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眼冷言
-
2 # 資源互聯
生、死的真諦就是——宇宙中的資源週期性重組。完全符合能量守恆(物質守恆)的規則。“生”的意義是物體能吞噬物質獲得能量,這個定義是宏觀的。人死了,身體上的組織如果能滿足以上定義,那就是那個組織還沒死 ,如果是某個細胞滿足以上“生”的定義就是這個細胞還沒死。但那人是死了的,他不能重生。再怎麼微觀,死了的人的大部分物質會去參與其它生命的重組,剩下的不能再吞噬物質獲取能量,那這人怎麼還算活著呢?
-
3 # 周慶和1178559755
在我們人類看來物質的確是不可創造和毀滅的,但是,在天道看來物質的創造和毀滅都是輕而易舉的事。物質只不過陰陽分化的產物,陰陽的等量重合就是物質的復歸於零,其實,宇宙時刻都在進行著物質的誕生與歸零的迴圈,只是我們人類目前還無法做到而已。
至於我們人類的生命,只不過質能四象性態組合形成的。合則人即生,分則人即死,就是永恆不變的規律。
-
4 # stemmer
文中想說的是靈魂是否不滅?
一個生命的完結,好比一條記憶體條斷電了,裡邊的資訊,包括思維等等,統統在短時間內虛弱了,很快就消耗完,被格式化了。人類尚未找到人腦資訊包括思維的固化儲存,載體消亡了,皮之不存,毛之不附。
-
5 # tian周頤
謝謝邀請!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未來十年後,個人希望有科學家去完善!尤其是生命科學家去完成!當然宗教早已給我們答案!我們的精神不滅!靈魂存在!從道教三魂七魄和佛教的唯識,阿賴耶識都對生前死後有定義!高階生物是不侷限物質的!量子佛學,量子糾纏都證明生命科學的定位!中國對生命科學研究起步晚,才近十多年吧?海外生命科學家和生物研究領域也早有答案!
-
6 # 明貞
物質的不可創造和毀滅只是我們的經驗認知,是無法實證的。日月星辰,萬類生物和生命是從無到有自在而演化的。並不是本來就有的,通常我們所說的空無和有,也只是我們的識見而已並不是真實義, 宇宙的無限就是因為無中可以生有的,只是我們不瞭解而已。既然一切來自於無,那物質和能量就是可以發生和消失的。
-
7 # 北芪2sunguixiang
從宏觀的哲學的觀點和意義上看:物質是陰陽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反映。直觀和微觀世界的消亡,不≠真正意義上的消亡,這種消亡只是代表物質的存在的領域、層面和形式的消亡,說明進入了下一個領域、層面以不同於原來形式繼續存在。
物質永遠存在;符合宏觀哲學思想觀念。我們不能創造物質,但我們能夠改變物質的存在的形式,能夠在直觀、和微觀層面消滅物質。
人的身體、存在於直觀層面(世界),身體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至於,人死亡後、是不是有靈魂的存在,靈魂會不會與物質一樣、轉入下一種方式的存在?現在沒有定論,但是,從宏觀哲學觀點上說;是肯定的,因為靈魂既然是一種存在,而物質也是存在中的一種,所以靈魂與物質一樣在宇宙中永存、永在。
-
8 # 董豔臨
物質不能毀滅和創造是相對的,人是否死亡也是相對的,你認為一直活著就一直活著,只是改變了形態和丟棄了部分東西,拿來了部分東西而已,你認為死了就是死了,因為和別人融合丟棄,慢慢的可能自己的東西幾乎都被改變。物質、世界、生物都是如此,不斷融合丟棄,不斷迴圈往復,這就是宇宙的規則,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化,永遠在向勝利和存在前進。
-
9 # 踏雪無痕問道中醫
物質不滅,不等於人不會死。人是一個生命體,有軀體和意識。軀體總會死亡的,物質會被再利用,形成迴圈通道。
所謂微觀看,人的不死,只能是物質變化了形式而永存;或者說如果有靈魂的話,靈魂可能不滅。但這很難證明。即使部分例子說明人死了,精神還會存續,但是否所有人都這樣,還是隻是部分如此?精神能夠存續多久?這些都是無法證明的。
既然無法證明,也難以全然否定,做好自己,過好這一生。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要過於糾結。這些東西用思考邏輯是探索不清的。要麼去修行,或者修煉,自己去體悟,要麼就放下,過好當下。
-
10 # 淵
微觀角度看,人就不是人了,(組合起來才有用,一個半導體不能叫做電腦);其實,人是緣分的產物,這些微觀物質在緣分的作用下組合成了你,也在緣分的作用下散開去組合成別的東西,人生就是一段緣聚緣散的過程,
-
11 # 蘭田猿人
物質可以在固態、液態、氣態、超流體態、等粒子態之間相互變化、也就是說物質的這幾態可以隨著外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可以從此態轉入彼態,又可以從彼態轉回到此態。還有個基本粒子態,或稱亞原子粒子態,基本粒子態是所有物質的最終歸縮,目前來說,物質到了這一態便不能再反回到前幾態。
人體可稱作一個小宇宙,是個複雜的系統,一旦這個系統的一部分重要部件損壞,系統便不能運轉,人也必然死亡。比如:腦、心、肝、脾、肺、腎、小腸、膀胱等中的其中一個部件損壞,人也就死亡。如果人體這個複雜系統一旦被破壞,轉化到以上的物質的那幾態,這個複雜系統便不能得到獲復,至少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而言,永遠沒有獲復的希望,人也就徹底死亡。
-
12 # 時代傻瓜李博士
你提這個問題很聰明,富有想象力。是的,物質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毀滅。物質可無窮多次往下分下去,永遠也不會分完,只是我們的技術有限。物質只會從一種形態的存在轉換為另一種形態的存在,我們的生命也是,它會轉化為另一種存在。
-
13 # 皇帝29
看到愛恩斯坦說的這句話突然我大徹大悟了。原來修仙修神類的小說還是很正確的,一次次渡劫進化,把身體修煉的能量化了。所以神仙才能不死不滅,長生不老。怪不得愛恩斯坦老了會研究神學。
-
14 # 無諍三昧1
這個問題佛陀早已給出答案,並且與現代物理科學契合。物理上,物質和能量是一體之兩面,都遵循守恆定律。人也分精神和肉體兩部分。身體部分屬物質世界,遵循成住壞空的規律,有生必有死,死後隨著微生物的分解,塵歸塵、土歸土,參與到物質世界的再迴圈,保持物質總量守恆;而人的“神識”(即精神意志,俗稱靈魂)是一種以資訊載體存在的能量形式,無形無質、不生不滅。按照現代物理科學的能量守恆定律,即是“靈魂不滅”。人的軀體“死亡”後“神識”(或靈魂)隨往昔業力牽引,將會再次參與到生命迴圈,輪迴六道。從這個角度來說,人確實不會死,只是不斷更換軀殼而已。
-
15 # 赤豐元農
人當然會死的了!但世界不會……
死後靈魂去哪裡不知道?佛教說六道輪迴也許有道理。
死的東西才能長久,譬如金剛。但死的東西不能自成系統,(從外界吸收轉化,為己所用,不能重複進行有機化學反應以維持系統執行) ,系統的破壞即為死!生是聚,死是散;生是中,死是極!
人是複雜的,靈魂似有還無,死後去了哪裡?譬如電腦……或許是電磁波吧,電還在,只是那個軀殼卻不能發揮作用了。
古人云本我無,緣聚緣散,塵歸塵,土歸土,或入天堂,或下地獄,一節遺歐,一節贈美,一節還東國,好一個清零世界,全球同此涼熱……
個人覺得電腦是佛,無慾無求,聰明伶俐,有求必應,可塑造可升級,比人強太多……
-
16 # OKQ
首先這句話是不是愛因斯坦說的存疑,根據質能守恆定律E=MC2,物質是會變成能量消失的,最直觀的現象就是核裂變反應。同時廣義上的物質也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元素週期表最後面的超重元素都是實驗室條件下創造出來的。最後從微觀角度來看人也不會永生不死,你身上的每一塊肉都來自與你吃的動植物。那對於它們來說,它們身上的物質轉移到你身上是不是意味著它們沒死呢?你繼承了它們的物質有沒有感受到它們的意識呢?如果沒有就無法把物質不滅和人是否永生劃等號。
-
17 # 北辰奕
兩回事!物質不滅指的是基本粒子總量不變。人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所以人死了,但是組成人的這些基本粒子的量不會變化,但是它們的化學性質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簡單的說,原先組成人這些基本粒子發生了重組,於是原來的那個人不存在了,或者說死了。
另外,如果從圍觀的角度去看,看到的也不是人,而是微生物,細胞,甚至是基本粒子。
-
18 # 我的生活很潑塞
首先,物質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毀滅,這不是愛因斯坦說的,其次看你對死亡是怎麼定義的,如果意識消失了就算作死亡的話,那麼人固然會死亡,當然神鬼論除外。如果說人體的物質消失才算死亡,那麼肯定就不會死,因為人死後物質只是轉化成了其他形態,沒有消失
-
19 # 從今以後20912286
所謂死亡,是指人的意識不再與已知的世界交流(且不論意識是否另有歸宿),人的肉體,只是自然界各種物質的組合變化而成,這些物質不會因意識的存在而增多,也不會因意識的失去而減少。所以,人的生與死,並非物質被創造與物質被毀滅,生與死只是固有的物質的各種組合變化。
-
20 # 春秋一頁
一直質疑物質和能量的轉換概念,個人認為物質是不會轉換成能量的,物質釋放能量質量變小是因為釋放了高能粒子,一部分質量隨高能粒子的釋放而減少,能量也以高能粒子的運動表現出來。能量是守恆的,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也不會湮滅變成能量,也就是說物質也是守恆的,只是基本粒子可以重組,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罷了。至於有沒有反物質就不敢想象啦,根據事物的對立性,還是有可能存在的。還有一點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一些基本粒子透過一定形式的組合會產生意識,比如人和動物這個功能是怎麼實現的?
回覆列表
問題問的很腦洞,回答也要有腦洞才行。
物質不生不滅,原理還是能量守恆定律,因為一切物質都是能量。
人是不是能永生不死?從某個角度來說,是的!理由是透過腦洞得來的:
一、能量守恆是全宇宙的守恆,不單是地球內的守恆。
這個認識是思考的前提,我們的呼吸中有很多的宇宙中的塵埃等物質,大一些的隕石也來自宇宙,說明地球不是一個封閉環境,和宇宙是時時進行物質往來的。
二、人的身體是能量,人的生命也是能量。
如果生命能假定成一種未知的能量,比如暗物質,很多現象差不多能得到解釋。比如說看到的死亡是生命能量失去載體後迴歸本源,迴歸的過程中不屬於能量的都要丟失,偶有強大的以仙鬼的形式存在。能量的重組過程可能是輪迴的過程。
早上起來等下火車的這一會兒,寫點兒不成熟的思考,博諸位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