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習慣性好評
-
2 # 瘋狂人間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多爾袞16歲時隨皇太極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可以理解為智勇雙全的封號),成為正白旗旗主。1643年,皇太極突然去世,多爾袞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順治)即帝位。1644年,率領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多爾袞先後被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1650年(順治七年),多爾袞在外出打獵時不慎墜馬受重傷,後來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9歲(是不是孝莊和雍正暗算不得而知)。多爾袞死後不久,順治皇帝以謀逆的罪名,下令剝奪多爾袞生死前後的一切封號,並掘墓鞭屍,甚至將割掉了多爾袞的腦袋。
為什麼順治帝對扶持自己上位的多爾袞如此恨之入骨?因為多爾袞在攝政王期間一直都不把順治這個6.7歲小皇帝放在眼裡,做出了許多侵皇權的事,做事太過隨心所欲,他的儀仗甚至比皇帝還要大。其實多爾袞一直都想稱帝,坊間傳聞把龍袍都做好了,孝莊皇后為了安撫多爾袞改嫁給多爾袞與(待考證)才安撫住了他!這一切的一切讓年幼的順治非常不安,感覺一直以來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脅,所以把多爾袞死後定罪鞭屍!
1778年(乾隆43年),乾隆帝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乾隆給多爾袞翻案也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多爾袞為大清定國開基,統一國土做出了最大的貢獻!多爾袞案件是因為爺爺順治帝當時年幼,受小人矇蔽”!再來乾隆也是非常同情多爾袞的遭遇,死了以後還被人割頭鞭屍實在是人所不能忍的!
-
3 # 山鬼說歷史
我是果殼侃宇宙,我來作答。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乾隆是一個特別好面子的人,尤其是在他老年後稱自己為十全老人,由此可見一般。
眾所周知,乾隆是個喜歡給人翻案的皇帝,他的父親雍正處置的那些參與奪嫡的兄弟們都被乾隆給平反赦免了,後來乾隆又將目光放在了被前幾代大清皇帝判了罪名的幾位王爺身上,這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多爾袞。
乾隆四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78年,晚年的乾隆開始了人生中最大規模的一次平反,將時間拉回了百餘年前,要對多爾袞案進行重新的評判,其實也就是翻案。乾隆所用的理由第一就是:“夫睿王果有異志,則方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還解釋道:“攝政幼年, 威福不無專擅,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也就是說多爾袞肯定沒想過要謀反,但是因為順治年幼,多爾袞可能會有專權。
第二,“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乾隆認為大清能夠完成統一大業,多爾袞功勞最大。
第三,“乃令王之身後,久抱不白之冤於泉壤,心甚憫焉。”乾隆對於多爾袞在死後所受到的遭遇也非常同情。
乾隆給多爾袞平反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乾隆要穩定宗室,要對歷史上存有爭議,會引起內部不調節的重案進行重新處理,這樣乾隆才能完成他十全老人的目標,聚攏宗室的向心力,收穫美名。
-
4 # 長城說歷史
(多爾袞劇照)
順治帝登基的時候只有6歲,當時年幼他的沒有能力執掌朝政,由叔父多爾袞輔佐處理朝政,所以多爾袞平時都非常的放肆,更沒有把小皇帝順治放在心上,時間長了,多爾袞在順治的心理就留下了不好的一面。以至於後來,順治帝給多爾袞定了一個叛逆之罪。歷經康熙與雍正都沒有為多爾袞的罪名平反,可是,只有到了乾隆時期,乾隆帝給他平反。那麼乾隆皇帝為何給多爾袞平反?
一:多爾袞的去世與定罪早期的時候,多爾袞跟隨努爾哈赤征戰,後因打仗有功被賜封為“墨爾根岱青”,這個稱號的意思是善於騎射的有知之人。多爾袞比較善於騎射,並足智多謀,經常跟隨父親與兄長一起出徵,得到了很多歷練,還立下很多功績,為清朝也做下了很多貢獻,也是一個比較有戰略的人物。
在順治六年,多爾袞遇到了一件天大的事情,給他帶來沉痛的打擊。什麼事情?就是他的王妃博爾濟吉特氏去世,多爾袞非常傷心,直到一年之後,還在沉痛與傷心中,更沒有走出喪妻的陰影。
在順治七年的時候,多爾袞因思妻過度導致病重,心裡非常苦悶。那時,順治皇帝也沒有前去看望多爾袞,因為多爾袞非常生氣。當時,還向朝中大臣宣揚此事,進而說明自己對順治皇帝的不滿。
沒有過多久,多爾袞的病情好些了,便帶人去塞外打獵,因為身體沒有調養好,不幸從馬上墜落下來,不久就去世了,當時只有39歲。聽到多爾袞的去世的訊息,順治皇帝非常傷心,這樣傷心是以前從沒有過的。
(順治六歲登基劇照)
後來順治皇帝給多爾袞有追尊為“義皇帝”,並給他定廟號為成宗,就這樣多爾袞就成了“義皇帝”,並且還有廟號,如皇帝一般的待遇。就在此時,多爾袞的舊部突然向順治皇帝告發多爾袞有謀逆之罪。
按照多爾袞舊部的告發,有一個侍女也高密說,多爾袞曾製作了八件黃袍以及很多僭越之物,還讓人們將其偷偷的放在棺材裡面;還說多爾袞多次想在永平圈地建房子,還將兩旗的官兵移到此處駐紮,並商量好謀反的計劃,可是遲遲沒有行動。隨後有很多大臣也說出多爾袞的毛病,最後順治皇帝改變了想法,給多爾袞定下了謀逆之罪。
順治皇帝對多爾袞的生前到死後的榮耀全部取消,一個大清朝的功臣突然變成了一個謀逆之臣。從有爵位到被定為謀逆之罪。
二:乾隆給多爾袞平反多爾袞被順治帝定為謀逆之罪,康熙與雍正都沒有為他平反,然而,只有乾隆皇帝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就是要給多爾袞平反。清朝是一個遵循祖宗章法的朝代,對於乾隆來說沒有太大的妨礙。
(乾隆皇帝劇照)
乾隆時期,皇位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比較好,他有盛世名君的光環。因此,正式給多爾袞翻案,在乾隆38年,正式頒發了一道聖旨,其意思是多爾袞不能一概抹殺。此時,很多大臣也比較理解聖意,而且乾隆皇帝也沒有否定順治的意思,所以就比較順利的為多爾袞平反了,進而給多爾袞一個清白之身。
乾隆43年,開始修國史的時候,乾隆皇帝想給多爾袞一個真正平反,於是就頒佈了多爾袞平反的聖旨:
王(多爾袞)之立心行事,實為篤忠藎,感厚恩,明君臣大義。乃由宵小奸謀,構成 冤獄,豈可不為之昭雪?宜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諡曰忠,配享太廟。依親王園寢制,修其塋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襲罔替。——《清高宗實錄》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認為多爾袞是一個忠臣,還給他恢復睿親王的封號,並追諡號為“忠”,還給多爾袞修了墳墓,一個塵封一百多年的案子,終於沉冤得雪了。
三:乾隆皇帝為何給多爾袞平反康熙與雍正都沒有給多爾袞平反,然而乾隆皇帝為什麼為給他平反?
(順治帝劇照)
其一,乾隆政績的需要,乾隆後期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繁榮昌盛,老百姓生活富足。一心一意想讓自己的功績得到世人的高度評價,並開始研究皇室宗親的舊案件,如果有不公平的案件,就從新處理,得到很好的處理,讓自己的公平公正的形象永遠留在歷史上。
其二:乾隆認為多爾袞給清朝立下了很多功勞。回頭再去看多爾袞,清朝能夠歷史上統一全國,消滅李自成的軍隊,多爾袞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乾隆皇帝還說多爾袞的冤案,與順治帝沒有如何關係,乃是被小人陷害所致,今天我為之平反也沒有觸犯祖訓。可見,乾隆皇帝的高明之處。
綜上所述:多爾袞的冤案被塵封了一百多年,終於被乾隆皇帝所平反,還沒有違背清朝祖宗成法,從而看出了乾隆皇帝的魄力所在。
參考資料:
《清稿列傳》
《清高宗實錄》
文:長城品史
-
5 # 茹叔敬
順治八年二月某日,一場清算多爾袞爆發了,就像於地下的烈焰終於衝破地殼,湧了出來,立即沖垮了人們許多年以來的禁界。《皇上,臣有一事奏明皇上》。說話之人是蘇克薩哈,此人是正白旗重臣,以耿直著稱於世。順治道:大人有何事要奏?蘇克薩哈跪地道:攝政壬有不臣之心,陰謀叛逆,因事關重大,臣這才冒死在廷上當面將奏摺呈於皇上。蘇克薩哈聲音不大,可這暖閣已是地動山搖,多爾袞的黨羽有人抖了一下,有的面色已變,腳也有些抖動了。順治極力按住心中狂喜,假裝歷聲道:蘇克薩哈!你好大的膽子,攝政王輔政八年,剛剛逝去,朕已諡他為《誠敬義皇帝》,你敢參他謀反,不怕丟腦袋嗎?順治的話剛落音,下面就有人掩囗失笑,你這個驢仔,不知好歹地到處亂撞,皇上對攝政王如此厚待,皇上豈能信你胡言,這次你死定了。蘇克薩哈仍跪在地上,朗聲道:皇上,臣天生耿直,不避親仇,有事就奏,一心為大清千古基業著想,不惜此頭。好!好!順治興奮地站起在御前擊起掌來,又走下來,親自攙起蘇克薩哈,深情地說:朕就是喜歡你這樣的人,有何參奏,當朝讀與朕聽。風向變了,眾臣已能明顯感覺到皇上在颳風,吹向誰??明眼人看得清楚。蘇克薩哈展開奏摺:朗聲讀道:多爾袞欺君幼弱,獨斷朝綱,排除異己,陰謀叛逆……懲奸除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多爾袞的死黨何洛會站出來說:皇上,蘇克薩哈因受攝政王議處,懷恨在心,公報私仇,請皇上明察。另一個黨羽又道:皇上,蘇克薩哈挾私枉奏,沽名釣譽,妄留忠臣直諫美名,請皇上明察!黨羽們紛紛附和,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唇亡齒寒,兔死狐悲。啪!順治揚手把茶杯扔在地上,眼睛露出兇光掃了多爾袞黨羽:住口!你們要幹什麼?這是在大殿,你們如同鄉村潑婦,群起而攻?作反了嗎?這些人心中仍不服氣,憑什麼蘇克薩哈能說,我們就不能說?鄭親王見順治威力還不夠,馬上前來助威:怎麼?皇上旨意,爾等沒聽到嗎?退下!讓皇上問完話,你們再奏也不遲。老王爺發了話,黨羽們不敢再言,紛紛退下,順治一個一個地看看他們,心中記下了他們的名字。鰲拜早已憋不住了,但怕別人說自己懷私仇枉奏,不敢說,現在見大家都說了,便說:睿王獨斷專行,任意升降官吏,凡順其者昌,逆者亡,鄭親王原為第一輔政王,可多爾袞打擊排擠,最終獲罪,而讓多爾袞之弟多鐸替代鄭親王輔政,背誓肆行,結黨亂政………。多爾袞一死,福臨開始親政。這位小皇帝早就對多爾袞在攝政時大權獨攬,擺佈自己十分不滿,因而親政後急圖報復。朝中元老鄭親王濟爾哈朗受了七年的窩囊氣,簡直到了忍無可的程度。反攻倒算看來已無法避免了。順治下詔追奪多爾袞一切封號,將其人口,家產沒收入宮。多爾袞,這儉大清攝政王,清王朝的實際建立者,死後卻蒙受了不白之冤,甚至後嗣廢絕,墳墓被毀。大約過了一百多年,已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時期,多爾袞得以平反昭雪。又得到了本朝的承認和肯定。
-
6 # 老都
順治殺多爾袞純屬個人面子問題。嫌棄和他母后過日子了。話說回來,如果不是這層關係他又怎麼能當上皇帝,多爾袞本人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第五順位他都進不去。皇位扶你上去了,天下給你打下來了,還視如己出!以多爾袞的身份找什麼樣的女人還不是一個眼神的事?順治長大後已然對多爾袞有了芥蒂,多爾袞不可能看不出來。他病重的時候還念念不忘福臨,好像是探望過一次,但那時一切苗頭都顯現了。剛一死,就各種削爵抄家。多爾袞家族悲劇的不得了。好在順治死的早,對於這番操作沒來及隱藏得夠深,真相得以保留。 家族傳承看著綿長其實上下三代,因為有機會看得到真人印象難以磨滅,超出三代是非就凸顯出來,因只有依稀的來自口頭上的影響,三代外的操作起來就富餘勇氣了。如果性格方面好大喜功就更是快刀斬亂麻了。大概所以……
回覆列表
清王朝是格外講究“祖宗成法”的,凡遇大事小情,都喜歡根據參照祖制。作為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以世祖爺的身份成為後世子孫們效仿的楷模。儘管康雍乾三帝在影視劇中“曝光率”極高,但就影響力而言,歷史上的順治皇帝,卻毫不遜於他們三人。
不過,在清朝歷史上有一件頗為有趣的事情:順治給多爾袞定下謀逆之罪,追回其一切封號,並不準為其求情鳴冤,後繼的康熙、雍正兩位強勢君主也從未敢質疑這樁冤案,但乾隆卻鼓足勇氣,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給“義皇帝”多爾袞進行了平反。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段歷史。
多爾袞之死與獲罪在努爾哈赤的子嗣中,十四子多爾袞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早在天聰二年時,多爾袞便因跟隨努爾哈赤征討多羅特部有功而被賜以“墨爾根岱青”的稱號。
墨爾根岱青是滿語的音譯,意為善射的智者。多爾袞精通騎射,且足智多謀,在跟隨父兄征戰的過程中得到了歷練,也立下了許多戰功,後來成為了明清鼎革之際的關鍵人物,並親自謀劃和實施了清軍入關的戰略行動,為清朝奪取天下立下了大功。
然而,在順治六年時,多爾袞卻遭受了一次較為沉痛的打擊。這一年的十二月,王妃博爾濟吉特氏去世,令多爾袞心中頗為悲慟。直至第二年時,多爾袞依舊沒有走出喪妻的陰影:
王尋以悼妃故,有疾。錫翰與內大臣席納布庫等詣第,王怨曰:“頃予罹此莫上之憂,體復不快,上雖人主,念此大故,亦宜循家人禮,一為臨幸。”——《清史列傳·和碩睿親王多爾袞》
多爾袞在順治七年七月因過度追思王妃重病,心中十分苦悶。當時,順治卻沒有前來探望,這令多爾袞發起了牢騷。他甚至當著錫翰等人的面,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數月後,怏怏不快的多爾袞,帶人去塞外射獵,結果原本就身體欠佳的多爾袞,不幸受傷墜馬,不久死在了喀喇河屯,享年三十九歲。得知多爾袞死訊,順治帝大為震驚:
上(順治帝)聞震悼,親率王、貝勒、大臣縞服迎奠東直門外,……議以王嗣子多爾博襲封親王,俸祿視諸親王三倍。——《清史列傳》
順治對多爾袞的禮遇可謂前所未有。不僅如此,他還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並定廟號成宗。如此一來,多爾袞成了“義皇帝”,並享有廟號,實際上與皇帝無異。然而,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多爾袞舊部蘇克薩哈和詹岱等人,突然於順治八年二月告發多爾袞有謀逆行為:
二月,蘇克薩哈、詹岱等首告王(多爾袞)薨時,其侍女吳爾庫尼將殉,呼近侍羅什、博爾恵、蘇拜、穆濟倫,告以王曾制八補黃袍,令與大東珠朝珠、黑貂褂潛置棺內;又王欲於永平圈房,以兩旗官兵移駐,與都統和洛會等共定逆謀,因出獵稽遲未行。——《清史列傳》
按照蘇克薩哈等人的告發,有個叫吳爾庫尼的侍女,在為睿親王殉葬前向近侍羅什告密,說多爾袞製作了八補黃袍等僭越之物,並命人將其偷偷置於棺內;另外,蘇克薩哈他們還稱多爾袞打算在永平圈地建房,將自己統領的兩旗官兵移駐到此,並與都統和洛會等商定好興兵某亂,結果因為出獵耽擱延遲,未曾實施。
在蘇克薩哈等人站出來告發後,不少人紛紛站出來對多爾袞詬病指摘。最終,順治態度陡然轉變,給多爾袞定下了謀逆之罪:
詔削爵,撤廟享,並罷孝烈武皇后諡號廟享,黜宗室,籍財產入官,多爾博歸宗。十二年,吏科副理事官彭長庚、一等精奇尼哈番許爾安各疏頌王功,請復爵號,下王大臣議,長庚、爾安坐論死,詔流寧古塔。——《清史稿》
多爾袞生前、死後的一切榮耀皆被追回,由大清的功臣陡然成了罪不容誅的逆臣。順治懲治多爾袞的態度是十分鮮明的,比如彭長庚等人上疏請求恢復多爾袞的爵號,結果被下獄治罪,雖然沒有被處死,還是落得個被流放寧古塔的悲慘結局。
乾隆為多爾袞平反的籌劃和實施鑑於順治帝對多爾袞案的態度堅決,此後康、雍兩位皇帝均未敢對此案關注。不過,時隔一百多年後,乾隆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為多爾袞平反。
不過,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清朝是一個尤為看中祖宗成法的朝代。即便此時乾隆皇位穩固,有著盛世明君的光環,他也不敢輕易越雷池半步。所以,在正式給多爾袞翻案前,他在乾隆三十八年,試探性地頒佈了一道諭旨:
睿親王多爾袞當世祖章皇帝沖齡踐祚時,攝政有年,威福自專,不能恪盡臣節。身歿之後,因其屬人首告,經諸大臣定罪除封,成案具在。第念我朝定鼎之初,睿親王實統眾入關,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泯。今其後嗣廢絕,而塋域之在東直門外者,歲久益就榛蕪,亦堪憫惻;著交內務府派員往視繕葺,仍為量植松楸,並準其近支王公等,以時祭掃。用昭朕篤年成勳之意。——《清史列傳》
乾隆的諭旨算是釋放出了一個明顯的資訊:多爾袞不能一概抹殺。而這道旨意釋出後,王公大臣們也大抵理解了聖意,加之乾隆並未否定順治帝的定論,故而事情進展得也相對順利。按照乾隆的設想,在不觸及世祖章皇帝權威的前提下,是可以逐步還多爾袞一個清白和公道的
到乾隆四十三年時,適逢國史館修史。此時,乾隆正想給一些歷史問題做一個總結,其中便包括如何給一些獲罪宗室王公定位的問題。經過深思熟慮的乾隆,才下定決心給多爾袞平反。在一切準備就緒後,乾隆頒佈了為多爾袞平反的諭旨。在諭旨的後半部分,乾隆再次為多爾袞蓋棺定論,並徹底為其平反:
王(多爾袞)之立心行事,實為篤忠藎,感厚恩,明君臣大義。乃由宵小奸謀,構成冤獄,豈可不為之昭雪?宜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諡曰忠,配享太廟。依親王園寢制,修其塋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襲罔替。——《清高宗實錄》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乾隆認為多爾袞深明君臣大義的忠臣,只是因奸人詬病才構成冤獄,必須要為之昭雪。因此,乾隆恢復了睿親王的封號,追諡號為“忠”,配享太廟,並按照親王的規格修葺墳墓,由太常寺主持春秋祭祀等。如此一來,這樁持續了一百餘年的冤案,終於沉冤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