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股票野生交易者
-
2 # 強強談職場聊育兒
家長包辦,孩子的能力肯定會越來越差!
你想想,個人的能力是怎麼提高的,都是透過日積月累的努力學習、努力實踐、努力分析和總結,不斷改進提高,最終實現個人能力的穩步提高,從而造就一個有能力適應社會需要、有能力養活自己的人!
如果家長把孩子的一切都包辦了,孩子吃喝有家長喂,學習有家長代辦,那麼孩子能做什麼!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要教孩子如何處事待人、如何學習知識、如何交朋友、如何購物、如何談朋友,等等,目的就是讓他獨立,讓他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
如果家人都包辦了,當他一個的時候,他不知道如何去買飯、如何去與人相處、如何工作等等,他怎麼生存哪?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對孩子不應該是包辦所有的事,而是有意識的逐步引導孩子學習生存的各種本領,讓孩子走上社會之後,不會因不知道該做什麼、能做什麼而發愁!
我們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導師,所以,務必要履行好第一導師的職責,讓孩子動起來、學起來,這樣,他才能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對家庭負責的獨立自主的人!
-
3 # 喵二少的中學課堂
這個確實是有一定關聯的。
在孩子成長階段,該讓孩子動手的就一定要讓孩子動手,讓孩子動手也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過程。如果家長全部都包辦了,那對孩子會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獨立動手的能力。毫無疑問,家長全部都包辦以後,孩子得不到獨立動手的機會,也就無法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什麼都不會幹,那離開家長以後就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問題和事情。而孩子是不可能永遠待在家長身邊的,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獨自成長。
其次:學習能力。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也是學習的一個過程,比如穿衣,打掃,這些雖然是簡單的生活技能,但是孩子透過在動手的過程中也有了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本身孩子的大腦就處於一個發育的過程,需要這些學習來加強,學習做飯學習洗衣服等等,都能讓孩子的學習能力得到鍛鍊。
第三:情商的培養。孩子在學習自己動手的這些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也體會到了這些過程中的辛苦,才會學習珍惜。例如讓孩子學做家務,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參與家庭的快樂,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在與同齡小孩的交往中,自己學著跟他們一直動手,一直玩,也會讓他學會自己的交際,而是不是獨自一個人,這也是情商的一方面。
總體來說,能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孩子自己能處理的問題就讓孩子自己處理,家長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就可以了。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而不是直接看別人做看會的,眼睛看與實際動手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
4 # 小玖窩媽咪
對於玖媽這一代新父母來說,大多都是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們普遍有這麼一個特性,或者說是通病,就是對於父母的過度依賴。
因時代的特殊性,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有一個孩子,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唯一的孩子身上,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攬,更甚者除了學習以外的事情都不讓孩子做,生怕孩子出現意外。
這種所謂“愛”也好,“保護”也好,遠遠超出了孩子的需要,孩子只會跟在父母背後,有什麼問題父母都會解決,久而久之,孩子們就不願意主動去處理事情,對家長也越來越依賴,形成一個惡性閉環。
餵飯、穿衣服、穿鞋子、挪障礙、交朋友。。。父母們都一樣樣幫孩子們“代勞”了,殊不知,在你以“愛”的名義的呵護中,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創造力正在慢慢的被你侵蝕掉!
關心愛護與“襁褓式”教育是有本質區別的,孩子的成長,家長們可以參與,但不能代替,只有放手讓孩子們自己不斷體驗、不斷試錯才能收穫經驗。孩子們每一次穿衣服、穿鞋子都是在向成長招手。
你替孩子規避的那些風險,生活總會如數奉還;你替孩子走過的路,有朝一日還得他自己哭著走完。別因為你的過度“包辦”,害了你孩子一輩子!
好父母,不代勞!
玖媽有話說:
上述玖媽提到的家長,真的不僅僅是父母那麼簡單,還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一大波長輩們。我們這一代的新父母,受全新育兒觀念的洗禮,大多還是能夠以身作則,嚴格教育子女,科學育兒。可是隻要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參與,所有的努力又化為烏有,他們不相信科學不相信學術,彷彿任何說辭都是無用功。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的孫子孫女就是受不得半點委屈,愛咋咋地。。。所以,我們在正確育兒過程中,對於上一輩的老人,也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溝通與引導。
你說,我們是得有多苦逼!教育好孩子已經是夠累的了,還要跟老同志們鬥智鬥勇,嗚呼哀哉!
-
5 # 認知心理研究者
包辦式教育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在教育中產生的一個“副產品”,由於獨生子女大量出現,導致父母精力集中於一個孩子,而不是分散於幾個孩子,另外四個老人也精力關注於一個孩子,所以包辦式教育應運而生。
包辦式教育的危害性非常大,可以概括如下十條:
1、在嬰幼兒時代會阻礙感覺統合發展,包辦式教育感統失調症的元兇之一。
2、阻礙了獨立思想的形成,俗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3、包辦式教育和粗心問題有一定的關聯性。
4、包辦式教育是拖拉習慣養成的第一元兇,這類孩子尤其缺乏時間管理意識。
5、包辦式教育導致孩子缺乏換位思考的精神,人際關係發展出現障礙,不會過集體生活,往往自私自利。
6、包辦式教育的孩子自律性差,考慮問題更自我,也就是比較任性。和後期偏執型人格形成有一定關聯性。
7、包辦式教育在青春期階段也是親子關係問題的癥結點,由於缺乏動手能力、做事丟三落四、拖拖拉拉等問題,反而會和父母關係緊張。
8、包辦式教育會導致孩子的意志力發展出問題,由於長期不進行過程操作,對失敗或挫折的心理預期不足,往往做事不能堅持到底。
9、包辦式教育會導致孩子獨立學習能力發展緩慢,尤其是以被動學習最為突出,轉型期在初二年級問題更多。
10、包辦式教育也會導致孩子獨立人格角色形成滯後,情商發展滯後,社會適應性弱。
以上是作者教育實踐總結的一個課題報告,此報告和小升初課題是一起研究的,因為初中學生的獨立學習問題是核心,藉此機會提醒小學家長應該注意管教方式,大家分享一下。
-
6 # 幼兒向媽
這個說法是很有道理的。家長把孩子的所以事情都包辦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都沒有得到提高,孩子的能力和年齡就不成正比了。
而且,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孩子慢慢會產生依賴,什麼事情都等著家長去做,遇到問題自己不知道怎麼處理,也沒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長久以往,孩子會把家長的幫忙看成理所當然,一旦家長不能及時幫助孩子或者孩子認為家長做的不好,就會對家長產生怨恨情緒,甚至動手傷害家長。
可以說,家長包辦孩子的事情是壞處多多,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他自己解決不了求助於家長的時候,家長再幫忙才對孩子真正的好。
-
7 # 土豆媽媽育兒
家長包辦越多,孩子能力越差,道理誰都懂,但在現實生活中實施起來,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比如孩子小不小心摔倒了,有的父母急得跟什麼似的,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寶寶,摔到哪了,疼嗎?媽媽給你吹吹……”孩子還沒怎麼著,自己就已先亂了陣腳。比如寶寶正踮起腳尖去拿櫃子上的碗,父母馬上跑過去拿給寶寶:“那麼高你去拿,掉下來砸到了怎麼辦?”比如孩子出門玩,卻不想走路,父母立馬蹲下來:“寶寶快來,媽媽揹你走……”說不完的各種代勞,讓孩子慢慢變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當孩子慢慢長大,自己該做的事,什麼也不會做的時候,又是一通責罵:“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你怎麼這麼慢啊?要是換成某某,早就做完了……”孩子該學做事的時候,你把所有事都包辦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犯的錯,也被你提前預防了……孩子所有的生活感受,都來自你的以為,你的經驗,沒有了成長的過程,孩子又要如何優秀?驀然回首,才發覺自己包辦了孩子所有的事,孩子的生活能力與學習能力,都無形中被扼殺在了你的“不許這樣,不許那樣,不可以這麼做,不可以那麼做中……”剝奪了孩子慢慢成長的機會,沒有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孩子也就慢慢地失去了挑戰的勇氣與信心。
正面管教裡有一個叫信任的工具裡提到:信任孩子,給他犯錯時機會,這是孩子最健康的成長方式。當孩子面對挑戰的時候父母要先給他嘗試的機會,並告訴孩子:“我相信你能行、我相信你能做到……”給孩子無限的勇氣與信心,讓孩子自己體驗生活中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成長。
-
8 # 左手教書右手育兒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就拿我身邊的同事舉例吧。
她女兒是92年的,前幾天剛到義大利去留學去了。本來她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工作了2年發現這不是她想要的,她還是希望追求自己的藝術夢想。從小就學習鋼琴的她,選擇了到義大利讀研究生。
因為她的媽媽非常能幹,所以,在備考期間,聯絡國內語言學習的學校,家裡的所有家務事,全部去都是媽媽做的。辦理出國手續期間,打銀行流水等一切雜七雜八的事情,全部都是媽媽出面辦理的。現在人出去了,當地的生活費高昂,她必須得自己做飯吃,但從小她就沒有這樣的機會。連最普通的番茄炒雞蛋都有蛋殼在裡面,還鹹的要命,因為她不記得是否放了鹽,就多放了1次。
現在,身居他國的她,在學習之餘,正在補著之前那麼多年的生活技能課。這一切,都是源於家長的三個字:“捨不得”。
所以,該放手時必須放手。和大家共勉。
-
9 # 等一個人T
我們希望保護孩子周全,卻不知不覺進入了過度保護的範圍:目不轉睛隨時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迫不及待介入孩子的一切行為。當孩子一有召喚立即給予幫助,遞食物、穿衣服、挪障礙、交朋友,甚至不肯給孩子一次彎腰的機會。孩子的好奇心、探索行為被我們當做調皮搗蛋,一再加以矯正,殊不知,我們正在以“為孩子好”的理由剝奪了對ta來說非常重要的體驗機會。
-
10 # 小獅子愛媽咪
“包辦型家長”和“控制型家長”,助長孩子“思維定勢”
記得去年鄰居家的孩子在去上課的路上突然暈倒了,家人急忙把孩子送到醫院去,醫生檢查後發現孩子身體沒什麼大礙,就是睡眠不足休息時間不夠,加上孩子沒吃早餐低血糖,導致孩子暈倒了。
後來才知道,孩子為了考試瘋狂刷題,常常到半夜才睡,早上又要早起去上課,導致孩子體力不支。
鄰居家的孩子學習是出了名的刻苦,但是孩子的成績一直不見提升,為此家長一直很擔憂。
孩子學習刻苦刷了很多的題目但是成績還是不好,多半是因為孩子沒有找到適合他的學習方法,導致孩子陷入一個思維定勢,陷入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式中。
導致孩子做了那麼題目也沒有用,當遇到上次錯過的題目,孩子還是用習慣性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導致孩子越學越錯,沒有提升。
孩子因為陷入思維定勢導致孩子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影響孩子學習的自信心,那麼何為"思維定勢"呢?
一、"思維定勢"的本質
所謂的"思維定勢"是指人們常常會按照習慣的、比較固定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分析問題。
思維方式的慣性表現為,用一個方式解決了一個問題,當再一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人們會用一樣的方式來解決,一旦問題出現了陷阱或是變化,人們就陷入了一個困境。
對孩子來說,"思維定勢"就是指孩子用同樣的方式去解決不同的問題,因為周圍因素教會他們用一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導致孩子缺少獨立思考,生搬硬套。
阻礙了孩子思維的開放性,造成了孩子思維的固定化和死板,壓抑孩子天性。
二、孩子"思維定勢"的特徵是什麼?
孩子"思維定勢"的特徵主要有三個:趨向性、常規性、程式性。
1. 趨向性
一些幾何數學題看起來複雜,其實只是將一些簡單的單元體組合在一起,讓別人沒有頭緒。孩子的"思維定勢"會讓孩子將不同的題目習慣性的歸結到自己熟悉的知識點裡來解答。
2. 常規性
不管是什麼問題,都有大致相同的道理和知識內容。問題在變,但是問題的本質沒變。不管是多難的題目,我們都會用最常規的套路來解決。孩子的思維定勢就會讓孩子用最常規的方式來解答。
3. 程式性
在做幾何題目時,我們都需要一步步的解決問題,先設,然後找出單元體,接著是分析列方程然後計算出答案。這樣一步步的過程就是孩子思維上的程式性。
孩子"思維定勢"的趨向性、常規性、程式性會導致孩子用一個固定死板的慣性思維來思考問題,容易導致孩子一次次地陷入同樣的困難中。
三、"包辦型家長""控制型家長",助長孩子"思維定勢"
家長們錯誤的教育方式容易導致助長孩子形成"思維定勢","包辦型家長""控制型家長"是典型的兩種助長孩子"思維定勢"的家長型別。
"包辦型家長"是指包辦孩子的一切,安排孩子的生活,計劃孩子的將來發展
導致孩子不能獨立的判斷和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容易導致孩子沒有主見,思維方式固化。
"控制型家長"是指那些希望控制孩子的行為,甚至是孩子的思想的家長
家長們過強的控制慾容易壓抑孩子的天性,導致孩子缺少創造性思維,容易導致孩子的天賦和長處得不到展現的機會,讓孩子"泯然如眾人"。
不管是那種型別的家長,都是因為過多的干預孩子的自由,導致孩子缺少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獨立判斷的能力,導致孩子習慣聽從家長的安排,形成思維定勢。
四、家長如何避免孩子"思維定勢"?
前段時間在一個教育機構兼職,輔導孩子寫作業。我在給一個孩子講解一道數學題的時候,我的答案和解題過程是正確的,但是解題方法和參考答案有不同。
孩子覺得我的計算過程和參考答案上的不一樣,不太接受我的方法。
後來我沒有強加自己的思維方式給孩子,而是先給孩子講解了參考答案上的方法,然後讓孩子再去想想有什麼其他的可以解決這道題目。
第二天到教室之後,那個孩子興沖沖地來找我,跟我說他想到了好幾種解決這道題的方法,同時孩子跟我道歉,不應該對我的解題過程產生懷疑。
我肯定了孩子對我的質疑,因為這樣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思考,避免孩子形成"思維定勢"。
那麼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避免孩子形成"思維定勢"呢?
1. 導孩子多思考,而不是簡單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
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是為了讓孩子溫故而知新,而不是簡單的為了讓孩子有事情做。家長們應該注重的是讓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多思考,多提出一些疑問,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刷題刷題刷題。
2.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激發孩子的天性
興趣是促使孩子思考和探索的動力,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興趣愛好能讓孩子更加願意去思考,幫助孩子擺脫固定思維,同時能挖掘孩子的天賦,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
3.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孩子的教育並不是"閉門造車"
把孩子關在家裡,讓孩子看書看電視,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的長見識,孩子也容易因為周圍環境的影響產生一個固定的思維和想法。
讓孩子在面對問題時缺少自己的思考,生搬硬套的拿學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自己先去思考。
家長們過多幹預和控制,容易導致孩子缺少主見,缺少獨自判斷的能力,讓孩子形成"思維定勢"。
家長們想要避免孩子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就需要家長給孩子多留一些讓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間,給孩子信任和支援,讓孩子大膽地去想去創造。
回覆列表
確實是這樣的,越是照顧孩子周到的家長,孩子的自理能力越差。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什麼事情都家長包辦了,孩子什麼都不需要去做,也就剝奪了孩子鍛鍊自理能力的機會。孩子只有透過自己去實踐,才能鍛鍊自己的能力,積累經驗,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他就有了處理好經驗和能力。
家長包辦孩子的事情,會從心理上助長孩子的懶惰心理,形成一個心理定式,也就是反正父母會幫我把事情辦好的。從而導致孩子有依賴思想,阻礙他上進心的形成。這對孩子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甚至未來的發展影響巨大。
你想想,如果孩子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就會什麼都依賴父母,以後他就需要一個保姆來照顧生活。生活上可以照顧,但學習和工作呢?以後談朋友呢?能代替嗎?答案是不能!不可能談物件父母還跟著去吧!
千萬別為孩子包辦替代了,那不是愛孩子,那是害了孩子。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父母愛孩子就要放手,培養孩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