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人的旅行Camera
-
2 # 寂靜之緣
每個人的審美是不一樣的,作為一個攝影師,要有屬於自己的風格,與時俱進。透過不斷的拍攝,積累經驗,多嘗試不同風格的拍攝,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同時不斷的創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要拘泥於單一的構圖或固定的後期預設,要有自己的想法。
美是沒有定義的,人像攝影重要的是透過鏡頭將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拍出來的照片要有深度,而不是單純的美女或是萌寵,要讓別人在看到照片後有所共鳴。多關注一些時尚資訊或者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審美。
重要的是自己對美的理解以及在不斷的拍攝中的創新。
-
3 # 策S1r
系統提高我覺得我不在行,但是可以分享一些個人經驗,這些經驗是絕對的
1.關於審美的問題,其實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太主觀,不好回答,但就是因為主觀所以太多的影象存在於每個人的大腦裡,提高審美的基礎,就是包容,首先你有了一個包容的心態去面對各種各樣的影像,去瀏覽,去了解,去尊重
2.看過了他人的照片,你自己是否可以對他們的拍攝手法進行理解與學習,其實相機只是一個創作的媒介,你希望透過這個媒介傳達出什麼,或者你只是覺得這個場景很有趣很和你心意,都可以,不要把攝影想象的太高尚,其實這只是一個媒介而已,而且是一個極具侵犯力的媒介
3.我一直覺得一個熱愛攝影的人是會盡可能嘗試很多種風格,也會願意去嘗試不同的拍攝器材與拍攝方式,比如閃光燈,直閃。之後我會針對直閃,再做一個詳細的回答。
4.微博取關攝你妹,微博取關攝你妹,微博取關攝你妹,這個很重要,切記。
-
4 # 宋堇兒Suri
題主所說的“審美”,其實從客觀上來講,在很大一部分上是依靠天賦的。就拿美女的長相來說,有的人認為娜扎長得美,有的人認為章澤天漂亮,持有這兩種審美的人都有自己的堅持,而且互相不服氣,也無法理解對方。就像女生認為好看的女生與男生認為好看的女生完全不同一樣,這其實只是一種偏好的差別。
同樣,對於攝影審美,有的人偏愛以日系小清新為主的過曝糖水片,而有的人喜歡色彩濃郁的歐美復古片。其實不能說出這兩種風格孰高孰低,這只是涉及到一個偏好的問題。
然而單從提高審美方面來講,在這裡我的方法只適用於那些已經確定了自己的興趣領域,選定了自己的攝影風格方向的愛好者們。
我認為,攝影審美不應是孤芳自賞,而該做到雅俗共賞。以下這四個步驟將助你係統地提高攝影審美。
1.大量瀏覽名家的攝影作品
小時候我們常被要求背誦大量古詩文,文學大家的文章。其實其主要目的就是在鍛鍊我們,使我們在寫作時形成一種思維。
同樣,當我們瀏覽了大量的攝影作品之後,每一張作品的光影處理,構圖,色彩搭配等全都存入了我們大腦的資料庫中。
所以,當我們在面對外面的某一風光、某一場景時,大腦中的某一特定記憶便會被喚起,你的雙手,你的站位,會自動地為你設計出你該拍到的那個作品。這便是做到了真正的心到手到。
2.欣賞繪畫名作
當我們提到藝術作品時,首先能想到的便是文藝復興時期活躍的大師們的作品。大師們的作品之所以被稱為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拿出任何一件作品,認真地從構圖、光影的處理這些方面細細分析、品位,大家便能發現,每一幅被稱為經典的畫作都是那樣的均衡、和諧,富有推敲不破的美感。
因此,欣賞畫作可以提升我們的文化底蘊,沉澱下浮躁的內心的同時,可以提升我們對美的認知,審美更高一層。
3.多看優秀的電影
在這裡我所強調的電影,不包括走流量的商業片。我認為很多劇情片、文藝片、還有一些小眾的純愛電影,雖然在故事情節或題材上很難吸引到大家,但是其中確實不乏大量優秀的作品。
拋除內容,這些作品在構圖、色彩協調等的搭配上都是很考究的,很值得想要提高審美的攝影愛好者舔屏學習。
4.三人行必有我師
這一點寫在最後,是想要告訴大家,不要隨意輕視任何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會在某一方面強過你,所以,大家應該多多觀摩別的作品,即使TA可能沒你有名氣。
最後,要告訴大家的是,高手都是練出來的,唯有多拍才能出真知!多看,多學,多練,審美與技術就可以快速提升一個高度。
-
5 # 無花無花
攝影記錄的是以自然而生活化、藝術化的一次性瞬間形象,包蘊關於廣闊世界的較多資訊,這是攝影藝術的規律之一,也是審美心理效應的要求。攝影藝術有其自身特徵和審美原則,面對攝影作品這一有限的二維平面,人們要求加入自己的創造成分,融進主觀思想和情感,從而實現同作者心靈的碰撞。因此,這就要求攝影家提供給觀眾的作品必須具有內涵上的多種價值形式,即拓展更為廣闊的意象世界的審美意識形態。
任何意境的創造,都必須遵照自然真實性的法則。而遵守真實性的原則是攝影的本質特徵。立意,不是純主觀的臆造,而是攝影家認識生活的結果,是攝影家在生活中所產生的情感和對美的理解和認識的反映。它包括了人的思想、情感、理想和修養。
攝影家要有敏銳的感受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並善於把物化形態和形象思維統一起來。具備這個條件,感情與景象事物一旦結合,就會產生想象思維的飛躍。原來的“情”就脫離了一般的形態,而成為與特定景象、事物結合在一起的作品“情”,從而將具有特定感情的景象、事物構成了畫面的藝術形象。意是情的昇華,情是意的基礎。在攝影藝術創作中,情感是形象思維的一種重要內容。正是情感的誘發,審美表象才昇華為審美意象。
海倫·曼澤說過:“視覺藝術的極致,在於利用具體的形象來表達難以具體化的感情。”可見情感在攝影藝術中的重要性。如攝影家解海龍1991年在安徽省金寨縣雙河鄉張灣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拍下了一雙特別能代表貧困山區孩子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作品眼神畫龍點睛,突出主題,光線的巧妙運用,側逆光形成鮮明輪廓,把女孩貧困、質樸的形象展現出來了。毋庸質疑,任何一件優秀的攝影作品無不滲透著攝影家的主觀認識和思想情感。這種瞬間形象每每不是把傳遞的資訊直觀地、清楚地表現在畫面上,而是在較大程度上依靠調動讀者思維上的“再創造”,引起更為深層次的思索來補充完成。因此,資訊容量更大,新聞、藝術價值都更高。不難想見,優秀的攝影作品能擁有強大的力量,並散發出人性的光輝,所表達的遠比眼睛所能看到的更要豐富。
藝術的審美形式總是有限的,但是它所傳達的情致、立意卻又是深廣無垠的。音樂、美術、文學莫不如此。攝影藝術審美形式的有限性更為凸現,而一幅優秀的攝影藝術作品它所反映出來的立意則是深而遠之,往往給人以生命的震撼和啟示。“言外有意,弦外有音”,在有限的形式中蘊含了無限的意味。
-
6 # 北城攝影
因為只有打破你審美的瓶頸,才能有所進步,那麼怎麼打破呢,首先你不能總用一種思想去評價一幅畫面。打破瓶頸就代表有新的思路想法去拍攝,有創新得思維。
下面給大家舉個例子,如果你去進行街道夜景拍攝,那你們肯定要用常規的方法去拍攝。把焦點找好,構圖找好在進行拍攝。但是你換一種方法,是不就不一樣了呢。比如把所有焦點模糊化,是不是另一種感覺呢?而這種感覺在別人看來是否新穎呢?是否創新創意呢?再比如你拍湖面,不要單純的去拍攝平靜的湖面,只要一些波紋,或者增加一些主體,又不是不可以。
-
7 # 錦繡八桂阿裕哥
首先很榮幸回答到你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第一,不要太過於依賴修圖。第二,前期的拍攝永遠比後期的製作重要。第三,應用場合緊的氛圍來烘托氣氛。第四,拍攝更有氛圍的地方。以下是我的解說,感謝你的觀看和支援![呲牙][呲牙][呲牙]
-
8 # 鶴鳴視角
攝影藝術審美就是用我們手中的鏡頭去挖掘和發現存在於自然界中的美和社會生活中的美。那麼如何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循序漸進錘鍊自己的審美內功。
一、多看優秀攝影作品。提高審美最迅速且直觀的方式就是多看優秀攝影師的攝影作品,透過分圖片的拍攝角度、色彩構圖、畫面風格和拍攝意圖等等,指出它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找到值得學習和借鑑的知識點。一般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攝影作品。
一是色彩搭配是否協調。一副攝影作品(黑白攝影除外)能否吸引觀者的首要因素,就是色彩搭配,優秀的攝影師能夠熟練的運用顏色之間的關係,對畫面進行搭配。比如拍攝人物時對人物的膚色、服裝、環境等方面的色彩進行精心構思,如藍色基調搭配黃色,使兩種顏色互為對比,這樣就能獲得較好的視覺效果,就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二是畫面是否乾淨。好的攝影作品,畫面不一定簡單,但一定是乾淨的,什麼是乾淨的畫面?除了我們想要的,其他元素不會出現在畫面當中,就是排除與表達主題無關的元素,避免對畫面產生干擾,影響畫面的視覺感受。我們經常講的“攝影是減法”就是這個道理,講求的是在多元素構成的畫面中,“減”出拍攝者對主體的認識、“減”出拍攝者對藝術的追求、“減”出拍攝者對畫面感的極致追求、“減”出對攝影的理解。
三是畫面是否具有情感。攝影中的情感,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好的攝影作品,一定是一張有感情的作品,在欣賞優秀的攝影作品時,觀察作品中的情感,對攝影作品的分析較深,這包括兩個方面:一種是攝影作品在畫面內表達的情感,例如人像攝影中人物的情感;另一種是攝影師在攝影時投入的情感,比如在父母拍攝子女時流露出的疼愛,也能在一張優秀的攝影作品中得以體現。攝影者把自己的情感傾注在畫面中,就會使觀者從畫面中感悟出攝影者表露的內心世界,可以說照片也是攝影者一個情感的載體。
四是體現出攝影師什麼風格。攝影師的攝影風格,就像是一個人的性格一樣,風格的養成,離不開日積月累的攝影習慣和審美能力,一旦攝影師的風格確定後,就可以在她的眾多作品中找到共性,而優秀的攝影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攝影風格,對於攝影風格的研究,要從攝影師本人的眾多作品中的構圖、調色、題材等等方面尋找共性,學習研究優秀攝影師的攝影風格,也是幫助我們形成攝影風格的途徑之一。
二、參觀畫展,欣賞美術作品。藝術都是相通的。美術是人類源遠流長的藝術,美術早已形成了自己堅實而厚重的理論體系、也留下了無數經典的作品以及各種藝術流派;而攝影的歷史只有一百多年,在較長時間內,人們是以現代科技產物來看待攝影的,或者認為攝影只是美術的一個附庸品,直至近代才被廣泛承認是一項獨立的藝術門類。不可否認攝影的各種流派和形式都與美術的流派和形式有著密切聯絡,幾乎總是先有美術流派後有攝影流派,這是因為美術歷史和文化淵源太長。攝影與美術同屬視覺藝術,都是運用構圖、空間、色彩關係來記錄、描述或表達自己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對客觀世界物體的感受;攝影和美術又同屬美學範圍,都能提高各自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所以攝影藝術自然要從美術理論、形式中吸取豐富的營養。欣賞美術作品,主動捕捉美術作品帶給你的第一印象,激發自己心靈深處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由於古今中外留下來的美術作品浩如煙海,要在這藝術的海洋中受到美的薰陶,首先要學會美術分類,如:美術可分為觀賞性藝術和實用性藝術兩大類。又可分為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四大塊,繪畫又分為東方繪畫、西方繪畫兩大類,還可分為中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素描等等,在學會這些分類的基礎上,掌握各類作品的藝術特徵,社會作用及人類文明的關係,其次要學會對作品的比較與評價,把欣賞引向深入。開啟欣賞藝術寶庫的大門,看到東、西方藝術的博大精深,特別是對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欣賞,不僅要了解我國古代藝術的高度成就和特點,而且還要進一步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繼承我國傳統藝術的責任感。透過大量作品的欣賞,學會“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主要汲取與美術相同相通的那一部分,其實不僅僅是美術,攝影者也要從音樂、詩歌、小說等其它藝術形式中汲取營養,這些都可以啟發和幫助我們提高審美能力,從而更好地進行攝影藝術創作。
三、走進大自然,激發審美情趣。大自然是一個天然的大課堂,自然界所蘊藏的美是無窮的,從植物、花卉、動物、人類以及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們都會發現許多新奇而又極其美麗的形狀和色彩的存在。它不僅讓我們開闊心靈,陶冶美的情操,還增長科學知識,培養探索精神,走進大自然,我們要注意觀察事物,懂得存在於大自然中的審美物件所構成的線條美、空間感和生機感,培養自己的觀察分析能力,活躍想象和思維。透過感受大自然絢麗的色彩,奇特的造型,蓬勃的生機,既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素材,又提高了審美能力,鍛鍊和發展了形象記憶、思維、想象等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勤於觀察,善於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知、領會大自然中的一切,在心靈深處去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
四、多讀些美學著作。為了提高自己的美學和美育修養,應該多讀一些美學書籍。首先讀一些美學史著作,比如《中國美學史》、《西方美學史》等。其次讀一些美學原著,從中國的老莊、孔孟到顧愷之、王國維,從西方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黑格爾等,古今中外的美學家不勝列舉,著作更是浩如煙海,攝影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一些進行閱讀。再次,讀一些美學家的傳記或評傳。這方面的書籍也很豐富,讀這些書籍,有助於更快更好地瞭解、掌握美學家及其著作的主要思想和特點。另外,知識是相通的,應該做到博覽群書,美學本就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因此不應該囿於“美學”這一狹小的圈子,要不斷拓展自己的閱讀視野。
提高攝影審美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斷攝影實踐的基礎上經過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到深的發展過程,只要長期堅持,一定會使自己的審美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
9 # 娛人小拍
攝影審美能力的提高是不斷拍攝實踐積累的過程。具體地說,無論拍攝什麼題材,首先要對所拍題材的被攝主體與背景、場景有充分的瞭解和理解。瞭解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以及如何運用這些關係巧妙的表達出帶有拍攝者思想的有感染力的作品。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不斷培養自己的鏡頭感、畫面感,透過不斷學習、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攝影審美能力。鏡頭感,瞭解、發揮不同鏡頭固有的優勢、特性,獲取不同的拍攝效果。畫面感,找出並利用拍攝現場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巧妙地勾畫出一幅心中的畫面,最終拍攝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
10 # 凝一天下
如何提高自己的攝影審美能力?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更喜歡有關攝影方面的話題。
我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在這裡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只有多學習,多看相關內容的文章和影片,這些都能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透過學習在加上實際操作,時間長了,就會有所收穫,總之就是學無止境,努力總會有所回報。沒有白白的付出,只有不夠的努力。
我一直以來都在堅持學習攝影方面的知識。雖然自己攝影水平有限,作為一個興趣愛好,自己喜歡就是最好的選擇。以上所說都是自己在學習攝影方面的真實的感受。
分享給朋友們我的攝影作品
使用器材;索尼微單
鏡頭;24—240
無後期原片直出
-
11 # 無攝無味
歸根結底,審美其實就是一種判斷力。
審美能力,歸根結底就是構建識別垃圾、並能自洽的認知體系,建立起一個”美“的標準,標準門檻之外便是醜。
多看書,多讀圖之類的話,我就不說了。
個人有一個無意中發現的可快速提高審美的簡單可行的辦法,供參考。
然後就開始歸類、挑選、對比的漫漫過程。 時常地陷入”這圖好不好?為什麼?好在哪?”的天人交戰──這是好事,這是構建審美體系的絕佳機會。
比如,下面五圖,留三張,你會刪哪幾張?只留一張呢?告訴我為什麼這麼刪。
(圖片來自華為鎖屏雜誌)
刪圖過程,是強迫自已看圖並思考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我“被迫”賞玩了很多優質圖片,並下意識地提升了判斷優劣的眼光,漸漸找到了一些美的規律。
最後,圖刪了一半,我的個人審美標準也見雛形。
2018年7月底,我開始用手機攝影,帶著想法拍,用心思考,認真總結,收穫頗多,頻頻拿獎。
所有這此,均拜之前刪圖打下的審美根基所賜。
題主不妨可以一試。
希望這個答案,是你心中那個。
-
12 # 高明揚
如何審美,就是說你能夠看懂一些新新事物,比如一張大片,夕陽西下,你能看出來什麼的效果?拍一張大海,一個山峰照片,你能接受這張作品,好在哪裡?說出它的含義,說出來象徵意義,為什麼這樣拍,講出來123來,能講出來就說明你看懂了,作品有什麼含義。就是審美觀。
-
13 # 谷月月的學習之路
美這個名詞,看起來特別的大眾化,實則不然,每個人和每個人之間的審美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和區別。
關於攝影審美。這個要從你自己的一個角度,你對於你美的一個理解是什麼樣子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男生看女生美不美和女生看女生美不美。結果完全大不相同。可能是因為男女有別,所以對於美的欣賞角度不一樣,想你大家都有這樣的一個感覺,就是一個男人覺得這個女生特別的漂亮。如果換了一個女生來看的話,那就不一定是什麼樣子的一個結果。不過百分之七八十肯定是不好看的。從這個問題上就可以看出審美真的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就會有不同的一個結果。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應該怎麼提高攝影的審美呢?我們只能從大多數人都認同的一個美的方向來出發。這就比較容易了,比如說一些優秀的攝影作品,一些優秀的繪畫作品。但不知道有時候以前我們是用繪畫來記錄我們這個世界的美景或者是一些特殊時期,應該記錄下來的一些人和事。當然,現在繪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佔據了一個比較大的一個部分。有些特別優秀的畫師,畫出來的話話賞心悅目。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多去看其他人的作品。大家選出來的優秀生作品都是什麼樣子的?看到這些作品就知道大眾的一個審美趨向是什麼?我們就可以向這個方向靠近,然後來完善我們的攝影審美。國內外的優秀攝影作品都需要去看。有的東西看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會記在我的心裡。等我們下次拍照的時候可能就會潛意識的那麼去做。這就是我們多看的一個好處了。
還有一點就是要多出去拍。拍完之後有什麼問題及時的找人問。當下的問題如果得到及時的解決。是特別有效的一個方法。來提升我們的攝影技能和攝影審美。我們一定要多拍。其實你沒有地方拍的話,我們就可以身邊的物進行拍攝換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觀察。說不定就會有一個意外的收穫。可能會得到自己的一個獨一無二的攝影角度或者是攝影表現手法。
不僅要看一些優秀的大師,我們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長處。這麼好的資源,我們為什麼不利用起來呢?所以說看到他人的好,說我們要及時的取長補短,然後完善自己的短板。讓自己越來越好。
-
14 # 笨鳥書齋
除了基本的技術知識,審美也是一位優秀的攝影師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審美不是一時就能提升的,要不斷叢生活中去體悟多美的感覺,提升自己的品味。
下面談幾點我自己的經驗吧!
一、閱讀
閱讀美學類書籍,有助於從內在改變你對美的認知,提升你內在的氣質和品味,而且美的哲學性更能助你用攝影方式詮釋事物更深層次的美。
比如我喜歡中國古代審美,常讀吳中傑主編的《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書中對自然之道、取象達意、意境、神韻、風骨、格調、性靈等美學範疇的解讀,讓我對美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我攝影創作也有較大助益。
另外推薦兩本,《中國美術史》和《外國美術史》,從美術與攝影是想通的,閱讀這兩本書,可以從美術中借鑑很多表現手法,於攝影也有很多幫助。
本人作品《半壁江山》,獲蜂鳥網生活版“精華”。
二、欣賞
最直接的就是刷圖,多欣賞經典的圖片,提高自己視覺上對美的直接感知,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品味。我一個做設計的朋友每天堅持刷數百張圖片,現在已經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設計師了。我也經常上網刷圖,而且遇到非常喜歡的就儲存下來,反覆揣摩,分析它美的元素,弄清它美的原因,從中能學到很多東西。
本人作品《夕照三峽》。
三、觀察
對美也有了深入的認知還不夠,還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每一件事物都有其美的一面,要學會多角度地去觀察,要對美有一種無意識的敏感,這樣才能在面對一件事物時,快速地反應,第一時間發現它美的視角。
本人作品《隔窗的秋》,從公交站臺的玻璃頂棚看出去,遠處的樹枝淡如水墨,近處的落葉零零散散給人一種蕭條的感覺。
以上幾點都只是參考,法無定法,最重要的是從有意識的提升到無意識的運用,才是審美的最高境界。
-
15 # 小魚大魚看世界
這個問題在於多看書,多看電影,多看別人的片子,多聽音樂
因為你聽到的,你看到的,都會在你的作品中發揮出來,這樣的照片才是有內涵有靈魂的,一個不看書,不聽音樂的人,不但沒有審美能力,連服裝搭配都夠嗆,你說呢?
1、多看有內涵的書,多看大師的故事,多看訪談節目,因為有時候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畫面就是你下次拍攝的主題。
2、多聽音樂會提高自身的美感感知,有的歌讓人瘋狂,有的歌讓人悲傷,記住這種痛苦或者歡樂,下次記得捕捉下來。
-
16 # 唔喺咩咩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我對世界的認知。你認為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它就是這麼樣的。你看到的世界很孤獨,你就賦予它很孤獨;你看到的世界很有愛,你就賦予它很友愛。而攝影,不過是把你認知的世界表現出來而已。
好照片是沒有標準的,因為藝術審美太細化了,所以我個人主張的是先滿足大眾審美,再發展到富有自己個性的照片。但是要提高攝影審美,懂得看出好照片,可以說不是一兩週就可以提高,如果你喜歡攝影,也許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攝影是一門內外兼修的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當然也不可或缺,如果說攝影拍攝技能,後期修圖是武功招數,那麼攝影審美則是內功的修煉。招數可以短期內迅速提高,內功則需要千錘百煉用時間去積累。
長期有計劃培養起自己的審美這門內功,那麼那些複雜的拍攝理論,複雜的修圖技巧,複雜的顏色調校瞬間可以化繁為簡,為自己所用,以後不管有什麼新的攝影技法,新的創意製作等等一些列招數,都可以用審美內功應對,創作出多種風格審美情趣的作品。只要堅持,長期以往,攝影水平怎能不提高?
怎麼提高自己的審美觀呢?我覺得是要多看。網際網路時代提高攝影審美的渠道其實很多,以個人的經驗總結出以下渠道供大家參考:
混論壇和社交網站
500PX
Mobile Photography
它的中文名叫伊歐的那個攝影大獎,是一個國內外藝術家和攝影師的聚集地。裡面有很多都是瞬間決定的一刻。
IPPA
IPPA(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是一個專門針對iPhone舉辦的攝影比賽網站,上面都是使用iPhone拍攝的各種題材,建築、新聞、旅行等等,應有盡有,也是打破了攝影專用器材的壟斷,完完全全的專注在主題、構圖上。
這是我覺得國內做的比較好的一個網站,裡面年輕的攝影師攫奪,糖水片比例要比其他平臺少,比較創新。裡面被分享30次以上的精選照片都峰值得大家參考學習。也有一些專業的攝影師在裡面分享攝影經驗。
看高分的電影
舉個例子,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我一開始的時候也是打著看武俠片的感情去看的,但是在一開場的所有鏡頭,都不斷的指引著攝影的“王氏唯美“的細緻鏡頭和場景。在電影一開頭,梁朝偉所飾演的葉問在雨中的打戲,對於梁的帽簷的特寫,雨像子彈一般齊刷刷的打在梁的帽子上,帽子紋絲不動,並且,梁本人的臉部表情也給以特寫。白帽、青衣,瘦削的身體,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他的內心及武功卻是十分了得的。透過這樣的人物特寫,讓觀看著記住這麼一個人,也同時突出梁所扮演的葉問正義而為,內心平和,不懼敵手,真正是習武達到境界的武者。
電影《一代宗師》中對於人物肖像的處理方法是:人物整體或者臉部一定要放在畫面的1/3處,主體人物的臉要時常衝著畫面中的短邊,身後必須留白或者虛化,同時必配合要大光圈淺景深,這樣一來,人物的主體性得以彰顯。在現代人像攝影中倫勃朗布光法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依靠強烈的側光照明使被攝者臉部的陰影一側呈現出三角形的亮區,所以倫勃朗光也俗稱三角光。倫勃朗布光法可以很好的表現出人的深邃和堅毅,並且強調面部線條。
像這樣的高分電影其實都可以邊欣賞電影邊從中欣賞和學到電影裡如何表現主題,如何實現好的構圖,以及如何表達特有情緒等,寓教於樂。
不斷的拍,即使開始只是模仿,也是累計經驗的一種。
很多時候,看了很多作品,但是往往一到你親自去操作的時候,即使是同一個事物,但是出來的照片還是跟心中的畫面差生極大的分歧。這就需要我們多拍,多總結。只有實際操作了,才會碰到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經驗。
比如下面這個照片,其實我們沒有看之前,可能不一定可以想到可以想到黃與藍對比,但是我們看過類似的照片,我們以後在遇到場景的時候,就會想到,哦,夜晚,夜晚是可以透過冷暖調的白色。
那冷調是如何營造呢?如果這個時候你不懂後期,也不懂白平衡,或者是初學者基本很難實現這樣的畫面,因為你沒有嘗試過。但是當你知道了這個方法,這個角度,下次你再去拍夜景的時候,你就會學以致用!
如果你想透過不斷的練習來鍛鍊自己的眼力。那我只有一個建議,就是把生活中的一件物品拍出一百種感覺來。每次拍的照片只要和之前的不同就行。也許一開始很簡單,但是越到後面會越難。你只有不斷的去思考不同的可能性,你才可能有別人沒有的眼力見。
-
17 # 墨染香客
每個人對美好事物的理解各有不同,所以不是每篇佳作都能得到每個人的認可。比如畢加索的油畫,有人喜歡也有人因看不懂而不喜歡,這都很正常。
我認為,美好的事物是有共性的。就拿攝影來說,構圖是否合適對於每個攝影者來說都有不同的理解,但一些大眾化的規矩還是可以借鑑的。這就要求攝影者多看多練,找到既符合大眾審美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
我是驢友,扛著低端相機長期腳踏險地,儘管所拍的片子很一般,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拍到的,環境因素也影響著我的構圖,但這恰恰形成了我自己的特色——至少拍到了。
胡言亂語說了幾句,就當做是給同為初學者的一點兒建議吧。
-
18 # 137918690
直白的回答就是要大量的看好的作品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把你認為好的片子拿出來進行分析了,好在哪裡,人家為什麼要這樣拍,如果換成你應該怎麼取景,第三就是多拍了多聯絡,拍完了回來多問問自己問什麼這麼拍,想表現什麼,攝影其實跟畫畫一樣,都有一個主題,你是否把想表現的表現出來了,我是這麼理解的,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共同學習!
-
19 # 賀館長
想提高自己的攝影審美?
第一,要多看!風景的,人物的,靜態的,動態的,黑白的,抽象的,總之什麼都看!
第二,要看懂!多看還不夠,還要看的懂,這張片子為什麼好看,它好看在哪裡?
第三,多想,別人為什麼這樣拍,而我是怎麼拍的,我和它的區別在哪裡?
第四,多運用,看完就算了?一定要多練習,掌握了,才是自己的!
帶著想法的去看,看的多了,能熟練運用了,不光是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攝影技術也會無形中成長!
那麼我們如何看懂一張照片,看出這張照片它好在哪?從四個方面來講。
1,看光線。
光是攝影的靈魂,任何好看的作品都需要光來表達,拍攝人物或者靜態物品時,光線(立體光,輪廓光,倫勃朗光)可以另照片質感,細節,完美體現,拍攝風景時,光線會讓你的照片充滿色彩,(夕陽,晚霞)所以,說看片一定要先看用光。
2,看構圖。
一張好的作品有光還不夠 ,如何讓你的照片看起來有內容?舒服?乾淨?充滿延伸感?主體更清晰?這時,你就需要運用構圖來完美的體現它,好的構圖一定會讓你的照片看起來更有吸引力!
3,看內容。
最後,結合以上兩點,我們再來看他的內容!
如果是靜態拍攝,比如四軸飛行器?手機?我們就看它的質感,細節,陰影。
如果是人物,我們就看他的情緒,氛圍,角度,感染力。
如果是風景,我們就看他的山,水,花,草。
如果是抽象的,那就跟著感覺走,畢竟,這種真正的藝術,看不懂的也許也在裝懂!
-
20 # 腦攝狼圖事界
審美能力即對美的認識能力和評價能力。它不僅僅是需要一定的天賦,而且還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才能在審美方面有所提高。如何提高自己的攝影審美能力?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多收集和整理與攝影相關資料
因為在收集和整理大量攝影資料的過程中,可以閱讀大量的資訊,將其儲存在我們的大腦裡。如果說我們只見過極少的攝影作品,那麼就談不上怎麼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耳濡目染就是這個道理,聽多了,見多了,自然而然在我們的大腦裡就受到影響。
第二:多學習攝影專業以外的知識
攝影屬於藝術的範疇,如果想提高審美能力,就得多學習與攝影藝術相關聯的知識,比如文學、哲學、音樂、科技等。說誇張一點,上懂天文下懂地理,中間還懂一點數理化,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從而啟發我們的思維能力。
第三:多實踐,深化理論知識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各種途徑學習和掌握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必須要透過多拍照片,來檢驗理論的正確與否。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理論知識,從而提高攝影審美能力。
第四:多交流,取長補短
在交流過程中有,能從別人那裡學習到很多自己沒有的知識,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與此同時,在交流的時候能碰撞出一些新的想法,以便於應用在我們的攝影中。
第五:善於總結,多寫體會和感受
透過在攝影專業上努力的學習和時間,要善於總結,把好的知識面應用到我們的拍攝實踐中去。如果你能總結出來,並且還能用文字表達出來,那麼說明你的審美能力才真的有所提高。
回覆列表
美雖然看起來是用眼睛定義的,認為透過眼睛能分辨出來,實際上除了眼睛,最重要的是心靈告訴你的感覺,使你在心靈上有跳動,那是很讓人興奮的。
如何提高審美呢?要從基礎到創作,從創作到寫意,從寫意到藝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要多看,多學,多練,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習慣,在美術裡講靈感。攝影也是一樣,同樣一個人,兩個攝影師去拍,靈感不一樣,拍出來的感覺就不一樣。
好的攝影師之所以能拍出好的照片,主要源於在理論技術的基礎上他的內心有多大,思維有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