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刻開心媽
-
2 # 育兒專家媽媽課堂
育兒如何保持耐心,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呀。
首先,要告訴自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孩子的做法讓你抓狂的時候,一定要深呼吸三秒鐘,再做下一步動作。不要急於解決問題,停頓三秒,給自己思考緩衝的時間。
然後,平時注意修煉自己的內功,多學習育兒知識,瞭解孩子的一些行為的原因,比如孩子哭著要那個玩具,也許是因為那個玩具給他帶來了安全感,不要急於制止他,先要理解需求,疏導他。
有空看看娃小時候的照片,多麼可愛,是不是覺得一切都值得呢,哈哈哈。
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麗日丹霞
工作太忙了,應酬太多了,家務太重了,哪有時間管教孩子啊!是的,現代社會節奏太快了,快得連教育的時間也沒有了。沒時間教育,基本上等於沒耐心教育。如果你對孩子沒耐心,會讓孩子丟掉十樣寶貝哦!你願意眼睜睜看著孩子丟掉嗎?
一、看看你哪方面沒耐心?
1、當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沒耐心的你流露厭煩表情,煩掉了他的好奇心;
2、當孩子要你再講個故事,沒耐心的你找藉口推說忙,推掉了他的求知慾;
3、當孩子因怕捱打而說謊,沒耐心的你真給一頓痛打,打掉了他的改錯心;
4、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事情,沒耐心的你氣急亂罵一通,罵掉了他的自尊心;
5、當孩子正向你傾訴苦惱,沒耐心的你打斷他的話語,打跑了他的表達欲;
6、當孩子主動做一件事情,沒耐心的你不讓他插手做,失掉了他的責任心;
7、當孩子希望你多陪陪他,沒耐心的你總說自己很忙,忙掉了他的期盼心;
8、當孩子慢騰騰穿衣系鞋,沒耐心的你快速幫忙代勞,幫掉了他的獨立性;
9、當孩子告訴你不良成績,沒耐心的你露出失望情緒,擊落了他的自信心;
10、當孩子精心畫了一幅畫,沒耐心的你忘記認真表揚,失掉了他的積極性。
二、你知道耐心有多重要嗎?
1、好奇心是求知的表現,好奇心沒了,求知慾也沒了;
2、求知慾是學習的本性,求知慾沒了,學習心也沒了;
3、改錯心是向好的動力,改錯心沒了,內疚感也沒了;
4、自尊心是做人的尊嚴,自尊心沒了,尊嚴也就沒了,
5、表達欲是溝通的源泉,表達欲沒了,溝通就阻斷了;
6、責任心是事業的基礎,責任心沒了,事業也做不好;
7、期盼心是需求的訊號,期盼心沒了,需求就壓抑了;
8、獨立性是成長的標誌,獨立性少了,依賴心就多了;
9、自信心是成長的基石,自信心少了,自卑心就多了;
10、積極性是生命的能量,積極性少了,消極性就多了。
-
4 # 仁傢俬學
這個可真是一個好問題啊。在這個充滿焦慮感的時代,“雞娃”、“陪作業”事故頻出的一年裡,“耐心”可是一個稀罕物,但也不是不能做到,需要不斷修煉,“升級打怪”。
首先,我們都要認識到“生而為人”到侷限性。“耐心”不是一個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資源,相反,如果一直要有意識地動用到“耐心”,那麼離“失去耐心”也就一步之遙了。如何避免“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局面呢?以下三部曲供參考。
1、找到“失去耐心”的那個“扳機點”。也就是說,孩子做了什麼?或者說當哪個場景出現的時候,就是你要“爆發”了時候。找到那個點,當它出現的時候,提示自己“板機”要不要“扣”下去。請倒數10秒,這一步至關重要,10秒數完,下丘腦的情緒控制基本上已經轉為前額葉的理智控制。這10秒就是幫助我們自己的前額葉奪回大腦的控制權。
2、離開“弓拔弩張”的現場。與其僵持,不如拉開距離,各自冷靜。不放心孩子成人可以輪流照看,孩子是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直接跟TA說:“我需要離開一會兒,平復一下我的情緒,一會兒再過來。”
3、討論情緒,深度溝通。孩子能夠辨識情緒後,可以跟TA討論,TA的什麼行為引發了你的什麼感受,讓你覺得你對TA會失去耐心了。TA也可以談TA的感受,在溝通升級中,彼此理解得更深,對待彼此的耐心自然也會越來越足。
親子關係是家庭中僅次於夫妻關係的重要關係,影響整個家庭的健康與和諧。願我們都努力修煉,秉著“溫柔而堅持”的態度,和孩子一起成長。
-
5 # 上善若水的魚鉑
育兒真的需要耐心,同時也需要鬥智鬥勇?
這個調皮的小傢伙,從懷孕到出生。我真的應驗了那個叫做母性。聽說有的生完會有,有的沒有變,還是原來的自己。我就是一個完全變的一切都在孩子身上了,就是狼保護小狼一樣。不能被任何人傷害。同時,壓力就是不知不覺中生成的,對一個生命的生病恐懼,哭了恐懼,不舒服恐懼。後到發現要多看多聽多問。關於育兒這方面的事情時,孩子也越來越來大。自己帶起來也就順了。在順的路上同時也體現了自己的急脾氣,好傢伙為了她脾氣不能太急太暴,因為孩子膽小,不能嚇,要改變思維和相處之道!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她們除了遺傳基因外,外在環境和學習也是吸收效果,不得不說要想不要讓孩子變成下一個我,我只好要改變自己,跟孩子一起成長學習耐心,跟孩子一起真的可以變的純真,也會慢慢的讓自己靜下來反思自己。孩子成長的很快,你在沒有耐心。以後的她也會反射回來。原生態家庭是真的可怕,為了善待孩子,也是善待自己,讓我們都多一些耐心!
-
6 # 中國式家教
大家好,我是一位孩子爸爸,以下是我的看法,跟大家交流學習,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1.把孩子使勁打扮,當生氣的時候,看著這張臉就不生氣了。
2.孩子是你要照顧的一個生命,不是全部,全部的心力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會讓你失去自我
3.休息好。你的精神狀態就是耐心的基礎,沒有這個,你的耐心就是玻璃,只是看似牢固而已。
4.真的沒有耐心的時候,把你要說的話用悄悄話告訴孩子,“你要刷牙了”
5.告訴孩子你的真實情緒,命名情緒就可以讓你成為你情緒的主人,來觀察你的情緒;同時孩子也能看到一個真實的你,並同時知道你現在的狀態的的確確不好,必須要悠著點!
6.學習必不可少,並且是一個不可間斷的過程,因為你是新手,並且一直都是,因為孩子長大的每一天對你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
7 # 天下金鑰匙
耐心是個好東西,可並不是人人都有,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告訴自己要溫柔,告訴自己不要發火,但是往往都無濟於事,最後受傷的總是孩子,而父母經常懊悔,怎麼就沒忍住呢?怎麼又發火了呢?想要在育兒路上時刻保持耐心,確實有點難度。
父母之所以對孩子沒耐心,無外乎孩子打破了什麼東西,不聽爸媽的話,有叛逆的行為等等,我認為家長與其亂生氣一通,還不如研究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
比如,兒童的第一個叛逆期是在2-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主見和獨立意識,他們會從完全聽爸媽的話,到喜歡和家長對著幹,越是讓他們幹什麼,他們越是不幹,為了一點小事就亂髮脾氣。
這個時候父母能夠做的就是,不要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有積極的迴應,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某種要求或願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哭大鬧時,家長千萬不要一時心疼而繳械投降,而是要溫柔而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疼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因為一旦讓孩子在自己哭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聯絡,認為哭鬧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他們便會把哭鬧變成一種手段。
當父母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時,他們自然就會多一些耐心,不會無緣無故的對孩子發火,因為,成長就是這樣的過程,而父母能夠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正確順利地度過這個挑戰。
-
8 # 語萱媽咪呀
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強烈推薦父母閱讀《父母挑戰》這本書,這本書作為一本教育父母這個教育者的書,從心理學方面剖析父母和孩子,讓父母瞭解自己的處境,讓父母瞭解孩子的處境,瞭解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錯誤目的,還介紹了兒童訓練中的錯誤方法。
瞭解了這些知識,父母就會對自己和孩子有更全面的瞭解,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知道孩子無非是為了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父母就可以“對症下藥”,有把握,有信心處理好孩子的問題,不焦慮,不擔心,保持耐心。
育兒路上,父母應該明白我們是要贏得孩子使之一起合作,而不是贏了孩子。第一、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第二、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寬恕;感同身受,如果告訴孩子你曾經也經歷過類似事情,有過類似感受,效果更好;
第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孩子就會願意聽你說;
第四、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追究孩子為什麼犯錯誤,試問孩子怎樣避免以後類似事情發生或者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育兒路上,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情形的需要。第一,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不可避免會出現煩惱,惱怒,生氣等情緒,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家離開現場到另一個房間,當自己好一點,等待情緒平復了再出現;
第二,當孩子出現問題,讓父母感到不舒服,可以向孩子表達自己的心情:“你這樣做蛋糕感到不舒服,難受”;此時想到孩子的優點也會讓人舒服一些;
第三,孩子出現不當行為無非是為了尋找價值感和歸屬感,父母應該讀懂不當行為背後的語言: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
第四、關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行為;
第五、不要害怕孩子犯錯誤,將錯誤當成是學習的機會。
-
9 # 十六筆畫1993
育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要確認自己是否喜歡孩子或熱愛這份職責,確認後審視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否充實,對每個孩子不同的年齡段能力、行為、語言、情緒情感是否足夠了解。然後不停地學習、實踐,遇到育兒問題解決問題、反饋問題。只要真心的愛孩子、喜歡這份育兒工作,想要跟孩子一起成長,相信自己可以保持耐心,那一定可以的。
-
10 # 小小思維家
剋制脾氣,保持耐心,不對孩子發火
如果孩子不停哭鬧正處在壞情緒的爆發期,拒絕家長的任何溝通,家長可以暫時走開,等她發洩完畢,情緒穩定下來再跟她溝通。千萬不能因為家長心煩就對孩子發洩負面情緒,這隻會加重她的負面感受,從而延長她壞脾氣的發洩時間。
多向孩子表達正面的情緒,讓她感受到父母的愛
愛雖然更多體現在父母關心孩子的行動上,但是語言上的表達也絕不可少。堅持用這種方式明確向孩子表達愛,讓她慢慢意識到父母對她的感情,知道父母的很多做法是出於對她的愛,給她灌輸一種“愛”的意識,這樣她就能更加配合我們的教育了。
多鼓勵表揚,少批評指責
每個孩子都是一隻小蝸牛,大人會覺得小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慢吞吞、磨磨蹭蹭的,實在是很煩,於是常常忍不住呵斥指責,可是這樣做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不知所措和逆反情緒。如果採用鼓勵和表揚的方式對他講話,反而會很快完成之前一直牴觸的任務。
不要空洞說教,最好結合故事給孩子講道理
-
11 # 育兒有故事
除非性子生來就極其淡定穩重(地球上這樣的人並不多),否則沒有父母能完全扛得住孩子的吵鬧,可以做到從不發脾氣,持續保持耐心的。
可是養育孩子,又要求父母必須有耐心。因為沒有耐心,就意味著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要麼選擇不管、不理,要麼選擇情緒暴力。這兩種結果給孩子的傷害都是顯而易見的。前者的冷漠會讓孩子感受不到關愛,日後也缺乏愛人的能力。後者的暴力讓孩子要麼學會以暴制暴,要麼只會畏懼,退縮。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所以不管孩子有多少作妖的畫面來刺激我們,也不管要持續保持耐心的挑戰有多大,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為了生活越來越美好,我們都必須得學會去剋制。
如何持續保持耐心?1、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
當孩子惹你生氣時,我們一定要告訴自己,最好不要在氣頭上做事,也不要在氣頭上說話。因為一個失去冷靜的人,很可能做的事和說的話都會適得其反。而且事實上,大多數時候,等我們冷靜三五分鐘後,我們會發現剛剛特別生氣的事,其實並不是一件多大的事。甚至還會想起,小時候的我們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2、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孩子和大人的思維不一樣,很多事情,我們應該先聽聽孩子的心思和想法,或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比如,有次我特別累,交代三歲的女兒自己安靜點,我在沙發上稍微眯會。結果沒過一會,我就聽到餐廳摔碎杯子的聲音。那時我特別生氣,跑過去剛準備張口訓她。但見到她淚眼婆娑,我於心不忍,蹲下去問她為什麼這麼調皮,杯子不能玩的。女兒委屈地說:“媽媽,我只是想給你端水喝。”
所以,孩子有時真的只是好心做壞事,或是因為知識有限,不知道會造成惡劣的後果。我們也“小時候”過,我們應該試著去了解孩子的內心,多給孩子一點寬容和理解。
3、時刻提醒自己是孩子的鏡子
從某種角度來說,父母還真的是孩子的“鏡子”,不僅長相、氣質遺傳給了孩子,就是為人處世的性子,也時時在影響著孩子。我們越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後有出息,就越應該提醒自己,對孩子要更耐心一點。你對他耐心,他日後做人、做事也會更有耐心。
4、多看看育兒書
因為,育兒書,不僅會教你如何和孩子做有效的溝通,如何保持耐心?還會舉很多例子,告訴你別人家的孩子,也有讓人抓狂的時候。只是經過他們適當的化解後,讓人抓狂的孩子才轉變成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生於誰,生於哪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作為父母,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耐心來教育和培養孩子。
5、多和優秀的父母溝通學習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多和優秀的父母溝通學習,我們很多育兒思想和觀念也會變得越來開明。有了先進開明的思想和觀念做鋪墊,對孩子的耐心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持久。
養育孩子,是一個繁雜又冗長的過程,不僅需要父母付出財力、精力,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心、耐心。只有這樣情緒積極向上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感覺到幸福,也才能讓孩子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並且在社交能力和學業成績上都朝著正面的趨勢發展。
-
12 # 專注懶媽媽陳琴
你好,感恩遇見!
所有的路,在路上總會有時候會著急,怎麼保持耐心,時時檢視終點,看看路的方向是否正確?
當我們偏離耐心,開始煩躁時,停下來,問問自己育兒的方向是什麼?
我現在做的與育兒的方向一致麼?
又為什麼會沒有耐心,是否與我的育兒初心發生偏差!
舉個例子,孩子寫作業,我們沒有耐心。
孩子寫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知識、複習上課內容。如果孩子已經有其它辦法可以掌握知識,是否可以不寫作業。只要檢查孩子知識情況即可。
我們常常會著眼於眼前的作業,催、急、焦慮,就失去耐心,進入一個固定思維。
所以保持育兒過程中的耐心,關鍵點不時抬頭看看前面的方向,再看看現在的腳下的路,是否一致。
保持覺察和反省!
-
13 # 傲骨湯
每天都對自己說不要急,慢慢來!寶寶長得好快啊!我能抱他的日子又少了一天,我能教他的日子也少了!每天都要好好的珍惜!
-
14 # 媽媽育兒時光
耐心是孩子成長的一種隱形的催化劑,家長良好的耐心能夠幫助孩子克服眼前的困難,讓孩子越挫越勇,變得越來越優秀,沒有耐心的家長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從而形成孩子偏激的性格特徵,在育兒路上,即使是溫柔、脾氣好的家長也出現情緒“大爆發”的時候,所以家長能做到很好的耐心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1、家長要持續學習、成長;
腦子裡有一定的知識存量,駕馭孩子才更有底氣。
2、合理安排時間,別總認為被孩子耽誤了;
沒有人耽誤你,孩子讓你生活地更高效。
回覆列表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抖音或者西瓜影片裡面的有個影片,大概就是說孩子越吼越廢物還推薦買五本怎麼教育孩子的書,雖然感覺好像是推銷產品,但是我還真的就去買了他的書,還沒怎麼看,所以我每次都想發火的時候我就記得我為什麼要去買這些書,買書本來是教我們怎麼教育孩子的,但是我感覺其實是教育我們做父母的怎麼不發火怎麼持續保持耐性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