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你買了書,卻不看? 古人云:“書,非借不能讀也”。有沒有同感?買的書琳琅滿目,仔細讀的卻少之又少,而且這個數量還在逐步增加,從付費、期盼、到貨、翻看目錄或瀏覽第一章,然後就放到書架,計劃著等抽空看(從此了結,或者有空還要抖抖灰塵)。
3
回覆列表
  • 1 # 耗子42227911

    所有人都知道要多讀書!所有人都知道讀書是值得稱道,值得鼓勵,高尚而有素養的習慣,同時書又很便宜。內在的需求,外在的鼓勵,於是不斷買書。讀書枯燥,只有黑白二色;需勤思,取精去糟;耗時持久,生有涯學無涯;功效不顯,你甚至不如那些看幾檔益智類節目的傢伙顯得博學;你依舊無法改變一窮二白的生活,你依舊忙於每天的柴米油鹽。現在的社會又有幾人明白孔乙己茴香豆寫法的樂趣。當年我們能在書中讀出危言大義,讀出豪氣干雲,讀出兒女情仇。現在,我們看著那許多嶄新的書,卻提不起任何興趣,只能苦笑少年不識愁滋味,買它們,不過是對過去的祭奠。是時代變了,還是我們變了,亦或是都變了。最後提一句:現在的書市,又有幾本上書呢?買書總是好的,即使你不讀。

  • 2 # 淡說

    豆瓣有一個小組叫“買書如湧泉,讀書如抽絲”,可以去看看hhh

    我也會一次買幾本書,但是有的可能放幾個月都沒看,買的時候更多是看到介紹忽然對它們產生了興趣,拿到書的時候就不知道從哪本看起了。

    所以我現在的做法是,無論買了幾本書,身邊一定有一本短篇集,可以一次只看一篇,不會用太久,作為靜不下心讀長篇時的緩衝。

    有興趣的話可以準備一本輕鬆有趣的書,不會太沉重太深刻的,作為緩衝也很好,太厚重的書一本接一本看心裡是會有點累。最近在看《每個人都會死,但我總以為自己不會》,從哲學的角度講死亡,語言很有趣,不是枯燥的那種哲學書,也很有內容,不是純粹逗樂的,推薦看看。

  • 3 # bb容rrr

    我也有這種很奇怪的行為,沒有買書的時候天天去各種地方借,去圖書館泡,就為了看書。然而買了想看的書以後,又不想看了,就放在那裡擺一個月,兩個月,也許也只看了一點點,甚至有可能沒有看。

    ​可能這是一種欲求不得,得而棄之的心理吧。買了書以後覺得這本書就在自己這裡,有大把的時間看,於是不急。不急這一時,於是就慢慢慢慢脫了好久好久,最後就根本沒有看過了。相反的,沒有買書的時候,總覺得這本書很吸引人,借到書的時候,想著要快點看完,快點看完,不能讓別人催,看完以後還要還給別人然後再借新的。可能人都是這麼奇怪的吧,得到了就懶得看了。

  • 4 # 欣頔

    我也有這種情況啊,這種行為不難理解。

    大家都知道讀書好,都想豐富一下自己的知識、拓展一下自己的視野,所以就買買書嘍。

    但是真正買過來,就會發現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讀、好看。有些太過晦澀難懂的大部頭的書真的是不想讀啊。

    ​這種行為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產生。

    女孩子都知道瘦很看,都知道“一白遮百醜,一胖毀所有”,都想去減肥。但其實還是該吃吃,該喝喝,該吃甜的吃甜的,該吃油炸的吃油炸的,該吃多少吃多少,全然忘了要去減肥。

    ​大家都知道學習很重要,學歷很重要,高考是人生的跳板。但是還是有人學不進去,還是有人更想去玩。

    所以啊,這種行為很常見。但是這種不付諸實際的“愛書”行為不值得提倡哦!

  • 5 # 揚帆星海

    買書是因為對書還有一種割捨不了的情緣,是因為電子書不能替代的一種情懷,也是對自己喜歡的書籍的一種尊重。但浮躁的生活節奏,碎片化的閱讀方式,讓自己很少能再次沉浸於書籍的美妙世界。買了書是為了有一天能讓自己靜下心來,好好體驗手捧書本的美好。

  • 6 # 我是你糖爸爸

    首先從買這個字來講,他買還是有看的這份心的,但是再討論,有的人為什麼買了不看!別人不敢妄加評論,就說一個誰都不得罪的人,我!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有點發言權。買,起源於自己覺得自己還不同於凡人,是特別的,文藝青年,或者有的時候覺得自己需要補充下營養,就買了。再往下說,買了拿回家了,擱那了,沒看,一是好玩的多呀,吃吃喝喝,吹吹牛,打打啵,二是我懶呀,閒著不是睡就是發呆,沒開這頭,還真看不下去,活該粗俗,三是,不寫了,我要去看書了。

  • 7 # 海湖一號

    我個人喜歡讀書,興致所致讀各類書(一般是電子版),從爺爺書、兒子書到孫子書,並且讀速會隨著“輩數”的降低而加快。‘’一些人買了書確不看書‘’這種情況是存在的。綜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買書時就是為了當下無聊的時間消耗,看不完也無所謂,賣書的也確知需要什麼書,如候車坐車用等;二是購買時的心境與閱讀時的心境不同,突然的興趣來臨伴隨著突然的興趣消失,因為書店各類書形成的書卷氣息都會影響當時買書時的心境;三是書一到手就有一種安全感,認為隨時可讀,如同我有10T資料圖書,相反不如在網上臨時下載的讀得多一樣,問題在於對‘’有書不等於擁有知識‘’的認識。

    莫等閒,能讀還是要讀,買書興致未盡時,就要讀到80%,養成讀書習慣,可持家興邦。

  • 8 # 清荷茗韻gk

    買書肯定是抱著一種想讀的心裡才去買的,要不然誰會去浪費錢呢,有人拿書來裝點門面表明愛書的心裡,好提升自己自己的文化素質,光買書而不去讀書則是對資源的浪費,你可以將買來的書借給別人讀,別人的感悟或許可能會激發你學習的樂趣或者別人告訴你你一些書中的道理也可以提升你的文化涵養,不要讓書一直躺在書架上。

    有人在書店看到了好書覺得應該買下來,付完錢之後就直接扔在家裡,再也不去過問了。反正都是自己的書什麼時候都可以看結果一拖再拖最終也沒有讀完。

  • 9 # 巨之臣

    情況各有不同,電子書取代了一部分。有的可能是藏書,發現經典了,目前沒時間看,買了準備退休後看。而有的是給家裡人買的,為了營造文化氛圍,激發其讀書熱情。有的是裝門面,精裝大部頭擺起來,書櫥滿滿,自信滿滿,但從來不看。還有的是被推銷書的小販子忽悠了,沒花幾個錢兒買了一大堆拿家擺上了,也從來不看。至於我個人嗎……是這樣:小學二年級時是1966年,放寒假了,老師讓同學門在假期讀點課外書籍,我在我們部落翻個遍也沒找到手掌大有字的紙片兒,真的,我沒撒謊哦。一個偶然的機會,二月二龍抬頭,奶奶帶我去相鄰部落的表姑家串門子,我看到了表姑的“樣冊子”(冊 讀音:chai,此物就是儲存鞋樣子的),是本聖經,看不懂內容:亞當生賽特……等等。臨走時偷偷撕了一頁拿回,奶奶知道後還批評我了,當時我就想等我長大了有錢了就買很多書讓小朋友讀,但現在我都退休了,也確實買了書,但是,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都不看我的書,她們只看電視

  • 10 # Chestnut的小廚房

    讀書漸漸地成為一種奢侈的象徵,

    能夠靜下來讀書的人,越來越讓人欽佩。

    然而讀書不多的精英們,買書倒是很積極,

    一言不合就在網上下單10本書,

    郵到家一眼都沒看,就上了書架了,

    一開始我還不理解他們的心態,

    後來慢慢的接觸多了,

    我終於知道,這類人還是有很多共性的,

    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

    01.裝逼顯擺;

    02.先買下,以後讀;

    03.不買書,和別人融入不了

    01

    買書裝逼,又低調又高雅

    很多人把讀書當做炫耀的資本,

    你可以說他學歷不高,

    但是如果說他讀書少,他肯定不樂意。

    我認識一個哥們,比我大8歲,

    現在是一家教育機構的老總,

    創業3年,成績顯赫,

    目前個人身價至少1000萬了吧

    他平時在給員工講話時,總是強調,

    我們是教育機構,做的是人類靈魂師的工作,

    除了給孩子們上課外,

    我們也要提高下自己的修養,

    給我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做《XXXXXX》,

    裡面核心內容講的是XXXXXX,內容感動的我痛哭流涕。

    有一次我倆喝酒,

    我佩服他這麼大的企業家還能有時間讀書,

    你猜他怎麼說?

    他說:“我哪有時間讀書啊,就算有時間我也靜不下心來啊,其實我就是把書買 回來,擺在那裡,讓大家知道我愛讀書。”

    我不禁好奇道:“但是每次你都能說出書中的核心內容啊。”

    他哈哈大笑,道:“不怕兄弟笑話,我一般只看目錄、簡介和前言。要說簡介和 前言可真是個好東西,它能高度概括書中的精華。”

    我也笑了,一時不知道說什麼,

    不過為了避免尷尬,

    我還是問:“那你買書不看,什麼心態?”

    他說:“我都告訴你了呀,我就是為了讓我的員工知道我愛讀書,愛讀書的人受尊重。”

    這麼說來,愛讀書已經不再是一種好習慣,

    而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書可以不去真正的看,但是絕對不能不買。

    我這個朋友絕對不是特例,

    後來我和很多身邊的朋友都交流過,他們的答案驚人的一致,

    基本都是為了個面子,說白了就是買書是為了裝逼。

    02

    不買可惜,買了又沒空讀

    不過還有一種買書不看的人,

    他們的心態卻是另一種。

    我一個研究生同學,說是同學,

    但是隻能說一個學校、一個年級,而不是一個學院的。

    我是機械學院,

    她是外語學院。

    我們是研究生會的“同事”。

    平時有活動,

    她總是喜歡問我們:“最近新出了一本書,你們買了嗎?特好,我和你說,讀書 還是要讀紙質版的,電子書完全沒感覺。”

    接著你要是問她讀了嗎,

    她會說:“過兩天再看,最近忙著寫論文,忙死了。”

    她的論文從研二就開始準備,

    準備了兩年,最後那本書也沒讀。

    不僅是那本書,她買了n本書,最後一本也沒讀。

    她自己有很多理由,各種的忙,

    正如她自己說:“書可以不看,但絕不能不買,說不定哪天有空就看了。每個月的生活費,我可以少買個化妝品,但絕不能不買5本書。”

    03

    買本書放在那裡,就不會被忽視

    我以前公司的一個同事,人緣不太好,

    懂得也少,說話總是二百五一般,

    總是被人調侃的物件,

    有時候大家都不願意調侃他,

    覺著他連被調侃的價值都在貶值。

    為了讓大家瞧得起他,

    為了和同事們在吃午飯時能有得聊,

    他便開始效仿我買書。

    只要我買書了,他第二天肯定也會買。

    我看他忽然這麼愛讀書,便與他聊起了關於書的話題。

    不聊還好,一聊全都露餡了,他根本都不知道書中寫的是什麼,

    甚至連目錄都不知道。

    不過聽他說的理由倒是蠻心酸,

    僅僅是為了讓大家覺著他是個有內涵的人,

    是個有修養的人。

    我只想說:“兄弟,這書買了,你就真的可以和大家聊起來了嗎?你該不懂,還是不懂。”

    我來上海前,在北方有一個武友,

    文化水平較低,但卻總喜歡和別人推薦孔子,

    動不動就和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你要是讀懂了半部論語,你就學到了天下最厲害的功夫。”

    他當時在老家還有一個臨時的武術班,

    他的學生都得學孔子,後來發展到了學孫子兵法。

    有一次我和武協的領導去他那裡走訪,

    武協領導誇他推廣了傳統文化,

    可把他開心壞了,

    後來竟然自己制定出一套考級標準,

    就是每次升級不僅是拳法套路過關,

    還要背誦孔子和孫子兵法。

    按理說,這沒什麼缺點,

    後來才知道,他做出這個舉動是被刺激了。

    他說他和朋友在一起,聊什麼都不懂,什麼書也都沒讀過。

    為了證明自己不僅僅是一介武夫,

    他打算從最厲害的中國古典名著開始讀起,他選了論語。

    一開始,他還能讀幾頁,後來乾脆讀不下去了。

    為了證明自己曾經讀過,

    他便到處顯擺自己讀過的有限的幾頁內容,

    論語前三句基本可以倒背如流,

    但凡他去的地方,他開口講話,便是先引經據典,

    第一次聽的人還真被他給矇住了,

    瞭解他的人發現每次他說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久而久之,上了癮了,就連自己的徒弟也得像他一樣讀孔子了。

    至於孫子兵法,他其實連一頁都沒讀完,

    他倒是積極地推薦給學生們,也許這也算是一種推廣。

    離開北方來上海前,我去他家做客,

    書房中到處都是關於孔子的書,有各種版本的論語,

    還有各種孔子傳記,我問他讀過多少,

    他淡淡的說了一句:“買本書放在那裡,就不會被忽視,何必在乎讀不讀呢?”

    這句話說的很有禪意。

    關於買書不讀書的人,

    我的態度是這種人太多,

    多到了習以為常,

    反而不覺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反倒是那些買書不讀書,卻又一堆強詞奪理的藉口 的人,

    往往讓人很無奈。

    買書不讀,已經原諒了你,

    找一堆理由來美化自己,就只有讓人搓脊樑的份了。

    讀書是一種好的習慣,

    千萬別以自己忙為理由,就忽略了閱讀的重要性。

  • 11 # 小飯的私家花園

    可能是個人的愛好吧,有的人他就是喜歡收藏書,看書卻不是他的愛好。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想著看書,但是書到手了就沒有興趣了,缺乏毅力。

  • 12 # 古禪

    書買到了手,也就等看了。現在很多人把書當做一種品味,一種裝飾。至於書的內容根本不在意 也沒有耐心和時間去讀書。我有個朋友初中沒畢業 就做生意,收入不錯,去年心血來潮買了幾套古典名著,回家看看繁體字很多不認識,就棄若敝履,撇在了一邊,他這有一些代表性吧。

  • 13 # 扒啦影視小魔仙

    發現一本好書如果不買心裡很不踏實,總惦記著,擔心賣完了、絕版了。這一點可能因人而異,反正我是這樣的。

  • 14 # 日讀課

    豆瓣上有個著名的小組“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裡面是一大群屯書症患者,他們只屯書,不看書,一邊吐槽著自己又屯了好多書沒有看,一邊交流哪個書店又打折了,趕快買買買,並樂此不疲。

    著名出版人張立憲說過:一家健身房,靠的是那些辦了卡又不來健身的人掙錢。要是把會員卡約定的次數滿滿當當用完,估計健身房就該賠錢了。

    一家出版機構,靠的是那些買了書又不看(至少沒看完)的人掙錢。要是把書架上的書仔仔細細看過再去買新書來讀,那時候大多數出版社就已經倒閉了。

    人們不斷的買書是因為一種錯覺:就是我買了就代表我已經擁有,甚至覺得自己已經擁有了書中的知識。還有就是覺得自己總會看的這種錯覺:我總會有時間看的,只是現在沒有時間……

    閱讀並不算我們的剛需,虛榮才是。

    買了書,大約有50%的機率是不看的;剩下的人當中,有50%是看不完的;剩下的很少人閱讀行為當中,大部分時間是帶著自己的偏見,印證自己的觀點,或吐槽作者果然是大牛,果然是水貨,或者尋找書中的編輯錯誤玩起了大家來找茬的遊戲。

    剩下的看完的極少人當中,還有50%只是囫圇吞棗的過了一遍,什麼都沒記住,事後讀讀別人的書評、書摘,用別人的讀後感或精華集萃,為我所用,似乎自己也就算讀過了

    這樣一算,一本書買來,真正認認真真讀完一遍的人,可能不到5%

    真是令人汗顏。

  • 15 # 四十而不惑

    很多人買書其實不是為了看書,而是裝門面,這些人一般都會買一些歷史類,經濟類的書。再加上目前電子書盛行,所以很多紙質書買回來基本看的少,男性偏愛深度閱讀,女性偏愛淺閱讀,在各年齡段中,60後、00後更愛深度閱讀,80後、90後更愛淺閱讀。調查資料顯示,男性每天透過社交媒體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比例為45%,而女性則高達55%,男性每天讀書時間高於1小時的比例為41%,而女性僅為36%。

      在消費社會里大多數人購買書本不是為了獲得知識(儘管表面上看上去確實如此),但實際上他們把知識並非看做是一種娛樂,而只是看做是一種提升自我的必須的義務。或者換句話說,大量買書而不讀的人,恰恰如一些接了所有遊戲支線任務的RPG玩家,他們接受任務,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這些支線任務,比如“殺三隻狗或者找四個人之類”的無聊工作,而是他們把完成這種工作,看成是自己作為玩家不得不做的一種義務。

  • 16 # 南海帆船

    其實很多人買書是想學習點什麼東東。買到手後看了開頭就放下了,想等有時間在繼續看完。但很多人都是一放就不在拿起來了。但看到自己喜歡的書確還是會情不自禁的去買回來。其實我們應該學習曾國藩的讀書心得,看一本書一定要看完,不看完不去看另外的書。

  • 17 # a股漲過老美

    小說可以kindle,碎片時間讀,

    專業點的放家裡,查的時候用,當然,像有些書更新換代很快,有時候老的沒看,新的走出了

  • 18 # 桃十九的號

    我相信,買書那會兒,每個人都想著一定會讀的。

    買的時候可沒想著不去讀,那是收藏或者裝飾吧。不過,以書來裝飾書架的,不是沒有,大部分是買的假書。

    買真書用來裝飾的,我也見過,不過,買的時候,還是想著讀幾本的。

    至於,後來,買的書有沒有讀,那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一種情況:有的人,買書,一下子買太多了。

    以至於,每次看到這麼多書的時候,會有一種什麼時候才能讀完啊,這種想法。

    然後,就放心的追劇、看電影、唱K、喝酒、逛街。。。。,反正一時半會也看不完嘛,何必急在一時。

    我不是說,做這些就是浪費時間或不對的啊。 緊張的時候,追追劇,看個電影,唱幾首歌。。。。,完全沒毛病的啊。

    有毛病的是,整天都在忙著這些事兒,還有應酬。

    追起劇來什麼都忘了,連工作(這可是吃飯的傢伙)都得靠邊站,何況讀書了。

    唱起歌來通宵達旦,而且一週還能去好幾回,哪有時間讀書啊。

    喝起酒來,一天有好幾場,天天二乎乎、醉熏熏的,讀書?那是什麼玩意兒,實在沒空啊。

    所以,我以為,買書可以少買一點,買上個兩三本,看完再買另外兩三本。

    這樣,心理壓力會小一些,不就這麼幾本書嘛,看完再玩兒。

    還有一種情況:買的書不是自己喜歡的,但還強迫自己看下去。

    不看吧,覺得買都買了,好像錢花了,不讀的話有點對不起自己。

    這叫沉沒成本,意思是對一件事,花的錢和精力越多,越不容易放棄。

    買過的書沒有看,我覺得或多或少,都有這方面的心理。

    買了不喜歡的書,想強迫自己看下去。

    自然,看的極慢不說,還極漫不經心。

    看不喜歡的書,是很容易分心的。還是先泡杯茶再看吧,還是先看完這篇文章再看吧,還是先看完這個電影再看吧。。。。。

    所以,我始終堅持,看書這事兒,是很自然的,不需要毅力,沒有強迫,也沒有控制。

    秘訣就是,一定要挑自己的喜歡的書來讀、來買。

    至於,不喜歡的書,買了就買了,沒有必要強迫自己看完。

    強迫自己看一本不喜歡的書,可不是什麼好滋味。

    如果長時間這樣,自然,會對讀書這件事有所牴觸的。甚至,嚴重的話,會對讀書產生厭惡情緒,這就很難好好讀書了。

    再說說,我是怎麼買書的。 我是一下子買一堆書的,然後,一本本的看。我買的書,大部分自己都讀過,沒讀過的,那是因為還沒有讀到。

    其實,看起來很多,一下子幾十本。真正讀起來,是相當快的,畢竟有些書是可能很快看完的,有些書只需要簡單翻翻就好了,如果不小心買了一本不喜歡的書,那就乾脆不看。

    一般,我是看完了一批後,再去買另一批。

    這中間,自然,書單又積累了很多。

    但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正在看這本書,針對這一主題,還有另外一本比較好的書,那也馬上買回來看。

    就是說,可不是說,非得死板的一本本把這批看完。

    而且,我讀書的時間也不是固定的,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只要有空了,就會讀。一點也不強求自己,非要在哪個時間段來讀書。

    對於目標,也沒有任何要求,沒有給自己設定一年非要讀多少本。所以,很輕鬆。

    書單是自己找的,當然大部分都是自己想讀的。

    有時候,也會發現,好像這本書不大有趣,跟自己想的不一樣。這樣的書,知道個大概就好了,很快的。

    一個小方法: 買書,針對某一主題,當然,這主題得是自己很有興趣的,比如說攝影,這方面我是有好多本書的。

    這樣,雖然有很多本書,但讀起來是很輕鬆的。

    因為是同一主題,看過幾本後,或多或少,總會有些重複的內容,所以,會越讀越快。

    攝影類的書,我一天能讀十多本。但,我不是攝影師,只是業餘愛好。

  • 19 # 方復山

    買書和看書,要區分來看待。買書者不一定會看,但看書者肯定喜歡買書。只有那些有精力、有興趣、有時間的人,還能去翻翻書頁。

    這個社會發展如此之快,很多人生活和工作整天忙忙碌碌,很難有時間和閒情去翻開書本,閱讀一本好書。我猜那些買書者,購買時想法很單純很美好,希望自己喜歡的這本書,能帶給自己一些精神食糧,閱讀後能有所啟迪有所感悟有所收穫。

    大家購買一本書,得到這本書,但你不一定就算是擁有這本書中的知識。必須透過閱讀,才能有所得。

    不管買不買書,我希望大家都能養成常看書的習慣和愛好。

  • 20 # 沐小夏愛美食和寫作

    首先,書非借而不能讀也。很多人買了書就束之高閣,認為反正以後有的是時間,慢慢就淡忘了,反而借的書因為著急要歸還所以看的還快一些。

    另外,並沒有培養真正的閱讀習慣,心裡想著讀書,旅行,追求身體和靈魂的自由,一邊卻不斷以工作忙為藉口而並沒有真正投入閱讀,時間像牛奶擠一擠總是有的,關鍵看你有沒有那個決心。

    還有很多人可能根本不愛讀書,心總是靜不下來。買書只是一時興起,看見別人讀書自己也要讀書,於是買了一堆也不見看。

    寧靜以致遠,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inner peace 都是從書籍中得來。偉大的詩人蘇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書籍更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從現在開始,每天擠出哪怕一小時好好讀書吧,你會收穫你想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耳鳴人可以戴什麼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