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月星稀
-
2 # 鄉村黃哥
我覺得讓孩子自覺勞動!首先家長先帶著孩子一起做做家務活啊,比如先從掃地,簡單的讓其收拾自己的玩具,書本之類的勞動!家長適當的引導,讓其體會勞動中的快樂,還要給與表揚獎勵!透過做做家務讓小孩體諒大人的辛苦,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主要還是需要家長監督,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天適當的讓孩子做做家務貴,讓孩子慢慢養成這個習慣就好了!
-
3 # 豆媽育兒小記
家長們可以激發孩子們勞動的興趣,主要是針對孩子們思想上的難度而言的,比方說家長可以裝作不明白的樣子問孩子一個在他能力範圍之內的問題。當孩子們告訴你答案的時候,要對孩子說,寶貝真棒,你要好好學習,媽媽爸爸還有很多問題要慢慢的向你請教。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會覺得自己所學的東西會給自己帶來滿足的感覺,並且會逐步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同時當孩子們遇到問題來請教家長的時候,不要立刻對孩子們說出你知道的答案,還是要為孩子們指引一個思維的方向,讓孩子們自己慢慢的去探索,讓孩子自己動腦思考,等他自己開動起來,最後得到答案的時候。那種欣喜和滿足是任何人給你答案所無法比擬的。家長應該儘可能的去多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勞動,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勞動,對於孩子們來說就不再意味著單調和乏味。
比如說家長可以和孩子們展開競爭,比誰做得好,誰做得快,從而調動孩子們的勞動熱情,家長們要注意自己,最好不要太勤快,讓自己變得足夠的懶才能留給孩子們足夠的空間,去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小學日常生活中的孩子一些他可以去做的事情,一定要讓他們自己獨立的去完成,養成這樣的方式之後,孩子們就不會覺得繁瑣枯燥了,而是會把這些事情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家長們發現孩子又懶惰,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嚴厲的斥責他們,而是要心平氣和的去和他們溝通,告訴他們,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並且要告訴他們這樣行為以後會對他的人生產生什麼樣嚴重的後果,讓他們從心裡面去接受,並且願意去改正這個毛病。
而不是讓家長去,強制性的改變,這樣只會讓他們從心底裡就開始產生抵抗的情緒。這是很多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所以家長們這時候遇到這種現象,不要煩躁,也不要生氣。因為這是大多數孩子都會有的行為,這時候我們要從心底裡讓孩子們願意去改掉這個毛病。
-
4 # 健歌看世界
輝輝快五歲半了,每次放學回到家後,書包隨意往沙發上一扔,直接跑到玩具屋玩起了心愛的樂高。
我想讓他幫我去樓下丟垃圾,他就回我一句“等我把這個小汽車拼好就來”。
平時想讓輝輝掃個地、整理自己的衣服都要催促他幾次才肯動,這次我也指望不上他去幫我扔垃圾了。
怎麼做才可以讓孩子愛上勞動呢?
答疑解惑
孩子不願意參與勞動有這樣幾種可能:勞動太枯燥,孩子不喜歡;勞動太辛苦,孩子受不了;家長總把勞動當成一種懲罰,孩子提不起興趣;孩子曾經有過挫敗的經驗,不願意再嘗試;在孩子想要勞動時卻不讓他勞動,打消了孩子的積極性;家庭成員間要求不一致……
當家長突然發現孩子不愛勞動時,先不要責怪孩子,而是要反思孩子不願意勞動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方法是否妥當。
怎樣讓孩子愛上勞動呢?家長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1.對孩子進行勞動技能的指導
剛開始孩子嘗試一種新勞動時,家長要告訴孩子勞動的具體步驟和技巧,如:在孩子擇菜前,告訴孩子要先將整顆青菜用清水洗乾淨,接著把菜葉和菜乾分別摘下來放到碗裡。
2.不失時機地為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和條件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沒有危險的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去實踐,同時應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利用的機會,為孩子提供練習的機會。家長可以把本來由自己完成的事情安排給孩子完成,如洗菜、澆花、照顧小動物等。
當孩子想要模仿成人的勞動時,可以給予鼓勵和支援,不要無情地制止他動手。
3.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
一般來說,孩子都是愛勞動的,在勞動中孩子能獲得成就感。家長可以從提升孩子成就感入手,激發孩子的勞動興趣。
家長可設計“小能手在家情況記錄表”,記錄孩子的勞動情況。透過表格的記錄,孩子能看到他做了很多事情,為家庭做出了貢獻。
然後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貢獻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鼓勵和有意義的獎勵,如獎勵一次海洋公園之行等。
4.以鼓勵為主,逐步地提高要求
孩子剛開始勞動時,往往會做得很慢,有時候甚至“闖禍”,家長不要因此就不讓孩子動手或責備孩子,而是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只要孩子在勞動時態度認真,就是值得肯定的。
5.要求一致,持之以恆
由於有些父母、爺爺奶奶的溺愛,不少孩子在幼兒園能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吃飯,可回到家裡卻什麼都不幹,擺出“小皇帝”“小公主”的姿態。
所以無論是家庭還是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統一思想認識,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一致性還要有一貫性,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期保持,家長不能有時因工作疲勞或趕時間,就對孩子說:“今天不用洗了,明天再說吧”等,這樣做的後果只會使孩子為他以後不認真做事留下藉口。
-
5 # 蕾蕾283831526
勞動要從小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小學了,要讓孩子自己洗澡,分房睡。大班時要經常告訴他長大了,幼兒園裡的大哥哥了,馬上幼兒園畢業了,所以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要慢慢教會一些動手能力的事情。縫釦子教一下。現在人不用教縫補衣服,但釦子掉了,要釘一下。讓孩子幫忙摘菜,剝毛豆。刨黃瓜。家裡的菜,要讓孩子認識,字也要認識。每天看到的東西,這些身邊要用的常識性知識都要告訴他。5歲時一千多字認識了。等到十多歲就不會很叛逆,因為懂事。讓孩子做家務,要貫穿一生。家務活是每個人必須自己承擔的事。讓孩子明白他不幹,這些活其他人幫助他幹了。要讓孩子有感恩的心。會有衷地說聲謝謝媽媽。家裡養出白眼狼的孩子往往就是一些父母寵成小宗祖的人。他們從小不幹家務活,所以不會換位思考。長大後,懶得出奇。讀個書要陪讀。媽媽永遠象個老母雞罩著。
-
6 # 愛笑的胖糖
我家寶貝就非常能幹活,從小就培養她勞動的意思,自己洗襪子,幫助大人整理碗筷,適當的給一些鼓勵和表揚,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媽媽也可以適當的表示一下柔弱,像我有時候裝做不舒服,他就會做的非常棒,孩子在於引導
-
7 # 會游泳的貓Andy
立於寬闊街道,車群川流不息,孰不知白駒過隙,時光荏苒,轉眼竟到而立之年,卻依舊碌碌無為。轉身再觀他人,腳步急促,忙忙碌碌,好一番繁榮之象。觀鏡中之像,鬢已斑白,再嘆更無為。遂立誓,不惑之前必一破沖天,除他人之白眼,立自己之威嚴,日夜勤懇,孜孜不倦。若不隨意,當以身抵之!
-
8 # 生活新哥
首先很多家長都能認識到孩子做家務的重要性,但如何讓孩子在做家務中學會思考、得到成長,很多家長還要講究方法。
家庭婚姻指導師高茹認為,讓孩子做家務,其實是培養孩子們對家庭認同心理的過程。
孩子學做家務,從中也可以得到一種挫折教育。例如,洗碗時不小心把碗打破了。下回他就會注意吸取教訓。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實際上剝奪了他們的生活能力。
現在的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大多缺乏責任感。透過做家務,孩子可以體諒家長的辛苦,能夠培養他們的責任感,逐漸承擔自己在家庭裡、社會上的責任,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品質。不論對家庭,對社會都是有益的。
日常的家務活,家長應該培養孩子主動去做,不要輕易地把幹家務活與物質、金錢獎勵掛鉤。但是如有額外的家務活或是過年時較重大的掃除工作,可以給孩子適當的物質獎勵;孩子完成了任務,會覺得會幹的事越來越多,也容易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海口市某小學吳校長認為,教孩子做家務和智力開發、品德教育一樣,必須從小進行培養。培養勞動興趣應事先把勞動的結果告訴孩子,以使孩子產生做家務的願望,當他經過努力完成家務得到收穫時,便會產生滿足感,進而積累為興趣和習慣。
家務勞動要落實任務,明確要求,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明確分配給他一份家務,且有範圍、程度、進度、質量標準,使孩子建立起責任感,並形成勞動紀律觀念。家長要教會勞動程式,先易後難,正確的程式會使孩子感到做家務並不難,從而鞏固勞動熱情。
海口市一位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王老師認為,讓孩子做家務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機會,它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做事能力,還可培養責任心。父母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習慣時,需要時間、耐心以及必要的計劃,讓孩子能夠發自內心地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王老師認為父母首先要孩子學會生活自理能力,將自己的衣服穿好、放好;自己洗自己的碗;整理自己看過的書籍和玩具,讓孩子慢慢明白這些都是自己分內的工作;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制定一份家務勞動計劃表,和孩子一起討論他能做些什麼,他想做什麼,並監督孩子按照計劃表工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些家務活他喜歡幹,有些家務活他厭惡幹,因此家長要設定一些遊戲,讓孩子嘗試他不願意乾的家務活,如家長和孩子比賽清點、整理冰箱內的各種食品,最準確和最合理的放置方式將得到一個蘋果作為獎勵。
日常生活中的擇菜、掃地、洗衣服、曬被子最好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參與,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逐步提高家務活難度,孩子一旦完成,家長不要忘記給予鼓勵。
-
9 # 大叔麼麼噠
這個就看您孩子喜歡什麼東西,比如我家孩子喜歡看手機或者電視,我就會告訴他每天他只能看半小時手機或者電視,但是可以透過勞動來獲取多看半小時手機或者電視的卡片,養成想勞動的習慣,希望對您有幫助
-
10 # 蜜媽談天說地
一是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勞動,不怕弄髒弄亂,不怕打碎物品,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
二是孩子幹活時要耐心陪伴,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幹活,要給予孩子誇讚,對孩子付出的努力給予肯定。
三是孩子在幹活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遊戲,比如誰擦的快,捏麵糰做小動物,用模具做餅乾,調動孩子勞動樂趣。
-
11 # 小葡萄日記
首先得有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經歷,你在付出勞動時孩子是看在眼裡的,比如你做家務,洗完,拖地,洗衣服等等……讓孩子入眼,然後可以教孩子自己能做些什麼,家長要適當鼓勵,這樣孩子才會積極做事。慢慢來。
-
12 # 小風車媽咪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自覺勞動呢?
我家孩子已經上四年級了,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教會了他洗碗,拖地。假期的時候會讓他幫忙洗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他做的不是很好。
因為畢竟年齡小,洗碗洗不乾淨,或者是弄得廚房水池裡一片狼藉。但是,我並沒有因為這個批評過他。相反,每天他洗碗後,讓我檢查時,我都會誇獎他:“真能幹,這碗洗的真乾淨。”哪怕等他睡著了,我再重新洗一遍。
現在他會洗自己換下來的內褲、襪子。也會主動的幫我扔垃圾或者去小區門口的超市裡買東西等。
看到我做飯,他也躍躍欲試,已經會自己蒸米飯,炒雞蛋了。雖然都是一些很簡單的事情,但是他覺得自己很能幹,是一個大孩子了。每次出門購物,他也會總把重的東西拎著,讓我拎輕的東西。
其實我並沒有刻意的讓孩子做什麼,也沒有嘮叨說:“你都這麼大了,應該做什麼了。”我只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對他多了一些鼓勵和肯定,讓他多了一些嘗試的機會。
比如我感覺不舒服的時候,我就會對他說:“哎呀,媽媽感覺不舒服了,你能幫我一個忙嗎?”他就會很心疼的看著我,溫柔的問我什麼事。我就趁機給他安排合適的簡單的事情去做,然後對他進行肯定和鼓勵。
我還經常對他強調,他已經是個男子漢了,要做一個堅強有擔當的人。所以他開始學著照顧我,幫我分擔。
世界上沒有懶孩子,只有慣孩子的父母。每個孩子在小時候都是對事物充滿好奇的,也希望透過自己的付出得到家長的肯定。但是我們家長往往會因為擔心或者害怕麻煩等因素,不讓孩子做事,時間長了,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用一些語言的溝通技巧,引導孩子勞動,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快樂,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肯定,這樣,孩子才能更積極的勞動,幫助家長分擔。
-
13 # 萌寶班主任
勞動對於孩子來說,我希望是很情願地並且保持愉悅心情去做,而不是被迫行為。我認為讓孩子自覺地去勞動有以下這些方法:
1.加分激勵法
制定個加分表格,根據任務的輕重,制定相應的積分。孩子透過完成不同的勞動任務得到相應的分數後,可以兌換喜歡的禮物或讓爸媽允許讓他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透過積分法,可以促進孩子勞動的積極性,增強孩子與父母的感情,無論孩子做得好與不好都要鼓勵孩子,不要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2.找個同伴或者父母與他共同完成
一個人完成勞動任務必定會很枯燥,如果家長硬逼著孩子去勞動,孩子內心也很不樂意,完成得也不認真,反而讓他養成草率的做事風格。為了避免不良後果的產生,家長可以找個玩伴和他一起完成勞動,實在找不到就和孩子一起完成,在完成勞動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久而久之,孩子就一定會愛上勞動了。
3.比賽法
將勞動區域劃分好,與孩子進行比賽,看誰做得又快又好。有一次,我就是按照比賽法,讓孩子完成了打掃衛生的任務,我選擇書房,孩子選擇他的臥室,沒到半個小時,孩子就完成了打掃任務,還在我面前炫耀,讓我親自去檢查呢!
4.分割槽管理法
告訴孩子,我們都是家庭管理員,哪裡衛生差了,物品沒有擺放好,都應該進行管理。每個人負責一個區域。堅持一週,看誰的那個區域
維護得最好。
-
14 # 510321張桂山
有什麼辦法讓孩子自覺勞動?講故事,從故事中讓孩子明白勞動的好處。要孩子意識到,勞動是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勞動創造財富,勞動獲得幸福,勞動有利於身心健康,從勞動中尋找樂趣,從勞動中表現智慧,愛勞動就是愛父母的一種表現,愛勞動的人才談得上愛祖國愛人民。
認識到位,孩子就會自覺勞動。我弟弟八歲起,每天早上做全家六人的早飯,還要煮豬食。學習成績同樣好,被評為三好五愛優秀生,從村小直接考上省首批重點中學念初中。現在是一名中學數學老師,且是數學教研組組長。
-
15 # 夢190234205
對他溫和一些,不要老是一臉嫌棄,不要用嘲諷、憤怒的口氣去刺激他,不要罵他、打他。他做得好的時候,要多表揚一下,多些鼓勵,為他打氣,久而久之,他就會慢慢自覺起來。
-
16 # 小小思維家
讓孩子明確家務活是每個人應盡的一份義務
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明白參加掃地、洗菜等家務勞動,是他自己應盡的一份義務,而不是幫父母幹活。這樣孩子在幹家務活時而不會討價還價地講條件了。也不要以賄賂的手段來利誘孩子做家務活動,否則沒有“實惠”作強化物時,孩子就不願幹家務活。
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
讓孩子做的家務活要有趣味性,如幫助擺餐桌時可讓他放一些色彩鮮豔、有圖案的桌墊、餐巾紙等。這樣孩子對家務活就會感興趣而樂意去做。在勞動中增加競賽性,如和孩子玩“比比看誰做得好做得快”的遊戲,相信孩子會更樂於幫忙。
父母應成為熱愛勞動的榜樣
平時父母不要因為做家務而發牢騷,否則孩子會認為家務勞動是很累人的,因而不喜歡做家務。父母更不要在要求孩子做家務時,自己卻在一旁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
不要用勞動來懲罰孩子
在孩子犯錯誤後,有的家長喜歡用勞動來懲罰孩子。事實上,這樣的教育不但沒能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相反還會使孩子對勞動產生厭惡感。
-
17 # 親子成長手冊
有什麼辦法讓孩子自覺勞動?
如果讓孩子自覺勞動,首先得讓孩子從勞動中感覺到樂趣。
怎麼從勞動中感覺到樂趣呢?
首先要讓孩子看,覺得看到由於自己的勞動,很多東西發生了一些變化。
比如由於孩子的勞動,沒有澆的花,澆了小花小草會感謝他。
比如由於孩子的勞動本來亂糟糟的房間,乾淨整潔了,找東西也便於找了,這樣他覺著自己的勞動是有價值的。
要讓孩子感覺到價值,他就願意為了這種價值觀而去自覺的去做一些勞動。
其次父母的肯定和鼓勵也很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如果父母肯定孩子的勞動,並且對於孩子的勞動提出表揚的話,還是很願意去繼續這種勞動。
還有就是可以利用故事繪本或者是動畫片等等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
我家孩子就喜歡玩一個小仙蹤的遊戲。每次他都會主動的幫我做一些事情,偽裝成小仙蹤來了,家長就要看到孩子的這種價值,並且和孩子一起在這種角色裡,故意裝作不知道是孩子做的讓他以為是小仙蹤。
孩子慢慢養成一些習慣,就知道自己做一些東西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這樣他就願意去堅持了。
-
18 # 林曉99
有什麼辦法讓孩子自覺勞動?
最重要的是要調動孩子的興趣,慢慢培養好的習慣
我家是個女孩,從小就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從手抓吃飯開始。
五六歲就炒一些簡單的菜,我站在旁邊保證安全,她自己放油放鹽,在誇誇做的好吃,越來越樂意做了
回覆列表
多鼓勵,多安慰,多獎勵,平時,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勞動,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在每天的晚餐,多談一談人生理想和報負之類的去激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