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稗官小馮

    朱熹學識淵博,著述極豐,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

    平生不喜為官,致於理學,著書立說。仕宦七載,立朝僅46天,任祠官達23年,待職、無職或罷職16年,一生主要的時間(約四十年)在福建武夷山,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晚年捲入當時進行的政治鬥爭,被奪職罷祠,其學被定為“偽學”,其人也被定為“偽學首魁”,直到去世之時“罪名”尚未解除。但朱熹死後不久,“黨禁”解弛,朱熹的地位開始日漸上升,最終成為配享孔廟的“孔門十哲“之一。其思想學說從元代開始成為中國的官方哲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而且還遠播海外,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 2 # 羅蕭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清康熙稱朱熹: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

    作為一位博學多識的大學問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後人學習。他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博覽經史,治學嚴謹,著作宏富。他在訓詁、考證、註釋古籍,整理文獻資料等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另外,他對天文、地理、律歷等許多自然科學,也都進行過廣泛的研究。他作為封建社會的一位官員,他在努力維護那個制度的同時,也能體察民情,反對橫徵暴斂與為富不仁者,敢於同貪官汙吏和地方豪紳的不法行為作鬥爭。在地方官的任期內,朱熹也做了一些如賑濟災荒、鼓勵生產等安定民生的有益工作,在封建社會的官員中,不失為一位正直有為的人。最後還應指出,朱熹還是中國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之一

  • 3 # 偉哥大白話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 4 # 與時俱進lc

    朱熹作為一個理學家,評價歷史人物與他的理學背景密不可分。朱熹的理學體現了他的宇宙觀、自然觀、社會觀、價值觀等,正是由於理學的影響才使得朱熹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獨特之處。理氣心性、仁義禮智、治國平天下思想都對朱熹的歷史人物評價產生了影響。朱熹的理學思想對他的歷史人物評價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理氣論思想使得他強調歷史人物的義理,同時兼論歷史人物的資質;心性論思想使得他評價歷史人物追求本心;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使得他評價歷史人物兼重事功。因此,朱熹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四個原則,即推崇資質的原則、追求本心的原則、強調義理的原則、兼重事功的原則,其中義理原則是最重要的。貫穿於這些原則之中,朱熹有獨特的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朱熹的歷史人物與其他學者相比具有鮮明的理學特點。司馬光生活在北宋中後期,時理學的發展還不是很完備,他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具有理學色彩,然而又自成一家之言。朱熹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原則承襲並發展了程顥、程頤的觀點。陳亮、葉適與朱熹同時代,他們是浙東事功學派的代表人物,其觀點與朱熹大相徑庭。司馬光、陳亮、葉適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更加重視事功,而朱熹的特點是重視資質、本心、義理,並且具有獨特的方法。朱熹作為理學大家,門人弟子眾多,他的歷史人物評價對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都產生了影響,諸如劉爚、黃幹、陳淳、黃震等。

  • 5 # 中華藝術風采

    朱熹從19歲中進士到71歲去逝,歷事4朝,但擔任有實職的官職的時間總合起來還不到9年。在他的一生中,有10次朝廷任命他官職,他因不滿於朝廷對金國的妥協,和官吏的腐敗而堅決辭免,拒不到任。他把畢生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理學,著述立說和教授弟子上。

    朱熹一生培育了數千弟子和門人。僅《紫陽朱氏建安譜》史記載的就有321人,每人名下還附錄了簡歷。隨著世界性的朱子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又發現了《紫陽朱氏建安譜》中未收錄的有據可考的朱熹門人、弟子近200人,真可謂挑李滿天下。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人文化史上,朱熹是著作最為豐碩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作家和詩人。他給後人留下了126種著作,共400多卷,其中:文集104卷,撰書200多卷,言論集140卷,以及由他編次、註釋、校刊的書270多卷。還有1200多首詩詞留存於世。

    他的著述學科門類眾多,內容廣泛,思想博大精深,卷帙浩繁,如同一個巨大的寶庫。他任這些著作中建構起來的宏大的思想體系,達到了當時世界上哲學理論發展的最高水平。他的思想深刻影響著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近800年。公元1212年,朝廷將朱熹的《四書集註》列為國學,他制定的《白鹿洞書院學規》頒發給太學遵照執行。明朝建立後(1368年)以朱熹的各種集註為宗,作為朝廷科舉考試取士之書。悠悠數百年間,朱子學說,曾無可爭議地成為整個東亞社會的統治思想。他的思想遠播海外,深刻影響了日本、韓國、朝鮮、越南及東南亞各國的傳統文化。英國古代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說:“最現代化歐洲的自然科學理論基礎,應歸功於莊周、周敦頤和朱熹等人。”毛澤東主席的“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待事物”的觀點,現代數學的“二進位制”等都是從朱熹思想中受到啟發的。朱熹和孔子一樣,是一個對中國乃世界文明都做出了特殊貢獻的思想巨人。

  • 6 # 小羅愛收藏

    朱熹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博覽經史,治學嚴謹,著作宏富。他在訓詁、考證、註釋古籍,整理文獻資料等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清康熙稱朱熹: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

      朱熹學生黃囗在(《朱子行狀》):道之正統,待人而傳……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絕,至先生而始著。

      南宋詞人辛棄疾: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南宋詞人陸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傾長河注東海之淚。路修齒耄,神往形留。公歿不亡,尚其來享。

      清初江藩: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諸儒之大成者也。

  • 7 # 陪你一起去武大看櫻花

    朱熹一生的大部分時光也是在閩北度過的。

    閩北地區山清水秀,人文薈萃,宋、元、明、清時期,成為福建閩學的發祥地和講習之所。閩學主要內容以朱子學為中心,但不以朱子學為限。除了朱熹的上承楊時、遊酢、胡安國、羅從彥、李侗、劉勉之、劉子翬及其門人蔡元定、蔡沈、黃乾等一大批理學家之外,還有李綱、真德秀等許多受理學思想薰陶的碩儒名臣。

    這些人除朱熹外,均系閩北腹地武夷山人氏,實際上朱熹一生的大部分時光也是在閩北度過的。據清人董天工《武夷山志》的統計,宋元明清四朝(截至乾隆),僅先後在崇安隱居的文人就有19人,結廬講學的名儒43人,遊歷此地的學者387人,其中著名理學家47人。

    因而在南平的劍溪、九峰山,建陽的盧峰、庵山,建甌的歸宗巖、萬木林,松溪的湛盧山,浦城的夢筆山、匡山、船山,光澤的鳥君山、雲崖山,邵武的熙春山,涓涓溪流畔,山巒疊嶂處,均留下了閩學先賢們的足跡。他們的故居、書院、官觀、祀祠、摩崖石刻等文化遺址和遺蹟,星羅棋佈於閩北地區。隨著歲月的流逝,其中多處已湮沒為姜草荒煙。斯人逝矣,但暫人們的高風亮節卻與青山同在,與綠水長流。

    間北儲存較為完好的故居是尤溪朱松“韋齋”和浦城真德秀故居。韋齋系朱熹之父朱松任尤溪縣尉時僑居之所。據民國《尤溪縣誌》卷三《古蹟》所載:“韋齋,在縣治東偏典史署內,宋朱松尉尤溪時,自以性卞急,取古人佩韋之意,名其齋以自警。”遺址今存於縣招待所院內。

    宋宣和五年(1123)仲秋,松自政和宋宣和五年(1123)仲秋,松自政和移署尤溪縣尉,對自己“卞急害道”有切膚之痛,遂於寓所典史署內闢室,廣羅書籍,延請其師羅從彥作《韋齋記》,又邀吳郡戶曹曹令德作《銘》。後因兵火,《韋齋》另移他屋。朱熹對其先父建韋齋一事備加推崇,“四十二歲回尤溪訪其友人石子重,商為其先君興建'韋齋’事”(《康熙《南溪書院志》卷一《年語》)。

    並以韋齋為題作多篇文章加以發揮。他認為老先生取其齋名旨在“早夜其聞以自警傷,由是向所得於觀考者有信益而守之益堅”,因而“追慕攀號,無所逮及”。聯絡到自己在治學修身方面亦有急躁之症,“熹惟先君之志,不可以不傳於家。而熹之躁迫滋甚尤,不可忘先人之戒,則又取而揭之於寢堂以自鞭,且示子孫”(《海寧朱氏宗語》卷一九《韋齋室記略》)。

    朱熹晚年橫遭“偽學”之難而忍辱負重遂對“韋齋”內涵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特手書對聯“佩韋尊考訓,晦木謹師傳“懸於居室自勉。作為閩學先賢的重要故居,“韋齋”受到歷代官府的重視並多加修葺,因而乾嘉年間尚完好如初。真徳秀故居位於浦城仙陽鎮西山下。故居與西山精舍為同一整體的組成部分。

    真德秀,字景元,大稱西山先生,為朱子後與勉齋九峰、雲莊等並稱之碩儒。嘉定十三年(1220)以母喪而歸葬西山精舍,並與諸友講學。寶慶三年(1227)真氏遷居浦城城裡,其故居及精會年久失修傾圮。明景泰、正德年間由官方修復並贈祠田。

    清光緒十四年(1888由官方出資再次大規模對故居建築群進行修整。現存故居即光緒年間所遺格式,坐北朝南,兩進院落,磚木結構。這座以圍牆和廊屋組成完整的封閉式建築,經歷代修繕,宅宇明淨,氣勢軒然。

    前廳長9.5米,寬10.4米,高5米,懸廈“西山真先生舊宅”後廳長14米,寬12米,高7.5米。兩廳之間有長廊、天井、花圃,交相掩映,牆外三面環水。1982年故居又修葺一新,更覺莊嚴凝重。

  • 8 # 百事通九州

    中國南宋哲學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諡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朱熹14歲喪父,依父友劉子羽生活,受業於胡原仲、劉彥衝。胡、劉好佛、朱熹亦出入佛、道。31歲正式拜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為師,逐漸發現了佛、道之學的破綻,於是專心儒學,成為程顥、程頤之後儒學的重要人物。南宋初年,面對抗金勝利形勢,朱熹主張益修政理,固內以守。孝宗即位後,朱熹支援抗金,在《壬午應詔封事》中表示:“夫金虜於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則其不可和也義理明矣”。後抗金失利,孝宗準備求和,朱熹要求“亟罷講和之議”,批評議和為“不當為者”。隆興和議後,民族矛盾稍趨緩和,南宋內部階級矛盾突出起來。朱熹雖不忘復仇之義,但又回到固內以守的立場。

      淳熙二年(1175),朱熹與呂祖謙、陸九淵等會於江西上饒鉛山鵝湖寺。在鵝湖會上,朱熹認為做學問要先泛觀博覽,而後歸之約;陸九淵兄弟則主張先發明人之

    本心,而後博覽。朱以二陸為太簡,陸譏笑朱為“支離”,朱陸分歧由此更加明確。朱熹在“白鹿國學”的基礎上,建立白鹿洞書院,訂立《學規》,講學授徒,宣揚道學(見彩圖陸九淵(1139~1192)、朱熹(1130~1200)、朱熹手跡、白鹿洞(江西省廬山) 朱熹曾在此地的白鹿洞書院講學)。在漳州他首次刊刻《論語集註》、

    《孟子集註》、《大學章句》、《中庸章句》。在潭州(今湖南長沙)修復嶽麓書院,講學以窮理致知、反躬踐實以及居敬為主旨。他繼承二程,又獨立發揮,形成

    了自己的體系,後人稱為程朱理學。

      朱熹一生,從事教育工作約40年,做官不過10來年。他在任地方官期間,主張恤民省賦,節用輕役,限制土地兼併和高利盤剝,並實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參加了鎮壓農民起義的活動。朱熹在從事教育期間,對於經學、史學、文學、佛學、道教以及自然科學,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廣博宏富。主要哲學著作有:《四書集註》、《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等。此外有《朱子語類》,是他與弟子們的問答,黎靖德分類編定為 140卷,《朱文公文集》由其子朱在編集,後人又有增補,包括《文集》 100卷,《續集》11卷,《別集》10卷。這兩部書包含有朱熹的重要哲學思想。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誌著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更趨完備。  朱熹在世時,屢遭排斥,其學術思想,曾被視為“偽學”。隨著時代的變遷,他的思想被封建統治者愈抬愈高。後來宋理宗以其學“有補治道”,按祭祀孟子的禮儀來祭他。元王朝建立了南北統一的國家,理學在北方得以傳播,皇慶二年(1313)至延□二年(1315)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註》試士子,朱學定為科場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為宗”。統治階級的階級利益把朱學鞏固起來,作為在上層建築領域實行政治文化專制的理論依據,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強化了“三綱五常”,對後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朱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在朝鮮、日本稱朱子學,曾一度十分盛行。在東南亞和歐美,朱學亦受到重視。

  • 9 # 徐大聊史

    朱熹就是個假道學偽君子,殘害婦女的劊子手。雖然他是個大學問家,著書立說還有不少弟子,可他人品真不咋滴!首先,他嚴格要求女人要“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可朱老夫子咋做的,不但妻妾成群,還逛青樓 ……。其次,他造就了數不清的書呆子。明朝洪武帝創立了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多以朱熹的著作為藍本,使明、清兩朝的讀書人成了弱智的傻逼!

    朱熹,還有那個程頤,弄了個“程朱理學”,更是害人不淺!

    總之,我對朱熹沒什麼好印象!

  • 10 # 復東往事

    我評得另類一點。朱熹是儒家集大成者,修了四書,四書五經在儒學地位很高。朱熹和他兒媳婦通姦,嚴重違背儒學價值,言行不一,迂腐酸臭之氣嚴重,好比和尚吃肉。

  • 11 # 尋藝持久

    朱喜是南宋時期當代大文豪,他十分推崇儒家學術,且注學立論傳於後世。又深知道中真諦,只是到年邁時後悔的說道:金丹歲晚無訊息。他的文學論術傳播很廣,被後人敬為神仙,塑立金身。至今考生在考前尚有不少人許願求其保佑。

  • 12 # 三格智酷

    第一次認識朱熹,知道他是個詩人,他的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富有哲理,給人印象深刻。長大後慢慢知道朱熹還是南宋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人們把他尊為“朱子”,是與孔子齊名的一代儒學大師。是宋代新儒學的集大成者,總結並重建了儒學,使魏晉南北朝以來逐漸邊緣化的“孔孟之道”恢復了正統地位。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思想是元明清三朝占主導地位的理論體系,科舉考試以他的《四書章句集註》為準,人們許多待人接物、居家處事等行為規範,以他的朱子《家禮》為範本,朱熹對中國的影響可謂深遠。清康熙年間,朱熹塑像進了孔府大成殿。可見朱熹對儒學的貢獻之大,影響之大。

    我們今天讀到的儒學,其實都是經過朱熹重新解釋和改造過以後的儒學,後來的學者把朱熹的儒學稱為新儒學。這集中體現在《四書章句集註》上,在這四本書裡,朱熹對《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註釋,重新整理成為儒家思想體系範本,使傳統儒家學說重新煥發出生機活力。隋唐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隋唐把佛教定為國教,傳統儒家思想受到很大沖擊而邊緣化。從唐朝的韓愈,北宋的“二程”到南宋的朱熹,扛起了恢復儒學的大旗,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派開始思考儒家思想與佛家思想的不同,認識到傳統儒家思想的空白,提出“天理”的思想,以彌補孔子如何看待死亡的空白,提出了“太極論”,“理氣論”,解決了世界的問題,宇宙的問題,提出了“人性論”,“修養論”,解決了人性的問題,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這種體系就是新儒學,即“理學”。

    朱熹作為教育家,除了他的《四書章句集註》作為元明清三朝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以外,朱熹的《家禮》和興辦書院影響深遠。在《家禮》中,朱熹對傳統儒家禮儀進行了簡化處理,使一般的老百姓也能實行禮儀和行為規範,我們在《白鹿原》中看到的“祠堂文化”就是來源於朱熹的“家禮”。從積極的一方面來看,祠堂裡所呈現的建築文化,鄉約文化,家譜文化,家族文化,齊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朱熹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著書立說,教書育人,他特別強調德的教育,他把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小學學其事,大學明其理。主張開放自由辦學,採用啟發式教學。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敢於為國擔當,為國家做貢獻。他對教育辦學有很深的研究,集中體現在《白鹿洞書院揭示》裡,朱熹認為,教育應包括明人倫,懂學序,要修身,要知處事接物。朱熹在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等當時很多的書院講學,宣講他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後來還傳播到了日本、韓國等國家。

    弘揚傳統文化,喜歡交流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俗語:十個媒人九說謊,不謊清湯喝不上,何意?媒人為何要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