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達文心
-
2 # 港片集結地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湧現出一批優秀作品,可以說是歷史最高峰,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當時娛樂圈很多知名的演員,依靠自身的魅力和商業片本身的製作能力,使得香港電影,在內地,臺灣以及全球華人的心目中,獲得認可。出色的作品也為港片帶來了無限的資源。利用這種迴圈,讓香港電影更加的繁榮。
隨著時代的發展,海外電影的大批次湧入,直接衝擊了香港電影。隨著越來越多的海外優秀作品的出現,香港電影這些年卻在原地踏步,這讓好多電影人心裡打起了退堂鼓。
另外,觀眾的愛好廣泛了。時代在進步,進入大眾視野的越來越多。導致觀眾從以前的選擇單一,到現在的琳琅滿目。
在那個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裡,小港認為經典的影片那是數不勝數,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今天再給大家推薦幾部:
一《暗花》
這是1998年上映的一部警匪動作片,梁朝偉飾演的是一名幫派警察(名為警察,實為給幫派效力),他把一個警察的壞,演到了極致。而劉青雲飾演的是一名人狠話不多的殺手。劇中主要講述,腐敗警察與殺手之間的一場博弈,可是最後他們只不過是幕後黑老大洪先生的棋子而已。劇情緊湊,層層相扣,喜歡這類劇情的小夥伴們,去看一下。
二、《喋血雙雄》
熟悉港片的小夥伴對吳宇森應該不陌生,而《喋血雙雄》作為吳宇森暴力美學的代表作,可以說是當之無愧。在本片中,飾演殺手的周潤發與飾演警察的李修賢亦敵亦友,兩人的身份衝突,但又能合情合理的和平相處。到最後,兩人合作殺掉敵人。在警察的角度上,和一個殺手一起合作,是不對的,但是為了兄弟情義,無話可說。
三《阿飛正傳》
提到港劇的話,王家衛的文藝片是必不可少的,《阿飛正傳》作為當時文藝片的代表作,也不足為過。本片以60年代初期的香港為背景,講述是一個在當時極為孤傲與叛逆的青年,他的感情生活與內心活動。在第十屆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張國榮也憑藉本片贏得金像獎影帝的稱號。本片也雲集了很多大片明星,比如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等。
近幾年,香港電影正在一步一步的從寒冬中走出,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影人,為香港電影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廣大觀眾帶來越來越多的精彩影片,華語電影也會越來越輝煌。
-
3 # 南昌後浪
小時候作為看港片的我,曾經對此也是感慨萬千。
港片承載著我們一代人的記憶。
周星馳,梁朝偉,周潤發,張曼玉……
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帶來的都是一些永恆的經典。
但是當我長大了以後,看過了國內外很多優秀的電影,閱片量上去了以後,我的認知慢慢發生了改變。
小時候看香港電影,大部分時候看的是熱鬧,只覺得香港電影很熱鬧,很刺激。
後來我開始覺得香港電影的成功主要是在那個時代下,香港電影人激進而大膽有創意,
一部電影的投資並不是很高,但是回報常常很動人。
實際上,香港電影主要是在型別片上大膽創新,實則華語電影的巔峰還是1993年陳凱歌拍的《霸王別姬》。
張國榮在參演了該片之後,感觸良多,覺得這種對細節的追求,和對電影品質的不懈追求才是真正的拍電影,他在那之後漸漸的少接了很多賺錢的爛片。
香港迴歸後,國內電影市場飛速發展,而大量的資本進入了電影屆,而香港很多電影人紛紛選擇北上,但是成功者寥寥。
面對大資本的注入,電影的規模跟以往的港片比不可同日而語,這個時候以創意和效率取勝的香港電影人紛紛顯得水土不服。
而國內的電影人在網路新時代下紛紛崛起,很多非科班出生的電影人給大陸型別片電影市場帶來了新血液。
而現在香港本土還是有杜琪峰,王家衛等老牌電影人還在支撐著香港電影的舊日輝煌。
所以不是香港電影越來越差,只是他們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的腳步而已。
-
4 # 富貴田園007
早期的香港電影非常厲害,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文武英傑哥四個的鬼馬喜劇“半斤八兩”這個系列,還有就是黃百鳴公司拍的一些喜劇開心鬼系列,五福星系列洪金寶,曾志偉啊,還有更主要的是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的《英雄本色》系列,然後是王晶的賭神系列,就這些對我們的影響太深了。而那個時候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你別說是碾壓大陸電影,亞洲範圍內伊朗電影,日本電影,韓國電影都幹不過,這樣的電影一度成為除了好萊塢之外的第二大電影基地,歐洲人也幹不過他。當時李小龍電影風靡世界,香港當時的功夫片世界老大那不光是李小龍,李小龍之後有成龍,之後黃飛鴻拍了一百多部。所以那時候是香港電影的高峰期。為什麼那個時候香港電影那麼厲害?當時香港電影的資金很充足,邵氏公司邵逸夫有大量的錢投到電影裡,相比亞洲其他的地方對電影工業倒是沒那麼重視。
香港電影的沒落,首先一個香港電影自身出現問題,地方就這麼大,他的文化創造力再厲害,他是個彈丸之地,他的後勁不夠,而且那個時候電影裡賺錢副作用上來,黑社會控制電影,這些對電影都是很大的負面影響。而這時候好萊塢電影大量的進入亞洲市場,香港電影根本就不行了。一批電影人流失海外,還有很多香港電影界的導演,演員紛紛北上,所以這個金錢效應造成的香港電影越來越北上。人才流失,投資少多種原因造成今天的現狀。
-
5 # 小金每日影評
香港電影相對而言不是越來越差了,而是觀眾審美已經發生改變。
從《古惑仔》到《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都是以前的回憶。
但是如今在拍像這種電影,可能人們並不會買賬了。
觀眾的品味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再拍像這種電影,很多人都會對此無感,甚至可能會變成差評。
而感覺最讓我感到經典的應該是《英雄本色》了。
而電影中的許多東西一直是在後來都支撐著我。
-
6 # 二樂剪輯
香港電影的衰落,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外因:外因:1.國外電影業的崛起:1997年,《泰坦尼克號》獲得21億美元的票房。而同年的香港票房冠軍只有4500萬。從97年開始,香港的海外市場敗退,本土市場也受到擠壓。而在國外電影蓬勃發展的同時,香港電影卻仍是踏步不前,票房冠軍仍然在三四千萬左右徘徊。2.觀眾喜好的變化: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加上美國大片的衝擊,觀眾開始追求更高製作,更新穎的電影。而香港電影仍是那幾樣,並沒有出現真正的創新。3.國際經濟局勢的影響:97後,國際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各國電影的發展,韓國,美國都出現了不少優秀的電影,而原先投資香港電影的臺灣金主也開始撤資,香港電影的市場和資金供應都受到影響。這些原因也形成了惡性迴圈,讓香港電影的崛起變得更難,也很難重現當初的繁榮景象,再湧現出往日的經典電影了。
-
7 # 小鎮慕先生
1985-1996年。香港湧現大批優秀電影香港湧現大批優秀電影,票房冠軍成績上漲到5700萬元,達到了階段歷史的頂峰。這個時代可以說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強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業片製作能力,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電影在臺灣、新馬泰等海外華人社會同樣獲得認同。同樣,出色的電影為香港電影帶來大量的資源。使得香港電影更加繁榮,但為什麼從97年開始,香港電影就開始沒落,鮮有優秀的電影出現呢。內因:1.邵氏對香港電影業的壟斷,提及香港電影,必定跳不過邵氏。當時的邵氏電影可以說是獨大,有演員有片場有影院,全產業聯動。而且當時的演員全靠工資生活,任你的電影再火也不會有太多的額外收入。這些大量減少了電影拍攝的投入,所以縱然電影票房不好也不會有太多的回本壓力。但這也讓邵氏並沒有繼續加大電影的投資,儘管香港電影那時一片繁榮,但是成本的限制卻讓其沒有足夠的進步。雖然邵氏對香港電影做出了貢獻,但是以其體量,是否做的足夠多呢?2.資金問題:粗製濫造的電影導致資金回本困難,無法儘快投入新電影的拍攝。本土經濟不景氣,外商開始撤資尋找新的市場。當時的年代,雖然大陸已經定下對西開放的基本政策,但是中西方在政策,貿易,法律上仍有很多問題出現,這時候,被英國統治一個多世紀的香港就成為大陸同西方及臺灣的經貿中轉地。但是隨著大陸開發政策的逐漸實行和落實,香港的經濟也收到衝擊。3.演職人員:提起香港電影的衰落,估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好演員好導演青黃不急,但為什麼我放在後邊說,因為這其中有這因果關係,正是因為香港市場受到衝擊,周潤發,成龍等投身好萊塢,但當時的香港環境卻沒法迅速造一匹新星出來。香港電影的衰落,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外因:外因:1.國外電影業的崛起:1997年,《泰坦尼克號》獲得21億美元的票房。而同年的香港票房冠軍只有4500萬。從97年開始,香港的海外市場敗退,本土市場也受到擠壓。而在國外電影蓬勃發展的同時,香港電影卻仍是踏步不前,票房冠軍仍然在三四千萬左右徘徊。2.觀眾喜好的變化: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加上美國大片的衝擊,觀眾開始追求更高製作,更新穎的電影。而香港電影仍是那幾樣,並沒有出現真正的創新。3.國際經濟局勢的影響:97後,國際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各國電影的發展,韓國,美國都出現了不少優秀的電影,而原先投資香港電影的臺灣金主也開始撤資,香港電影的市場和資金供應都受到影響。這些原因也形成了惡性迴圈,讓香港電影的崛起變得更難,也很難重現當初的繁榮景象,再湧現出往日的經典電影了。
印象比較深刻的香港電影,無疑那部《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這部電影是由劉鎮偉指導,洪金寶擔任動作導演,劇中的大腕可以說非常多,有張國榮,林青霞,張學友,張曼玉等,一部典型的喜劇電影。
其實這部電影,製作的背景,可以說有些“病急亂投醫”。當時製作班底,是電影《東邪西毒》的原班人馬。當時製片方為了保險起見,所以才有了這部電影。因為拍攝的時候已經接近歲末,所以就會以賀歲片的形式製作。
這一部電影非常的搞笑,充滿了無厘頭色彩。電影顛覆了,以往的武俠的某些理念,沒有什麼俠義觀念。劇中的每個人物,可以說都有自己夢想,像公主是為了復仇,想要拿到真上乘武功。東邪是為了美女,所以一心想要除惡。歐陽峰的目的,是想當國王。而洪七公的目的,是想跟表妹成親。這部電影也沒有什麼匡扶正義,到了結尾的時候,最後拯救的人,根本不是什麼俠士,而是虛無縹緲的神仙。
有時候真的佩服導演的想象力,很多“橋段”讓人覺得十分的搞笑。有時候不經意間,反倒成了經典。像張學友在片中唱的那首《我愛你》,這首歌成為劇中的一大亮點,時隔多少年大家依然念念不忘。梁家輝和張國榮在劇中,也展現了自己的喜劇一面。尤其那首《相思燕》,可以說是張國榮現場編的詞的,也挺搞笑的。這些演員過去演的電影,喜劇天賦並不是特別重。不過也是為了演好這部戲,可以說“絞盡腦汁”,這也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
-
8 # 塵世三千皆似電影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塵世三千,皆似電影!
香港電影的沒落,是所有人的共識。從上個世紀開始,香港恐怖片,武俠片,搞笑片,黑幫電影百花齊放,但是自從九十年代後期,特別是兩千年後,香港影壇的百花齊放不復存在。
其實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部分是由於青黃不接。
實力派演員青黃不接隨著包括林正英在內,眾多演技出色的演員逝世,新一批的演員還沒有培養起來,導致香港影壇從上個世紀末到這個世紀 初開始青黃不接,直接導致演員的一個斷層。
日益增長的社會物質需求導致演員的浮躁,很難靜下心來磨練演技與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相對應的是社會誘惑增多,很多人開始浮躁,很難靜下心來磨練演技,且因為看臉社會,偶像派演員受到熱捧,導致老演員不得不開始轉型,自然也就必然會導致了香港電影的沒落。
實力派演員北上內地撈金,加速了其沒落程序從本世紀初開始,眾多香港演員開始北上內地撈金,從最開始的陳鍵鋒,霍建華等等之類的實力明星再到TVB的當家花旦,無一例外。
以上大概就是香港電影沒落的幾個主要原因。
而我覺得最經典的香港電影應該是呂良偉主演的《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
其完美演繹了杜月笙的一生,講述了作為上世紀的上海三大亨之首的青幫大佬,在軍閥混戰、抗日戰爭,新中國建立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大佬的心路歷程。
-
9 # 環韻燊
主要還是亞洲四小龍的黃金期過去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期恰好是亞洲四小龍的黃金期。以前香港社會蓬勃發展的時代恰好是經濟電影的黃金期,純天然的美女帥哥還有才華橫溢的導演作曲演員都一數一把。因為香港的精英大多數都是建國後那一段時期從大陸移民過去的,現在那些人都老了,經濟的中心中心也轉回到大陸當然衰落了,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是一個商業化物質化快餐化的時代,環境逼迫人為利益金錢拼搏,現在的低俗粉絲又那麼多,專捧那些小鮮肉,真正沉下心做藝術的電影人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寫不出內涵深刻情節吸引人才華橫溢的故事劇本,和難忘經典的音樂,所以,衰落了。
-
10 # 小九電影
香港電影開始走下坡路,準確來說,應該是千禧年後。電影《無間道》的成功,讓陷入谷底的香港電影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之後各種這個型別的電影成為了香港電影的主流。電影風格的單一,讓其他型別片的演員、導演等各種人才,開始外流,主要就是北上大陸,畢竟內地的電影市場之龐大,使得各種資源開始傾斜。
更有之後,香港出品的電影要在內地影院上映,演員就必須要有內地演員參演,這個苛刻的條件,間接或者說直接導致了香港女明星的消失。香港最近的女明星,能叫得上名的,只記得文詠珊。上一個現象級的女明星就是張柏芝,不過離她憑藉《忘不了》這部電影拿下影后,已經是15年前了。
其實說白了,香港電影之所以能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全亞洲,甚至全世界,根本上並不是香港一地的優秀。主要是因為那個時代,內地的各種限制,使得中國文化只能透過香港這個自由地,向全世界宣洩。
那個年代的香港電影,大部分的創作人、演員,甚至資本都不是來自香港本土。可以說當時的香港電影圈是集合了所有華人在這一領域的精華,才創造了那樣一個輝煌的電影時代。
當國家政策開始轉變,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口開始改變,各種資本的倒流,香港電影再也無法從中吸收到養分,有天賦的新人培養不起來,那些稍有成就的,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會離開香港北上內地發展,惡性迴圈下,現在能撐起香港電影的就只剩下那寥寥的幾人了。
最後推薦一部電影,我覺得這是一部很有香港風格的電影,各種明星,各種搞笑,各種天馬行空,還有各種的才華。甚至當年拍攝都只用了短短的27天。
可能有鐵粉一看就知道是電影《東成西就》。一部怕另一部電影虧太多,而即興創作的電影。短短27天拍攝的電影,卻成了影史上的經典電影。
————————
輝煌的時代,都是讓人們去回憶的,就融通我們一直懷念強漢盛唐一樣。不過,已經過去的終究是過去了,希望中國電影能在可見的未來裡,能再創造一個輝煌,不要再單純地為了資本而創作。
-
11 # 雨清寧
那是香港的新生代演員正處於青黃不接時期,加上內地各方面迎頭趕上,而香港的還是處於以前的審美角度去拍攝,吸引不了新時代人們的眼光和愛好,要學會與時俱進才行。我覺得最經典的電影還是王祖賢和張國榮的《倩女幽魂》
-
12 # 和漆哥一起聽音樂
一點淺見吧。香港電影的輝煌時期大約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候人們愛看港片港劇。《上海灘》萬人空巷,一曲浪奔浪流唱遍大江南北。緊隨其後的《射鵰英雄傳》更是揭起一股空前的武俠熱。人人愛看那時的港片。網上很多人把那時的劇照截下來,你看霞玉方紅個個大美。真美,美得不可方物,幾乎是所有80後的夢中人。所以很多人覺得近年港片不出彩是少了美女,整容臉讓人齣戲,整容臉毀了香港電影。當然不是的。你截下美女圖,就只看到美女。其實你試著截下老港片,尤其是武俠片,任意一針,看,都是美的。真美,那就是古詩詞,古畫。上個月去博物館看古畫展,說實話我不是很懂畫,可我看到那些飄渺孤峰上的高僧羅漢,玄女仙娥時,我頭腦中閃現的就是小時候老港中靈動的畫面。
電影它是一種文化,它不會脫離社會而存在,而香港的歷史賦予它得天獨厚的條件,它即有中國傳統色彩,又具西方格調。以至於香港這一小小的蛋丸之地竟顯出一種海納百川的氣象。這也成就了上世紀老港片的輝煌。
我並不明確的知道港片從何時開始衰落,只記得第一部令我失望的電影是《新蜀山奇俠傳》空洞的特效,浮誇的服裝,早沒了老港片的味道。然後一部接一部《千機變》什麼的爛到一度我懷疑自己的審美和取向。
如果讓我總結一句話去點明它衰落的原因,我並不敢總結,但我可以猜。我猜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和它這座城市一樣,它變得狹隘了,捉襟見肘的格局,自傷自憐的胸懷。其實就如人一樣,這座城市老了,它的新陳代謝慢了,所以它的一切都老了。銀幕上都是年輕的面孔,撲面而來卻是暮氣沉沉。
-
13 # 好劇隨心說
在十幾年之前,香港影視發展的尤為突出,他們的影響深遠,小時候看的影視劇,成龍,周潤發,劉德華,李連杰,張衛健,那時的TVB真的人才濟濟,現在落寞了。為什麼呢?
內地的發展內地的發展可以說對香港影視有很大的衝擊,以前其實兩者的差距很大,隨著發展,我們內地很多地方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有錢人香港可以說很多,現在的有錢人內地是不是更多,有錢就代表一種資本!發展是配套的,無論是網路,還是科技,都得到很大的發展 ,就拿電影院來說,三年的變化就很大,高中我們縣電影院破破爛爛的,但是現在影視城就有好多,配套裝置發展起來了,要不然電影能隨隨便便就十億票房!
時代感很多人說香港電影落寞了,但是我想說的是香港電影有一點好處就是時代感!所謂的時代感可以說在一些古裝劇還有近代劇中尤為重要。說實話,現在的電視劇時代感很差,讓人進不去那個場景,但是香港的影視劇可以說時代感很強。很多時候說香港怎麼拍都一樣,顯舊,但是很多內地的劇往往就是什麼都是新的,抗戰劇衣服新的,甚至連植被都被美化的翠綠翠綠的!
夕陽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有各自的作用,香港電影輝煌的時候猶如東方明珠一般閃耀,而現在可以說沒落了,有點夕陽西下的感覺,其實可以說香港影視劇的發展有點年輕人中年人沒辦法接老一輩的班,老一輩實在是太耀眼,新一輩又沒有什麼太突出的,陳偉霆,鍾漢良,黃宗澤等人,實在是知名度不如老一輩年輕的時候!
香港很多經典的電影,畢竟每一個型別都不同,殭屍劇可以說當屬林正英莫屬,動作劇也有很多成龍的《醉拳》,李連杰的《中南海保鏢》等等,喜劇《逃學威龍》,還有各種賭聖賭俠賭神的劇,每種都很經典,值得品味!
-
14 # 一抹山茶花
有著“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電影,走到今天已有百年的歷史。小花認為:香港電影從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一個輝煌的時期。湧現出了狄龍、李小龍、許冠文、許冠傑、成龍、周潤發、周星馳……一大批影視明星。
到90年代中後期,西方片的進入,對港片票房造成嚴重衝擊,同時伴隨著盜版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香港影視業受到很大影響。
雖然有陸續有人在柏林、戛納國際電影節中獲獎,香港電影也逐漸在國際影壇取得一定位置,但隨著周潤發、成龍、張曼玉……唐季禮、袁和平……越來越多的明星和導演將目光投入好萊塢,造成了香港優秀電影人才的流失,香港電影開始步入了下坡路。
2003年, 香港電影業進入最灰暗的一年,影視劇產量的減少、票房收入的降低,尤其是 張國榮和梅豔芳的離世,更是給香港電影業澆上了一盆刺骨的冷水。
更多的藝人將更願意參加價效比更高的綜藝節目的拍攝,如謝霆鋒成立了個人綜藝《鋒味》、袁詠儀參加了《一路上有你》。截止到今天,香港電影仍處於後繼無人的狀態。依舊靠著劉德華、周潤發、梁家輝、張家輝……這些老面孔苦苦支撐著。真等到老牌明星退居幕後,而又沒有人能扛起香港電影的大旗,成為領軍人物,香港電影就會進入一段冰河世紀。
回覆列表
最重要的原因我覺得有三個:1、資本的風向轉向大陸;2、風格日趨單一;3、演員難以為繼。
資本的風向轉向大陸香港的電影市場和大陸是沒法比,畢竟人口和麵積擺在這邊。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崛起得早,確實對內地有很多啟蒙的意義,但是當內地以萬達為代表的購物中心一個接一個地蓋,電影院一座接一座地蓋,資本方又不是傻瓜,他們當然會把中心和資金放在內地。
香港的電影也想入主內地市場,於是便有了合拍片,但是合拍片有合拍片的規矩,大陸演員要佔多少比重是有明確規定的,這就導致了這些合拍片既不像港片,也不符合內地的口味,兩方都不討喜,畢竟雙方的電影語言,一個是普通話,一個是粵語,融合上還是有不小的隔閡。
有了這樣的問題就要做出選擇了,資本是最實在的,當然是站在符合內地需求的角度上。
風格日趨單一以前我們看香港電影,或者說喜歡香港電影,是因為它們雖然操著一口粵語,仍然可以演繹好《新龍門客棧》、《黃飛鴻》、《精武英雄》、《大話西遊》等等,從這些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港片對中國文化的挖掘和創新,也只有這樣才更能引起所有華人的共鳴。但是《無間道》之後,港片彷彿定型了,變成了只剩下警匪片,只侷限於香港這個島的文化。以這樣的格局,想再重複上個世紀的光榮,幾乎是不可能的。
演員難以為繼香港上個世紀開了無線藝人訓練班,透過大量的影視實踐,出了一大波影帝影后級別的演員。但是訓練班畢竟是訓練班,它成功的邏輯在於大量的影視實踐,而現場市場早已不同,影帝影后的機會都不會多,哪裡還能夠有如此多的機會給新手訓練呢。
反觀內地,14人人口的大基數擺在這裡,要出好苗子還是比較容易,加上學院派的訓練和各個大劇院的培育,在演員的質量和深度上確實已經遠遠超過香港了。
資本不再青睞、風格日趨單一,演員難以為繼,香港電影能不越來越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