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楓一葉舟
-
2 # 遠方167427784
這幾句話的核心就是一個字:狠!
意思是說,你若要做一個不同於一般人的人,那就得狠!惡狠狠!
可是,那占人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普通人怎辦呢?他們不是人嗎?他們不是有跟所有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嗎?
所以,希望所有人寧願做個普通人,而不要去做“狠”人!讓生命平等吧!讓天下太平吧!
-
3 # 安州
慈不掌兵,心慈手軟難以統御軍隊,宜恩威並用,特別是要以嚴明的軍紀約束部下。情不立事,凡管理工作,不宜感情用事,更不能徇私情,宜情理法並用,尤以理法為要。
-
4 # 詩情法意
這個問題,是經驗的總結,是說有某種單一性格的人不能做和這個性格相沖突的事。不是說這種性格不好,而是要看用在什麼地方。這個問題當中的幾個說法,都是某種單一的性格用錯了地方。
比如慈不掌兵,掌握兵權的人需要殺伐決斷,雷厲風行的性格,太仁慈了就帶不好兵。
比如情不立事,意思是太講感情的人做不了大事。處處以人情為重,哪裡會有公平?
比如義不理財,太講義氣的人管不了財務。如果交給他管理財務,因為講義氣,他會不遵守財務管理制度而把財產分配給他認為需要的人,而不是根據領導的指示,或者制度的規定。
比如善不為官,只一味的善,肯定做不了好官。因為為官有時候也需要對壞人以惡來懲治,就是要懲惡揚善,而不是隻揚善不懲惡。
-
5 # 吉祥如意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四點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慈不掌兵,也就是說帶兵之人不能心慈手軟。尤其是事關大局的戰略戰術靠的是軍令如山倒,決不可因傷亡士兵而猶豫不決遺誤戰機。對生死關頭不聽命令貪生怕死者必嚴懲不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軍法從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諸葛亮先生的揮淚斬馬謖。馬謖不遵照孔明先生的戰場佈置,擅自作主將軍隊移防,直接導致街亭失守,原本的一場勝利在望之戰,變成了敗仗,蜀軍損失慘重,不殺馬謖難平三軍。
情不立事不難理解,也就是人與之間相處,不能一味地強調情感而忽視原則。最具體的表現就是所謂的老好人,和稀泥。不分是非,沒有對錯,沒有立場,終將一世無成。河南內鄉縣有一座古縣衙,衙署大門外的對聯很有特點,尤其是橫眉的六個字非常耐人尋味即:天理 王法 人情。這六個字有三層意思,讓昔日的太爺審案子的時候儘可能的都兼顧到,既不能徇私枉法,又不可不講天理與人情。
義不理財很直白,尤其當下社會實行的是商品經濟,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貨款兩清。做生意不象走江湖交朋友,生意場上講究的是賺錢。一味哥們義氣有可能最終賠得血本無歸。人們通常所說作生意的人只認錢不認人對生意人而言是對的,不然為什麼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呢?
至於說到善不為官,這在特定歷史環境條件下也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說處於底層的下級官員在執行上級政策時,當局部或個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時,難免會遭到百姓的誤解、牴觸甚至是反對。此時的官員就有可能為了個人的前途而不可能以善良的面目所出現。這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不然也就不會產生辭職返鄉的一代名畫家鄭板橋了。
總之,人們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對指導後人擇業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有的人具有率才,可以領兵打仗。有的人情商發達,可以廣交朋友。有的人善於精打細算可以經商發財。而有的人具有駕馭政治的能力不妨從政治國齊家平天下。天生我才必有用,找到適合個人發展的崗位才是正確的選擇。(2020/07/10)
-
6 # 沃克特爾
我當過兵、帶過兵,研讀過兵法,也算管過事、管過錢財、當過小軍官的人。我以個人的體會、認知,簡單聊聊個人對“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做官”的一些膚淺、粗陋的看法:
1、慈不掌兵。軍人是一個上戰場能殺敵、也可能敵人殺死,必要時可以執行各種急、難、險、重任務的極其特殊的職業。從練兵角度看,練為戰。從帶兵角度看,應帶出虎狼之師。從用兵角度看,無論是擔負作戰,還是執行其它急、難、危、重任務。“嚴是愛,寬是害”,都是練兵、帶兵、用兵的不二法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任務,是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和平勞動。因此,應該練就軍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畏任何強敵的鋼鐵意志。愛兵體現在生活上,訓練、作戰、完成重大任務時,必須是“慈不掌兵”。
2、情不立事。西方文化“法、理、情”與中國文化“情、理、法”的傳統相比,我更認可“法、理、情”的順序。“擇人任勢,修道保法”和《孫子兵法》“將德”之“智、信、仁、勇、嚴”,我一直十分崇尚。法律、法紀、規定、道義、道理不講,一切靠人情事故,一切靠人情處理問題,這是我國官場、社會的一個極其深重的劣根。這種劣根性之下,人情至上,沒有法紀的約束,沒有公平、公理可循。“情不立事”的本質,應該是靠原則來處理、解決問題,那種靠關係、靠人情辦事的人,不可能真正的幹好事業。所為、所做之事,依靠旁門左道、精於打理人情,違法、亂紀、非法、犯罪、腐敗,都是打人情牌造成的結果。所以,“情不立事”,靠人情處理事情,只會壞了大事。
3、義不理財。與“義不理財”相對的是“仗義疏財”。我年輕時很講義氣,甚至有那種“為朋友、為哥們兩肋插刀”的義氣觀,輕視錢財,如遇到把錢財看的很高的人,反而會瞧不起他。從當兵到在基層帶兵,尤其對管財務的動不動剋扣官兵財物,該花的不花、該報的不報的現象,非常氣憤。同時,自己又很怕管理錢財,因為我自己知道自己“扣”不來、喜歡大方。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經歷的增加,自己慢慢意識到當好家、理好財,不可義氣用事,管理財物的人必須要”扣門”些才可管好錢財,“仗義疏財”的人不可管理錢財。可見,“義不理財”也是人們經驗的積累,說明管理錢財的人不可講義氣,或喜歡義氣用事的人。
4、善不為官。“官者管也”,管理老百姓的人叫做官、叫做“當官的”。古今中外歷史以來,一直是“當官的”管理老百姓,無數多的老百姓供養一級一級的官員。所以孟子說,”民為貴,官為輕,社稷次之”,可惜很多人並不喜歡孟子這句話,尤其是處於統治階級的上層人士。另外,民國時期,有個叫李宗吾的人著有一本《厚黑學》。他以《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孫權、曹操的故事,廣泛列舉事例,證明只有象“劉備這種臉皮厚”,象“曹操那樣狠心、黑心”“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象“孫權那麼臉皮厚厚不過劉備,心腸黑黑不過曹操,但臉厚心黑兼而有之”的人,才可以當大官、掌大權。無論如何,官員的一切費用來自、取之於老百姓的勞動、生產、創造,但歷來各級官員瞧不起老百姓、盤剝甚至是欺負、壓榨老百姓的事,卻又時常發生。從當官與老百姓的關係看,心底太善良的人既當不了清官,甚至是普通的官員也當不好。所以,才有“善不的官”、“為官不善”之說。
-
7 # 身體恢復健康研究者
很多發人深省的名言警句,經過百千年的流傳下來,早已失去了原來的味道。就上面這四句話來說,很多人以為他是出自同一本書,實則不然。前兩句“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出自增廣賢文一書,至於後兩句那就是流傳演繹,後人所新增。那麼這四句話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呢?
慈不掌兵:帶兵靠什麼?如何才能帶出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主要靠嚴格的紀律,執行紀律是需要鐵面無私的,指揮官若是做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部隊紀律必然無法保證,戰鬥力就必然下降,打起戰來大家都要送死,所以,為了弟兄們的生命安全和自己的安危榮辱,過於仁慈的人不要帶兵。如果不能狠心去和敵軍拼殺,最後會讓國家地方淪陷死更多的人,所以說帶兵的人應該說是以雷霆之手段,顯菩薩之心腸。
義不理財:簡單來說就是作為一個管理錢財的人,過分的追求仁義和義氣,反而會給自己帶來災難。講義氣的人,往往只會想著別人而忽略了自己,讓他掌管財務,那很容易導致錢財的損失。如果平時喜歡跟人談義氣談仁義,就會因為個人感情,為犯罪留出口子,最終的結果是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情不立事:如果你注重情義,對誰都惜情面軟,那你就老老實實的給別人當打工仔,千萬別想著自己創業,因為惜情面軟的人根本應付不了爾虞我詐的商場。人都是有感情的,可是太過於感情用事,又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這樣他幹什麼事情都會忌諱很多,不能放開手腳,自然也就幹不了大事。
善不為官:善良的人不能為官,當官要狠得下心,不然無法推進工作,無法辦好事情。而且如果人過於善良,就最好不要進入官場去當官了。因為官場如同戰場,尤其是在過去,更是危機四伏。過於善良,就很容易得罪人的。作為一個好官,就必須對百姓心存善意,對貪汙腐敗行為不善良,這樣的不善良才是對天下公平的最大善良。
-
8 # 馬踏月亮
這個問題切入了焦點,大凡每件事都是這樣,每個行當都有他一定的規律可尋。
慈不掌兵,兵者威也。慈母多敗兒,如果一個老好人,慈母般的人去當將軍,這一群兵會成嬌兒,嬌兒能冒槍林彈雨奮勇衝鋒嗎。
情不立事,如果用感情和個人的喜好去安排事情,而不是用規章制度去安排,這椿事情能做好做長久嗎?
義不理財,一個義氣風發,事事義氣當頭之人,會急別人之所急,對錢財都是隨一時之心意去散發,會有多少用光多少,理財會永遠積聚不起來。
善不為官,官者公也。善良又善心之人,會對犯錯處罰之人,往往下不了手,會帶壞整個部門令行不止,邪氣上升,試想一個老好人當官,誰也不得罪,能懲惡楊善嗎?
所以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是告誡世人,什麼樣的人,才可做什麼樣的事。
-
9 # 品點歷史
我不要部隊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這是林彪在打錦州時,對塔山阻擊部隊司令員程子華說的,充分體現了慈不掌兵的精髓。
1948年10月初,東北野戰軍主力對錦州形成合圍之勢,準備一舉攻下錦州。為了解錦州之圍,蔣介石派出由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和由廖耀湘統領的"西進兵團",意圖東西並進,
增援錦州。
對此,林彪的策略是兵分三路,一面攻城,兩面阻援。但是由於廖耀湘的西進兵團一路上拖拖拉拉,直到錦州戰役打完了還沒走到戰場,所以阻擊戰主要發生在東面,即阻擊侯鏡如的"東進兵團",這就是解放戰爭時期三大阻擊戰之一的塔山阻擊戰。
塔山,位於錦州以東30公里處,這裡東臨錦州灣,西接白台山,雖然只是一個大約有一百戶人家的小村莊,但是因為這裡是大兵團、機械化部隊通往錦州唯一的通道,因此成了國共爭奪的焦點。對東北野戰軍來說,塔山一失,則國軍的東進兵團直接開到錦州城下,攻錦部隊將腹背受敵,到時候不僅錦州攻不下,而且還很有可能重蹈四平之戰的覆轍,這也是林彪一直擔心的。
一句話,塔山戰役直接決定了錦州戰役甚至於影響了遼瀋戰役的結局。
為了阻擊國民黨軍東進兵團援錦行動,林彪命令東野四縱、十一縱和加2個獨立師共10個師,以及1個炮兵旅作為塔山的阻援部隊,由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統一指揮,迅速向塔山地區集結,組織堅守防禦。
國民黨也知道塔山的重要性,對塔山發動了猛烈攻擊,各軍的炮火向塔山陣地轟擊,遊曳在海面的海軍大炮也同時開動。要知道,塔山正面寬度才20公里,敵我雙方聚集了幾十萬人在此鏖戰,隨便一發炮彈可能都會砸到幾個人的頭頂,可以想象戰況之慘烈。
13日是塔山戰鬥中戰況最激烈的一天。拂曉時分,國民黨軍的炮兵就開始向白台山、塔山的陣地猛烈轟擊,我軍防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部隊損失十分嚴重。對此,電影《大決戰》中有一段經典場景,當時塔山阻擊部隊司令員程子華向林彪報告部隊的傷亡情況,林彪冷漠的回答道: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14日上午10點,錦州方向傳來了震天動地的炮聲,總攻開始了。塔山之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國民黨軍不顧一切地向我軍防線衝擊,雙方一直激戰到黃昏,獨95師幾乎被打殘,全師縮編起來不過三個營多一點,其它部隊也是傷亡慘重,國民黨軍的鬥志被完全瓦解,塔山陣地真正成了他們不可跨越的銅牆鐵壁,戰爭的慘烈簡直不能用語言描述。
15日之後,塔山後方的炮聲逐漸減弱,錦州被拿下,錦州戰役勝利結束。
慈不掌兵,古來善用兵之人,皆知此理。這不是說要對部下黑臉黑色,而是說關鍵的時候,那絕不能因為婦人之仁而誤了大事,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統帥戰將必要有鋼鐵一般的意志和決心以指揮行事,絕不能因心軟而壞了大局。
-
10 # 帝國烽火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是根據不同崗位的特性,總結出來的經驗。
所謂慈不掌兵,是因為對部隊太仁慈或者慈愛,就是去了對部隊的威懾,最終沒有戰鬥力。
所謂情不立事,是因為太注重感情容易為情所困,做事猶豫不決,不能公平決斷。這裡的情不僅僅只愛情,還是感情。
所謂義不掌財,是因為義氣的人往往容易被義氣所困,因為義氣而不按規矩辦事,最終損失錢財,最終犯錯。
所謂善不為官,是因為官者,行令之人,執法之人。需要以現時的形勢,在法與事,人與事之間作出抉擇,以大局為主,放棄小我,從而保證行令的順暢。
解放戰爭期間,毛主席為了實行戰略大反攻,決心讓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是一次巨大的冒險任務。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後所面臨的困難遠比想象中大,尤其是群眾受到國民黨迫害,都不敢幫助解放軍。
這種情況下,劉鄧為了贏得人民的信任,1947年9月上旬,鄧政委在經扶縣小姜灣村召開了一次特別的幹部大會,鄭重宣佈了格外嚴厲的“約法三章”:“槍擊老百姓者,死刑!搶奪老百姓財物者,死刑!姦汙婦女者,死刑!”
一天劉伯承和鄧小平走到一個十字街頭,突然看見一個軍人一手扛著一捆粉條,一隻胳膊肘夾著一卷布匹,手裡還攥著白紙和毛筆,匆匆從一個敞著大門的店鋪裡走出來。劉鄧二位首長一看,臉色瞬間變了,神情嚴厲地命令警衛員:“你快去追上那個人,看看他是那個單位的?怎麼可以違反剛剛頒佈的命令!”
警衛員撒開腿追上去,來到跟前一看,警衛員怔住了,原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野司警衛團四連副連長趙桂良趙桂良!
那些白紙和毛來寫標語,做群眾宣傳工作的,而棉布則是因為他手下一個戰士的棉衣破了,要買來布匹重新做一件棉衣,而那捆粉條則是為劉伯承司令員找的,趙連長知道,劉司令員最愛吃燉粉條。趙桂良本來是來買這些東西的,但是他在店子裡面等了一上午,也沒有看到店主人,然來店主人早就跑到山上去了,所以他在櫃檯上放了幾塊大洋,就把東西拿走了。
得知事情經過的劉鄧二位首長,立即反駁道:“他這不是買,是搶,是偷。”很快野司專門開會討論,商量如何處理趙桂良,當時一些人都建議寬大一點,起碼讓他戴罪立功。劉鄧二位首長先後後發言,他們說:“趙桂良同志犯了這樣的錯,我也和大家一樣非常痛心,可是,我們和蔣軍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有嚴明的紀律性。紀律面前人人平等,誰也不能破例。古代諸葛亮尚且能夠揮淚斬馬謖,難道我們還不如封建君臣嗎?”
不久之後趙桂良被槍決,當鄧小平找到在護外散步的劉伯承時,劉伯承對他說道:“我是為什麼老而不死呢,我為什麼要吃粉條呢?”說完淚水從眼角流下。
劉鄧二位首長此次對趙桂良的處理,讓大別山的人民看到了解放軍嚴肅紀律的決心,這件事過後,百姓都陸續回家,都紛紛傳頌我軍軍紀如山,後悔自己聽信蔣當局的謠言和恐嚇。
而劉鄧二位首長用他們的行動,闡釋了“慈不掌兵”,要想軍隊有紀律,就必須揮淚斬馬謖。
-
11 # Fandy
慈不掌兵。因為部隊是一個大系統。人員裝備一大攤子事。沒有嚴明的紀律,部隊根本運轉不起來。
義不掌財。做生意比的是資訊,賺的是差價。誰跑得快,誰賺的多。義字當頭,錢就會被別人賺去。
情不立事。講情義沒錯。但做大事,情太多就會壞事。看看紅樓夢裡的蠅營狗苟就知道了。
善不為官。當官是一門技術活。不是光有善心就能解決複雜矛盾的。還要有手段。正所謂道術結合。
這四句話其實都指向一個道理:面對複雜系統,必須遵循規律掌握方法,不能盲目的以情感代替規律。
古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選擇官員時,向來都是以德為先。德行正,手段只是工具,壞不到哪兒去。而無德之人,即使有再好的方法,最終也會走上邪路。
總結一句話:不要光看這四句話的表面意思,關鍵是其背後的深刻道理。
-
12 # 農夫也瘋狂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你怎麼理解?
在古代的時候就很注重教育了,在很早之前就編寫了一些啟蒙讀物,像很多的小孩子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三字經》、《百家姓》、《道德經》等等。而到了明朝以後,有人又編寫了另外一本兒童啟蒙讀物,那就是《增廣賢文》,這本書在影響非常的深遠,即便是在今天,農村裡還有很多的俗語,均是出自該書。
而“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兩句就是出自《增廣賢文》,至於後面兩句則是民間編寫的,具體出處就無從考究了。那“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是什麼意思呢?如何理解?
慈不掌兵字面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過於仁慈了,這樣性格的人是不適合帶兵打仗的。因為帶兵打仗肯定是會有傷亡的,而過於仁慈的人,那這樣的性格會不利於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做事情會優柔寡斷。在戰場上要指揮千軍萬馬,如果人太人才,那就會左右他們的決定,只要稍微一猶豫,就很影響到戰爭的輸贏。
義不掌財指的是一個人過於講義氣,那就不適合管財務了。講義氣的人,往往只會想著別人而忽略了自己,讓他掌管財務,那很容易導致錢財的損失。因為一旦他的哪一個好友有困難了需要經濟方面的援助了,他可能就會用這些錢財去救濟,這樣不但會損失錢財,而且還可能會給他自己帶來麻煩。生活中,不少愛講哥兒們義氣的人,就吃了這方面的虧,而他們的好友也是充分利用了他的這一點。
情不立事說的是一個人過於重情重義,太過於感情用事的人,一般是成不了大事的。雖然這話聽著有點不順耳,但是確實也是如此。人都是有感情的,可是太過於感情用事,又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這樣他幹什麼事情都會忌諱很多,不能放開手腳,自然也就幹不了大事。
善不為官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如果人過於善良,就最好不要進入官場去當官了。因為官場如同戰場,尤其是在過去,更是危機四伏。過於善良,就很容易得罪人的。在過去還有著伴君如伴虎的說法,當官的太善良,那就容易說出一些帝王及上級領導不愛聽的話,這樣不但對自己的官場之路不利,而且還容易招來飛來橫禍。
古人這話也僅僅是起到警示鞭策的作用而已,提醒我們要努力去克服自己的缺點。其實,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每個人都是有弱點的。如果一個人真的做到了以上幾點,那就變成了一個無情無義,冷酷絕情之人,這樣即便是成功了,那人生也沒什麼意義了。 -
13 # 村姑說村事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你怎麼理解?
這句話可以算作俗語老話,出自《增於賢文》,卻也是中國勞動人民多年生活經驗的總結,即使在中國農村地區也廣為流傳。這句話說的是每一個人的性格和心性,決定了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慈,義,情,善雖然都是褒義詞,但是,卻都有它的侷限性和軟弱性。咱們一句一句分別道來。
慈不掌兵意思是說,仁慈的人不適合帶兵打仗。帶兵打仗需要的是殺伐決斷,如果你過於仁慈,沒有令行禁止的氣概,那麼你的威信就建立不起來,如果有人違抗了軍令,你下不了殺手,不能做到以一儆百,其他人就會紛紛效仿。你就做不到令行禁止,軍隊沒有了統一的號令,就是一盤散沙,又如何能戰勝敵人呢?
情不立事是說太重感情的人成不了大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你太過於重感情,你的規矩就立不起來,別人會利用你感情軟弱,拿捏你。古今成大事者,都是當斷則斷,否則就會反受其亂。從前的皇宮中,都講究後宮不得干政,應該也是源於這個道理。在我們的每一個家庭中,也是情痴則敗,對待孩子,對待愛人也不能過分用力,否則別人也不會把你當回事,最終受傷的還是你自己!所以用情太深,感情用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毛病。
義不理財就是太講朋義氣的人不適合理財。我們知道理財是有規則的,就像現代企業都有現代企業制度約束一樣。破壞了經濟執行規律,就會導致投資失敗。如果一個人太講朋友義氣,可能就會以朋友利益為重,比如朋友提出來借錢,朋友提出來,你先墊著,你可能就會照做不誤,結果導致金融鏈條斷裂,以至於集體利益受損,這樣理財就失去了理財的初衷,賺不了錢的!
善不為官就是心眼兒好的人,心地特別善良的人不適合當官!不能當大領導!為什麼呢?官場如戰場,就是你死我活的事兒,如果你的心地過於善良,對對手下不了狠手,就可能遭到別人的瘋狂反撲,置你於死地。還有如果你的心地特別善良,你可能就會違反原則為親友辦了不該辦的事,最終的責任會歸你!
慈不帶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四句話雖然看起來獨立而不同,其實卻是互有聯絡的。慈和善,情和義有時候是分不開的,雖然都是人們倡導的美德,但如果用不對地方,那就不是什麼好事兒了。
讓我們從這句老話中汲取營養,認識自己的不足,成就自己的人生吧。
-
14 # 樹德漢碩
熟讀<增廣>會說話,背完<論語>冶天下。這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就出於<增廣賢文>,這是飽含了人生哲理的,從人性心理特點來辨識判斷人,適合做什麼,能做什麼,不適合什麼,不可做什麼,這對人的啟發很大,性格心態決定命運,有什麼性格心態就導致什麼的命運,人要學會認識自己,不斷改善自己。為人處事,要有自知之明,懂得揚長去短,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達到適可皆好。
兵不厭詐,心地慈善的人不會詐,是不適合當兵為將的,做了也當不好,當兵為將不可濫慈,要從服命令為天職,有慈濫善之人是熱心腸,柔肚皮,絕對當不了好兵好將,當了也難做好取勝,這就是慈不掌兵之由。
講感情重感情濫施感情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成事就得講規矩,不能重情感,更不能濫用情感而破壞規矩。感情用事之人多壞事成不了事,人不可迷情破規壞事。
講義氣又濫用義氣的人是不適合理財管財的。要理財管財有財,就不能總講江湖哥兒義氣。得義就要散財,有財就應嗇義。有義之人不愛財,愛財之人都少義。義與財難兩得。
為善心眼好就不適合當官,要當官就不可太仁善,這是古人的為之道,現在不同了,現在當官不善,不得人心,也當不了好官,古今有出入,時代有不同,現在乏善是不能為官了,為之多害民。
做人謀事,要知己知彼,瞭解各自脾氣特點,懂得其中奧妙並適可用之才能做好人辦好事,要學會了解掌握好自己,戰勝自己,剋制貪慾,做到理性,尊重自然規律,不倒行逆施,這就是我對上十六字的認識理解:有婦道之慈者不掌兵,有江湖之義人不管財,多兒女情懷成不了大事,無智之善做不好官。自己是什麼心態性品的,自己去作判斷,而後選擇取捨吧。
-
15 # 聖鵬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你怎麼理解?
這句話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有一點偏激,為什麼?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慈不掌兵,意思很簡單仁慈的人不能掌握兵權,因為行兵打仗是會死人的,你一個很仁慈的人肯定不太能接受,自然不適合帶兵,但是反過來說我再說了,打仗為了什麼?一般都是為了保家衛國,除了一些非正義的理由,如果不能狠心去和敵軍拼殺,最後會讓國家地方淪陷死更多的人,所以說帶兵的人應該說是以雷霆之手段,顯菩薩之心腸。
第二,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 同樣如此,義氣的人重情而輕財,不能做到親兄弟明算賬,肯定會在財上吃虧。太感情用事不能對事不對人的,隨便破壞自己立下的規矩法律肯定成不了事。官場上太過善良就會被人算計,處處怕得罪人也不會有什麼作為。這些道理說的都沒有錯,但是再說了,義氣的人往往朋友多,門路多,財上是吃虧了,但是因為個性別人喜歡跟他合作,一旦遇到好機會就起來了,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處理事情感情用事雖有壞處,但是隻要把握好度,就可以既有人情味也能把事做好,這點看看暴秦的下場就可見並非好事,秦朝就是因為法律太嚴執行無情,導致陳勝吳廣起義,最後秦始皇死後國家分崩離析,國家都如此何況其他人。官場上的善也同樣要把握尺度,一個不善的人為官最後肯定不會是個好官,一味算計別人,得罪人而沒有底線,最後只能害人害己。
總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不應該極端的看問題,還是一句話目的雖重要,但是尺度的把握是靈魂。
-
16 # 小悟316
慈不帶兵,不是仁慈就不能帶兵。如果一個將軍對自己計程車兵都不關心愛護,那他下面的兵又如何聽命於他,心甘情願的為他賣命擋槍!仁慈有度,行善觀事。
義不掌財,識人後因人而義。錢財得來不易,所以要用在該用的地方。幫只幫知恩圖報之人。
情不立事,做事情不能太過用情,不然很多事情沒辦法完成。情用在該用的地方,不是做事無情無義就能成事。事與情合理分別就好。
善不為官,為官之人善要有度,官為民,心不生民苦,不生救贖百姓善念又怎麼能成為一個流芳百世的好官。
-
17 # 鍾林99
這是孔老二的學說一個陰暗面。在
不得志時的說教。那些征戰數十載的大將們,有一半是求文救國不成走上以武救民的道路的。
-
18 # 油潑辣子賀賀
在一個法度不清、規矩不明的國度,若沒有建立起明確的人文價值觀以及可操作的邏輯鏈條...
那麼這條“朗朗上口且有其韻律的”經典語句絕對是個人的處事警語~
-
19 # 懷化走四方
所以說“十指各有長短”,人性也不是可以被事物輕易所左右。社會也需要百花齊放,各盡所能,這樣的社會才能健康的發展!
-
20 # 幸福預報123
我這麼多年總覺出來的經驗是做人要順其自然 善與惡像 正與邪像太陽和月亮 天與地一樣缺一不可都是人的本性 你要一個人結對的惡或者絕對的善就是一定要月亮或太陽其中一樣才是全部一樣才是全部一樣不符合自然 也不符合人的本性 這樣會把自己逼瘋 很多人做不到的 只有你有善念或行為時你覺得是對的或惡念或惡行時你覺得是對的 這才是自然規律才是人的本性 這樣才能成事 個人見解 ~
回覆列表
你好,我好像在考試。
慈不掌兵,以仁慈為行事行為的人,是不可能管理好軍隊的。兵是強,猛,不畏,無死,只為前進,只為勝利的人群,一個心底只有仁慈的統率是不可能訓練和指揮一隻虎狼之師的。
情不立事,以情感為前提的人,是不能幹出驚世之事的。行事需果敢,無情,有信,有敏銳的觀察和預測能力,如果感情過重,怕傷和氣,那就無為了。
義不理財,過重義氣,正義之人是不可能經營好財富的積累和運用的。過於正氣之人,寧折不彎,而財則需要隨時隨世,隨人,所以義不理財。
善不為官,心善的人,是不會成為一位好官的。官者,行令之人,執法之人。需要以現時的形勢,在法與事,人與事之間作出抉擇,以大局為主,放棄小我,從而保證行令的順暢。這是前提。官可以捨棄親情,放棄財利,成就清譽,以謀行事,成就前途,以戳而成其政績。
好了,願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