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一世界

    許多民間故事,都以果推因,覺得武周代唐,是武則天狡詐狐媚,李治仁懦畏縮。陰盛陽衰,才讓武則天奪了天下。可是我們不妨細想一下:

    一個懦弱的人,敢在脾氣衝動的父親還活著時,跟庶母私通,搞那傳奇的“未曾錦帳風雲會,先沐金盆雨露恩”?

    一個懦弱的人,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娶庶母、立為皇后?

    一個懦弱的人,敢不到三十歲,就將舅舅長孫無忌與關隴權貴,一網打盡,自己提拔一堆人,當大權獨攬的天子?

    論跡不論心,咱們看李治的作為來概括性格,可說是外柔內剛。

    從結果上來看,李治登基時,唐朝人口不超過四百萬戶,高句麗還不安生,朝政被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左右。

    且說李治當日要立武則天為後,被長孫無忌多番阻撓。

    之後李治提拔了李義府、許敬宗等中級官僚。

    這老幾位背景並不算硬,得蒙聖恩,自然以死報效李治。

    李治又依樣畫葫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長孫無忌當年搞鬥爭擴大化處理吳王的方式,收拾了長孫無忌。

    如此差不多到公元7世紀60年代,李治把舅舅按住,掌握了天子應有的權力。

    可是李治好容易得來的權,不想放給旁人。

    於是宰相任免權握在手裡——在他過世前一年,還授郭正一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許多日常工作,就讓武則天去辦了。

    半個世紀後,他老婆武則天退位時,唐朝人口超過六百萬戶,高句麗已被拿下,長孫無忌們和李唐宗室被清得七七八八。科舉制已經成型,平民才子層出不窮。李白、王維、杜甫們的時代快要到來。且李治在位時,唐的疆域一度達到朝代最大。明明李治使了那麼多手腕,明明坑殺了舅舅、按住了關隴,卻不沾一點兒血腥的名聲:

    好像壞事都是他老婆做的。

    李治+武則天這對完美搭檔,表現得著實不錯。

    武則天當然在歷史上大出風頭,但結果看來,幕後的大贏家,還是李治啊。

  • 2 # 讀史鑑往

    唐高宗李治在歷史上總感覺不那麼起眼,他的父親是一代天可汗李世民,他的老婆是一代女皇武則天。而人們對於他們兩人都如雷貫耳,但對李治卻知之甚少。更多的人認為他在位期間並沒有什麼作為只是武則天的傀儡而已,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很多人都低估了李治的能力,他在位期間武則天雖然具有很大的權利,但是並沒有大到能夠控制李治的程度。

    廢王立武,帝后攜手鏟除長孫無忌

    李治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長孫無忌是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李治登基後,作為三朝老臣的長孫無忌,同時也是李治的舅舅,又有兩次擁立之功,自然誰都不放在眼裡。因為這些原因使得長孫無忌越加張狂,認為皇帝都掌控在自己手中,整個朝廷都是自己說了算。

    永徽三年,京城爆發了一個大案,這就是房遺愛謀反案。長孫無忌透過這個案件大肆剷除異己,最終李元景、李恪、房遺愛、高陽公主、薛萬徹、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殺,還有一大批文臣武將被流放。

    從這件事之後整個宰相班子就只有一個李勣不是長孫無忌的人,其餘都是他的親信,這個時候長孫無忌的權利已達頂峰。

    相權的急劇膨脹勢必影響到了皇權,而李治手中就只有一個李勣能用。要想突破長孫無忌的政治包圍勢必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幫手,而正好武則天也想透過李治來獲取更高的權利。

    李治透過冊立武則天這件事情,逐漸剷除了長孫無忌的黨羽。褚遂良被貶出宮,韓璦被貶為振州刺史,來濟北貶為台州刺史,柳奭貶為象州刺史。自此長孫無忌的黨羽都被趕出了權利中心,就剩下他一個光桿司令了。顯慶四年,長孫無忌被告參與謀反而被貶,最終在黔州自殺。

    兵分兩路,消滅西突厥

    顯慶二年,唐高宗派大軍,分南北兩路討伐西突厥,北路的主帥為蘇定方,南路則由右衛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和左屯衛大將軍阿史那步真統領。蘇定方在曳咥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以一萬軍隊擊敗了西突厥的十萬大軍,斬殺和俘虜一萬多人。在平定西突厥之後蘇定方用很短的時間就恢復了西突厥汗國的秩序。

    西突厥的瓦解使得之前臣服於它的西域各國紛紛歸附了大唐,之後唐朝在這些國家建立了八個都督府,全部劃入安西都護府分管轄範疇。自此,大唐的疆域有之前的中亞地區擴充套件到了西亞的伊朗高原,疆域、國力和威望也達到了極盛。

    三代人的努力,百濟、高句麗覆滅

    從隋煬帝到李世民,高句麗問題一直沒能解決。隋煬帝的幾十萬大軍覆滅,李世民也沒能在其手上討到便宜。

    顯慶五年,高宗任命蘇定方統領水路十萬大軍進攻百濟。在水路兩軍的夾擊之下,百濟很快就敗下陣來,最終百濟國王帶領太子投降唐軍。百濟的滅亡使得高句麗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盟友。

    顯慶五年(660)十二月,唐朝派契苾何力、蘇定方、劉伯英、程名振率軍分道進攻高句麗。到總章元年(668)二月,各路唐軍回師,在鴨綠柵大破高句麗軍,唐軍進至平壤城下,包圍平壤一個多月,高麗國王投降,自此唐軍平定高句麗。

    在高宗時期,唐朝不管是領土還是政治影響都達到了頂峰。但這也並不能說明高宗的能力有多強,畢竟由於貞觀之治給唐朝積累了大量的本錢。

    但由於高宗身體不好的原因,有些事自己不太好處理,經過長孫無忌的事情之後高宗並不想把到手的權利下放到宰相手中,這個時候只能依靠武則天了。從高宗後來想廢除武則天皇后之位可以看出,真正的權利一直掌握在高宗手上。

    但在武則天和高宗談過話之後,高宗放棄了廢除她皇后的打算。這次的放棄也相當於把最高權利給了武則天,導致之前忠於高宗的朝臣被清洗,武則天徹底掌控了帝國的最高權利。也許是當時高宗懦弱了,也許是高宗想到只要到時候權利給自己的兒子就行,這樣帝國的權利還是掌握在他們李氏家族手上而不是落入了外人隻手。但是他沒能想到這次的退步差點使得帝國徹底的改名換姓。

    從唐高宗的執政生涯來看,他並不像別人想象中的那麼無能,但也不是唐太宗那種千古一帝的能人。作為唐朝第三位皇帝,做一個守成之君是足夠了的。#文史知識局#

  • 3 # 四面楚歌聲

    正如之前熱播的電視劇《武則天》中的一樣,唐高宗好像大多數時候都是以窩窩囊囊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

    唐高宗昏庸無能,似乎也早已被史學界早已有定論。

    如陳寅恪曾說"高宗本昏懦之主"等。

    而眾多的史書中,在描寫唐高宗李治在位的34年(649-683)裡,也把大多筆墨用來描寫他的皇后武則天,少數筆墨提到他。

    但筆者認為這不夠客觀,也是不符合歷史實際。

    李治的功勞與成就雖不及其父皇唐太宗,但他在位期間也做出了不少貢獻,不能因為他某些方面的表現而一概而論的認為其昏庸懦弱。

    相反筆者認為他所表現出來的果敢與才能及他在歷史上的地位是應當被承認的。

    窩囊廢這個詞是指怯懦無能、甘受屈辱的人,也就是俗話說的廢物。一般情況下含有譏諷嘲笑的意味,帶有貶義。用這個詞筆者覺得有失偏頗。

    我們應當在堅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下,依據史料與評價標準,才能對歷史人物做出更合情合理的評價。

    那麼歷史上的唐高宗李治,究竟是不是人們口中的窩囊廢呢?

    不少人認為唐高宗昏懦可能大多來自於他受制於人。但從下列史料從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主動權一直在唐高宗手中。

    他不願任人擺佈且敢作敢為

    起初高宗決定要廢王立武,改換皇后。於是召長孫無忌、李績等人入內殿,徵求他們意見。李績藉口有病,沒有入內。而於志寧膽小,不敢表態。褚遂良、長孫無忌則堅決反對。

    後來高宗不再考慮元老派的反對,下詔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不僅如此,由於冒犯皇上,長孫無忌、褚遂良又先後被貶官。從後,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約。

    高宗廢王立武,她敢於冒著"違先帝之命"的風險,打破士族勢力的威脅,直接掌管政權,正是他不願意受人擺佈,敢作敢為的體現。倘若是昏懦的人,又怎會有這樣膽識和作為呢?

    委託武后來料理政事"後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帝自顯慶以後,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

    從這裡可以看出高宗因病委託武后來治理朝政。

    而武則天雖已參與政事,但有關涉外大事仍由高宗親自處理。這在《舊唐書》與《通鑑》中都有記載。

    從李治被立為太子,及陪同料理政務中,也可探知其富有才能。

    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太子與魏王爭位之事而想要拔劍自殺。長孫無忌等出面阻攔,表示晉王李治可立為儲君。

    在這期間期間李世民也思考良久。後來唐太宗果真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 唐太宗每次上朝,讓李治陪在身邊,讓他學習政務,其中唐太宗也曾多次稱讚他的才能。

    緩和社會矛盾,勤勉執政,善於納諫

    唐太宗末年"貞觀之治"出現危機,李治登基後,江浙一帶就爆發了農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激化。李治在正式登基時便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

    他又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即位之初就鼓勵群臣進諫,瞭解百姓疾苦,遇事便於群臣商議,以致史書贊曰:"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處事理性果斷且並不迷信

    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高陽公主等人謀反事洩後,唐高宗果斷下令將房遺愛、柴令武等被處死,高陽公主等被賜以自盡。

    同時他不像其父一樣求長生不老之藥。

    在有僧人來時,他訓斥道"自古安有神仙!秦始皇、漢武帝求之,疲敝生民,卒無所成,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

    唐高宗的民治與武功

    唐太宗貞觀後期,土地兼併加劇。高宗下令"禁買賣世業、口分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

    軍事上,唐高宗平定戰亂,維護國家的統一

    永徽元年(650年),高侃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

    總章元年(668年),唐軍攻佔平壤,滅亡高句麗。

    顯慶二年(657年),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

    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北韓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足足維持了32年。

    綜上所述,我們瞭解到唐高宗也有果斷勇敢而有才氣的一面。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在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統一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他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我們應當依據史料,用全面的眼光來看待他,而不是片面的,只取片段就加以評定他就是窩囊廢,毫無作為。

  • 4 # 剛子聊歷史

    我們眼中那個毫無主見的高宗李治

    千百年來,大家一提到唐高宗李治,眼前似乎馬上就會浮現出一張蒼白羸弱的臉。不管是在傳統史學家的筆下,還是在普通人的眼裡,李治好像從來都是一個軟弱的毫無主見的傀儡皇帝。

    毋庸置疑,在李治剛繼位的最初幾年裡,迫於長孫無忌強大的政治影響力。高宗李治確實顯得非常懦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永徽初年的李治只是一個“木偶”皇帝,真正的掌權者是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

    然而,李治並非如我們眼中看到的那般懦弱,從他意識到被長孫無忌架空的那天起,他就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如何奪回皇權,只是因為長孫無忌權勢過大,才使得李治不得不韜光養晦,以待時機。

    後宮之爭演變成皇權之爭,李治意識到再不出手自己只能永遠做“傀儡天子”了。

    王皇后和武昭儀的後宮之戰在永徽五年發生了一個重大轉折,在“女嬰猝死案”中,王皇后元氣大傷,成了主要的嫌疑人。但由於她身後站著長孫無忌,短時間想徹底扳倒她也沒那麼容易。

    李治採取了先禮後兵的策略,先是專程到長孫無忌府上“行賄”,希望長孫無忌在廢后的問題上做出讓步。可這個權傾朝野的顧命大臣卻裝瘋賣傻,對李治的暗示置若罔聞,這讓李治很是憤怒。

    到了第二年,武昭儀繼“女嬰猝死案”後,又對王皇后發動了一次打擊——控告王皇后和母親柳氏暗中施行巫蠱術。

    沒有人知道武昭儀的控告是否屬實,天子李治迫不及待的頒下詔書,將皇后的母親驅逐出宮,並嚴禁她再踏進宮門一步,又將皇后的舅舅貶到偏遠的榮州。

    至此,王皇后徹底陷入了勢單力薄的境地,緊接著,李治為了讓武昭儀向皇后的位置更近一步,又無端的發明了一個“宸妃”的名號,準備以此來冊封武昭儀。

    這是有違舊制的,大臣們在朝堂上與李治爭論的很厲害,最後硬生生的將皇帝的旨意頂了回去。誰都知道,朝臣們之所以敢頂回天子的旨意,無非是因為他們背後有長孫無忌的撐腰。

    這一刻,高宗李治強烈的意識到,如果不能利用這場後宮之爭來扳倒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奪回屬於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那他可能永遠都是一個傀儡天子。換言之,這場看似後宮爭位的鬥爭,已經成了高宗李治奪權的契機。

    理想很美好,但要實現還是需要一些手段的。

    李治雖然打定了要出手的計劃,但當前的形式對他很不利。滿朝文武幾乎都是長孫無忌的人,想要扳倒她,只能儘快在朝中培植自己的親信。

    就在高宗李治因為勢單力薄而萬分焦慮的時候,朝中已經有一批政客,敏銳地覺察出天子的需求,他們是中書舍人李義府、衛尉卿許敬宗、御史大夫崔義玄、中書舍人王德儉、大理丞袁公瑜等。

    眼見著高宗李治用最短的時間糾集了一幫自己的勢力,長孫無忌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連忙召集自己的人,舉行了一個碰頭會。在會上,長安令裴行儉一臉義憤,聲稱如果讓武昭儀當上皇后“國家之禍必由此始”。

    就是這句憂患之言,給裴行儉惹了禍。會議一結束,一直在暗中偵查的袁公瑜就向天子彙報了,幾天後裴行儉就被貶出了朝廷。

    而後,李治又把許敬宗升為禮部尚書,眾所周知,禮部主管朝廷的冊封事宜,高宗這一步棋,說是衝著廢立皇后去的,還不如更直接的說是衝著長孫無忌去的。

    公元655年,高宗李治向長孫無忌攤牌,堅決表示要廢立皇后,老謀深算的長孫無忌還是裝傻不表態,只是把他的心腹褚遂良、韓瑗、來濟推到朝堂上,讓他們去頂皇帝的旨意,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刻,時任司空的李勣對高宗說:“此陛下家事,何必要問外人?”

    李治大喜,隨即下定決心行廢立之事,十月十三日,高宗李治頒佈了廢黜王皇后和蕭淑妃的詔書,同時正式冊立武昭儀為皇后。

    “趁熱打鐵”徹底解決凌駕於皇權之上的長孫無忌。

    隨著後宮之戰的完美勝出,文武百官都知道長孫無忌開始失勢,所以全都站到了高宗這邊。

    公元657年,為了徹底解決長孫無忌把控朝權的問題,高宗要對他正式發難了。

    先是由許敬宗、李義府聯名上奏,稱韓瑗、來濟與被貶在外的褚遂良暗中勾結,“圖謀不軌”。高宗順勢將他們三人全部貶到邊遠地區,至此,長孫一黨被驅逐殆盡,只剩長孫無忌這個光桿司令了。

    可就是這樣,高宗還是沒放過他,公元659年,已經失勢的長孫無忌以謀反罪名被流放,數月後被逼自盡。

    高宗李治終於拿回了本就屬於自己至高無上的皇權。

    解析“懦弱”背後,真實的高宗李治。

    初登皇位的李治,也想和父皇李世民一樣建功立業,締造屬於自己的時代,然而作為舅父的長孫無忌卻把他看做一個沒長大的幼主,不僅架空了李治,而且把控著絕大部分朝臣(長孫無忌權力極盛時,7個宰相有6個都是他的人)。

    一時無可奈何的李治只能順勢裝傻充愣,給人一種懦弱無能的表現,但實際上他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怎麼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長孫無忌的錯誤並不在於他從李治這拿走了多少權力,而是他一直認為李治是個孩子,沒有想過該把皇權還給李治了。

    廢立皇后這件事,只是李治拿回皇權借用的契機而已,藉著後宮之爭這絕好的機會,培植自己的勢力,順勢扳倒套在自己頭上的“緊箍咒”。

    最後,高宗李治成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從這一刻開始了。

  • 5 # 扶蘇有酒

    李治不是窩囊的皇帝,政治上挫敗長孫無忌關隴集團,軍事上滅西突厥、滅高句麗、打敗日本。主是上有千古一帝李世民、下有女皇武則天的光芒,使人誤認為李治懦弱,其實他是文治武功不次於李世民,其最大疆域最大時東起北韓半島,西臨鹹海,北到貝加爾湖,南至越南,保持32年之久。

    李治城府極深,表現的仁愛謙恭,讓其他皇子感覺不到威脅,也沒人會提防他,他還悄悄的說過李泰的壞話,以至於最後被立為太子。

    在他父親李世民生病照顧之時,還和小媽武則天勾搭成奸,怎麼能是個懦弱的人呢?這得需要多大的膽量。

    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的,一幫文武老臣,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更是一手遮天,才是李治最大的心病,他才不願意當傀儡,。一方面扶持自己的班底,一方面拉攏徐績,以立武則天為皇后之機對抗長孫無忌集團,最後剷除長孫無忌的關隴集團。

    軍事上才是最大亮點,派李績,劉仁軌、薛仁貴滅了高句麗,這可是李世民和楊廣都解決不了的,在李治這得以解決,還滅百濟,打跑了小日本,統一北韓半島。派蘇定文滅了西突厥,領土向中亞延伸。

    在治理國家上,輕徭薄發,經濟持續發展,有永徽之治。

    大家認為他懦弱可能是他有病吧,整天頭疼,是個病罐子,嚴重時眼睛都看不見,以至交給武則天處理一些朝政,至於他最後成為一個女皇帝,李治是始料未及的,畢竟他沒有上帝視角。

  • 6 # 洛陽聽海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武則天的丈夫。李治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繼位,在位期間,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勤於國事:輕徭薄稅,重視法制;對外用兵,機敏果斷,曾先後平定漠北,大破百濟與倭國聯軍,滅亡西突厥,隋煬帝曾勞民傷財三徵高句麗,卻沒有最終征服,唐高宗在位時,50萬大軍,水陸並進,一鼓作氣滅了高句麗。唐代版圖,以高宗李治時為最大,東起北韓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使中國國土總面積達到1251萬平方公里。邊陲安定,百姓阜安,全國總人口從貞觀年間不滿300萬戶,增加到380萬戶。

    李治在唐代歷史中的功績是非常顯著的。現代人們在口中說李治是窩囊廢,大多是受一些電視劇的影響。電視劇為了突出武則天的形象,人為的虛構並壓低李治的形象,使李治成為一個窩囊襯托,使大家產生了誤判,電視劇並非是歷史的真實。再者,在唐史中,李治夾在盛世聞名的父皇李世民,和卓絕能幹的武則天中間,前有李世民,後有武則天,在前後兩道光環照耀下,才使李治顯得默默無聞。

  • 7 # 棒槌襖襖

    唐高宗李治是被父親李世民和妻子武則天耀眼光環遮掩的一個男人。自古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於把他放在唐太宗的崇高標尺下進行考察。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明瞭唐高宗的政績。

    歷史上的唐高宗到底窩囊不窩囊?答案是否定的。從高宗時期的歷史事實來看,他的功績和政治才能絲毫不遜色於其他任何皇帝,包括他的父親李世民。

    唐高宗繼位伊始,就立即暫停了對高句麗的戰爭及土木工程的修建。繼位第二年,即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他召集眾多地方官進京,向他們詢問百姓疾苦,鼓勵臣下就國計民生問題發表意見。

    他也很善於聽從勸諫。臣下委婉地批評他經常打獵遊玩,他愉快地接受了批評。當得知百姓勞役過多,影響農業耕作時,他聽從大臣的建議,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徵發。他這種虛心求諫的政治作風與太宗如出一轍。

    唐高宗對於法律建設也十分重視。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命令長孫無忌等大臣修訂法律。經過他的親自過問,幾個月時間就修成了著名的《唐律疏議》。這部法律彙編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很重大的意義。

    唐高宗時期的軍事成就也不容忽視。這一時期,唐軍滅掉了東、西兩個大敵:高句麗和西突厥,同時也順帶壓制了一下日本的囂張氣焰,換來了中日之間千年的和平。到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大唐的國土東到北韓、西逾蔥嶺、南至南海、北越大漠,疆域面積達到有唐一代的最高峰。

    唐高宗對於長生之術的冷靜態度比其父李世民也勝出一籌。唐太宗為追求長生,服食丹藥而死;而高宗身體狀況雖然一直不佳,卻能夠坦然面對。單從這種對生死的科學態度來看,說他“昏聵窩囊”就很不客觀公平。

    唐高宗被冠以“昏聵窩囊”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委政於皇后武則天。顯然,在古代男權社會中,此事絕難讓文武大臣及廣大老百姓們接受。那麼,唐高宗為什麼要把政事委託給武則天呢?應該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他身體狀況不佳,晚年“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患有類似今天的高血壓、青光眼之類的疾病,不得不依靠皇后處理國政;二是因為武則天政治才能極高,在很多政事處理上的觀點和唐高宗相同,很受高宗信任。三是唐高宗和武則天之間確實存在很深厚的夫妻感情,無論大小政事,武則天都會與唐高宗商議,直到唐高宗去世之前,他還是能牢牢地掌控政治局面。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斷定: 唐高宗李治作為一個守成之君,能夠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使國家不斷髮展和繁榮,將大唐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絕對不是人們口中的“窩囊廢”。

  • 8 # 經典守望者

    與其說窩囊,不如說是他的父親唐太宗的光芒太耀眼了,以至於他的一生都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中。使得後人只記得有貞觀之治卻不記得有永徽之治,這也是歷史上讓人感嘆的一點。

    文人稱秦代是奮六世之餘烈,六代君王都是兢兢業業之輩。但是唐代初期的諸位皇帝也都算得上是英明睿智,辛勞勤勉的皇帝。李淵、李世民,李治、李隆基在位時期的國家都是非常繁榮的。即使是中宗、睿宗、武后時期,雖然政治跌宕,但是國家的整體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

    關於高宗的文治武功,各位答友都已經論述清楚,今不贅述。說一些比較冷門的,就是李治關於唐代兩都的建設,唐代初期國家的各項制度並不完備,國家不是法理意義上的兩京制。顯慶二年,唐高宗頒佈《建東都詔》,稱洛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於是改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員品並如雍州。自此唐朝正式實行兩京制。這是永嘉之亂後,洛陽再一次成為都城並得到大規模重建。要知道自北魏以來,關中本位政策是國家的根基,一切力量基本上都是來自於關隴集團內部的輸出。而唐高宗此舉,無疑是要將關隴力量徹底瓦解,讓中原的庶族力量得到發展。這一點對於國家內部的政治秩序是一種重構意義。這也是整個國家在內政外交上的一次大規模轉向標誌。能夠這樣的魄力,勇敢改變數百年來的力量秩序,一定不會是窩囊廢。

    高宗後期之所以會讓武后有機可乘,主要是因為高宗身體不好,李唐家族有很嚴重的中風類的遺傳病,到了高宗時期尤其明顯,所以才會出現上層的權力真空,讓武氏趁虛而入。

  • 9 # 江山歸一統

    唐高宗李治是被低估,不是窩囊廢,他在位時,唐軍在北韓白江口水戰輕鬆打敗日軍,這是中日第一次戰爭,日本戰敗後對唐朝服服帖帖,派譴唐使來長安學習。唐朝又滅了百濟.高句麗.西突厥,疆域達到全盛。李治後來多病,朝政才落入皇后武則天之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文寫不下去了,資料一般去哪裡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