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男孩十歲,反感做作業,對寫字、運算、抄單詞等需要重複的作業尤其沒有耐心,常常發脾氣摔東西。只要不是做這些就不會。我該怎麼辦?需要怎麼訓練?需要看心理醫生嗎?
1
回覆列表
  • 1 # 動筆成趣

    孩子碰到不稱心、不如意的事情馬上激動不安,如熱鍋上的螞蟻,想達到某個目的,沒做好準備就開始行動,由於無計劃,急於求成,常常心理不穩定,結果達不到目的。第一件事因急躁失敗了,往往又更加急躁地去幹第二件事,常常造成“忙中生亂”、“殃及他人”和“欲速則不達”的不良結果,那麼該怎樣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呢?

      我認為家長們應該先認真分析孩子急躁個性形成的原因,通常孩子急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家長的溺愛使孩子缺乏獨立性,養成了依賴心理,而依賴心理是急躁個性形成的土壤。有的家長,事無鉅細,事事都要代替孩子去做,事事姑息遷就,使孩子養成依賴家長的不良習慣。孩子一旦離開家長的懷抱,就不知所措,進而常常在學習和生活方面不如人意,不稱己心,急躁個性則由此產生。

      2.孩子缺乏認識和對待困難與挫折的能力。孩子興趣愛好容易更換。當他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時,常常賦予極大的熱情,可是,由於知識的欠缺或是其他原因,結果往往因為不得要領而導致失敗,興趣隨之減弱。不久對另一事物又產生興趣,同樣原因,結果也是失敗。如此一而再再而三,而孩子又缺乏對付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加之得不到家長的及時幫助與正確引導,結果孩子遇事總會煩躁不安。天長日久,急躁個性得以形成。

      3.長期不安靜的學習生活環境導致孩子急躁。目前,孩子的學習負擔量普遍偏重,身心承受著相當的壓力。如果有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還可以靜下心來全力學習。如果孩子的學習環境常常處在嘮叨、酗酒、賭博、吵架、打鬧或是勁歌狂舞等環境之中,那麼,孩子是難以學習的。長此以往,惡性迴圈,使孩子看見書本就煩躁不安,在焦躁中度過學習時光,急躁個性怎能不形成並且加重呢?

      家長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能力及脾氣秉性以身作則,對症下藥。

      第一,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作為家長,只要孩子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包辦代替,多鼓勵孩子做有益的事情,並且不怕孩子失敗,以此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處事的能力。這樣,“不如意,不稱心”才不至於打垮孩子,還可以使孩子在“不如意,不稱心”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孩子學習時,家長要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不給孩子產生急躁情緒的條件,家長應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修養,以身作則,為孩子克服急躁個性做出榜樣。

      第三,透過親子小遊戲訓練孩子專注力。專注力是忍耐力的基礎,如果孩子的專注力好,自然容易有耐性。爸爸媽媽可多與子女進行一些有助提高專注力的遊戲,例如“找不同”、“找錯誤”、拼圖遊戲、聽故事……讓孩子集中注意力,長時間專注做某一件事。

      第四,透過具體活動磨鍊孩子的韌性。在孩子學習之餘,家長可有意識地讓孩子練字、畫畫或陪孩子下棋等。在一筆一畫的練習中,在細緻觀察描摹中,在步步思考揣摩中,磨鍊孩子的韌性。

      第五,透過分析急躁的後果,提高孩子克服急躁情緒的自覺性。家長髮現孩子產生了急躁情緒,就應馬上提醒或勸慰孩子,心急吃不了熱粥,給孩子講些由於急躁而產生不良後果的事例,啟發孩子增強克服急躁情緒的自覺性,從而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

      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取得成效的事,需要家長耐心而不斷地努力。

  • 2 # 教育發言人

    家長們應該先認真分析孩子急躁個性形成的原因,通常孩子急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依賴心理

    家長的溺愛使孩子缺乏獨立性,養成了依賴心理,而依賴心理是急躁個性形成的土壤。有的家長,事無鉅細,事事都要代替孩子去做,事事姑息遷就,使孩子養成依賴家長的不良習慣。孩子一旦離開家長的懷抱,就不知所措,進而常常在學習和生活方面不如人意,不稱己心,急躁個性則由此產生。

    二、認識和對待困難與挫折的能力不足

    孩子興趣愛好容易更換。當他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時,常常賦予極大的熱情,可是,由於知識的欠缺或是其他原因,結果往往因為不得要領而導致失敗,興趣隨之減弱。不久對另一事物又產生興趣,同樣原因,結果也是失敗。如此一而再再而三,而孩子又缺乏對付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加之得不到家長的及時幫助與正確引導,結果孩子遇事總會煩躁不安。天長日久,急躁個性得以形成。

    三、不安靜的環境

    長期不安靜的學習生活環境導致孩子急躁。目前,孩子的學習負擔量普遍偏重,身心承受著相當的壓力。如果有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還可以靜下心來全力學習。如果孩子的學習環境常常處在嘮叨、酗酒、賭博、吵架、打鬧或是勁歌狂舞等環境之中,那麼,孩子是難以學習的。長此以往,惡性迴圈,使孩子看見書本就煩躁不安,在焦躁中度過學習時光,急躁個性怎能不形成並且加重呢?

    家長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能力及脾氣秉性以身作則,對症下藥。

    其一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作為家長,只要孩子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包辦代替,多鼓勵孩子做有益的事情,並且不怕孩子失敗,以此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處事的能力。這樣,“不如意,不稱心”才不至於打垮孩子,還可以使孩子在“不如意,不稱心”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孩子學習時,家長要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不給孩子產生急躁情緒的條件,家長應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修養,以身作則,為孩子克服急躁個性做出榜樣。

    其三透過親子小遊戲訓練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是忍耐力的基礎,如果孩子的專注力好,自然容易有耐性。爸爸媽媽可多與子女進行一些有助提高專注力的遊戲,例如“找不同”、“找錯誤”、拼圖遊戲、聽故事……讓孩子集中注意力,長時間專注做某一件事。

    其四透過具體活動磨鍊孩子的韌性

    在孩子學習之餘,家長可有意識地讓孩子練字、畫畫或陪孩子下棋等。在一筆一畫的練習中,在細緻觀察描摹中,在步步思考揣摩中,磨鍊孩子的韌性。

    其五透過分析急躁的後果,提高孩子克服急躁情緒的自覺性

    家長髮現孩子產生了急躁情緒,就應馬上提醒或勸慰孩子,心急吃不了熱粥,給孩子講些由於急躁而產生不良後果的事例,啟發孩子增強克服急躁情緒的自覺性,從而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

    總而言之,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取得成效的事,需要家長耐心而不斷地努力。

  • 3 # 柳暗花明在這村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切爾和他的實驗人員開始對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的小孩做了一個長達十幾年的“成長跟蹤實驗”研究。沃爾特·米切爾在幼兒園中選出十幾個4歲的幼兒,給他們每個人分發了一顆很好吃的果汁軟糖,同時告訴他們:現在就可以吃這塊糖果了,但是如果等到老師回來再吃,可以多分得一塊糖果。

    沃爾特·米切爾離開後,有些小孩急不可耐地馬上把糖吃掉了,有一些小孩為了得到第二個果汁軟糖,堅持等到老師回來。而為了抵制糖的誘惑,他們或閉上眼睛不看軟糖,或者頭枕雙臂、自言自語、唱歌。 而後沃爾特·米切爾和他的實驗人員開始對這些小孩進行追蹤調查,直到他們高中畢業。

    調查結果表明,那些耐心得到兩顆軟糖的小孩,到了青少年時期仍能等待,他們更加獨立、主動、可靠,能較好地應對挫折,遇到困難也不會手足無措和退縮,表現出更強的社會競爭性、較高的效率和較強的自信心。而那些立刻吃掉軟糖的小孩,到了青少年時期卻表現出固執、優柔寡斷和壓抑等個性,面對壓力、挫折,他們往往選擇逃避。

    講這個故事主要是為了說明,培養孩子的耐心至關重要。

    如何培養孩子的耐心,讓他們不急躁呢?我認為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至關重要。

    1、讓孩子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學習。當孩子學習時,家長應該為孩子創設一個安靜的,沒有任何干擾的環境,孩子學習時,開啟電視看電視,高聲交談,不時詢問孩子問題,都不利於專注力的培養。

    2、給孩子設定一些小障礙。做事太順利不利於耐性的培養,家長要有意識的為孩子設定一些小障礙,使孩子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慢慢培養起耐性。

    3、在活動中鍛鍊孩子的耐性。孩子容易急躁,缺乏耐性,可以讓孩子學學圍棋,學學書法,學學彈琴,學學釣魚等,使孩子在活動中培養耐性,克服急躁的毛病。

    4、家長要做好表率作用。遇到問題後,家長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就不要急躁,告訴孩子急躁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透過示範,培養孩子的耐性。

  • 4 # 難得糊塗李學龍

    謝謝邀請。看了問題想了很多,問題的根源也能看得出來,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是聰明的,只不過孩子對一些事情的實質不清楚,也就是本質的東西,“耐心”“爆燥”“摔東西”,這是性格,情緒的問題。這種行為來至情感,遇到不喜歡的事才有這種行為。怎麼解決呢?教孩子選擇行為,也就是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結果讓孩子看到行為的後果,後果有兩種一個是好的,一個是可怕的。孩子看到好的會怎麼樣?看到可怕的會怎麼樣?孩子會怎麼選擇呢?如,思考媽媽為什麼天天做飯,不做行不行?答案不行,人不吃就會死,這是一個結果,思考媽媽每天都重複的做飯是什麼問題,是死是活的問題,決不是簡單重複,也就是弄清楚為什麼要重複的意義。同樣“爆燥”的後果,嚴重的也會死人的,生活中這樣例子非常多,給孩子講講,孩子會明白的,“摔東西”摔壞了別人的東西要陪的,有的會陪的淸家檔產的,這叫明事理,人看不到可怕的結果就不會選擇,學習為什麼重複?不重複就記不住,不重複就形成不了能力,孩子明理是關鍵,大人有時誤判孩子,認為孩子懂,孩子是感情用事都多,理性孩子少一些,大人的任務就是引導孩子理性行為。與孩子共同探討分析事物的變化結果,讓結果說話,這樣孩子的選擇是事理,又是選擇行為依據,孩子是聰明的。

  • 5 # 凡小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都陸陸續續的進入了青春初期階段,出現一些逆反心理也許正如專家們所說的那樣,都屬正常現象,因此我們做家長也不要過份擔憂,我想我們身為家長能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和好好溝通的嘴巴,多些耐心,去認真觀察和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以一個幫助者的身份去幫助孩子渡過這個階段。

  • 6 # 平民草根愛國情

    孩子學習缺乏耐心,是意志力不堅強,毅力不足造成的。它常表現在孩子學習時間短,聽課做作業不專心,愛分心,打岔,如果不能改正,會給孩子一生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們經常說某某孩子懶,這根本是他對勞動沒有耐心,吃不下苦中苦,當然嘗不到甜中甜。我有一位叔叔,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父母在時嬌慣,在他未成年時父母去世。幹什麼事都沒有耐心,給秧苗除草,只乾田邊的,結果秋天收稻穀當然收不了多少,真的是草盛豆苗稀。

    那麼怎麼才能培養孩子的耐心?筆者認為

    一、陪孩子學習。如果孩子剛上一年級或者孩子學習耐心不足,我們家長先陪孩子學習。看著孩子做作業,規範孩子學習,糾正孩子雜張西望,玩小動作的壞習慣。陪孩子學習家長也要有耐心,不玩手機,不聊天,不吃零食。一但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適當放手。

    二、給孩子安心學習的環境。環境吵鬧影響孩子耐心學習。孩子學習時家長不可以聊天,看電視,玩手機。這都會影響孩子安心學習,他也想去看看。時間長了就影響學習耐心的培養。有的孩子學習時一會出來倒水,一會找東西,碰到精彩的電視節目總捨不得離開。

    三、學習時心不二用。家長要求孩子學習時不吃東西不看電視不聽音樂,不唱歌。這些都是培養孩子的耐心。規定孩子學習時間,先短後長,逐步增加。比如先讓孩子每次專心學習十分鐘,再休息五分鐘。

    四、培養孩子學習耐心還可以讓孩子學學畫畫,學學彈琴,練練書法。這些都要堅持練下去,不可半途而廢。

    最後,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多參加一些勞動或者參加體育鍛煉來培養孩子耐心。

    希望每位孩子無論幹什麼都有耐心,有恆心,最終讓家長安心放心。

  • 7 # 改錯集

    關於急躁你沒有表達的很清楚。我猜想,你說的急躁可能是不認真看題目,不按步驟進行答題。初初初初初初期建議家長陪著孩子一起讀題按照步驟一題一題的來解答題目,家長不一定會孩子的題目,但是可以多和老師溝通,讓老師配合著跟孩子進行溝通檢查作業。和老師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所有的作業情況按照計劃要求一步一步的完成。這個事情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糾正的,需要家長跟孩子一起堅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李玫瑾提出的休產假三年的倡議,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