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到中年了
-
2 # 犇淼
世界上無論是思想開放的國家還是思想保守的國家,讓父母向孩子道歉都不太容易。家長怕自己一旦開口向孩子認錯,子女會看不起自己。只是家長們試著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的情形,如果自己父母錯怪了自己,向你道歉會換來你的輕視還是尊重呢?
自己小的時候,父母有沒有向你道歉過呢?可能大部分的答案是沒有。但是父母會用抱歉的表情向孩子表示“我知道剛才錯怪你了”。還有些父母會在事後用意想不到的禮物來表示歉意,彌補傷害。當時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原本憋著委屈的心一下變得痛快了?雖然沒有張口說對不起,但是父母肯定了自己是正確的。只要做出這樣的表示我們的心情就會變得很愉快。
如果父母最終沒有表示任何歉意,明明是父母錯怪了自己卻橫加指責,我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不管那個事情到底誰對誰錯,我們的心裡會產生對父母的憤怒和怨恨。
無論多麼寬容的人在被冤枉的時候,都會產生憤怒和怨恨。孩子意識不到那個冤枉自己的人並不是有意傷害自己。明明不是自己做的事情,卻要受到指責,防禦性強的孩子可能會做出過激的反應。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一旦發現自己冤枉了孩子,雖然很難放下架子,但是立即道歉還是很有必要的。假裝沒覺察到誤會,希望混過去,孩子會抱有“爸,爸明知道自己錯了卻不說什麼,看來明天要買禮物補償我”的錯誤認知。
孩子聽到這句話後,原本垂著的頭會突然抬起來,臉上的表情也會從沮喪馬上轉成喜悅,眼睛都會閃閃發光。孩子因為父母這句話感到自信,感覺父母也像對大人一樣對待自己了,不由自主地自豪起來。父母根本不必擔心道歉會被孩子輕視,事實上孩子會更信任勇於自我檢討的父母,會更親近他們,覺得他們很有勇氣。但是也不能為此就毫無顧忌地隨便認定孩子的錯誤,發現不對再道歉。父母總是誤會孩子,會使孩子懷疑父母的判斷能力,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的信賴感和威信力都會下降。
教育應該用於制止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指責孩子本身。父母道歉的時候也一樣,生氣的時候跟孩子嘮叨,之後發現冤枉或者誤會了孩子,如果對孩子說:“爸爸錯了,對不起”,年幼的孩子會簡單地認為:“爸爸做錯事,爸爸是壞人”。這個時候如果說:“沒有聽你解釋,就跟你發脾氣,對不起呀”來表達歉意,孩子就會理解爸爸的想法。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誤。人人都可能犯錯,犯了錯誤能夠改正過來是很大的一件好事,犯了錯誤如果不知悔改,才是真正的過錯。我們不要不好意思道歉,有勇氣承認錯誤的父母可以給孩子信任感。
請關注“激情還是基情”,每天更新
-
3 # 茶香茶手機使用者6900660184
會,我一般是直接道歉,並告訴他我為什會錯怪他,說錯的話應該怎麼說,這樣可以顯示出自己的真誠,不要小瞧孩子,更別糊弄孩子,孩子可以從你的面部表情及語氣的輕重緩急讀出許多資訊。他一般會接受我的道歉,有時我也會因為這受到懲罰,或者說是他乘機要一點補償。
我覺得父母向孩子道歉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人無完人”,再者,父母也不是生來就會做的,是需要不斷學習提高的,而孩子也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只是早與他們出生,有剪不斷的血緣關係。父母向孩子道歉也不是什麼丟人現眼的事情,反而可以督促自己的成長:不能總讓孩子抓住父母的辮子,要不我們這第一個領路人是不是不稱職? -
4 # 長頸鹿媽媽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學會向自己的孩子道歉!
看著你熟睡的面容,眼角還帶著淚痕,我的心底泛起深深的內疚,對不起寶貝,我想我不夠愛你 , 至少不如你愛我!
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對你發脾氣,甚至會避開你。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卻阻止你對我發脾氣,還會批評你,而你不但不討厭我,還要想方設法討好我。
當我累了的時候,我就想自己一個人待著,不許你來打擾我。
而當你累的時候,我卻還希望你不吵不鬧,自己入睡,而你即便不情願,也照做了,只是闔動的睫毛在訴說,你多麼需要我的懷抱;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我總喜歡對你指手畫腳,做不到就大聲喊叫,還美其名曰 " 批評教育 ", 而你不但不敢對我指手畫腳,還努力地憋回眼眶裡的淚,剋制自己的恐懼來討好我。
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我總喜歡用哄騙、恐嚇的手段來讓你做一些事情,而你依然對我信任有加。
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多少次對你說:" 我不理你了。"
而你的心從沒離開過我,連視線也沒脫離過。
多少次我把你推開,而你依然抱著我的大腿。
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有的時候,我不想吃飯就不吃,或者想辦法換口味;
你也有不想吃飯的時候,可是我讓你必須吃;雖然你不情願,還是一口接一口嚥下去了;
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我總是很忙,不是忙家務,就是忙工作,空下來的時候,忍不住拿起手機,卻忽略了其實應該抱一抱你,給你講個故事;
但是你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來找我,甚至願意跟我一起看自己看不懂的手機,只要在我的懷裡,你就滿足了!
我會向你學習,像你愛我那樣的愛你
-
5 # 曾敏敏老師
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是我錯了,作為母親,我會向孩子道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確定是自己錯了,父母應該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從言語和行動上,讓孩子知道:知錯就改,善莫大焉。這樣,孩子才能更深刻的記住勇於承認錯誤,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心。下次,孩子再遇到類似的問題,不至於還沉陷在錯誤的深淵裡,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
6 # 怪獸bobo
人無完人,孰能無錯。父母在有些時候會做錯事,想孩子道歉就變的很重要,該怎麼樣向孩子道歉呢?
首先,我們要選擇合適的道歉方法。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媽媽不用講太多的道理,只要用具體的行動、表情或者語言,讓孩子知道媽媽做錯了事情,在向他表示歉意就可以了。孩子瞭解到了媽媽的做法是錯誤的,就能夠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媽媽在向他們道歉的時候,一定要說明自己哪裡做錯了,並且告訴他們原因。這樣孩子才能用自己的思維做出辨析,以後避免發生類似的錯誤。
其次,要注意道歉的態度。
媽媽向孩子道歉,態度很重要。如果媽媽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或者遮遮掩掩、輕描淡寫的,不但不會讓親子關係變好,還可能會引起更多的誤會。因為孩子會從媽媽的態度裡看出媽媽是否真誠,是否願意正視自己的錯誤,如果他們覺得媽媽只是敷衍了事,那這種道歉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我們是要透過道歉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受到了媽媽的尊重, 而不是去應付孩子,所以道歉一定要真心真意、心平氣和,而且道歉要有原則,做錯的事情要承認,沒有做錯的事情不能胡亂道歉。不能因為孩子的情緒波動,心疼孩子,就一味地給孩子道歉,也不能為了取悅孩子就沒原則地自我批評。這樣,媽媽的威信會很容易喪失。
第三,要讓孩子明白道歉的原因。
媽媽向孩子道歉要實事求是、就事論事,並且一定要告訴孩子,媽媽是因為什麼原因才向他道歉的。要向孩子解釋清楚自己做了什麼錯事,說了什麼錯話,可能會產生什麼樣不好的影響。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媽媽為什麼會道歉,也就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
7 # 小爬媽媽
我會道歉。
道歉我覺得有兩個動機:一個是自己真的意識到錯了,真心道歉;另一個是示範給孩子看什麼叫道歉。真正能觸動孩子內心的肯定是第一種做法,所謂“言傳身教”並不是父母懂多少教育的手段,而是父母自己為人是否真誠,父母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正確。
向孩子道歉。教會孩子做錯事後主動道歉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能在自己犯錯後也向孩子道歉,用行動演示該如何道歉要比強迫有效的多。而且,我們也可以由此來提醒孩子,父母一樣是不完美的,是會犯錯的。向孩子展示一個真實的自己,不僅不會削弱父母的威信,更彰顯父母的自信,也是和諧親子關係建立的基礎。
-
8 # 積木育兒
現實生活中,幾乎每一個父母都會犯上述列出的那些錯。那麼,我們到底該不該給孩子道歉?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以說,向自己的孩子道歉,是父母能對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孩子那麼小,有道歉的必要嗎?
一位媽媽講了自己和孩子的一件事: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大多數家長就像這位媽媽一樣,在孩子面前做錯了事情,要麼轉移話題,要麼敷衍了事,要麼就是用家長權威鎮壓下孩子的不滿。一位家長曾這樣說:“給孩子道歉,他還不得爬到我的頭上了?而且他那麼小,懂些啥?”他的話無疑道出了大多數父母的心聲,但卻完全漠視了孩子的感受。
其實,權威不是靠硬撐裝出來的。好的父母權威,要靠孩子發自內心尊重才可能建立。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則先要學會尊重孩子。
向孩子道歉這個行為本身,就意味著對孩子的尊重。而且,這行為也對孩子做了很好的示範,用行動告訴了孩子:掩飾或者否定無助於問題解決,承認錯誤和缺點,並著眼於如何改進和提升,才是成長的一部分。勇於向孩子道歉的父母,是值得尊敬的人。有這樣的父母,孩子也將成長為這類人。
所以,父母做錯了事,只需蹲下身來,看著孩子的眼睛,真誠地跟孩子說一聲,“對不起,我錯了。媽媽今後一定……”
需要提醒的是:向孩子道歉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自己哪個事情做錯了,哪句話不該說,以及為什麼要向孩子道歉。否則,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孩子還會覺得父母反覆且奇怪。
道歉可以,但不要補償過度。
這位媽媽內心充滿了自責,覺得自己是位不稱職的媽媽,不應該對孩子發火,更不應該打孩子。的確,打孩子確實不對,但打了一次孩子並不能說她不是稱職的媽媽了,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不如換個角度:父母犯錯,恰是父母提升自我的一個機會。所以,別對自己太苛刻,冷靜下來,然後解決問題。
首先,想要用物質去補償孩子,肯定不妥。這樣做會容易讓孩子對“愛”產生嚴重的曲解:媽媽的愛、歉意、愧疚等可以用物質來衡量和交換。那麼,可能今天孩子會要假的機器人,明天就會要真的機器人,父母給不給呢?不給,在孩子看來,那就是父母不愛自己的表現。很多自私的孩子、俗稱的“白眼狼”孩子,就是這樣被“物質補償”養大的。
對於上面案例中的媽媽來說,孩子之所以不理睬自己,其實就是在等一個與媽媽和解的機會。這個機會孩子自己不會尋找,需要媽媽主動去製造。比如,找一個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合適的環境,提出跟孩子好好聊聊那天晚上發生的事情,並且誠懇地跟孩子說:“你是不是還在生媽媽的氣?媽媽想跟你說對不起。那天媽媽因為太累太困了,情緒不好,結果就打了你。”
一般聽到大人這樣說話,孩子內心繃著的弦兒基本也就變柔軟了。也有時候,孩子可能之前積累的負面情緒終於找到了出口,大哭起來,甚至表現出對媽媽的攻擊,但這個時候,只需要媽媽一個溫柔的守候、親親抱抱,很快親子之間,也就能和解了。
情緒平復之後,不妨好好聊聊如何解決晚睡問題。如可跟孩子商量:幾點應該上床;關著燈講一個故事就睡覺;關燈後就應該保持安靜等。
從個體發展來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是指向分離的,孩子只有經歷依戀父母——質疑父母——挑戰父母——脫離父母束縛的過程,才能獨立於父母,成為獨立的個體。所以,父母從神壇上走下來,平等與孩子相處無疑將親子關係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在我看來,這也是父母對孩子道歉的最大意義所在。
所以,請記得:我們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父母,我們的兒女,也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孩子。但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卻可以創造完美的家庭、和諧的親子關係。
-
9 # 紫水晶129856045
我會向孩子道歉啦!這種道歉並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行,反而讓他透過父母的道歉行為學會了承擔。有一次大概是下午五點半左右吧,我正在廚房做晚飯,開著油煙機炒著菜,可視電話響了,我跑出去看,原來是孩子回來了,之前我每天晚上都會要求孩子整理好書包,包括家裡的鑰匙要帶上,這次她居然又沒有帶,這種情況發生很多次了,今天準備要好好教訓她,可半天她都還沒有進來,我心裡不高興了,這孩子就幾步路都要走這麼久,更得收拾了,這時可視電話又響了,居然還是孩子,我在電話裡說,我開了門你怎麼半天不進來,‘媽媽你大門沒有開啦’。當我確定門禁開啟後就等著她進來,一會可視又響了,還是這孩子,我惱了,‘媽媽你開啟大門,你鎖住了我進不去!’怎麼回事?我開啟門準備出去看個究竟,瞬間我呆住了——原來我把家裡的大門給反鎖了,我開的一直是單元門!孩子進來後說她一直打手機我沒有接,敲門我也沒有開,在門外喊也沒有迴應,她只好一次次的按可視電話了,天,手機在臥室充電,油煙機聲音大根本聽不到敲門聲和喊聲,孩子不是沒有帶鑰匙,而是我一次次出問題,“親愛的寶貝,對不起對不起,害你半天進不了家,還冤枉你沒有帶鑰匙呢,是媽媽的錯,對不起哈”,我抱著她,孩子傻傻的笑著說“沒有關係啦,知錯認錯就是好媽媽”,然後就在我臉上親了一下!剎那間我的心裡真的好溫暖。
-
10 # 枕邊小札
看孩子的年紀來決定吧。
如果已經懂事,那就直接明白的告訴他,媽媽錯怪你了,對不起。要真誠。之後還可以跟他分析一下你當時的想法,感受,讓他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或許還能加深感情和了解。
如果孩子還小,也可以表達,但就要多用肢體語言,而不是語言了。比如擁抱孩子,為孩子做一件他很想要你做的事情(例如烤蛋糕),或者給他講個關於爸媽給孩子道歉的故事之類的。
你可以讀讀《愛的五種語言》這本書,可能會有些啟發。
-
11 # 星麻
不少孩子在童年時留下陰影,就是因為家長冤枉了孩子卻沒有歉意的表示。家長向孩子道個歉,有何難的?無非就是不願放下做家長的架子。相信如果父母能及時給孩子一個適當的道歉,心理陰影就不會跟著孩子的成長過程。另外,我覺得,家長向孩子道歉的技巧就是“沒技巧”,明確的道歉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其實,不少父母心裡並不是沒有歉意,只是不習慣明明白白地向孩子道歉,於是用對自己好的形式來表示歉意。但年齡小的孩子,不容易理解這種道歉方式,只記得自己莫名其妙地受了委屈。所以,明確的道歉,才能讓孩子更相信父母能給自己一個安全、公平的家。
-
12 # 堯媽成長記
會的!而且態度非常誠懇的向孩子道歉!
有一次那會兒我心情非常的煩躁,剛滿三週的堯堯一遍一遍的問我好多問題,開始還好,問了一連串還沒有停止的意思,我就很不耐煩的回了他一句:“不知道!”他嘴巴張的好大,眼睛一閃一閃的看著我委屈的說:“媽媽,你好好說話可以嗎?”我愣了一下,發現自己有些過分,蹲下來看著他,很誠懇的對他說:“對不起兒子,媽媽錯了,不該這樣給你說話,你能原諒媽媽嗎?”他看著我的眼睛說:“沒事兒!”瞬間我的眼睛溼潤了!
是的父母和孩子要互相尊重,並不是父母高高在上,讓孩子感覺有一種不可逾越鴻溝,所以父母覺得自己在孩子面前做錯了,可以大方誠懇的向孩子道歉的,孩子也會欣然接受父母的道歉的,切記不要把一切的過錯都推到孩子身上,這樣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
13 # 沙河粒沙
首先我會道歉,孩子6歲多的時候,我和他媽媽離婚,這麼多年我一個人把他拉扯大,一個人帶孩子,難免脾氣會很大,有的時候會不分青紅皂白,劈頭蓋臉的把孩子罵一頓,難免會冤枉孩子,但是,只要是我的錯,我都會誠懇的向孩子道歉,並會對他說對不起,寶寶冤枉你了,是爸爸錯了。如果是孩子的錯會給他指出來,讓他改正,現在快17歲了,已經順利的度過了青春期,為他感到自豪。
-
14 # 江心白1
會。我不小心弄痛了他會道歉,弄壞了他的玩具我也會道歉。我弄痛了他,我道歉之後我會解釋原因,撫摸他痛的地方;弄壞了他的玩具,我道歉之後會解釋原因,修好他的玩具。可能以後我也會誤解他,可能回答他的問題會回答錯,可能我傳授的經驗和方法於他不適用,但是我都會和他闡明緣由,該道歉道歉。雖然他現在還小,但還是把他當作是大人一樣在溝通、交流、處理問題。
因為我覺得孩子和成人一樣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擁有獨立的人格。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在親子關係上,我此生追求的就是和孩子做好朋友。
我認為,這樣做的好處如下:1.孩子不會覺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是與他平等的。長此以往,他足夠信任父母。2.給孩子提供一個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總會碰到問題。要是孩子能在父母身上習得一些社交技能,那麼,他在獨自處理問題的時候就能得以運用,也不會因為處理不當而引發更大的衝突,更有利於他的親社會性的發展。3.緩解他當下的負面情緒。
養育孩子就是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過程。希望孩子有禮貌、講道理、與人為善,那父母自身也該是這樣啊。模仿是孩子學習的主要方法,所以,言傳身教比大講道理來得更有效。
-
15 # 小小花的妹妹
從小,父母教育我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往往他們做錯了事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是我孩子,說你兩句怎麼了”,諸如此類。畢竟父母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的形象,又怎麼會錯呢?有時候他們意識到自己錯了,也很少會說對不起,反而會從其他方面婉轉地表達歉意,畢竟還是父母都要面子的嘛。要問我見過爸媽道歉時有哪些表達方式?哈哈,這就不得不說了。小時候老跟隔壁家小孩打架,人家一找上門來媽媽不管對錯都會先揍我一頓,寶寶委屈別怪我離家出走,可是每次媽媽找到我都會先來一句:“回家吃飯了,有你最喜歡吃的肉。”我能怎麼辦,吃人嘴短。中學時每天早上都是爸爸送我去上學的,可是每次都睡過頭,導致我天天都會遲到被學校通報批評,別提多丟臉了。一開始我還催,生氣乾脆不叫了,後來爸爸終於意識到錯了,每天早上會調七八個鬧鐘,鈴鈴鈴響個十幾分鍾才總算不遲到了。(雖然吵到的都是我……)大學暑假回家爸媽特別嫌棄我黑,總是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來。然後我就生氣了,跟他們冷戰了好幾天。可是怎麼都想不到他們竟然能連續幾天都開啟家庭雲tv端點評我的照片,兩個人還在我面前一個勁的說好看,真不知道該不該原諒,想想都哭笑不得。 有人說,父母在等孩子說一聲謝謝,而孩子在等父母說一聲對不起。但很多時候都已經藏在了生活的小細節中。
回覆列表
會的,如果說是自己的錯,那麼長輩這個角色更應該很好的發揮,我們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標杆,你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成長,我們一定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