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擁朝陽之秋爽

    “越大越聽話的孩子”是無法掌控自己人生的表現;所謂“父母的權威感是如何喪失的”是一種維護自身所謂尊嚴的自私!理由如下:

    (不要把孩子綻放的未來,扼殺在父母"權威感"的自私想法中!)

    一是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孩子的思考。父母總是忽略了孩子是有自己思想的個體,總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孩子的思維!比如,父母認定的事,一定要孩子跟著自己是思路走,哪怕自己不懂,也一定要孩子聽話。如果上一代的思維可以代替下一代關於人生的思考,不能與時俱進的聽話,是孩子人生悲哀的開始!;

    二是用自己的經驗代替孩子的認知。“鐵燒紅了,一定不能用手摸!”是父母曾經的經驗!但是,今天的孩子可以,因為他們知道手上自己已經戴上了防熱手套。如果還在拿以往的經驗去告誡孩子,聽了,無法接受新的感知,不聽,就讓父母喪失了所謂權威感!;

    三是用自己曾經的努力成果,去折斷孩子騰飛的翅膀!因為自身的事業有成,就希望永遠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下,不想讓孩子因努力活好自己,去冒任何風險,下雨怕孩子沒帶傘,颳風怕孩子吹跑了,哪怕孩子說句“知道啊”,都認為是父母權威的喪失,是對還是錯?

    放飛吧,真正愛孩子,就應該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思維!

    放飛吧,真正愛孩子,就要給孩子塑造獨特人生的機會!

    放飛吧,父母的所謂權威,永遠不能替孩子走完多彩的人生!

  • 2 # 山林狂野談人生

    孩子為啥不聽話?因為你的話已經失去了權威性,而且不聽話,也沒有成本付出。

    貴人語遲,要想贏得孩子的尊重,就要少說話,多做事,多做讓孩子感動敬重的事。

    平時要多觀察多思考孩子這段時間有何進步,有啥值得你們自豪的地方,然後與孩子一起分享,但不要輕率話多,與孩子平和交流交談即可。讓孩子知道,他的每一點進步和收穫家長都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孩子自然就會自律很多,也會做更多的努力成就自己。

    當然也會發現很多問題,這時更不能急,要試著跟孩子交流問題在哪裡,啥原因導致的,問問孩子需要大人協助嗎?如不需要,就問問孩子咋辦,以後該注意些啥,如此孩子沒有逆反心理,也會心悅誠服的接受意見。

    大人要做好模範帶頭作用,平時就要嚴格自律,陪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進步。

    很多家長沒明白一個道理,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家長的毛病,很多事情,家長都是自以為是,其實不然,所以平時要多學習多思考問題,然後與孩子溝通交流,一起提高進步。

    至於違規的成本付出,不能只罰孩子,你們要一起承擔責任,因為子不教父之過也,所以父母要先挨罰,然後孩子承擔連帶責任,如此孩子還好意思逆反?

  • 3 # 雪孩兒

    我以前看過一句話,特別經典:

    小的時候我們依賴父母,長大了我們嫌棄父母,老了我們掛念父母。而喪失權威的父母的孩子正處於成長中。

    每一個正在喪失權威的父母都有一個正長大成人的孩子,每一個正覺得自己喪失權威的父母也有一個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扮演著決定鞋,任何事情都要掌控,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不,他們長不大,溫室裡的花朵開得再好看也是供自己觀賞。

    當他們成年了,就會被別人嫌棄沒有主見,任何事情都要父母做主,有的甚至被一些女性稱之為“媽寶男”。這樣的孩子出去外邊做任何事情也會扭扭捏捏,非常武斷。

    相反,如果父母將權威放下一些,做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帶路人,那麼這樣的情況會好很多。很多父母都怕孩子做錯,走錯路,但沒有試錯,哪知道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對的。

    別的我們不說,就單純這個早戀,大多數父母都反對早戀,聽到這個詞就聞風色變,但是,早戀本事人生中必經過的階段,只不過有的人表現得比較明顯,大多數都被壓制了。

    所以,權威這個詞在父母身上,適當即可,對的可以聽,不對的我們走權利去反對,發揮自己的主見說服他們,而不是絕對服從,家庭教育不是絕對服從,那是軍事教育。而父母也不是喪失權威,我們應該高興自己的孩子終於長大了!❤️

  • 4 # 平凡的開心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肯定是有原因,就像小象一樣,你小時候就給他養成用繩子栓著的,長大了就算有能力撐開那個繩子它也不會撐開!所以我覺得孩子需要從小教育,你從小教育對了,你給他引領對了,這輩子他就肯定孝順父母,聽話,小時候就很不聽話,長大了他也一樣不聽話,這個是必然的,所以一個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都需要父母灌輸正確,不然這個孩子就毀了,這個孩子長大了就給父母做壞事!!你也沒辦法管理好他,所以孩子的管理需要從小做起,沒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聽話的孩子!

  • 5 # 拼搏與信任

    一:父母之間出現問題,不去解決,卻試圖隱藏

    我之前遇到一個諮詢者,孩子會不斷地去觸犯禁令。

    媽媽說放學後就要回家,他就約著小夥伴一起踢球,玩遊戲到天黑;爸爸說上課的時候不要玩遊戲,他就偷偷地玩手機……

    家長很是困惑,孩子為什麼這麼的不聽話,是不是叛逆期。

    透過諮詢,我發現,孩子的家長感情不合,為了孩子,他們勉強在一起生活。他們告訴我,他們已經很注意這一點,儘量不在孩子面前談論這些問題。

    這種情況下,父母沒有把他們的關係理清,而是專注於孩子的教育。從外表來看,他們像是認真負責的父母,但實際上他們這種該解決的問題卻避而遠之的行為,會被孩子無意識地感受。

    孩子在這種影響下,會嘗試以這種方式解決問題,拒絕,拒絕主義,違反禁令等行為。

    我給他們的建議是,不要試圖隱藏父母之間的問題,直接跟孩子談,父母的感情出現了問題,但是父母都很愛他。爸爸媽媽會積極的去處理他們的問題。

    二:不一致的教育讓孩子無所適從

    多代同堂的大家庭,一起生活總會有一些矛盾,但是,如果在教育上沒有一定的準則,就很容易讓家長失去權威。

    小candy告訴我,每次要出去玩,媽媽會讓她慢慢的準備,把該帶的都帶齊,爸爸則很不高興的一直催促要早點出門,沒帶的回頭再買。這就會讓孩子質疑,到底是媽媽錯了,還是爸爸錯了。

    或者,今天媽媽心情好,允許孩子看電視;明天,媽媽不高興了,就禁止孩子看電視,這樣也會讓孩子覺得為什麼媽媽會反覆無常。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沒有一定的準則:一個人允許另一個禁止,都會讓孩子對準則很難理解。最容易讓家長喪失權威的行為就是,一方家長貶低另一方家長態度的決定。

    三:年齡危機

    在孩子的某些年齡階段,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權威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

    比如孩子的三歲危機或獨立危機——孩子開始積極抵制外部施加的決定,這看起來好像他已經不再認為父母是權威的。事實上,此時的孩子還是需要父母的。

    再比如七歲危機。通常這是孩子開始上學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他會說:“老師說......”......在這一刻,父母可以敏銳地感覺到它正在變成次要的。家庭成員外的人可以成為權威人士是絕對正常的 - 例如,在學校的第一位老師。在這種情況下,不建議家長嘲笑老師的話,批評老師的話。

    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來制定更好的方案幫助孩子度過危機。

    四:青春期的危機。

    家長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想法之間通常會有差異。在經歷這種差異之後,青少年有一種感覺——父母是錯的,總是錯的,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自己。

    這時候孩子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生理的發展,身體的變化,再加上學校裡巨大的負擔。通常情況下,父母此時很難跟上孩子的成長,成為最後一個瞭解孩子長大的人。

    五:父母自己本身就是孩子

    Andy家就有著這樣的問題。

    無論遇到什麼事,Andy總是習慣性的聽取父母的意見,這給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媽媽不是正確的,她還需要爺爺奶奶的指導。

    父母在道德上和經濟上依賴孩子的爺爺奶奶或保留大量嬰兒特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遇到比較“專橫”的爺爺奶奶,經常責罵父母,那麼父母很容易喪失在孩子身上的權威和權力。

    除此之外,如果家長本身表現出幼稚的行為 - 他們的行動放縱自己的率性,他們不知道如何的調節自己的情緒和慾望。也會導致同樣的結果。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父母在孩子眼中失去權威,當然,還有很多別的因素,比如被冤枉的孩子不再信任父母……很多問題都會導致家長喪失權威感。

    如果這是一個危機時期,那麼就根據孩子年齡的特點採取行動。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變得反覆無常,應當注意現在家庭的氣氛。成年人是否有逃避問題的表現?盡力避免,讓孩子聽到一個家長禁止,而另一個家長許可的事情,這會讓孩子難以行事。

    家長必須自己獨立起來,為自己塑造權威感。

    最後,請記住,在某個年齡段,這種行為意味著一個孩子長大並變化,學到新的東西。在這一點上,認識到孩子實際上處於成人和兒童狀況的邊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準備

  • 6 # Junter999

    父母的權威分成內在權威和外在權威。內在權威就是父母做好自己,對孩子有賞識,有尊重,孩子信任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願意合作。外在權威是父母用大人的權利壓制孩子,當然會遭到孩子的抗拒。其實聽話代表孩子認同你,願意幹,不聽話代表孩子不認同你的觀點,很多時候,反過來想想,難道大人都是對的嗎?很多時候,大人其實都是錯的!

  • 7 # 語文思維

    都說,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而且不能修正。真羨慕那些享受二胎政策的父母們,有機會修正和補充自己教育孩子的學問。不讓父母的權威感喪失就是其中的一項。

    從小,孩子對父母是崇拜的,因為父母能給予他們所需要的一切。但是,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父母就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要求而喪失了在孩子心中的威信,父母的權威感就逐漸喪失了。

    父母的權威感是怎麼在不知不覺間就喪失了的呢?一般都是自食其果。

    1.對孩子太嬌縱。

    孩子是父母血脈的傳承,父母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愛要有原則,許多家長就是在愛的名義下喪失了愛的原則。幾乎是到了孩子要天上的月亮,家長都會想辦法去取下來的程度,而主要又是物質上的滿足。父母的能力有限,當嬌縱到自己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的地步時,孩子不但不感恩,反而覺得父母無能,父母的威信反而也就隨之降低了。

    2.自降威信。

    許多家長總是愛當著孩子的面說:我管不住孩子了、孩子不聽我的了、孩子不聽他媽媽的了、他媽媽管不住了、他只怕他爸爸了等等這類話。其實,這些話會在潛意識裡告訴孩子:我能幹,除了爸爸,我可以不聽別人的話了。於是,這樣的孩子真的就越來越不聽話了。

    3.自己不求進取。

    (1)遭孩子嫌棄。

    孩子一天天長大,一天天積累起來的資訊也越來越多。而當父母的卻不學習,於是孩子的需要,特別是心理需要、學習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家長的威信就降低了。

    (2)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不對。

    在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可在現在這個社會里面,孩子獲得資訊的渠道太多太多,他們懂得的東西是我們無法估量的。家長老是用老方法來教育的話,孩子當然就不接受,就覺得你太落後。於是,家長的威信又降低了些。

    所謂叛逆期就是這樣形成的:家長教育的步伐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4.不能給孩子樹榜樣。

    比如,父母說話帶髒字成習慣;父母一閒下來就打麻將,背牌經;開口就張家長李家短的;坐下來就玩手機、耍抖音、打遊戲、工作上弄虛作假了還當本事任意炫耀、夫妻有事不好好說、對老人橫眉豎眼的等等行為,都會降低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因為孩子在年齡漸漸長大的同時,還有他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也在逐漸提高。

    那麼,父母怎樣才能維護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穩固權威感呢?

    1.物質上理智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2.做學習型的家長,隨時滿足孩子成長中思想和精神上的需求。

    3.做好自己的工作,經營好家庭氣氛,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安全、進取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為有你這樣的父母而自豪。

    4.多表揚孩子。千萬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我管不住我孩子”這樣的話了。如果真有這樣的情況,要想法找孩子優點放大說:今天孩子又聽我話了!時間一長,孩子就真聽話了。

  • 8 # 曦元老師

    要在孩子心理建立起權威感,作為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父母要積極樂觀,心胸豁達,給孩子傳遞樂觀向上的正能量。作為父母,無論是面對社會現象還是生活瑣事,都要以公正心做出客觀評價,面對困難不發牢騷,不頹廢,積極應對,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讓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一種樂觀、豁達、堅韌、執著的品質,試想,當一個孩子在父母身上能看到這麼多優秀品質時,父母在孩子心裡還會失去權威感嗎?

    二、父母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諾,在孩子心裡建立起信任感。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輕易不要許諾,許諾了就要履行承諾。有很多年輕父母,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常常承諾,快點寫,寫完了給你看電視,孩子很快寫完了,父母卻覺得時間太早,看電視太可惜了,就在孩子完成的作業裡故意挑點毛病,找個藉口讓孩子再寫一套卷子,這時候孩子雖然滿心不高興,可是畏於父母只能噘著嘴寫卷子。長此以往,孩子不再信任父母,當他長大了,敢於反抗了,自然不會再聽父母的話。

    三、父母要與孩子平等交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父母是孩子言行的引導者,思想的構建者,更應該是心靈的傾聽者。在孩子面前家長不能頤指氣使,高高在上,不能為了不失權威而經常用命令,指責甚至打罵來教育孩子,要視孩子為平等的人,給孩子表達思想,提出建議的機會,面對問題,父母和孩子要商量解決,讓孩子的思想言行得到充分的尊重,試想,一個在父母那裡不壓抑,總是能釋放心聲的孩子,又怎能對父母失去信任感和依賴感?父母的權威感又怎能消失?

    總之,孩子不聽話了,不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沒有找到跟孩子溝通的最好辦法,沒有在孩子心裡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感,當孩子失去了對父母的信任、尊重、依賴,父母的權威感也就隨之消失了。

  • 9 # 教育坤坤說

    沒有操控,就沒有叛逆。父母越是想要用“權威”控制孩子,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具體表現也就是孩子越大越不聽話。所以,提出這個問題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明顯然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孩子的思想是不成熟,需要“聽話”,更需要尊重父母的“權威”。孩子為什麼越大越不聽話?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有一種感覺,孩子真的是越長大越不聽話,無論怎麼說都沒用。但是,家長們卻往往忘記了反思出現這種情況背後真正的原因。父母們已經習慣了用大人的角色去和孩子交流。父母常見的幾種錯誤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太囉嗦。父母總擔心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對於一些要求總會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地講,生怕孩子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事情等等,卻忘記了嘗試著引導孩子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管的太嚴不願意放手。作為家長,父母們恨不得對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插手干預,因為家長們往往認為孩子太小,自己很難獨立做好一件事。為了避免孩子受到傷害,自己也是不得不管的嚴格一些。拒絕孩子的好奇心。對於家長來說,好奇心有可能會將孩子引導到不好的一面。於是,家長們往往會第一時間選擇拒絕孩子的好奇心。一旦這樣做了,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家長們越是禁止,孩子想要突破禁區的好奇心反而越重,所謂的反抗行為就會越來越重。發脾氣甚至打孩子。對於教育孩子,不少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孩子不經過打罵就不會成長。家長面對的孩子的耐心,往往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減少,打罵也就成了家長們常用的教育方法,有時候家長還會以愛之名拿孩子當做出氣筒,甚至絲毫不顧忌孩子的尊嚴。過於寵溺孩子。受年齡限制,許多孩子的心智很晚才會成熟,家長們也往往會比較寵愛孩子,對於孩子的錯誤儘量包容,甚至不捨得說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只要是自己不認可的就不會屈從,也就是家長成說的“不聽話”。父母該不該樹立“權威感”?

    其實,與孩子相處,家長確實應該保持一種威嚴,這也有利於在關鍵的時候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發展,但是,想要孩子“聽話”,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父母以一種交朋友的心態,嘗試建立一種相對平等的親子關係。

    一旦和孩子成了朋友,家長才有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及時發現他們內心的困惑,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作為一個無所不知的“大朋友”,孩子往往才會從心裡把父母作為榜樣,父母就此在孩子心目中也就建立了一種相對親密的“權威感”,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親子互動。

    所以,父母不要總想著操控孩子,而應該轉變觀念,學會和孩子相處,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哪些將軍,他們是最擅長用謀略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