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二講史

    無論和前面的開國功臣比較,還是和後面的開國元勳比較,趙普能夠在宋太祖宋太宗這哥倆手下三度為相的確是一個傳奇,“飛鳥盡,良弓藏”的歷史詛咒似乎對趙普無效。對於趙普出色的為官之道,觀點君的看法有以下幾點:

    從後周到北宋,從宋太祖到太宗,趙普在哪裡都吃得開,那麼趙普是怎麼樣的人?

    《宋史·趙普傳》裡有這麼一段話記下了趙普少年時生活:“普少習吏事,寡學術”,短短八個字其實透露了很多資訊,趙普喜歡鑽研的不是書本,而是擅權謀,攻心計。

    (趙普劇照)

    趙普最開始在後周是節度使劉詞的一名幕僚,因為參謀工作搞得不錯被宰相範質提拔到了都點檢趙匡胤手下當了一名普通軍事參謀。

    周世宗用兵淮南,趙匡胤作為先鋒打下滁州,恰巧這時候他的老父親病倒了,這讓趙匡胤手足無措。善於察言觀色的趙普主動伺候趙老爺子,簡直比對自己親爹還親,於是給趙匡胤解決了後顧之憂,透過這件事他進入了趙匡胤的視線中,並逐漸受到重用。

    透過這麼兩件事我們可以看出趙普不是一個沒有頭腦的大老粗,而是非常善於分析形勢,察言觀色,這些優點是他後來能夠成為政壇不倒翁的重要內在原因。

    (趙匡胤劇照)

    從“陳橋兵變”到““金匱之盟”,從太祖到太宗兩股勢力之間的華麗轉身——背靠大樹好乘涼

    且先不說宋太宗是透過什麼手段上位的,太祖和太宗的微妙關係。對於開國元勳而言,能夠在一位皇帝手下安穩的混飯吃都不是件容易完成的事,無論是前面的韓信還是後來的劉伯溫,李善長,他們都沒能得到善終。

    而趙普不但在宋太祖手下乾的很好,在他弟弟太宗朝也是如魚得水。清朝的和珅伺候了乾隆皇帝幾十年,不敢說權傾朝野,但其富可敵國眾所周知。但由於沒能搞好和繼任者嘉慶的關係,乾隆死後,他很快也倒了黴。和趙普相比,和珅並非權術不如他,而是思想轉變沒有趙普快,他不明白一朝君主一朝臣的簡單道理。

    和珅只是單純的以為自己是乾隆的寵臣,但他卻沒有意識到坐在龍椅上的是嘉慶。趙普則不同,當趙匡胤活著的時候,趙普的一切活動都是為太祖服務,而太宗上位以後趙普則是見風使舵,立馬投其所好。

    (趙光義劇照)

    ▽歷史上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非常有名,不流一滴血便解決了古今多少帝王為之頭疼的難題,而且還掙了個好名聲。事實上在這齣戲裡,趙匡胤的確是主角,石守信、王審琦這些人是配角,而趙普也是幕後導演,主意是他參謀的,步驟是他配合的,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而且不顯山不露水的又為趙匡胤立下一大功。使得趙匡胤凡是軍國大事無不找他商量,宰相自然也是由他來做,更別說去計較趙普私下貪贓枉法的事了。

    ▽“金匱之盟”雖無正式佐證,但向來被認為是趙光義糊弄人的把戲。趙普在趙光義當皇帝之前向來是誰的賬都不買,為老趙馬首是瞻。而趙匡胤莫名其妙死掉後,趙普果斷跳出來承認這個約定,極大的順從了趙光義的心思。後來又是憑藉極力誣陷皇位合法繼承者趙廷美,成功回到了宰相之位!

    趙普的前後快速轉變可謂見風使舵,背靠大樹乘涼,摸透了坐在龍椅上那人的心思,君臣相互利用,各取所需。明白了這一點,趙普自然能穩坐宰相之位兩朝不倒了!

  • 2 # 無為觀自在

    趙普的仕途順利,而且還能得以善終,甚至死後還被追封為“韓王”,其原因有兩個,第一,本人能力強,貢獻大;第二,遇到了太宗尤其太祖這樣的寬厚之君。

    下面,無為君就來仔細分析:

    趙普的能力和功勞——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最初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可謂是有“立君”的功勞,臣子若論功重,莫過於此。

    然後他在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

    其實趙普雖名為讀書人,但卻不是那種尋章摘句死讀書的書呆子,這點有點像是諸葛亮對孟廣平等飽讀詩書的好友們說的話——你們做官可至州府主官,而他自己卻以“管仲樂毅”而自比。

    而趙普也是如此,他同樣看書也是觀其大略,做學問雖然不如很多人,但是大局觀和格局卻遠非其餘書生可比,故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稱。

    比如趙匡胤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出於趙普的建議,當時太祖問他,“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趙普就回答道:“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治理的辦法也沒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太祖大喜照辦,不動刀兵的就解決了唐末乃至五代一來地方武將割據的局面。

    君主仁厚

    趙普能夠得以善終,自己能力大貢獻高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太祖和太宗的為人寬厚。

    其實趙普在品德上並不如何高尚,他仗著皇帝的寵幸,對同僚極為專制霸道,貪汙受賄,而且還指使下面人仗著自己的勢力在地方上違規做生意,大發橫財。

    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吳王錢繆的“鹹菜”事件。

    宋太祖有一次造訪趙普府第。正好吳越王錢繆派人送信和禮物,單子上說是“海物十瓶”——就是鹹菜之類的土特產,放在堂屋的左廊下。

    正好宋太祖的車駕到了,趙普匆忙出去迎接,來不及遮擋禮物。宋太祖看見,問是什麼東西,趙普回答是海物。

    宋太祖說:“錢俶送來的海物,一定很好。”就命人開啟,結果發現瓶裡裝的全是金瓜子(小顆粒的瓜子黃金)。

    趙普很緊張,叩首道歉說:“我還沒有開啟書信,實在不知道里面是什麼,如果知道,一定會上奏皇上,拒絕掉這些東西。”

    宋太祖笑著說:“儘管收下,不要過慮。他還以為國家大事都是你擬定的呢。

    這裡就可見宋太祖對老兄弟和功臣的仁厚,換其他君主的話,如此抓個現行,罷官都是輕的了,換成朱重八那種冷血皇帝,趙普肯定被剝皮填草,然後滅了十族了。

    結論

    所以說,趙普最後能夠一生仕途順利(雖有落,但最終還是起來了),一方面固然和他自己的能力和貢獻分不開,但是另一方面也和宋朝的初期君主的寬厚重情有關,這兩者缺一不可。

  • 3 # 錢多多讀文史

    趙普。一個讀書不多的人,在崇文的宋朝,為何能三任宰相,居群臣之首?

    這裡面有三重原因:

    一、宋太祖並不忌憚搖頭晃腦的書生。

    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作為既得利益者,他深知武將統兵對皇權的威脅,因此,導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兵不血刃地解除了威脅。他還“欲使武將盡讀書”。

    明面上看來,宋太祖對讀書人很是推崇。但實際上,在他內心裡,他根本不覺得只知讀書的人能成什麼事;

    因此,他曾在撞見吳越國王賄賂趙普時,不屑一顧地說:“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耳”。他認為,書生不足以為慮。而趙普,正是一個文臣。在雄才大略的趙匡胤看來,此類文臣不會壞他的大事,因此,用起來是很放心。

    二、趙普的忠心體貼和才幹。

    趙普此人,事主甚為忠誠體貼。他起先是永興軍節度使劉詞的從事。劉詞死後,遺表上推薦了越普。這充分說明,趙普深得主心。

    後趙普為滁州軍事判官,恰好趙匡胤之父趙弘殷在此養病,趙普侍趙父疾如己父,深得趙父親近,引為宗族。得以與趙匡胤親近。

    而且,趙匡胤很快發現,趙普不僅僅是小意殷勤而已,他對於情勢判斷很是敏銳。某次趙匡胤捕獲盜賊一百多人,預備全部斬首。而趙普卻提出異議,認為其中有無辜之人。訊問之下,果如其言。

    如此一個粗通文墨、忠誠精幹之人,簡在趙匡胤之心。逐步得到升遷,是意料之中的事。

    三、趙光義時期,趙普繼續出力。

    在宋太祖時期,趙普官至宰相,但由於他專制謀私,漸漸失寵。待趙光義繼位後,重獲起復進京。

    趙普是前任重臣,趙光義得位又有些難服人心。起復趙普,一定程度上昭示了新帝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趙普在新朝,遇皇弟秦王趙廷美交結兵部尚書盧多遜事。正好盧多遜與趙普不和,趙普藉此事發難,掀翻了盧多遜,並使秦王趙廷美被貶,解除了趙光義的心頭大患——按金匱之盟的說法,趙廷美可是要兄終弟及的!

    總的來說,趙普是一個讓君主放心的能臣,因此,得以在兩朝三任宰相。

  • 4 # 江雨燕

    其實當官有什麼秘訣,無非是“謹言慎行,揣摩上意”,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皇帝的情緒和性格作為臣子來說無法改變,很多時候只有順著他的舉動來加以規勸,能力是一方面,掌握人性的客觀規律實際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當然有時候也要講一點運氣。

    趙普輔佐宋代開國後的兩代皇帝,三次拜相,這既是他的能力,也是他“急皇帝之所急”所得到的結果,什麼叫“急皇帝之所急”,就是去解決上級領導的需要。所以你看歷朝歷代的寵臣能夠迅速贏得皇帝的歡心的訣竅就是投其所好,精確的把握住了皇帝的內心需求,譬如天啟皇帝喜歡幹木頭活,於是魏忠賢就讓他專心的幹木頭活。

    譬如明武宗喜歡玩角色扮演,劉瑾等人就給他建了一個豹房,讓他在裡面盡情玩樂。可見,人與人之間的來往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如何快速的俘獲別人的對你的信任和歡心,其客觀規律無非就是“投其所好,急人之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利他性”。

    所以,趙普能夠三次拜相,贏得兩任皇帝的信任,我認為原因如下:

    以交情為基礎,以能力為籌碼,以忠誠為依託

    趙普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這種內向型的沉穩性格決定了他喜歡思考和分析,趙匡胤在征戰淮南取得勝利後,已經貴為殿前都指揮使,定國軍節度使,儼然是後周政壇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趙普是否敏銳的覺察到了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是他顯然還是很看重趙匡胤的未來。

    在滁州,趙普悉心照料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

    宣祖臥疾滁州,普朝夕奉藥餌,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宋史·趙普列傳》

    這讓趙普贏得了趙弘殷的信任和歡心,並把他當成宗族之人來對待。所以大家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趙普和趙匡胤什麼關係讓他這樣去照顧別人的父親?是因為他善良嗎?我看不是這樣吧。

    我認為其實正是趙普憑藉其敏銳的嗅覺覺察到趙匡胤將會擁有燦爛的前途,所以他開始攀附趙匡胤這棵大樹,這也就讓他和趙匡胤產生了交情,畢竟人家這樣照顧你的父親,換誰都會很感動吧。何況趙弘殷少不得在趙匡胤面前稱讚趙普。

    所以趙匡胤也就在政治上對趙普有所關照,兩人的交情就這麼打下了:

    太祖領同州節度,闢為推官;移鎮宋州,表為掌書記——《宋史·趙普列傳》

    而“陳橋兵變”究竟是趙匡胤的陰謀還是趙普何其弟弟趙光義的主意實際上是值得揣摩的,總之趙普在“陳橋兵變”中展現了過人的膽識和氣魄,這是他的能力。你看人家事先就把黃袍就給準備好了,時機一到就給趙匡胤黃袍加身。不管是趙匡胤的陰謀還是趙普的主意,總之人家出了大力。

    趙匡胤打算分解武將們的兵權,於是就去詢問趙普的意見,所謂“飛鳥盡,良弓藏”,趙普肯定明白卸磨殺驢的道理,但他自己不是武將,所以他擔心什麼呢?因此就給趙匡胤出主意說: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

    總之,憑藉著出色的政治才能,趙普幫助趙匡胤完成了一系列的官制改革,應該說這也是他能夠三度拜相的緣故,如果僅僅只是憑藉著揣摩上意而妄想平步青雲,畢竟不是長久之道。

    另一方面,儘管趙普也有持寵而嬌的時候,在政治上表現的非常強勢,而且一度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牟利,這也為他惹下了禍端:

    普為政頗專,廷臣多忌之。時官禁私販秦、隴大木,普嘗遣親吏詣市屋材,聯巨筏至京師治第,吏因之竊貨大木,早稱普市貨鬻都下。權三司使趙玭廉得之以聞。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將下制逐普,賴王溥奏解之——《宋史·趙普列傳》

    但總的來說,趙普並沒有犯什麼原則性的錯誤和問題,趙光義繼位後,因為當初和趙普一起參與了“陳橋兵變”,而且鑑於趙普在政治上表現出來的才能,也因此再度得到重用。其實你要說官運亨通有什麼訣竅,肯定也有,但最後還是要回歸到能力上來,就算是阿諛奉承,拍馬屁說到底也是一種能力。

  • 5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宋初的名相趙普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在波雲詭譎的宋初政壇,趙普可以在宋太祖、宋太宗兩任君主手下數十年屹立不倒,真的憑的真的是那“半部論語”嗎?恐怕未必!別說是“半部論語”,就算才高八斗又如何?自古伴君如伴虎,趙普經歷“改朝換代”依然榮寵不衰,秘訣究竟何在?

    眼光獨到

    趙普最初並不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部下,他最初投入的是五代名將劉詞麾下,任從事。但是,趙普最終選擇了趙匡胤!彼時的趙匡胤雖然地位也不低,但在五代時期的一眾政治人物中並不是非常顯赫的。趙普能夠不攀高枝,甘當趙匡胤的掌書記,足見是眼光之獨到、政治嗅覺之靈敏!

    能力出眾

    趙普雖然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際才能恐怕遠不是“半部論語”可以衡量的。從“陳橋兵變”到“杯酒釋兵權”、再到“先南後北”的戰略謀劃,趙普幾乎全程參與了,而且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可以這麼說,趙普的戰略眼光在彼時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在出任宰相之後,趙普的政績也是可圈可點,稱之為“名相”,實至名歸。

    懂得自保

    趙普這個人雖然強勢,在宰相任上更是霸道非常。但是,趙普卻是一個聰明人,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懂得讓皇帝放心的重要性!史籍中有一段記載:某日,趙普生病,宋太祖親自前往探望,恰巧遇到吳越王錢俶派人給趙普送禮,禮單寫的是“海物十瓶”。乍一看就是一些土特產,沒什麼新奇。可宋太祖好奇心作祟,命人開啟後才發現,居然是滿滿十大瓶金子!這時候宋太祖的反應很有意思,先是說:“老趙,你儘管收下,別多慮。”緊接著又來了一句:“老錢還以為這朝堂之上都由你老趙做主呢!”

    本人從來不相信什麼巧合。以趙普的謹慎,怎麼可能那麼巧收禮時宋太祖正好在場?說白了,這很可能就是趙普刻意為之,為的就是讓宋太祖知道自己貪汙受賄!至於原因嘛,漢相當年蕭何也玩過,無非就是以自汙求自保,說明自己只求富貴、沒有野心。顯然,宋太祖對此也心知肚明,於是便有了那句“儘管收下,別多慮”。至於最後那句話,那就是是宋太祖在敲打趙普了:“你玩當年蕭何的那一套別以為我不懂,大家心照不宣,你知道這樣是好的,我也心領了。但願你是真的沒有野心!你要真的擺正自己的位置才好,這朝堂之上真正做主的是我這位老趙,而不是你這位老趙!”可見,宋太祖對趙普並不完全放心,而趙普的行為實際上就是在盡力讓宋太祖放心!這或許就是趙普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吧。

    能屈能伸,識時務、知進退

    趙普這個人雖然強勢、甚至弄權,但是有一點卻是做得非常好的,那就是識時務、能屈能伸。在宋太祖對自己冷處理、將自己調離中樞外放時,趙普沒有搞小動作,更沒有拉幫結派謀求復出,而是坦然接受了。就衝這一點,趙普能夠屹立不倒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更重要的是,趙普這個人不僅知退,也知進。但是,這個進不去脅迫皇帝啟用自己,而是讓皇帝覺得需要自己。開寶六年,宋太祖去世,宋太宗跨過宋太祖兩個成年或即將成年的兒子、以“兄終弟及”的非正常形式繼承了皇位。按理說,趙普是宋太祖重用之人,“改朝換代”了,趙普的政治生命也就結束了。但趙普可不是一般人,他很快看出了宋太宗的需要,那就是為“兄終弟及”找到“合法”依據!於是,太平興國六年,趙普公開丟擲了著名的“金匱之盟”。

    何為“金匱之盟”?

    所謂“金匱之盟”是指宋太祖、宋太宗的生母昭憲杜太后臨終前對宋太祖交代的後事,或者也可以成為遺詔吧。由杜太后口述、趙普記錄,藏於金匱之中,故稱為“金匱之盟”。其內容大體是:“國賴長君、為避免周世宗去世後的主少國疑,宋太祖將來去世後由年長的胞弟宋太宗繼承皇位。”

    關於“金匱之盟”一直以來就存在爭議,而且還有一傳約、二傳約甚至三傳約之說。總之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真正見過其廬山真面目的人非常之少,又或者根本就沒這麼一個東西,就是宋太宗和趙普炮製出來的假貨!

    無論“金匱之盟”是真是假,也不管它到底是幾傳約,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宋太宗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它的作用顯而易見,正是這個東西給宋太宗的“兄終弟及”送來了法理依據:宋太宗是根據杜太后遺詔“合法”繼承皇位的,而這正是宋太宗最想要的!

    也正因為此,已經“半退休”的趙普得以重返中樞、再度為相,並且獲得了宋太宗足夠的禮遇,最終位極人臣並全身而退,生前進爵魏國公,死後追贈真定王,諡忠獻,宋真宗即位後又追進韓王,配享太祖廟庭,以上所說的這些或許就是趙普屹立兩朝不倒的原因所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破天和掃地僧比武,兩人都是站著不動給人打,誰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