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藏狐青年

    不知道你是不是剛開始接觸寫影評。我們普通人的話沒有那麼專業,可以先寫觀後感。

    一般就是你觀看這部影片你看到導演想表達什麼,然後你在影片中有什麼樣的感悟,自己對影片有什麼看法與見解。

    然後建議多看電影,多閱讀關於電影方面的書籍,這樣會使自己更專業。

  • 2 # 小事自我做起

    基本簡介通常包括電影的原名,電影的中文譯名(別名),導演,主要演員,型別,片長,上映時間,國家等等。最好也要找到這部電影的海報。這裡除了電影名稱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寫專案。根據評論的需要,我們還可以加入劇情簡介。劇情簡介是對電影的再敘述,由於評論者對於電影理解的侷限,再敘述時應儘量避免加入有嚴重主觀傾向性的解讀。建議劇情簡介不要超過200字。

    擴充套件簡介通常包括對電影製作人員的更詳細的介紹,影片產生背景的介紹,影片所描述的社會背景介紹,影片所獲得的獎項等等。擴充套件簡介作為評論的資料性工具要有選擇的引述。擴充套件簡介如果沒有對評論產生直接影響,建議果斷的捨棄,或者可放置於評論正文之後。

    ① 從觀感輕鬆切入評論我們注意到,觀感往往產生於電影中最能讓觀眾理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對觀感的分析也就成為對這部電影最容易入手分析的切入點。我們只要問一下自己,這部電影哪裡最吸引人,然後根據以往的經驗或是分析工具解析一下為什麼吸引人,評論就產生了。觀感作為最初對電影的評定,勢必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會因為評論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我們不必刻意減少這種差異,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差異,才使得評論更加開放,有了交流的土壤。因為影評的目的是發揮綜合能力欣賞作品,同時將作品的豐美面呈現出來提供給別人,所以開放式的評論也就不必排斥專業分析工具。我們也不能誇大專業分析工具的功能,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影片分析方法並不存在。觀感是電影對觀眾的影響結果,它意味著觀眾從電影中最直接的得到了什麼。對觀眾來說,觀感從來就沒有對錯之分。作為評論者,要相信自己的觀感,不要被導演的名氣或電影所獲得過的獎項等非電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那些非電影本身的東西只能印證觀感,而不能產生觀感。

    1透過主題解讀評論:例如,你可以透過《不準掉頭》來解讀“倒黴”,可以透過《躲閃》來解讀“少年的愛情”,可以透過《著魔》來解讀“瘋狂”。觀感可以讓你對某些電影歸結出一個主題詞語,然後品味分析一下,電影所提供的哪些感知手段讓你對這個主題詞有了更好的理解。一個電影是如何變成一個詞語的詮釋例證的?

    4典型例證:例如,可以透過木偶片《美國戰隊》的分析找出若干“美國大片”所常犯的“大片通病”。

    5同系列討論:從茂瑙的《吸血殭屍》到《驚情400年》《刀鋒戰士》《吸血情聖》等這一系列以“吸血鬼”為主題的電影從內容到形式上有哪些變化。又比如說以同性戀為題材的《櫥櫃裡的男人》《男人心中只有男人》等等。又或者《異形》系列或《黃飛鴻》系列等等。

    9對某些導演或演員的偏愛也可以讓我們集中討論一下他們的特色。例如我比較喜歡的安德烈?佐羅斯基、蓋?瑞奇、伊莎貝爾?阿佳妮、夏洛特?甘寶等,他(她)們導演或主演的電影只要留意就可以蒐集得到。我們要小心的是透過“作者論”[註釋]來分析電影,這種分析方法使用不當就會變成是評論者的一廂情願。在某些不嚴謹的評論者那裡,影片被詮釋的面目全非,之後就可能是評論者對導演的非理性評論。本來單純地影片分析,變成了一個批鬥導演的檄文或是對某個“偉大人物”表示忠心的保證書。批評電影與批評導演當然是兩回事,批評導演更像是一種私人恩怨。然而我們又不能完全否定“作者論”是一個很容易入手且簡單易行的電影分析的切入點。所以在評論的時候要多關注的是電影而不是關注導演,更不要試圖證明自己比那個導演還要了不起。

    10對電影影象的評論,如從電影敘事、景框構圖、電影剪輯等做切入點。如對電影《羅拉快跑》進行分析評論。 電影評論當然不只侷限於採取以上這些方式作為切入點。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的觀感,並且不片面濫用自己的感覺,其實一切可以使你產生興趣的東西都可以作為切入點。

    ③選擇一種自己所熟悉的評論工具。評論工具的範圍其實非常廣泛,複雜的如前文所述的一些專業工具,簡單的如個人的觀感。特定工具的好處是可以把某些問題分析得更具體,更深入。在特定工具的應用上,戴錦華對《玫瑰的名字》的精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當然她很可能是先分析了原著的小說的。那些特定的工具並非如我們想象中的難以掌握,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用符號學來分析一下《夢幻格林》,這將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④在分析與欣賞電影中間把握平衡。我們要警惕過度的分析對電影的欣賞性是有害的。有時候觀眾並不想變得那麼“明察秋毫”,做一回快樂的“傻子”也許就是觀看影片的初衷。蓋?瑞奇導演的《偷拐搶騙》我已經看過了7次卻一直捨不得分析它,因為害怕分析過後觀看的樂趣就沒有了。當然我們也可以抱著樂觀的態度,分析以後會發現新的樂趣,但這畢竟是要冒一定風險的。我認為好的評論同時也應該是一篇善意的推介文章,它要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還要保留原來電影的觀賞性。

    ⑤筆法。評論者的筆法與評論選擇的切入點密切相關,不同的切入點決定不同的筆法。如透過觀感來敘述影片帶來的感官審美影響,則很有必要藉助大量修辭的運用;如果探討影片的流派等歷史性內容,則對經典理論的引用和同時期其他作品的類比必不可少。寫評論時要把觀點寫清楚,行文要簡潔流暢,不要堆砌資料。髒話痞話或許是通往個人文風的一條捷徑,然而他們從來都不是嚴謹的,在評論的道路上我們甚至不需要反諷。在資訊發達的今天,蒐集影片的外圍資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不當地使用外圍資料很可能會把你的評論淹沒在看似相關實則不知所云的文字之中。外圍資料可以幫助評論者理解這部電影,但不應把這些資料變成評論者的依據。原則上我支援“要排除一切非取自影片內部的任何文獻或相關資料”的這一立場。電影評論並不會因為提到了一些大師的名字而變得更加精彩。

    ⑥個人風格。影評的個人風格需要逐漸形成,如同對於電影的

    在電影評論中應該避免出現的情況:1,要避免評論者的生活(經驗)過多的干預評論本身。比如,看《食神》以後,你說你學會了怎麼做叉燒飯。寫評論的目的不是讓讀者關注評論人,而應該強調所要評論的電影。吃了油條喝了豆漿去看電影,同餓著肚子去看電影的心情可能不一樣,但電影是一樣的。2,要避免在沒有敘述原因的情況下給出評論結果。例如:永遠也不要說哪部電影是最好的電影,哪部電影是最偉大的電影。在我看來,即使看了很多電影也不要給電影排名次,但是可以給電影定位。3,要避免東拉西扯,主題模糊。慎用排比。要努力把一個問題分析清楚,而不是要具體描述10個還未解決的問題。不要隔靴搔癢,甚至是滿世界找靴子。例如:評論《神話》的戰爭場面差,不能說它不如《勇敢的心》也不如《角鬥士》,而應該明確指出它具體差在哪裡。是場面排程問題還是畫面構圖問題?是剪輯問題還是電腦特技問題?

    4,要避免對演員導演等影片生產者私生活的關注。只有影片的宣傳人員或者八卦雜誌才有需要關注那些問題。

    6,要避免一些對電影本身沒有意義的評論。電影評論不同於電影商業宣傳,評論要排除干擾。在選擇切入點上要回避法律、社會學、心理學等各個人文學科對電影的探究,儘量從影片本身切入影片論述。7,要避免評論者主觀地對影片做過度詮釋。不要對自己假想中的錯覺揮動雙拳,使讀者莫名其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是會回想起以前不好的經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