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際勝
-
2 # 東皇文化
陶與瓷的區別有三:一是胎土不同,陶是用普通粘土做坯,不屬於礦石。瓷器是用l瓷石礦碾碎後加工而成的瓷土做坯的。二是燒造溫度不同,陶器燒造溫度一般在700度上下,而瓷器的燒造溫度在1200度以上。三是瓷石結構細密,比重和陶器有很大的差別。
-
3 # 陶與瓷
其實陶器與瓷器看上去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看上去的話,陶器一般胎色較重,而瓷一般以白瓷為主
聽聲音也很好區分,敲擊兩種,陶器聲音沉悶,瓷器清脆
吸水性來說,陶器一般較為疏鬆,吸水性強,瓷器較為緻密,吸水性差
摸上去,陶器較為粗糙,瓷器一般較為光滑,但這也是按普通情況來說的。
-
4 #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一、最主要的區別
陶器和瓷器最大的區別在於陶器沒有瓷器那一層光滑的釉面。
要知道,陶器每個民族都有創造,但是瓷器可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獨特創造。
二、中國人的驕傲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首先創造並使用瓷器的國家,外國要到近現代才有瓷器的自主產生。
知道現在,中國的英文名China,其實最早一開始也是指的瓷器。
三、製造工藝之難
陶瓷製造工藝相對粗陋,而且一般容易吸水,而瓷器的製作工藝要複雜的多,從質料的選擇、瓷土的選擇,燒造工藝,包括溫度等上的把握,遠非陶器可比。
-
5 # 哈哈哈哈140295581
大專院校陶瓷工藝學(國家標準),其中陶瓷檢測標準如下:
1光澤度 ~表面平坦、光滑程度檢測等級>85;>80。
2熱穩定性~測定式樣放於電爐內100度起,每隔 20度取出試樣投入20度的水中極冷一次,如此反覆直至試樣表面出現裂紋或開裂為止(測試溫度點越高瓷器熱穩定越好)。
3瓷器吸水率<0.5%,普通瓷類<1%,炻器類<3%據說古瓷器吸水率放寬到<2.5%)。
4其它指標如白度、硬度、脆性、導電性、耐酸性日用瓷器規格尺寸等等,按照標準執行。
一般的檢測資料達到前三個標準可以確定為瓷器。
一般的陶器吸水率>4.5%,經過燒製的器皿基本上可以稱為陶器,也可分為施釉陶器,不施釉陶器。還可以按照用途分為日用陶器,工業陶器,建築陶器等等。
-
6 # 水木土
非常簡單。看釉,有釉的就是瓷(什麼顏色不重要),沒有釉的一定不是瓷。再簡單的說,瓷器穿了衣服,陶器沒穿衣服。懂?
-
7 # 隆回縣貓王
陶器主要以粘土,石英,長石為原料,成形後經900-1100度燒製後而成品。國家標準的吸水率為3%-%5均為陶器。我國著名的唐三彩就是陶器範疇。
瓷器是以粘土,石英,長石,滑石等為原料打成泥漿,經模具成形,經1200度以上到1350以下燒製出的成品,國家標準吸水率為%3以下。不過現代技術的改進,基本上0%不吸水。為石頭級產品。如現在的細瓷碗,碟,杯類。以江西景德鎮以聞名中外。粗瓷衛浴類馬桶,面盆類。以唐山,景德鎮,潮州,佛山為四大瓷都。現在四大瓷都的著名產品都很有名氣,不分上下!
-
8 # 榮話
國人有著幾千萬的文明史,最為優秀也最能推動文明進步的也就是中國的陶瓷了,它是我們古人最為偉大的創意和發明,讓人類的文明大步向前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一文明符號,現在中國亦然是最大的陶瓷生產國。
題主可能對於陶器和瓷器有一定的疑惑,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的一個疑問,那就是陶瓷陶瓷為什麼會這麼呢?從現代科技的解釋是這樣的,那就是透水率的不同,瓷器其本就是不透水了,可以用來裝水裝酒,而陶器則不然,它透水過了0.6,裝水裝酒的話就會透出來。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陶器主要用來裝糧食如道谷,而瓷器主要用來裝水,還有國人喜歡的美酒。先有的陶,後有的瓷,陶是比較好燒的,溫度一千一的樣子就可以了,古人也大多使用陶製器,因為條件堅苦,想提升的到更高溫如一千三以上燒成瓷比較有困難,所以如西安的兵馬俑,洛陽之唐三彩都是陶,瓷的形成比較晚一些。
當然沒瓷之前,古人也使用陶製器來裝水,方法就是燒的厚一些,同時使用精砂土,以防止透水和降低透水。
-
9 # 小農陶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糾正一個觀念,陶和瓷,只是兩種材料的區別,並沒有工藝技術藝術上的高低難易之分。也不能以上釉不上釉之分。更沒有價格上的高低之分,都有貴的也都有便宜的。
陶和瓷的最根本的區別主要是材料不同,切確的說是製作時用的泥巴不一樣。
首先看陶的,製陶採用的是陶土,陶土有很多中,燒成後有黑色,褐色,土黃色等,就是不會有白色。所以陶器一般給人的感覺是古樸厚重。
瓷器,主要採用的是高領土或者瓷石,高嶺土燒成後是白色,瓷泥有中白,高白,玉土等,但都是白色,只是白的等級不一樣。所以瓷器一般給人的感覺是精巧靈動。
還有人說區分瓷和陶在於燒成溫度,其實也不全面,燒成溫度本質是取決於採用什麼胎土,一般瓷器燒成溫度比陶的高,要到一千三百度左右,但是現在在景德鎮為了燒窯方便,在陶泥中也加入些高嶺土等材料,陶的也是能燒到一千三的。所以以溫度去判斷並不全面。
圖例如下,上面三張是陶,下面三張是瓷。
-
10 # 小逸說茶器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玲瓏剔透萬般好, 靜中見動青山來。
陶瓷之美,承載智慧,
陶瓷之美,美在形,
陶瓷之韻,美在色。
一、陶瓷那麼美,陶瓷是什麼?
陶瓷是以天然黏土以及各種天然礦物為主要原料經過粉碎混煉、成型和煅燒製得的各種製品。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
二、陶與瓷的區別
1、出現時代不同
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就發明了陶器;而瓷器是隨著陶器技術的不斷提高,到商代時期白陶的成功燒製才奠定了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
2、原料不同
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粘土;瓷器的胎料則是瓷土,即高嶺土。
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
3、燒製溫度不同
陶器的燒成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則需要1300℃的高溫才能燒成。
4、施釉程度不同
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溫釉;瓷器則多施釉。
5、吸水率不同
陶器胎質粗疏,斷面吸水率高;瓷器經過高溫焙燒,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會發出鏗鏘的金屬聲響。
三、炻[shí ]器
炻器在中國古籍上稱“石胎瓷”,又稱缸器、半瓷器。介於陶器和瓷器之間的一種陶瓷製品,比陶器強度高、吸水率低,比瓷器熱穩定性好、成本低、生產原料產地廣泛。如水缸等,質地緻密堅硬,跟瓷器相似,多為棕色、黃褐色或灰藍色。
-
11 # 手機使用者62999923195
陶瓷是有區別的,陶是松疏的,重量輕,是唐以前的製作最多,宋以後的瓷器多了,質量比陶好,用細膩的材料做成的,重量大,可作出似玉切不是玉的物件,繪畫也精製很多!
-
12 # 錦繡之州話古玩
陶器與瓷器的有什麼不同?
按照陶瓷工藝學定義:
陶器
1. 陶器燒成溫度低,強度低。
2. 陶器吸水率大,陶器一般的不施釉(也有施低溫釉滴),陶胎體結構疏鬆。
3. 陶器一般都是地產黏土類原料,加工工藝簡單,燃料就地取材。
瓷器
1. 瓷器燒成溫度高,強度高。
2. 瓷器吸水率低,結構緻密堅硬。
3 . 瓷器一般都施釉,燒成後形成玻璃質保護層。 4. 瓷器需要專用高嶺土類的原料,經多元配方工藝技術指標複雜。
5. 瓷器還有更多的物理化學指標,瓷化程度,莫來石、堇青石、玻璃質、氣孔率、還有特種陶瓷的結構研究等等 …… 。
還有一些專業的物理化學指標的區分,需要你去查一下國家的相關標準了!
-
13 # 文瀾說瓷2
陶器與瓷器的區別不在於有釉沒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漢代琉璃釉器(俗稱:漢綠釉)、唐代五彩琉璃器(俗稱:唐三彩)等等。瓷器也可以無釉,如白瓷素胎器,由於質地潔白細膩,所以沒有人會把它看成陶器。
有關陶器與瓷器的區別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燒成溫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二、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問,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製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製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並不透明。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六、概念不同
陶器pottery:用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乾燥後,放在窯內燒製而成的物品。 瓷器china: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經混煉,成形,煅燒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
-
14 # 力棠體育
不同點:原料、概念、出現年代、釉料、燒製溫度、堅硬度、透明度
1.二者製作所用原料不同
陶土中礦物成分複雜,主要由水雲母、高嶺石、蒙脫石、石英及長石所組成的粉砂一砂質粘土。化學成分與一般粘土相似。
瓷土是由雲母和長石變質,其中的鈉、鉀、鈣、鐵等流失,加上水變化而成的,
2.概念不同
陶:用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乾燥後,放在窯內燒製而成的物品。
瓷: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經混煉,成形,煅燒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
3.出現年代不同
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的,我國在距今約一萬年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在使用陶器了,而現今發現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則出自於商代。陶器與瓷器的燒製方法亦有相同之處,瓷器的出現要比陶器晚幾千年。
4.釉料不同
陶器茶具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5.燒製溫度不同
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6.堅硬度不同
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低,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7.透明度不同
陶器茶具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並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
15 # 老吳283884471
有什麼不同?簡單說陶器叩擊聲悶啞,吸水性強。出土器沁蝕嚴重。瓷器較陶器叩擊聲清脆,吸水性弱,出土器沁蝕為輕。
發上一個傳世珍藏永樂青花五彩趕龍紋八稜花口大碗的圖片,請鑑賞!
該碗手工製作,底足露胎處施用了護胎泥。柴木窰泥團支燒。極度提純的蘇麻麻離青料青花有暈散。五彩料上有開片,整體有膠質感似可摳下。側光下,可見有金屬光澤的蛤蜊光。亮青底釉及底露胎處,側光下亦可見金屬般閃光。露胎底部有成瓷日久的小鼓點及小炸包。
-
16 # v青春無願
三點可分:
1胎不同
陶器胎用的是粘土,比較疏鬆,俗稱軟,加之,加工技術差,用手捏胎或後用盤泥條盤築,所以不可能緻密。而瓷器用的是高嶺土,從大汶口文化後期的白陶製品,先民就開始應用高嶺土。
2燒結溫度不同
陶器一般燒造溫度在600度一900度之間,因而釉與胎的結合程度,陶就不如瓷,再者硬結差異較大!
3吸水率不同
陶器久遠,我國考古發現,最早的標本在江西仙人洞發現,椐今1萬年左右,由於生產力低下,胎土,燒結技術落後,成型胎孔洞遍佈,比較鬆散,所以吸水率非常大,而原始青瓷初創於商代,隨著歷史的變遷,生產力較遠古新石器時代有著長足的進步,他們大量使用快輪拉坯,加之高嶺土的使用,溫度的提高(約1100度),釉質成分的改變,瓷器胎也比較硬結,釉更加細膩,玻化程度更高,所以吸水率大大降低,到後來乃致現代吸水率接近為零!
-
17 # 瓷海一葉
中國矽酸鹽學會的《中國陶瓷史》對瓷器的"三個條件:第一是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主要表現在Al203(三氧化二鋁)的提高和Fe203(三氧化二鐵的降低,使胎質呈白色;第二是經過1200℃以上的高溫燒成,使胎質燒結緻密,不吸水分、擊之發出清脆的金石聲;第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溫下燒成的釉,胎釉結合牢固,厚薄均勻。三者之中,原料是瓷器形成的最基本的條件,是瓷器形成的內因,燒成溫度和施釉則是屬於瓷器形成的外因,但也是不可缺乏的重要條件。因而確定為瓷器的三個條件必須緊密地結合起來。”
相對而言,陶器是用易熔粘土(陶土)燒製成的,這種粘土含有大量的熔劑,特別是Fe203的含量一般為6%左右,高者可達10%。陶器的燒成溫度一般在900℃左右,高者也不過1000℃左右。
以上是陶、瓷的區別。
事實上,一些向來被認定為瓷的青瓷品種,含鐵量比較高,胎體甚至呈很深的鐵灰色;另外有一些青瓷的燒結溫度低於1200℃;而陶器中有些原料則含鐵量較低;燒結溫度較高;如華南地區新石器晚期有些陶器燒結可達1100℃,商代印紋硬陶有1150℃左右的。
陶器中還有原始青瓷、低溫鉛釉等,有些國外稱之為炻器的,也要加以區別。
-
18 # 七味隨筆
首先,陶器的發明是人類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
陶器和瓷器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它們之間又有著密切的聯絡,燒製方法亦有相同之處,早在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出現了陶器,在幾千年之後的商代出現了瓷器,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
①原料不同
陶器的取材沒什麼講究,一般的黏土都可以作為燒製陶器的原料,把黏土製成胚後,經過特定範圍內的溫度燒製而成的就是陶器。
而瓷器用料比較講究,採用的是瓷土,以高嶺土為主要原料。用高嶺土作胚,經過特定高溫燒製而成的就是瓷器。
②燒製溫度不同
燒製陶器的溫度700~800度,黏土燒製溫度不能過高,因為過高黏土會被熔成玻璃質,燒不成陶器,現在也有選擇用高嶺土為原料燒製的陶器。燒製溫度相對可以高些,達到1000度。
瓷器因採用的是高嶺土,燒製溫度高,在1200度以上,一般是在1200~1400度之間。所以,一般來講,低溫出陶器,高溫出瓷器
陶器的燒製相對簡單,由於燒製溫度低,土質沒有完全燒結,所以陶器胎質比較疏鬆,吸水性強,陶器顏色也較暗淡,並有雜色,成品質地較粗糙。
瓷器出現的年代較晚,因採用的高嶺土,燒製溫度高,土質已經完全燒結,胎質堅實細密,成品細膩,顏色鮮亮,手感細滑,瓷器基本不吸水。
④釉不同
瓷器表層通常有高溫釉,使得器物表面有光澤。而陶的表層沒有釉或者是以鉛為溶劑的低溫釉。
目前,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統稱叫陶瓷。
-
19 # 瓷之寶光
陶和瓷的區別,首先是使用胎土不同,陶使用的東西是泥土,而瓷器使用的是瓷石,如麻倉土,高嶺土,燒窯的溫度也相差較大,陶器是低溫燒製,而瓷器是1200度以上的高溫燒製工藝。陶器輕輕敲擊的聲音是發康的噗噗聲,而瓷器的聲音是清脆的類似金屬聲音。
-
20 # 彩色燕子09
陶器:燒成溫度800-1100度;敲擊時聲音生悶,胎體硬度比較差,刀能劃出痕跡。
瓷器:燒成溫度1200-1400度;敲擊時聲音清脆,刀很難劃出痕跡。
回覆列表
眾說紛紜,有專家說以胎泥分,有專家說以汲水率分,還有專家說以是否上釉分,本人被專家弄糊塗了,不知到底怎麼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