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師兄吃瓜
-
2 # 熱點下的八卦
孟獲在諸葛亮死了之後,有過反叛的經歷,在蜀漢滅國的時候,有人提出逃到南中去,但是譙周提出,南人反覆無常,再加上蜀漢一直都有防禦南中的兵力,由此推斷,還是有過反叛的。
-
3 # 江湖小曉生
孟獲本來就是南中地區的山大王,劉備大軍擊敗劉璋奪取益州以後,孟獲表面上歸降了蜀漢,實際上一直暗藏禍心。
等到劉備夷陵之戰戰敗後,孟獲跟隨蜀地豪強雍闓,索性就反叛了劉備。料理完劉備的後事,諸葛亮便帶兵親自南征,打算滅了孟獲。
這個時候馬謖提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他認為孟獲在南方頗有威望,殺了他難以穩定民心,只有赦免他才行。所以南中被平定以後,孟獲就跟著諸葛亮一起到了成都。
孟獲在成都接受了劉禪的冊封,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得到了官爵,又能夠長期鎮守自己的地盤,孟獲對諸葛亮可謂是心服口服,所以一直到諸葛亮死之前,孟獲都沒有再反叛。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死後,孟獲到底是怎麼個情況呢?
從蜀漢的軍事行動上看,孟獲很安穩。在《三國志》中,我們找不到孟獲的影子,只有在裴松之的註解當中,才能看到七進七出的歷史故事,已經孟獲本人。
但是有一個很遺憾的問題,自從諸葛亮征服了南中地區以後,孟獲這個人就好像憑空從歷史上消失了一樣,完全沒了聲息。
所以我們要想推測孟獲有沒有在諸葛亮死後謀反,就看看蜀漢在諸葛亮死後的軍事行動就可以瞭解一切了。
次日,孔明引大軍俱到瀘水南岸,但見雲收霧散,風靜浪平。蜀兵安然盡渡瀘水,果然“鞭敲金鐙響,人唱凱歌還”。行到永昌,孔明留王伉、呂凱守四郡;發付孟獲領眾自回,囑其勤政馭下,善撫居民,勿失農務。孟獲涕泣拜別而去。---《三國演義》
諸葛亮死後,先是蔣琬執掌朝政,後來是費禕執掌軍政大權,這兩位在位期間,基本沒有大規模的軍事活動。
就算是有,那也是針對曹魏的軍事活動。對於南中地區,一直是由李恢鎮守,蜀漢中央十分放心,即使諸葛亮死後,這裡也沒有發生什麼戰亂。
由此可見,孟獲並沒有因為諸葛亮去世,就反叛了蜀漢帝國。南中地區,在李恢的治理下,其實已經逐漸安寧,老百姓們也逐漸開始擁戴蜀漢帝國。
孟獲的安穩,也是姜維帶兵北伐的重要條件。如果孟獲還能活著,或者他已經傳位給接班人,那麼在姜維九伐中原的時候,孟獲一族也沒有造反,這是可以預見到的。
蜀漢滅亡時,孟獲一族也不願相救,因為被壓榨慘了。諸葛亮打仗要不要錢?當然需要,而且要很多。打仗不僅要錢要糧,還要不少兵馬,這些兵馬物資,都是從哪兒來的呢?都是從蜀漢各地找來的。
其中南中地區,是被壓迫比較嚴重的地方。當時一旦諸葛亮缺錢了,那麼李恢就挑一個南中大戶殺一殺,隨後把他們家的家產都給奪取了送到前線。這麼做李恢在蜀漢的確有了一個好名聲,那就是要啥有啥,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務。但是李恢這麼做,同時也徹底得罪了南中的豪族。南中的豪族們,對李恢包括對蜀漢政權,都抱有一種怨恨的態度,至少是擔驚受怕的那種,因為他們擔心,說不定哪天,這幫人又要來殺大戶了。所以等到李恢死後,南中這幫豪族們,算是先鬆了口氣。後來蔣琬、費禕時期,南中地區的豪族們總算過了一段安寧日子。
一直到姜維重新北伐中原以後,這幫豪族們的家族記憶再次被喚醒。他們意識到只要蜀漢北伐,那麼南中地區的他們就有可能被剝削。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想呢?當然是希望姜維停止北伐,停止北伐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打敗了曹魏,要麼被曹魏打敗。
南土平定,恢軍功居多,封漢興亭侯,加安漢將軍。後軍還,南夷復叛,殺害守將。恢身往撲討,鉏盡惡類,徙其豪帥於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於時費用不乏。---《三國志》
相比較而言,被曹魏打敗似乎更加現實一點,所以南中這幫豪族,包括孟獲一族在內,都希望姜維被曹魏徹底打敗,這樣他們就不用過苦日子了。
由此可見,在蜀漢滅亡的時候,就算孟獲活著,他也不可能出兵幫助蜀漢對抗曹魏,因為他也不希望再次被剝削了。
孟獲對諸葛亮還是比較敬重的。不管怎麼說,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孟獲是什麼都不敢幹,而且積極配合諸葛亮的工作,這是可以肯定的。
在孟獲的幫助下,李恢在南中地區的業務開展,也順利了很多。可以說被諸葛亮打了一頓以後,凶神惡煞的孟獲,忽然就變得載歌載舞了。
平定南中,是諸葛亮北伐最重要的一步。因為南方不平定的話,諸葛亮是不敢隨便北伐的。而孟獲是平定南方的關鍵所在。
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亮於是悉收其俊傑孟獲等以為官屬,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以給軍國之用。自是終亮之世,夷不復反。---《資治通鑑》
有了孟獲的幫助,諸葛亮不僅可以高枕無憂,而且還能夠在南中獲得大量的資源相助,這種事情何樂不為呢?
總體來說孟獲對諸葛亮是相當敬重的,能夠七擒七縱,可見兩個人之間也形成了某種默契。或許真的如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諸葛亮的靈柩被運回來的時候,哭得最兇的就是劉禪和孟獲了。
總結:孟獲獲得了相對的自治權,也算夠本了。按照道理,諸葛亮要想滅了孟獲,那也是彈指之間的事情。可是諸葛亮沒有這麼做,這就是給了孟獲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後來諸葛亮雖然把李恢派遣到了南中地區,可是孟獲在自己的部落裡依舊享有絕對的領導地位。所以他在南中是有相對的自治權的。
既然沒有被殺,反而擁有一定的權力,孟獲幹嘛還要自討沒趣呢?況且他們對北方的戰事並不很瞭解,在沒有蜀漢將領的帶領下,也不會因為諸葛亮的去世,就隨隨便便敢造反的。
參考資料:
《三國志》
《三國演義》
-
4 # 沉睡的天堂
三國時期,孟獲等南方部落所在區域被稱為“南中”,大致相當於川南和雲貴地區,這裡地形複雜、民族眾多。劉備入川后。按照諸葛亮的建議,在這裡設立“庲降都督”實行羈縻統治,但控制力並不牢固。劉備死後,這裡的部落豪帥在東吳的煽動下發起叛亂。
諸葛亮七擒孟獲發生在雲南。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託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
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什麼勝敗及兵家常事。等到諸葛亮七擒七縱後,孟獲這才服了諸葛亮,傾心歸降了。
諸葛亮在世時,南中地區還較為安定,但也僅限於“綱紀粗定、夷漢粗安”的局面。
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治日漸黑暗,對南中的壓榨日益增加,這裡的部落首領、少數民族時常發起叛亂,使蜀漢不得不在此地不斷增兵,進行鎮壓。
南中地區反而成了蜀漢需要增兵嚴密防範的地區,就別說讓孟獲等人救援了。
孟獲的南蠻兵長期生活在炎熱潮溼的南方雨林,讓他們去北方肯定會水土不服,不用打仗就倒了一大片,白白浪費軍糧。同時,南蠻兵不適合平原作戰,攻城更是去多少死多少,少了當特種兵還行,多了去了也是給魏國刷戰績。
其實,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南方的夷人並沒有與蜀漢形成利益共同體。孟獲之降,也並非完全是感懷諸葛亮的恩德,而是迫於蜀漢的軍力強盛,故不敢復反。而夷、漢矛盾仍舊存在,還要給蜀漢供應財賦。
鄧艾偷襲陰平而得手之後,蜀漢曾打算逃往南中,譙周就建言道:..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偪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叛。
-
5 # 歷史不苦旅
孟獲,三國時期南中地區少數民族首領,生卒年不詳,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漢,被諸葛亮率大軍七擒七縱後降服,後遷居成都為官,任御史中丞。《三國演義》裡被封為南王,永遠掌管南中事務。
孟獲其人,史學界爭議不斷,其疑有三,之一:史上有無孟獲其人?之二:孟獲到底是漢族人還是彝族人?之三:七擒七縱是不是史實?
因為我不是史學家,無法去考究歷史真實性。我們所熟知的七擒孟獲故事是從小說《三國演義》裡得知的。
孟獲統領的南中地區在劉璋時代歸屬劉璋管理。劉備入主益州時,又歸蜀漢統治。一直平安,末見叛亂。
公元223年,蜀漢皇帝劉備因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大敗,白帝城託孤永安病逝期間。孟獲跟隨益州郡大姓雍闓號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漢,由於孟獲深受當地士著和漢人信服,各部酋長紛紛響應,加入叛軍,雍闓死後成為叛軍首領。
公元225年3月,蜀漢丞相諸葛亮親率大軍平定南中叛亂。接受參軍馬謖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建議,兵分三路出兵平叛。在這次出兵中,五虎將裡連年老的趙雲也去世了,所以才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之說。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乃心服。當年秋,南中四郡悉平。諸葛丞相分派四郡官員,大量起用當地少數民族的上層分子,把夷人渠帥移置成都為官,孟獲為御史中丞,定居成都。此後直直諸葛丞相死前,蜀國南方再無叛亂。
公元234年,孔明去世,哭得最傷心的就是劉禪和孟獲。對孟獲來說,丞相對他有再造之恩。南中地區降蜀後也提供財力和兵源支援北伐中原,但由於地區經濟情況一般,支援力度不大。孟獲作為文官,也沒有隨丞相北伐征戰。丞相去世後,蔣琬、費禕先後執掌政權,由於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無大的戰事,孟獲也應該是過的太平生活。
雖然孟獲降蜀後一直掌管南中事務,但由於身在成都為官多年,疏於親臨南中事務,影響力雖大但實際掌控程度要大打折扣。
公元263年,蜀漢生死存亡之際,南中地區大將霍弋本欲率軍支援,劉禪不同意,後蜀亡。無論孟獲是否死亡?南中遠離中原,人口稀少經濟技術發展落後,即便來救,實際上也很難影響大局。
諸葛丞相平定南蠻叛亂後,對該地區並無有效長遠治理,反而一味地徵兵納糧,派駐地官員以威嚴苛政之策管理,也引起當地民眾怨恨,天長日久對蜀漢早己生疏,毫無歸屬感,更未說再起叛亂。蜀亡後,自然更換成曹魏統治,反而是好事,希望新的統治者能帶來新的變化。
孟獲夫人祝融夫人恩怨分明,武藝超群,加上絕色容貌,被三國謎稱為"刺美人",後隨孟獲降蜀。
孟獲哥哥孟節,弟弟孟優。小說三國後傳之復興蜀漢寫的孟贊是孟獲的兒子。
歷史上有關孟獲墓地在哪無人知曉?但在四川卻有一個孟獲城風景區。
孟獲城景區,位於石棉縣栗子坪鄉孟獲新村境內,它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高山生態草甸,海拔2000餘米,年平均溫度17℃,它亦是雅安的南大門,珍奇動植物繁多。
孟獲城還是一個具有傳奇故事的歷史城池,這裡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第七擒七縱孟獲之地。“開啟孟獲城,世上無窮人”,當地的村民們都知道孟獲城城垣下埋著無盡的寶藏和令人遐思的歷史遺蹟,而這也是孟獲城一個千年未解之謎。
-
6 # 零度Military
正如《資治通鑑》記載:七擒七縱,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那麼問題就來了,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和他帶領的南中蠻族去哪裡了,為何不來救援?
想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諸葛亮擒孟獲開始說起。
諸葛亮七擒孟獲。
說三國,就不能不提諸葛亮,此人在歷史中的地位極高,被認為是智謀的化身,賣草鞋出身的劉備,能在中原有立足之地,諸葛亮功不可沒。
劉備以蜀地建立起了蜀漢的政權,而諸葛亮是蜀漢的第一軍師,等到劉備死後,諸葛亮則成為了蜀漢政權的當家人,劉禪的作用就是一面旗幟,用來穩定蜀漢人心的旗幟,他所做的就是急租之類的面子活,軍政之事,全是諸葛亮說的算。
就在劉備死亡之際,南中彝族中有一個叫做孟獲的,他追隨益州郡大姓雍闓起兵反蜀漢,意圖自治,諸葛亮見此深感憂心,畢竟他的夢想是要光復漢室,是要以蜀地為大後方稱霸中原,但是如果不能穩定南中這個後方,自己終究無法施展拳腳。
在這種顧慮之下,諸葛亮決定對南中用兵,打擊雍闓的勢力,而孟獲則成為了諸葛亮要爭取的物件,因為此人是本地的夷人和漢人都敬仰的人物,只要收復了孟獲,南中地區的人心,自然會一併被收復。
於是就發生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孟獲被諸葛亮徹底征服之後,南中蠻族也算是正式歸附了蜀漢,《漢晉春秋》中記載,南中平定之後,孟獲跟隨諸葛亮去了成都,擔任御史中丞。
孟獲和南中蠻族只認諸葛亮。
諸葛亮降服孟獲之後,南中地區也算是穩定了,這也為諸葛亮六出祁山奠定了基礎,只不過諸葛亮還是沒能出的了祁山,最終命喪五丈原。
從諸葛亮降服孟獲,到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期間關於孟獲的確切記載幾乎沒有,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諸葛亮死前,南中蠻族再無反叛。
但是無論是孟獲還是南中蠻族,他們打心底佩服的只是諸葛亮,而不是蜀漢政權,所以等到諸葛亮死後,南中地區則再次陷入了不穩定。
這也就是說,其實南中地區一直沒有真心降服蜀漢,他們的老實,是因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太過優秀,他們不是不想反叛,是不敢反叛,諸葛亮一死,僅憑劉禪和姜維的能力,是不足以讓他們繼續歸附蜀漢政權的。
蜀漢滅亡之際的孟獲和南中蠻族。
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其實已經日薄西山,強大到不可一世的曹魏,也開始了磨刀霍霍,蜀漢則是曹魏要打擊的第一個物件。
最終在曹魏權臣司馬昭的策劃下,滅蜀之戰正式打響,司馬昭對於蜀漢也是志在必得,兵分三路進攻蜀漢,此時蜀漢還有姜維,但也只有姜維,他憑藉自身的能力鎮守劍閣,擋住了曹魏主力鍾會的大軍。
但是姜維抵擋住了曹魏的主力,但沒能擋住鄧艾的兵行險招,鄧艾偷渡陰平,直接進逼成都,此時蜀漢朝野震驚,而姜維又無力抽身,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主動請纓,率領成都守軍意圖在綿竹阻擊鄧艾。
只不過諸葛瞻本事不夠,最終兵敗被殺,此後鄧艾一路暢通,兵臨成都城下,後主劉禪見大勢已去,選擇了開城投降,蜀漢滅亡,那麼這個過程中,孟獲和南中蠻族去哪了呢,他們為何沒能來救援?
先說孟獲。
在蜀漢滅亡之際,孟獲是否還健在已經成了問題,諸葛亮擒孟獲發生在公元225年,而蜀漢滅亡是在公元263年,這中間有將近四十年的時間,孟獲或許早已經向閻王爺去報到了。
即便孟獲活得時間夠長,此時的他應該也已經到了花甲之家,帶領南中蠻族去救援蜀漢,已經不切實際,畢竟並不是人人都是廉頗。
再說南中蠻族。
上文我們已經提到了,讓南中蠻族不敢反叛的是諸葛亮,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死去多年,蜀漢的影響力早已經大不如從前,這樣的蜀漢想要南中蠻族臣服,或許不太可能。
他們沒有在蜀漢滅亡之際,在背後捅一刀,其實已經不錯了,讓他們去救援劉禪,也不太現實。
我們再退一萬步講,即使當時孟獲還還健在,還能帶兵打仗,南中蠻族也都心甘情願聽孟獲的調遣去救援蜀漢,但是蜀漢也沒給他們機會。
因為從鄧艾偷渡陰平,到諸葛瞻戰死,再到劉禪開城投降,這中間僅僅只有3個月的時間,劉禪投降的速度之快,連姜維都沒反應過來,南中蠻族又怎麼能反應過來呢,等他們反應過來了,劉禪已經投降了,再去救援也沒有必要了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或許早已不在人世,即便還健在也已經沒能力救援蜀漢了,再加上劉禪沒有抵抗就投降了,也沒給各路援軍救援的時間。
所以,蜀漢滅亡是多種因素疊加的必然結果,即便諸葛亮在世也無法阻擋,更別說孟獲等南中蠻族的救援可以挽救蜀漢了
-
7 # 愛果凌
諸葛亮5伐時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對持,曾命虎步監孟琰領5千人渡過武功水紮營誘使司馬懿出擊,司馬懿出擊後發現蜀軍有備急令魏軍撤退,這是諸葛亮北伐最後次與魏軍交手,這個虎步監孟琰推測就是孟獲族人,所帶虎步軍應該就是諸葛亮南征後精選的南中精銳組成。所以孟獲在成都擔任御史中丞未在叛蜀,其族人也在諸葛亮北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
8 # 夏雨風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孟獲最後一戰就負荊請罪,表示徹底臣服了。
諸葛亮親自為孟獲解了綁,待之以國士之禮。孟獲感動得熱淚盈眶,當即表示願為丞相馳使,勸說西南誠意歸順。
孟獲自告奮勇,一一前去遊說,西南邊境全部一呼百應,俯首稱臣。
諸葛亮很好運用了"民族政策",以夷治夷,召集了邊關眾首領,宣佈任命孟獲為西南邊關大都統,各個部落首領為小都統。在尊漢室下,保留各自的傳統風俗。
孟獲接任,發誓"願率西南民眾效忠漢室,永不變節"。
諸葛亮實現了民族團結、夷人自治的懷柔政策。既加強了民族團結、又減少了駐軍,可以騰出兵力六伐中原了。
西南民眾在諸葛亮開明的懷柔政策感召下,從此再無背叛中原王朝之事。
一直到近代,英國侵略者曾鋒指西南部落,部落用大刀弓箭進行了頑強抵抗,在糧絕力盡的最後關頭,部落首領仍釋出"泣告同胞救援書",寫道"世代謹遵阿德公(諸葛亮)之教誨,誓與入侵者血戰到最後一息!"
可見,諸葛亮的優撫政策、"攻心為上"的戰略戰術,深入人心,給西南民眾留下了極其
深遠的影響,一直傳承到近代。這也是為什麼蜀國民眾為何會自發地為諸葛亮建祠供奉的原因,也是司馬炎建立西晉後獨獨讚歎了諸葛亮的忠義仁相的原因。
-
9 # 開心果45035402
諸葛亮於公元225年年收復孟獲,蜀漢滅亡是公元263年,兩人相處長達38年,他們有心有靈犀、相互配合,成全了一段佳話,聲名遠播達到了共贏的效果。諸葛亮死後,孟獲去成都參加諸的葬禮後回到了南中繼續留守自己的土地,與蜀囯繼續保持友睦和好,年年上貢。蜀國滅亡後孟獲投降了是隨蜀漢、曹魏、孫吳一起納入了西晉王朝的統治。
回覆列表
諸葛亮和孟獲心有靈犀,相互配合成全了一段佳話,兩人聲名遠播,從而達到了共贏的效果。孔明死後,孟獲再不復見,只因為世上再無孔明。再來一遍,新人不懂規矩,可能就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