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土風雨

    七步詩,說明作者才思敏捷,博覽群書,出口成章,並與吟詩環境相適。

    不一定是七步,應該是較短時間,如現在五分鐘之內。

  • 2 # 申強老師

    我們上學時,應該都在課本當中學過《七步詩》,《七步詩》也是曹植的成名作品,不過凡是三國演義當中的故事,我們肯定都需要找些正史當中的記載來證明。可能大家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七步詩》真的是曹植走了七步寫出來的麼?其實這肯定多多少少運用了一些誇張的手法,雖然曹植的文學天賦的確很厲害,但在當時如此危機的情況下,或許說錯一個字就會人頭落地,還要走一步作一句詩難度可想而知。而且關於《七步詩》到底是不是由曹植親自完成的,也是要打上一個問號的。

    七步詩真是曹植走七步寫出來的麼?其實曹植根本沒寫過七步詩

    曹植是曹丕的弟弟,卞夫人的第三個孩子。卞夫人的確非常會相夫教子,生了四個兒子,其中有兩個都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不過曹植的文學天賦的確還是在曹丕之上,雖然曹丕已經非常厲害,但曹植已經被推崇到了作為文章典範的位置,同曹操並駕齊驅。所以早年曹操也是非常寵愛曹植,而冷落了曹丕。曹植的代表作有很多,除了我們最為熟悉的《七步詩》以外,還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作品,後人對於曹植的評價也非常高,有著"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七步詩真是曹植走七步寫出來的麼?其實曹植根本沒寫過七步詩

    不過既然作為曹操的兒子,天生就不會是輕鬆的命,雖然曹植更加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為了不辜負曹操的期望,所以還是決定同自己的大哥曹丕爭奪嗣子之位。當開始大家都覺得曹操比較偏袒曹植,還為長子曹丕感到擔心。不過曹丕有司馬懿幫忙,期間利用曹植放縱的性格,讓他闖下了大禍。最後曹操雖然保住了曹植的姓名,但這個嗣子肯定是沒辦法給他了,而且朝中大臣們也不願曹操廢長立幼。

    七步詩真是曹植走七步寫出來的麼?其實曹植根本沒寫過七步詩

    曹丕上位後,登基稱帝改朝換代,創造了歷史還完成了曹操留下的遺願。但曹丕還是對曹植不放心,於是命令曹植創作一首詩,這首詩需要表達他們之間的兄弟情義,但不能出現"兄弟"二字,而且只能在朝中走上七步便要完成,不然就人頭落地。結果最後曹植奇蹟般的完成了這個任務,不過到底有沒有走七步這個規定還需要商榷,有可能是羅貫中在演義裡故意加上去的,畢竟小說還是要刻畫出緊張的氣氛。

    七步詩真是曹植走七步寫出來的麼?其實曹植根本沒寫過七步詩

    不過史書中第一次出現《七步詩》的記載,並不是在《三國志》當中,而是出自南宋的《世說新語》。而且當時這首詩也不叫《七步詩》,但因為這幾句詩詞流傳度太高所以後人才認為這是羅貫中自己加到三國演義裡面的,《世說新語》雖然有這首詩但也沒說是曹植寫出來的,正史又無記載,所以《七步詩》很有可能並非曹植親自縮寫,而是杜撰出來的。當然這個問題目前的爭議還很大,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3 # A李學政

    三國時期,魏國曹操去世後,他的長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為丞相,改寫《七步詩》。

    曹植很有才華,精通天文地理,說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絕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曹植產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眾臣在皇帝面前也說三道四,謠言惑眾,什麼朝中一日有曹植,宮內雞犬不寧,如他日造反,圖謀篡位,何不為宮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為強,斬草除根,以免日後夜長夢多。曹丕聽信了讒言,決定今日動手。正趕上一樁造反政事,曹丕認定曹植為主謀,正午時分,曹丕傳弟弟曹植到池廳邊相見,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衛隊揮刀截下。見到曹丕,曹植道:“吾兄傳我有何貴幹?”眾人道:“宮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聽說了吧,吾登皇位你懷恨在心,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長嘆一聲,道:“吾兄疑我造反,謀你河山篡你朝位!這罪行可不敢擔當,請吾兄明察秋毫,小學六年級作文《改寫《七步詩》》。”曹丕不好推辭,只得說:“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誼,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不然,休怪我大義滅親了。”“好辦好辦,若我不能在七步內作詩一首,任憑你處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說。“爽快!爽快!咱倆一言為定。”曹丕說完,便邁出了第一步,突然,他聞到了從遠出飄來的陣陣煮豆的香味,靈感一來,借物抒情,還沒有走完七步就作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完,曹植對曹丕說:“我們雖有君臣之分,但畢竟是骨肉相連,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殘?我無意與你權利相爭,無論誰是君主,我都會忠貞不二地跟隨,毫無怨言!明槍易擋暗箭難防。若你要殺我,輕而易舉,何必大費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聽了,被駁得無話可說。從此就再也不敢為難曹植了,倆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協力,建設魏國。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這首詩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 4 # 使用者振華

    是真的。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文人曹植的一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 5 # 喜茗

    《七步詩》,自然是走七步成詩。

    歷史上,曹植七步成詩故稱《七步詩》。三國時期,魏國的皇帝曹丕,命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如果作不出來就要處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憤怒傷心悲憤,七步成詩,當場念出:“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詩之妙,在於巧妙設喻,寓意明暢生動。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把鍋內的豆煮得咕咕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

  • 6 # 野狐習禪

    野狐試答

    曹植七步成詩,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情節,小說不能當正史,但人們倒很樂意相信真有其事。或許真有其事,謝靈運說過;天下文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剩下的,被天下其他人所分。才高八斗說的就是曹植,所以有理由相信真有此事。

    如果說七步成詩真有其事,我想詩也是早就寫好了。曹植兄弟倆的關係如此惡劣,他對自己的處境,對兄弟關係能不經常思考?有感而發,不平則鳴,他這方面的詩恐怕早就有不少。當曹丕要求七步成詩,寫不出來砍頭的時候,曹植只是在七步的時間內選擇了一首合適的詩吟出來罷了。面對砍頭,只有走七步的時間,這種情形下能寫出詩嗎?才情再高也做不到,揆情度理我們應該能想明白這是咋樣一回事。

    《七步詩》的詩題應該是後人根據作詩的情形所起的,這首詩應該算作五言古體無題詩,《七步詩》不是詩的一個類別,題主問歷史上還有誰寫《七步詩》就沒法回答了。不過才思敏捷出口成詩的詩人大有人在,不過作詩的情形絕對不同於曹植那種面對砍頭的情形。李白的《贈汪倫》就是脫口而出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好詩是靈感突現,自然流出來的。

  • 7 # 古倉號

    史上有故事傳說曹操入棺時,曹植因為喝酒忘記了時間,曹丕便抓住這個機會要殺曹植,而這時候曹丕的母親卞氏為曹植求情,曹丕就賣個面子給他的母親。曹丕讓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就要處死曹植。曹植臨危不亂作下傳世名篇《七步詩》。詩中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曹丕對自己的殘害與緊追不捨,曹丕聽後,也覺得自己對曹植逼迫地太狠,心中慚愧便免去曹植的死罪。

    一首小小的七步詩,卻暗藏無限的殺機,體現當時權勢鬥爭的激烈和殘酷。全詩的語言淺顯易懂,無需多加的解釋便道出了“本是同根深,相煎何太急”的深刻含義。又讓讀者深刻體會到,曹植在當時的時勢下是何等地淒涼和無奈,曾經被自己父王曹操所喜愛的文采,今日竟成了保命的殺手鐧,不知曹植心中是何種感想。雖然曹植的《七步詩》暫時讓曹植逃過一劫,但是曹植日後的日子並沒有多好過,曹丕及其後代依然對曹植懷有深深的猜忌,常常給曹植施加壓力,最終導致曹植憂鬱而死。

    曹植的這首《七步詩》不像他早期的作品那樣處處充滿著激情樂觀和浪漫,而是表達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和對這些矛盾所引起的悲憤與無奈。

    曹植簡介

    曹植 (漢魏之際文學家)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一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的排行第三的兒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 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文學批評家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並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 8 # 欣潮彭湃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合稱三曹,為中國文學史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詩”更是一段佳話,其意義已不在是此詩本身價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內含,成了久遠的歷史長河中為了爭奪地位、權力、財產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一種寫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勿用說,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訴書。

    是呀,曹植確是曹丕的勁敵,他曾獲其父曹操的特別喜愛,曹操也曾一度欲廢曹丕而立其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幾歲的時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點兒懷疑,認為是曹植請人代寫的,而曹植請父親當面測試,經過幾翻面試,曹植的確“出口成文,下筆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對,曹植真得就被立為太子了,曹丕與其弟曹植的鬥爭也就從這時代開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來送行,臨別,曹植高聲朗讀了為曹操歌功頌德的拍馬文章,大家十分讚賞,而曹丕淚流滿面的向父親送別,很讓曹操感動,也掉下淚來,這一小小的舉動拉近了曹丕與父親的距離,加深了父子感情,看來父子親情之間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馬屁 的。

    還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帶兵出征。帶兵出征是掌握軍權的象徵 ,是曹操重點培養的徵兆,曹丕得到訊息,當然很為 惱火,怎麼辦呢?曹丕想得一個毒計,事先帶著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來傳曹植,連催幾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氣之下取消了曹植帶兵的決定。

    看來,曹植只配當個不拘小節的文學家,難以擔當足智多謀的政治家。

    曹植與曹丕的鬥爭,曹丕是勝利者,最終繼承了魏王位。按理說曹丕的地位和權力已基本鞏固,可忌恨曹植的念頭沒有改變,這是何等的殘忍無道啊。

    其實,曹植並未犯下什麼大罪,只是有人告發他經常喝酒罵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來,並沒有招兵買馬,陰謀反叛的跡象和徵兆。這算不上犯罪,殺之怕眾不服,曹丕便想出個“七步成詩”的辦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詩是曹植的拿手好戲,這“七步詩”便成了救命詩,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縱觀上下幾千年歷史,帝王子孫和睦相處,互忍互讓,不爭權奪利的實在少的可憐。春秋時期的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齊桓公),秦朝的扶蘇與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門之變……這樣兄弟相殘的例子數不勝數。

    封建時代這種兄弟之間的爭權奪利自相殘殺現象是社會制度的必然結果,在那權力即一切的社會制度裡,不擇手段的爭奪權力似乎是很正常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老街味道

    問題:你知道《七步詩》真的是走七步嗎?歷史上都是誰寫《七步詩》了?

    前言

    關於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廣為流傳,《三國演義》這本書寫的一段尤其精彩。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國演義,清朝毛宗崗父子修改過的明人羅貫中版本。

    關於曹植七步詩,在宋代人李昉《太平廣記》、唐人徐堅《初學記》、南朝梁蕭統《昭明文選》、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中均有記載。

    一、《三國演義》中的七步詩不是煮豆燃豆萁 而是死牛詩

    《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一段寫到:

    曹植入見,惶恐伏拜請罪。丕曰:....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詩一首。....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姑恕!”....丕指畫曰:“即以此畫為題 .....”植行七步,其詩已成。詩曰:“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曹丕及群臣皆驚。

    很多人可能忘記裡細節,三國演義中,曹植的七步詩並不是““煮豆燃豆萁,”而是死牛詩。

    曹植七步寫成死牛詩以後,曹丕又說七步作詩太慢了 ,你能張口作詩麼?

    丕曰:“吾與汝乃兄弟也。以此為題......”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聞之,潸然淚下。 

    這時候,曹植才說出了這首小詩我們常說的七步詩。

    在三國演義中,七步詩並非我們常說的 “煮豆燃豆萁“,而是一首死牛詩。

    二、宋代 《太平廣記》中的死牛詩是百步詩

    我們從明朝到宋朝看看。《太平廣記》是宋代李昉、徐鉉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類書。其中的死牛詩與七步詩與《三國演義》中的不一樣:

    魏文帝嘗與陳思王植同輦出遊,逢見兩牛......詔令賦死牛詩,不得道是牛........走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盡不成,加斬刑。子建策馬而馳,既攬筆賦曰:"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土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洩。"

    曹丕讓曹植百步以內做出五言八句的死牛詩,曹植作成以後,百步還沒有走完。於是曹丕又提出了要求,重新做一首關於自己的詩。曹植張口即來:

    重作三十言自愍詩云: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太平廣記》沒有提到七步作詩,而且這首”煮豆“比起三國演義的七步詩多了兩句。

    三、南朝梁蕭統《昭明文選》中的七步詩

    蕭統(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是梁武帝蕭衍長子,可惜死得早沒有做過皇帝。它手下一幫文人編撰過一本文選。

    因為蕭統死後被追尊昭明皇帝,因此這本書被稱為《昭明文選》。這本書中也有這個故事:

    世說曰:魏文帝令陳思王七步成詩,詩曰:萁在灶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昭明文選卷六十》

    《昭明文選》書中說,這個故事來自於《世說新語》,其實《太平廣記》也說七步詩的故事出自《世說新語》,但是詩為什麼不一樣呢?

    四、世說新語中七步詩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期的作品,其中說到了七步詩: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這裡明確說曹植七步作詩,而且這裡的七步詩原來是六句。

    前言裡提過,唐人徐堅《初學記》中也有七步詩的故事,也是從《世說新語》搬運來的,不過改成了四句:

    劉義慶《世說》曰:魏文帝令東阿王七步成詩,不成將行大法。遂作詩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後人的七步詩,幾乎都出自《世說新語》,但是有的是六句、有的是四句。不知道世說新語的版本是不是太多,讓後人搞不清到底是幾句了。

    結束語

    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在唐朝就已經流傳甚廣了。我們在唐詩中就能看到很多作品用到這個典故。例如李白的《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中:

    九卿領徐方,七步繼陳思。

    岑參的《送張直公歸南鄭拜省》:

    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嘆奇。萬言不加點,七步猶嫌遲。對酒落日後,還家飛雪時。北堂應久待,鄉夢促徵期。

    用七步詩的典故,相當於把對方比作曹植,這是 一種高明的恭維。

  • 10 # 讀書指南

    昨天看《三國演義》,發現了一個極大的誤解,那就是關於七步詩的誤解。

    大眾知道的七步詩,是: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但這並不是七步詩,這是曹植嫌七步作詩難度太低而作的,真正的七步詩是: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

    相遇塊山下,欻起相搪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這才是曹丕要求曹植作的七步詩。

    當然,這件事是《三國演義》中的。

    關於七步詩的典故記載出自《世說新語》,可信度大概還行。

    歷史上作七步詩的人,除了曹植,還有叫板曹植的史青,聽名字就知道不認識,直接看他寫了什麼: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裡摧。

    風光人不覺,已入後園梅。

    寫的是《除夕》,不知道大家覺得怎麼樣?

    還有柳公權,更了不得,三步成詩:

    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

    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

    挾纊非真纊,分衣是假衣。

    從今貔武士,不憚戍金微。

    還有宋朝名相寇準,也是三步: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顯然,幾步並不重要,只要才華足夠,就是念頭微動,詩句也就自然而然出來了。

  • 11 # 丹青樓主

    《七步詩》的作者,曹操之子,曹植所寫,,因為其兄曹丕爭權奪利。玩陰招,想至曹植死地,命七步作詩,,。骨肉相殘,悲也,,而曹植文采一流,風韻一流,放蕩不羈,。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有一石之才〈十鬥〉,天下人分一斗之才,我分一斗之才。而曹子建有八斗之才,,嘖嘖了得,,

  • 12 # 鄉下小齊

    是真正的七步詩!七步詩三國著名詩人曹植所作,曹操本遇將王傳於曹植,其哥曹丕暗中使計,使曹植使寵,將王位傳於曹丕,曹操去世曹丕讓曹植前來弔唁!曹植心中不滿,在家不去,曹丕命許褚捉拿!曹丕遇殺曹植!恐難說天下人之口!末士賈詡說都聞曹植出口章!何不命他先場作詩,如不成詩這殺之!一堵天下人之口,曹丕出題,要兄弟為名但中間不能提兄弟二字!煮豆燃豆萁,豆在壺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13 # 孤獨天涯客

    七步詩好像三國志裡有記載吧!三國演義裡的也不全是假的吧!他哥曹丕想殺他但怕給別人口實就讓他作兄弟詩但不能有兄弟二字!曹植也是真有才歷史也是公認的,所以七步之內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問世了!至於誰又作了七步詩真不知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