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義奎

    羅姆兒童就是羅姆人的小孩子,羅姆人(ROMA)是吉普賽人的又一種稱謂。納粹奉行種族主義,認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都是劣等民族,所以不光殺死了很多猶太人,也奴役和屠殺了不少吉普賽人。

  • 2 # X事記

    吉普賽(羅姆)人是歐洲最被汙名化、最受歧視的少數族群,圖為一群羅馬尼亞吉普賽孩童在髒兮兮的街道上玩耍

    歧視的力量有多大?

    對於歐洲最被汙名化的少數族裔──吉普賽人(羅姆人)來說,歧視使他們困陷於貧窮和邊緣化的惡性迴圈,臨時搭起的營地成了他們永久的住所,衛生條件惡劣,沒水沒電。歧視也剝奪了他們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日前國際特赦組織釋出了一項在東歐斯洛伐克的調查報告,發現吉普賽兒童在學校中遭到隔離,被老師霸凌,甚至被誤診為智障。

    說起吉普賽人,世人的聯想可能是神秘的占卜、熱情的歌舞女郎,以及天涯漂泊、詐欺和偷竊,或許帶有幾分浪漫的想像,但對吉普賽族群來說,這標籤卻是個難以承受之重,讓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難逃歧視與隔離,成為永遠的邊緣人。吉普賽(Gypsy)其實是誤稱,他們早已替自己正名為羅姆(Roma),然而,名字改了,命運並沒有因此不同,他們特殊的長相、流浪的生活型態、對階級制度與傳統的堅持,幾百年來,讓他們成為一個獨特的存在,處處受唾棄。

    歐洲的羅姆人

    估計目前歐洲共有1000-1200萬羅姆人,多數集中在東歐地區。

    羅姆人最早約於11世紀從印度遷徙而來,當時許多人被活捉並充作奴隸販賣。

    蘇聯瓦解,以及南斯拉夫分裂後,許多羅姆人遷至西歐,希望擺脫貧窮和歧視。

    歐洲的吉普賽(羅姆)人飽受歧視,圖為羅馬尼亞Baia Mare的吉普賽社群,環境髒亂不堪。

    歐洲羅姆人權中心(ERRC)與國際特赦組織3月1日共同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5至11歲的吉普賽小學孩童被系統性地剝奪受教育的權利,使他們陷入貧窮與邊緣化的迴圈之中。即使換了幾屆政府,但基礎教育體制內對羅姆人普遍的排擠和歧視,卻始終牢不可破。即使無論根據歐洲或國際法,教育體系內的歧視都屬於違法行為,歷屆政府卻始終未能採取具體措施禁絕歧視。斯洛伐克徹底漠視教育體系內深植的歧視,使得幾世代的羅姆孩童從一踏進教室那一刻起,便註定未來一片黑暗,歐洲羅姆人權中心主席約瓦諾維奇(Dorde Jovanovic)說。不過,報告一出爐,斯洛伐克內政部長Robert Kalinak譴責兩個聯手進行調查的機構誇大了隔離和歧視,並表示當局正在研擬計畫,設法改善當前情勢。

  • 3 # 曉曉曉

    納粹種族主義的其他受害者還包括歐洲的辛提人和羅姆人,現在紀念活動中也常常被提及。但不是所有幸存者都有機會讓人們聽到他們的故事。另外有一群人則長期被人所忘卻:這就是生活在德國的黑人。

    所有這些人的聲音都需要被傾聽,這不僅是出於對倖存者的尊重,也是因為如果我們今天想要銘記大屠殺的教訓,我們就必須分辨納粹種族主義的各種表現形式。

    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據信在德國境內生活有數千名黑人——後者人數從來沒有被統計過,估計的數字也千差萬別。在新興的黑人社群,其核心是一群來自德國在非殖民地的黑人和他們的德國妻子。

    黑人透過家族和協會的方式在德國境內以及國外形成網路,一些人積極活躍於共產主義和反種族主義組織。納粹政權的第一波行動就是鎮壓黑人政治活動。另外,作為一戰後凡爾賽和約的一部分,法國軍隊佔領了萊茵蘭地區,所以法國殖民地士兵還留下600到800名後裔——儘管不是所有人,但許多人都是非洲人。1930年,法國軍隊撤走,萊茵蘭地區解除了軍事化,直到1936年希特勒向這裡派駐軍隊。

    1935年,《紐倫堡法》剝奪了猶太人的德國國籍並禁止猶太人與“德國血統的人”結婚或發生性關係。

    後來的裁決確認黑人(和“吉卜賽人”一樣)也被視為是“外國血統”,並適用於《紐倫堡法》的原則。非洲裔黑人極少擁有德國國籍,即使他們出生在德國,一旦他們的護照上將其劃為“無國籍黑人”,身份就不可逆轉了。

    1941年,黑人兒童被正式禁止進入公立學校,但大多數兒童早就在課堂上遭受種族虐待了。有些兒童被迫離開學校,任何人都不得上大學或接受專業培訓。倖存者發表過的採訪和回憶錄、未發表的證詞和戰後賠償要求都證明了這些經歷的真實性。

    1942年,當黨衛軍頭領海因裡希·希姆萊對德國和被佔領歐洲國家的所有黑人進行普查時,他可能考慮過採取某種形式的圍捕。

    透過對集中營記錄和倖存者證詞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僅僅找到約20名曾被關押在集中營和監獄的黑人——至少一人是安樂死的受害者。

    納粹恐懼“種族汙染”,因此德國黑人家庭最常見的創傷就是家庭解體。“異族通婚”的夫婦常受到騷擾,直到夫妻分開。

    在1937年的一次秘密行動中,約400名萊茵蘭地區的兒童被迫絕育。為了逃脫絕育,其他的德國黑人躲藏起來或逃離德國,而沒有逃脫的朋友和親戚所遭受的迫害加深了人們的恐懼。

    1933年,德國的黑人社群還是新鮮事物。在大多數家庭,在德國出生的第一代黑人剛剛成年。在這方面,德國與法國和英國差不多,黑人社群都是由來自殖民地的男子組建的家庭。

    納粹的迫害破壞了這些家庭和社群的聯絡。其中一個影響是長期以來,德國殖民歷史在人性方面一直保持沉默——黑人和白人可能共享著同一個社會和文化的空間。

    反對難民的反應則揭示出硬幣的另一面:在歐洲,不只有德華人擔心移民。他們的擔憂來自於1945年以來德國社會里一種非常有影響力的想法:即不管他們值不值得幫,只要不是白人,那他就不是德華人。

  • 4 # 手機電腦一站式

    英語系人士一般稱呼吉普賽人為Gypsy,中文“吉普賽”即是該名稱的音譯。Gypsy的字源為“埃及”(Egypt),這是因為英語系人士最初於15世紀接觸到吉普賽人時, 誤以為他們來自埃及。其他地區對吉普賽人的稱呼可謂五花八門,法華人稱他們為波希米亞人,實際上,吉普賽人稱自己為羅姆(Rom),在吉普賽語言中,“羅姆”的原意是“人”。

    希臘人稱吉普賽人為“阿金加諾人”(Atsinganoi),這個詞在希臘語裡是“賤民”的意思。 根據這些

    線索,從語源學解釋吉普賽人,學術界出現了兩種推論: 一種說法認為西方基督教文化出於對吉普賽人的歧視,稱呼他們為“賤人”; 另一種解釋

    是,該群體最早系屬於印度西北部的低下階層,因此延用“賤人”一詞。

  • 5 # 江城一小子

    羅姆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吉普賽人,是這個星球上最神秘的民族之一,也是被誤解最深的一群人。

    上世紀80年代,印度電影《大篷車》和墨西哥電影《葉塞尼亞》在中國上演,引發了華人對羅姆人的興趣,也讓我們第一次知道這個一直在流浪的民族負載著多少刻板印象。那麼,這是羅姆人的真實面貌嗎?

    1. 名目繁多的稱謂

    瞭解羅姆人的第一步,是不要把他們叫做“吉普賽人”,雖然我們從來不曾意識到這個稱呼中帶有種族歧視的意味。羅姆人可不這麼看,他們從來不把自己稱作吉普賽人,並且認為這是一種飽含惡意的稱呼。

    英語中“gyp”這個詞的意思是“騙子、欺詐”,按照《牛津英語詞典》的說法它正是源於“gypsie”,也就是吉普賽人。

    許多地方已經把吉普賽人與騙子和小偷畫上了等號,納粹在德國當政期間,許多吉普賽人被紋上或烙上“吉普賽人”字樣,這段歷史也讓羅姆人更加反感被稱為吉普賽人。

    羅姆人在英國被叫做吉普賽人,在法國被叫做波希米亞人,在西班牙被叫做弗拉門戈人,在俄羅斯被叫做茨岡人、在阿爾巴尼亞被叫做埃弗吉特人,在希臘被叫做阿金加諾人,在伊朗被叫做羅里人,在斯里蘭卡被叫做艾昆塔卡人……

    他們則自稱為羅姆(Rom),因為在吉卜賽人的語言中,“羅姆”的原意是“人”。

    目前支持者較多的羅姆人起源理論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公元5世紀為了躲避宗教迫害從印度逃出的低種姓平民,他們首先逃到今天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地區,再從那裡前往歐洲。在幾個世紀的西遷過程中,這些流亡者的後裔分裂成三個不同的分支,其中一支就是今天的羅姆人。

    3. 並不自願的流浪

    長期以來羅姆人都被視為天性就喜歡流浪,這種生活狀態甚至被美化成一種浪漫,比如形容一個人自由奔放時,就說他有“吉普賽人的靈魂”。

    羅姆人生活在主流社會之外,遠離約定俗成的社會規範,坐著大篷車四海為家和時常伴隨他們的歌聲與舞蹈,讓這種生活看上去很美。

    然而只有每天都過著這種生活的羅姆人自己知道,他們根本無法選擇,歷史上他們也曾試圖在一些國家安頓下來,但最後等待他們的都是被驅逐的命運。直到今天,對羅姆人的驅逐也沒有停止,近年來法國就一直在把他們趕往其他國家。

    在看似浪漫的漂泊生活背後,羅姆人的流浪其實只有一個簡單的理由:生存

    4. 無根的浮萍

    羅姆人是一個沒有國籍的民族,像無根的浮萍一樣。即使他們出生在某個國家,也很難獲得公民身份。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傳統讓羅姆人很難融入外部社會,而且他們廣泛分佈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屬於少數民族,難以爭取自己的權益。

    1977年國際羅姆人聯盟的成立,並沒有讓羅姆人的處境有多大的改觀,沒有國籍的狀態使他們成了“法律上的隱形人”。羅姆人無法獲得教育、醫療保健和其他社會服務,由於沒有護照,甚至不能乘坐現代交通工具跨國旅行。

    沒有國籍的羅姆人在骨子裡卻是驕傲的,他們把所有非羅姆人稱作“加傑人”,意思是“土包子”、“鄉巴佬”、“野蠻人”。這種排外情緒的形成,固然與羅姆人長期遭受迫害有關,但是也成了他們融入現代社會的絆腳石。

    5. 苦難深重的歷史

    羅姆人是世界上受迫害最深重的民族之一,從14世紀到19世紀他們在整個歐洲都被視為低人一等的下等人,經常被奴役、交換和售賣。

    早在1510年,瑞士就立法驅逐羅姆人,規定在該國境內發現的任何羅姆人都要被處以死刑。

    英國在1554年通過了類似的法令,丹麥也在1589年起而效仿,葡萄牙則是從1538年開始把國內的羅姆人流放到巴西北部等海外殖民地。

    1880年,阿根廷成為美洲第一個對羅姆人關上大門的國家,5年後美國也立法禁止羅姆人入境。

    1896年挪威當局強行把羅姆人兒童從父母身邊奪走,大約有1500個孩子被搶走送進孤兒院。

    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滅絕廣為人知,其實羅姆人也在他們滅絕之列,在德國和德佔區,被屠殺的羅姆人少則20餘萬,多則150萬。

    直到今天,羅姆人遭受的歧視和迫害也沒有終止,2011年9月還有數千保加利亞人在街頭示威中高喊“把吉普賽人做成肥皂”的口號。

  • 6 # 直筆史話

    羅姆人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吉卜賽人,只是吉卜賽人他們自稱為羅姆人。但是其他國家對吉卜賽人都有不同的稱呼,例如英華人稱其為吉卜賽人,法華人稱其為波希米亞人,西班牙人稱其為弗拉明戈人,俄羅斯人稱其為茨岡人,阿爾巴尼亞人稱他們為埃弗吉特人,希臘人稱他們為阿金加諾人,伊朗人稱他們為羅里人,斯里蘭卡人稱他們為艾昆塔卡人等等。

    據考證,吉卜賽人可能原居於今伊朗境內,大概在10世紀前後開始向外遷徙,足記遍佈世界各洲。吉普賽作為一個天生流浪的民族,內心有著吉卜賽人保守著內心關於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嚮往和天生的特質。Bass,並不是用來演繹南歐Sunny的爵士;手風琴,不是傾訴雪原的孤獨;歌聲不會表達更多的無奈與苦難;你聽到的永遠是一個整體演奏出來的音樂,不能缺少任何部分,每一個人都在用他們的熱情與瘋狂抒寫著他們的精神,一種屬於吉普賽民族的,特別的氣質。由於吉卜賽人和所屬國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非吉卜賽人對吉卜賽人普遍存在較壞的印象,認為吉卜賽人不能融入社會主流,都是乞丐、小偷、或者人販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對吉卜賽人的迫害達到高潮,當時納粹德國將吉卜賽人人和猶太人一樣關進集中營進行種族屠殺,約有四十萬吉卜賽人遇難。在今天,有一部分吉卜賽人試圖保持其傳統生活方式,居無定所。但在東歐許多地區,吉卜賽人定居在生活條件極差的棚戶區內,和其他民族居民仍然時有衝突。但在其他地區,吉卜賽人則依靠其傳統文化成功緻富。

  • 7 # 雲中靜月

    羅姆兒童就是吉普賽兒童。

    這裡首先要了解一下納粹為什麼要殺人,殺的都是什麼人。

    納粹德國的最終解決計劃

    納粹德國奉行民粹主義,即大德意志,純雅利安等觀點,煽動民族熱情,取得德華人民的支援,一般來說,這種只是政治口號,沒想到,希特勒上臺後,開始不折不扣地執行鼓吹雅利安人優秀的各種政治口號,為德國尋求民族復興。

    那個時候,像猶太人,吉普賽人等人群是沒有國家的,這兩個民族始終沒有被歐洲同化,而是始終保留民族個性繁衍下來,只是二者分的叉比較大,一個是精通商業,成為富人,一個是隻學下九流,乾點偷雞摸狗的事,太好不行,太壞了更不行,一個壟斷了國家乃至歐洲命脈,一個是流浪歐洲的擦腳布民族,所以都被德國定為眼中釘肉中刺。

    納粹德國對於建立大德意志雅利安各種名頭的帝國之類的國家非常的熱衷,在鼓吹民族主義的同時,就是要清洗國內種族勢力。

    德華人刻板且有強迫症,大概都是處女座,所以對歐洲的種族情況特別的關注。

    本來猶太人就太優秀,因而歐洲各地從古至今都反猶,而當年的沙俄反猶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而他們也會想方設法的處理掉猶太人。因而臭名昭著的猶太人最終解決計劃出爐。

    他們認為處理掉猶太人是他們為世界所做的一種貢獻。

    推行猶太種族滅絕,順帶也把吉普賽人也帶上了。

    因為吉普賽人實在是上不得檯面。

    除了納粹德國殺了600萬猶太人,大約有100萬的吉普賽人受到迫害與殺害。

    吉普賽人怎麼了

    曾經看過一個電影,講的很有趣,做生意的,有三種人可以玩的很嗨:出手快的,腦子好的,會耍賴的,這三種無疑是都在說猶太人。所以猶太人除了社會地位不行,玩票還是沒問題的,畢竟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可是吉普賽人就慘的多,因為民族天性問題,這個民族始終是在流浪,也就是歐洲的該溜子,盲流子,又由於不學無術,只能偷雞摸狗。

    而且,無政府主義的社會組織形式和居無定所、流浪遷徙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始終被歐洲人視為“化外之民”。

    吉普賽婦女(粉色)街頭公然搶劫

    吉普賽人不事生產,不事農桑,不像農民,牧民,工人那樣有著自己的產業生活文化,所以沒有固定的落腳點、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當然更沒有固定的收入。

    這種情況,都會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的維穩物件。

    這種人不光走到歐洲被歧視,恐怕走在包容性更強的中國也是會被人們用有色眼光看的,而且一定會成為重點治理和扶貧物件,畢竟華人是善良的,講究和而不同。

    不能改造你們,那就讓你們變成我們。

    歐洲普遍反感吉普賽人,但是處於容忍態度,而德國走的法西斯路線直接是反人類,直接讓他們從地球上消失。

    扯遠了。

    由於吉卜賽人的流浪天性使得吉普賽人沒能形成自己的國家,缺少自身的文獻記載,對於吉卜賽人的描述多是出於聚居地國家史料及文學作品中。

    羅姆人是吉卜賽人另外一個名稱,俄羅斯稱為茨岡人,主要生活在歐洲地區。

    據說是從伊朗高原來的,這個誰也不知道。

    吉普賽人從事的就是當小偷或者當大仙為生,因為族群文化原因拒絕文化教育,骨子裡天性放蕩不羈。

    2005年,本著人道主義精神,也為了減輕政府的負擔,歐盟曾經啟動了“十年羅姆人融入計劃”。他們讓吉普賽人進入正規的學校學習,培訓他們的技能,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期望用十年時間提高吉普賽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就業率。讓吉普賽人拋棄原有的生活方式,融入現代文明社會。但最終,這項聲勢浩大的工程還是以失敗告終。

    時至今日,吉普賽人幾乎沒有出現過影響世界的人物,多是出現在文學作品裡充當配角。

    現在,歐洲的很多社會問題除了黑人,吉普賽人也能貢獻一些力量。

    雖然吉普賽人已經定居,停止流浪,但是還是住在歐洲國家的棚戶區裡,受教育率比較低,社會問題較多,即便是採取中國的精準扶貧政策,怕是也得需要相當時間才能取得時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劉備孫權都分別錯殺過哪些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