達大敗陳友諒,被朱元璋封為左相國。1367年,徐達率軍消滅張士誠。同年,升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北伐中原,先後攻佔了元大都、元上都,推翻了元朝的統治。明朝建立後,徐達先後多次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徐達驍勇善戰,善於治軍,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明朝第一大功臣。

  • 3 # 周老頭聊歷史

    朱元璋麾下的十大名將,若以軍功論,第一位非徐達莫屬。第二位就是猛將常玉春,第三位李文忠,第四位廖永忠,第五位傅德友,第六位湯和,第七位藍玉,第八位鄧愈,第九位馮勝,最後一位沐英。此十位大將為大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 4 # 小龍女5505

    明太祖朱元璋麾下十大名將依軍功排名如下:依次為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馮勝、傅友德、湯和、朱文正、沐英、藍玉。

  • 5 # 潮哥1495582530712

    明朝(1368 -1644年),傳十二世十六帝276年,後世評價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換句話說,沒有那些猛將的拼殺和守護,就不會有朱元璋的大明江山。能摧古拉朽摧毀蒙元鐵騎,窮追猛打驅逐蒙元於漠北的,正是朱元璋麾下那些戰無不勝的猛將創造的奇蹟。

    第一員猛將 徐 達

    徐達 (1332年—1385年),字天徳, 毫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統帥,民族英雄。元末,他參加農民起義,相繼大敗陳友諒、張士誠割據勢力,1368年攻入大都(北京),推翻了元朝殘暴統治。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徵虜大將軍。他戎馬一生,善於治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後明太祖朱元璋追封為“中山王”。

    第二猛將 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人,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歸順朱元璋,自請前鋒,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洪武二年病卒軍中,追封“開平王”。史書評說:“遇春雖不習史書,用兵輒與古合”。

    第三猛將 李文忠

    李文忠(1339—1384),是朱元璋的外甥,有勇有謀,文武全才,很得朱元璋的真傳。1365年新城之戰以少勝多,1369年大同破元將脫列伯,1370年襲破應昌。這幾戰謀略兼備,以少勝多,贏得漂亮。

    第四猛將 傅友德

    傅友德沉默寡言,每戰必先士卒,勇猛智略似遇春,併兼徐、常優長。平四川首立頭功,洪武十四年率兵30萬橫掃雲南,達到軍事巔峰。其“英風壯採,猛奪雄貔,出奇制勝,料敵如神,鐵騎長驅,橫金千里”,終於成長為一代戰功赫赫的名將。

    第五猛將 廖永忠

    廖永忠(13231375),擅長水戰,得意之筆鄱陽湖水戰、破陳友諒都城江州、武昌,平四川。

    他讀書不多,卻是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又善於治理民眾,能力出色。可惜,是朱元璋首例祭刀的開國元勳。

    $發光的金子

  • 6 # 胡永合副書記

    第一徐達,他追隨朱元璋最早,也具有大將之才。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地方勢力,都有徐達的功勞,1368年攻入大都,元朝滅亡。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死後朱元璋封其為中山王。 第二常遇春,元至正十五年跟隨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橫行天下。軍中稱其為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洪武二年病死,追封開平王。 第三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很受重用,文武全才。有勇有謀,很得朱元璋的真傳。1365年新城之戰以少勝多,1369年破元將脫列伯,1370年破應昌。這幾戰都贏得漂亮。而且這幾戰都是謀戰。 第四傅友德,平四川。平雲南,都是首功。每戰必身先士卒。出奇制勝。料敵如神,鐵騎長驅,橫掃千里。終成一代名將。 第五廖永忠。擅長水戰,鄱陽湖水戰破陳友諒的江州,武昌。平四川都有他的功勞。可惜死的早。洪武八年被朱元璋賜死。 第六名馮勝,能力確實一般。但是資歷很深。本是一位讀書人。後期戰功不小。容易衝動。導致有幾次不光彩的失敗。 第七名湯和。也是早年追隨朱元璋的,能力也是一般。擅長治國。資歷很深。 第八名鄧愈,前期有過不少軍功。能力突出。可惜死的太早。 第九名藍玉,能力還行,但是資歷較淺,後來慢慢熬成了大將。早年的藍玉並不是太出眾。他的捕魚海大捷,功勞有一半是王弼分享的,因為正是王弼的堅持和勸說,才讓準備退兵的藍玉,一舉創造了奇蹟。換了馮勝,傅友德等人,其實也一樣可以創造奇蹟? 第十名沐英,是朱元璋二十多個義子最出色的一位,有謀略,但是資歷比較淺,後來漸漸的在南方戰場唱上了主角,與北方的藍玉遙相呼應。

  • 7 # 墨子99號

    十大名將;

    1:徐達,原因有勇有謀,是個大將之才,

    2:常遇春

    3:湯和

    4:李文忠

    5:傅友徳

    6:廖永忠

    7:馮勝

    8:鄧愈

    9:藍玉

    10:沐英

  • 8 # 文史墨客

    一、徐達。安徽鳳陽人,將他排在第一名是因為他有卓越的功勳,而不是因為他是朱元璋的老鄉。隨劉邦初期,平陳友諒、張士誠等其餘義軍力量,明朝建立後,多次北伐,給予元殘餘勢力沉重打擊。

    二、常遇春。因其勇武過人,自稱能敵十萬人,固有“常十萬”之稱。年輕時曾落草為寇,後追隨朱元璋,屢立戰功,洪武元年,作為徐達的副將,共破元大都。

    三、李文忠。李文忠榜上有名也不是因為朱元璋的裙帶關係——他是朱元璋的外甥。他曾平定苗兵叛亂,以謀略和勇敢解新城之急,破張士誠部。常遇春暴亡後,接替常遇春。在同蒙古人的戰爭中,屢立戰功,深受朱元璋信任。

    四、傅友德。曾參加元末劉福通義軍,後率部歸降朱元璋。五次北伐元軍,後取四川、貴州,平定雲南。朱元璋稱其“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那徐達又為什麼是第一呢,因為徐達乃是帥才,多次北伐中,傅友德常是徐達的副帥。

    五、廖永忠。在平定浙江、福建、廣西、廣東等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明朝歷史中,其更為關鍵的作用或許應該是在奉命接韓林兒的途中,韓林兒因翻船而亡。

    六、馮勝。主要功勳是肅清元朝在遼東的殘存勢力,討伐山西,越太行,克多地,擒元左右丞相。

    七、湯和。在郭子興義軍帳下時,隨朱元璋多次克敗元軍,在平定浙江等地發揮了重要作用。洪武十二年,在浙江沿海設衛城以抵禦倭寇侵擾,或許他是明朝抗倭第一人。

    八、鄧愈。原名鄧友德,18歲便率部投奔朱元璋。洪武十年,率領大軍征討吐蕃反抗勢力,俘虜斬殺萬餘人,獲牲畜20餘萬匹,擴疆數千裡。

    九、藍玉。常遇春妻弟,後又成為太子朱標的岳父。藍玉常年征戰,北伐元軍,出征四川,征討雲南,雖不及徐達、傅友德等人,但仍舊戰功赫赫,威名遠揚。

    十、沐英。朱元璋義子,曾隨鄧愈西征吐蕃,後隨傅友德、藍玉平定雲南後,鎮守雲南,有安定邊疆之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唐副師長哭郝獸醫是真情流露還是惺惺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