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黑鐵老張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有沒有想好給你的愛人、孩子、親人、你喜歡的人講個關於元宵節的故事呀!有的人說,我自己都沒聽過呀,沒關係這不給你準備好就等你來看了嘛!

    1.元宵節在中國也被稱為情人節,神馬情況。

    原來,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又被成為情人節。

    2.點彩燈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

      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3.猜燈謎

    燈謎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要不來大家來試試:

    猜日用品動物類

    一把刀,順水漂,有眼睛,沒眉毛(打一動物)像魚不是魚,終生住海里。遠看是噴泉,近看像島嶼(打一動物)為你打我,為我打你。打到你皮開,打得我出血(打一動物名)身穿綠衣裳,肩扛兩把刀。莊稼地裡走,害蟲嚇得跑(打一動物)黑臉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打一動物)白天一起玩,夜間一塊眠,到老不分散,人間好姻緣(打一動物)腳兒小,腿兒高,戴紅帽,穿白袍(打一動物)

    聰明的夥伴知道答案了嗎?(不知道可以給我留言告訴你答案哦)

    4.元宵節為什麼要放荷燈?

    “荷”燈諧音“合”燈,喻意和和美美。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荷花是一種清潔、清廉與風節的象徵。放荷燈則是放飛希望、放飛夢想。是為城市祝福,為生活祝願,為個人許願。許的願望越多,越容易實現。一般以三願望為主,感情 家庭 事業許了這3個願望,切記一燈只能一個願望,否則會不靈驗。最重要的是心要誠!

      

  • 2 # 風150138465

    猜燈謎,這是中國獨有的民族風格文化形式,是從古代流傳的元宵佳節特色活動。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就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就有好事者,把寫好謎語的字條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發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 3 # zch春暖花開

    我是70後,出生在那個物資很匱乏的年代。元宵節吃元宵給我留下了很深的記憶。

    記得第一次見到元宵大概是我十歲左右,那一年的元宵節鄰居李姨給我家送來了一碗元宵,那碗元宵是用油炸熟的,小小的,圓圓的,金黃金黃的,花生,芝麻,白糖餡的裡面還有紅綠絲。那種香甜軟糯的味道是我們極少能吃到的。

    第二年元宵節我媽嘗試著自己做元宵,家裡有蒸豆包剩下的黏米麵,沒有花生芝麻,更沒有紅綠絲,於是就做了豆沙餡。做出來的元宵生坯比豆包小不了多少,擔心炸不熟就把元宵生坯按扁了,薄一點好炸熟呀!於是我媽也做出了同樣香甜軟糯的——油炸糕。就這樣,我媽也樂呵呵的給隔壁李姨家送去了一碗。

    又過了幾年,街裡有賣那種袋裝的元宵的。我家買回來兩袋,元宵節的下午我媽在家炸元宵。滾燙的熱油,凍的硬邦邦的元宵直接下了鍋。極熱遇極冷元宵一下子就爆炸了,飛濺的熱油把我媽手和臉都燙了,趕緊關火躲到裡屋,任廚房乒乒乓乓的炸裂。我爸在裡屋處理好我媽臉上手上的傷之後(幸好傷的不重)廚房也安靜了。我們到廚房一看,元宵蹦了滿地,鍋裡鍋外都是油,搞了一下午衛生。晚上我弟同學來家裡,聽說我們家的事,她說——她媽把元宵放一個大碗裡蒸熟的,所有的元宵都粘在一起,分不出個了。她們家是用筷子挑(tiao)著吃的。不管咋吃,人家吃著了。我們家損兵折將,忙半天,沒吃著呀!

    過了幾年又是元宵節,街裡有賣那種盒裝的元宵,又叫湯圓。電視上各種各樣的元宵廣告溫馨可愛。有黑芝麻餡的,棗泥餡的,椰蓉餡的品種很多。買之前特意問問,這玩意咋做熟呀?回到家像煮餃子似的煮熟的,連湯帶水的撈出來,這種湯圓很軟很香也很好吃。

  • 4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眾所周知,元宵節有很多娛樂活動,比如說舞獅子、舞龍、鬧社火、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猜燈謎等等。其中猜燈謎由來最久,趣味性最強。

    元宵燈節猜燈謎只是嗷頭,燈謎背後的愛情故事才是人們最嚮往和追求的浪漫。下面,來看一下古代三個發生元宵燈謎的悽美愛情故事。

    第一個愛情故事:亡國公主書寫破鏡重圓

    在隋朝的元宵節有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故事的女主角是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大家都知道,陳後主因為在任期間荒淫無度,最終成了亡國君。而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長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才貌雙全。她嫁的也一位大才子徐德言。後來,眼看衰敗的南朝即將被隋朝滅掉,夫妻兩人約定,打破一面銅鏡,各拿一半,作為以後相見的憑證,並約定如果失散,便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街市,以獲得對方的訊息。

    不久,隋朝攻破南朝都城,樂昌公主也成了隋朝的大將楊素的俘虜,因為樂昌公主長得實在太漂亮,而且才華橫溢,楊素對她愛如潮水。而樂昌公主的丈夫徐德言也在亂軍中僥倖存活下來,他牢記約定,輾轉千里尋妻來到了京城。而這年的正月十五,樂昌公主因為思念丈夫,便以賣破鏡為名,來到了街頭尋夫,結果這對有心的夫妻竟然奇蹟般相遇了,他們將破鏡合在一起果然重圓。

    再後來,楊素知道了個人緣由,在感動之餘讓他們夫妻團圓,於是誕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破鏡重圓。

    第二個愛情故事:趕考書遇奇聯成就雙喜

    話說宋朝時期,大才子王安石赴京趕考,路過某地時正值元宵佳節,只見一大戶人家懸一上聯來徵對招親,聯為:“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也去湊熱鬧,結果竟然答不上來。失落地來到京城後,如期參加革命了科考。結果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對:“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頭腦一轉,想到了招親聯,於是當即答出。主考官一聽喜不自勝。結果王安石被錄取為進士。凱旋還鄉時,路過那時,聞知那戶人家的招親聯仍無人能對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結果竟被招為快婿。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收穫雙重大喜的王安石在和佳人拜天地時喜不自勝,在紅紙上揮筆寫下連體的“囍”字,貼在門上。據說這便是雙喜的由來。

    第三個愛情故事:書生拾得手帕裡的千古奇緣

    宋徽宗時期,正值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東京汴梁人流如織,熱鬧非凡。公子張生到乾明寺去觀看花燈,結果在殿上撿到一系著香囊的紅綃帕子,張生開啟帕子定眼細看,但見上面寫著一首求愛情:“囊裡真香誰見竊,鮫綃滴血染成紅。殷勤遺下輕綃意,奴與才郎置袖中。”更令人稱奇的是求愛詩的下面還有一行小字:“有情者拾得此帕,不可相忘,請待來年正月十五夜於相籃後門一會,車前有鴛鴦燈是也。”

    張生是個有心人,第二年元宵節之夜,春心萌動的他赴約了。結果真的看見了一輛掛了一隻鴛鴦的燈車。張生走上前,車窗裡突然出現一絕美佳人身景,一嬌滴聲音傳來:“願見去年相約之媒。”張生聞言又驚又喜,趕緊掏出信物香帕,佳人伸出玉手接過,看過後,細聲笑道:“京輦人物極多,惟君得之,豈非天賜爾我姻緣耶?”於是揭窗讓張生上馬車,兩人牽手絕塵而去,成就一段美滿姻緣。

  • 5 # 李子遲到了

    四大名著裡是如何過元宵節的?

    一,《三國演義》:寫了元宵節發生的故事

    第69回《卜周易管輅知機,討漢賊五臣死節》中,耿紀、韋晃、金褘、太醫吉平之子趁許都正月十五慶賞元宵佳節之際欲討曹操,不成皆亡。文中寫道: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競放花燈。真個金吾不禁,玉漏無催!王必與御林諸將在營中飲宴。二更以後,忽聞營中吶喊,人報營後火起。王必慌忙出帳看時,只見火光亂滾;又聞喊殺連天,知是營中有變,急上馬出南門,正遇耿紀,一箭射中肩膊,幾乎墜馬,遂望西門而走。背後有軍趕來。王必著忙,棄馬步行。至金褘門首,慌叩其門。原來金褘一面使人於營中放火,一面親領家僮隨後助戰,只留婦女在家。時家中聞王必叩門之聲,只道金褘歸來。褘妻從隔門便問曰:“王必那廝殺了麼?”王必大驚,方悟金褘同謀,徑投曹休家,報知金褘、耿紀等同謀反。休急披掛上馬,引千餘人在城中拒敵。城內四下火起,燒著五鳳樓,帝避於深宮。曹氏心腹爪牙死據宮門。城中但聞人叫:“殺盡曹賊,以扶漢室!”

    二,《水滸傳》:對元宵之夜的描寫大多是打打殺殺

    第32回《宋江夜看小鰲山,花榮大鬧清風寨》中,清風鎮只有“三五千人家”,“花榮到巳牌前後,上馬去公廨內,點起數百個軍士,教晚間去市鎮上彈壓。又點差許多軍漢,分頭去四下裡守把柵門”。花榮本人由於是鎮上的軍事首領,更是擔負著保衛的重任。他已經是將各路軍士的任務安排停當,在宋江準備去看花燈時,他說:“小弟本欲陪侍兄長去看燈,正當其理。只是奈緣我職役在身,不能勾自在閒步同往。今夜兄長自與家間二三人去看燈,早早的便回。弟在家專待,家宴三盅,以慶佳節。”清風鎮的元宵之夜,似乎除了宋江被抓,並未釀成大的災難。可是,正因宋江被抓,引出了花榮大鬧清風寨,又引出了秦明夜走瓦礫場。

    第66回《時遷火燒翠雲樓,吳用智取大名府》中,大名府元宵放燈,“聞達親領一彪軍馬,出城去飛虎峪駐紮,以防賊人奸計;再著李都監親引鐵騎馬軍,繞城巡邏,勿令居民驚憂”。吳用就是因為元宵放燈而制定了裡應外合的計劃,鼓上蚤時遷就建議,“眼見得元宵之夜,必然喧鬨”,他自己“乘空潛地入城。正月十五日夜,盤去翠雲樓上,放起火來為號。軍師可自調人馬劫牢”。而那些被派作內應的人馬,也就是化裝成各色人物,順利地潛入了大名府。到了元宵之夜,時遷趁翠雲樓上的“閣子內吹笙簫,動鼓板,掀雲鬧社,子弟們鬧鬧嚷嚷,都在樓上打鬨賞燈”的時機,在“翠雲樓上點著硫黃焰硝,放一把火來。那火烈焰沖天,火光奪月,十分浩大”,進城的梁山頭領們在各處大鬧,梁山軍馬兵臨城下,直把“燭龍街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時安”的大名府,頃刻間變成了一片火海。還是蔡福請求柴進“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殘害”,等到“柴進尋著吳用,急傳下號令去,教休殺害良民時,城中將及傷損一半”。

    第72回《柴進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中,有一篇《絳都春》詞,描寫的是北宋時期東京街頭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景緻:“融和初報,乍瑞靄霽色,皇都春早。翠幰競飛,玉勒爭馳都門道,鰲山彩結蓬萊島,向晚色雙龍銜照。絳霄樓上,彤芝蓋底,仰瞻天表。縹緲。風傳帝樂,慶玉殿共賞,群仙同到。迤邐御香,飄滿人間開嬉笑,一點星球小。漸隱隱鳴梢聲杳,遊人月下歸來,洞天未曉。”宋江於正月十一到了京城汴梁,至元宵這天,“是夜雖無夜禁,各門頭目軍士,全付披掛,都是戎裝慣帶,弓弩上弦,刀劍出鞘,擺佈得甚是嚴整。高太尉自引鐵騎馬軍五千,在城上巡禁。”宋徽宗雖標榜“與民同樂”,卻也只敢從地道中溜出皇宮私會李師師。即使如此,當李逵在李師師家大鬧放火時,“驚得趙官家一道煙走了”。“城中喊起殺聲,震天動地。高太尉在北門上巡警,聽得了這話,帶領軍馬便來追趕……把門軍士急待要關門,外面魯智深輪著鐵禪杖,武行者使起雙戒刀,朱仝、劉唐手拈著朴刀,早殺入城來,救出裡面四人(宋江等)。方才出得城門,高太尉軍馬恰好趕到城外來。”而吳用派來接應的梁山五虎將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突到城邊,立馬於濠塹上,大叫道:‘梁山泊好漢全夥在此!早早獻城,免汝一死!’高太尉聽得,那裡敢出城來。”東京汴梁當年的元宵節被鬧得天翻地覆,皇帝和高俅都狼狽不堪。

    三,《西遊記》:也有關於元宵節的描述

    第91回《金平府元夜觀燈,玄英洞唐僧供狀》中寫道:

    此夜正是十五元宵,眾僧道:“老師父,我們前晚只在荒山與關廂看燈。今晚正節,進城裡看看金燈如何?”唐僧欣然從之,同行者三人及本寺多僧進城看燈。正是:

    三五良宵節,上元春色和。花燈懸鬧市,齊唱太平歌。又見那六街三市燈亮,半空一鑑初升。那月如馮夷推上爛銀盤,這燈似仙女織成鋪地錦。燈映月,增一倍光輝;月照燈,添十分燦爛。觀不盡鐵鎖星橋,看不了燈花火樹。雪花燈、梅花燈,春冰剪碎;繡屏燈、畫屏燈,五彩攢成。核桃燈、荷花燈,燈樓高掛;青獅燈、白象燈,燈架高檠。蝦兒燈、鱉兒燈,棚前高弄;羊兒燈、兔兒燈,簷下精神。鷹兒燈、鳳兒燈,相連相併;虎兒燈、馬兒燈,同走同行。仙鶴燈、白鹿燈,壽星騎坐;金魚燈、長鯨燈,李白高乘。鰲山燈,神仙聚會;走馬燈,武將交鋒。萬千家燈火樓臺,十數里雲煙世界。那壁廂,索琅琅玉韂飛來;這壁廂,轂轆轆香車輦過。看那紅妝樓上,倚著欄,隔著簾,並著肩,攜著手,雙雙美女貪歡;綠水橋邊,鬧吵吵,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對對遊人戲彩。滿城中簫鼓喧譁,徹夜裡笙歌不斷。

    有詩為證,詩曰:錦繡場中唱彩蓮,太平境內簇人煙。燈明月皎元宵夜,雨順風調大有年。

    四,《紅樓夢》:有多處描寫到元宵節的繁榮景象

    第1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當中有兩處寫到元宵節。第一處:“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中,逗她玩耍一回,又帶至街前,看過會的熱鬧。”文中的“過會”即是元宵節活動之一。第二處:“真是閒處光陰易過,倏忽又是元宵佳節。士隱令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文中的“社火花燈”是指元宵節夜晚街頭的鼓樂、歌舞、百戲、雜耍、放花燈等娛樂活動,由此可見當時老百姓觀看社火花燈的盛況。

    賈府的元宵節是在第18回《林黛玉誤剪香囊帶,賈元春歸省慶元宵》開始的。元春晉封賢德妃,回家省親,便正值元宵佳節。在這一回中,作者借元春的目光展示了賈府的奢靡豪華富貴風流:“且說賈妃在轎內看此園內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忽又見執拂太監跪請登舟,賈妃乃下輿。只見清流一帶,勢若游龍,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得如銀光雪浪;上面柳、杏諸樹雖無花葉,然皆用通草、綢、綾、紙、絹依勢作成,粘於枝上的,每一株懸燈數盞;更兼池中荷、荇、鳧、鷺之屬,亦皆系螺、蚌、羽毛之類作就的。諸燈上下爭輝,真系玻璃世界、珠寶乾坤。船上亦系各種精緻盆景諸燈,珠簾繡幕,桂楫蘭橈,自不必說。”元妃省親回宮後,特地製作燈謎與家人同樂:“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爆竹)迎春的燈謎是:“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算盤)探春的是:“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風箏)惜春則是:“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佛前海燈)正如小說中賈政所想:“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清淨孤獨。今乃上元佳節,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為戲耶?”由此可見,這些燈謎既暗示了元、迎、探、惜後來各自不同的命運結局,也預示了賈府顯赫之後的敗落,眼前的歡樂無疑透出日後的悲聲。

    到了賈府第二年再過元宵節時,這個“昌明隆勝之邦,詩禮簪纓之家”便開始顯露出衰敗的景象。在第53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賈母開設夜宴時,雖然榮、寧二府賞燈吃酒,笙歌聒耳,錦繡盈眸,但是賈氏族人來者卻寥寥無幾:“賈母也曾差人去請眾族中男女,奈他們或有年邁懶於熱鬧的;或有家內沒有人不便來的;或有疾病淹纏,欲來竟不能來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貧不來的;甚至於有一等憎畏鳳姐之為人而賭氣不來的;或有羞口羞腳,不慣見人,不敢來的。”見到如此尷尬的情景,鳳姐不得不想方設法來渲染元宵節的氣氛。在第54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斑衣》中,鳳姐為討好賈母,在元宵的酒宴上一連說了兩個“過正月半”的笑話:一個是“一家子也是過正月半,閤家賞燈吃酒真真的熱鬧非常,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一個是“聾子點炮仗”。說完笑話,鳳姐說:“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這分明是一種預言,與第一回癩頭僧所念“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有著前後呼應的異曲同工之妙。賈府最繁華、最熱鬧的時刻和場面總伴隨著不祥和悲哀,之後總是深深的落寞與不安。不難想象,當時四大家族之一的賈府,此時已經由“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的盛世,走向“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的衰敗。賈府這場豪華的元宵宴成為最後的晚餐也就在所難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第四次忍界大戰,自來也為什麼沒有被穢土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