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多知道啦
-
2 # 午夜夢醒18
釣魚城的陷落,是南宋朝庭投降後的無奈之舉,是守城將士與蒙元軍隊談判的後、以不屠城為條件,守城將士屈辱的放棄抵抗為結果。但擊斃蒙哥之役,在客觀上拯救了歐洲。釣魚城雖然不幸陷落,但她作為折斷"上帝之鞭“地位,不但華夏皆知,且在世界揚名。
-
3 # 小龍女5505
宋朝堅固的釣魚城最終是以南宋守將在孤立無援、彈盡糧絕萬般無奈情況下被迫和蒙古談判在蒙古人答應不傷害釣魚城百姓和軍民前提下而投降,釣魚城宣告陷落。
-
4 # 御前帶刀侍衛
釣魚城內絕糧草,外無友軍,圍成的元軍卻日益增多,王立深知已難久守。城內軍民知道大難逼近,卻依舊同仇敵愾,死無怨言。王立記得蒙哥汗死前扔下那句話“若克此城,當盡屠之”,對部下說:“我們當以死報國,這十幾萬生靈怎麼辦?”(《萬曆合州志》原作“百萬生靈”,顯然誇大,《民國合州縣誌》改為“數十萬生靈”,還是誇大,住上十幾萬軍民相差不遠。)眾人不知所以。
王立收復瀘州時曾獲熊耳夫人,因其自稱姓王,就認為義妹,實為寵室,讓他服侍自己的老母。見王立擔憂城破以後元軍殺戮百姓,熊耳夫人便說明自己真實身份,鼓動他為一城生靈著想。原來她姓宗,與元西川行樞密院樞密副使兼安西王相李德輝是異父同母兄妹,願意說服哥哥上奏元世祖,保證降元以後不再屠城。在熊耳夫人與李德輝的斡旋下,祥興三年(1279年)正月,王立出降。川蜀最後一個抗元堡壘終於陷落,而元軍也確實沒有屠城。
-
5 # 海學390
公元前1279年,釣魚城的守將王立將軍,決定帶領士兵投降元朝。
歷史記載,釣魚城是唯一一個沒有被蒙古攻克的城市,既然沒有被攻破,為何王立要投降呢?
南宋滅亡後,釣魚城已經失去了堅守的意義。王立將軍為了保住城中百姓的性命,他決定棄城投降。堅守了36年的釣魚城,就這樣,交給了元軍,這座英雄的釣魚城最終陷落。
-
6 # 軍都弩
1279年,忽必烈允諾善待釣魚城軍民後,釣魚城守將選擇投降,因為此時南宋小朝廷已經投降,大勢已去,困守山城毫無意義,但即便如此釣魚城主要將領投降後均選擇自殺殉國。而且忽必烈也不是蒙哥汗,大局已定的前提下不是非得強攻拿下釣魚城不可,忽必烈可以選擇長久困守,最終釣魚城作為一個沒有戰略意義的小城,不會影響全國,甚至四川本地的大局勢,降還是不降,軍民最後只會餓死或者投降朝廷覆滅的前提下,抵抗毫無意義。
釣魚城之戰能夠消滅蒙哥,其實並非釣魚城具有多麼重要的全域性戰略意義,基本是由於蒙古本身的政治局勢造成的,蒙古大汗汗位落到拖雷家族手上後,蒙哥的三位兄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沒有一個省油的燈,阿里不哥作為幼子守衛蒙古本部,旭烈兀遠征西亞和中東收貨重大,所向披靡,忽必烈經營中原也是順風順水,只是阻於襄陽城下,忽必烈並不是很著急,因為襄陽本就是南宋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守衛森嚴,南宋朝廷必須以命相搏守住襄陽城,所以忽必烈圍困之無可厚非。
但是蒙哥作為全蒙古大汗,應該拿出遠勝其兩個弟弟的戰績,才能鞏固其作為全蒙古大汗的權威,因為此時的蒙古人就是以戰績樹立地位和權威的,蒙哥剛被選上全蒙古大汗極其需要一場漂亮的勝仗樹立威信,結果全蒙古大汗被一個無足重輕的小山城阻擋,久攻不下,其實蒙哥完全可以留下部分兵力圍困之,主力進攻其它地區,獲得大局平定優勢後招降釣魚城或者困死釣魚城軍民,但是蒙哥汗的怒火被釣魚城軍民成功勾起,清醒合理的戰略無法獲得實施,好比當年希特勒圍攻斯大林格勒,並非斯大林格勒戰略地位多麼重要,而僅僅是因為以斯大林命名而已。
蒙哥汗在氣急敗壞的前提下發動強攻,犯了孫子兵法中的大忌,將不可以慍制戰,主不可以怒興兵,其本人過於靠近前線,不幸進入宋軍炮石攻擊範圍,被宋軍擊斃,從而導致蒙古本身的局勢大變,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陷入爭奪汗位的戰爭,旭烈兀由於路途遙遠,無法按時返回,退出了爭位之戰但是選擇支援忽必烈,阿里不哥幾乎獲得整個蒙古高原的支援,忽必烈僅僅依靠北方漢地的資源,但是這個地方的人口與資源財賦超過整個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所以忽必烈以漢族兵力和漢地資源,加少量蒙古族士兵擊敗阿里不哥,篡奪蒙古大汗成功,但是對於中亞,西亞,俄羅斯地區的蒙古政權基本失去約束。
由於忽必烈汗過於依賴漢地兵力,蒙古貴族認為他過於漢化都不支援他,他的卻薛軍(御林軍)與成吉思汗的卻薛軍不同,成吉思汗的卻薛軍全部由蒙古貴族子弟組成,忽必烈的卻薛軍大部分是漢族豪族子弟組成,他滅宋的蒙古軍主力更是由華北漢族軍人組成,滅宋者乃漢人將領張弘範而已,所以他始終無法消滅純粹的蒙古族反叛者,海都之亂終忽必烈一生都沒有平定,忽必烈和元朝僅僅是中原和蒙古高原部分地區的大汗,而不是全蒙古大汗,這就是釣魚城之戰造成的後果。
-
7 # 探索歷史
公元1239年,彭大雅被任命為四川制置副使,在他任職期間,曾經下令甘閏初修築釣魚城。在他之後擔任四川制置使同時兼任重慶府的餘玠,在採納了冉璡、冉璞兩兄弟的建議後,在公元1243年開始重新修築了釣魚城,用來屯兵和囤積糧食,並將其作為是保衛重慶的屏障。當時蒙古建國之後,就開始橫掃歐亞大陸,所以當時的釣魚城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抗擊北侵的蒙古大軍。公元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進攻鄂州,令察塔兒進攻兩淮,兀良哈臺進攻雲南,作為大汗的他則率兵攻打四川。同年2月,蒙哥大汗率領4萬軍隊攻打到釣魚城下,派遣使者前往勸降,遭到了當時守軍的拒絕,在拒絕的同時還將使者斬首。
隨後蒙哥下令開始攻城,宋蒙釣魚城之戰開始。但是因為之前對釣魚城的復築,加上王堅和副將張鈺的頑強抵抗,蒙古大軍的大將汪德臣戰死,蒙哥可汗則被釣魚城上的火炮擊傷,這對於蒙古大軍是非常沉重的打擊。在蒙哥可汗受傷後,蒙古大軍並沒有從釣魚城下撤兵,相反的他們更加想要攻佔釣魚城用來洩憤,但是這一願望並沒有達成。因為在雙方開戰後不久,蒙哥可汗就在溫泉寺病逝,沒了最高指揮者的蒙古軍隊這才撤兵。公元1279年守將王立率領釣魚城全城的百姓和士兵正式投降蒙古,宋蒙釣魚城之戰才正式畫上了句點,歷時三十六年。
-
8 # 共飲江中水
攻打釣魚城前,蒙哥大軍先從三個方面孤立釣魚城,從而圍困釣魚城,使其孤立無援。當時,南宋大部分地區已經失守,面對蒙古重重包圍,城內斷水斷糧,雖然軍民同仇敵愾,但終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1279年,已經防守了20年的釣魚城終於開城投降。此前,攻守雙方已經達成協議,不殺城中軍民一人。在做了降軍的安頓工作後,30多位守城將領完成了他們人生的最後的使命,自殺殉國,釣魚城之戰,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中華兒女的民族氣節,雖敗猶榮。
-
9 # 臥雪踏梅
釣魚城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合陽鎮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三面分別被渠江,溶江和嘉陵江環繞,呈長形半島。在漫長的宋朝時代,從公元1235年到1279年宋朝人民和兇悍蒙古軍隊進行過無數次的戰爭,不知多少城池被蒙古軍隊攻克,唯有釣魚城沒有被蒙古軍隊攻破過,直到1279年南宋滅亡後,守城大將王堅眼看大勢已去,才以不傷害百姓為條件和忽必烈談判,棄城投降,宋朝堅固的釣魚城就這樣落到了蒙古人手裡。
-
10 # 碼字的蝸牛
釣魚城——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抵抗蒙元攻宋36年之久,但它並非是最後抵抗的城池。
中土歷經了太多苦難,事實上,釣魚城防禦體系,在新中國建立之前,都少有人知曉。直至新中國建立後,中土的史學界在與國外交流時,從西方世界那兒聽說了中土有一個城,阻擊了蒙古數十年,不僅讓蒙古帝國損兵折將,還讓一個蒙古大汗(皇帝)“病死”於外。據此,釣魚城才逐漸被深挖出來,才被國人所瞭解。
其實釣魚城並非是一塊孤立的防禦城池,而是一片修建在崇山峻嶺中的十多個城池構建而成的防禦體系。
【築青居、大獲、釣魚、雲頂、天生凡十餘城,皆因山為壘,棋佈星分,為諸郡治所,屯兵聚糧為必守計。】——《宋史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餘玠》餘玠在上任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時,力排眾議,納用播州人冉璡、冉璞兄弟建策,採取依山制騎、以點控面的方略,先後設立了十多個山城,並遷郡治于山城,經數年建設,逐步建成以重慶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縱深梯次防禦體系。(如圖所示)
凌霄、神臂、虎頭、三龜、九頂、南平、多功、釣魚、青居、雲頂、天生、凌雲、大獲、得漢、紫雲、龍崖、雲頂、禮儀……十多山城防禦體系
“宋臣餘玠議棄平土,即雲頂、運山、大獲、得漢、白帝、釣魚、青居、苦竹築壘,移成都、蓬、閬、洋、夔、合、順慶、隆慶八府治其上,號為八柱,不戰而自守矣。”——元人姚燧不同於小說(影視劇)中的雪山派總部,凌霄城的浪漫與優雅,真實的凌霄城,是最後抵抗蒙元的漢人城池,公元1288年,最後一座還在抵抗的山城——四川宜賓興文縣的凌霄城終被蒙軍攻破,全城軍民戰死……
朝廷的皇太后攜幼帝(宋恭帝)投降了,他們在抵抗;小皇帝(末帝)與丞相跳海殉國,釣魚城降了,它依舊還在孤軍抵抗9年!
南宋重慶山城防禦體系之初事實上,早在窩闊臺汗時代,南宋已經瀕臨滅國了。
蒙古窩闊臺汗六年(1234年),蒙、宋聯盟滅金,金國滅亡之後,南宋趁蒙古主力北撤,漢家北地只保留漢世候之時,私自撕毀聯盟合約,派兵北上收復原北宋西京、東京、南京。結果蒙古帝國的分封的漢世候固守待援,南宋被蒙古軍擊敗。
隨後七年六月(1235年)時,為了報復南宋毀約背盟,窩闊臺汗遣軍兵分兩路大舉攻宋。東路軍主攻攻宋荊襄、江淮地區;西路軍攻取四川。
由於南宋“文昌武弱”,此時的蒙古東、西兩路大軍早早就撕開了南宋的防禦體系——襄陽守將降蒙,荊州危急!而西路軍則連連破隨、郢、荊門,破棗陽,德安府,兵圍成都並破之,大掠四川腹地,猶如行軍劫掠於羔羊之地……
若不是南宋岳飛舊部子弟孟珙將軍,憑藉毅力與運氣,頂住了蒙古東路軍,隨後又快速趕往川蜀,正值蒙古西路軍統帥闊出(又作闊端)病死,新統帥不太瞭解川蜀地形,因此被孟珙固守頂在夔門之外。
若不是蒙古軍此次沒有滅亡南宋的打算,而是以一種放血式戰略偵查為主,不以奪取一城一地,而以劫掠燒殺為主,此時的南宋可能早早就被滅國了。
此戰後,南宋開始修建防禦體系,東面憑藉長江修建襄樊防禦體系,川蜀區域,則以餘玠為首,修建以眾多山城,拱衛重慶的防禦體系十三個山城啊,就如同釘子一般牢牢紮在那兒,使得蒙古軍極其難受。但是蒙哥汗剛即位時,為了彰顯其汗位正統(蒙古傳統,為汗者必擴領土),發動了攻宋之戰。
此時的其他山城就如圖二那樣,要麼早早就被攻破,要麼就是多次易手。而蒙哥汗就是需要死磕掉釣魚城,因為它的地勢剛好是阻擊南宋支援重慶的水道要塞。
釣魚城的攻防戰,史書中的記載,其實是岌岌可危的,蒙古軍隊並非全是騎馬的草原人,它還有大量的北方漢人存在。於是乎,最悽慘的戰爭攻防戰開啟了,蒙古軍透過挖掘地道的方式,攻佔了釣魚城的外城,但也是在這時候,抵近指揮的蒙哥汗,突然受到南宋的炮擊【這裡面真的有爭議,南宋及蒙哥親隨耶律鑄的《徵蜀道錄/述實錄·四十韻》的記載是直接炮轟成渣渣,可在其他記載中,蒙哥事後依舊釋出了各種命令,甚至下達了”我之嬰疾為此城也,不諱之後,若克此城,當盡屠之。 “】。
但蒙哥的死,是造成蒙古退兵的事實。蒙哥死後,蒙古帝國就陷入了分裂的皇位之戰中,忽必烈沒有過多的精力發動對南宋的戰爭。
只是重慶山城防禦體系的創始人——餘玠,並沒能看到敵酋死於他的防禦體系之前。在蒙哥發動攻宋的前幾年(1253年)時,餘玠就被南宋小朝廷的宰相謝方叔等文官們,誣陷入獄,隨後暴斃死於獄中(元編宋史時,就說有傳聞是被毒殺的)。
釣魚城為什麼要選擇投降蒙元朝廷?前面說了,蒙古軍中並非全是隻會騎馬套狼的,蒙古軍中有大量的北方漢人在。且忽必烈附會漢法,在蒙哥時代時,忽必烈就在漢儒臣的建議中仿唐秦王李世民建立了幕府。
所以當蒙哥死後的和平十多年,忽必烈及其集團,在總結窩闊臺攻宋及蒙哥攻宋得失的基礎上,制定了先取襄樊、實施中間突破、沿漢入江、直取臨安的滅宋方略。
而川蜀的山城防禦體系,抱歉,中土的史書中就已經記載瞭如何破防的戰例了——秦軍攻嶺南。當時的秦軍被嶺南土著襲擾煩躁之後,相出的辦法就是屯田對峙。
因此山城外的蒙古軍,開始施行屯田制,慢慢與崇山峻嶺中的川蜀宋軍打消耗戰。
釣魚城的投降是不可避免的!
南宋朝廷在皇太后挾幼帝投降已經三年了,重慶府早在一年前就被攻破了,另外其他供給、輔助作戰的區域如:播州、夔州、思州也全部淪陷,僅長寧軍還有零星抵抗。
最為嚴重的是,老天也不願意再幫他們了,當地的旱災持續了兩年之久。當時有17萬宋人軍民,擠在這個已經沒有補給、戰略延伸的小山城中,城中那幾塊僅能維持軍士的田地根本無法供給這麼龐大的人口。
再下去,易子而食、或是軍士食用死人肉就會再顯於史書之中了。所以當左丞相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自殺的前幾個月,釣魚城的守將王立實在沒有辦法了,只能透過義妹熊耳夫人(少數民族)暗中聯絡了蒙元政權西川宣撫使副使李德輝(李德輝為熊耳夫的義兄,也有說法是同母異父的兄長),隨後釣魚城向蒙元西川行院,得以保住全城軍民,投降之日,少年戍衛軍城的白髮老將軍們,一共32名將軍全部拔劍自刎殉國。
其實忽必烈和他的幕僚,派遣李德輝為西川行院宣撫使副使,是有意思的。釣魚城及凌霄城,並沒有選擇投降東川的原因就是東川行院的宣撫使及部隊,是蒙哥的嫡系。
釣魚城選擇投降了,保住了17萬軍民,而凌霄城沒有選擇投降,而是堅持繼續抵抗了九年,直至公元1288年時,再次招降失敗的蒙元朝廷失去的最後的耐心,調動了30萬軍隊,其中包含了僰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土司軍,最終大宋的軍旗隕落於地,再也沒有人扛起來了……
凌霄城陷落的第二年,即1289年正月,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忽必烈,下令將19歲的南宋恭宗趙顯送往吐蕃以“討究大乘,明即佛理”。
-
11 # 歷史軍魂
蒙古的大漢蒙哥在釣魚城之戰時身負重傷,不久之後死於軍中。蒙哥之死,引發了蒙古的大漢之爭,南宋得以延續。
忽必烈即漢位後,改變了消滅南宋的戰略,改以主力攻佔襄漢,以重兵威逼四川。公元1263年,張鈺被任命為合州知州並駐守釣魚城。為了長期抗敵,張鈺組織軍民對釣魚城進行了加修。在張鈺的指揮下,南宋軍民多次打敗元軍。但是推進到長江下游的元軍主力大敗宋軍於焦山,形成了對南宋都城臨安的包圍。公元1276年,臨安的宋軍沒有做任何抵抗,就拱手將臨安交給了元軍。此時的張鈺為了扭轉四川的戰局,去重慶擔任了四川制置使,釣魚城由原統制王立繼任。
王立根據張鈺的部署,與元軍反抗到底。公元1277年,元軍再次兵臨釣魚城下。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釣魚城始終掌握在南宋軍民的手裡,元軍只能往城興嘆。但是釣魚城的屏障,重慶城還是失守了。重慶城失守之後,釣魚城就成為了四川抗擊元軍唯一孤立的據點。公元1279年,合州安撫使、釣魚城主將王立在其義妹的策動下,以“不可殺城中一人”為條件,向元安西王相李德輝遞交了投降書,李德輝隨即率領元軍到釣魚城下,釣魚城守將王立在城頭豎起了投降旗。
蒙古軍被稱為“上帝之鞭”,凡是抵抗過的城市,在城破之後都要被屠城,唯有抵抗了蒙(元)軍長達20年的釣魚城是個例外。
回覆列表
釣魚城,是南宋時期著名城池,修建在在四川,目的是為了抵抗蒙古軍,下面我們將按照時間順序來看一看這座名城吧!
1240年,南宋理宗時期,四川為對抗擊蒙古軍,於合州東十里的釣魚山上築寨。1243年,遷合州於釣魚山依山建城,加固城池,釣魚城“積蓄糧草固守,可抵十萬大軍”
城牆是釣魚城的主體防禦建築,由主城環山城牆、南外城城牆、東內城城牆、西北內城城牆和城北一字城牆五大部分組成,總長達8000米。
1251年,成吉思汗之孫蒙哥繼承汗位。
1258年,蒙哥以左、右兩路大軍,會同雲南軍隊攻宋。蒙哥決定先率右路軍進攻四川!
1259年2月蒙古大軍兵臨合州釣魚城。釣魚城在南宋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珏的頑強抗擊下,蒙古軍無法前進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擊傷,逝於溫泉寺。
1260年,蒙古忽必烈即大汗位!
1268年,忽必烈開始了長達5年的襄樊之役。為牽制南宋的巴蜀,蒙古軍在四川加強對釣魚城的包圍,但釣魚城守將張珏出奇制勝、斬獲累捷。直至襄樊戰役結束前,蒙古軍在釣魚城也不能前進一步!
1276初,南宋朝廷在臨安投降。元軍也加快了平定四川的步伐!
1279年正月,釣魚城守將、合州安撫使王立,以不可屠城為條件終止抵抗,開城降元。棄城後,沒有一個人乞求憐憫,守城的32名將軍全部拔劍自刎,真的是忠君之士。
結語:為南宋堅守了36年的釣魚城,至此最後陷落了。同年,南宋正式滅亡。釣魚城保衛戰長達36年,被歐洲人稱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