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劉智慧

    1、抑鬱是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病灶在潛意識中,問題症狀卻是反應在身體上,由行為舉止表現出來的問題形式。

    2、抑鬱指的是情緒狀態,主要是以“悲觀、失落和絕望”誘發的各種心理不適,如:膽怯、恐懼和不自信等。

    3、抑鬱就是自己把自己鎖住了,即便是開鎖的鑰匙在自己手裡也不去用,寧願用頭去撞牆也不肯去解鎖,凡事凡人皆逃避,且不斷的退縮直至徹底自閉。

    以上內容形式,對應出一條只是疑似,兩條初步肯定,三條全中者自己無論如何否認都沒用,抑鬱就是抑鬱了。

  • 2 # 冷夏談心

    不同程度的抑鬱是不一樣的,短期的抑鬱狀態我們都可能會經歷,積極調整會好轉起來的,但是抑鬱症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抑鬱症的表現:

    心情低落思維遲緩認知功能損害意志活動減退軀體化的症狀比較多

    是不是還是不太容易理解,這裡有個相對來說更容易理解區分的辦法:看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是否符合三無,三低,三自。

    三無:無助,無望,無用三低:情緒低落,思維減慢,行動減少三自:自罪,自責,自殺

    首先,我們自己要先理解,然後再爭取讓家人理解,抑鬱症的成因是複雜的,及時就醫會有很好的效果。

  • 3 # 榮格心理

    抑鬱的症狀有: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

    2.思維遲緩 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意志活動減退 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迴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鬱性木僵”,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

    4、部分患者還存在認知功能損害,如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以及軀體症狀,如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等。

  • 4 # 小醫健康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抑鬱情緒 ≠ 抑鬱症

    抑鬱是一種正常的情緒體驗(抑鬱情緒不是悲傷,而是缺乏愉悅體驗),並不是有抑鬱體驗就是得了抑鬱症。

    當我們面對挫折、失敗等負性事件時,產生抑鬱情緒是一種正常反應,一段時間後,我們經過調整是可以走出來的。只有長時間(持續兩週)、無原因處於抑鬱狀態中,才可能是抑鬱症。

    所以,有抑鬱情緒不要緊張,但較長時間的抑鬱體驗是需要警惕的,應該向專業人員求助。

    那麼哪些情況下需要警惕抑鬱症呢?

    抑鬱症對患病者的影響絕不僅限於情緒,還可以體現在思維活動、意志行為和生理等方面。

    典型抑鬱表現可以為“三低”:情緒低落、思維活動抑制、行為活動減少。抑鬱症可以伴有生理不適體驗,常見的有無原因的頭部不適,胸悶等,但一般來說這些不適都無法找到生理疾病的客觀依據。

    抑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且總體療效還是很不錯的疾病。透過系統的抗抑鬱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方式,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或者明顯好轉,但及時診斷、系統治療是取得療效的關鍵。

  • 5 # 安琪兒童青少年心師

    抑鬱心境障礙和抑鬱症是兩回事,主要是症狀持續多久,抑鬱心境障礙超過兩個月就會誘發抑鬱症。其次,抑鬱症只是症狀而已,什麼導致的抑鬱症非常重要!因壓力事件導致的中重度及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預後效果很好!如果沒有原因的抑鬱症,需要去醫院做腦部檢查,排除腦部病變導致的抑鬱症,如多巴胺的突然消失,腦髓炎誘發的等,其次邊緣性人格障礙伴有的抑鬱症狀……所以,如果感覺抑鬱心境無法自行調節,就需要去醫院心身科做檢查,鑑別診斷。安琪

  • 6 # 十八點心理

    首先:心情持續低落。如果情緒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性低落,而體驗不到開心的感覺,那麼就是抑鬱的症狀之一了。一天兩天的心情不好,是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了,經過短暫的調整可以恢復。一週兩週都還是心情低落,那就是有抑鬱的前奏。

    其次:意志力減退。以前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是非常開心愉快的,也是充滿鬥志的,激情澎湃的。能夠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去做很多事情。現在面臨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是不想去幹,沒有什麼意志去進行到底,感覺身體被掏空的感覺。

    其三:行動緩慢。對於一些事情或者人際交往,自己不喜歡了。以前還是很喜歡的,現在的自己能不動就不動,從而產生了一種倦怠的感覺。比較拖延和拖沓,提不起精氣神起來,不願意動彈。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勸說都沒有用。

    其四:社會功能受損。在人際溝通上,工作能力上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水平下降。整個人不是很活躍了,對於有些事情自己不願意去面對,能夠逃避就選擇逃避,從而產生一種孤僻或者自閉的情緒情感了。

  • 7 # 南笙北涼獨自等待

    明確診斷抑鬱症,是認識它、治療它、管理它的基礎。具體來說,針對抑鬱症,目前世界上主要通行的,是兩套高度融合、但存在少許細微差別的診斷標準,一套是美國的DSM-5標準,一套是世界衛生組織的ICD-11標準。咱們中國目前,其實同時參照了這兩套標準。

  • 8 # 明明德123

    抑鬱是一種普遍的情緒體驗,我們有時會毫無理由地情緒低落,但並不是所有的抑鬱情緒都是抑鬱症,只有在這種心境狀態非常嚴重、持續兩週或更久、影響到了我們在家庭及工作中的正常功能時,才被認為是抑鬱症。比如說:

    ① 自我評價或自我價值感下降

    ② 睡眠模式改變,例如失眠或睡眠斷斷續續

    ④ 情緒控制能力降低,易激怒或產生罪惡感,或容易陷入悲觀、憤怒、焦慮之中

    ⑤ 一天之內情緒變化多端

    ⑥ 體驗愉悅感的能力下降

    ⑦ 對痛苦的承受力降低

    ⑨ 注意力很難集中,記憶力減退

    ⑩ 生活動力減少——感覺一切毫無意義,或者沒有值得去做的事情

    ⑪ 活力水平下降

  • 9 # 99開心果心理醫生

    抑鬱的一般症狀表現為:心情經常低落,失眠多夢,食慾不振或者暴飲暴食,對很多事情喪失了興趣,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經常難受想哭或者莫名的哭泣,對於人生很迷茫,自我否定沒價值感,有自殘或者輕生念頭等等

  • 10 # 蓯訫開始

    憂鬱的本質原因是,框架式、限制性的思維模式導致了不能接受自己“不夠好”,抗拒接受“不符合要求”的現狀。這種抗拒如此強烈,以至於耗費了大量心靈能量在上面,反而無力改變現狀。

    基於此,處理憂鬱情緒最好的策略就是,讓自己“再憂鬱一點”,而不是立刻逃離這個情緒。意思是說,先接受“我可以不夠好”這個想法,接受自己目前的現狀,輸了就學會認輸,“不夠好”就接受這個“不夠好”的自己。

    是真的全面地接受、認命般地接受,不是口頭說說而已。面對與接受,是一個必需的、反覆練習、不可缺少的過程。只有透過全然地接受自己,才能夠逐漸瞭解到,自己都長期抱持了哪些限制性信念、框架式思維模式、外在價值標準;才能夠明白什麼是“真正放下”它們;也才能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個人性,瞭解到什麼才能真正讓自己快樂。

  • 11 # 雁過無痕2020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躁狂症以及雙向情感障礙等所有所謂心理疾病的真相

    心理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來越多,讓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絕望,多少家庭瀕臨崩潰,而大多數人還矇在鼓裡,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所有所謂的心理問題,無論什麼型別,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症狀多麼複雜,其實根本都不存在。這些所謂心理疾病為什麼很難治癒?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解決一個本身並不存在的問題,這怎麼可能解決呢?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成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道理一說都明白,所有負面情緒本來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大家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只能把生命解決掉,這就是很多人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不需要解決的。無論生活中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放不下的。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

    人生就是一場戲,何苦這麼認真,何苦與自己過不去。

    其實,現實中比你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誰也沒有辦法。但痛苦有辦法,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我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這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無盡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言歸正傳,這些所謂心理問題的本質和真相又是什麼呢?如果如果我們弄明白了這個,所有所謂心理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

    有人說,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你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謂心理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透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那是低能量狀態的幻想。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你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過去那些困擾你的問題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無論你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麼呢?根源在於錯誤的三觀,追求了錯誤的價值。當前,可以說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錯誤的。追求物質,各種慾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而非索取、壓力大(非要追求一個特定的目標或要求)。由於這些錯誤的三觀,導致我們心裡每一個念頭、所說、所行都是衝著慾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個負面情緒後面都一定有一個慾望。還有很多家長自己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我們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最終正能量越來越少,甚至發展到我們以負能量為榮,以正能量為恥。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每個人表現不一樣,有的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你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誰能把夢境解決了?醒來就是,有啥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沒有誰在懲罰你,都是自己的錯。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外面誰都沒有錯,都是你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你你害你、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錯誤三觀的結果,和你的心理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你的心理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你。

    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你錯了,讓你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有一個執著,都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過去的已經過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沒有人傷害過你,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自己過去所做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知錯改錯,從當下開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孝敬父母,愛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這些本來就是人生的真諦,迴歸人的本性,這些正能量越來越多,你的未來自然就會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教育,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和色情網站等成癮東西,也別再用藥物殘害孩子了!!!

    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人生中所有現實問題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說放不下,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時候都的放下,沒有誰能把它帶走。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沒有選擇,也沒人能幫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一切可能的發生!

  • 12 # 是野草呀

    我們平常說的抑鬱大部分是一種抑鬱的情緒,表現為對身邊的一切失去了興趣,認為人生沒有意義,沒有活下去的動力,感覺到低落無助等等。

    而抑鬱症呢,是一種臨床診斷,比如持續了兩週以上的心境低落,以及興趣喪失,精力減退,以及動作遲緩等等身心上反應,這個時候就不僅僅是情緒問題了,所以不能透過心理諮詢來獲得解決,抑鬱症在心理諮詢的基礎上還得透過吃藥的輔助來完成治療。

    但是就兩者而言,給予他們社會支援非常重要,給予一定的支援會緩解抑鬱的情緒,讓他們感覺到這個世界不是無依無靠的,而目前遇到的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

  • 13 # 精神科胡紹雲醫生

    1、心境低落、情緒不好,患有 抑鬱症的人會感到鬱鬱寡歡、悶悶不樂,開心不起來,高興不起來,嚴重的時候會想要自殺,有一些無望、無助、無用的感覺。

    2、興趣缺乏,興趣明顯下降,以往喜歡參加的活動,現在不喜歡了,包括過去的愛好,現在也不嘗試了,對什麼事情也不感興趣了,吃的也不香了,有些時候為了應付某些社交活動,表面上很開心,實際上內心一點也不開心,經常會看到抑鬱的人不出門、不參加活動、不說話,閉門獨處。

    3、快感缺失,感覺做什麼事情都不對、不能感受到快樂,也不能感受到舒適感以及愉快感,用冷淡的神情看待外界發生的事情。

  • 14 # NowAcceptMyself

    用一張圖,分清抑鬱症和抑鬱情緒

    當有人對你說「我得了抑鬱症」

    你會是什麼反應?

    TA心情不好?TA壓力太大?TA想得太多?

    還是「哦,我最近也有點抑鬱」?

    關於抑鬱症的科普太多了,看得人眼花繚亂,更多的人錯把一時的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畫上了等號。

    不僅是沒看到抑鬱症的可怕影響,還傷了朋友的心,更是高估了自己的「病情」,把自己嚇得不輕。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有啥不同,怎麼判斷自己到底是一時情緒低落,還是患上了抑鬱症?

    讓我們用一張圖來分清抑鬱症和抑鬱情緒。

    『我得了抑鬱症。』

    『啊,我最近也有點抑鬱。』

    ——希望以後這樣的對話能夠少一些

    當一個人對你說出自己得了抑鬱症而不是我覺得我可能得了抑鬱症的時候。

    因為這樣的迴應,像是在說「你只是一時間心情不好,沒啥大不了的,我也會這樣啊」,又像是在暗示你不想聽TA訴苦。

    抑鬱症需要身邊人的陪伴。

    而高質量的陪伴,源自真正的理解。

  • 15 # 大學校園心理一角

    【症狀標準】以心境低落為主,並至少有下列4項,而且持續時間至少2周以上:(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3) 精神遲滯性減退;(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6)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8)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9)性慾減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羅雲熙現在的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