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果果爸育兒

    孩子總是愛和你唱反調,說明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和想法,這是件好事,但與此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少的“煩惱”,我們應該正確認識這些所謂的煩惱。

    首先,我們要給孩子相對的“自由”。

    當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最喜歡和父母對著幹,有時越是強硬效果越不佳,我們可以在能接受的範圍內給孩子幾個選項,讓其進行選擇。例如,為了避免矛盾的出現,我們可以主動問孩子:“你是想穿這件粉色的大衣還是黃色的羽絨服呢?”這樣,一來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做主”,二來限定了選擇範圍可以避免紛爭的出現。但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倔的話,那你就讓她穿出去,你隨身帶件厚外套,讓她先感受感受寒冷的滋味,之後再耐心地告訴她,以後天氣冷的時候要聽媽媽的話,穿厚衣服,不然會感冒的。

    其次,我們需要在適當時候進行冷處理。有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太“愛”孩子了,追著搶著喂孩子吃飯,才讓其體會不到“吃飯”的重要性。因此,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就應該立下規矩,比如吃飯的時候就應該在餐桌上吃飯,過了飯點就沒飯吃了。在你多次叫孩子吃飯未果之後,你就不要管他了,並清楚地告訴他,不吃晚飯的話,待會兒餓了是沒有東西可以吃的。而後,你一定要遵守你自己制訂的規則,這樣孩子才會“長記性”。

    最後,家長要學會“厚臉皮”,讓孩子明白哭鬧並沒有用。有時孩子也是看穿了這一點,覺得這一招屢試不爽。因此,在你和孩子出門之前需要約法三章,比如雙方約定只能買三種東西,你一定不能屈服於孩子的哭鬧聲,這是諸多媽媽的心聲啊,一旦屈服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若是孩子站在原地不動的話,你可以先躲到隔壁的貨架觀察觀察,當其發現你不理他的時候,他便不會哭得這麼兇了。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獨特的,需要我們根據自己孩子的孩子情況針對性處理。

  • 2 # 不甜甜甜圈

    跟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三歲的孩子對一件事情,有了自己的判斷,思維、觀點和主張。吃飯就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孩子知道自己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我家寶貝快4歲了,是女孩。有時候,我說寶貝上床睡覺,孩子感覺和她沒有關係,繼續玩她的。我就會告訴他,寶貝你如果現在不睡覺,媽媽就不陪你睡覺啦,讓爸爸陪你睡覺,孩子一聽就會上床睡覺。她孩子給你唱反調時,你可以讓寶貝選擇,不要強迫她。孩子現在還小,考慮的很少,對事物的認識很簡單,就是按照自己心裡想什麼,就做什麼,想吃什麼就會說出來。

  • 3 # 可愛得kiki寶貝

    在寶寶三歲到四歲的時候是寶寶第一逆反期出現的時候,語言發展由“是什麼”到“為什麼”轉變的時候。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到了想探究其深層次的原理的階段。這個時候家長要更加有耐心的引導,對寶寶以後性格的形成也非常重要。

  • 4 # 小沐兒麻麻育兒

    三歲孩子說什麼都能聽懂,為什麼喜歡唱反調呢,難道是叛逆嗎?

    是的,三歲孩子正好到了叛逆的敏感期,這一時期到來,有時候孩子表現的很執拗、你說東,她往西,你說要,她偏不要,有時候真的感覺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很多父母不能理解,小時候是個乖乖女,為什麼長大一點了反而總是鬧彆扭、哭鬧,這時因為孩子內心在不斷成長,自我意識的逐漸形成,個人主見意識的不斷提升,才開始不妥協、反抗、和爸媽作對。

    這個時期的來到對於孩子也是一種成長,父母不要慌,找到辦法來應對孩子的叛逆敏感期:

    一:給於孩子足夠的理解:不要想一下子就消除孩子的這個叛逆行為,慢慢給於孩子時間緩解。

    二:不和孩子較勁:她有自己的主見,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如果父母硬碰硬的態度帶孩子,孩子覺得委屈、氣憤又無奈,兩敗俱傷

    三:學會轉變我們自己的教育方式:俗話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比如:給於孩子多種選擇、問題反說、迂迴的方式代替直接方式

    只要父母平常心處理叛逆問題,慢慢引導,淡化孩子的叛逆,孩子一定會慢慢的往好的方向,有商有量的正面發展

  • 5 # 翔翊超爸

    心智模式的變化

    3歲的孩子,她的心智模式已基本形成,具有憑藉直覺去做事情的特點。她的內心會有這樣的聲音:做了再說,我要看看做了之後後果是什麼樣的。

    比如說,你對她說:不能坐在地上!她一定會聽懂,然而,她會在爬起來之後,換個地方繼續坐在地上。一次次重複,在驗證行為後果。

    思維模式

    在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一書中提到,人的思維包括兩個系統,一個是系統1,管著無意識的行為,一個是系統2,管著有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理想行為。

    而對於3歲孩子來說,他們的系統2已經開始慢慢強大,系統2有種執行機制,是在一次次實踐中驗證執行是否得當。

    因此,當父母說什麼,她都能聽懂,但她不會簡單按照父母的指令來行事,而是透過系統2來探索:如果不這樣做會怎樣?

    綜上所述,在父母看來,孩子在叛逆,在和我們唱反調,其實,這是他們在探索成長的過程。那麼該怎樣應對呢?需要做到讓孩子去有限度的嘗試。

    有限度的嘗試

    有限度嘗試,就像是在幫助孩子進行實驗。前提條件是,保證安全是必須的,安全是最大的限度。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曾經我們家老大在兩三歲的時候,手被嚴重的燙到了,兩隻手腫的和大面包一樣。心痛的我不得了。

    老二到了兩歲多,我就開始有限度嘗試,專門領著她到飲水機旁,讓她輕輕觸碰熱水,她立刻縮了回來。再此之後,她決不會再去探索飲水機的開關了,因為她已經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了。

    結語

    3歲孩子,從育兒理論上來說,是進入第一個叛逆期。不過,我認為不應該這樣去劃分,會讓家長們恐慌。

    3歲的孩子,到了有意識探索期,我到感覺更好一些。在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堵住他們探索的通道,而是提供足夠安全的機會,讓他們有限度嘗試。

  • 6 # 李軍佚兒童領導力

    “寶貝我們吃個香蕉吧。”“不要!”“寶貝我們今天去公園吧。”“不要!”“寶貝我們今天穿這件黃色的衣服吧。”“不要!”當爸爸媽媽聽到自己的“小尾巴”不停地對自己說“不!”時,心裡難免會有些沮喪。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階段。那面對3歲的孩子,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講孩子聽得懂的語言

    很多父母習慣用成人的口吻和孩子交流,往往事半功倍,而如果換成孩子可以聽得懂得語言和孩子溝通,孩子會更願意接受。如:孩子被板凳絆倒了,家長可以代替小板凳說,嗚嗚嗚,我感覺也很疼呢!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在引導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給孩子做選擇題

    給出孩子選擇權,會讓孩子感覺有成就感和價值感如:你想玩5分鐘的樂高,還是10分鐘的樂高?睡前你想聽一個故事還是兩個?你想現在吃飯還是5分鐘後吃飯?透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引導孩子,又能夠讓他感覺自己是有選擇權的,就更願意去做事情。

    榜樣的力量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孩子的面前。當我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去與孩子溝通,孩子也會更願意接受。

    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幸福,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

  • 7 # 蓉蓉生活育兒

    是的,是孩子的“叛逆期”,也稱為“反抗期”,那“反抗期”有哪些特點呢?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根據羅伯特.菲爾德滿的發展心理學理論,3-6歲的孩子開始表現出自我中心思想,從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孩子2歲左右就有了自己的自我意識,常常表現為說“不”,而到了3歲時,他們能夠區分自己與環境的不同,產生獨立的願望。當她感受到自己受限制的時候,就會出現反抗傾向,孩子常常表現為性情急躁、不聽話、做事不願讓別人干涉、以逆反為特點等。

    “反抗期”對孩子的重要性

    心裡學實驗證明,反抗期往往會影響到她們今後的性格和情感的健康形成與發展,在3歲左右表現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而絲毫沒有反抗精神的孩子,則往往性格上軟弱和寡斷。因此幫助孩子安然度過“反抗期”,顯得格外重要。

    安全幫助孩子度過“反抗期”的策略:

    1、要理解孩子的反抗行為:

    孩子進入“反抗期”,作為父母首先應該去理解她的心理,能夠真正地從孩子角度理解問題,去幫助她解決問題,而不是把成人的觀點強加給孩子。處於“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歡別人吩咐她做事情,那怕這意見和行為是正確的。這時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與其它幾種可能擺在一起讓她選擇。

    比如:你希望孩子穿厚一點的衣服免得感冒,如果你說:“外面冷,穿厚一點。”孩子可能會唱反調的說“不”。但是如果你說:“寶寶,今天外面好冷,可是媽媽不知道寶寶是穿這件橙色的棉襖好看,還是白色的好看。接下來不管孩子選擇白色還是橙色,都在你期盼規定地範圍內(厚而抵抗寒冷,避免感冒),孩子在你規定的範圍內有了選擇的權利,即讓她表現了自己的獨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願地順從你的建議,從而免去唱反調的惱火,雙方皆大雙喜。

    2、因勢利導,不要破壞孩子的情緒。

    孩子專注地做一件事,或者孩子高興的時候,做父母的非要打斷她,比如:孩子搭積木正玩得高興地時候,媽媽衝過去對著孩子說:“別玩了”,媽媽帶你出去。孩子肯定會有情緒(試想成人玩遊戲在關鍵時,正高興著要成功了,媽媽安排你去買鹽,你肯定有情緒不甘不願)並唱反調說,“不”,繼續玩自己的。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因勢利導說:寶寶,媽媽發現外面有比搭積木更好玩的事,你是現在去還是玩幾分鐘再去?孩子這時肯定高興地沒有情緒地選擇,馬上去還是搭一下子積木再去,你需要做的是耐心地等待一小會,而不用承受孩子唱反調引起孩子的哭鬧、反抗帶來的心煩氣躁。

    3、巧搭梯子,讓孩子有“臺階”下。

    孩子多數時候是為了逞能、過度表現自己而犟,這時,家長要顧全她的的面子,幫他“搭梯子”,讓她體面下臺。絕不能與孩子爭鬥,對他嘲笑諷刺,這樣會適得其反,迫使孩子唱反調。比如:“你提著一袋蘋果,非常重,孩要去提,你可能會說:“幫什麼倒忙,你根本提不動。”這時孩子肯定唱反調,非要提,因為她覺你“看不起”她,“嘲笑她”,懷疑她的能力,其實這時家長只要搭個梯子,讓她試一下,她肯定提不動,正陷入尷尬時,這時你說:“寶寶一個人提很辛苦,還是媽媽跟寶寶一起提吧!”這時孩子也會“量力而行”,乖乖地給你。

    在理解、搭梯 、因勢利導的同時建立權威 ,制定界線。

    在理解、搭梯、因勢利導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意外”,前面的方式根本來不及實行,或者說孩子的“反抗”超出“界線”,這時候你就要建立權威、制定界線。

    比如:孩子要去碰開水瓶,這時要堅決、果斷的說:“不行”,並制止。讓孩子知道“自我”和“反抗”是有“界線”的,超出“界線”,反抗是沒有用的。這時無論孩子怎麼哭鬧都不能讓步,這時候你的一次心軟妥協將會使你失去權威,造成孩子沒有界線的唱反調。所以這時必須堅決的建立權威,制定界線。(羅伯特.菲爾徳滿的發展心理學理論除了證實了孩子自我中心思維,同時也告訴我們,他們很容易接收外在的觀念,可塑性非常強,也是最容易接受父母管教的時期)

  • 8 # 庭爸談育兒

    是的,沒錯,這就是孩子人生之中的第1個叛逆期出現了。

    這個叛逆期出現的背後,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和形成的重要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裡,孩子會透過說“不”,透過叛逆的行為,來感受自己與媽媽的不一樣。

    在兩歲多到三歲以前,雖然孩子和媽媽在身體生理方面已經分離,但在心理方面還沒有完成斷奶。

    在三歲以前,他會認為自己跟媽媽是連為一體的,那麼從現在開始,他會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情緒的人。

    所以出現這樣的叛逆期,從成長的角度來說這是一件好事,這說明孩子開始邁出了獨立的關鍵一步,開始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那麼,在這個時間段我們該怎麼樣去處理呢?

    第一,先同意,再商量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寶貝你說不當然可以,這沒有問題,後面我們再來商量一下。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當你同意了孩子之後,他的那個自我受到尊重的感覺獲得大大的滿足,他就會放鬆下來。那麼你同意完了之後,再向他提出協商的動作,他有更大的機率願意配合我們的要求來做。

    第二,可以問問孩子有什麼樣的想法

    因為孩子三歲了,他是能夠表達清楚一些想法的。

    比如,你說“好的,媽媽知道你不想吃蘋果,那麼你告訴媽媽你想吃什麼水果呢?”

    孩子說:“我想吃香蕉。”

    媽媽說:“可是我們家沒有香蕉,只有桃和葡萄,你看要選哪一種呢?”

    孩子回答道:“那我就選葡萄。”

    媽媽:“好的,那我們就來吃葡萄好嗎?”

    以上是個例子,我們透過這種對話方式,就可以很好的引導孩子來合作。

    第三,教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很多孩子鬧情緒不配合的時候,往往背後有兩個因素,第1個是我們不知道他實際的需求,第2個他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那麼我們解決方式也很簡單,第1個就是說出他為什麼會這麼說,幫他說出自己的需求,你不想吃飯是不是你想吃麵條呢?媽媽沒有迴應你,讓你感覺很傷心,對嗎?

    第2個如果孩子學會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他甚至可以主動跟我們說,不媽媽我不想吃飯,因為我想吃麵條,我覺得吃麵條讓我感覺很開心很舒服。

    當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大大提升,以及我們能夠及時覺察到孩子情緒背後的一個需求的時候呢,往往我們跟孩子的溝通是有效果的。

    結束語:

    三歲前後的孩子,在幼兒心理學方面有一個說法,叫魔鬼般的兩到三歲。在這一個時間段裡面,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是他在成長過程之中必經的階段。那麼,當我們認識到這是他成長的一個必經之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也讓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愛心,等待他順利的完成這一重要的成長階段。

  • 9 # 木棉稚語

    【木棉Tree觀點】人有三個叛逆期,2~3歲左右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稱“寶寶叛逆期”;7~9歲左右,則是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兒童叛逆期”;在12~18歲時大家最熟知的人生第三個叛逆期,稱“青春叛逆期”。

    所以寶貝應該是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了。

    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得到高度發展,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啦,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主要表現就是唱反調。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不”“不要”“不行”“偏不”等等。

    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在面對孩子唱反調時的語言和行為,對孩子過度控制,導致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

    遇到這個階段,我們應該怎麼引導孩子順利度過呢?

    一、忽略孩子的“不”

    如果該刷牙了,孩子說“不”,那我們就忽略她的“不”,用行動代替語言,牽著她的手從容的走到衛生間帶著她洗漱刷牙。

    二、放權,讓孩子做決定。

    你想怎麼做,想讓我做什麼

    三、避擴音需要用“是”或“不”來回答的問題。

    你是想先穿褲子還是先穿衣服

    四、不要覺得自己的權力得到了威脅而惱怒。

    要及時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要明白這只是孩子自主意識在發展,是孩子在成長。

    五、耐心傾聽並認可感受

    耐心聽她表達,聽她說,然後講出她的感受,讓她感受到到自己被認可。

    六、轉移注意力

    2~3歲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轉移的,當出現唱反調現象時,我們傾聽並共情後,可以透過轉移注意力來進行和解。

    七、尊重孩子,避免命令孩子做某事

    可以前文提到的給她提供選擇,放權的方式。

    八、注意言行

    成人也要注意別把“不”掛在嘴邊。

    當孩子說“我不想這樣做”的時候,可以說“好的,我知道了。把你認為更好的想法告訴我,我們再商量探討一下怎麼樣?”

    九、談心

    要找機會和孩子聊天,說說彼此的想法,一步步引導孩子表達自己,並告訴孩子一些事情的好壞。比如她做了什麼事會產生的自然結果是什麼。

    十、不隨意干涉

    在安全範圍下,不隨意干涉孩子做事情,只需要在旁邊欣賞陪伴就好。

    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用很多的愛、包容、理解去澆灌,只有用心,抓住孩子內在的需求,就能給予她所需要的東西,讓她茁壯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大年三十,初一到十五,你的家鄉都有哪些禁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