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剛Lotus

    營,可以在中醫營衛之說理解,應指身體,魄指精神。

    讓精神安於肉體像道一樣,能沒有分離嗎?保持呼吸平和柔順能像嬰兒一樣嗎?保持心靈純淨像幽深的黑鏡一樣一塵不染嗎?愛護人民治理國家能利用智謀嗎?心靈啟動,可以永守寧靜嗎?心靈明白四達通於道,不能依靠智慧。生養萬物,不佔有她。養育萬物卻不主宰他,這是最深厚的德。

    ♛從本章我的註釋來看,比較艱澀難以理解。前半部分六個“能...乎”後半部分講“”玄德“”。而且六個“能..乎.”一會講營魄,一會愛民治國,一會講天門。本篇邏輯性關係在哪裡呢?這些和本章最後玄德又有什麼關係呢?我也是很迷茫,我查閱了一些書,也只是琢磨了一點,姑且言之。本章前兩個問句講自身修養,中間倆講人事也可以說是政治,最後倆講學問和體悟道。最後引出玄德。由身及事再及道(心)。

    ♛“能.乎”兩兩一組,由內及外,是彰顯內為外因。只有做到精神內守化而為一,外向表現呼吸道才能像個嬰兒一樣柔順,身體具備嬰兒一樣的生氣。把心靈之鏡滌盪乾淨,幽深平靜沒有私心,做事情,就會仁愛人們,治理國家不需要憑藉智慧制定機謀。把心靈開啟永守寧靜虛空,就能做到體悟天道,通達天地之道,哪裡還需要利用智慧去思索。這就是所謂的最深遠的德,它生髮,它廣蓄萬物,不從中佔有什麼,不去支配什麼,卻完成通達了一切

  • 2 # 水殿風來暗香滿

    感恩題主的好問題!

    這一章很有意思,原文大致如下:

    載(zǎi)營魄(pò)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dí)除玄鑑(jiàn),能無疵(cī)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hé),能為雌(cí)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shì),長(zhǎng)而不宰(zǎi),是謂玄德。

    關於“載營魄抱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交流一下……

    首先, “營魄抱一”就是身與魄合一,也就是身體與身體中的能量合一。

    “營魄抱一”與“形神合一”相似,即指身體與靈魂合一,即讓靈魂待在身體之中,好集中精神。

    這是老子在說“道”融於人類的生存之中,人類的形態和精神是相互依存、合抱成一體的。

    在“道”的作用下,人體功能在“道”的不斷動變中也在不斷動變,人體的動變是人類進化的表現。肉體生活要與精神生活和諧,就必須做到心境極其靜定、洗清雜念、摒除妄見,懂得自然規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養,才能夠“愛民治國”。

    地球、國家、企業、家庭皆為生命,老子追求的並不是為了生命的一個過程,而是積極倡導家國和諧的“精氣神”統一。

    其次,生命與生存的最高境界必須是:內在精神和外在肉體始終保持和諧統一。

    性情、氣質、胸襟、度量要像嬰兒那樣的柔弱可愛,人的精氣神和宇宙全息能否貫通到無遮無礙的境地?這是內修的功課。

    當人們貶損、嘲弄您時,您是否依然能夠真誠友善地對待人們?當您管轄治理的能力非常高深時,您是否仍然非常重視人們的意見和建議?當您已相當強大時,您能否依然堅持正見、正識、正信、正念、正路?當您處於弱勢低谷時,您能否仍然堅守生命與生存的所有文明?當您什麼都知曉明白時,您會不會依舊虛心謙和地聽取和接納人們的陳述和感受?當您什麼都會做時,您能不能仍然心甘情願地去做別人不願意做、也不屑於做的事情?

    這就是六個拷問的外修功課。

    再次,內養其性,外養其身。

    老子在《道德經》第一至九章中寫出了道的無為、無形、無我、無生、無私等特徵。

    道像盅,用其虛;像淵,用其深遠廣大;像橐龠,用其生生不息;像玄牝,用其化育萬物;像天地,用其包容承載、天長地久;像水,用其善利萬物。

    效法道無為、無我的精神,人人皆可以無中生有、無為而無不為;人人都可以仁愛小眾、感化大眾,從而創造出一個人人自由、喜悅、自然而然的淳樸世界。

    道不遠人,但人卻常常遠離道,對道視而不見、聞而不明——天下有道,卻視之無道;道在內,卻向外求道;道在己,卻向人求道。

    如何讓內在圓滿自足的道在自己生命中顯現出來,並且光照四方、文明天下?

    老子從本章開始,向人們揭示了修身養性、迴歸自然、迴歸道的神奇之旅的內修和外修的兩個方法論:

    內養其性——養神,養氣,養心;外養其身——養行,養身,養知。

    修內自然養外,修心自然養身,內聖自然外王。老子大道的奧妙就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也請各位老師指正!

    讓我們一起走進生命,瞭解生命,綻放生命!

  • 3 # 一朵菩提花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心和大道能夠交融、渾然一體,而不割裂和分離嗎?

    凝神靜氣,制心一處,能夠讓身心柔軟,就像那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嗎?

    洗刷清除掉我們的貪嗔痴,能夠讓心的清明現前,就像那沒有塵垢的明亮鏡子一般,毫無瑕疵,沒有分別,朗然顯現其前面的一切嗎?

    仁愛人民,治理國家,能夠行無為之治嗎?

    這眼耳鼻舌身與塵境相對,應緣接物,能夠不造作、不粘著嗎?

    對世間各種人、事、物都清晰明瞭、睿智通達,能夠沒有妄想與分別嗎?

    大道生成萬物、養育萬物,卻能夠不擁有它們,成就萬物卻不自恃其功,滋養增長他們卻不主宰,大道總是自然、無為、絕待平等地運化著一切,這種德行非常的微妙與神奇,我們可以稱它為“玄德”!

    我人的心是向外追逐與攀緣的,是隨波逐流的,是飄蕩的,就像斷線的風箏一樣,沒有了引導,失卻了平衡,終將墜地。沒有了翱翔的多姿與曼妙,只是墜落的沉淪與枯寂。風箏離不開線,就像我們不能背道而行。

    我人在貪嗔痴、在自己設定的虛妄概念裡流浪、輪迴,已然沒有了主,沒有了歸宿,失去了安寧與祥和。我人習慣於在慾望裡放飛自我,不滿足於當下的擁有,不斷地追逐著更多,甚至有時於追逐中都忘記了慾望的目標,只是糊里糊塗地在迷茫之路奔跑。我人總是歸罪於外,嗔恨於人,將人與人的關係從共生共贏變成鬥爭與你死我活,不了因緣果相因轉換的道理,只是不斷地重複著造業,為自己編織著苦厄的牢籠。我人常常莫名的煩惱、壓力、傷感、無助、寂寞,不得心安。這就是營魄沒有抱一,心遠離了道,身心不再平衡。

    我們要收斂我們的身心,訓練自己,以重新找回我們真實的我。我人的心是堅硬的、堅固的,我們執著於這個“我”牢牢地不肯放鬆一毫,我的身體、我的思想、我的觀念。我們不僅不能放鬆這個“我”的認知,在飄墮的過程中,我們實際上還在不斷的強化著這個“我”,灌養著這個“我”,增長著這個“我”,於是我們越來越牢固,身心越來越狹窄,離開自由越來越遠。嬰兒的身心是極其柔軟的,一切在他們眼裡都是全新的,他們是自由自在的、無拘無束的,沒有是非、沒有對錯,他們只是看著這個世界,就像那天空自由飛翔的小鳥,就像那水中自在遨遊的小魚。

    身心的訓練,需要我們先將我們向外攀緣追逐的心停下來,將躁動不安的心息下來。也許我們就是看著我們的呼吸,僅僅是看著,不要妄想,不要讓思緒到處紛飛。或者僅僅將意念集中於鼻端,或者僅僅將意念集中於丹田,甚至僅僅將意念集中於腳底,我們都只是看著,息掉我們的妄想,將紛亂的思緒總是迴歸到我們的意念之處。方法很多,都可以叫專氣,也可以叫制心一處。當我們這麼做時,我們就開始遠離造作了,遠離有為了。我們的心會變得寧靜,祥和的氣氛將會出現。我們的身心會變得柔軟,我們會慢慢放下我們的堅執,我們將慢慢學會接受,心靈將變得越來越開放與接納,而不是對抗。我們也不再迷失於慾望的狂奔中,我們重新思考所為何來,我們將慢慢找回自己,找到那個如嬰兒般真正的我。

    我人的身心在造作中已經變得畸形,在有為中已經變得醜陋,我們的心不再呈現世界本來的樣子,而呈現的是扭曲的、邪惡的影像。我們的心常常呈現的是貪慾,是嗔恨,是煩惱,是痛苦。於是我們的身體也出現狀況,面貌猙獰,寢食不安,多災多病。我們的心就像被蒙上一層厚厚灰塵的鏡子,已經不能真實的呈現出前面物體的影像了。我們的心也像被覆蓋了厚厚灰塵的燈泡,燈光已經非常灰暗陰沉。

    就像擦掉鏡子上灰塵一樣,我們需要滌除我們心靈之上的積垢。積垢太厚,正如鏡垢太厚,我們需要一一點的滌除,直到一點瑕疵都沒有了。鏡子將是多麼的明亮與清澈,圓圓滿滿地映現出前面的一切。我們的心將是多麼的清明,它也將原原本本地呈現出人事物本來的樣子。

    如果我們的心能夠如實的呈現,沒有造作,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將會真正地仁愛他人,將會真正地慈悲他人。管理小的團體,乃至治理大的國家,也將無為,也必然無為。

    我們透過眼耳鼻舌身來感知這個世界並與世界互動。眼睛的開閉讓我們認識到高矮胖瘦、青黃赤白,耳朵的開閉讓我們認識到絲竹管絃、高歌低吟,鼻子的開闔讓我們認識到清香淡雅與惡臭濃烈,舌頭的開闔讓我們認識到酸甜苦辣鹹,身體的開闔讓我們認識到粗細軟硬、冷暖溼滑。我們覆蓋灰塵的心在開闔之間,將生出貪愛與厭惡,愉悅與悲傷,輕鬆與壓抑。這顆心在應緣接物間,開始造作,開始粘著,開始堆積灰塵,以至於灰塵越堆越多。修學聖人的智慧,我們將於開闔間,心僅僅照見,不造作,不粘著,不再藏汙納垢。

    當我們有一顆清明的心,僅僅行照見之心,我們將能了達世間萬物,了達萬千變幻,一切看起來那麼的清晰,那麼的通達,不再有迷悶,不再有困惑。這種明瞭與通達不是建立在妄想與分別之上的,不是世間的知識、伎倆、世智辯聰。

    這些都是因為洞察了道的奧秘,遵道而行,與道交融、渾然一體。於是一切的潛能得以施展,一切的光明得以顯發,道之德能猶如永不枯竭的泉源,無窮無盡,也無量無邊。這種德能的綿延與昌盛沒有自我、沒有擁有、沒有主宰,道運化著、撫育著、成就著。道微妙幽深,德玄妙悠遠。

    本章文字簡短,但意涵非常豐富。既有修學之目標,也有修學的方法;既有病相的闡述,也描述治病之方;既有專門的修治,也包括日常的熏習增長;既有對道體清靜無為的稱揚,也讚歎從體起用的玄妙深廣。聖人極盡語言之奢華,演奏道與德不一不異、通天徹地之優美華章!實乃千古奇文!我人當仔細品一品、會一會、參一參!

  • 4 # 裘承信微讀道德經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出自《道德經》第十章。這一章是道在創造與建設宇宙的過程中所實施的規則。

    載:承載。道的根基是真理,載,指真理的承載力。

    營:營房,經營。道的內容是善良。營,指善的能量是建設宇宙的建築師。

    魄:魄力,魂魄。道的體現是美。魄,指的是萬物所彰顯出來的精神、價值、生命。

    一:第十四章:“夷、希、微、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即真理的公平、善良的公正、美麗的公義三者不可分離,缺一不可。

    解讀:承載天地的真理,建設宇宙的善良,彰顯萬物的價值與美麗怎麼可以分離呢?真、善、美,公平、公正、公義是道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必須合一。道在創造與建設宇宙的過程中也是遵循三觀合一的原則。

    營:營房,建設。營是動詞也是名詞。營,指的是道用“善”也就是道的本能經營宇宙,建設宇宙好像蜜蜂經營蜂窩一樣勤勤懇懇。老子把宇宙比喻成一個營房,營在這裡作名詞用,可以引申於宇宙的框架,因為,能量的體現就是宇宙的規律。規律是天地的格局與框架,所以營作名詞解讀。

  • 5 # 魏永臣550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載”,就是文宇記載或寫書做文章的意思,並不是車載物負重的意思。“魄”就是指的人的思維靈魂或精力。“營”是動詞經營調動大腦思維活力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寫文章,動腦筋投入精力都要緊緊圍繞著“一”,也即抱緊“一”。“抱”必須用手,並且不能鬆手,意思就是充分發揮人手的探索創新作用。“一”就是指的前所未有(前是零。)的生產製造技術創新。“無離”就是不脫離技術創新創造治理國家或民族,就能保持續進步;離開,技術發展就要受影響,技術發展就滯後落後。

    第二問,“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氣”指的是人的義氣,也即人的情感所產生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此句就是教育人們不要感情用事,守持僵硬的情理觀念,嬰兒的特點不當真生氣,根本不在乎情感義氣這樣的東西。

    第三問,“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滌”就是洗滌,洗乾淨的意思。洗什麼!洗的就是思想意識中的不乾淨的無用的東西,不僅要洗,而且要及時清除。“玄覽”就是指自己的繁雜的閱歷或各種前識経驗之類,這樣的東西多了會拖累消耗自己的“營魄”精力。“無疵”就是保持自己思想意識觀念乾淨純潔沒有思想上的瑕疵和障礙。

    第四問,“愛民治國,能無為乎?”此句充分肯定了無為而治就是愛民,就是保障民生或保障人民的生存權力。愛民,就知道民最需要什麼?老百姓最需要的是國強國防實力強,只有強大的國防實力,百姓才可以避免戰爭帶來的災難;才可以安居樂業,安心生產,提高生產技能和物質財富的積累。國家強大,囯防強大靠的就是“無為”,也即對自然宇宙的深入探索,提高生產技術尤其是先進兵器的生產技術,只有堅持探索創新的“無為”這樣的大作為,才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先進的“一”這樣的奇績。只有有了很多的技術創新奇績,才能使國強軍強。這就是堅持“無為”的意義所在。

    第五問,“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就是要人們把握住探索未知自然事物的特定時機,及時得到大自然在特定時機所釋放出的精華,就像女子受孕一樣,及時孕育誕生技術創新成果,即“早生一,多生一”。“一”就是天人結合而成的結晶(天子)。“天門開”,即大自然釋放精華或精子,人類要抓住機會及時“受孕”。

    第六問,“明白四達,能無知乎?”“達”就是道路通暢通達,沒有阻擋阻攔,沒有干擾之意。“四達”就是向各個不同的方向探索創新,不要被人類的前識経驗,或過往意識觀念干擾阻擋了人類探索創新的道路。“無知”就是無前識阻擋或否定前識,而形成新的認知。

  • 6 # 一曲凌日

    “營魄抱一”這四個字,可謂老子所強調的一個人修身起步的基本原則。其與第16章所示的“致虛極,守靜篤”的修行箴言完全是一回事。

    這一句(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所在的第十章,老子以反問之語,通篇表述了一個人由自修內聖到外化為王的整個次第與過程,並最後將此聖者之德歸結曰“玄德”(即真德、有道之德)。這裡,已經等於回答了本章的主旨之問。下面按上述提問回答另外兩點問題,即“載營魄抱一”的含義以及為何以六反問形式設言布字。

    (當然,若有興趣進一步瞭解本人對整個第10章的解釋,可參看本人較早前發過的相關釋文)

    先回後一問,老子為何以反問語式行文?簡單說,其一,這裡是過來人語,即這些是老子在全然經歷了其各個過程之後才說的話,尤其是自修的一部分(即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無疵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這是一個人由身心修煉而至內聖的完整過程。其二,老子此六反問言外之意是,我做到了你能做到嗎?這是一種警醒激勵式教育法。

    下面回答先前那一問即“載營魄抱一”的含義。上文有言,說此為一個人修行的基本原則,具體而言它是針對一個人身與心修煉(也即所謂性命雙修)的基本原則。這裡,我分三點解釋這句話。

    其一,對於“載”的理解。這一字的核心意是作為對一個人身心雙修的執行力的強化,即是加持、恆持的意思。老子認為修行者是否具有恆心和持續力很重要。其二,“營魄”之意是經營氣脈即蓄精聚力以純其氣——此側重於生理面。這裡,“營”當動詞講(與抱一之“抱”詞性相同),有營衛護衛之意。“魄”,指身內之陽氣。聯絡其下一句中相對應的“專氣致柔”句可知——我們一般人由於身處欲境,其肌體內陰逆之氣是很沉重而且僵硬的。故此有必要經過修煉將其致虛至柔。這一點,與上文所言的第16章之“致虛極”的意思本質上無異。其三,“抱一”側重於心理層面,即樹立一種正信之心;同樣其與第16章的“守靜篤”義同。“抱一”與其下句中的“滌除玄鑑”是正相應關係。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抱一”的原則可謂本所在章節的核心原則。因為它屬於知性範疇,故與見地密切相關。這裡所謂“見地”,意為“抱一”,它即是最初的,又是最後的;即是見解知性的,又是深含能量的。所以老子在其經文中強調“抱一為天下式”。好吧,就先簡單說這些。

  • 7 # 葉培盛

    本章是【老子】中最為難解的一章。但透過對【老子帛書】的研究,我們還是能夠對其進行完整解讀的。關於【老子帛書】,可以參閱本人的付費專欄【老子帛書原旨】。

    具體到本章,通行本一般寫做: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弗有,

    長而弗宰也, 是謂玄德!

    而帛書則寫做:

    戴營袙抱一,能毋離乎?

    槫氣至柔,能嬰兒乎?

    脩除玄藍,能毋疵乎?

    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

    天門啟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弗有,

    長而弗宰, 是謂玄德!

    首先,對比本章的第一句。通行本寫做【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帛書原文曰【戴營袙抱一,能毋離乎】戴,《說文》曰:分物得增益曰戴,引申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營,《說文》曰:環繞而居也,軍壘曰營。營,即今字「營」,引申為環繞而居,營衛君主的親軍,即軍隊。袙,pà,《說文》無此字。《集韻》曰:帳也。帳與營,形成對仗。故引申為行營帳內,輔佐君主的近臣,即官僚。毋,禁止也。所以,帛書之【戴營袙抱一,能毋離乎】,意即:分享物品與軍隊和官僚,以換取擁戴,並且抱持民心,團結一致,就能禁止離心離德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這,和下文之【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也是存在呼應關係的。

    ——為什麼答案是否定的呢?

    ——老聃馬上解釋到【槫氣至柔,能嬰兒乎】?

    ——凝息聚氣,使身心達到可曲可直的柔和狀態,就能是嬰兒了嗎?

    這顯然同樣是不可能的。

    因為【嬰兒】是一種自然狀態,而【槫氣至柔】則是一種人為的扭曲狀態。因為【民心不離】是一種自然狀態,而【愛民栝國】則是一種人為的扭曲狀態。

    統治者一切的所作所為,無非是要鞏固權位,禁止離心離德。

    透過分享利益,換取軍隊官僚的擁戴;

    透過施行仁愛,愛民如子,換取民心;

    透過控制國家,把握機關,掌控權力;

    然而:

    一旦利益開始發生衝突,軍隊和官僚,就會叛變離心。

    一旦仁愛開始破壞公平,民眾和民心,就會分崩離析。

    一旦控制開始鉗制自由,機關和權力,就會背道離德。

    所以,老聃以為,應當捨棄這些人為的,有意識的東西。所謂分享利益,施行仁愛,控制機關,等等,這些政策,所能換來的,只能是一種扭曲後的結果。

    天下之治道,在無為治也。統治者,真正要做的,應該是:

    ——停止軍隊與官僚,對民眾的壓迫與盤剝。

    ——放棄仁愛與私心,還民眾以真正公平公正的環境。

    ——淡忘機關與權力,和民眾之心,同文明之向,使天下復歸於自然,復歸於自由,復歸於道德,復歸於無極。

    所以,老聃後文曰:【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 8 # 西安交大黎荔

    載,用作助語句,相當於夫;營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一,指道,抱一意為魂魄合而為一,二者合一即合於道。又解釋為身體與精神合一。

    這一章著重講修身的功夫。這裡寫了六名問話,似乎是把“道”在運用於修身治國方面所做的幾條總結,對一般人和統治者提出了概括的要求。本章每句的後半句似乎是疑問,其實疑問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子要求人們無論是形體還是精神,無論是主觀努力還是客觀實際,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將精神和形體合一而不偏離,即將肉體生活與精神生活和諧。這樣就必須做到心境極其靜定、洗清雜念、摒除妄見,懂得自然規律。

  • 9 # 舞酒綠林

    逐字逐句解釋《道德經》很不容易,爭議較多。“營”是名詞還是動詞說法不一翻譯就不一樣了。還有“天門開闔能如雌乎?”更加五花八門。我的翻譯與眾不同:天門雖然也能開闔能如雌性生育嗎?

  • 10 # 石對窩子老槐樹

    在古代《皇帝內經》中,營和衛幾乎是不分的,“營”是指人體生命中的血液和養分等作用。“衛”是指人體生命中的本能活動,“營”是道家用語,“衛”是醫家用語。這裡營主要指承載生命的軀體,是實體的、物質的。魄是一個人的精神,是意識的。“載營魄抱一”我認為就是一個人承載生命的軀體和承載精神意識的魂魄抱守為一,永不分離,不分離就意味著成仙得道。這一章主要是養生修仙的要點,這一章連用幾個反問句,既告訴你修煉的方法,又反問你能做到嗎?正因為一般人做不到,達不到如此高度的修練境界,所以連用幾個反問句,以表達對普通人的失望。

  • 11 # 中上行

    經營好自己的身體(魄),使他能頤養載負我們的魂,(魂應當是人能量的專注,就如人體物質所產生維一集中的一條生物電流反應鏈。只要魂與魄的關係處理好了,人就能正常長壽)。又曰營魂抱魄,鞏固自己的身體,經營好自己的靈魂

  • 12 # 董事長慢慢懂事慢慢長

    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學習道德經需有宏大的視角,有敢於俯視全世界的魄力。縮短歷史,放大事物的方法論。不可局於當下的具體事情形勢中,不可拘泥於前人的解釋。亦不固滯於一詞一語的釋義。

    正像道德經所言,世人皆謂我道大不肖,若肖不為道也。

    由此種要求與狀態,才能夠以現實存在的事物為目標,找到其中激烈變動的因子,放大,解剖,研究,最後以現實存在運動形式加以表達。

    整句是,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找不到合適的的解釋,只能大概說說。就是下決心做某一件事物為已任,做到至善,就要時時照拂,發揚光大。

    就象黨指揮槍的原則,落到實際,就是黨委制度,但不能只是說說,浮在空中。必須團有黨委,連有支部,班有小組。大事必須透過黨委,一票否決制。也是高壓線,底限。

    就像君子慎獨,人多的地方是君子,人少怕地方也要君子,清夜獨處,問心也要無愧。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時時勤照拂,莫使惹塵埃。

    士不可以弘意,任重而道遠。

    孟母三遷,斷機柕。

    用人不疑。

    雖領城不同,但可類此,意會於此。

    象易經裡說的,遊魂為變。

    也有聖經傳教士聖保羅說的,你覺得你看懂了,你就看懂了。

    為道之人,懷玉衣褚。心裡覺是這麼回事情,但又往往講不出來。不能保證完全正確,是否為人承認。不如不語。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美好的結果總是證明你是正確的,現實不是這樣的嗎。

  • 13 # 青牛小陀

    營:抱負、謀求和維護的意思。集合求知多個問題以闡明道的真理!《道德經》第十章闡釋:在自然的法則中,頗讓生命與靈魂融合成為一體,也讓原本的精神體昇華達至道法自然,無為處於自由的自由狀態,以洗滌清除心靈的汙垢與思想的雜念。

    愛民如子、治國遵道,讓智慧處於真理的境界。

  • 14 # 穀神不死

    這章說的是呼吸之法,對氣功一點也不瞭解的,就不要深入研究了。

    載營魄抱一。說的是肺,肺藏魄,呼吸運動要與實際的身體活動相一致,才能讓身體保持靈活,不受損傷。

    而對於此章一直用問句,是有點責備的意思。責備一些雖追求學識的人,可連最基本的呼吸運動也不懂。不能入門,如何繼續發展好。這也算是一種哀嘆吧!

  • 15 # 養生男人699

    心藏神,腎藏精,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營作魂解,老子問你能不能做到那幾個方面的要求,即能無離,能嬰兒,能無疵,能無為,能為雌,能無知,一定要在這幾個方面做到這幾個耍求,必須的在這幾個方面,做到這幾個要求,才能獲得載營魄抱一,專氣致柔,滌除玄覽,愛民治國,天地開闔, 明白四達,的效果或能行,

  • 16 # 李培軍

    老子該章節內容,應該不是疑問句,而是反問句。

    營為動詞,本義是四周壘土而居,可以理解為圍繞著某個中心構建固定不變的狀態(圍繞而居、營謂周垣)。如營業、營造、營運、營養……等等。中醫也有“營衛之氣”,行於脈中為營,行於脈外為衛。

    老子所言“載(承載、揹負之意,帛書為戴,覆之於上為戴,可以引申為是敬奉)營魄(依賴身體存在而表現出的精氣神。帛書亦寫為袙,袙為帳,所喻與魄相同)抱一,能無(帛書為毋,禁止之意)離乎?”,其大意是:敬奉(揹負)以中心構建某種具體形式為而固守不變,能否禁錮背離的情形出現呢?抱一,豈能忘記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此句之後的“專(摶,憑藉、專注於)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能毋以知乎“,也都是以舉例的方式,闡釋在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修身治國之理。世事時移,能固執一端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 是謂玄德!”應該是老子在本章節所要表達的主旨,如何理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意是:事物產生與成長的發展過程,生而不違逆其根其本,長而不妨其修其制,就是通常所說的深奧難以理解的修為。

  • 17 # 虛無子169428089

    道德經-景文碑-本第十章 [原文]

    載①營魄②抱一③能無離④。專⑤氣⑥致⑦柔⑧能嬰兒。滌⑨除⑩玄覽○11能無疵○12。愛○13民治國○14 能無為。天門○15開闔○16能為雌○17。明白○18四達○19能無知○20。生之畜○21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22。是謂玄德○23。

    [譯文] 人只有當精氣神混然為一而達到無出無離、無分內外、無有分別的狀態時,才會自然呈現整體的生命存在。 人只有像這樣持之以恆地保持“精神魂魄意”混然歸元而呈現的生命力,專一集中於內在虛寂中和的境界,才會達到像嬰兒那樣自然而又旺盛的生命活動狀態——純真的活潑之性。 人只有透過自然及社會生活的具體內容和過程來淨化自我意識,才能做到醒執去偏,呈現出省察一如、寂照圓融的靈明妙覺之清淨境界。 人只有真愛待己、謙誠待人,將仁愛之心於行動中展現出來,惠及他人,利益他人,護助他人,才能自然地達成和諧的人生;而且依此治國,無私無為,才能使之安定繁榮,這樣社會就會自然呈現穩定而有序的發展。 宇宙自然生長化收藏之規律,展現出生生迴圈之性;人只有處虛守柔,才能達成人身心之整體與自然運化的和諧關係。於人自身而言,只有開啟天門,生命活動才會從根本上自動地與宇宙自然規律運化的各層次資訊進行交合,使人進入淨定的虛寂狀態。 人只有呈現根本智慧,其靈明妙覺遍透一切存在,能夠辨證地反應事物的整體,應對自然流暢而通達無方,因此達成人自身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而終合於道;像這樣知而不執所知,才能展現出周圓無礙的覺悟智慧境界。 有道者就是這樣順隨自然運化規律來生養萬物的。雖然生養,但不佔有;雖然無擇無棄地應對事物,但不倚仗所為;雖然促進事物運動、變化、發展,但從不主宰、統帥,而是順應事物本然地存在與運化。像這樣不據不棄、不倚不背,不使令限制、不放任無序,才是最根本、最自然的道用之妙。

    [註釋]

    ① 載(zài):本義為乘坐,引申為承載、承運,文中意為承載精氣神的人體。

    ② 營魄:營,本義“四周壘土圍繞而居”,引申為中醫學所說的營氣,即人體中飲食水谷化生的精氣,有營養滋濡全身和化生血液的作用。魄,本義為人始生時即依附於人形體的精神,古人認為人死後魄可以繼續存在,“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左傳》)。“魄,陰神也。陽言氣,陰言神者,陰中有陽也”(《說文解字注》),魄是陰神,魂是陽神。魄是先天的,隨形而生;魂是後天的,隨氣而生。魄為附形之靈,魂為附氣之神。營魄,文中指人之精氣神。

    ④ 無離:無出無離,沒有內外,無有分別。

    ⑤ 專:專一,純粹,全然;掌握,保持,長此以往。

    ⑥ 氣:本義為雲氣、雲煙,泛指氣體,引申為形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的物質實體(元氣、陰陽二氣),又引申為人體內能使各器官正常發揮機能的原動力,生命力的存在。“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朱熹《答黃道夫書》)

    ⑦ 致:集中心力,達到。

    ⑨ 滌:本義為清洗,引申為清除使淨。

    ⑩ 除:去掉,修治。

    11. 玄覽:覽,篆文(覽)從見、從監(照影),本義為觀察,引申為照察、省察,照察到的內容。玄覽,意為根本的思想意識活動的內容。

    12. 無疵(cī):疵,缺失、過失,瑕疵,病。 無疵,即淨寂。

    13. 愛:金文(愛)從旡(jì)、從心,表達仁惠、慈惠之意;小篆加“夊”(suī)成“愛”,強調行動。愛,即將仁和慈愛之心於行動中展現出來,惠及他人,利益他人,護助他人。

    14. 國:本義為邦國,古代王侯的封地;引申為政體之國。

    15. 天門:就自然而言,即宇宙自然生化之機;就人身而言,指百會至囟門這一段,即古人認為的人生命活動與自然間交通往來的人身門戶。

    16. 闔(hé):關。

    17.雌:母性、陰性的;柔靜、靜定之性。

    18. 明白:形容理之明透,道之根本智、無師智的展現。

    19.四達:達,本義為通達,泛指暢通,引申為通曉、明瞭,明智。四達,即行之無礙,自然流暢;人自身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道混然合一——即根本智遍透一切的展現之用;能夠辨證地反應事物的整體存在。

    20. 無知:雖知卻不執著於所知而呈現的覺悟智慧之境界。

    ○21畜(xù):涵養,養育。

    ○22不宰:宰,即統帥,主宰。不宰,既不命令,又不放任。

    ○23玄德:玄,根本的,生生迴圈、妙化無方之性。德,甲骨文( )從彳(chì)、從直(目視標杆),會“視正行直”意;金文(德)加義符“心”,或( )以“心”代“彳”,突出“心地正直”意。《說文》“悳,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從直,從心”,本義為對人講理,於己無愧,即真誠,表裡如一;文中意為道之用。玄德,即道之用所展現的生生迴圈、妙化無方之性。

  • 18 # Ssunny21

    意思非常簡單茅草屋下一家兩口寓意原始居住環境,魂抱一在於兩者靈魂融為一體寓意真愛的本質,因此構成以上成語內在本質含義。

  • 19 # 東方俊俠74412004

    這一章是老子關於修行方面的內容,第一句“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載,裝載;營魄指靈魂,整句的意思是,那個裝著你靈魂的大腦,能始終抱著唯一的信念嗎?第二句“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在煉功時,氣之柔和能象嬰兒嗎?第三句“滌除玄覽能無疵乎”,“玄覽”意同“營魄”,指的是你的心、靈魂,其中“玄”和“營”是大和多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清除去心中的雜念能純潔無瑕嗎?第四句“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天門指的是你的眼睛、耳朵、鼻子、嘴等,這些都是上天給你的接觸外界的大門,也是你的慾望之門,“雌”意指不過分,不強勢,整句的意思是那些能引起你慾望的器官能做到不過分的使用嗎?用反問的句式意指強調,這幾句都是煉功狀態的描述,一個非煉功者是很難體會的,這也是有人說《道德經》是一部指導修煉的書的根據。其它幾句較易理解,不再說了。

  • 20 # 藍天61355

    “載營魄抱一”,這句話很有意思,先從大的方面分析,然後再具體說。

    大的方面來說,誰載?誰抱?前面肯定有個主體,先放哪裡暫不說。

    具體來說,比如那個魄,統稱,具體稱就是陰神;神容易洩露,遊走,所以就得管理,那個營,就是管理的意思;管理魄不亂動,就是營魄。

    載營魄,比喻身;抱,是方法,就是守的意思;一,可以指心,也可以指道。整句話就是透過身體意守道,

    下句能無離乎?這裡無是不,離是可,就是,能分離還是不能分離,合起來就是問:透過身體來意守一(道),到底能不能得道呢?

    其它幾句,都是延伸到其它層面,就不在多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梅樹苗要幾年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