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高老師的課堂
-
2 # 實空之間
同意!
對於不聽勸導的孩子,適度的懲戒是必要的!
未成年的孩子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再他們的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
-
3 # 小棟老師
孩子寫作業不認真,耐心勸導也沒有效果,但是,體罰只會讓小孩更加反感,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1.分析原因,分析孩子現在處於所處生理發展階段,小孩子如果年齡比較小的話,注意力是不太集中,寫作業應該寫一會就休息一下,這樣才會寫得更好!
2.適當鼓勵,孩子寫作業不認真,我們要用精神或物質鼓勵,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這樣可以讓他有信心寫下去。
3.遇到困難,孩子寫作業不認真,是不是學習上遇到困難?家長及時給予幫助,讓他走出困境。
小孩學習過程中,家長一定多加鼓勵和溝通,小孩才可以取得學習成績提高。
-
4 # 得意康樂
學業問題的矛盾一直以來都是家庭生活是否和諧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是根本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家庭角色正確認知和家庭任務的分配。父母始終要清晰的認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己的角色是陪伴者和支持者,自己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建立有效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目標和規劃對於孩子來說,單靠勸導和講道理是非常難理解的一件事。父母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缺少專業系統的學習,單靠經驗的傳承對於每一位父母都是十分大的挑戰。
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要結合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幫助孩子提供更多操作遊戲的機會,此時最需要有效的陪伴是真誠參與,共同談討,設計各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目標,切記目標具體量化,讓孩子獲取成就感和價值感。完成階段性目標再提升一些難度和挑戰,逐步培養孩子自主獨立照顧自己學習和生活的能力,讓孩子理解哪些是自己得事情如何高效的完成,如果有可能幫助孩子學習獲取一些思維導圖或者其他學習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創造好的感覺效果就會大不相同,體罰無疑是破壞了一些感覺和氛圍。
另外,體罰之後很多家長會有一些自責和內疚,產生一些補償心理和行為,導致孩子有時候會因為追求過後的補償待遇激怒父母,形成一些迴圈和懈怠行為,體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需要避免的形式。
-
5 # 小學教育微課堂
你好,我是藍海老師,同為教育工作者,大家互相交流一下關於孩子(學生)是否應該體罰的經驗。首先,從家長方面說:看孩子的年齡段,一般1、2年級建議採取較溫和但逐步加壓的懲戒措施以幫孩子建立學習習慣。(例如:減少失休息時間去彌補作業上的拖沓、減少零用錢、減少玩具、減少玩遊戲的時間等等)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個階段儘量不去體罰孩子,因為低年級基本沒有一個孩子能自覺去完成一種需要專心學習、認真書寫、耐心思考的作業,無拘無束是人的天性,但進入學校就是人類社會一種紀律上的束縛,必須學會遵守規則,和老師朋友相處,透過學習用成績去證明自己的能力並建立信心。如果這階段家長不能讓孩子明白並適應這種約束,遵守社會賦予學校的規則,那麼家長的體罰也是讓孩子迫於壓力去做自己認為不應該的事情,而不是認為自己沒有完成自己應該承擔的任務理所應當受罰。
在3、4年級,孩子對學校的紀律、家長的要求、學習的任務、自己的目標都明確的前提下,應該加大犯錯處罰的力度,讓孩子迫於犯錯則會損失巨大的壓力,減少犯錯的機率。當然,如果明知故犯,一而再再而三,則該出手時就出手,嚴厲處罰,絕不留情,杜絕再犯。千萬不要體罰成細水長流態,孩子習慣了天天捱打,天天捱罵,家長最後的管教手段也就沒有了。
5、6年級以上,大多數孩子長大了,自我意識成型,學習也脫離習慣培養階段,進入自助學習和培訓階段,家長很少能插手了。這時應減少體罰,以談心的形式幫孩子解決學習、特別是人際關係和社交方面的問題,給孩子以自我的尊重,利用自己的閱歷幫孩子處理朋友圈子中的問題。
當然,這只是我教學中的個人見解,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不同,應按不同具體處理,只是關鍵一條:家長每天回家是工作後的休閒狀態,又看電視又打遊戲,那麼很難要求孩子回家還能認真完成作業和自覺學習的,環境很重要。
老師的作用更重要,但更不能體罰學生,就不多贅述。
-
6 # 一力手機攝影
沒有幾個愛學習的,學習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孩子一開始就不認真,可能大人管一管有用,但如果時間久了不好管,而且管多了孩子會煩你,管的沒水平,長大了都會成為不孝順的導火索,孩子成不成才,和父母的修為,遺傳,引導,言傳身教有一定關係,但也有另類的,還是隨孩子的天性吧,想學就學,如果不是學習的料早打算,學一技之長吧。
-
7 # 數學老師文老師
孩子愛上寫作業
針對孩子不愛寫作業,我們要循序漸進的讓孩子解決簡單作業問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動學習的意識。
對於有一定難度的作業,以獎勵方式允諾孩子如果會做,可以帶他去玩或者滿足一個願望。
②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面對作業太難,超過孩子的能力範圍,我們要多陪伴,鼓勵孩子克服困難。
對於我們能解決的問題,告訴孩子怎麼解決;對於我們也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找解決方法,或者直接向老師、朋友請教。
打罵是沒有意義的,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我們應該多問孩子為什麼,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要不然下次遇到問題,他也不會找你。
如果控制不住打罵,可以讓自己先離開或吃糖,等冷靜了再溝通。
④建立時間觀念
孩子對於時間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我們可以採用限時鼓勵法來幫助孩子克服寫作業不認真、愛拖拉的問題。
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心裡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後徵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5顆小星星的時候,媽媽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xxx地方去玩。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孩子學習成績提高了,我們也會越來越輕鬆,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好。
-
8 # 天南地北還是遇見你
個人覺得大部分孩子天性貪玩,我們大人也是啊,回家還不是最好葛優躺,飯來張口!孩子對待學習也是,要找到激勵孩子的方法,找到他感興趣的點,讓孩子從學習中得到成就感。從而愛上學習!
-
9 # wuxing初心不改
主要是現在本身自身的工作壓力也大,所以回到家又看到孩子的糟糕作業,更是火氣大增,也是藉此機會讓自己把氣發出來,可是好多時候都覺得應該控制自己,畢竟發脾氣對孩子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哎,道理都明白,就是控制不了!
-
10 # 鮮鮮2020
[摳鼻]對不起,大家怎麼說的這麼容易:溝通,鼓勵,引導,耐心,不要體罰…請問父母們有誰做到了,怎麼做的請教教我,謝謝!我只能說現在的孩子太聰明,能給你繞暈。但作為父母的我們適當的嚴格和逼迫必不可少,不能沒有原則。做好長期和小屁孩鬥智鬥勇的準備,關鍵是~鬥智鬥勇,得有方法,別蠻幹[打臉],好哇!
-
11 # 60分媽媽成長營
先探討下,體罰的問題,體罰俗稱“打孩子”,曾經被認為是一種嚴格但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這種舊式教育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破壞親子關係。
對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打孩子的副作用並不在於“打”(很多父母打孩子其實是“一時失手”的 ),而是父母傳達的“態度”。好的親子關係並不會脆弱到打了一回就無法挽回了,壞的親子關係“壞”在失去平等尊重,強制鎮壓,無法得到孩子的認同和理解。
在對體罰有統一認知的前提下,再談輔導孩子作業,耐心輔導效果不好,適當體罰是不是必要。首先不太確定您所說的耐心輔導效果不好的界定:是遇到難題不理解、還是在學習中態度不好或是不專心,如果是難題理解慢,我認為可能要嘗試新的輔導方式;如果是孩子注意力等行為習慣的問題,似乎耐心講解他聽不進去沒有改善,最後用體罰、只能算是強權壓迫,個人不太建議。
以上,希望有幫助~
-
12 # 城市普通人
我認為是必要的,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是絕不妥協的,不對的和不道德的事情絕對嚴令禁止!讓他形成良好的習慣。首先體罰並不是目的,我們只是透過這種方式,讓他知道我們對待一件事情的立場!所以不要再放縱和溺愛你的孩子,你不管教難道讓他走向社會讓別人替你管教嗎?
-
13 # 遲到的認知者
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能簡單粗暴,要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段有的放矢,耐心細緻是必須的,打罵體罰不可取,嚴父出孝子沒有錯,但不能過嚴而鑄成錯。
-
14 # 自然英語俱樂部
孩子寫作業不認真,可能有很多原因。我們可以從根本問題入手,找到孩子不認真的源頭再去解決。
孩子可能是覺得學習枯燥,比較牴觸寫作業。也可能是心裡想著玩遊戲,看電視等其他娛樂專案,不想寫作業。孩子愛玩是天性,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業,是因為他覺得寫作業不好玩。可以適當的鼓勵孩子,當孩子作業有一點進步時,就要誇讚他,讓他感受到寫作業帶來的成就感,就會對寫作業產生一定的好感。
-
15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題主的這種做法其實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從長期來看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有害無益。
這次疫情很多的家庭孩子暴露出非常嚴重的教育問題,也就是當孩子缺乏了老師的監管,他的學習狀態會完全不線上。這也是目前網課效果非常不理想的很重要一個原因。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的家長心急如焚,甚至有的時候會採取像題主所說的這種暴力的方式對孩子來進行教育和懲罰。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只會讓孩子在內心當中對學習更加的抗拒,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厭學的重要誘因。
那麼作為家長面對這樣的現實問題,該如何科學的去解決呢?
其實孩子在家中上網課效果不理想,重要的原因並不是網課這一形式,而是在學校會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加上有老師的監管,而在家庭當中很多的家庭並沒有有意識的去創造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並且實施科學的監管。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對照學校的方式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並且建立起科學的監管體系,從而讓家庭的學習環境跟學校的學習環境差異不大。那麼網課無非是換了一種不同的授課方式,孩子也會逐步的適應,並且取得非常好的結果。千萬不要採取暴力的方式,來實現短期的效果。
-
16 # 春神跳舞的森林
你好!我也是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之前也用過體罰去懲罰孩子,可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才發現,體罰只會讓孩子畏懼我,孩子不願意和我交流,親子之間距離越來越遠了,因此,當孩子出現問題,體罰並不能解決問題,或許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當我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以後,我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慢慢的去改變方法,孩子反而成長很好,有自律性,作業很認真,很好溝通,省心很多。
所以,當孩子出現寫作業不認真的時候,耐心的勸解,也只是說教,講道理,畢竟沒有人喜歡被人說教,孩子也一樣,這樣只會讓孩子關閉他不想聽的資訊,最後你越說,孩子越不聽。只有找到孩子不認真寫作業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原因如下:
1.作業的難度超過孩子的能力範圍,孩子遇到困難,當然會逃避,這個時候就要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
2.專注力不夠,專注力是孩子學習的根本,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能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這對孩子尤為重要。
3.環境影響,為孩子寫作業提供良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更專注,包括認為的影響,都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總之,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體罰只是治標不治本。
-
17 # 道德與法治Dai老師
不過,能夠專注、能夠靜心,也是做事情的必備素質,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當孩子出於天性或者出於習慣,不能專注學習時,偶爾的體罰是非常奏效的,而且要罰就要真正起到作用,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工作要抓就要抓緊,抓不緊,等於沒抓”。所以,體罰,一定要慎用,要用好。
但是,終歸人的行為是由意識驅使的,所以“體罰”往往治標不治本,所以,在我看來,“攻心”最重要。
家長能夠做有效的思想工作,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具體方法可以有:
(1)鼓勵表揚孩子的閃光點。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2)與孩子平等交談,進行約定,白字黑字寫下來。
(3)獎懲明確,並且一定要執行。大人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說話算數。
(4)抓住時機,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
18 # 孩子爸爸說育兒
對於孩子家庭作業的問題,分享一下我的意見,希望有幫助。
1、 鼓勵孩子完整地記錄家庭作業。
2、 設定寫作業的常規時間和地點,堅持越久越有效。到家一小時之內開始寫作業的效率是最高的。選擇一個安靜的角落,環境儘量簡潔。
3、 協助孩子安排作業,幫助孩子把作業分成小部分,每完成一部分幫助孩子檢查,打勾,建立成就感。
5、 使用計時器,將完成作業變成一場遊戲。
6、 勞逸結合,不要和孩子打疲勞戰,大肢體活動有利於緩解疲勞,提升專注程度。
7、 變著花樣提醒,重複的提醒容易煩躁,和孩子約定一個特別的提醒方式,或者使用比較委婉的提醒方式。
8、 讚許孩子的努力。
9、 任務完成後,論功行賞。
如果以上方式都不管用,那麼我們就需要重新發現問題根源所在,比如作業確實多,同期瞭解別的同學的進度;或者孩子的知識點是否掌握,如果沒有,就需要我們對孩子進行知識點的教學。
-
19 # 冰雪晶瑩
有沒有一種方法不打不罵讓孩子做作業少犯錯呢?當然有,說起來也很簡單。
因為上網課,老師管不了孩子,只能由家長監督孩子學習,孩子在無形中形成了依賴,特別是低年級孩子,心想反正大人會給我把關,錯了自然會給我指出來,所以常常作業一做完,筆一扔就完事。家長看到作業氣得不行,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錯了啊?!不罰吧,老犯錯,罰吧,孩子心裡扺觸,更加不願意學習了。
我從來不主張用罰來使孩子改正錯誤。很多家長和老師歸結為孩子態度不端正。我不喜歡給孩子扣上這樣一頂否定孩子的大帽子。其實往深處去想,孩子粗心大意,是因為孩子的思維模式有漏洞,不知道去檢驗自己的答案對不對,那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從多種角度去驗證自己的答案,比如數學中加法用減法驗證,乘法用除法驗證,應用題將結果代入題目中去驗證,這樣很容易發現自相矛盾的地方,就知道答案正確與否。他自然就會回頭去重新算答案,從而發現是自己哪裡出了錯,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不光是數學可以驗證,其他科目也可以 ,方法大同小異。
建立這種驗證的習慣,使孩子思維更加嚴謹,不僅讓家長輕鬆一些,還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
20 # 心幫主
關於適當的體罰對孩子是否必要,需要考慮問題在於:父母什麼情況下打孩子?孩子如何看待捱打這件事。
父母是因為氣不打一處來,出於憤怒打孩子,還是冷靜地打孩子,認為不打不成才?
孩子是像古時候的孩子那樣,做錯了事,自己老老實實伸出手,接受戒尺打手板心,還是內心憤怒恐懼,又不敢反抗,只能忍受?
心理學裡講的心理創傷,是某件事在一個人心裡留下了“創傷性的感受”,因而構成傷害。
這種受傷的感受無法化解,形成一個結,存在那裡,以後遇到應激觸發事件,舊傷復發,帶來痛苦,影響正常的社會工作生活。
捱打這個事,在孩子的認知裡意味著什麼?
性格剛強的孩子會認為,捱打意味著父母不愛自己了,父母只關心他的學習,不考慮他的感受。
年齡還小的時候,孩子的性格表現不明顯,多會順從大人的鞭策,但是心裡與父母拉開距離,關上與父母暢所欲言的大門。
這樣就等於是,用孩子跟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來換取一時的完成課業。
性格柔弱的孩子會認為,捱打是因為自己犯了錯,父母打自己是為了自己好,就會對父母唯命是從,不敢抗拒。
並且對父母產生畏懼之心,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後形成懦弱的性格,走上社會被人欺負,無力反抗。
無論是性格柔弱的孩子,還是性格剛強的孩子,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家長用體罰的方式促進學習,通常可以立竿見影,但是後遺症會隱蔽起來,在不知不覺中積累,積累到某天,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叛逆了,父母還能繼續打下去嗎?
不論什麼性格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初中以後,都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再忍耐。
孩子早年積壓的“創傷性的感受”,不滿憤怒越多,到了青春期反應越大,逆反越嚴重。
這個時候,平時柔弱聽話的孩子,也會表現出逆反。
剛強的孩子可能不到初中就開始跟大人對著幹了。
所以,體罰這個事,雖然能夠立竿見影,快速起效,但是它只是解決了當時的問題,把問題暫時隱藏起來,推到以後了。
疫情期間在家輔導孩子對自己的肝臟造成了超級加倍的傷害。耐心的、變著法兒的勸導N+N次效果不佳後,進行了一次小鞭兒政策,發現效果明顯。雖然哭哭啼啼,但是效率提升明顯。
作為教育工作者,小編知道提法是不對的,我也曾經發表過自己對體罰的看法:(越是責罰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他們越難以集中注意力學習。因為當他們受到責罰時,心裡最關注的是安全威脅的來源,也就是批評者的責罰,而很難將心思徹底轉移到學習上。只有當這種安全威脅消失以後,孩子感受到了安全,大腦才能夠集中精神來學習。)
不過在疫情期間的體驗讓我反思:適當的體罰時候也是有必要的?
回覆列表
孩子寫作業不認真跟專注力有關,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就會讓家長覺得不認真等.
首先,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溝通好做作業的要求,讓孩子獨立完成。
其次,在孩子做作業期間我們不要干預他,不要做任何的提示及要求,讓這段做作業的時間完全屬於自己支配,讓他有自己做主的能力,逐步養成習慣。
最後,如果還是改正不掉可以有適當的體罰,體罰內容跟孩子提前約定,家長和孩子都遵守契約,對孩子也有一定幫助,改變不是一朝一夕,還需多多陪伴和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