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兩歲了,什麼都知道,總用手指指點點,就是不說話。
2
回覆列表
  • 1 # 一諾千金ok

    我們小區也有幾個這樣的孩子,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再過幾個月就好多了,放下焦慮,每個孩子的特長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大運動好,跑跳都不錯,有的精細動作好,小手靈活,有的語言發育好,不用過多擔心。

    但,你也要觀察平時帶孩子的人,是不是總愛替孩子說話,包辦孩子的意圖。比如孩子指一下杯子,大人就立馬“寶寶要喝水嗎?”你看,這樣時間久了孩子就不需要自己表達了,所以,當孩子有要求時就讓教他自己說出來,然後使勁表揚。

    再就是日常給孩子讀書時,多啟發孩子自己找圖中的小動物等,讓孩子有思考和表達的機會。

  • 2 # 秋寶媽

    大人多說,少批評、嘲笑。

    大人在孩子面前要儘量多說,孩子想做什麼,不要急著幫他完成或把東西給他,等他說或教他說。孩子與別人交流時,不要孩子剛手一指,你就忙著給翻譯,告訴別人孩子想做什麼,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覺得動動手就好,不用學習語言也可以做到。

    孩子咿呀學說時,不可能一學就是標準發音,大人不要覺得好笑,潮笑他,批評他說的不對,應多表揚說的對的,鼓勵孩子學說話。

  • 3 # 孩子王育兒顧問

    我有個好辦法,你可以借鑑一下哈!

    “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小燕子,穿花衣”、“世上只有媽媽好”……

    還記得小時候學過的這些童謠嗎?這一首首耳熟能詳的動人童謠不僅伴隨我們的童年成長,而且在咿咿呀呀的朗讀中激發了我們學習語言的興趣,是童年不可或缺的體驗。很多麻麻們都對寶寶說話遲、說不清等問題表示擔憂,其實也可以讓寶寶和我們小時候一樣,透過童謠來對語言能力進行培養,實現語言啟蒙哦!

    寶寶學習童謠三大好處

    童謠內容淺顯,思想單純,用生動活潑的獨特方式迎合了寶寶們的口味,切入寶寶的心靈,發揮著多方面的作用:

    發展語言

    對於兩三歲正處於語言發展黃金期的寶Bora說,朗朗上口的童謠可以滿足他們喜歡模仿說話的特點,激發學習語言的興趣;而寶寶到了四五歲後因為對童謠故事有一定的理解,讀起來也覺得很有意思,有讀到好笑處還會哈哈大笑。

    寶寶跟著粑粑麻麻一起念童謠,他們顯然不認為這是在“學習”,而是在進行一項有趣的遊戲,反覆吟誦兒歌,不但能夠促進寶寶儘早說話,而且還可幫助口齒不清的寶寶矯正發音、正確把握概念、初步認識事物,並能培養他們語言的連貫力和表達力,訓練和發展思維,培養和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

    啟迪心智

    寶寶的思維還相對比較具象,那些接近他們生活經驗的兒歌將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大量的寶寶都是以某方面的知識作題材,可以形象有趣地幫助寶寶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生活,開發他們的智力,啟迪引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親子陪伴在給寶寶念童謠的過程也往往是個親子互動的過程,麻麻在給寶寶念兒歌時,通常都會面帶表情,邊念邊加一些動作,帶動寶寶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享受快樂的親子時光。

    下面我以比較出名的樂樂趣有聲讀物——《我會念童謠》為例,來給你腦補一下寶寶學童謠的場景。

    現在市面上的童謠書也是越來越高階了,這本書將童謠與肢體表演完美的融為一體,每首童謠都創編了一套簡單易學的表演動作,讓寶寶在唸童謠的時候更能活動身體,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更能讓寶寶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促進大腦發展,使寶寶更加聰明。

    身邊很多麻麻都問我:“為啥你家寶寶這麼愛讀書?”其實沒有不愛看書的寶寶,只有不會給娃看書、不會選書的家長。有的寶寶天生就是好動一些,這是性格使然。那我們作為家長,要考慮的是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不是抱怨他們注意力不集中、不愛學習。這套有聲讀物互動性很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我會念童謠》收錄20首民間帶帶相傳的經典童謠,內容涉及動物認知、數字認知、民俗民風、品德培養等眾多內容。我們華人最早的智慧啟蒙、情感啟蒙,都在這些樸素的童謠中,代代相傳。

    上面說到童謠可以形象有趣地幫助寶寶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生活,開發他們的智力,啟迪引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小白兔》,這首童謠描述了小白兔的可愛模樣,讓寶寶在有愛的氛圍中認識到保護小動物,培養愛心。

    每首古詩配有堪比新聞聯播主持人的真人發聲朗讀,同時還有錦上添花的背景音樂,讓童謠聽起來更加歡快、熱鬧,能極大地激發寶寶興趣,訓練寶寶語言掌控能力,進行視聽雙重刺激,寶寶學得更快!

    每當聲音響起的時候,童童就會站起來,跟著念、還搖頭晃腦,還特別投入。孩子的主見和獨立性也培養出來了,自己選擇童謠,不讓別人替他選。

    每首童謠都配有精美插畫,給寶寶帶去童謠中的歡樂場面,亮麗、鮮豔的畫面也讓寶寶的閱讀更有視覺跳躍感,不會產生視覺疲勞。這一幅幅溫馨的畫面,讓我不禁遙想起自己的童年,珍惜和寶寶共通度過的眼前。

    這套有聲讀物,並不是提倡家長將書扔給孩子,有人替自己唸書,就萬事大吉了。每首童謠創編有一套簡單的肢體表演操,每個動作與童謠的每一句一一對應,不僅給念童謠帶去更多樂趣,更能提高肢體間的協調性,有益身體健康。

    Hi,我是童姐。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4 # 媽媽密斯

    兩歲的孩子,如果沒有器質性的問題,不是不會說,而是不願意說話,想讓他開口說話,提供給家長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1、家長多跟孩子交流。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不管什麼事都跟孩子唸叨唸叨,比如起床,跟孩子說:“天亮啦,寶寶和媽媽起床啦,咱們穿上衣服,今天寶寶穿小熊的衣服吧。”比如吃飯,跟孩子說:“咱們今天吃米飯,還有紅紅的番茄,綠綠的西蘭花,寶寶都很喜歡吃,是不是?”大事小事都跟他說,儘量各種句式都用到,可以多用一些問句,讓孩子有開口回答的機會。孩子沒有迴應也不要著急,開始就讓孩子多聽多看就可以了。

    3、多為孩子念兒歌。兒歌的語調節奏都是很容易上口的,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親子互動起來。

    4、家長適當的笨一點。如果你知道孩子想要什麼,他只是用手指不說話,你就假裝不知道,或者給他錯的東西,鼓勵他用嘴說出來,然後讓他明白用嘴說家長才會知道他要做什麼。

    5、家庭成員之間、家長跟外人之間多交流。帶孩子多出門玩,在小區跟同齡的孩子家長們多交流,即使只是見面打個招呼,孩子聚在一起玩的時候家長可以趁機聊聊家常,交流育兒經驗等等,孩子也會從中學習跟其他人溝通的經驗。

    6、創造機會讓孩子跟大一點的小朋友玩。孩子都愛有樣學樣,看到其他小朋友之間或是小朋友與家長之間順暢溝通的樣子,他也會有說話的慾望了。

    7、與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保持距離。電子產品不是不能接觸,而是有選擇的接觸,以及在家長的陪伴下看適合孩子的動畫片,比如《小豬佩奇》,裡面有很多溝通的技巧和相處的智慧可以學習。除此之外,家長就要遠離,至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儘量不接觸電子產品。不要用電子產品當保姆,家長圖省事讓孩子自顧自的看動畫片,這些都是單向輸入,沒有互動,就沒有輸出。

    8、教孩子說話不能急功近利。說話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家長是看到別的同齡孩子都會背詩了會講故事了,就急著教孩子也背詩講故事,但是自己孩子說話還不利索,一時接受不了這些,家長教了半天看不到成果免不了急躁,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就會對此更恐懼,以至於連基本的話都不願意說了。

    如果即使做了以上種種,孩子還沒有開口說話,家長不要焦慮,更不要責怪孩子,保持一個平常心,每個人都有溝通交流的慾望,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成長髮展趨勢,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說話晚,家長耐心引導,積極對待,靜待花(話)開。

  • 5 # 一位銷售狗的吐槽說

    哈哈,我家如今也是2歲了,之前他也是要幹嘛就拉你,然後指著說一些我聽不懂的。

    之前我也是很著急,看著身邊的孩子都會說話了,而且會說很長的句子,甚至有一次我還打他了。事後還是很後悔的,本來學習一門語言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讓我們大人學一門外語更是難上加難。

    每次孩子這樣指揮我的時候,我就會反覆地說:“你是不是要媽媽幹XXX事情啊”,然後指著東西說:“原來你是要喝水啊,水,水”。漸漸地,1個月後孩子果然會說了不少單字,雙字,現在他也可以學說5 6個字了。

    這其中我也查了很多資料,問了很多有經驗的家長,最終總結以下幾點:1、適度的語言刺激

    對於寶寶的語言刺激可以提前進行,要給孩子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在懷孕期間,就需要與胎兒進行交流。當寶寶出生以後,媽媽也應該堅持每天與寶寶說話,優美的、有韻律的語言都可以刺激寶寶。在與寶寶交流期間,媽媽說話的語音要輕柔,要放慢語速,有助於刺激寶寶的語言。

    2、全語言的日常交流

    在給寶寶餵飯或者給他換衣服的過程當中,都可以和寶寶多交流。此外,當帶寶寶出去玩兒的時候也是交流的一個絕佳時機,建議父母們可以多和寶寶進行溝通。

    比如說,你可以一邊做事,一邊告訴寶寶,讓寶寶明白你的意思。例如,給寶寶換衣服的時候,可以告訴寶寶,媽媽要給你換衣服了,下面我們先把衣服脫了。如果換尿布時,可以說:寶寶屁屁髒了,媽媽給你換尿布等等。

    這樣做,並不是讓孩子馬上明白你說的話,而是一遍一遍的幫助孩子,讓孩子在一個好的語言環境下慢慢的理解這些。

    3、學會怎樣說話

    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你在說什麼,你的話語以及其中的元素都能吸引他的注意,並能夠促使寶寶理解你的話。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用提升音調來吸引寶寶的注意,也可以用降調來安慰寶寶。

    4、訓練手勢

    在寶寶的8-10個月的時候,就能夠用一些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了,他們可以用手指去觸控物體,讓父母注意他。在日常生活當中,媽媽可以自己先做示範,用手指寶寶的照片或者掛飾,並慢慢的教寶寶做這個動作。經過多次訓練,寶寶就可以學會了。此外,當你說出物體名稱的時候,要儘可能的降低語速,反覆的多說幾次,就能發展寶寶的語言。

    5、做遊戲

    寶寶們天生都是喜歡遊戲的,在與寶寶玩遊戲的互動中,寶寶們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因此,父母可以多和寶寶們做遊戲,製造歡樂的分為。比如說,摸鼻子游戲。讓寶寶坐在你的對面,讓她面對著你,你說身體的某個部位,讓寶寶指出來。透過遊戲,可以讓寶寶自然快樂的學習語言。

    如果說以上幾點你都做到了,那麼就可以耐心的等待寶寶說話了。寶寶之間會有個體差異,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早,有的比較晚。但你也不用擔心,耐心的等待吧!

  • 6 # 瘋狂的小羽

    寶寶語言啟蒙的事,其實也是我自己特別關注的,因為寶寶的爸爸開口比較晚,也是差不多2歲左右才開始說話,所以我一開始也特別擔心寶寶在這方面也落在後頭。不過,我現在漸漸想通了,每個寶寶說話早晚都不相同,不能因為其他寶寶做到的事去強行要求我的寶寶也做到,只要平時引導到位,就用一種“靜待花開”的心情等待寶寶帶來的每一份驚喜吧。

    那麼,寶寶語言啟蒙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了解寶寶在不同階段的語言能力特點,從而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符合相應階段的特點。如果寶寶有按照不同階段正常發育,大可不必擔心,說話只是時間的問題。不同階段的特點究竟是怎樣的呢?很多育兒書籍或app都會列出比較全面的特點,比如2歲孩子,應該可以理解包含2-3個小要求的指令,可以認識並識別出常見的物體,能說出4-5個詞的句子,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年齡和性別等等,具體大家可以自行搜尋一下。

    那是不是孩子比相應年齡階段的表現要晚,就是發育遲緩了呢?並不一定。因為這些特點,其實都是根據一定數量的寶寶的表現整理出來的,是個平均值,我們應該允許自己的寶寶與其他發育比較快的寶寶有一定時間的差距(一般是4-6個月),如果超過這個時限,比如,2-3歲的孩子如果仍然吐字不清、無法理解簡單的命令、不會說有兩個片語成的句子等等,就要多加註意。

    第二,要多和孩子互動。語言啟蒙其實從寶寶一出生就可以開始做,當寶寶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只要他醒著,爸爸媽媽就可以給他講故事、聽音樂,既磨了耳朵,又拉近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寶寶熟悉父母的聲音。再大一點,寶寶會說一點“嬰語”了,這時候要及時對寶寶做出迴應,或許一開始不能很快理解寶寶的需求,但多試幾次,相信你們會越來越有默契的。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在生活中,也要抓住一切機會跟他溝通,不要刻意去想他是不是聽得懂,比如,寶寶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告訴他這是什麼、有什麼用等等,同樣的事反覆地做,加深他的印象。

    第三,讓孩子學會咀嚼。《輔食新增——讓寶寶做主》一書,提到BLW(寶寶自主餵養)的方式,該書倡導給寶寶餵食輔食的一開始,就應該喂固體食物,而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從泥狀食物過渡,雖然這樣的方式很難讓人接受,但是給寶寶適度地咀嚼是必須的。我們比較能接受的觀點是,寶寶10個月前,必須要引入固體食物,為的就是讓孩子的面部和口腔肌肉得到充分的鍛鍊,這不僅僅是為了增加咀嚼能力,也是有利於孩子說話吐字更加清晰。

    第四,少看電視。撇開孩子太小,視力不適合看電視的因素。看電視的時候,一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減少,二來電視的聲音影響了寶寶對真實世界聲音的感知。所以沒空跟他說話的時候,可以放CD給她聽,內容首先是選朗朗上口的兒歌,短一些的比較好,同樣的內容要經常重複。跟孩子一起逗樂的時候就可以手舞足蹈、聲情並茂、有節奏地朗誦給孩子聽,小寶寶會特別的開心,並且在一歲半以前主動朗誦《小老鼠上燈臺》這樣的兒歌給你聽的,不是夢!

    第五,讓孩子有機會說。不要孩子一生氣、一跺腳、一個眼神,就立刻幫孩子把他想要的東西遞過去,要引導他自己說出來,比如可以問他,你是不是想要喝水?你說“喝水”,媽媽就幫你倒水。每次他有要求的時候,都可以說一遍,不一定他不說就不給,不能心急,而是要養成這麼一個習慣,堅持下去,一定會讓他有這樣的意識。

  • 7 # 親子時光TT

    家長有時對孩子說話這個問題,往往操之過急。過早的進行認知類教育啟蒙,對有些寶Bora說反而不是好事。寶寶從出生到開口說話等都要經歷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越是著急,越會適得其反。

    首先,寶寶學說話需要單一的語言環境,全家你一個口音我一個口音對學話中的寶寶非常不利。

    第二,養育者要有耐心,對孩子說話時,有意放慢速度,先從字,詞教起。

    第三,生活中教。從家中的用品等教起。

    第四,孩子不說話,別催促。作為養育者,只管輸入就行。一旦孩子說話了,哪怕不清晰,哪怕說錯了,也別急著糾正,鼓勵其說完,給予自信。自信心的建立比起正確性更加重要。

  • 8 # 快樂慧媽育兒

    這個問題曾經也非常困擾我,剛開始我家寶貝也是這樣,但在兩歲多的時候開始說得多了。孩子沒張口之前,我們要做的就是經常和他交流。他沒有迴應不代表孩子沒有在聽,相反孩子是在聽,然後嘗試著去理解含義的。如果您的寶貝能聽得懂,理解得了家長的話,那麼等孩子吸收了這些發音他就能開口說話了。

    另外,您說孩子不開口說話而只是用手指。這和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有關。因為我們很容易明白孩子的長大,所以基本上會直接滿足孩子的要求。時間長了,給孩子形成一種觀念,不說話也能家長也能理解自己的意思,久而久之就不願開口說話了。那麼對比家長要誘導孩子去開口說話,即使我們知道孩子的想法也要裝作不知道,讓孩子開口說出他要表達的內容。這樣才能改變孩子的以往的想法,從而開口說話。

    還有,如果孩子還是一直不說話,那麼就需要做檢查去找到問題所在。對孩子的問題最好即使發現,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 9 # 小伊大燕

    孩子說話晚不用太著急,0-6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晚說話有可能跟遺傳有關,如果父母雙方在幼兒時期有說話較晚的,那麼孩子說話晚也是很正常的。還有可能是因為家裡人同時教孩子好幾種語言,而孩子會有自己學習語言的時間表,等孩子透過時間慢慢吸收和接受完畢,孩子自然會學會這些語言了。

    而孩子在真正會說話之前都會用肢體語言表達,比如會用手指著想要的東西,搖手代替再見,高興會鼓掌,點頭或者搖頭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家長要當幫助孩子用手勢表達,並多多鼓勵孩子。等到適合的時機孩子自然會說了。

  • 10 # 壹父母

    孩子開口說話有早有晚,如果排除生理因素,家長其實不必太過焦慮。

    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的寶寶很早就能說話,而有些到了兩歲還不開口。我兒子就是屬於後者的典型例子,當時家裡的老人比較著急,但因為兒子的聽力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沒有任何問題,我反而沒有那麼焦慮,大概在兒子2歲半左右,他的語言開始爆發。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在某些能力方面發展的快些或者慢些都很正常,就語言方面,我們只要瞭解和順應孩子發展的規律,幫助他們創造更多合適的語言環境,就不用過多的擔心孩子開口說話的早晚。

    創造合適的語言環境,就需要我們多多引導,即便還是不開口,但我們說話的音調和內容,以及事情本身,都在不斷刺激孩子腦神經發生連線,為開口說話打下良好的基礎。

    所以,千萬別因為覺得孩子聽不懂而不跟他說,這些不僅對孩子的語言啟蒙,也對孩子與你的親子連線,都會很有幫助。

    從我兒子學說話的體驗來看,之前他更多是在消化吸收,兩歲以後,就突然像爆發似的,能說很多的詞和句子了。 總之,語言啟蒙,是一個默默積累、厚積薄發的事兒,只要我們付出耐心和努力,孩子在他準備好的那天,突然給你一個驚喜。

  • 11 # 小林子啦啦啦

    從生下來,給寶寶換尿布,喝奶,洗奶瓶等,媽媽做什麼都跟身邊寶寶彙報下,讓寶寶學會聽聲音。一定要堅持。要主動跟寶寶講。

    和寶寶互動,看著寶寶眼睛,跟寶寶講話。等到寶寶四五個月,寶寶就會和你一起咿咿呀呀。

    四五個月後,可以給寶寶放音樂,童謠。我買的火火兔兒。裡面兒歌很多,音質也不錯。不過自己覺得買個CD機,放古典音樂更好,說可以提高智商,當時沒給我家小妹這樣做。遺憾。

    帶寶寶戶外遊玩,跟寶寶有感情的介紹身邊各種事物。比如樹,房子,小狗,哥哥,姐姐等。寶寶會有意識的聽,也會指著自己發現的東西,讓你跟他介紹。聰明的寶寶在學習呢。

    給寶寶看繪本,寶寶看圖,你讀書。寶寶學會早期閱讀,也能促進其語言和詞彙發展。

    和寶寶一起做家務,收衣服,晾衣服,洗手,拖地,都可以正面強化寶寶認知。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子裝修有必要全屋換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