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旅行的次光

    對於倒班的一線醫生來說,評副高職稱真的挺難,論文課題就是一大障礙,想想就頭痛。我還算佛系,平時工作忙累苦,好不容易休個年假,就出去旅行了,進職稱一拖再拖,就這樣拖了十幾年,資深老主治,這兩年不倒晚班了,考試也通過了,準備今年進副高,60%-70%透過率,看運氣了。

  • 2 # 航標燈

    咱不提這事兒啊,本人教齡38年,年齡56,02年的中一,現在8個教學班的心理健康課,仍然是中一,現在也快退休了,對這個也不感興趣啦,順其自然吧

  • 3 # 紫竹綠茶

    我是87年進入中職,是教師中第一批中職。按年限,最早91年可進高職,但當時是第一次沒進高職陸續夠條件的老教師正在近高職,當時也不是各校分配名額,而是全省統一評聘 。91,92,我兩年沒報,93年我本不想報,學校和局裡讓報,也就報了,根本沒有希望,果然不出所料,到大市級評審時就差下來了,那時還是年輕的。94年我拒絕沒報,95年報名,走40歲以下中青年渠道,這次省裡通過了,從一級到高階整一個抗日戰爭。

  • 4 # 安貧樂道252816963

    什麼事都做,多搞點榮譽證書;當然願意做事,領導也喜歡,評職稱自然就冇問題的。在我們這,硬條件符合,一般都能上,評了能不能聘又是另一碼,要看單位有沒有崗。我感覺,基本上是論資排輩,還算公平公正。

  • 5 # 清顏素心3

    本人是從教30年的初中教師。2006年被評為中學高階教師,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幸運的。

    評中一的時候,正好趕上職稱評聘分開,只要夠條件的都可以評,所以我也很自然跟上了大部隊。就當時的情況來看,我還算年齡較小的。之後幾年,中高也放開了,只要各方面的硬體條件都符合,基本上都能評上。這幾年,我也抓住各種機會為評高職做準備,比如做課,論文,教學成績,各種獎勵,計算機職稱考試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到了五年頭上,該評高職了,政策又變了,變成各個學校分配指標!我想,估計這次沒戲了,因為學校裡比我年齡大得多的老師為數不少,大家都想早點評上。於是,我不抱太大的希望,只是跟著大夥兒一起交了評審材料。沒想到的是,學校按照老師們所交材料統一打分,我排名第三,那一年我們學校,正好給了三個指標!所以,中高職稱評定對我而言,可以說是幸運的!

    當然,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評完一級以後,我不去努力為評高階做好準備,那麼也就不會這麼幸運了。我有一個同事,到退休還是一級,就是因為唯一的一次機會,她卻沒有計算機職稱考試合格證,結果就只能遺憾終生了。

  • 6 # 楚天959

    1999年我35歲,工齡18年(虛齡,82年參加工作算一年,99年未結束也算一年)順利晉升副高階職稱。

    那時我晉中級後從一所企業子弟學校調入一所鄉鎮中學。首先宣告,我出生農民家庭,工作地離家鄉200公里,所以沒有關係網也沒有親戚會照顧到自己評職稱。我調入這所學校時,學校沒有專職生物老師,我被趕鴨子上架教初三生理衛生。那時大家都彼此彼此,班主任很配合,六個班我一個人教。考試後全縣按學生鞏固率人均分及格和優秀率折算總分排名,全縣35個學校我得了第一。後來連續三年教初三數學,同年級有4到6位老師,縣級排名就難一些,但學校取了一年第二,兩年第五。特別是學生競賽,那時全縣參賽學生集中在縣一中由教研部門會同高中老師監考。我的學生取得兩年的縣級第一名,分獲市一等獎、省二等獎。這奠定我晉中高的教學效果基礎。

    實話說,我喜歡寫作。工作初期在家鄉就是縣文聯會員,那時寫詩和散文,縣裡有一份文藝月刊和一份週報,就多有我的作品。這喜好轉到教學上,就是多寫論文。交版面費的我絕對不參與,我中稿多的是《數理天地》、《中學課程輔導》及《初中生數理化》《理科考試研究》等。《數理天地》稿費高一些,千字約60元。其餘一般30元左右剛好能買只雞,所以中稿就改善生活。縣裡和學校有獎勵,90年代有150元一篇。我每年都有4到6篇左右的發表,其一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其二拉近了與教研部門的距離。所以市教科院一個省級課題我參與其中,當然說中小學課題研究形式大於內容。自己比其他老師多投入點精力學生成績肯定好,就說明了實驗成功。其餘就是交論文市裡結集交流開年會什麼的,當然這方面可讓人名利雙收。名:課題獲省一等獎,給我評了市先進;利:參加編寫實驗學生用書,我分得一個章節十個版面得到3000元,在當時確實是100只雞的大數目,而且正式出版署名有著作權。

    好了,這是前期準備。鄉鎮中學老師晉高階是沒有指標到校的,當時全縣三千多農村教師安排一個晉升指標。許多到任期的老師想都不敢想,結果報送初評材料的就十幾個人。局領導縣屬中學校長等教育頭面人物坐下來投票,我還得到滿票,真意想不到。

  • 7 # 小蝦大俠

    2006年參加工作,2007年工作一年自動認定為助教,2012年參加市裡職稱評定,順利拿下講師。

    副高職稱就有點坎坷了。2016年起,省裡不再統一評定職稱了,下放到各個學校自己評定,但是,學校不知道怎麼評定,評定標準一直下不來,就三年沒有評定職稱了。

    2019年,學校的職稱評定在千呼萬喚中終於出來了標準,並啟動了職稱評定工作,結果還是好的,順利拿下副高。[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 8 # 錘槍錘

    還好吧,05年本科畢業工作,16年評上副高,還算順利。單位很重要,如果你是省重點學校,那麼指標足夠,很方便,基本都能上。如果你是縣重點,鎮重點,那麼可能有點難,因為到縣一級指標就很少了。

  • 9 # 使用者8970575948512

    本人國企基層技術人員,工程技術評審條件:論文、榮譽、專案。作為勤勤懇懇的基層人員,前兩項不是問題,論文素材很多,五年發表核心期刊一篇、國家期刊2篇,全是專業期刊;腳踏實地的幹即使評不上標兵也可以評工作者。專案難住了,市級以上科技專案,本來單位專案就很少,即使你參與了也很少登名,基本上都是領導和機關工程師,並且還要求排名前六位,基本上都是領導,難呀。

  • 10 # 職教老李

    我的評審路很坎坷,八年!說起來心酸呀。我是1989年大專參加工作,1993年成人本科畢業,2000年中一。2006年開始參評中高,校內積分差一個名次,0.5分;2007,2008年出了校門縣門,但青島的政策改變了,以前是本科15年大專17年,改為後本20年;2009,2010,名額大縮減,校內積分又開始差1分,1-3個名次;(關鍵是知道有個別的領導違規加分,但又不敢撕破臉皮舉報,只能幹生悶氣);2011年至2012年沒有名額了;2013年,又是沒出校門的弟一名(前面也有違規積分的,但種種原因不查,乾生氣!)2014終於以最後一名出校們,成功評上!補充一點,本人班主任、榮譽、論文、優秀、課等都不缺項。

  • 11 # 愛數學的肖老師

    我評個一級都從暑假弄到了寒假,跟別說副高了,個人覺得應該蠻難的,各種材料和硬性要求就夠了。總感覺形式太多,無法適應。

  • 12 # 樹林158503706

    每個教師的職稱之路都是一處風景,不管過程有多難,終歸晉升了,也是可喜可賀的。

    上級政策是好的,但到了具體的單位,不是照顧這個就是照顧那個,弄得普通教師晉高階難上加難。我晉高階職稱說起來都是淚,領導根本就不按檔案辦事,檔案上明明寫著照顧一線教師,而領導卻把名額給了那些後勤的不上主課的,而我這個一直在一線教主課的卻摔的遠遠的。我拿著檔案據理力爭終於掙到了名額,最後通過了市裡的評審,全鎮只有我一人成功晉升高階。

  • 13 # 木亂李

    99年的助工,03年的中級,09年的副高,19年的正高。副高和正高都是第二次評才評上。怎麼說呢,首先硬槓槓得夠,然後要看綜合的東西,論文層次、獲獎級別、業績質量、領導認可、群眾支援,缺一不可。按年限的話我15年就可以申報正高,但因為論文和獲獎自我感覺質量還不夠好就一直沒申報,18年積累下省級二三等獎若干、主編一部省級標準、發表了核心期刊論文,自己覺得差不多了就申報,但沒評上,19年又拿了一個省級一等獎、又主編了一部省級標準,於是再次申報,終於順利拿下。同批單位11個申報正高的,報到廳裡光預審就刷下7個來,還是卡的比較嚴的。

  • 14 # 藤籌勁草論教育

    本人今年38歲,2011年研究生畢業後開始在高校工作,2014年順利中職,2019年順利副高,關於副高的條件首先就是講課要有自己的特點,要得到領導和學生的認可。然後就是根據評審條件去準備資料,而且要仔細研究評審條件,我的科研主持省市課題兩項,核心論文兩篇,主編教材一部,其他論文五篇,當然還要有各級各類評優評獎,比如年終考核優秀,參加省市教學比賽,等等,總之事在人為,還是應該多在自己的專業和業務上下功夫,人都是逼出來的。

  • 15 # 使用者1758824286633

    不是平坦問題,確實在教育醫療行業中不需要副、正職稱評審!為了美好中國,應節約人力,節約財力,讓專業人有更多精力與時間為中國人民服務!

  • 16 # BWanger軟體開發達人

    副高評起來容易,正高要困難點。在參加評審前,先認真研究評選條件,充分滿足了,就積極準備;如果差點,繼續努力。切記不要有僥倖心理,一切都是透明的,沒人可能作弊。

    我是1995年評的中級,2002年評的副高,2016年評的正高。本來正高還要快點,但由於工作太忙,無暇申報,所以推遲了。我都是一次透過。

    副高是要過英語的。題也比較偏。當時是允許拿字典的。我們公司有十五個人參加考試,只有幾個人透過,我還考了83分。

    論文及業績。副高要求為在公司的研發中起帶頭作用,規劃研究方向,解決研發中的問題,主持專案研發。我當時正承擔一個大專案的研發,有國際交流及合作,北京市支援的有重大創新的專案。論文要有專業性,不是流水帳,要突顯你在某一項上的特長見解。

    答辯。這一關不太好過。專家是各分枝的專家,提問的角度也很刁,我當時準備了三個月。如看門狗的工作原理。最後從檔案中看到,23個評委一致透過。

    正高要求多。主持過國家級專案的研發,有省部級以上專業獲獎。我主持過一個國家級十一五專案,一個北京市科委專案,支援資金共計1500多萬。獎項是國家專案結束後,科委代發的。正高評定不需很多資料,只需把相關你主持專案原件/影印件帶上,先過初審這一關。初審有60%的報名者就被直接刷下。答辨時,給你準備好了紙製題目,15分鐘準備。真的不好應付。

    結論:正高硬性指標多,在行業內要有知名度,起帶頭作用。與大學教授,研究員同級別。

    副高要有一般工作業績,解決研發問題。

  • 17 # 輪迴天命

    35歲,19年第一次評副高,一次性過,還是在交通行業跨行業申報環境類的,環境類專業透過率只有20%。業績成果準備了兩三年,沒準備課題,因為是國企一線員工,課題本身就不多,還得被領導瓜分。還好19年職稱評定傾向性改了,工作業績的豐富程度是重要評定標準,我6年時間參與了五十多個專案,其它成果也比較過硬,於是一次性過了!

  • 18 # 桐花落在月亮下

    座標無錫,35歲之前評完了副高。在學歷和工作年限達標的情況下,有幾個硬指標大家注意下:1,論文最好發表,一定不能抄襲。2,主持過合同金額過兩千萬以上的專案2個以上。3,有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若干。這三條都滿足的情況下,專案獲過獎最好,有公司的獎勵也行。肯定就能過了。基礎分55分,上面這些都是加分項,印象中75分就可以通過了。

  • 19 # 傅世偉

    我是2001年評聘副高。評審職稱的條件準備工作做的比較充分,評審時就很順利通過了。準備工作包括:

    第一、計算機考試。那時,計算機還沒普及,為拿下證書,參加了專門的培訓班,每天在科室唯一一臺計算機上練習,通過了考試,學會了用電腦。

    第二、英語考試。我的基礎不太好,費了幾個月功夫補習,才透過考試。

    第三、論文。這是我的強項,平時注意摸清本系統的專業刊物用稿路子,結合實踐,提煉觀點,積累素材,發表不是很難。這同時也鍛鍊了論文寫作能力。這些年,我指導同事寫作發表了多篇業務論文。

    第四、獲獎作品。這是最考驗職業能力和勤勉精神的。平時,要注意多思考,多學習,多實幹,重點作品更要用心用力,爭取出精品。

    第五、年度考核。從中級到副高期間,起碼要有兩次在年度考核中評為嘉獎以上。

    這些硬體準備不是朝夕之功,從評上中級職稱後,就要有計劃有方向做準備。到了評審年限,就容易通過了。當然,這兩年,有的地方開始推行職稱改革,對計算機、英語等不再作為必要條件。但無論如何,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和一定創新創造力。

  • 20 # 墨子看天下

    地區、行業不同難度也不同。我是工程類的,評副高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現在取消了職場英語,對我們這些外語盲來說實在是太好了。

    我是2014年評的副高,工程類主要看個人業績,我那幾年做了幾個比較大的專案,業績不錯,評審過程比較順利,硬條件就是兩篇國家級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三個8000萬以上的業績,這都很容易。唯一難度就是申報的人太多,但名額有限,需要和別人競爭。我們透過比率大概是三分之一多一點。但只要有個省級獎項,基本就沒有任何問題。

    正高的難度就大很多了,需要三篇國家級刊物論文,至少一篇是核心刊物發表。業績要求也很高。沒有省級獎項或者專利、專著機會不大。

    我去年就是因為沒有獎項、專利之類的,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今年繼續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論《琅琊榜》裡的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