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小夥子叫多多

    用控旺豐產素,山藥控旺長、化控,就是針對山藥生長過旺、莖葉徒長,採取化學藥劑控制旺長的一項技術措施。要搞好化控,首先要找到造成山藥生長過旺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發揮藥效,使得其所。

    山藥的地上部分,莖蔓長度可以由1.5米到3.3米範圍內變化,一般的架高1.2-2.5米.所以實施化控要根據自己的架高來考慮噴施控旺豐產素的時間和劑量。

    控旺的目的在於塑造一個高光效架面,在一定的空間裡合理分佈最多的葉片,以獲得最高的光合作用,從而增加產量。

    山藥控旺長的時間:

    在山藥秧苗接近爬滿支架或達到2/3時開始使用。

    莖蔓的長度是由節間的長度影響最大,因此控制節間長度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樣的話,如果化控時間在絕大多數的節間長度已經定型,顯然化控的時機已經失去,對降低莖蔓長度已無意義,只能收穫化控的副作用。因此化控的第一次宜早不宜遲。

    除了用藥控制,還應控制底肥、追肥的配比,根據地塊的地力,山藥的長相和長勢,來調整用肥,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否則,氮肥過高,或肥量過大,將會造成上邊控下邊促,措施矛盾,措施失效,還會危害產量

    產品效能:

    本產品是一種新型植物生長調理劑,施用後可由莖、葉、根吸收,然後傳導到作用部位,可控制莖葉的過分旺長、使節間縮短、防徒長,使地上與地下部分的生長趨於合理,可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確保塊莖伸長和膨大有充足的養分,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達到大豐收的目的。

    使用本品可有效抑制山藥地上部分的莖節縮短,促使植株矮化,減少植株生長對營養的過度消耗,確保植株健壯不徒長,營養均衡膨果快,增加葉綠素含量,促使作物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移,膨大果實,大幅度提高產量。

    控旺長 防早衰 拉長 增粗

    產品特點:

    1、控制地上莖蔓瘋長、旺長,促進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向根莖傳輸,使山藥根莖增粗、拉長,同時增加山藥根莖結構的密度,使單體重量增大,品質產量明顯提高。

    2、補充微量元素,防治早衰。

    3、增加塊根的韌性和含糖量,減少糠心,收穫時不宜折斷,防裂皮。、商品性好。

    4、促進光合作用,抑制病菌發生,強壯莖葉。

    5、控旺持效期高達25天。

    使用方法:

    在山藥秧苗接近爬滿支架或達到2/3時開始使用。在雨水或墒情大的時候適當增加噴施次數。用本品每瓶100ml兌水30-45公斤水,對準生長點10-15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效果最佳。

    注意事項:

    1、本品不同時期不同用量,水肥充足時多施,瘦地弱苗請少量施用;

    2、避免和強鹼性農藥混用;

  • 2 # 小奶瓶瘦身記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山藥的地上部分,莖蔓長度可以由1.5米到3.3米範圍內變化,一般的架高1.2-2.5米.所以實施化控要根據自己的架高來考慮噴施控旺豐產素的時間和劑量。

    控旺的目的在於塑造一個高光效架面,在一定的空間裡合理分佈最多的葉片,以獲得最高的光合作用,從而增加產量。

    山藥控旺長的時間:

    在山藥秧苗接近爬滿支架或達到2/3時開始使用。

    莖蔓的長度是由節間的長度影響最大,因此控制節間長度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樣的話,如果化控時間在絕大多數的節間長度已經定型,顯然化控的時機已經失去,對降低莖蔓長度已無意義,只能收穫化控的副作用。因此化控的第一次宜早不宜遲。

    因為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農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報,能解決你們的問題就好。

  • 3 # 天蠍沙vlog

    山藥控旺長、化控,就是針對山藥生長過旺、莖葉徒長,採取化學藥劑控制旺長的一項技術措施。要搞好化控,首先要找到造成山藥生長過旺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發揮藥效,使得其所。

    山藥的地上部分,莖蔓長度可以由1.5米到3.3米範圍內變化,一般的架高1.2-2.5米.所以實施化控要根據自己的架高來考慮噴施控旺豐產素的時間和劑量。

    控旺的目的在於塑造一個高光效架面,在一定的空間裡合理分佈最多的葉片,以獲得最高的光合作用,從而增加產量。

    山藥控旺長的時間:

    在山藥秧苗接近爬滿支架或達到2/3時開始使用。

    莖蔓的長度是由節間的長度影響最大,因此控制節間長度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樣的話,如果化控時間在絕大多數的節間長度已經定型,顯然化控的時機已經失去,對降低莖蔓長度已無意義,只能收穫化控的副作用。因此化控的第一次宜早不宜遲。

    除了用藥控制,還應控制底肥、追肥的配比,根據地塊的地力,山藥的長相和長勢,來調整用肥,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否則,氮肥過高,或肥量過大,將會造成上邊控下邊促,措施矛盾,措施失效,還會危害產量

    產品效能:

    本產品是一種新型植物生長調理劑,施用後可由莖、葉、根吸收,然後傳導到作用部位,可控制莖葉的過分旺長、使節間縮短、防徒長,使地上與地下部分的生長趨於合理,可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確保塊莖伸長和膨大有充足的養分,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達到大豐收的目的。

    使用本品可有效抑制山藥地上部分的莖節縮短,促使植株矮化,減少植株生長對營養的過度消耗,確保植株健壯不徒長,營養均衡膨果快,增加葉綠素含量,促使作物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移,膨大果實,大幅度提高產量。

    控旺長 防早衰 拉長 增粗

    產品特點:

    1、控制地上莖蔓瘋長、旺長,促進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向根莖傳輸,使山藥根莖增粗、拉長,同時增加山藥根莖結構的密度,使單體重量增大,品質產量明顯提高。

    2、補充微量元素,防治早衰。

    3、增加塊根的韌性和含糖量,減少糠心,收穫時不宜折斷,防裂皮。、商品性好。

    4、促進光合作用,抑制病菌發生,強壯莖葉。

    5、控旺持效期高達25天。

    使用方法:

    在山藥秧苗接近爬滿支架或達到2/3時開始使用。在雨水或墒情大的時候適當增加噴施次數。用本品每瓶100ml兌水30-45公斤水,對準生長點10-15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效果最佳。

    注意事項:

    1、本品不同時期不同用量,水肥充足時多施,瘦地弱苗請少量施用;

    2、避免和強鹼性農藥混用;

    3、本品應貯存在陰涼、通風、乾燥處。

    4、本品具有膨大功能,不能跟別的膨大劑一起使用。

  • 4 # 感悟人生苦短

    山藥:它的莖部葉腋間會生出捲曲的球形幼芽,是一種氣生塊莖,專稱零餘子,又名山藥蛋。山藥蛋果皮土黃肉白,煮食味甜滑膩,與莖塊味道同,顆粒狀似羊糞蛋蛋,晉作家以山藥蛋派自稱,是此山藥蛋而非土豆也。

    山藥名蕷薯,唐代宗名預,避諱改薯藥。至宋,宋神宗諱薯,改山藥。蕷薯一名薯薯,《山海經》:“景山北望少澤,其草多蕷薯。”《本草綱目》載:“四月生苗延蔓,紫莖綠葉,葉有三尖,五六月開花成穗,淡紅色。”在去蘄州缽蓮庵的路上,看到攀藤在水竹竿上的山藥,其莖與葉精緻若生以美術筆法。本草綱目》載:山藥有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主治頭面遊風、頭暈目眩、下氣,止腰痛,治虛勞,充五臟,除煩熱。另補五勞七傷,開達心孔,強筋骨,治洩精健忘,益腎氣,健脾胃,潤膚色。

    [產地分佈] 主產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山東、河北、浙江、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亦有栽培。

    山藥[Dioscorea opposita Thunb(D.batatas.Decne](見圖8-6)又名懷山藥,山芋、菜山藥,為薯蕷科多年生纏繞草本。以塊根入藥。主產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山東、河北、浙江、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亦有栽培。塊莖中含皂甙、甘露聚糖、植酸、尿囊素、膽鹼、多巴胺、山藥素I、精氨酸、澱粉酶、蛋白質、脂肪、澱粉及碘質等。味甘,性平。有健脾止瀉、補肺益腎的功能。用於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腎炎、糠尿病、遺精、白帶等症。

    (一)植物特徵及品種簡介

    1.植物特徵 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草本。莖長可達2~3米,根直立, 肉質肥厚,呈棒形,長達30~35釐米,極少分枝,著生許多鬚根。葉對生,葉形多變化,常為心臟形或箭形,掌狀葉脈6~9出,葉腋間生有氣生塊莖(稱零餘子,也叫山藥豆、山藥蛋)可供繁殖或食用。花單性,雌雄異株,肉穗花序,雄花直立,雌花序下垂。蒴果,三稜翅狀。種子有闊翅,近卵圓形(圖8-6)。

    2.品種簡介 按植物學分類,山藥在植物學上包括許多種,有藥用和蔬菜用種,我國栽培的主要有三種:一是家山藥,也叫普通山藥,原產我國,是薯蕷科中分佈最北的種類,特徵是莖圓形,沒有稜翼;二是田薯,也叫大薯,原產印度,我國南部栽培較多,北部較少,是栽培歷史最古,面積最多的種類,特徵是莖方形,有稜翼,塊莖最大可達30千克;三是在我國華南,華東等地野生分佈,塊根圓柱形,長達40釐米左右。

    (二)生物學特性

    1.生長髮育 山藥在地溫達到13℃以上時,才能發芽出苗。以龍頭作種,栽後先生芽後生根;零餘子栽種,先生根後生芽。7月上旬至8月上旬,先後於葉腋間生有氣生塊莖。8月中旬至9月下旬為地下莖迅速生長髮育時期。霜降過後,莖葉枯萎,塊根進入休眠期。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山藥對氣候條件要求不嚴,喜溫暖,也耐寒。凡向陽溫暖的平原或丘陵地區,均能生長良好。四川在海拔1 600米山地栽種,仍能正常生長並獲得中等產量。由於山藥是一種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pH6.5~7.5的土壤均可種植。山藥吸肥力強,需鉀肥較多,一般不宜連作。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應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向陽、排水流暢、酸鹼適當的砂質壤土為好。

    山藥塊根人土較深,有的可達1米,故土地需要深耕。冬季深耕地,翌年下種前施基肥,每公頃施廄肥、堆肥等75千克,再細翻土深約50釐米,然後耙平。南方因雨水較多,於栽種前開寬1.3米高畦,以利排水,北方雨水少,在栽種時每栽完4~5行之後,隨即造成10~15釐米高的畦埂,以便灌水。在北方亦有采用壟栽的。有人認為不同栽培方法對產量有影響,大面積栽培以開淺溝栽種比用打孔法栽種產量高。

    2.繁殖方法

    (1)龍頭繁殖 龍頭也有稱為山藥嘴子,是山藥收穫時根莖的上端部分,是山藥大田生產上主要的繁植材料。每株山藥每年只生成一個龍頭,還有各種損耗,所以龍頭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少,尤其是龍頭在栽培中逐年變細變長,組織衰老,產量下降,不能再作為繁殖材料,需要用零餘子繁殖的新龍頭來更換。

    (2)零餘子繁殖 零餘子的播種在4月進行。播前將經過貯藏的零餘子進行粒選,選用肥大飽滿形狀整齊,沒有傷害和幹僵,外皮發白,內皮轉綠的零餘子。按20~25釐米行距開溝條播,株距約7~10釐米,覆土約6釐米。田間管理如常。長成的龍頭可供次年春天栽種用。

    零餘子培育出的龍頭在大田栽培中,第一年產量一般,第二年產量最高,以後又逐年下降。因而到了第四、第五年,所有龍頭都需要全部更新,也就是說零餘子培育的龍頭在生產上使用的年限常不超過5年。

    3.田間管理

    (1)搭架引蔓 山藥莖長,纖細脆弱,易被風吹斷,苗高20釐米左右,即應搭支架,引蔓纏繞向上生長,支架方式以"人"字形架較牢固,此法通風透光較好。

    (2)追施三肥 山藥上架前後,結合淺中耕澆施"壯苗肥",促使髮根壯苗。山藥藤蔓上半架後,在行間重施1次"旺長肥",促苗旺長;夏至前後,山藥重施"長薯肥",每公頃37 500-45 000千克。

    (3)合理排灌 北方一般前期乾旱,苗期注意灌溉,7~8月進入雨季要及時排水。南方一般前期多雨,苗期應注意排水。

    (4)整枝控苗 山藥苗上架後,基部如出現側枝,應及時摘去,以利於集中養分,增加塊根產量。

    4.病蟲害防治

    (1)炭疽病(Gloeosporium pestis Massee) 為害莖葉。6月中旬發生至收穫期。常造成莖枯,落葉。防治措施:清園,燒燬病殘株,減少越冬菌源;種栽用1:1:150倍波爾多液浸泡4分鐘,消滅病菌;生長期發病初噴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

    (2)褐斑病(Cylyndrospor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lto.) 也叫葉斑病,為害葉片,7月下旬開始發病。防治方法:清潔田園,處理殘株病葉;輪作;發病期可用58%瑞毒黴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3)鏽病 為害葉片,6~8月發病,秋季嚴重。可用500倍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每隔7天噴1次藥,連續用藥3~4次。

    (4)根腐病 細菌性病害,為害二年生以上成株,5月開始發病,7、8月最盛,可採用輪作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灑或灌根。

    (5)山藥葉蜂(Senoclidea decorus Konow) 是一種為害山藥的專食性害蟲。可於害蟲發生初期用1 000倍液90%敵百蟲原藥防治。

    (四)採收加工

    栽種當年10月地上部分枯死時,即可收穫。先將支柱連莖蔓一齊拔起,搖落蔓莖上的零餘子,將落在地上的零餘子收集。從畦的一端開始,先挖深溝並依次細心挖出山藥塊莖根,嚴防挖斷;還應注意保護龍頭不受損傷。挖後,就地將作種用的龍頭掰下,分別運回。如雨水調順,每公頃可收零餘子3 750~7 500千克,鮮山藥18 000~33 000千克。

    塊根運回後,應及時加工。洗淨塊莖,泡在水中,用竹刀或玻璃片颳去外皮。刮皮後隨即放人燻灶,用硫磺燻蒸,每100千克鮮山藥用硫磺0.5千克,燻20~30小時,當塊莖變軟後,取出曬或炕烘至全乾,即為毛條。烘乾溫度以40~50℃為宜。南方6千克鮮山藥可得1千克毛條;北方3~4千克鮮山藥可得1千克毛條。一般每公頃產毛條3000~3750千克,高產者可達5250~6000千克。

    山藥栽培技術要點

    1、種薯催芽

    選擇無病害、健壯的山藥或直徑1.5釐米以上的零餘子做種,播前在25攝氏度左右的環境中用溼砂或細土催芽,2~3個星期後出芽。

    2、播種

    山藥一般春天種植,當地溫10攝氏度時即可播種。單行條播者在畦中央栽種,雙行條播者在畦兩側開溝種植,溝深10釐米,施肥後將種薯平放溝中,株距15~20釐米,隨即覆土。若土壤水分不足,可先澆水後播種。

    3、搭架整枝

    山藥為蔓性植物,幼莖脆嫩極易折斷,所以應在苗高30釐米左右時及早支柱搭架,促進莖蔓健壯生長。當植株生長較旺、側枝發生較多時,要摘去基部側蔓,減少養分消耗,增加能風透光。在零餘子大量發生時,也要去除一部分以免消耗過多養分,影響塊莖生長。

    4、肥水管理

    山藥吸收根系較淺,因此肥料宜施用在耕層上層。莖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每666.7平方米施餅肥100千克,灰肥6000千克,糞肥5000千克,碳氨30千克。塊莖生長初期和塊莖生長盛期重施追肥,可用人糞尿加餅肥,9月以後不再施肥。塊莖生長盛期如遇氣候乾旱應加強灌溉要注意在傍晚進行,灌的深度只及半溝水即可。雨水過多時,應及時排水。

    5、採收與留種

    莖葉全部枯萎時開始採收,過早採收產量低,冬季不很冷的地區,塊莖可留在土中,隨時採收供應。種薯在降霜前收,收穫過早組織不夠充實。對種薯應選具該品種特徵、蒂大皮光滑的高產植株。挖掘時勿傷薯皮,種薯可連植株基部掛在通風處或灶邊煙燻,也可用砂藏於地窖中。

    山藥的習性

    筆者經多年實踐,總結出山藥有“六喜、六忌”的怪脾氣。

    喜“犟”土田。以棕色土、黃土為佳,一般頭年種水稻,再種小麥以套栽為好。忌菜園土、泡地土。

    喜適時栽。冬季為山藥休眠期,須到4月上旬山藥發了芽眼後再栽植。忌早栽,早栽傷口易感染病菌,失棵多。

    喜含磷鉀多的肥料。如菜餅、復混肥、大糞、草木灰等,山藥一般以基肥為主,追肥宜施復混肥、菜餅等。忌施未腐熟土雜肥、豬糞等。

    喜乾燥。山藥宜在山旁田,窄廂深溝栽培。忌含水量多的田地,忌淺溝。

    喜冷土抗旱。它雖耐旱,但幾十天無雨仍須抗旱。宜在後半夜冷土溝灌,水量適中。忌白天高溫抗旱,會造成生理失調死藤。

    喜“蓋”草。山藥一般在萌茬作物收穫後,輕鋤一次革,然後插上支架讓藤上架。用茅草、麥、油菜殼蓋廂面。忌多鋤草,因鋤草會使土壤變鬆,含水量增多;不合它喜乾燥的習性,易爛根死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現在很多人都討厭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