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往若凡塵
-
2 # Hai子君
縱觀相關歷史資料,人類歷史上發生瘟疫的次數還是比較多的。比較知名的兩大瘟疫,一個是歐洲的黑死病,另外一個就是大明年間的鼠疫,有學者稱這兩個疾病都是蒙古軍隊從草原帶出來的一種流行傳染病。
這個流行病在歐洲造成了2500萬人的死亡。而在明朝史料記載,明朝的鼠疫造成山西,直隸,河南三省人員大量死亡,當時三省在爆發之前的人口多達2560萬,但是等到8年瘟疫過去之後,人口剩了不到1300萬,死了將近一半的人。
正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瘟疫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式,而且致死率非常高,所以人們對於瘟疫都非常的害怕。
古人將瘟疫會看成是老天發怒在懲治人間,因此在瘟疫爆發之後,家都會重點治理貪官汙吏,而各地官員也會躬身自省,並且趕快祭拜上天,希望上天能夠饒過百姓。
也會認為是有哪位官員審了冤假錯案,導致上天震怒,國家會將之前審過的案子重新梳理一遍,如果要是用冤假錯案儘快平反。
所以中國古人對抗疫情一個手段就是透過國家和官員們集體反思,但這也是一個沒有用的方式。
當然在發生疫情之後,地方政府還會免費發放預防作用的藥品,比如說會將一些藥品直接投入到井水裡面,讓老百姓打井水喝從而達到一定的預防效果。
在古代也有一些專門抗病毒的中藥方,比如說現在很多抗病毒口服液都是純中藥製劑,透過提前飲用這些藥品來達到預防的目的。
對於那些已經得了瘟疫的村子,會讓軍隊強制隔離封鎖村子,儘量不讓村子裡的人出來,以防疫情到處傳播。
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凡是接觸的那些得過瘟疫的人都會被傳染,所以會強制將得了瘟疫的人給隔離開來。
當時人們也非常自覺,若是村子裡有人得了瘟疫,其他的人都會藏在家裡不出來,除了必要的打水或者說買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之外,其餘的時間都待在家裡。
對於一些因瘟疫死亡而且無人埋葬的屍體,官方也會按照一定的程式進行處理,比如說火燒或者說用生石灰掩埋放水防毒。
疫情爆發期間,國家也會組織相關醫生趕快進行相關的人體實驗,測試不同的藥方,找一些輕症患者或者重症患者進行實驗治療,在這個過程中當然也會有很多醫生因此染上瘟疫去世。
由於古代沒辦法研究這些瘟疫病毒的特性所以在測試藥方的時候成功率非常低,而且因為人的體質不同所以很難找出一個能夠治療所有瘟疫的藥方。
不過無論在任何一個時代,醫生總是衝在對抗瘟疫的第1線,這一點是無可否定的。
-
3 # 尋秋談歷史
首先,針對題目中的“瘟疫”解釋一下,這是一個現代詞,指傳染極強的病,比如非典、天花、鼠疫以及現在正在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古代“疫”是“流行病”的總稱,即凡沿門闔戶相似的疾病都叫“疫”。 秦及西漢前期(即公元前2世紀前後),歷史上記載的“疫”病流行沒有幾次。到西漢後期(即公元前一世紀及公元后)“疫” 病流行明顯增加。
首先在講我們的祖先如何防治“疫”病之前,我先舉例下自己讀了一年多的魏晉歷史中的瘟疫記載吧。最近會抽空把我讀完的魏晉歷史感悟整理成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相互探討。魏晉南北朝共經歷361年,而有記載的“疫”病就發生過至少74次,平均的話也就是不滿5年1次。魏晉劉宋是高峰,總共發生疫病達48次。然後一次死亡10餘萬人的疫疾,晉代就有兩次。史書是這麼寫的北魏顯祖皇興二年(公元468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萬。”
我們現在來了解一下,從西漢開始逐步完善的防疫措施:
一、西漢的三點防“疫”對策西漢政府面對“疫”病主要防治有三點:
①免除租賦:如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宣帝詔:“今天下頗被疾疫之災,朕甚愍之,其令郡國被災甚者,毋出今年租賦。”
②大官損膳減樂: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元帝詔:“六月以民疾疫,令大官損膳減樂。”
二、東漢增加防治疫病兩點①巡行視病,賜致醫藥:“建武十四年,會稽大疫,死者萬數,意獨身自隱親,經給醫藥,所部多蒙全濟。”這是東漢期間流行病發生時地方政府致人民醫藥的開端,且是官員鍾離意組織實施的。
②開倉放糧,賜致棺木:永元四年(公元92年)“時有疾疫,褒巡行病徒,為致醫藥,經理包饘粥,多蒙濟活。”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夏四月,會稽大疫,遣光祿大夫將太醫循行疾病,賜棺木,除田租、口賦。”
三、北宋治疫的創新北宋皇帝及政府都重視流行病的防治工作,因而在具體措施上比起其他朝來更加獨到和得力,流行病發生頻率是封建社會中最低的時期之一,其各次流行規模也都是比較小的。北宋期間發生14次流行病,其中有12次政府都頒醫方派官和藥救療。
①皇帝和政府官員對於疫病的全力以赴。如朱仁宗趙禎,為了控制流行病,不顧侍從的勸阻,將自己用的珍貴藥物“通天犀”碎之和藥以救民疫。一些政府官員慷慨解囊贊助成立臨時病坊。另外政府還責成醫藥惠民局在流行病發生時施散中成藥。由於政府重視,措施也較為得力,所以當流行病發生時能及時控制,避免了更大範圍的流行和死亡造成的惡性迴圈。
②平時重視防疫的科普和預防。如頒佈《聖惠方》《慶曆善救方》《簡要濟眾方》等,“命州縣長吏按方劑以救民疾。”政府每年還賜錢,命地方長官派人和藥發給民眾以防治疾病。為普及防治知識,還命全國以刊版的形式,將《集驗方》、《四時攝生論》等方書公之於眾,便於民眾掌握。
-
4 # 市井茶話
古代瘟疫和現在差不多都是靠隔離,古代交通不便,一般瘟疫擴散範圍不是那麼大,只不過沒有醫療條件,基本哪裡出瘟疫了,那個地方就遭殃了
-
5 # 欲將心事付瑤琴180
古代發生瘟疫不會採取什麼有效的措施,沒有特效藥是大問題。古人拜神思想禁錮,一般認為生死為天意,因此才會出現全城空巷,百里無人區
-
6 # 本昌談歷史
提到瘟疫,其實就是流行傳染病。瘟疫自古有之,《周禮·天官》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瘟疫產生的原因,一是因為四時的氣候不正常所致。比如過去的痢疾,每年秋後都會流行,並且死亡率很高,就是因為人經過夏天的暑熱,如果不注意防暑和飲食衛生,秋天就會得痢疾。二是因為旱澇丶地震丶戰爭,死亡的人得不到及時掩埋,屍體腐爛產生病菌,也會暴發瘟疫。聽老人說,明朝朱元璋因在山東殺人太多,人們不敢外出掩埋屍體,因此出現了瘟疫,又經蒼蠅傳播,死人無數,達到了十室九空的嚴重程度。
自從有了瘟疫以來,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與瘟疫抗爭,從歷史上看,因為一種新流行病的出現人們還沒認識它,一時還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最好的防控措施就是隔離。一般是政府一方面對疫區封閉,不讓它擴散,再就是要求疫區內對患者實行家庭隔離。在治療方面各個朝代的名醫也總結出了醫治瘟疫的良方,比如,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晉朝葛洪的巜肘後備急方》,唐朝孫思邈的《千金方》,明朝吳又可的《溫疫論》,這些歷代醫學名家不僅對瘟疫的產生丶發展有著很深的研究,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很多治療瘟疫的良方。這些不僅為當時治療瘟疫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後人抗疫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
7 # HGOW
摘自百度百科
如果在古代真的發生瘟疫,古代人是怎麼應對的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好好扒扒。回顧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可以發現人類同瘟疫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經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雖然每次瘟疫都會奪走無數人的生命,但這並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也沒有阻擋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綜合中國各朝代官方和民間的防治瘟疫的史料,可以看出中華民族三千年防治瘟疫的歷程是一部活生生的正邪相爭的歷史(見張劍光《三千年疫情》;宋正海等《中國古代重大自然災害和異常年表總集》)。每一次病魔的攻擊都會對人類造成重大創傷,人類要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戰勝病魔,生存下來,可是時過不久病魔還會改頭換面捲土重來,人類再一次面臨另一場正邪之戰。
幾千年的歷史表明,無論病魔是多麼的險惡和猖獗,每次正邪之戰最後總是人類可以躲過毀滅性的災難,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麼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古代華人是採用何種方式來防治瘟疫的呢?
1.醫者首當其衝,抗疫名醫輩出
在中國曆代抗瘟疫的鬥爭中,醫生經總是戰鬥在抗病的第一線上,治病救人,不計較個人安危和利益,為窮人提供免費服務。歷史上醫家就有“不為將相,偏為良醫”的美德。很多名醫佚事都是有關治療瘟疫的故事,而透過抗防治瘟疫也同時造就了一代名醫,推動了中國醫藥學的發展。
歷史上大疫流行時期,也是名醫輩出的年代。如東漢時期的張仲景以治療“傷寒”病著名,其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論述了對多種傳染性疾病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不但書中的方藥沿用至今,其靈活多變的辯證施治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實踐的基石。張仲景因此被稱為“醫聖”,日本漢方醫的經方派至今還用張仲景的原方治療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
神醫華佗不但擅長外科,還有很多關於他治療各種傳染性寄生蟲病的記載。華佗發現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流行性“黃膽病”的療法,後來民間流傳“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現代研究從新鮮青蒿中分離出青蒿素(artemisinin),成為一個治療瘧疾的新藥。
明代的李時珍,清代的葉天士,晚清的吳瑭(吳鞠通)等醫學家都為治療瘟疫作出過重大貢獻。吳瑭推薦的治療瘟疫後期症狀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現在仍然在臨床使用,稱為治療瘟疫的三寶。
2.接種減毒疫苗,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國醫學家早在公元980-1567年間就發明了人痘接種術,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皰裡的痘漿、痘瘡結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天花痘漿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由於這種感染源的“毒力”較新鮮的病毒弱,接種的人一般只產生輕度的天花,被接種人的體內會對天花產生免疫防禦性反應,獲得對付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從而預防重症天花的發生。人痘接種實際上就是一種用人的活病毒的人工免疫法,或者說是用輕型天花來預防重症天花。這種免疫預防法,是牛痘接種術發明以前最有效的預防天花的方法,在中國曾廣泛應用,後來還西進歐洲流行美國,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並促進了現代免疫預防醫學的誕生。現在很多傳染病的免疫疫苗,仍然使用人的減毒活病毒作為疫苗。比如,現在每個兒童都要接種的小兒***(Polio)疫苗和麻疹(Measles)疫苗就是人活病毒疫苗。
中國古代醫家在2000多年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預防原則,既在未發病之前“治療”疾病,這種未病先防的治療方法已被現代醫學證明是最有效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3.設立隔離病坊,阻止疾病傳播
中國古代醫家很早就認識到一些瘟疫病的傳染性,並發現隔離具有傳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預防措施。公元242年,晉代名醫葛洪在《肘後備急方》談到天花病時記載:“於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清楚表明天花是在戰爭中由俘虜帶到中國,因此天花在古代中國稱為“虜瘡”。由於其傳染性,天花隨後在中國逐漸流行。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可見當時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為隔離醫院,用以治療瘟疫患者。
軍隊中打仗時感上瘟疫計程車兵需要同健康人隔離開來以防傳染。考古發現,在漢代中國就有“病遷坊”設施,用來隔離麻風病人。唐朝時,還有佛教會設立的“病人坊”用於隔離麻風病人,內有僧人為患者治病,相當現代的慈善機構。武則天時期,改稱為“悲田養病坊”,由政府出面管理。可見古代人很早就開使用隔離的方法,切斷瘟疫的傳染源,阻止疾病的傳播。
4.建立防疫管理,設立邊境檢疫
控制瘟疫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建立完善的國家防疫管理系統,並建立邊境檢疫制度以控制國際間的傳播。湖北出土文物《封診式》竹簡中記載了在戰國時期就有逐級報告傳染病和對可疑病例調查的制度。宋太祖時規定,所有被派往到邊塞的將官,都要帶隨行醫官負責防疫和健康。元朝設立了民間的醫戶制度,醫戶是政府許可能從事醫療活動的民戶,戶籍由太醫院管理,一旦發生瘟疫,醫戶要參加治療。
清朝政府還設有“查痘章京”官職,專事痘疹的防疫檢查。清朝刊行的《海錄》記載“凡有海艘回國,及各國船到本國,必先遣人檢視有無出痘瘡者,若有則不許入口,須待痘瘡平愈,方得進港內。” 這說明中國醫生當時已經認識到天花的急性感染患者為傳染病源,並且建立了完整的天花檢疫系統。1688年,俄國是最早派醫生來北平學習種痘及檢痘法:“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由撒納特衙門移會理藩院衙門,在京城肄業。” 中國的種痘術還傳到日本、北韓和印度等鄰國,透過國際交流,共同防治傳染性性疾病。
5.注意飲食衛生,保持個人清潔
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不良會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實踐中得來的經驗。秦漢時期的《漢律》規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還有記載用佩蘭等草藥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提倡注意飲食的衛生,不食用變質的菜飯。
古人還注意到鼠類和不良食品可以傳染疾病,提出“鼠涉飯中,捐而不食”,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魚等勸告。明代人已十分講究飲水衛生,李時珍《本草綱目》專門有一個水部,其中說:“凡井水有遠從地脈來者為上,有從近處江湖滲來者次之,其城市近溝渠汙水雜入者成鹼,用須煮滾。”
這種對水質量的判斷和分級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元代醫家還建議保持口腔清潔,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齒疾不生”。中國很多地區至今還保持著古代傳下來的預防保健習慣,如上海人的冬季進補,廣東人的中藥煲湯,南方的端午節飲菖蒲和雄黃酒等習慣,很多都同預防瘟疫有關。
6.改善環境條件,藥物預防消毒
透過環境衛生的改善以減少瘟疫的傳播很早就受到了人們相當的重視。秦漢時期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飲水池的記載,還認識到患病的動物和牲畜可以傳染疾病,切不可讓其汙染水源。秦國時規定不可隨便放置垃圾,“棄灰於道著”要被處以罰款。當時城市內設有下水通道,管道多為陶製,逐節相連,可以排洩汙水。這種裝置已經接近現代的下水道系統。
漢代時已有專門裝糞便的容器和痰盂及廁所。當時城市裡還設有公共廁所,稱為“都廁”,供大家方便。唐宋時期官方曾大力提倡種樹以綠化環境,並設有嚴格法律“不得使有砍伐,致令死損”。
另外,在瘟疫流行期間古代人還用藥物消毒的方法來預防疾病的感染和傳播。據秦代出土的竹簡記載,凡來秦國入城的賓客入城時,其乘車和馬具要經過火燎煙燻以消毒防疫。宋代還用艾蒿等藥物驅趕蚊蟲以防止瘟疫
7.普及醫學知識,加強教育書刊
普及疾病知識加強醫學教育是預防瘟疫的重要環節,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視。兩千多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很多預防疾病的常識和方法。唐朝的太醫院相當於國立醫院,設有醫學、針灸、按摩等學科,另外還有地方的醫學教育機構培養醫生和防疫人員。當時還把瘟疫的預防知識和簡單的藥方刻錄在石板上,放置於病坊、村坊和路邊,以示民眾,供緊急情況時使用。南宋時期中國創辦了最早的官立醫科學校,培養各科醫生。各朝代都對以前的醫學藥學書籍進行過整理和研究。
秦朝下令焚書時,醫藥書籍例外,儲存了下來。元代政府機構中有專人負責醫書的整理和出版,同時還以書坊、書院、私宅刻書等多種出版形式。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盛世修典”,而醫藥書籍毫無例外包含在修典之中。很多著名醫藥書籍都經過數代的再版和註釋才能流傳至今為今人所用。中醫百科全書《醫宗金鑑》記載了接種人痘的詳細理論和方法,此書傳到日本後對人痘預防天花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看完這些,發現古人是不是已經很先進了,只是沒有高科技罷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用好手頭的資源全力以赴應對瘟疫。千百年來的抗疫實踐證明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學技術和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預防現代瘟疫使用的方法仍然大同小異。最近對SARS的預防又一次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應該看到,近百年來,隨著社會文明和科學發展的不斷進步,人類對付瘟疫的辦法愈來愈多,手段也逐漸提高,其結果是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壽命明顯升高。現在人類可以驕傲的說在同病魔的鬥爭中人類已經真正做到了“道高一丈”。但是,切切不要忘記,瘟疫向人類的進攻從來沒有停止過,瘟疫不時還會司機發動反擊,而不時出現“魔高一尺”的情景。人類註定要病魔長期共存。
回覆列表
隔離,加上治療,東漢時期的張仲景以治療傷寒著名,其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論述了對多種傳染性疾病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