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701429048

    我是靠讀書走出來的,我的二個孩子都考上研了。我告訴他們:媽媽把你們引上讀書這條路,知識必須厚重。書能讀到多高就讀到多高。靠知識生存,知識是硬體。

  • 2 # 跌倒了爬起來

    現在各大院校及科研機構對學歷比較重視,包括好的醫院等。有個大學同學的案例。他碩士畢業踏入工作崗位,工作後部門近兩年入職的員工70%以上是來自清華、南京大學、哈工大、浙大等名校的博士,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會和同事一起聚餐、討論等等,接觸比較多、關係也比較近,所以,這個過程中,內心對於博士與碩士有了重新的認識,也更加清晰這兩者之間的差距,也更加認識到學位的重要性,首先表明我的觀點:學位很重要,碩士和博士之間差距很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博士知識層次更高

    這不是高一丟丟,而是高很多。試問一下,有多少人讀碩士是衝著“多兩年學習時間,豐富一下自己的知識”去讀研的?我想大多說是為了日後的工作需要高一點的學位而去讀研的,至少我周圍都是這樣。當然,很多博士也是這樣。但是,我覺得碩士和本科除了多兩三年學習時間外,其他的都差不太多,大多數學校畢業沒有硬性指標,不需要在SCI、EI這些期刊上發表文章,不需要對某個方向做深入的研究。而博士卻截然不同,有一些硬性要求,就算是導師很善良的情況下,也需要完成學校兩三篇影響因子不低於某個值的指標。由於之前幫老師發過一篇文章,所以深切的體會到發文章的難處,雖然現在很多學術創新也很扯淡、無聊,發表論文也有很多套路,但是在發掘創新點、改進、實驗、投稿、審稿、修改一系列過程洗刷後,也是脫一層皮,需要看很多相關的文章、需要在反反覆覆對某個方面推敲和修改,我覺得這個過程對知識有很大的昇華作用。而且,碩士只需要兩到三年,第一年上課,第二年實習或者做專案,然後就找工作了,深入研究某個領域的時間也不夠,而博士則不同,四五年時間裡大多數都是泡在實驗室,時間要充足很多。平時和周圍的博士在一起聊天也會發現,可能博士不能在每一方面都比碩士強,但是在專業領域方面,的確要深入很多。

    博士起點更高

    現在很多高校不允許博士三年或三年半畢業,所以大多數博士是在四年或五年畢業。在工作之前,如果工作後順風順水的話四五年時間能獲取博士剛畢業的職級或者薪資,工作後大家會發現,這是“理想狀態下“,大多數情況是達不到的。碩士畢業用這四五年的時間獲得的是社會的世故圓滑,而博士用這四五年的時間不僅獲得了一個較高的學位,還獲取了深入的知識。

    博士地位更高

    前面說過,一個碩士畢業,如果個人能力不錯、受到領導重視的情況下,也許四五年的時間能夠達到一個剛畢業博士的職級或者薪資,但是即便如此,地位差別還是很大,就比如我同學告訴我他周圍,博士都是特招,受到各層領導的重視,會傾聽博士的建議和心聲,哪怕是一個很水的博士。而作為碩士,除非用自己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要不然,很難在一個部門站穩腳跟、擁有話語權,深感人微言輕。而且,在工作崗位上,更具有挑戰性、理論性更強的工作往往也是由博士來承擔,而碩士和本科做的大多說是工程實施,比如做人工智慧,演算法和創新大多數是博士來做,而平臺搭建、訓練、調優、資料處理和準備往往是碩士和本科來做。此外,博士的社會地位更高一些,當參與不同的場合,當別人聽到某某是博士都會另眼相看,但是當聽說是碩士的時候會嗎?除非學校非常牛的那種。

    博士選擇權更多

    工作之前,我認為,讀博後選擇權會變得窄一些,每個人內心都會有一些虛榮,辛辛苦苦獲取了博士學位,最後和本科碩士做同樣的工作,內心怎麼能夠接受這種現實呢?我想,大多數博士應該會選擇進入高校或者研究所。但是工作後才發現,進入企業的博士也很多,才發現不是博士選擇權變少了,只是看博士們願不願意選擇,而且,在很多公司,對本科碩士的工作年限有要求,而對於博士卻沒有。

    當然,我所說的是我看到的讀博優點,讀博是人生面臨的又一次重要抉擇,既然已經讀到本科、碩士,已經都是有思想、有選擇能力的成年人了,所以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做慎重的權衡。

    結合題主提到的問題"家境不好",其實我覺得這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首先權衡一下,"家境不好"到什麼程度?如果說直接影響到讀博的心情和決心,使得自己無法靜下心來好好做科研,那我奉勸,千萬不要讀博,上述提到遇到很多"人生贏家"的博士,之前同學也遇到過境況很差的博士,本碩期間成績一直很優秀,最後自然而然的留校讀博,但是讀博期間家庭瑣事纏身,最後使得他無法靜下心來做科研,每天精神處於崩潰的邊緣,每天半夜依靠安眠藥才能入睡,本身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但是後來卻無法正常畢業,情況的確很糟糕。

    其實,對比於家境,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還有其他幾條:

    是否對科研感興趣?

    能否遇到合適的老師?

    能不能做到自己喜歡的方向?

    心理素質能否承受得住讀博幾年的壓力?

    如果對比於我前面提及的優點,可以忽略這幾條挑戰,那麼可以考慮讀博。如果有一些猶豫,那麼還是碩士畢業後從事工作,因為,讀博是一個需要決心的事情,不要在自己猶豫不決中"趕鴨子上架",這樣很難達到自己對於讀博預期的效果。

    最後,家境實在不行,可以先就業,比如選擇一個四五線城市的大學當老師,這樣空閒時間又多,又整天和同行業的人接觸,至少學習的激情和鬥志不會下降。可以邊工作邊學習,兩不誤豈不美哉。另外現在大學很多勤工儉學了,或者導師給你找點工作了甚至兼職了,都是不錯的選擇。

  • 3 # 雜誌社內主任編輯

    1.

    我在動物房做實驗動物時,

    認識一個老博士。

    禿禿的頭髮,

    卻早已經有了家室。

    他常常在夜晚的實驗室裡撫摸著移液槍唱歌:

    “移液槍歸來乎!食無肉。”

    “移液槍歸來乎!出無車。”

    “移液槍歸來乎!住無房。”

    2.

    他唱歌的聲音很難聽,

    就像小鼠們死前嘶吼的大合唱。

    後來師妹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老闆。

    老闆覺得這個老博士實在是太閒了,

    就又給他安排了兩個課題。

    讓他晚畢業了兩年。

    3.

    老博士畢業那天,

    答辯完的晚上,

    他一個人在動物房裡哭。

    他說自己三十多了,

    沒有車也沒有房子。

    他說起了他那個考試屢次不及格的同學,

    回國後就繼承了家產,做了投資人。

    他又說起他那個只知道打遊戲的室友,

    畢業後就工作了,房子買的早,現在光靠收租子就能衣食無憂。

    他一邊說一邊給鼠籠里加了最後的飼料。

    我吱吱叫了兩聲,

    意思是:

    “朋友,可你不讀博也沒有家產,也買不起房啊!”

    4.

    可惜人類從來不會聽實驗動物說了什麼。

    就算是三十多了沒車沒房沒頭髮還得養家天天被老闆罵的老博士也不會。

    5.

    第二天,我和理科樓下的貓說起了這個老博士。

    貓和我講:

    “曾經有一個人,

    因為從小羨慕故事裡的俠客,

    就花費了一生的功夫在深山裡學習屠龍獵虎的技術。

    等他差不多功夫能看了,

    出山的時候,

    他卻發現世上其實沒有那麼多龍和老虎。

    偶爾出現了一隻,

    還是大家一擁而上,人多虎少。

    於是他就開始嫉妒起了那些腰纏萬貫的商人,

    那些指點江山的官員。

    開始埋怨自己無用的屠龍之技。

    可是要當商人就去學著經商啊,

    要當官員就去科舉趕考啊。

    因為學了屠龍之技而沒有成為商人和官員,

    難道要怪罪於屠龍的技巧嗎?”

    6.

    我問那隻貓,

    這些終日練習屠龍伏虎的人又會去哪裡呢?

    貓貓說,

    有些人會憑藉山裡修煉的一膀子力氣來做份苦力謀生,

    有些人走街串巷,給那些懵懂孩子們說一段跌宕起伏的江湖傳說。

    有些人大概會轉頭做起放鱔捉蛇的勾當,裝神弄鬼的騙上幾個錢。

    又或許還有那麼零星的幾個人,

    會晝伏夜出地遊走在山野中和湖泊傍,

    用盡一生的精力去抓住一條龍,

    為老百姓降伏一隻作惡的猛虎。

    畢竟,

    這可是降龍伏虎啊!

    聽起來很酷。

    不是嗎?

    7.

    後來聽說那個老博士下了很大的決心,

    收拾了行李,

    飄洋過海又去做了博後。

    他說他還是喜歡做研究,

    說不定還能做出點東西呢。

    畢竟,

    科研的事情,

    總是聽起來很酷。

    不是嗎?

    完。

  • 4 # 人間自有真情義

    @魚頭有火的主張是,家境越不好,越需要透過讀博來改變命運。人窮志不能短,作為一個窮二代,在未來的職場中,拿什麼與那些X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去競爭,恐怕只有學識和學歷了。以己之長,補己之短,才能給自己C位出道提供機會,才有可能鹹魚翻身,透過改變自己的命運讓整個家庭擺脫困境。所以,家境不好之人,在求學之路上千萬不能輕言放棄,不管是碩士,還是博士,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堅持讀下去。有一天,你肯定會發現,書讀得越多,命運的主動權越容易掌握在自己手裡

    剛剛回答過一個問答,在這裡可以作為一個例子來說明學歷和學識的重要性。中科院作為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是多少人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大上,置身在其中,那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不知道要羨煞多少求職者。然而,還是有一些人選擇從那裡離職另謀高就。這些人離職的底氣在哪裡?專業學識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了學識,為自己謀一份體面的工作豈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講到賺錢。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要你把砍材刀磨得快快滴,別人手拿一把鈍刀割一捆柴禾的時間,你割五捆,有多大差距都很快趕上並超過了,還在乎早工作那幾年多賺那仨瓜倆棗的?這個經濟賬,我不說,大家心理也應該都有數。

  • 5 # 帶娃的平淡生活

    如果家境不好,我會選擇放棄!相信已經讀博了,那肯定是年齡不小了。家裡能負擔我們讀到博士可見是心力交瘁,我覺得家境不好完全可以出去參加工作減輕家裡負擔了!因為你已經具備這樣的能力!不讀博而成功的人比比皆是。首先我們要明白讀博的意義是什麼?為了追求名利還是為了解決溫飽!可我覺得讀博的人大多數搞科研的多,可以說是名利雙收,但他們走向社會後經驗幾乎都是為“0”,智商高情商低的大有人在。而如果是隻是為了解決溫飽那碩士文憑足矣。其實我挺理解想讀博人的心理,“我有能力讀,我能體現另一個有價值的我”。但是前提是你要有能力去承擔你讀博所要付出的所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你擁有一樣東西同時可能也要放棄一樣!生活並不是只有讀書二字。有的貧困家庭負擔不起雙子女的學費,家裡姐姐或者弟弟其中一方會放棄學業去供另一方讀書,她們放棄自己的夢想成全了親情。我想這也是我們讀書所想體現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條件允許我們可以任性為之,不允許就要學會放棄!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 6 # 有哥話教育

    收到你的問題,我認為你對自己有了懷疑,你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生命是選擇的智慧。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做著選擇。所以說,命運其實就是在自己手中把握,當下的任何一種選擇決定了你的一種人生命運。每次的選擇,我會問自己:我到底想要什麼?我想到哪裡去?我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我想你此刻的人生碰到了困惑,你可能在糾結家裡生活已經窘迫,而我還沒有收入,想要讀博,不是雪上加霜嗎?

    你如果真想讀博,那麼我們會有很多的方法來減輕家裡的負擔。比如,先就業再進修,或者邊工作邊讀博。可能辛苦一些,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家裡確實太難了,我的建議是先去工作,有了合適的機會再去進修也可以。

    有志者,事竟成!

    最後我想告訴你。很多的問題其實就有答案,不需要問別人怎麼做著好,應該先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等到答案明確了,其實就有了方法。

  • 7 # 仰望白雲

    追求知識,應該克服千難萬險,但是也會受經濟條件制約,這沒辦法,但最好是能夠連續讀,趁你現在還有這個狀態 ,我覺得可以盡全力爭取一下。但每個人情況不同,最後做出什麼選擇還是看你自己。

  • 8 # 子棲雲煙

    寒門該不該讀博,其實是一個沒有結果的問題。

    確實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條件不好的人,最終透過持之以恆的學習,取得了更高的學歷,得到了更好的生活。

    很多人會用這樣成功的案例當成勸人奮鬥的例子,讓大家拼搏向前。

    我覺得他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因為這些成功人士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 9 # sum3838

    應該考,畢竟現在階層流動性越來越差,需要靠知識改變命運,並且學術博士一般都有獎助學金可以抵相當一部分學費,導師再給點,基本還可以。不過家庭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你考博的視窗期。

  • 10 # 善意喜洋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1.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捷境

    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是在知識的海洋裡尋找財富,然後用財富去創造財富,書山有路勤為徑,家境苦的人已具備了很好的條件,那就是比別人耐得住吃苦。吃得苦中苦,奔向人上人,每年透過高考改變命運走出大山的農村娃數不勝數。讀書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但它是最佳捷徑。

    2.夢自書中來,讀書能圓夢

    有夢想才能有未來,從底到峰是巨大的跨越,路和徑都要在知識的海洋中尋找,家境苦的人自小物質條件差,這種環境是無法選擇的,但有夢想,靠拼搏去實現,這就是成功的一半,愛拼才會贏,愛拼才能贏。誰也不可能預知明天,但敢想敢為是開啟明天理想大門的金鑰匙。

  • 11 # 筆尖武者

    首先,能讀博當然是好事,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學歷雖然不能代表能力,但卻是你的第一品牌,是敲門磚,只有有了它,你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其次,要不要讀,取決於你的實際情況,如果家境確實不好,已經嚴重影響了你的正常學業了,我覺得還是不要讀了,起碼你已經是碩士文憑了,也能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如果家境不是特別差,熬一熬還能頂的過去,那你可以一邊讀博,一邊兼職,應該能夠緩解一下經濟壓力。不過,大家的建議也都是局外人的意見,關鍵看你自己,看你的家人,看你的實際情況,再綜合考慮一下,有得必有失嘛。

  • 12 # 檢驗科醫生

    謝邀~首先應考慮自己的職業前景!第一,有的職業必須要考博那當然一定要考,比如小王的醫學專業,現在不考博根本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工作。普通專業考個碩士就好,工作經驗有時比學歷更重要。其次,考慮工作以後可不可以在職讀。如果可以,而且是不錯的單位,當然要去先佔個坑了,還用考慮嗎!最後,結合自己家庭貧困程度,是不是真的就差你那一份工資,如果可以忍,當然是要考慮先讀博士了!以上!

  • 13 # 小屋253315373

    我認為讀博和家境沒有必然關係。一是讀博考驗家庭實力。博士本身也會有收入,只是相對與本科參加工作而言,要顯得少一點,只夠基本生活費。二是博士有風險,畢業要經歷考驗,同時,博士的工作安排也有很多未定事宜。

    因此,從生活的角度,博士對改善生活環境的影響相對有限,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是從自身的興趣出發,從目標出發,該讀還是儘量去讀,畢竟生活的格局發生了變化。只不過並非每個博士都會發財而已。

  • 14 # 銀河之鰲

    現在很多大學博士還有補貼的,部分重點大學補貼力度很大。有些甚至比你在國家機構或者學校上班還要掙錢多。但是你要想清楚,博士可不是那麼好讀的,很多大學要求博士畢業前要發表高質量論文,這個很難!另外,博士畢業一般都是做研究工作或者教學研究雙肩挑。你是否喜歡這樣的工作,是否適合這樣的工作?還有,博士就業面比較窄。畢業後也面臨結婚生子。。。。。都要考慮。不過,讀博士也有很多好處。除了博士津貼之外現在很多城市,用人單位都會提供住房補貼,人才補貼。。。。。。

  • 15 # 小虎126078616

    考過了不上或許是家境不好,沒考呢就說不過是給自己墊塊轉就坡下驢。再說了,真考上跟著導師老闆賺點生活費沒啥問題。

  • 16 # 雨魄雲魂66

    正因為家境不好才應該選擇讀博。首先,讀博不需要自己花錢,相反自己還能攢一點。因此,不需要擔心讀博費用問題。

    其次,博士畢業一般會有一筆安家費,這筆俺家費可能是農村的父母一輩子都攢不上的。這筆錢基本夠在三四縣城市付個房子的首付,能讓自己在城市安家。

    最後,能實現階級的躍升,可以給自己的後代提供一個很好的起點。

    總之,農村孩子讀博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出路,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後代。

  • 17 # 湖北自考教育官網

    當今社會,競爭日趨白熾化,讀研讀博自然成了大部分青年的選擇,希望用高學歷當作砸開高薪企業大門的“敲門磚”,這實在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博士這個學位的意義和功能性已經逐年在變化。

    30年前的博士想著當教授走學術路線。

    20年前的博士想去華爾街搞模型。

    10年前的博士想去谷歌微軟安頓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現在的博士找不到工作。(絕大多數改寫程式碼或資料分析甚至是前端)

    01

    博士已經從一個學術路線的職業,變成了一個帶有一些“高階研究型碩士”的味道,畢竟學術界不需要這麼多“博士”。

    既然談到“家境”,不得不和“經濟”、“教育”扯上關係:

    家境貧寒在當下這個時代(說當下這個時代的確也是有原因的)要面臨的問題:

    1.從小的教育資源就是有限的。

    “貧窮限制了想象能力”大概說的就是這回事。家境貧寒也就意味著有限的眼界和心胸,隨之而來的就是限制了鍛鍊一個人的情商,悟性,包容性,和對慾望的控制。

    2.所以身邊”絕大多數“家境一般的博士都有這樣的共性:

    還沒有畢業就開始尋覓工業界的工作機會——先找個工業界的機會“墊底”,其次再考慮能不能衝一下學術界的職位。這顯然會導致分散精力,也從另一個角度看出此人並不適合讀博。

    3.博士是一項挑戰;

    至少對絕大多數學科而言,是要挑戰人類文明和智慧的極限,這拼的不僅僅是學識和智商,很多時候更是身體和心理素質。對於家境貧寒的人而言,談何身體心理素質?不得不說很多時候一代人的貧窮並不僅僅是當代人的錯,這種“貧窮”的特性也往往來自家族。且不說身體素質差抗不過博士期間和學術研究中的很多壓力,從小生長在狹隘的環境下,面對世界級的挑戰,心理是否容易在壓力中扭曲也是一個風險因素。

    4.所以讀博是一項很消耗的挑戰,不僅消耗,還要面對很多客觀存在的“外需”。

    除非是非常聰明的天才,技術所有年輕的博士都在26~30這樣的年齡段畢業,再加上4~7年的tenure track,在一個領域上有所建樹且穩定下來幾乎是要人到中年。雖說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認可不需要太多的人與人之間的比較,但難免也要考慮自己的家庭因素。而這一項既需要時間也需要經濟。

    5.如果從一個更加保守的角度考慮,能夠說的應該還有很多。

    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窮人”讀博?

    1人性的優點

    人會去尋找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從而找到生存的意義,這大概也屬於“情懷”的一種解釋。

    2人性的弱點

    人性中的驕傲在有限的眼界裡變成了固執、盲目、缺少理性,加上(由於家境原因)從小受到的教育和所見的世面就很侷限,對於一項學科或研究的投入,生活壓力所迫,等其他諸多原因也會導致無法清楚認識自己。更由於家境原因,家境不好往往也由於資訊的閉塞和人際關係的侷限;有句話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此也缺少智慧的人提供第三方意見作為參考。

    然而回顧歷史,也觀察身邊的人,一項通用規則就是:當不考慮自身條件,且未詳細瞭解一項任務,一個習慣,一個政策,或是任何事情的前前後後就套用在自己身上,結果往往會很艱難。但如果有了錢(或是其他的保障),最差的情況也還是會有迴轉的餘地。

    現實中的絕大多數優秀教授都有著優秀的家族背景,除了極端的皇室和猶太人種族,也經常能看到父輩是著名學者,子輩孫輩也是傑出人才。

    家庭背景優渥的當代青年博士,往往也更敢於大膽選擇更具挑戰性的研究問題。而相反,家境一般的博士往往需要把一部分盡力考慮當下和未來的經濟,畢業後常見的現象也是去大型技術公司,去銀行,對沖基金,藥廠等。

    02

    回到最開始的言論:博士變成了一個帶有一些“高階研究型碩士”的味道。

    這其中不單單是博士本身要面臨的問題,也有工業界的誘因,當然也要說一下學術教育界的變化。不僅僅是社會對於人才的層次在變動,高校本身也在應著這社會經濟變動——其中最明顯的當屬本科生和研究生文憑的“氾濫”。

    這類似通貨膨脹似的文憑氾濫導致工業界不得不在某些領域對求職者的文憑提高要求。

    所以,當社會,經濟,教育,乃至工業界都在變化的時候,人們對於“博士”這樣學歷的認知是不是也應該有變化。“博士”或許不再是應該和“科學家”,“大學教授”或是“研究院”這樣的字眼相關,或許“博士”更應該是另一種“知識變現”的選擇途徑:本科生可以畢業後直接工作用較多的體力勞動和少量的腦力勞動快速變現,而博士可以選擇透過5年多的博士學習謀求另一種腦力勞動佔多的職業獲取較多薪水(僅考慮經濟收入層面)。

    從這樣一種角度考慮,或許“讀博”就變得不那麼挑戰或是不著邊際了吧。當然,“博士”本身要完成的任務還是一件非常挑戰需要身心高度認同的事,不是僅僅金錢或是時間成本這樣單一維度的因素就可以justify的吧。

    題目問的是“應不應該”,這樣的提問更像是期待理性的思辨;因為若是談及“情懷”及其他,似乎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對錯。

    在理性的思辨之前不得不提一下,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過很多博士完全是靠情懷和對研究的熱愛沉浸在學術中;在我有限的樣本中絕大多數是學習數學

  • 18 # 空靈翁

    老話說"貧寒家境出人才"。從這話意思裡,我們可以從深層次清晰地感受到: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貧寒人家,華人自古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無可比擬。

    無論是從古代的"孟母三遷"到現如今熱銷的學區房,無不體現出父母渴望子女成才的良苦用心。這是因為一個出類撥萃的子弟,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冀望是未來子女的錦繡前程和將來家庭的無上榮耀。

    這些年來,國家對貧困讀博學生的境況高度重視,同時也給予了相當力度的支援。現在不同地區的政府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此類讀博學生的助力也在不斷地提高,一般情況下,對每個貧困讀博生每年的資助從六千元到一萬兩千元不等,有的地方現在已經提高到每年每人一萬五千元,另外還有學校獎學基金的發放。從國家這些政策的出臺以及專項資金的落實,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國家與每一個個體家庭的真實願望是一致的——培育國家棟梁 ,造就千年基業。

    作為一個貧困的家庭,能夠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子弟,其間的酸甜苦辣、汗水淚水是子女們難以真切體會得到的,而作為子女,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就是成為國家有用之人。

    國家政策的扶持,家庭父母的期待,作為一個有理想有目標的你,應該鼓足勇氣、以百倍的努力,圓上你與你父母的夢想!

  • 19 # 野鶴7640558165039

    有些人,把攻研讀博搞科研,列為一生追求的目標……並不是因為貧窮才努力!也並非因為貧窮才不敢懈怠!因為他們深深懂的,比金錢物質更富有的,是智慧和知識,他們更明白,能給自己創造價值,能為社會帶來財富,才是最大的富有!精神的財富,遠遠勝於金錢和物質的佔有。感動中國的布鞋院士李小文,衣著簡樸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們雖然沒有名牌在身,他們雖然沒有豪車別墅,能說他們貧窮嗎?

    至於讀不讀博……不要把家境不好為藉口!要看你能不能受得了,搞科研時的枯燥和寂寞?志向這玩意不是人人都有的……一潭死水和江河湖泊所容納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常時期,不能出門旅遊了,有什麼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