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光頭披風俠

    亡國還是亡天下是2個概念,只要接任的政權依舊認可天下體系,繼續做這個皇帝那就是天下沒有亡,換了個皇帝收租而已,只是有時候這個收租人不是漢族是少數民族,取消帝制建立民國,打破周人建立的天下體系,這才可以認為是亡了天下。

  • 2 # 柳浙深

    清朝沒被漢化,那麼清用的是什麼文字?是清字嗎?如果清朝沒有很好的融合漢文化能統治兩百多年嗎?哪個封建王朝民眾沒有被奴化?民眾為了土地、為了生存空間不喊匹夫有責喊什麼?幾百年前的敵人可不空搶土地,人頭他們也是要收割的,殺光後用自己的人來填。有頭喊為什麼不喊?

  • 3 # 常十萬

    驅逐韃虜奇功建。

    重塑華夏民族魂,

    一世英名萬年傳。

  • 4 # 使用者102900201558

    滿清不但沒有使國家進步相反卻巧取前朝漢文化又把自己的意識移植到漢文化內,使關內的漢人在變味兒的文化教育下,更愚昧無知從而失去了漢民族的積極進取優秀風格至到清滅亡。愚民政策一直統治中國三百多年太可悲啦!

  • 5 # 河東來

    中國人有儒的信仰,所以能夠漢化清朝。

    注意,是儒,不是儒教,也不是儒家。

    儒的理念,是無所不學,甚至推翻自己原來的信仰和生存方式都無所謂。

    什麼是學習,首先要學,然後要習,使被學習物件的行為變成自己的行為。《論語》的第一句話就是“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學到的東西時常練習,就是非常高興的事,清朝滅了我們的國,我們學習他是怎麼來滅的明朝,我們就按他的方法來滅掉清朝,時不時的練習一下,是多麼高興的一件事情啊,透過這句話,可以看出,中國人的復仇心,可以持續好幾代人,不死不休,就像楚人被秦始皇滅國時吶喊的那樣,“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最後滅掉秦國的與其說是項羽和劉邦,不如說兩個楚國人學習秦始皇滅楚國的經驗後,用同樣的方法滅掉了秦國,這個道理就是通俗的說法,你殺了我們的人,我們就學會怎麼殺你,那怕我從來沒有殺過人。

    所謂奴化,不過是為了報仇進行必要的偽裝,為漢化作準備。

    而且中國人的學習與西方學院式的學習有根本區別,中國人的學習有時相當沉重,甚至血腥,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少數民族叫羯族,他們將漢人不當人,當牲畜對待,稱為“兩腳羊”,打仗出來不帶軍糧,直接吃漢人,那麼漢人也就學會了將羯族人當牲畜對待,有一個漢人英雄冉閔發出了“屠胡令”,基本將羯族人殺光,當時的人學會了把羯族人當牲畜對待,經常殺人耍,可見,“學而時習之”有時也是一個嚴重的話題,不像西方學院式教育那樣輕鬆。

    中國人的學習,有時揹負太多的東西,“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話語,不僅僅是口號,這是學習民族的根源心聲。

    為什麼中國人好像天生心靈手巧,其實不然,中國人只是愛學習,學了幾千年了,智慧是可以積澱下來的,就像港珠澳大橋,西方很多人原來還質疑無法通車,結果中國人按照古代的交通理念修了個立交橋就解決了。還有就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各國火車軌道距離的矛盾,結果中國人不改變火車軌道,透過改變火車貨櫃,變為可移動的貨櫃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清朝戰勝明朝,我們漢人要像他一樣取得領導地位,很簡單,我學他,他怎麼做的,我模仿他,然後我習得當領導的技巧,最終我的文化戰勝他的文化。

    為什麼中國文化的同化作用這麼強,就因為中國人骨子裡的學習精神,或者說儒的理念。

    中國人的思維,打不贏就馬上投降,學習對方為什麼會勝利。

    所以,中國的民族精神是無法征服的,受儒文化影響的地方都是這樣。

    比如琉球,一直不會接受日本

  • 6 # 質躍

    關於,清朝沒有漢化,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吾想了想,想到的道理是這樣的:

    當然,要是細說的話,得對比別的漢民族執政的朝代,還得長篇大論引證,不過,這樣回答的話,就太繁瑣了,那麼,長話短說,此處僅僅舉兩個例子吧僅作思考的角度,供參考,

    一是,清朝的八旗制度,滿漢不得通婚。這是為啥呢,民族歧視,滿族是高等民族,漢族是低等民族,民族保護政策,保護滿族自己文化的純粹性,滿族是有自己的文字的少數民族,而之所以,用漢文用儒生,那是以漢制漢的統治需要,於是,不免篡改、編撰、利於自己本民族的優越性的就保留,不利的就弱化;在以往朝代,你要知道,滿族算啥,在大漢民族中原文化的眼中那是蠻夷民族,不開化的曰東夷、南蠻、北狄、西戎,這些都是漢民族儒家主導文化下的排它性,那麼現在少數民族滿族執政了肯定看不慣這些文化的,大肆篡改理所當然,適合的用,不適合的譭棄,比較好的汲取到自己本民族文化中,然後在貶低、愚化、奴化漢文化,這樣優等民族的優越性才立住足,才利於統治穩固的需要,這是很顯然的道理。

    二是,據說,滿清時,在東北,也就是滿族老家那地方,一直是不準漢人進入的,原因是滿族要保留自己民族文化的純潔性,可見骨子裡一直是排斥抵抗漢文化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辛亥革命時,有句口號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韃虜如果真是漢化了,又何必恢復中華文化。另外就是,當年日本侵略中國後為什麼會扶植傅儀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那還不是,滿洲國的滿族前清的遺老遺少們深入骨髓的復辟思想作怪,畢竟有買有賣,否則,小日本單方面意願,也沒那麼容易成立偽滿洲國吧,其實,是互相利用,小日本是為了利用滿族文化與漢文化的對立而分解削弱中國,這一步棋子可謂是,一彈三鳥,其一、可以輕鬆分解弱化中國,其二,東北的能源礦產為日軍的遠線作戰提供軍資,減輕軍費;其三,減輕國際輿論壓力,可以緩和轉移眾多列強虎視眈眈中國利益的矛盾。

    當然,此處另外也說明,偽滿洲國同時起到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文化輸入。大概小日本是深入理解了滿族統治下的大清奴化漢文化的那一套,有意模仿學習也是有其一說的。若真是漢化了滿族,就不會有清朝覆滅,滿族人退回東北,也不會有偽滿洲國這回事了。真正漢化是近現代民國和新中國這時期比較多。

    當然,別的還有很多角度可以說明滿清並沒有也不願意漢化,而是並行著兩套文化,更多變異奴化弱化漢文化。清朝旗人的服飾、髮型辮子、滿文、薩滿教等等一直清晰的與漢文化並存著,有個詞不是叫什麼,“滿漢全席”。這裡滿還是排在漢的前面的,可見就連飲食還是兩套飲食,嚴格區分,經緯分明,漢族飲食是輔助滿族飲食罷了。可見,滿清被漢化一說實為言過了。好了,此處就先到此,回頭,細細思考下再系統寫吧。

  • 7 # 關河南望

    確實,這是實話。

    清朝的奴化,比漢化更嚴重。

    或者說,清朝是接受了漢文明乃至中華文明中對其有利的一部分,但很多都被其拋棄甚至摧毀了。而又有一部分被滿化了。

    例如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是:唐裝、旗袍等旗人服裝(原來是由滿族的騎馬褂演變而來),而清朝男子留辮子(和剃髮令的頒佈和嚴格實施有關);中國的樂器音律由原來的風雅清幽轉變為喜慶熱鬧,之前多使用古箏、琵琶等民族管絃樂器,到了清朝則大肆使用嗩吶、鑼鼓等音色響亮的吹奏、打擊樂器;

    還有滿清入關以來把滿語的詞彙和思維習慣大量帶入漢語。現在日常所用的很多詞彙,比如“邋遢”(滿語lete)、“馬虎”(滿語lahu)、“彆扭(滿語ganiu)”、“ 喝護”(滿語hekur)、“褲襠”(滿語kabudang)、“央告”(滿語yangge)(《北京話裡的滿語詞》.瀛生)等等都是來自於滿語。與被滿清改造的北京話相比,江淮次方言發音有尖團音的區別,這也是傳統漢族語言豐富性的體現。而滿 族人舌頭短,舌尖上翹,只能把團音發成尖音,並把這一習慣傳染到八旗鐵騎所到之處。江淮次方言裡保留的大量入聲也被滿 族人發成陰平或者去聲,使得本來用南京話讀來朗朗上口的古典詩詞,用北京話來讀就詰曲聱牙,甚至連韻也不押。對我們這樣一個詩的國度來說,這嚴重影響了古典文學對漢人的親和力。語言對一個民族來說,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漢語並非不能吸收外來語言豐富自己的語彙和表達方式,在漢唐盛世,開放的中國就吸收了各民族語言來充實自己。然而這種吸收,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引進新鮮血液,而不是被強迫性的改造與同化。

    滿族化的漢語成為全國通行語言,就是其對中華思想改造和精神扭曲的過程。經過一百多年,滿清終於達到了目的。乾隆中期的中國人,越發麻木、萎靡、自閉,與當時朝氣蓬勃,如旭日初昇的歐洲民族相比,中國已經陷入了沒有根的困境,這個根是泯滅在我們靈魂深處的文化之根。對漢語的大規模同化,北京話裡最重要的兩個滿語詞:一個是“您”,也就是“您老人家”的簡稱,在今天成為對領導的稱呼。語言學家俞敏先生曾經痛斥這個詞的封建色彩和對人格平等權的傷害。而另個一詞則是“奴才”,在滿清,被喚做奴才是無上的光榮,這種變態將中華民族影響到膽怯、順從、卑躬屈膝,苟且偷安,甚至逐漸形成了一種極為猥瑣惡劣的氣質,也可以說奴隸品格的集大成。一個東方大國的國民精神,就這樣被剃髮易服,文字獄,以及滿漢間的同化降低為“奴隸的品質” 以至於到了現在有些人到了依然留著心中的辮子,無法自拔的程度。

  • 8 # Malo38

    鮮卑也是漁獵民族,但完全漢化了。通常,南北如果有一個長期與純漢族政權對峙的局面,在對比下,落後民族往往被先進文化吸引,從而逐步完全漢化。清後期可以說是被完全漢化了,但前期對中國的奴化作用實在是太嚴重了。

  • 9 # 陽輝881

    清朝是遊牧民族,靠野生動物生活下去,如果沒有動物們,遊牧民族只能餓死,遊牧民族不會坐以待斃,肯定要找一個方法生存下去。農耕民族靠天吃飯,跟食草動物一樣。遊牧民族把農耕民族當成美食,是再好不過了。農耕民族不是傻瓜不好抓。排一個間諜把農耕民族自己搞死,這個就是孔子。只從有了孔子中國人的噩夢就開始了。如果沒有西方工業革命。中國人今天還在添滿族人的屁股。當然這裡還有一個人是通天民族的人,他是中國人的老將,只不過沒有兵馬相士車全,每次下棋快吃老將了就不跟你們下了重新來過。老將們每次次的逃過危機。現在老將們想了個辦法,用西方的工業革命,把農耕民族解放了出來。現在的西方工業革命不過是個挖掘機,把地上地下的東西挖完了。自己也就完完。還是要通天人在想辦法,讓上帝解救你們也就是宇宙的力量來解就你們。如果有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 10 # 趙志軍001

    現在我們言歸正傳。

    歷史的程序是順其自然的,不是為迎合某些人的心理而取向,首先說這個奴化二字,它是個貶義詞,也是對我們人類社會歷史程序的蔑視,既有貶低少數民族的意識,更有宣揚大漢主義的嫌疑。

    我們諾大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相互依靠,相互依託, 在中國歷史程序中已經走了數千年,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且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這都是歷史程序中保留下來的精髓。

    我們要尊重歷史,尊重每一個民族自己的意向。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每一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有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姓氏,不同的家族,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目標,為了自己的統治利益,而加強他們的統治能力,同時也儘可量的做好社會的穩定和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的繁榮。

    題主說,統治者將國家奴化,那是無稽之談,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里,沒有一個朝代把社會拉向奴隸社會,這是鐵的事實,也許我這是在抬槓,如果說清朝把國家奴化了, 那更是無影的事情,清朝統治時期,在初期強迫天下百姓易服剃髮,雖殘暴了一些,但在之後也尊重了漢族人的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的自由,特別是語言和文字,並沒有隨著滿清的統治而洇滅,並且我們的語言和文字一直保留到今天。

    以前每個朝代的滅亡,百姓是否歡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題主的第二個意思,這話說的驢唇不對馬嘴,在開頭我就說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是在國家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的意思,如果天下百姓想維護舊的朝代,才應該高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如果天下的百姓擁護新的政府,就應該使用歡呼二字,擁護我們的新政府。

    好了,這是意思表達的錯誤,我就不多說了。

  • 11 # 智慧改變命運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王朝更替匹夫受罪!

  • 12 # Khargha

    自秦統一六國以來,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普通百姓坐上皇位的,一個劉邦,一個朱元璋,並且他們都有著極其相似的時代大背景,那就是天下徹底洗牌,舊的氏族勢力不能夠承起整座江山。那些能喊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多是讀書人,而在過去的那些年代裡,老百姓讀書頂多是能識幾個字,直到宋代科舉制度完善了,才給讀過書的老百姓畫出了一條出路。所以不應用當下的價值觀去衡量過去的社會體系,否則是必要走入誤區的,更甚者自己的世界觀崩塌,整個人都出不來了…

  • 13 # 安平144796971

    清朝中期,清朝開始快速漢化,所謂漢化,實則是孔孟化,受到孔孟之道之毒害越深,國家對外就越沒有血性,越弱。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甲午之戰的葉志超,聞日軍槍響就沒命的逃。可此前鎮壓太平軍,何等威風!所以說晚清,不但漢化了,而且漢化得很徹底!

  • 14 # 使用者7093949527

    確實!乾隆時被銷燬的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

    吳晗講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滿清的文字獄空前絕後的徹底,一篇吳三桂的“反滿檄文”,《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略》,在中華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

    不知,當今辮子戲鼓吹滿清番薯盛世是何用意?

  • 15 # 古今通史

    從奴化角度來看:

    被奴化人群是不分民族的。滿族、漢族、蒙古族等等都是為皇帝家服務的,維護皇帝家的政權,都是被奴化後學著被閹割的中華文化,國人的脊樑被打斷,這就是大清的“成功”之處。

    當然,這也是封建社會(家族)政權高壓下的產物,有著久遠的歷史“遺傳性”,不是清朝獨有,但清朝可稱之為最。

    這是一個連士大夫階層都“欲為奴才而不得”的時代,只有滿州近臣或被抬旗的漢人才有資格自稱奴才。士大夫階層尚且如此,普通民眾又能怎樣呢?

    士大夫精神是文以載道,這個道,就是精神之所在,在清朝,這種精神也幾乎被滅絕了。

    自唐宋起,民眾的“血性”程度就被降低了,受統治階層影響,流行的是忠臣孝子,遊俠這職業早早就絕種了,因為這符合統治階層的利益,便於統治。

    到了明末的時候,百姓的奴性就比較強了(當然,奴性再強,快餓死了也不妨礙造反),但士大夫階層還好,見天噴的皇帝不要不要的,不管他們噴的對不對,也不管他們是不是因為黨爭,這種不怕挨板子,不怕丟烏沙,甚至不怕抄家殺頭的精神還是有的,並且清兵入關後,殺敵、自盡殉國的忠臣良將也非常多,不能只看那些投降派。

    梁啟超也提及過,其時國人缺乏血性,為了警醒麻木世人,甚至還提及了切腹這種在中國古已有之的“血性”行為和武士精神。

    大清滅亡後,百姓自然是歡快的,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

  • 16 # 使用者ALLEN

    強權之下安身立命之道,奴化是後來人想出來的詞,表明很清高,常言道在人屋沿下怎能不低頭。當然也有捨命造反者,改朝換代有人頭落地的代價。

  • 17 # 金色五菱超級大面包

    哪朝哪代的封建皇朝不是奴化百姓的?我還沒有聽說哪個封建帝王不是靠奴化來統治人民的,更沒有見過那本歷史書上有皇帝提倡人民當家作主的,就算有也是騙人的!

    封建帝王整天宣揚的就是忠君愛國,最喜歡的就是沒有獨立思考,人云亦云,渾渾噩噩過日子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最容易統治,更容易讓他的子子孫孫享有無窮無盡的萬世基業。

    封建帝王最怕的是什麼呢?當然是言論自由了,當年陳勝、吳廣大喊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秦動亂起來了。項羽的一句話:“彼可取而代也!”秦朝滅亡了。劉邦也說了一句“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大漢建立起來了。

    同化是互相的,誰的文明程度更低,誰就越容易被同化。人類進步史上同化從未停止,特別在地球村上同化更是進入白熱化。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同化並不可恥,,固步自封才是愚蠢。

    再來聊聊奴化吧,它並不是清朝首創的,是封建制度的特色而已,準確的說,清朝只是把奴化發揚光大而已。

  • 18 # 風塵舊客

    清朝滅亡百姓歡呼了嗎?軍閥割據,外敵入侵,天災人禍,民不聊生,改朝換代給百姓帶來了什麼?用落魄文人和政客的言辭誘導民間,現今的百姓不信這個了。

  • 19 # 今天空氣流通暢

    有道理,難怪學校評職稱。評職稱靠買賣,買賣證書和職稱已走上不歸路。同樣的學歷,同樣的能力,同樣的工作量,同樣的成績,因為職稱不同而收入不同,而且工資差距非常大,這樣就給高職稱者得到莫須有的榮耀和豐厚的經濟收入,打擊了大多數教師工作積極性,挫傷許多正直人的人格與自尊。不利於工作,不利於團結,不利於社會的和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寫一篇好書評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