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時候上學的時候老師確實說是李廣,但現在有些人指出應該是衛青,所以你覺得呢?
18
回覆列表
  • 1 # 西安—豐鎬遺子

    “龍城飛將”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雖然長久以來許多書對龍城飛將的註釋為“李廣”,但也有很多人認為“龍城飛將”應指漢武帝時期的名將衛青。

    衛青,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此役便是龍城飛將的由來。

    李廣雖名為飛將軍,但是名氣雖大,戰功不大,多為小勝,大型戰役無較大戰果,得"李廣難封"之名。最重要的是衛青打下了龍城,李廣至死未到龍城,後人稱李廣為龍城飛將實為謬誤。

    王昌齡另一首賽外詩《從軍行》:“大將軍出戰,白日暗榆關。 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講述了衛青最後一次漠北大戰合圍單于的功績。看來王昌齡對衛青還是鍾愛有加的。

  • 2 # 清風1470697

    飛將軍說是李廣這個是沒有爭議的,飛將軍最早是匈奴對李廣稱呼,人們也接受李廣飛將軍說法。。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存在爭議,是李廣對龍城名不副實,個人認為龍城指衛青,飛將軍指李廣,這樣理解可能更準確一點。

  • 3 # 某男某語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歷史上的飛將軍確實是李廣。因為飛將軍是李廣的敵人匈奴人給起的。《史記》: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匈奴人之所以叫李廣飛將軍是懾於他作戰風格勇猛彪悍,也就是說李廣是個玩命的主兒。而且可以看出飛將軍的稱號是由匈奴下級兵士間給出的。這裡做個不恰當的形容,一個類似施瓦辛格的彪形大漢站在M1A2端著加特林M142追著恐怖分子跑,這樣的事有一次足以揚名了。

    至於,李廣的屢戰屢敗也確是始於他的性格,而且的治軍行軍也類似於匈奴,只有一些臨戰的經驗少有韜略,所以他充其量有將才而無法為帥。李廣應該屬於悲情英雄一類人物,歷史上也多對他有褒讚,這樣的人物更能表現出英雄主義的情懷,從開始的《史記》、《漢書》到後來的唐詩宋詞都是源於此類原因吧。

    至於衛青,我這裡不過多的表述他的戰績。從他與漢武帝的關係、相處時間和對他的欣賞、器重程度就可以知道他取勝不是偶然的。要知道漢朝的朝廷三股政治實力外戚,可是不容小覷的,君不見諸呂、竇嬰、田蚡、李廣利到後來的竇憲都是權傾朝野的人物。衛青、霍去病是劉徹明顯扶持的政治力量。套用王維老將行的一句話,“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雖然感覺有點悲天憫人的味道,確實也說出寫道理。

  • 4 # 人如銅錢

    2003年,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對“龍城飛將”的註釋做出修改:“龍城”指奇襲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李衛,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

  • 5 # 高中數理

    李廣!李廣!李廣!說衛青的都是蠢貨!不信就往下看,分析得有理有據!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王昌齡

    首先,龍城分解的普遍看法有三種:

    一、衛青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衛青突襲龍城,快如閃電,如同飛過去的,所以給他強行安上一個飛將的名頭!

    二、李廣

    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也是漢代的飛將軍李廣的練兵之地——右北平郡。李廣善騎射,驍勇聞名於匈奴,匈奴送其美譽“飛將軍”!

    三、龍城指衛青,飛將指李廣

    衛青有龍城大捷,李廣有“飛將軍”美譽!

    首先第一種看法:認為龍城飛將是衛青,用“龍”和“籠”的諧音代指,再說什麼李廣奇襲龍城過去的太快,像飛一樣。第一個諧音我們可以理解,畢竟古代人多用諧音代指。但是第二點就有些說不過去了,什麼過去的快就想飛過去一樣。這完全就是不負責任的瞎說,完全是這種看法的人用龍城大捷強行去解說詩中的龍城飛將,但是他們又無法解釋飛將和衛青的關係,就自己瞎扯的。

    有人看到鞋架上曬著一雙鞋子很漂亮,就說那是他的,別人不信,他就說鞋子穿他腳上正好。他就當場試穿,你別說,大體上還真適合,但是還是有些不合腳,難塞進去,所以他就咬著牙,強行壓迫自己的腳,硬是讓他把腳塞進去了。雖然騙到了鞋子,但是其中的勉強與苦澀只有他自己知道。

    這種人的理論支撐點還有一個,就是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是衛青收復的,衛青的墳墓也是造成陰山形狀的。這點沒錯,可是我們來分析一下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首先衛青只是取得了龍城大捷,也就是去龍城掃蕩了一番,掃蕩過後馬上就跑回來了,衛青攻破過龍城掃了匈奴的面子沒錯,但是衛青並沒有在哪裡駐守過,只是去過而已。這樣和“龍城飛將在”就有點驢頭不對馬嘴,詩句的意思是:假如飛將還在龍城駐守,就不會讓胡人南下入侵。也就是詩句的意思是守住邊塞,讓胡人無法南下。而衛青並不是守邊塞的將領,衛青是主動出擊,打擊匈奴的將領,不是守而是出擊。如果要寫衛青,就不能這樣寫了,只能寫:要是漢大將軍衛青還在人世,早就攻破龍城,掃平匈奴了。所以如果寫衛青,就決不能寫什麼“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守城阻止匈奴南下的意思,也不能用“龍城飛將在”這句表示飛將駐守龍城的句子。

    說白了吧,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寫的是能守住邊塞,不讓匈奴南下騷擾漢朝北疆。這寫的明顯就是駐守邊塞,阻止匈奴南下的李廣。說衛青的人自以為讀了點歷史,知道龍城大捷,知道衛青收復河套平原,知道衛青墓是陰山形狀就把衛青強行塞到這首詩句裡面。卻忽略了衛青從不是守城之將,沒在龍城駐守防禦匈奴南下過,也沒有在陰山一線駐守防範匈奴南下過。衛青是大將軍,不打仗的時候在長安和漢武帝討論戰略大勢,打仗的時候衛青是主動出擊剿滅匈奴的大將軍,從來沒駐守過邊關,從來也沒有衛青守衛邊疆防禦匈奴南下的說法,要寫衛青,只能寫他主動出擊掃滅匈奴。說了這麼多,你明白了嗎?如果你還在削足適履,我只能說我無話可說!

    而第二種看法是最合理的解釋。李廣驍勇無比,極擅騎射,在匈奴威名遠揚,被匈奴美譽為“飛將軍”。這是傳遍匈奴和漢朝邊關的稱謂,還有什麼不合理的呢。而對於龍城、陰山的解釋,小編認為也沒沒必要去探尋考究什麼盧龍城李廣的練兵地,因為我國詩句中常用借代的手法,用龍城代指邊塞城池,用陰山代指匈奴南下侵略的必經之路。借代這種手法,避免了直呼主體,起到了指桑罵槐的作用,是我國古代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另外,還有一個好的支撐點就是:李廣威懾匈奴,漢朝只要那個地方匈奴入侵頻繁,就把李廣調到哪裡去當太守,震懾匈奴,守衛邊關。後世只要寫邊塞守城大將,都會提到李廣。李廣可以說是西漢時期能移動的長城,只要他去到哪裡守城,匈奴就不敢去那裡騷擾。這首詩寫的明顯是守城阻止匈奴南下,這除了寫李廣還會是誰?總而言之,就憑“飛將”、“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守城不讓匈奴南下這兩點就能證明是李廣無疑,龍城、陰山是借代的修辭手法,合情合理,沒一點生搬硬套的。所以龍城飛將是李廣無疑。

    最後一種看法,把龍城和飛將分開,這種人是一種比較謹慎的人,對於飛將指李廣他們已經能斷定了,但是由於受到第一種觀點——衛青龍城大捷的影響,所以他們不敢將龍城飛將合起來指李廣,而把它強行分開,保守起見嘛。這種看法忽略了詩句的主體意思——守城防止匈奴南下,同時又不瞭解中國古詩的借代手法,只知道去找事實求真相,我理解這種人,雖然他們對古詩不是特別瞭解,但是他們的治學態度嚴謹,實事求是,比起第一種看法的人削足適履、生搬硬套靠譜多了!

    最後總結,龍城飛將指的是李廣無疑。說衛青的人削足適履、生搬硬套,估計他們自己都難以說服他們自己;分開說的人不瞭解中國古詩,不過好在他們治學態度嚴謹、實事求是;只有說李廣的才是最合理最準確的!聽說2003年初中語文教材對龍城、飛將做出了分開解釋,看似治學態度嚴謹,可卻忽略了詩句本身。有人更是可笑,居然以語文課本的解釋來辯駁,我想說的是:改編語文課本的人他也是人啊!他寫在教程裡的的解釋只能代表他的一家之言,而且很可能是錯誤的看法,你們為何要對齊奉若神明呢?

  • 6 # 微史論

    “飛將軍”是李廣這是沒錯的,史料中也有記載。但是這句詩中的“飛將”與其說是指的一個人,不如說是指的是抗擊匈奴的一類人!而且,在抗擊匈奴中,李廣的功勞是比不上衛青和霍去病的!不然也不會有“李廣難封”了,李廣到最後也沒封個侯,而衛青被封長平侯,霍去病年紀輕輕就被封為冠軍侯。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左路衛青遇到單于主力,右路霍去病“封狼居胥”,中間李廣迷路。

    酒泉霍去病石像

    衛青龍城大捷

    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被封車騎將軍,首次帶兵出征。漢軍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潰敗無功,只有衛青一路勝利,奇襲了匈奴聖地龍城,俘虜700人,取得勝利。被封關內侯。

    所以,我覺得詩中可能不單指某個人,而是借“龍城飛將”來表示抗擊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

  • 7 # 芷蘭小築

    《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龍城飛將:“龍城”:地名,是匈奴聖地,漢朝大將軍衛青曾奇襲龍城,後與匈奴作戰七戰七勝。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漢之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指一人,實指衛李,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胡馬:指敵方的戰馬。胡,古人對西北少數民族的稱呼。 陰山:山名,指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境內,漢時匈奴常常從這裡南下侵擾中原地區,也是衛青墳冢的模樣。

  • 8 #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莫過如此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龍城飛將指的是李廣。

    補充:

    這兩句詩出自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出塞》。原文如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3.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陝西)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 9 # 燕北林叢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人面對雄壯的“漢時關”和淒冷的明月,觸景生情,馳思古今,巧妙地引出了秦漢至唐戰爭頻繁,邊患不斷。與冷月互映的是凝固的戍邊將士的血,月光撫摸的是戍邊將士丟下的白骨。表達了渴望和平安寧生活的心願。“但使龍城飛將在”是對漢名將李廣的讚頌,也蘊含著對朝庭用人不當,邊帥無能的不滿。“不叫胡馬度陰山”一句,一個英武勇猛的大將軍形象越然紙上。

    李廣,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武將世家,先祖李信是秦朝將軍,曾率秦軍擊敗燕太子丹。據史料記載,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身份從軍,抗擊匈奴,因精騎射,斬殺匈奴頗多,被任命為中郎將。景帝時,任隴西都尉,後又改任騎郎將。

    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平吳楚叛軍。昌邑之戰,李廣陷陣奪旗,名聲大震。又任上谷太守,與匈奴交戰。後調任為上郡太守。後來轉任邊郡太守,歷任陵西、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因作戰奮勇而威名邊塞,被匈奴稱為飛將軍。武帝時調未央宮禁衛軍任職。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武帝派李廣、公孫敖、公孫賀、衛青四人率軍分別從雁門、雲中、代郡、上谷四個方面同時出擊匈奴。因匈奴兵多,李廣兵敗被俘,逃回後被朝庭議罪,閒居數年。後來因為匈奴入侵遼西郡,殺死遼西太守,並打敗鎮守漁陽的韓安國,武帝任命李廣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駐守右北平期間,匈奴敬畏李廣的威名,多年未入侵騷擾遼西。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精騎由定襄、代郡出發,跨大漠遠征匈奴本部,經請求,李廣被任命為前將軍。在衛青與單于的決戰中,李广部因迷路而遲誤,單于遁逃,李廣含羞自殺。

    唐“大曆十才子”之一的盧綸名篇《塞下曲》中著名的小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說的就是李廣駐守右北平時疑虎射石的故事,即——博虎射石。

    司馬遷稱讚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很多人來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於樹下會走出一條小路來。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也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感動別人,就會有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李廣一生,多任守邊將軍,英勇善戰,歷經漢景帝、武帝,戰功顯赫,對部下也很謙虛和藹,漢文帝和匈奴單于,都很敬佩他,但未能戰死疆場,也未善終,而是含羞被迫自殺,許多部下和不相識的人都為他而感悲痛、落淚,也讓後世人為他感動而嘆息。

  • 10 # 遙知不是雪

    幾個解釋誰也不服誰,可以打電話問問作者?

    1. 衛青. 漢軍只有衛青帥軍直搗龍城,

    2. 李廣. 李廣被當時人叫飛將軍

    3. 衛青和李廣: 兩個人

    4. 像衛青.李廣這樣的大將們,

    5.純粹為了湊字

  • 11 # 張桐中國

    肯定是衛青,是衛青和霍去病重創匈奴,讓匈奴遠遁。怎麼可能是李廣,在對匈戰爭中,李廣毫無建樹,以致遺憾一直未封侯

  • 12 # 歷史鑑心

    這句詩裡的龍城飛將絕對指的是李廣,不是衛青。

    首先,咱們從詩詞中的龍城飛將來解析,古人常常用家鄉和名字去一起來稱呼自己,在下xx(地名)xxx(姓名),如比較著名的如李白對自己的介紹:“白隴西布衣”,再比如:“在下川蜀,劉備”,李廣的家鄉是今天的甘肅天水。天水還有一個別稱是“龍城”。為何天水有這個別稱呢?因為它是“人首龍身”的人類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所以天水也被叫做"龍城",所以“龍城飛將”指的就是李廣。

    第二,咱們還是從詩句中來解析,飛將,李廣的別稱就是飛將軍,雖然在古代,飛將軍不是李廣的專屬稱呼,也有其他人被稱之為飛將軍,但李廣的飛將軍之稱是其中最為著名和流傳最為廣泛的,當時的百姓甚至於匈奴人都用這個別稱代指李廣,飛將軍這個詞兒幾乎被李廣壟斷了,很少有人稱呼衛青為飛將軍的,所以作者這裡寫的飛將軍應該指的就是李廣。

    第三,不教胡馬度陰山,這裡的陰山指的是陰山山脈,在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而李廣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多年,右北平郡在那呢,就是治平剛縣,今天我們說的內蒙古寧城西南部,離這些地方都不是很遠 ,還有就是李廣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這北部七個郡都是駐守匈奴之地,李廣駐守在這裡,就是為了防止匈奴人,所以這裡的不教胡馬度陰山,指的就是李廣的駐守事蹟,而衛青很少駐守一地出擊,他都是直入匈奴腹地攻擊,打贏後搬師回朝,不存在駐守邊關。李廣主要就是在各地戍邊,主要起到守衛之責。

    綜合以上三點,我認為龍城飛將說的就是李廣,結合詩詞前後文和衛青的聯絡特別少,大量痕跡都指向李廣,所以我認為詩人這裡指的絕對就是李廣。

  • 13 # 墨心琴韻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的《出塞》七言絕句詩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戰爭的殘酷,遠征的艱難以及守邊固疆的重要性。

    詩人從描寫景物入手,詩的第一句勾勒出了一副冷月照邊關的空闊蒼涼景象。第二句描寫了歷載以來遠征的艱難和戰爭帶來的災難,殘酷的戰爭使的將士一去再不能還鄉,表達了詩人對外敵的憤慨。後兩句,詩人寄希望於守邊固疆的勇士將軍們“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有英勇善戰的將軍勇士們的堅守,絕不允許胡人的騎兵跨過陰山。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

    那麼,這首詩裡的“龍城飛將”到底是指衛青還是李廣呢?這件事其實一直存在爭議,查閱了好多資料典籍。就我個人拙見,說說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以及兩位名將的定論。

    “龍城”指的是奇襲龍城的衛青,“飛將”指的是飛將軍李廣。所以 ,“龍城飛將”並不是指一人,實際應該是指衛青和李廣兩位徵守邊關的名將。

    其實本詩更多的是借指眾多漢朝抗擊匈虜,守邊衛疆的名將。

  • 14 # 雲逍遙666

    手提梅花亮銀槍站在這裡,我告訴你:飛將當然是我們李家人:李牧,李廣,李陵,李信……中華兒女英雄輩出,龍城飛將出奇制勝,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突厥贏得倉皇北顧!信夫!

  • 15 # 指動濟南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近日有網友提問,記得上學讀此詩時,老師說這裡的“龍城飛將”是指漢將軍李廣,聯想到另一首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也是說的李廣。但是後來讀史發現,李廣老打敗仗,怎麼還會如此誇他?

    對於“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讚的是誰,歷來是有爭議的。目前主要有兩種意見:

    1、此處讚的是飛將軍李廣。作為西漢抗匈名將,李廣在對匈奴作戰中立下大功,此後連年戍邊。在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任太守。漢武帝時駐守右北平,匈奴稱他為“漢之飛將軍”,這是“龍城飛將”為李廣的最好說明。

    李廣有射殺“射鵰手”經歷,數次匈奴圍困,都憑精湛射術死裡逃生。“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也是對他射術的註解。雖最終因迷路,未完成戰略任務而自殺,但李廣威名遠播大漠,“龍城飛將”中的“飛將”是指他的箭術,並非指他的戰績。

    2、此處讚的是大將軍衛青。在漢匈持續百年大戰中,漢武帝時期的衛青,首戰也是成名戰就是奇襲龍城。匈奴的龍城本是祭天之城,《漢書》記載,“五月大會龍城,祭其先、天地、鬼神”。衛青攻打匈奴宗教聖地,對匈奴一族的震懾力巨大。

    衛青一生對匈奴作戰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橫掃匈奴王廷,戰績遠非李廣能比。衛青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龍城之城則是漢軍對匈奴作戰由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的轉折點。“龍城飛將”中的“飛將”是特指衛青用兵如飛一般神速。

    兩方所持意見都有所依。但是龍城飛將只有一個,李廣、衛青究竟是誰?

    1、“漢之飛將軍”稱號,並不足以說明李廣就是“龍城飛將”。為何?因為在歷史上,“飛將”並非固定特指某人。開啟史書,叫“飛將”的人有很多,除了李廣,還有呂布、單雄信、李克用、向寶……

    這些飛將或用兵神速,或箭術高超。由此可知,“飛將”並非李廣專有,只是漢朝對匈奴作戰的“飛將”是李廣。最重的是,縱觀李廣戍邊和作戰經歷,他從沒有到過龍城。又何來他是“龍城飛將”一說呢?

    2、“龍城飛將”的名號只有一人可擔:衛青。《史記》載,前130年,衛青以車騎將軍身份兵出上谷,“青至蘢城,斬首虜數百”。蘢城即龍城,在今內蒙古境內。匈奴“皆事龍神”,祭天神的地方因此被稱為“龍城”。

    衛青是四路漢軍中唯一有斬獲的,原因就是他革新戰法,與公孫敖、李廣、公孫賀這些老將完全不同。用兵出其不意,機動靈活,飛神般打擊龍城的匈奴。衛青也是史料中,確切記載到過龍城的漢將軍。難道這個經歷還不能證明衛青是“龍城飛將”嗎?

    自司馬遷開始,歷代文人多認為騎奴出身;姐姐得寵於皇帝才成為將軍;死後幾被滅門的衛青不值後世效仿,長久以來對衛青多有貶抑。而出身名門;身有傲骨;人格獨自的李廣才是後世楷模,因此對他多有褒揚。這是“龍城飛將”被錯認李廣的潛在原因。

    其實,在漢匈百年大戰中,無論是衛青還是李廣,都立下了不世之功。作為一個英雄群體,所有捐軀的漢軍將士都配得上“龍城飛將”的稱號。

  • 16 # 川頁君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讚美的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李廣。

    李廣因為對匈奴作戰勇猛,被稱為飛將軍。因為李廣的人生經歷大起大落,充滿傳奇色彩,很多的文人騷客留下了關於他的詩歌和文章。

    王昌齡的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說的是李廣射虎,將箭射入石頭中的傳奇故事。

    王勃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也廣為流傳。

  • 17 # 王者沖沖衝

    西晉末年,匈奴少數民族大舉入侵中原,狂肆殺害漢人,野蠻惡性的他能給華夏民族帶來空前浩劫!千千萬萬的漢族人民逐漸銳減,整個華夏民族幾乎將要被滅族!

    此時,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飛將軍李廣站了出來,李廣將軍英勇善戰,李廣將軍偉大光榮的完成了使命,匈奴落荒而逃回遼國,收復了一座又一座城池!

  • 18 # 拈花一笑萬山橫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裡頌揚的到底是李廣還是衛青,歷來爭議很大,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我傾向詩人王昌齡寫詩的時候,歌頌的是李廣,原因如下:

    一、大唐李氏開國後,一向自認是李耳——李信——李廣這一譜系的後人,對李廣也尊崇有加,比如唐德宗時就把李廣等六十四人供奉在武成王廟裡,尊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其實看看這六十四個名將,李廣的入選是有點難以服眾的。所以作為唐代詩人的王昌齡,耳濡目染,更崇拜李廣,這很好理解。

    二、李廣出生名將世家,數十年守邊關,但始終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難以封侯,白髮蒼蒼最後一次出證卻迷路失期,自刎而死。可以說李廣的一生充滿了悲情色彩,這很容易引起文人的共鳴和同情,特別是懷才不遇的文人,所以才要“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感嘆。

    三、古代文人大多不喜歡衛青。衛青是私生子,最初為奴僕,經平陽公主被漢武帝賞識後,作為近臣隨侍漢武帝。元光六年,漢武帝第一次北伐匈奴時,從未有戰功的衛青居然被漢武帝認命為四路主將之一。後衛青屢建奇功,升為大將軍,其姐衛子夫也當上了皇后。私生子、家奴、近臣和外戚,這樣的標籤貼在衛青身上,歷代的酸文人能有好感才怪。所以哪怕衛青功在千秋,歷代文人卻少有歌頌衛青的作品,冷言酸語倒是不少。

    四、李廣人稱飛將軍,數十年守邊關抵擋匈奴,卓有成效,勞苦功高。

    綜上所述,我認為王昌齡寫這首詩時,歌頌的是李廣。

    但是,作為後人,當我想到這首詩時,我歌頌的是衛青。有人會說這不是耍滑頭嘛?其實這好解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人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各不相同,能引起自己共鳴就行。

    比較一下李廣和衛青。

    李廣被稱名將實在有點勉強,除去守邊關的經歷,每次出征,經常全軍覆沒,甚至隻身被俘,或者迷路誤事。可見李廣的軍事能力是難堪大任的。

    而衛青,生於卑賤,第一次出征,在包括李廣在內的其餘三路大軍大敗的時候,居然直搗龍城這個匈奴的祭天聖地,大勝而歸。衛青這次直搗龍城意義非凡,一掃漢朝自漢高祖以來對匈奴的恐懼,從此也拉開了漢朝對匈奴由守轉攻的大幕。此後衛青曾七戰七捷,大破匈奴,收復了大片的土地。

    在戰法上,衛青也居功至偉。匈奴出征,倚仗草原騎兵優勢,來去如風,以劫掠為主,漢朝應付起來很被動,如李廣這些老將就屢屢吃大虧。衛青獨樹一幟,以騎兵對騎兵,以戰養戰,不僅大獲成功,重要的是為後來的漢匈全面戰爭提供了正確的思路。後來的霍去病等就是對衛青的繼承和發揚。

    所以,當我們後人渴望能有保家衛國,外辱強敵的名將的時候,我們渴望的是衛青這樣的人。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讀之,我頌揚的是衛青!

  • 19 # 泰山7001

    王昌齡的《出塞》氣勢恢宏,流傳甚廣,短短二十八字不僅生動刻畫了詩人大氣磅礴的報國之心,還有典故藏在裡頭。

    那就是“龍城飛將”。毫無疑問,王昌齡這裡指的是衛青衛大將軍。漢武帝元光六年,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奉武帝之命,各率一萬騎兵出擊匈奴。

    結果公孫敖、李廣慘敗,公孫賀無功而返。只有初出茅廬的衛青敢於冒險,深入匈奴腹地龍城,斬殺七百餘人,並且全身而退,獲得大捷。此後,衛青步步高昇,多次領兵出征匈奴,每戰必勝,將匈奴人逐出了河套地區,被迫向更北的荒漠遷徙,以躲避漢軍的追殺。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龍城飛將”指的是李廣。我認為這說法不值一駁。李廣,的確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可李廣打了一輩子仗,能拿的出手的只是防禦戰以及小股部隊的遭遇戰。在這類戰爭中,憑著他過人的膽量和高超的武藝,李廣確實還不錯。可大規模的進攻作戰就不是他的強項了,不僅老吃敗仗,還被俘過,龍城在哪他都搞不明白,怎能擔得起“龍城飛將”四字?

  • 20 # 桀4212285

    李廣本事是有,可惜御下不嚴,軍隊懶散,最重要一點就是他這個人運氣真的是太差,雖然靠奇謀有過不少建樹,但是大規模的漢武帝都不會讓他統軍。最後由於他的失誤,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只能自殺謝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給老大家帶孩子,不給我們帶,怎麼跟她談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