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百年

    南北朝時代北朝齊國,史稱北齊。北齊是北魏及東魏權臣高歡次子高洋逼東魏皇帝孝靜帝元善見退位而建,經6帝歷27年,於公元577年被北周所滅。

    南齊建國於公元479年,此時中國北方廣袤疆域在北魏鮮卑人統治之下,時任最高領袖為明星級皇帝,即北魏第7任皇帝拓跋宏。近一百年後,承北魏軍事班底的高歡家族在北魏一半的國土上先是成立東魏政權,繼而自立為帝,國號為齊,即上述北齊。

  • 2 # 毛筍56561098

    毛筍應邀答題:

    這個問題我前面已答,因為這個歷史時期,東晉已亡,各諸侯混戰,分裂成南朝和北朝。隨即進入南北朝,他們分別是:南朝:(420一479)

    宋(420一479)、齊(479一502)、梁(502一557)、陳(557一589)。

    共四國,因地域在南方,故稱南朝。如南宋(非大宋趙構南宋)、南齊、南梁、南陳。

    北朝:(368一581)

    北魏(386一534)[拓跋氏,後改元氏)。北魏建國於386年1月,初稱代國,至同年4月始改國號為魏,439年滅北涼,統一北方。

    北魏(386一534)、東魏(534一550)、北齊(550一577),高姓,非南齊蕭姓、西魏(535一556)、北周(557一581)共五國。因地域在北方,故稱北朝。後隨文帝楊堅581滅南北各朝,(除了南陳)建隋於581年。後589年滅南陳,完成統一。

    晉元熙二年(東晉恭帝司馬德文),公元420年,東晉滅亡。中國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即南朝和北朝,前面已述。北周大定元年(581)隋代北周。隋開皇九年(589)文帝楊堅

    滅南北朝最後一個國家南陳,全國復歸統一。凡南北朝首尾共一百七十年。

    至於南北朝各皇帝的詳情就不述了。

  • 3 # 不讓胖的吃雞腿

    南北朝時期,既有南齊,又有北齊,而這兩個朝代之間卻並沒有什麼關係。

    南北朝的形成由劉裕滅掉東晉建立劉宋、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滅掉北方十六國統一北方為開端,南北雙方各有對立的政權,誰也奈何不了誰。

    而南北雙方的發展軌跡也有些不同。

    南方在劉裕建立劉宋以後,先後經歷了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個朝代。而北方的北魏在後期則發生了分裂,成為了東魏和西魏兩個朝代,後來東魏被北齊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直到後來北周的貴族楊堅建立隋朝取代北周,進而統一天下,結束了南北對立的格局。

    所以說,南方的南齊和北方的北齊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北齊的建立者高洋乃是鮮卑族,而南齊的建立者蕭道成則是實打實的漢人,這就更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了。

    更重要的是,南齊是與北魏相對立的政權,那時候北魏還沒有分裂,距離北齊的建立還有一段時間呢,而當北齊建立後,南齊已經被南梁取代,甚至於南梁也被南陳取代了。所以這兩個朝代可以說連面都沒碰上,雖然撞名了,但是卻分別在中國的南北方,也就不容易搞混了。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 4 # 長島男爵

    南北朝有兩個齊國,分別是南朝蕭齊和北朝高齊。

    南齊北齊的「南北」,是後人為了區別同名政權加以識別用的詞,當時的人是不會這麼叫的,他們的國號都是齊。

    就如同單位裡有兩個張三,一老一小,可以叫大張三,小張三,但他們的身份證寫的都是「張三」,沒有大小之分。

    南齊建國在先,當時沒別的齊國,所以說當時齊國就是指南齊。

    北齊建國在後,出於自身本位制考慮,說齊國自然就是指北齊,要稱呼歷史上出現過的齊,要加上別的詞加以識別。

  • 5 # 四川達州人

    宋齊梁陳,是南北朝的南朝之二。

    歷史學者為了區分,一般稱南齊或者蕭齊。因齊本來在山東地區,建立於南方楚地的齊朝顯然是特殊原因。

    南齊疆域:

    之所以蕭道成建國號為齊,因當時圖讖說:

    金刀利刃齊刈之。

    也就是說,齊將取代劉宋。算是創造自己稱帝的理由,曲解歌謠。

  • 6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請問題主說的,是由蕭道成在公元479年建立的齊國,還是由高洋在公元550年建立的齊國呢?

    南北朝時期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對於歷史小白,甚至是不熟悉這段歷史的歷史愛好者來說都是如此。這段歷史的重名朝代非常多,比如三個魏——北魏、東魏和西魏;又比如兩個齊——南齊和北齊。

    由蕭道成建在公元479年建立的齊國,是南北朝時期第一個國號為“齊”的政權。直到它501年滅亡的那一刻,都沒有再出現第二個名為“齊”的政權。因此,他們可以毫不顧忌的稱自己為齊人、齊國、大齊帝國。

    但是對於北邊的北魏來說,對它的稱呼就多樣了——比如說《魏書》裡的島夷,就是送給蕭道成的;還比如南朝、南蠻、偽齊等,不一而足。

    而對於高洋在公元550年建立的齊國,情況就複雜一些——之前已經有一個齊朝了,你這個齊朝二代目算怎麼回事呢?

    對於南邊的梁和陳來說,北齊的稱謂的問題比較好解決——儘管在外事活動中稱其為“齊”,但是在家裡還是叫他們北齊,因為畢竟陳的法統是從齊梁繼承來的,不好將蕭齊給否定掉。

    而對於北周而言,這個“齊”可就複雜得多了。因為兩邊在北魏分裂為東西以後就鬥了四五十年,無論如何北周都不可能承認北齊的合理性。在他們那裡,只能是一個“偽齊”。

  • 7 # 漢宮秋詞

    在南北朝歷史上,南北兩方各有一個叫齊的政權!北方是東魏權臣高歡父子建立的北齊政權!對他政權對峙得是,宇文泰父子的北周和南方的蕭梁政權!而南方是蕭道成取代劉宋建立的南齊政權!與他對峙得是北魏!而他們稱自己的王朝都是大齊!後世史家為了區分,加了南北二字

  • 8 # 大國藏美

    當時人的稱呼,主要參考當時的正史。

    基本上是國號(同時並立的時候也會加上東、西,比如東西魏同時存在,《周書》裡用過東魏的稱呼,《梁書》《資治通鑑》用過西魏的稱呼,以區別東西魏;或者先後存在,用前、後區別,《隋書》裡就稱拓跋魏為後魏,以跟曹魏區別)、皇帝的姓或者姓名代指國家、地名(也是不承認對方正統性的一種表現),這幾種。有時候加上侮辱性的稱呼。

    後面我們細細來說。

    一、兩個齊政權的地理位置和年代

    550年,高氏篡奪了中原地區拓跋氏的東魏政權,建立齊政權。這個政權延續到581年,被北周吞併。

    在此之前,蕭道成479年在南方篡奪了劉氏宋政權,也建立了一個齊政權。這個政權只存在了20餘年,502年被蕭衍建立的梁政權取代。

    後世對這兩個政權的稱呼,一般以二十四史的名稱為準。對這兩個政權,二十四史中,按地理位置的南北之分,分別以《北齊書》《南齊書》來稱呼。

    由於北齊建立時,南齊政權已經滅亡了,他們相互之間,至少南齊是沒法對北齊有官方稱呼的。

    二、當時人的稱呼

    涉及這一階段的正史書籍,主要有《魏書》《北史》《周書》《北齊書》《南齊書》《隋書》《南史》《梁書》《陳書》等。

    1.以對方皇帝的姓氏或名字稱呼

    由於政權的對立,自命正統的政權一般稱對方為偽朝。當割據政權太多的時候,史官為迴避這個問題,就以別的國家皇帝的姓氏代指國家,避免尷尬。

    比如,《北齊書 卷三 帝紀第三》

    “西求救於宇文,南請援於蕭氏”

    分別以宇文和蕭氏代指西魏政權和南方的蕭梁政權。

    而《魏書》因為自命正統,一律斥東晉及南朝為偽朝,說得就更不客氣,直接就是稱呼對方皇帝的名字。比如《魏書 帝紀第八 世宗》:

    蕭寶卷豫州刺史蕭叔業以壽春內屬

    蕭寶卷就是南齊的皇帝。這種直呼其名的稱呼就很不客氣了。

    2.以國號稱呼對方

    這個是比較常見的稱呼。比如說對方派誰來做什麼

    “梁湘東王蕭繹....”

    和北齊並立的北周史書《周書》裡稱北齊,直接用國號齊。比如

    盜殺齊文襄於鄴,其弟洋討之。

    說的是高歡被殺的事,直接用國號稱呼。

    《隋書》稱北齊為齊。不過隋書已經算南北朝以後的稱呼了。

    南方,繼承南齊的梁,對南齊也是直接稱國號。《梁書》敘述梁武帝蕭衍生平,說蕭衍他爹

    齊高帝族弟也

    而隨後,對北齊,《梁書》也直接稱國號,並不叫北齊。比如《梁書 本紀第六》

    齊遣其上黨王高渙送貞陽侯蕭淵明來主樑嗣

    說的是北齊扶植傀儡的事。

    《陳書》也直呼北齊國號為齊,並不叫北齊。比如《陳書 本紀第一》

    齊遣辛術圍嚴超達於秦郡

    《資治通鑑》編年時,採用了東晉到宋齊梁陳的順序,但到《陳紀》,並未稱北齊為北齊,而是直接以齊稱之。

    3.侮辱性的稱呼

    《魏書》自命承接西晉正統,對南朝各代皇帝一律斥為“島夷”。給劉裕、蕭道成、蕭衍等人做的列傳也稱為《島夷列傳》。

    《魏書 帝紀第七》說,(北魏)太和三年

    島夷蕭道成廢其主劉準而僭立,自號曰齊

  • 9 # 漫遊影像

    南北朝時期,蕭道成篡位在建康建立齊國,可以稱為蕭齊或南齊。就這麼巧,之後東魏也被高家篡位,也定國號為“齊”可以成為高齊或者北齊,“南齊、北齊”屬於史學名詞,齊是國號,有的是封地,有的是爵位,有的直接用姓氏來稱國號,北齊的“齊”就是高洋的爵位,至於東南西北,只是國或者國都的相對方位而定。

    至於南齊的國號,源於讖緯之說。民間有讖歌雲:“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將取代“宋”。只是篡位找的一個藉口而已。

  • 10 # 吳王金戈越王劍

    南齊是蕭道成建立的,法統承繼晉宋按理說應該是正統,但是蕭齊是權臣篡位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而且蕭齊的存在感比較弱,僅高於後來的南陳,政治也乏善可陳,基本應算是劉宋和蕭梁之間的一個過度 ,其在中國歷史上的位置基本可以無視。再說北齊,他的情況比較特殊,北齊的創始人是北魏權臣高歡,此人智計過人,文武雙全,是一位權謀高手,先依附於爾朱榮,然後收攏河北劉六鎮鮮卑的精良騎兵,得以自成一派,爾朱榮被元子攸殺後,高歡隨同爾朱兆共同討伐北魏宗室,擒殺皇帝元子攸,後與爾朱氏分道揚鑣,並攻滅爾朱氏,成為北魏第一權臣,北魏皇帝元修不堪受制逃往長安投靠大軍閥宇文泰,高歡改立新帝,北魏自此分裂為東魏和西魏,高歡和宇文泰數度交鋒,均無勝場,且損兵折將,從法統上講,西魏更接近正統,所以宇文泰稱高歡把持的魏是偽魏,不過他自己也是個野心家,元修不聽話立刻廢除,另立元寶矩為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

    高歡死後,高歡之子高澄接替其父成為權臣,高澄年紀輕輕但是卻是承繼他父親的各項有點,十二歲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大將軍高敖曹歸降,顯示出不俗的政治能力,而且此人極善用兵,軍事上一直壓制西魏,權傾朝野的高澄根本不把傀儡皇帝看在眼裡,竟然說皇帝要謀反,隨後逼東魏孝靜帝加九錫,封齊王,可以贊拜不趨,劍履上殿,離禪讓篡權只是一步之遙,可惜這樣一個可以成為千古一帝,甚至可以一統天下的牛人,竟然神秘的死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廚子蘭京之手,傳說就是他的二弟高洋暗中策劃,高洋麵目醜陋,自幼流長鼻涕,裝傻子,高澄對他多有輕蔑,誰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傻子最終要了他的命。如果高澄活著,以他的才幹,依仗經濟農業高度發達的中原地區,根本不可能出現隋唐,中國歷史極有可能改寫。

    高澄死後,高洋執掌大權,這個傻子露出了本來面目,原來他的才華能力實不亞於高澄,他逼魏帝禪讓,建立高齊也就是北齊政權,以鄴城為政治中心,以晉陽為軍事中心,東西呼應,威震八方。與當時的,西魏和南梁鼎足三分天下,史稱後三國。如果高洋堅持下去,北齊也會有一番作為,但高洋不久之後就嗜酒如命,濫殺無辜,朝政混亂,最終走上了發展的歧路,也奠定了最終滅亡的命運。高洋不久酒精中毒死了,傳子高殷,高殷後來被三叔常山王高演廢除,高演登基,殺高殷,雖然有點殘暴但高演可算繼高澄之後最清醒的德才兼備的好皇帝,北齊依然還有復生的希望,可惜高演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為了怕兒子高百年被四弟高湛殺死,效自己殺高殷的舊事,乾脆傳位高湛,可是高湛還是殺死了高百年,自高湛以後到他的兒子高瑋,這父子倆堪稱坑爹坑兄弟的典範,一對荒淫無道昏君,他們不但寡廉鮮恥,濫殺無辜,還相繼逼殺斛律光和高長恭這樣的護國良將,自毀長城,百姓民不聊生,可惜佔據中原最富庶的地區,實在是暴殄天物,而此時西魏已被宇文氏建立的北周取代,依靠隴右貴族的支援,實行府兵制,設八大柱國,發展經濟,國勢日隆,最終北周滅亡了寡廉鮮恥的北齊,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後來楊堅篡奪北周帝位,改國號為隋,並且消滅了南方的南陳,統一了中國。

  • 11 # 大秦之裔

    南北朝時,北邊的齊姓高,史稱北齊,是東魏的權臣高洋所建,隋唐演義裡面的秦瓊父親和祖父都是北齊大將。

    南邊的齊姓蕭,是宋的將領蕭道成所建,國號齊,不叫南齊。

  • 12 # 雯雯讀史

    南北朝時期先後有兩個齊國,南齊和北齊。

    南齊(479年—502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為宋朝將領蕭道成所建,史稱南齊或蕭齊。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割據政權。

    東魏權臣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專魏政,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殺。其弟高洋襲位,高洋很快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孝靜帝,於550年即帝位。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城(今河南省安陽市-河北省臨漳縣),史稱北齊。

  • 13 # 景玉鏢局

    南北朝時期,有兩個齊國,分別是由蕭道成建立的“南齊”和由高歡建立的“北齊”,我們後世根據朝代的地理位置,在“齊”之前冠以南北,只是為了區分!但是當時的君主和臣民,只稱自己為“齊”。

    蕭道成所建立的“齊”朝,國號之由來,要追溯到西晉末年。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北方的豪族大家紛紛跟隨皇室南遷,稱“衣冠南渡”,司馬家退居江南,建立東晉。

    南遷隊伍中有一個家族-南齊蕭道成的家族“蕭家”,蕭家是漢朝蕭何的後代,原本居住在蘭陵郡(現臨沂市蘭陵縣,前些年叫蒼山縣),南遷後定居常州附近,不忘故土的蕭家族長,將定居地稱為“南蘭陵”。

    到了蕭道成這一代,手握大權,先是加封自己為“齊王”,建國後定國號為“齊”,原因有兩點∶一是古代定國號都要喜歡用“古國號”,南朝宋齊梁陳,包括前面的魏晉,都是遵循這一傳統。二是因為蕭家祖居地為先秦齊國之地,“衣冠南渡”後不忘故地。因此便定國號為“齊”,並不是“南齊”。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以“齊”為國號的政權,比如先秦的“齊國”、同時代的“北齊”等。前面加上“南”就是因為後世之人要區別各個不同的“齊”政權。

  • 14 # 史海爛柯人

    如果不亂,也就不會是“魏晉南北朝”了。這段歷史,雖然僅僅五個字,卻包括了兩把手都數不過來的政權。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亂!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更替十分頻繁:

    首先是大家所熟知的三國鼎立時期,主要為曹魏、蜀國、孫吳三個政權。

    曹魏是北方政權,蜀國、孫吳是南方的兩個政權。曹魏末年,司馬氏專權,逐漸取代曹氏,在滅蜀國後,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又滅了東吳,完成了統一。

    西晉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唯一一個統一過南北的朝代。只不過命比較短。後經歷八王之亂,流民起義、五胡亂華,西晉最終為匈奴族的劉淵所滅。

    西晉的統治者紛紛南渡,史稱永嘉南渡,南渡之後,在建康建立了東晉政權。也就是所說的南朝。

    東晉歷經王、庾、桓、謝等大門閥士族統治之後,政治也 日益腐朽,最終為大將劉裕所取代,建立劉宋,自此開啟了南朝宋、齊、梁、陳的時代。其中,南朝的齊,是蕭氏建立的。

    而北方則歷經了十六國政權:

    以淝水之戰為分界線,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中,前秦曾統一過北方,勢力很強大;後期則主要為北魏統一過北方,我們所熟知的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了。北魏後來被高氏和宇文氏分裂,最終形成了東魏和西魏,其中東魏便被後來的北齊所替代。

    有關北齊的記載,《北齊書》卷四《文宣》中記載:

    “魏帝卜世告終,上靈厭德,欽若昊天,允歸大命,以禪於臣洋……保佑有齊,以被於無窮之祚……改武定八年為天保元年……”

    這段文字講述了東魏被北齊取代的歷史。當時,東魏末代皇帝去世,北齊的高洋取而代之,改年號為天保,取代了東魏。

    除高洋所建立的北齊之外,南朝的蕭齊是繼劉宋之後建立的割據政權。這點在蕭子顯所著的《南齊書·高帝本紀》中有著明確的記載:

    “宋帝禪位,詔曰……便遜位別宮,敬禪於齊,一依唐虞、魏晉故事”。

    如此一來,劉宋的大將蕭道成便憑藉著手握強權,奪取了劉宋的大權,建立了齊,史稱南齊。

    實際上,南齊和北齊在當時均為齊,因它們均處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後代史家為了將這兩個政權區分,於是根據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將之分為南齊和北齊。而古人所作的史書中,便已然用“南齊”和“北齊”來記載這兩個政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個子矮被別人瞧不起怎麼辦?身高150真的會很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