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下五千年9930

    諸葛亮說沒過魏延日後必反呢?我認為諸葛亮不一定說過這樣的話,羅貫中百分之百說過這句話。個人覺得魏延如果不被楊儀和馬岱定計害死,三國曆史可能得改寫。諸葛亮想殺魏延了嗎?其實是沒有這回事,是楊儀往諸葛亮身上潑了髒水。殺魏延是一步臭棋,做為軍事戰略家的諸葛亮不會這麼做。楊儀和馬岱有權殺魏延嗎?楊儀和馬岱無權殺魏延,如果楊儀說是諸葛亮的遺言,那就名正言順了。所以後主後來治了楊儀的罪。從這幾個方面看諸葛亮不會留有遺言殺死魏延。

  • 2 # 歷史資本論

    首先這是藝術加工的,為了故事情節需要。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和魏延只是政見不和,並無謀反之意,諸葛亮是想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而魏延是想出奇兵,直接攻打魏國首都。

    諸葛亮死後,蜀漢軍事大權基本落在了魏延身上,他當然需要實現他的理想了,但是諸葛亮死後,穩定最重要,所以寧可死掉也不能激進,但他真的沒有謀反蜀漢。

  • 3 # 手機使用者7906755956

    沒有客觀的根據,只有人的主觀根據。那就是諸葛亮說的就是根據!因為諸葛亮被神化了。再有那就是用結果套用先前對結果的預測。

  • 4 # 尹禾

    “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這是《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中,諸葛亮的原話。古人長髮束帶,武人還會戴有頭盔,如果說一眼就能看出有反骨,想必是有些誇張。因此,諸葛亮認定魏延“久後必反”,依據應該是魏延往日的行為和自己的推算。

    兩叛主公

    其實魏延早就想追隨劉備,當年在荊州之時,劉表去世,劉琮在蔡瑁等勸說下投降曹操陣營。曹操帶兵一路追殺劉備,劉備攜帶大量難民跑到了襄陽。在襄陽城外時,請求劉琮給他開啟進門,但是蔡瑁不許。魏延此時第一次反叛,他殺掉了守城門的人,想讓劉備他們進去。不料此時城內忽然殺出來一支隊伍,魏延與之開始了混戰。劉備看到這個場景後就帶著人離開了,隨後魏延追趕劉備,但是沒有趕上。

    第二次就是殺死韓玄,一來是為了劉備,二來也是因為自己在韓玄這裡不受待見,三來韓玄人確實也不咋地,因此一不做二不休,就拿來做投名狀了。

    按理來說,魏延雖然兩次叛主,原因都是為了追隨劉備,也算是有心。但是在亂世之中,畢竟有一定的生存法則,戰敗而降並不可恥,但是背主求榮就是另一碼事了。

    因此諸葛亮一定是對魏延兩次叛主十分厭惡,嚴厲指責他“殺主獻土”,說他“不忠不義”。難保以後不會以同樣的方式背叛劉備,實在是誅心之言。

    但是最終他還是沒有殺魏延,只是進行了一番敲打:

    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喏喏連聲而退。

    從“喏喏連聲而退”,可以看出諸葛亮已經達到了敲打的目的,一來讓魏延今後行事有所顧及,二來也是不許他自恃功高。

    神機妙算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神一般的存在,不用說前後種種,我們但說第七十三回:

    卻說玄德自雲長來取長沙,與孔明隨後催促人馬接應。正行間,青旗倒卷,一鴉自北南飛,連叫三聲而去。玄德曰:“此應何禍福?”孔明就馬上袖佔一課,曰:“長沙郡已得,又主得大將。午時後定見分曉。”少頃。見一小校飛報前來,說:“關將軍已得長沙郡,降將黃忠、魏延。耑等主公到彼。”

    如何?隨便佔了一課,就算出了結果,比小校的飛報要快上許多。從魏延獻城,到諸葛亮算出長沙已定,再到乍一見面就要殺魏延,最後又看在劉備面上放他一馬。這是一個十分連貫的過程,要麼就是諸葛亮有心敲打魏延,要麼就是他在占卜之時已經算出魏延的結局了。

    這便是諸葛亮的依據,充分體現了他識人和謀事的本領。

    何為反骨?

    所謂“反骨”,在古代確實有忌諱,指那些具有叛逆性精神的異端、不忠不義之人,是一種可怕的噱頭,在三國中與“鷹視狼顧”相似。

    其實《三國演義》中並沒有具體描述魏延反骨的形象,他出場時的介紹是“眾視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乃義陽人魏延也。”明顯也是正面人物,而之所以諸葛亮能看出他有反骨,多半是為了襯托他的識人本領和神機妙算。

    歷史上的魏延

    實際上,魏延是十分有將才的,他是蜀漢中期非常重要的一名武將,鎮守漢中多年,從未有失。並且魏延跟隨諸葛亮多次北伐,並沒有反意,只不過是在後期與楊儀不和,被陷害致死。

    《三國志》評價魏延"性矜高",因此諸葛亮才不重用他,但是史料中從未有任何指責他反叛的記載,反而是《資治通鑑》中明確指出:魏延"實無反意也。"

    因此說,性格決定命運,身為下屬,要像趙雲一樣,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樣不僅會得到領導的喜愛,還會成為歷史的寵兒。不至於像魏延,死後多年還要被扣上反叛的帽子。

  • 5 # 歷史追問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之所以一見面就斷定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主要是因為魏延個性獨特,常出奇謀,敢於質疑偶像,凡事自有主見,有領三軍之才,但在政見、謀略方面與諸葛丞相多有不合,故才遭此“定論”,被“莫須有”了。諸葛丞相用人雖然也講才、德,但主要看聽不聽話。有才德而不聽話的,有才德但政見、方略不和他意的皆得不到重用,甚至被貶斥,如劉封、李嚴、彭羕等皆是如此。蜀漢後來人才凋零,與諸葛亮打擊政見不合的做法息息相關。

    又因魏延系劉備舉薦,在劉備生前,諸葛亮不敢造次,所以魏延官運不錯,位至漢中太守,領蜀漢三分之一兵力,獨抗曹魏。劉備死後,諸葛亮立即實施打擊報復,令其為南征前鋒,卻往往命令他只許敗、不許勝,冠以“誘敵深入”的美名。再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也只許魏延領兵一萬,明顯將一個大將之才降為偏將使用。

    在六出祁山之前,魏延曾獻計兵出子午谷,直接穿越秦嶺,但諸葛亮寧願固執選擇六出祁山,與曹魏拼消耗的正面作戰,結果寸功為立。最後姜維才採取魏延的方略、橫越秦嶺。再後來鍾會伐蜀時,就採用了魏延謀略,用一路軍從子午谷出擊,結果一舉滅蜀。事實證明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奇謀、路線是正確的,但諸葛亮寧死也不採納。憑丞相的聰明才智,他不會想不到兵出子午谷的正確性,壞就壞在此計是有大將風範的魏延提出,令酷愛臉面的諸葛亮情何以堪。

    因為丞相一味打壓魏延已經走火入魔,至死也沒有把重兵交給他。而是交給聽話但卻無全域性之才的楊儀,可謂居心叵測。

    丞相一死,魏延的不同政見就表現出來,如“寧以一人身死而廢天下事耶”?意思是憑什麼丞相一死就要停止北伐?六出祁山已勞民傷財過多、如今再半途而廢,未完成蜀漢北伐大業,何以見“江東父老”。魏延派兵燒燬退兵通道,主張繼續北伐。這本沒有錯,錯就錯在自己明知蜀漢大勢已去,不投靠曹魏卻截軍北伐,成了“一意孤行”,進而被楊儀、蔣琬等上表後主讒言,被定了個“圖謀不軌”。魏延防不勝防,被馬岱意外斬殺,連累全家亦遭追殺的下場。

    不久,楊儀沒有接上“大位”,政歸蔣琬、費禕,楊儀無比怨恨地說:早知如此,何不在丞相死後領兵隨了魏延,如今真是後悔莫及。楊儀之言被告發後,被驅逐流放,結果在流放途中怨毒而死。

    數年後,後主為魏延平反昭雪,但魏氏一個後人都沒有,只是一個名譽上的恢復罷了。魏延一門的遭遇,竟是因為諸葛丞相固執的“看不慣”或一時“妒才”引起,可謂千古奇冤啊!

  • 6 # 老曹電影

    眾所周知,魏延是諸葛亮北伐時期的得力戰將,立下赫赫戰功,但諸葛亮死後,卻留下遺言殺了魏延,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源於當年魏延投奔劉備時,魏延殺了韓玄投降劉備,諸葛亮便對劉備說“此人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雖然在劉備的說情下,諸葛亮沒有殺魏延,但從此兩人的隔閡是有了。

    事實上,魏延是個出色的軍事家但不是政治家,魏延是一心一意追隨劉備的,當初劉備在長坂坡被曹操所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想要投靠劉琮,但劉琮的舅舅蔡冒想要投降曹操,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個最優的選擇,就拒絕了劉備的進城,但劉備卻很敬佩劉備,想讓他進城,便開啟城門讓劉備進城,劉備卻以不擾百姓為藉口掉頭走了,魏延是抗命開城門,劉備反而走了,這個可坑了魏延,劉琮的部下帶兵圍攻魏延,魏延不敵逃跑了投靠了韓玄,魏延為了劉備可是冒了生命之險,說明他真的忠心於劉備。

    諸葛亮速來能看人面相,不知道他是如何看到魏延的反骨的,按照反骨的說法,應該是後腦勺上的枕骨,可這個枕骨人人都是有的,不可能人人都有反骨吧!《三國演義》這樣的描述只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識人之明,但冤枉了魏延。

  • 7 # 劉坤忠120

    諸葛亮善於識人和觀察事物,魏延長沙來投劉備,此人似有反骨,後來必亂,宜斬之。劉備見魏延英武,愛至。勸孔明留用。其實魏延紅臉橫相,性格倔犟。一個紅臉關公就令孔明頭痛不已,現又加個魏延,當然魏延地位遠不如關羽,拿魏延開刷,挫挫紅臉們的銳氣,以後好順用。說魏延殺主獻地,不忠不義,一個要斬,一個求情,恩威並用。魏延有高超的武藝和軍事才能,為蜀漢建立和國家防禦立下了汗馬功勞,先帝給許他重要職務和肯定。魏延後隨孔明多次北伐,出子午谷之謀沒被採納,軍事上見解不同,不免有些怨言。魏延自恃功高,桀驁不訓,諸葛亮怕自己死後無人駕駑得了他,安排馬岱若魏延造反斬了他。諸葛亮死後,要楊儀統軍回成都,魏延與楊儀本來茅盾很深,不服從撒軍命令,帶領人馬繼續向前北伐,不料被同隊副將馬岱突襲斬殺。魏延之死有說千古奇冤,有說死得其然。我認為軍人絕對服從命令,孔明伐魏雖沒有成功,但絕正確。魏延性格孤傲,不團結其它將領,不適合統領全軍,丞相北伐不能成功,你帶領一隊人馬去投魏呀?還想追殺楊儀,已露反相!眾說紛雲。

  • 8 # 歷史的面紗

    感謝悟空邀請 我認為諸葛亮認為魏延比飯的根據是根據魏延所做的事而判斷的諸葛亮的原話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諸葛亮的意思是魏延拿的是韓玄給的俸祿卻殺了韓玄,守著韓玄的地盤卻拿出來獻於他人,看魏延腦後生了一對反骨,以後肯定還會造反。其實諸葛亮的這些擔心是有必要的,因為諸葛亮為人謹慎,他不可能留一個不穩定的因素在身邊,反觀與魏延一起共事的黃忠,黃忠的寧死不屈與魏延殺了上司投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家都知道在那個年代講究的是道義,而魏延的行為與道義根本不沾邊,這讓諸葛亮想起了三姓家奴呂布。

    而且魏延還是個投機取巧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先是在蔡瑁的手裡做事因為放走劉備而投到韓玄手裡,有的人覺得他原本是想投劉備的,我覺得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如果他早想投劉備直接去就行了,他是怕劉備混不出個名堂來所以先去投韓玄,等劉備手裡有了諸葛亮後,他肯定也知道諸葛亮的才能,所以選擇殺韓玄投劉備,這其實就是個牆頭草的行為,如果有一天劉備不行了,他可能也會投靠別人,而諸葛亮也是看清楚了這一點就不想留下這個不確定的隱患,至於說的有反骨之類的肯定也是諸葛亮為了殺他而編的說辭。

  • 9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說有反骨那只是一種斯文的託詞,諸葛亮只是按照人性心理的一種正常演變規律。

    因為諸葛亮覺得象魏延這種人,當日能夠殺主獻城投降劉備,他日也有可能反蜀心理,魏延的作戰能力是一流,在謀略上應該也遠勝於五虎將,他自然不滿於現狀。

    由於蜀國嚴重缺乏有能耐的武將,諸葛亮也覺得人才難得,故以“反骨”抑制魏延,讓他不敢有半點“非份之想”。

    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若被人看穿的話,那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幹,來證明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魏延就是這樣,就象緊箍咒一樣,翻身不得。所以諸葛亮說的“反骨”卻能鎖住魏延思想動態。

  • 10 # 老夥計162720415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微妙所在,孔明初識文長於長沙,就給他個下馬威。這是兩個人結仇的基礎,又龐統加入善待文長,但又龐統早亡,更使二人各懷敵意,互不相讓。這是蜀漢的悲劇,從這一點,孔明不如周瑜度量大。周瑜是為國妒才,孔明是為己妒才。

  • 11 # 文人提筆安天下

    諸葛亮總說魏延有反骨,大家可能都為魏延鳴冤叫屈。那麼諸葛亮為何這麼說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一、魏延有背主之嫌。

    1、曹操南下時,劉備兵微將寡,一路敗退,南逃路過襄陽城下,守將蔡瑁卻不肯開城接納,這時,魏延率人殺死守門將士,開啟城門,迎接劉備,但是劉備沒有進去,繼續南撤。魏延只好去投奔長沙韓玄了。

    2、魏延為了救黃忠,劫了法場,殺了韓玄,引百姓出城,投降了關羽。

    二、魏延恃才傲物。

    魏延雖然有一些軍事才能,但是恃才傲物,諸葛亮擔心他不會聽從指揮,所以諸葛亮說他有反骨,一直沒有重用他。

    三、性格、政見不同。

    由於性格不同,魏延用兵大膽,諸葛亮用兵謹慎,所以諸葛亮有時與魏延政見不合,兩人談不到一起,志趣、理想都不一樣。而且,後來魏延經常提出一些奇謀,這讓諸葛亮感覺到不安。

    四、諸葛亮為了保護接班人姜維。

    諸葛亮選定姜維做自己的接班人,可是魏延的存在,對姜維是一個潛在威脅,因為以魏延的個性、武藝、功勳都在姜維之上,姜維根本壓制不住魏延。所以,諸葛亮總說魏延有反骨,為免自己死後蜀漢內訌,必須除去魏延。

    綜上所述,基於以上幾點原因,諸葛亮總說魏延有反骨,而魏延也確實夠冤的。

  • 12 # 說的比唱的好

    這其實是諸葛亮為了控制魏延不讓他得到實權而炮製的託詞而已!

    實際上諸葛亮看出了魏延戰力不次於五虎上將中任何一人,他的謀略更遠遠勝於蜀漢的其他人!

    再加上魏延為人傲慢,從來沒有真正的服過諸葛亮,所以才說魏延有反骨,使其無法擁有過大的權利!

  • 13 # 炎木遊史

    諸葛亮之所以多次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原因有兩個。

    一、阻礙了其收復關羽的機會。自從跟劉備三顧茅廬開始,關羽心裡一直認為諸葛亮就是一個只會嘴上功夫的書生,再者諸葛亮高傲的個性,管用激將法的手段,令關羽甚是厭煩。諸葛亮早已知道關羽對自己有成見,他桀驁不馴的性格令諸葛亮也有些許不快。此次諸葛亮激將關羽,以五百校刀手攻佔長沙,本是為了藉此收復關羽,哪知半路殺出一個魏延,殺了長沙太守韓玄,將城池貢獻給了關羽。所以,諸葛亮對魏延痛恨不已,說他“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地而獻其地,是不義也”,說他有反骨。

    二、魏延外形跟關羽神似,書上說他“面如重棗,目若朗星”,看見他讓諸葛亮想到關羽,目空一切,高傲不可一世。所以,魏延就成了諸葛亮發洩的替罪羊了。

    綜上兩點,諸葛亮多次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是為了證明自己要殺魏延的觀點是正確的,要治他於死地。

  • 14 # jianchi

    魏延腦後反骨是不存在的,但魏延持才傲物看不起領導卻是真的。

    憑武藝魏延勇冠三軍,並且腹中有奇謀良策,用兵大膽,是蜀國難得的智勇雙全之將。

    也就是一分本事一分脾氣吧,魏延也就眼高於頂目中無人了。

    所以在荊州時,魏延不顧張允蔡貌的軍令,殺散城門守軍,迎接劉玄德進城,誰知劉備沒取荊州而是繞城而過,魏延也只好棄荊州轉投長沙太守韓玄。

    但投奔韓玄的魏延不過是將長沙當做了暫時的容身之地,他骨子裡根本就瞧不起韓玄,所以在關羽攻打長沙時果斷的斬殺韓玄獻地於劉備。

    魏延高傲的性格卻犯了當時賣主求榮的大忌諱,所以諸葛亮才說他腦後有反骨,不過是用其才而壓其傲的策略罷了。

  • 15 # 愛尚文史

    諸葛亮沒有說魏延有“反骨”;羅貫中之所以在“三國演義”中提到“反骨”一詞,之所以展現出魏延的“反心”,完全是為了保護諸葛亮的“忠義”名聲;

    在“三國志”中,陳壽有明確表態,魏延沒有背叛蜀國,沒有謀反之心;最後卻被夷滅三族,慘不忍睹;

    有人說,過錯不在諸葛亮,錯在魏延;那麼?試問?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把前線軍事大權交給楊儀,而不是交給魏延?魏延才是接替北伐的最佳人選,所有人都這樣認為,都看得真真的;說白了,還是諸葛亮不相信魏延,害怕魏延謀反;沒有識人之明;他明知道魏延與楊儀不合,偏偏把軍權交給楊儀,而且還要魏延給楊儀做斷後將軍,這豈不是難為魏延嗎?

    楊儀是什麼人,想必大家都清楚,自私自利的人渣而已,一個濫用職權,洩私憤誅魏延三族的暴徒;諸葛亮的用人,真是看不懂;要說魏延妄自尊大、目中無人,楊儀在這方面,可以說勝過魏延十倍;諸葛亮寧願把軍事大權交給楊儀這種人,都不願重用魏延,可見魏延冤情不淺;論才華,論威望,論軍事能力,論忠誠,論人品,魏延各方面都比楊儀強;

    魏延在諸葛亮心中,就是一個外人;他臨死前,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唯獨沒有通知魏延,甚至他的死訊,都想瞞著魏延;所有人都串通一氣,揹著魏延暗地裡作鬼;魏延怎麼可能不生氣,換誰都得生氣;

    自從諸葛亮獨掌大權以來,重用的人,都是自己的心腹;朝中內政,推薦蔣琬、董允等人;軍事上,重用楊儀、馬謖、姜維等人,把一干老將當成擺設;就好比街亭之戰,明明有魏延、趙雲、吳懿等身經百戰的老將,他偏偏要重用一個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心腹大將馬謖;

    而且李嚴流放?也值得深思,我總覺得作為“託孤大臣”的李嚴,不會那麼傻;這應該是兩位“託孤大臣”的互鬥,結果李嚴敗了,所以就成了寇,據我所知,李嚴不像智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的哪個舉動被你偷偷看到後,你感覺眼窩的淚水在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