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洲孤鴻24331826

    分三個層面回答吧,

    第一 李白的粉絲群

    李白在當時擁有超多的粉絲群,李白的粉絲群遠不是現在哪個明星能比的,李白粉絲群從階級上分上自皇帝貴妃王公大臣,下到販夫走卒田野村夫。從年齡上上自80歲老太太,下到三歲娃娃。當時有一超級粉絲魏萬中了邪,變賣萬貫家財跟著李白周遊天下,魏萬後來怎麼樣了,不得而知,但李白作品裡卻留下了贈給魏萬的詩。把魏萬錢花光了,另一金主出現,繼續奉養李白,為李白生活起居買單。關於汪倫,也有傳說,汪倫也是一財主,擁有山川莊園,想邀請李白到他家做客,藉口說他家門口的桃花潭就是通向桃源的入口,這下李白來了興致。去後才知道被騙了。可是主人好招好待,李白也不好發火,玩了幾天,李白要走,汪倫踏歌送行。李白回贈《贈汪倫》,留下千古名篇。也留下一個千古的溫柔的騙局故事。

    第二 李白其人

    李白進京前,眼裡盯著當朝宰相和達官貴人,最低一級也是刺史一級,“司馬、別駕”都不在他的視角掃描範圍。他的目的很明顯,想走仕途。現在一提起李白,人的第一突出印象是詩人,可是李白在當時身份絕對顛覆你想象:①俠客,李白詩中許多描繪俠客的詩篇,那不僅僅只是樂府舊題,更是當時自己行為的真實寫照,也有史料說李白曾替人殺人,被官方通緝。②流竄犯家世,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生長於四川江油,這中間存在家族履歷上的斷層和真空,是有意隱瞞他家的流放犯人的身份。③商人子弟,這在現在可是“有錢人”,被人高看,在當時雖多金卻不尊貴,屬於政審一關都過不了的,唐代“士農工商”四階層,只允許“士農”兩階層應考。④敗家子,花錢估計比王思聰還大手大腳,他花光家財如果是為了隱瞞商人身份還情有可原,但後來花粉絲的錢,花皇帝發的安置費,甚至為了生活不惜入贅,這在現在也是有辱祖宗的,最後投靠族叔李陽冰,典型的敗家子。⑤詩人,這是他最閃光的光環,不用細表。⑥散文家,李白的散文和賦也是不同凡響,有兩篇散文入選《古文觀止》,只是詩歌成就太大,遮住了散文的光芒,這有點像《蘭亭序》,人們只盯住《蘭亭序》的書法,卻忽略了它是一篇結構嚴謹、措詞精準的散文,牛逼吧。⑦翻譯家,吐蕃下戰書,滿朝文武沒一個會翻譯,李白不但會翻譯,還當著朝臣的面用吐蕃文字回信,嚇得吐蕃使者不敢造次。⑧煉丹家,李白和一個叫元丹丘的,就是那個“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中的丹丘生長期修仙煉丹,唐朝自稱老子是他們祖宗,定道教為國教,道教盛行,但跟著丹士長期修仙的卻少之又少。李白作品裡也有大量的關於修仙詩。

    第三 關於李白和杜甫的關係

    李白和杜甫年齡上相差11歲,這在古代15-16歲就結婚的時代,幾乎是上下代的關係。鑑於李白的名氣,杜甫可以說佩服得是五體投地。李白從旁門左道走仕途可以說雖不成功,但線路是正確的,為杜甫應考落第後想走仕途提供了成功的模板,杜甫自然也把希望寄託在“謁名士”上。可是杜甫既沒有李白家底厚,也沒有李白那麼多超級粉絲,更沒有李白時代清廉的、充滿文化氣息的官場風氣。可以說李白的道路只可借鑑卻不可複製。於是杜甫也選擇了遊歷。在遊歷中兩位空前絕後的大詩人相遇,自然少不了酬唱應和。在杜甫的詩集裡有十幾篇懷念李白的詩歌,這也符合一個超級粉絲的身份。

    李白的詩集裡也有非常著名的一篇《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這首詩見證了李杜二詩人的深情厚誼。李白另一首出現在“補遺”裡,《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關於這兩首詩,第一首出現在正集裡,且平仄失調,與李白不喜歡受格律束縛的一貫作風十分吻合。而第二首卻充滿諷刺,與李白風格相差甚遠,整個作品集裡除此一首,再也找不到言辭尖刻的詩作,試想汪倫如此欺騙李白,李白還寫詩回贈,且言語真誠。《戲贈杜甫》屬於偽作無疑。

    關於李白和杜甫的關係在歷史上有“被綁架”現象,這緣於明清時代詩歌創作理論上分歧。明清詩歌理論有“格調說”、“神韻說”、“肌理說”、“性靈說”、“境界說”等。早期各流派要麼褒李貶杜,要麼褒杜貶李,各執一詞。總體上明朝捧杜現象突出,有“千家注杜”現象。清朝李白地位上升。現在公正的評價是“李杜是我國唐代詩壇上不可逾越的雙子星座”

  • 2 # 傻喵同學

    我認為這與李白杜甫生活的時代有關。

    李白(701年-762年)杜甫(712年—770年)

    所以李白師生在杜甫之前的,咱們現在說三歲一個代溝,他倆已經有將近四個代溝了!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它結束的時間是763年,也就是李白時候的第一年。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李白在世之時,只見了盛唐。所以李白的詩歌都浪漫,都好爽,都沒有哀怨。所以李白寫詩完全就是抒發自己的心情,大概贈汪倫一片就像今天的朋友圈吧,發個動態,告訴大家,今天我從好朋友家裡離開了,很不捨!

    杜甫就比較可悲,雖然他比李白晚生了十一年,但就是這十一年,讓他見證了深愛的祖國由世界盛名的泱泱大國變成破敗不堪的衰落之國。滿身負能量的他自然會找一些正能量來安慰自己,讓自己不那麼難過。離他最近的李白就是很好的養分汲取者。畢竟李白的世界是鮮活明亮的。

  • 3 # 人間四月天a

    李白據說是和李唐王朝同宗同姓的高富帥,朋友多,粉絲多,而且曾奉詔入京成為明皇的座上賓,詩名遠播,遊歷天下,汪倫等富商還紛紛慷慨解囊相助,《贈汪倫》大概是有償廣告詞兒。而老杜就比較悲催了,做過一陣工部員外郎,沒攢下幾個錢,最後窮困潦倒,蓋個茅草屋度日。詩句裡滿目悲愁。性格也不一樣,李白性格樂觀,是典型的浪漫主義者。而杜甫性格內向,不善言談,粉絲量比較少。李白哥哥只是寫了三首贈杜甫的詩,其中一個還是戲謔文字。杜甫大約寫了十幾首贈李白,估計一個是羨慕李白哥哥的才情,另外一個有點蹭熱度滴趕腳。

  • 4 # 隨手談詩

    不是這樣噠!!!!

    杜甫給李白寫詩的故事,去年在微博突然火起來。熱點是杜甫一生都在給李白寫情書,而李白根本不鳥他。

    彷彿是一個吊絲追求白富美而不得的故事。

    杜甫一生窮困潦倒,而汪倫呢,用桃花十里,萬家酒店,潭水千尺的謊言把當時最大的偶像騙到家裡。

    但是,牛皮敢吹成這樣,多少也得有點家底才行吧。所以汪倫應該還是有點貨的。

    有錢人的謊言不叫謊言對吧(大誤)!

    李白跟人家裡吃了喝了玩了,作首詩感謝一下也算是禮尚往來。

    好了,扯淡完畢,正經點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事實跟微博上流傳的故事有些許不同。

    杜甫和李白相差11歲,他一生視李白為偶像不錯,但是李白也很看好杜甫這個後生。這倆人關係不一般,因為…他們拉過小手睡過覺!

    在《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中,杜甫寫到: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你看,都到這種程度了,兩人關係是汪倫能比的麼?

    所以李白肯定給杜甫寫過詩、回過信,只是沒有杜甫那麼濃濃的愛意罷了。

    那麼,就說一下李白寫給杜甫的詩

    《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是一次偶遇,高富帥李大仙看到苦逼種地衣衫襤褸瘦成猴子的老杜,當時就吟了兩句詩,調侃這位老友。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在那次偶遇之後,李白盛邀杜甫去山東玩兒,這也是兩人最後一次會面,在分別之時,李白寫下了這首詩。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次是李白大病初癒,一個人出去玩兒,想起當年和老杜在一起的情景,寫下了對老杜的思念之情。

    再來我就不知道了,那個時代的作品肯定有遺失,再加上後來各種奇葩皇帝為了穩定政權毀了不少書,李白可能不止寫了三首詩給老杜,更不是往上所流傳的,一首沒寫。

    李白杜甫這倆人,還有高適,一開始還是挺好的。只是後來因為個人發展,三人分道揚鑣,再後來因為李白和高適不和,來往就更少了。杜甫在倆人之間周旋也是吃力不討好,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 5 # 老街味道

    千古風流李杜詩,相酬何事謫仙稀?

    今人漫道前人吝,或是湮淪也未知。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雙子星,李杜二人竟是同時代的人,而且還能相遇相識、同遊共飲,想一想都為那個時刻而激動。

    但是二人流傳下來的詩卻不多 ,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傳世。 ▲杜甫 三吏三別

    白居易將自己的詩整理印刷出來,分好幾個地方儲存,保留了近3000首詩,陸游流傳下來近萬首,更牛的大詩人是乾隆爺……

    ▲乾隆厲害了,40000首。

    李白一生寫詩,大部分沒有傳下來,裡面有多少寫給杜甫的誰也不知道。

    李杜一生見面次數有三次四次之爭,相互的酬寄不會少,流傳下來的只是一部分。相比較只有六首詩傳世的王之渙幸運多了。

    ▲千古風流李杜詩,相酬何事謫仙稀?

    ……

    所以,所有的分析都不靠譜。

    2018-2

  • 6 # 巴山醉客

    一群混問答資料的人看似回答了你很多,屁用沒有。真正的原因是:性格使然。杜甫是個十分感性的人,容易感動,悲天憫人,善良博愛,最見不得生離死別友人分離,好不容易有了自己欣賞的朋友,頓時引為知己,覺得不再孤獨,就十分珍惜和李白之間的交流。而李白呢,生性高傲,瀟灑,狂放不羈,內心裡面連皇帝都看不起的,還叫高力士脫鞋子,對於杜甫這種悲情哭鼻子派,自然也是不屑一顧。其次三教九流他都交往,是個男的他就敢坐一起喝酒,自然也把人情世故看的通透,不拘泥於紅塵俗世,只寄情于山水,超然脫俗。對於回信這種小節,自然也是過目就忘。不過內心還是覺得杜甫這個人詩文功底還是挺不錯的,雖然他的詩風沉悶收斂不怎麼放的開,好歹也是個人才,改天約個時間找他討論下寫作手法,聽說他十分敏感,一不小心就生悶氣,那我還是偶爾回他一首,免得以後哪天見面不跟我喝酒。

  • 7 # 亮月半

    李白寫的詩多是天上人間景物豪放抒情,李白被稱為謫仙人也是有原因的。他是出離世間的塵事,只在物境裡體驗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超脫之感,暢遊山水,自由人生。不被俗塵牽伴。只活在自己的詩歌裡,在自然之物的詩歌裡表達情懷,堪稱逍遙派詩人,莊子一類的人物。而他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是以物為友,以物為知己暢談。又寫永做無情遊。不尋友情之遊,對塵世有什麼情感。

    而杜甫是關心民間疾苦的一類人,做的詩多是對時世的不滿,對上層鞭笞,對下層人關懷。憂國憂民,寫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對社會某些存在現象十分不滿。想要尋解決之法尋出路,寫詩給李白也有這種想法。但李白思想上是欲做仙人,不理這些俗事擾亂純文學精神了,在思想境界脫物慾求索之境,達到不染塵。給他寫詩未回便已不足同路人。二人詩風完全相反。

    而回贈汪倫,是人去旅途中遇見了汪倫這樣一個知心好友,志向上相同,對於久無朋友的李白是意外之喜。回贈表友情。

  • 8 # 刷鍋老

    這樣的問題,誰能說得明白就是大神,反正我是說不好的。

    你負責提問,別人負責解答,我負責聽故事,這樣分工就非常好了,以後就這麼辦吧。

  • 9 # 徐小仙說歷史

    杜甫是很多文人的偶像。不過杜甫其實也有一個最崇拜的偶像,他在遇見偶像的時候,還只是一個不出名的菜鳥。也正是因為偶像的激勵,所以杜甫到後來才卯足了勁兒要打磨自己的詞句,才能寫出那麼多令人稱頌的詩歌。杜甫的偶像究竟是誰呢?他就是李白。

    李白是一個浪子,他的一生好像就是在漂泊中度過的,他不斷的離開老地方,再去結識新的朋友。大家在讀李白的詩的時候,應該可以發現,李白的很多詩歌都是在描寫旅途中的風景的,不管是望廬山瀑布,還是兩岸猿聲,都是寫他在途中的所見所聞。我們今天喜歡將旅遊見聞整理成筆記,李白也是如此,興致來了就想寫兩句,很多都堪稱經典,流傳至今。

    李白交友廣泛,他和司馬相如喝過酒,和孟浩然曾經稱兄道弟。李白的一生倒也瀟灑,在天子面前也不用講禮節,而且天子還反過來要給他幾分顏面。天子的專屬傭人高力士為他脫鞋子,他遊山玩水,嚐嚐美酒,逗逗美人,不經意間就能留下千古名作,這樣的人生,還真是讓人羨慕啊。

    李白早已經名動天下的時候,杜甫還只是一個無名的小渣渣,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寫出特別有名的詩句,也沒有去過長安。李白是他碰到過的第一個名人,所以他再碰上李白的時候,就主動抱了李白的大腿,像一個小跟班一樣粘著李白。他還寫了很多詩來描述李白,說"白也詩無敵",講李白誇的天上有地下無的,簡直就是一個標準的死粉。

    李白在和杜甫同行的時候,又遇見了高適,後來兩人行變成了三人行。他們曾經騎著馬奔跑在夕陽下,也曾經坐在最好的酒樓裡面,聽著裡面的姑娘彈著琵琶咿咿呀呀的唱歌。這樣的生活,對於李白來說可能已經是常態了,但是杜甫是第一次和這樣的大佬一起這樣肆意瀟灑,所以激動的合不攏嘴。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後來杜甫終於到了他夢想的長安,高適也輾轉到了邊疆,李白繼續沒有目的地流浪。

    對於杜甫來說,李白應該是對他影響最深遠的一個人。只是當時還只是一個小渣渣的杜甫,也沒有給李白留下太深的印象。不過杜甫給李白寫了很多首詩,而李白也只是在有空的時候,回過一首罷了。但是後來李白被人誣陷是反革命,被投入牢中的時候,當時已經混開了高適,卻沒有幫他平反。看來時間長了,友情也會有淡漠的一天,估計李白對這一切看得比較開,所以心態才那麼好吧!

  • 10 # 六甲番人

    首先,應該指出這個問題有誤導的嫌疑,看起來似乎李白從未寫詩贈杜甫,但實際上,李白至少寫過兩首詩給杜甫,其中不包括《全唐詩》有爭議的那首《李白在長安贈杜甫》。

    一、《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年)秋天,當時李白四十五歲,杜甫三十四歲。天寶三年,他們第一次見面,曾一起遊玩位於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的梁、宋,結下深厚的友誼,天寶四年春,兩人又在位於今山東兗州的魯郡重逢,秋天時,在魯郡東石門分手,臨行時李白寫了這首送別詩。

    此詩的大意是:此處的山池樓臺我們已全部走過,今日痛飲大醉,幾日後就要分別了。在石門山前的路上,我們再來手提金樽暢飲開懷? 秋波搖落盪漾泗水之中,海色照亮了徂徠山。我們即將如飛蓬一樣各自飄遠,且再飲盡此時手中的杯中酒吧!

    二、《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年)秋天,李白和杜甫在魯郡東石門分別後,暫時旅居沙丘城,當時懷念杜甫,是以寫下此詩寄贈。

    此詩的大意是:我是為什麼來到這裡?居然整日高臥閒居沙丘城。城邊有許多古樹,早晚都有不斷的秋聲。魯酒度數太低無法讓我酣醉,齊歌聽起來不錯但也只是空有其情。思君之情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蕩蕩地隨你向南而行。

    三、《李白在長安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首詩也名為《戲贈杜甫》,是《全唐詩》第185卷的第23首,大約寫於天寶五年(746年)秋天,當時李白與杜甫在兗州最後一次相遇。

    此詩的大意是:飯顆山上見到老友杜甫,戴著竹笠正是日頭中午。請問老兄別後為何竟如此消瘦?恐怕是因為前段時間作詩太辛苦。

    對於此詩,仇兆鰲《杜詩詳註》心存疑問:“李杜文章知己,心相推服,斷無此語,且詩句庸俗,一望而知贗作也。”

    雖說此詩有打油的嫌疑,但李白為人放蕩不羈,又是戲言之作,立意淺薄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許好朋友之間原本就不該太一本正經了。

  • 11 # Luftalarm523

    情景可能是這樣的

    李白:杜甫人不錯,詩寫得也好。這兒有幾首他贈我的詩,你們都鑑賞一下,談談感受。

    眾人:啊,果然是好詩,真不錯。

    結果:杜甫贈李白的詩,傳世。

    杜甫這邊……

    杜甫:李白給我回信了,還給我寫了贈詩呢,好開心呀。

    眾人:快拿出來給我們開開眼。

    杜甫:這是李白給我的贈詩,才不要給你們看呢,哼!

    結果:李白贈杜甫的詩,佚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隻豬和一隻老虎在一起,第二天老虎死了,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