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圍場飛哥
-
2 # 賀州農人阿尖
你好!我是賀州阿尖!我們這裡上半年都是種煙的!我們種的煙不同於其他省市種的煙!別人種的煙是用烤煙房烤乾的,幹菸葉價錢不貴幾塊到十幾塊錢一斤!而我們這裡種的煙是靠太陽曬乾的!純天然的的!煙香味特別好!所以價格也貴,幹菸葉一般賣到50一80塊錢一斤!最好的可以賣到100塊錢一斤!正月種植到端午節時就開始曬菸!曬到農曆六月半後即可全部曬完!在我們這耕田種煙也是不錯的選擇!
-
3 # lwp824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雖然我是農產品創業的小白,但我絕得農村電商是以後國家大力發展得方向,因為農村有太多的資源沒有得到開發利用,再加上城市電商幾乎趨近於飽和,而城市裡有很多人對綠色農產品也是很有好感的,所以我打算今年開始農產品創業,我們那邊農產品算是可以的,不僅是產量包括質量都很可觀,比如,花牛蘋果,富士蘋果,桃子,還有梨和花椒,所以我覺得這是個很大的優勢,並且我在網上看到了,也有不少人已經開始行動咯。
-
4 # 鄉下趕集哥
我初中畢業後就出去打工了,一打就是十年。回農村後,就想著在家創業,但又迷茫,做什麼好呢?就想著對農產品著手,首先我考慮的就是養土雞,因為土雞沒有吃飼料,綠色食品,以後城市人對綠色食品肯定會有很大的需求,而且土雞還有雞蛋,土雞蛋也會備受青睞。想著想著就開始幹了。
一晃就是3年,說句實話,貴了賣動。便宜了別人說你的雞不是土雞,所以用一個成語形容就是“一言難盡”。但是並非就不可以做,畢竟別人也有做成功的。
對於農村的農產品,最好去做一下種植,因為相對來說風險係數要小。這是我從經驗得來的。
-
5 # 凱哥87732
49歲的農民李芝鋅和妻子正經營著一個旅遊製品廠,生意紅紅火火,外商訂單不斷。老李高興地告訴記者,如果不是當初想開辦一個廠自己乾點事,當時得到的拆遷補償款恐怕所剩無幾了。政府幫助他們一家創業,不但夫妻兩人有了收入,還吸納了30多名失地農民在此就業。
談起創業歷程,妻子鄭樹春感慨地說,當她家拿到拆遷款時,心裡面七上八下的,高興和擔心交織在一起。作為一戶普通的農民,一下子得到補償款非常開心,但仔細一想這就是後半生的養命錢了,可不能亂花,坐吃山空,但具體用它乾點什麼好呢?全家一時陷入了迷茫。後來想把錢存起來,夫妻兩人到企業打工去。哪知人到中年,沒有企業樂意招收他們。
就在這時,勞動就業服務中心開展了對失地農民的就業培訓,她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報名參加。授課老師講的是創業培訓課,從創業意願、創業目標到創業專案仔細講解,自我創業的種子就開始埋入她的心田。3周的創業培訓課結束後,她領取了結業證書,這時鎮裡又出臺了幫助失地農民創業的具體政策。創業的種子終於在鄭樹春心裡發芽了。經過仔細考慮和市場考察,她和丈夫決定建一個自己的旅遊用品加工廠。
李芝鋅接著說,要建一個廠,首先要有足夠的資金和廠房。他們拿出了拆遷補償款,又從親戚朋友那裡借了一些錢,再加上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給的獎勵資金,正式註冊成立了旅遊用品有限公司。根據政府鎮的扶持獎勵政策,他們又拿到了返還註冊資金。資金問題解決了,可是缺少廠房又讓他們很為難。這時,鎮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再次伸出幫扶之手,在工業園區幫助他們租了一個200平方米的廢棄倉庫作為廠房。有了這些幫助,他們當月招收了13名失地農民開展生產,當年實現產值100多萬元,利潤達到20萬元。
妻子指著400多平方米的新廠房高興地說:“你們看,這是我們去年搬入的新廠房,夠氣派吧。由於企業主要是為外商加工旅遊用品,人家對生產條件要求很高,原來租賃的廢棄倉庫條件太簡陋,不敢把外商請來。為了吸引外商發給我們更多的訂單,我們準備買一處新的廠房。這時又遭遇資金缺口,鎮領導又及時援助,幫助我們獲得了貸款,終於讓我們搬入了這個新廠房。我們這個小微企業當年實現利潤160萬元,吸納了30多名失地農民在這裡就業。我們企業從建立到發展一路走來,每一步都得到了區、鎮領導的大力支援,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爭取吸納更多的失地鄉親們來廠裡上班,讓大家共同致富。”
-
6 # 冬哥搞農業
你好我是農村冬哥
我說一說2017年我創業種蓮蓬的事,品種:新型水果磨盤蓮,個大味甜,市場2.5元一個,畝產一萬個,是水田就可以種,技術含量不高,而且蓮鬚蓮花蓮葉都可以做茶,還可以做水生植物綠化,接水生植物綠化訂單,也可以做荷花觀賞,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非常賺錢?
有想法就行動,租了幾畝低窪水田,進了三千多塊錢的臺灣磨盤蓮種苗,清明前栽種下去關上水,裡面還養了點魚,可是清明過去了還是一直沒發芽,還以為是種苗問題,可是種苗沒問題。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蓮蓬夢基本破滅,乾脆把水放幹,驚喜發現一個大商機,田裡密密麻麻,全是小龍蝦,把剛發芽的藕尖全部夾掉了,後來把這些龍蝦抓起來,也賣了幾千塊,過了幾天,有幾棵發了芽,總算沒段種,希望多繁殖一點,本來第一年可以結蓮蓬的,現在是不可能結啦,到年底大概繁殖了幾十顆?雖然第一年蓮蓬夢破裂,但是龍蝦上我賺了幾千塊錢,兩下一拉平,一虧一賺,等於第一年沒賺錢,也沒虧本。
所以第二年我又租了幾十畝養龍蝦,原本種蓮蓬的也套養了龍蝦,這下我是有備而來,蓮藕差不多發芽的時候,我就提前下地籠,把大龍蝦捕趕來,所以第二年上半年,可以說是一帆風順,蓮蓬也上市了,也賣了點錢,離夢想又進了一步,賺了幾萬塊錢,到了冬天荷塘裡的水乾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田裡的蓮藕全被野豬吃掉了,所以去年又沒有蓮蓬,謝天謝地,2019年來了一場非洲豬瘟,野豬也一樣,在劫難逃。後來田裡零零星星蓮藕又長了起來。
冬哥之前養過三年兔,養雞,養過鴿子,收過古董,種過菜,食用菌,搞過青石材廠,開過阿里巴巴,開過服裝店,養過蚯蚓等等十幾個都是虧本而告終。
-
7 # 農村鎏軍
我殺過賣過肉大家都說殺豬利潤有多高多高其實不然不管做什麼生意首先你得有物美價低的貨源因為同樣品質的商品品質的價格高於同行業你就會失去很多客源在有經驗也非常重要
-
8 # JIANLUBUZOU
你好!我是一個即將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下面說一說自己的觀點,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說說自己的大至經歷,我是讀完初中出門打工,三年多打工經歷後,自己蒙生了創業的念天,先後在市場賣過菜、擺過地攤、跑業務、做印刷品設計印刷,14年轉餐飲至19年。從零開始摸著石頭過河的創業之路起起伏伏,從無到有,從有到負,再從負債累累到有房有車有存款有老婆女子雙全。18年回家過年,看見父母慢慢老去的身體,決定19年小孩讀完上半學期幼兒園回到老家重新開始,要知道這樣的決定幾乎是放棄外面大部分東西,拖家帶口重新開始,可能是自己本就一窮二白什麼都不怕。
回到農村,在縣城安定好,讓孩子能上好點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自己便開始尋找生計。
跑了一個月左右縣、市,本想開間便利店,實在找不著什麼就只能重操舊業做餐飲。一次朋友聚會聚天說有點活幹,自己也就投資了一些跟著先做了幾個月,到年底疫情爆發,呆有鄉下農村,轉眼間到了三月,在這期間看到的農村問題還是老樣子沒有改變,年輕人都出門打工,有些就在外面做些生意。我想即然回來就得在家鄉做點什麼?要不然家鄉誰來建設。
農村很多田地基本已經荒廢很多年了,長滿了雜草,居家周邊的農產品如:菜、蛋這些幾乎都吃不完,這次疫情送了不少回來沒菜的鄰居,那麼怎麼解決這些過剩的農產品,就成了一個問題,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肯定也會是一個很好的生計,我想的是把這些東西銷往縣市裡去,大致就是透過門店、朋友圈這樣的方式,接合網路做一些摸索。
-
9 # 小老冀Vlog
你好,我是小老冀,很高興回到您的問題。我是一個80後的農村人,我家在老家有幾畝地,都由父母管理,平常都是種小麥玉米花生。前幾年種過幾年的草莓,下面我來說說草莓的種植吧。 最初的時候村裡剛有兩三戶草莓種植戶,還不成規模,銷路只能靠自己零賣,收入確實比種普通的農作物要高一些。後來種植的農戶慢慢多了起來,我家也拿出來二畝地種植草莓。種上了才知道,種植草莓要比種糧食投入的多的多,尤其是在人力上。從種秧到結果,幾乎每天都要去地裡打理,修秧,除草,施肥,灌溉,冬天蓋膜,而且同一批的草莓秧最多種三年就要換新秧,因為到了時間老的秧子長出的果實就不飽滿了。雖然說很累,到時前兩年確實能賺到錢,一畝地的年收入大概在四五千,五六千左右,遠高於種糧食的收入。 到了後來種植成了規模,種植戶多了,有了收購商上門收購,到價錢確沒有以前高了,以前兩元一斤的新鮮草莓,只能賣到兩三毛錢,年景不好的時候甚至都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地裡。風險還是很大的,後來父母也上了年紀,還是覺得種糧踏實。在種植草莓的幾年間有付出也有回報。現在社會,資訊發達,交通便利,還是很適合農產品創業的。
-
10 # 鄉野僮仔
第一:種西瓜,同過村裡承包了土地,接下來就是早出晚歸都有西瓜地裡,從播種到施肥。在到護瓜,精心照料著,西瓜慢慢的長大,眼前要收成了,那心情開心啊,通知了收購商,誰知天要弄人。下了場大雨,第二天突然大晴天,西瓜全裂了,所剩無幾,西瓜地裡流淚了
第二:改種了甘蔗,也是早出晚歸的在地裡,除草啊,施肥啊。噴藥啊,經過了幾個月戰,終於甘蔗長高了。不用管理了,年底砍甘蔗的時候由於找不到工人,又遇上了下霜,甘蔗枯萎了,糖分下降,價錢低。加上政府的補貼,種甘蔗到是沒有虧,不過也掙不會西瓜錢
第三:如今改種桉樹,每年施肥兩次,除草兩次,現在已經兩年了。希望到時候收成能掙會之前的虧本
以上是我個人經歷,創業路迷茫,您見笑了
-
11 # 瀘源小妹
我是一位會計,同時也是一位離婚帶小孩的寶媽,女兒今年5歲了,都說三歲看老,在已經失去父愛的同時不想再少於母愛的陪伴,考慮再三辭職回農家老家,回到老家,會計的工作沒有地方發揮,沒地方上班,同時在養女兒的壓力下,只能偶爾找一點兼職。女兒每天都會看西瓜影片,有空時我也會陪著看,其中有個影片給我的印象很深,也是一位農村姐姐教她們的叔叔嬸嬸在西瓜影片上提現。同時我表哥也告訴我,小孩雖然有了母愛陪伴,但也需要金錢的支援。讓我學著做西瓜影片,把周邊的事情分享給大家,也讓大家看看,我們江西人並不錯,農村並不是不好。也讓前面那位看看離了婚也能讓小孩過的好。我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這樣的信心開始的。
-
12 # 阿溫的視界
我的農產品創業故事!其實我的算不上創業故事,只能說是一次經歷吧!
我2015回到家鄉,開始自己的創業。我自己家有幾畝池塘,之前一直不怎麼打理,魚塘裡都是養著一些雜七雜八的魚,魚長得也不好,也沒賣什麼錢。心想自己也沒工作了,家裡有這麼大一張魚塘沒打理,於是就有了自己創業的想法,後來我把魚塘全部清理了,還請挖掘機來挖深了許多,全部整理好後,我就想著準備養一些比較有特色的種類,就去找一些也是搞養殖的朋友瞭解情況,四處打聽看看有什麼品種合適的,後來打聽到說甲魚還可以市場上也比較少,我選擇了養殖甲魚,當時沒想那麼多,馬上就開始找甲魚苗,經朋友介紹很快就拿到了甲魚苗,投放下去了,苗錢大概花了一萬多吧不到兩萬塊錢這樣(年頭有點長,記不太清了)。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了,這段時間每天都重複做一件事就是喂甲魚,其餘的時間就是幹農活,就這樣過了大概八九個月吧!發現甲魚成長的速度很慢,按時間算的話,起碼要三年才能可以賣,之前拿甲魚苗的時候有問過老闆,他說一年多點就可以出了。我自己抓上來看才巴掌大,這樣有人要嗎?後來打電話問老闆他說有人要,只是價錢便宜,他跟我說了價錢,我自己算了一下,按他說的價錢賣出去,完全是虧本的。我就沒捨得賣,就繼續養著。知道這樣的情況後,慢慢的開始有點厭捲了,有點失落,就沒之前那麼積極的去打理了,在家裡時間長了也沒有固定的收入,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啊!後來決定出去找點其它事情來做,交帶家裡人有空就買點魚喂一下,接下來就是就到外面工作了,有空的時候就回家,順便到魚塘看看,也沒抓甲魚上來看有多大了,隨便看一眼就走了。 在外面工作感覺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一年多就過去了,到了2017年了,那年給了我一個驚喜。
2017年回家過年的時候,回來的第二天就下去魚塘裡抓了甲魚上來,抓起來一看,完全出乎意料,已經長得好大了,抓了好幾只上來,拿回家稱,大的已經有五斤一個了,小的也有兩斤多三斤了,把我高興壞了,我說這下應該可以拿回本錢了吧。過年的時候抓了兩個來做菜招待親戚朋友,說挺好吃的。
過完年後,我就自己去問有沒有誰收購的,找了好多天也沒找到人大量收購的,有一些市場要,但量不大,要幾個的,賣了有幾十個吧!後來我自己在網上釋出了訊息,留下了聯絡方式,拍了些影片跟圖片。沒過兩天就有人打電話過來了,他說要過來看看,我說可以,第二天他們就來到我家,我下魚塘抓了十幾個上來給他看,看了之後他直接問我要什麼價錢,三斤以上的全部都要了,我提出六十一斤,他說太貴了便宜點,我說我養了四年的,不能讓我虧本吧!經過一番討論,我贏了,六十一斤,就成交了。當天就抓了六百多斤,賣了有四萬塊錢這樣子,還有一些小的沒有抓,也有很多大的鑽洞的沒抓到。我問了一下那個老闆他是做什麼的,他說他是在旅遊區開什麼山莊的。他說收這些還不夠,剩下那些他都全要了,留給他。走的時候還給了我一千塊錢的定金。這下我的本錢就回來了,可高興了。
-
13 # 元創職業規劃
我老家山西的,山西啥多?除了煤炭就是土特產了,五穀雜糧大省;
我在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做過農產品——山西小米;
那時候做線下的市場督導,對接各種特產店;
然後大四實習期間在一家本地電商代運營公司實習過,運營了幾家特產店鋪,紅棗核桃都做過;
所以我從電商的角度聊聊我做農產品的經驗;
最大的成本是什麼?物流,也就是快遞費;
山西難道是山多路不好走麼,怎麼快遞費那麼貴?
快遞費佔到30%銷售額,成本真的太高了;
(那是2013年的時候,沒現在這麼發達)
所以很多商家只能做本地市場,成本問題做不了線上;
如果我現在做農產品創業,我會先分析產品的行業市場,然後分析競品、消費者需求,用短影片和直播的方式去做,傳統電商的流量成本也很高,用新的短影片和直播可以有效解決信任問題,然後就是考慮模式,是否要雲倉還是落地配,來降低物流成本;
-
14 # 謝明道
筆者做農業也有好幾年時間了,說起農業的故事,有很多開心的,也有些心酸的。筆者做農業是以做銷售為主,透過基地的倒貨,透過電商平臺賣到全國各地。記得有一次做火龍果的時候,跟基地這邊已經談好了,全年包銷他們的水果。他們也滿口答應了。
前期做的比較辛苦,他們基地有什麼果都一口氣拉過來,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其實有很多果的規格不太適合做電商銷售。於是我就得跑實體渠道,比如批發市場,比如店面。果進入批發市場後,其實大部分都不怎麼得價格,基本都是幫忙銷貨的渠道,只要能銷售出去,緩解電商銷售的壓力,都基本就脫手了。所以批發銷售,基本是楊白勞。
到了年底,火龍果是銷售最好的時候,那時候價格很好,可以賣到4.5以上。當時,我跟基地老闆說,有多少果都拉過來,我出完。後來他跟我說,現在價格漲了,廣東老闆過來收都要4.5了,不能按照之前的價格給我。我算下來,這樣的價格, 我根本賺不到錢。我如實跟他說,希望他能夠降下價格來,分些利潤給我。他卻沒有,一直以別人高價的價格給我。當時我心裡暗暗地罵,困難的時候,我幫你啃下來,現在好了,能夠賺錢了,卻不給我分一杯羹吃。
這是件事在我心裡有疙瘩很久,也是我做農業比較鬱悶的地方,我覺得做生意不能太信任別人,他們都是利益為導向,哪怕簽訂合同都沒有什麼用。還是要自己強大了,做好自己的防範,才能遊刃有餘。
回覆列表
農產品創業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畢業以後我在石家莊工作。換了幾個工作。後來在一家建材公司做銷售。每個月可以拿六七千工資。挺輕鬆的。後來老家的土豆銷售難。我就在網上銷售土豆。每個月可以賺一萬多塊錢。後來乾脆辭職回家專業銷售土豆。成立了公司。剛開始銷售挺不錯的。每天銷量在200噸左右。當然也賺點錢了。後來朋友介紹過來幾個同行想和我一起做,沒有想太多就同意了。但是沒有想到由於他們的加入把公司鬧得一塌糊塗。客戶損失嚴重。質量沒有保證。還把公司客戶拉走一部分。最後沒有辦法公司停業。大概過了一年又從新啟動公司。但是說實話已經沒有開始時候的那股勁了。所以創業和什麼樣的人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只想實現我的一個小夢想。做一個生鮮平臺。真正的把農產品直接對接到餐桌。也希望有同樣想法的朋友一起探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