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金澎

    王守仁平定寧王叛亂其實不完全是用的兵法,甚至於基本上沒有用兵法,他用的是心法。也就是破解人心,對應攻之。

    1519年六月十四日,寧王朱宸濠舉兵造反,聚眾約十萬,水陸兩路大軍征討武帝朱厚照。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王守仁聞變,主動舉兵勤王。

    王陽明迅速集結兵力開赴前線,七月二十日王陽明帶領軍隊攻克了南昌。朱宸濠聽到南昌失守,迅速回兵救援南昌。二十四日與王陽明軍在南昌東北的黃家渡打了一場遭遇戰,朱宸濠叛軍敗退八字堖。

    二十六日,王陽明利用火攻,寧王朱宸濠大敗,寧王的將士被燒死,淹死的達到3萬餘人。寧王和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實、劉養正、王綸等都被王陽明活捉,寧王之亂就這樣被平定了。

    整個平亂過程,當然不是像上面寥寥幾語那麼簡單。可以確定的是,王陽明平叛,不是用的兵法,而是用的心法。他先是透過虛假宣傳迷惑對方,然後透過對人心的洞察,一步一步的實施心理壓力,最後寧王自己進退維谷,軍心渙散之際,他再跟寧王軍隊正面交鋒,導致寧王敗退。

    最後王陽明利用環境優勢對已經敗退的寧王軍隊實施火攻,徹底剿滅了寧王叛亂。此戰後,王陽明曾經喟嘆:“滅山中賊易,滅心中賊難”,一語道破,人心才是萬物類象,禍亂本源。

    實際上,所謂兵法,除了天時地利,也就是一個猜度人心、因勢利導的過程。故兵法原本只是心法的一個小小分支,王陽明作為心學創始人,自然是深諳心法,識透人心。

  • 2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對於造反的藩王來說,最難的是沒有助力、只自家獨抗朝廷,而比沒有助力更慘的是遇上豬隊友,比遇上豬隊友還要慘的就是碰上神對手。

    寧王朱宸濠很不幸,他碰上了神對手王守仁。

    王守仁別號陽明,是明朝思想大家,心學集大成者,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知行合一”,即不但要認識事物的道理,還要懂得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如此才算是真正的學有所成。

    所以他研究了兵書,也就實踐了兵法,並不是只會紙上談兵的文弱書生。提筆能寫錦繡文章,上馬就能統兵殺敵。

    平定寧王叛亂並不是王守仁第一次用兵,早在此前幾年他就平定過盜匪之亂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書王瓊因對王守仁十分欣賞而推薦他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南安、江西贛州、福建汀州、福建漳州等地。

    當時這些地方盜匪四起,甚至官府中也有不少人是盜匪的耳目。王守仁去了之後,就著手剿匪事宜,先是安撫住當地官員,而後親自率軍出擊。

    他用兵如神,1517年正月破四十餘寨,斬殺、俘獲七千多人,八月破巢八十四,斬殺、俘獲六千多人,後又在贛州斬殺兩千多人,蕩平了為患數十年的盜匪之亂。

    最神奇的是,跟著他剿匪的並不是什麼精銳之師,是由書生和偏將裨將、普通士兵組成的雜牌部隊,有此戰績純因他兵法嫻熟,各種計策輪番使用。當地百姓苦盜匪久矣,視王守仁如神明。

    寧王之亂只持續了35天,王守仁平定起來貌似輕鬆,但換個人很難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

    其實此事早有預兆,朱宸濠一直有不臣之心,早在1513年就開始收賣正德皇帝朱厚照身邊的得用太監,不附從他的江西右僉都御史王哲就被他毒死了,當地官員要麼被他弄死,要麼被他弄走,剩下的基本都是他的黨羽。

    也有一些正直的官員屢次告他欺壓百姓,有謀反意圖。但朱厚照置之不理,總是包庇朱宸濠。為啥呢?因為朱宸濠很會投其所好,有什麼好玩的都想著給他送一份,朱厚照便以為這真是個好親戚。

    朱宸濠舉起反旗後,朝廷極為震驚,深感受傷的朱厚照吵著要親征,許多大臣很驚慌,只有兵部尚書王瓊很淡定地說“大家別急,王守仁正在江西一帶巡撫,肯定很快就能平亂。”

    不過,王瓊雖然對王守仁有很大信心,其實王守仁當時很難,因為他手上沒有兵符,調不了朝廷兵馬。但他也沒慌,派人入京報信後安排了幾件事。

    首先,無中生有地假裝有一道朝廷檄令,四處張貼檄令內容,說是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以及湖廣、兩廣的部隊,足有十六萬,馬上就要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

    這一招穩住了朱宸濠,讓他不敢輕易離開南昌,準備以逸待勞大戰朝廷軍。

    其次,王守仁來了一招離間計。

    朝廷大軍遲遲不來,朱宸濠覺得上當受騙了,想去進攻南京。南京是明朝的南都,政治意義重大,不容有失。

    所以王守仁來了神之一筆,先寫了勸告朱宸濠進攻南京的蠟書,讓朱宸濠的心腹李士實、劉養正“無意”中發現,以為是上天的預示,遂勸告朱宸濠依蠟書所言進攻南京,而在此之前,王守仁早讓朱宸濠知道了李士實、劉養正會勸他進攻南京。

    這波操作之下,朱宸濠不由得生起猜疑之心,懷疑李士實、劉養正是朝廷的臥底,讓自己去南京是設好了陷阱,於是他沒去,堅守南昌。

    過了十多天,他大概想通了其中的關節,也發現朝廷根本沒派軍隊過來,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大怒之下攻佔九江、南康兩城,留下駐軍後率6萬大軍沿九江而下,逼近安慶圖謀南京。

    但就是這寶貴的十多天,讓王守仁募集到了許多義軍,在各地官府的配合下組建了8萬多的平叛軍,浩浩蕩蕩開往南昌。

    此時有人勸王守仁趕緊救安慶、保南京,但王守仁說,如果去救安慶,九江、南康的叛軍必然援師,難免陷入叛軍的包圍中;如果打南昌,一來防衛空虛容易拿下,二來朱宸濠不可能眼看大本營被剿,肯定回救,正好迎頭痛擊。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他所預料,朱宸濠回兵,雙方在鄱陽湖大戰三天,最終寧王兵敗被俘。

    【結語】

    整個過程,事後看來似乎很簡單輕鬆,但是如果沒有王守仁的智計百出和傑出的軍事指揮能力,寧王之亂沒這麼容易平定。

    搞笑的是,戰役都結束了朱厚照還在親征的路上,竟想把朱宸濠放了讓他再造反一次,好滿足他“征戰沙場”的虛榮心,被大臣們死活勸住了。

  • 3 # 庭州行者

    王守仁王大聖人之所以能夠平定寧王之亂,除了他本人具備一定軍事水平之外,更得益於寧王的無能。實際上,雖然明朝中期的這次寧王之亂聲勢不小,但無論從破壞力還是成功率而言,都是相當低的。寧王朱宸濠不學無術,空有野心而能力嚴重拉胯,這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

    當年燕王朱棣靖難成功後,也做了和建文帝同樣的事,削藩。在朱棣,朱高熾,朱瞻基三代皇帝的努力之下,明朝的藩王已經徹底成為混吃等死的閒散人員,朝廷每年出錢供養,悠哉悠哉,三不掌握任何權力。及至明武宗時期,寧王朱宸濠起了謀朝篡位的歪心思。朱宸濠敢於造反,主觀上是因為他的野心,客觀上是因為當時的皇帝朱厚照實在是荒唐無比,朱宸濠自認為朱厚照這個廢柴不配當皇帝,自己絕對比他強。於是,朱宸濠最終起兵。

    朱宸濠起兵之前,首要任務便是恢復自己的護衛。按理來講,藩王恢復護衛,是件很危險的事,但凡被皇帝發現,那只有人頭落地一條路。但朱宸濠卻成功了,因為他得到了皇帝的允許。要不說朱厚照是個廢柴,朱宸濠深知朱厚照寵幸太監劉瑾,於是他以重金賄賂之,劉瑾拿人錢財,替人辦事,向朱厚照提出恢復藩王護衛,朱厚照幾乎是想都沒想就立即同意。就這樣,寧王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武裝力量。而後,在劉公公(劉瑾倒臺後朱宸濠繼續賄賂朱厚照的另一位寵臣錢寧)的掩護下,朱宸濠開始私自募集軍隊。當然,招到的都是些烏合之眾。

    寧王於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起兵。起兵之初,朱宸濠的勢頭很猛。這並不是因為他軍隊實力強,而是因為江西當地官員都沒有做好準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此時,王陽明站了出來。王陽明最重要的作用在於,將各地分散的兵力集中起來,使得各地軍隊有了統一領導。事實證明,明朝正規軍再差,也是強於這些烏合之眾的。當朝廷軍隊回過神來之後,朱宸濠屢戰屢敗,這場叛亂僅僅持續了四十來天,便被平定。

    所以說,王陽明能夠平定叛亂,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對手真的是太弱。當然,王陽明本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視。首先,他敢於在形勢如此危機的情況下去迎戰,本身便體現了他的冷靜和勇氣,以及責任感。其次,他的眼光非常準,他深知朝廷在該區域的實力總體而言是佔優勢的,只要將可用的力量結合起來,那麼寧王掀不起大風浪,他也如此去行動了。

    正是因為王陽明的冷靜,令他找到了敵人的弱點,最終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

  • 4 # 隰桑有阿

    寧王之亂又稱為宸濠之亂,是1519年由明朝當時的寧王朱宸濠發動的叛亂,是當時統治階級內部發生的對皇權的爭鬥,寧王是世襲的王位,寧王這一王位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的後裔,之所以會發生寧王之亂是因為寧王一支長期以來與皇權的真正擁有者有著很大的矛盾,是雙方矛盾日積月累的結果。

    寧王之亂背景

    寧王是一個世襲的王位,最開始的時候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獲封的王位,後來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奪去了朱元璋的孫子也就是朱棣的侄子朱允炆的帝位,在朱棣起兵奪取朱允炆帝位的時候作為燕王的朱棣為了得到寧王朱權的支援,使用計策挾制了朱權,並且曾經說過“事成,當中分天下。”但是當朱棣真正的登上皇帝的寶座之後卻違背了自己的承諾,不僅僅沒有中分天下,而且還拒絕了寧王要求改封蘇州、錢塘等南方地方的要求,後來朱權孫朱奠培嗣位,明朝的皇帝還削去寧王護衛,改為南昌左衛,造成了朱權以來寧王與朝廷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傳到朱宸濠這一代的時候朱宸濠已經向要透過實際行動推翻朱棣的後人掌控的明王朝的統治,自己取而代之了。

    1519年,明朝武帝朱厚照西巡歸來後,又想要下江南巡遊,並且想要藉此周遊天下,大臣們為了諫阻南巡演出了一場朝臣大請願。懷有野心一直積極籌劃反叛的寧王朱宸濠藉口武宗荒淫無道,於是起兵造反了,這就是寧王之亂背景。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

    寧王之亂是指明朝時期寧王朱宸濠發動的叛亂,歷史上又稱為宸濠之亂。寧王之亂中與寧王作戰的將領是王陽明,是王陽明平定了寧王之亂,1519年六月十四日,寧王舉兵造反,聚眾十萬,開始了其水陸大軍征討武帝朱厚照的反叛之路。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王守仁聞變舉兵勤王。下面詳細介紹一下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的始末。

    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的時候正是王陽明做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的時候,王陽明迅速的集結兵力開赴前線前去平定朱宸濠的叛亂,王陽明用兵如神,七月二十日帶領軍隊攻克了南昌。朱宸濠聽到南昌失守的訊息,迅速回兵去救援南昌,二十四日與王守仁軍在南昌東北的黃家渡相遇,展開了決戰,朱宸濠叛軍敗退八字堖。二十六日,王陽明利用火攻,寧王朱宸濠大敗 ,寧王的將士被燒死,淹死的達到3萬餘人 ,寧王指陳豪和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實、劉養正、王綸等都被王陽明活捉,寧王之亂就這樣被平定了。

    王陽明平定了寧王之亂還沒有將捷報送到北平的時候,武帝朱厚照決定親征,當武帝集結了隊伍要出發的時候收到了王陽明的捷報,但是武帝還是帶軍南下了。一路遊山玩水,為了讓平定叛亂能夠與武帝扯上關係,武帝的親信甚至想讓王陽明將朱宸濠放到鄱陽湖一帶,讓武帝再親自抓住朱宸濠一次,但是最終王陽明沒有那麼做,朱宸濠被押到了南京,最終在1520年的十二月武帝在通州處死了朱宸濠。

    寧王之亂過程

    寧王之亂是明朝的寧王朱宸濠發動的意在奪取皇帝位的叛亂,寧王之亂最終只持續了43天就被王陽明平定了,雖然只是持續了43天,但是對於明朝的影響也是不小的,正是由於寧王之亂的發生才使的明朝的統治者在寧王之亂之後厲行改革,並且將寧王這一世襲王位取消掉,加強了中央集權,下面說一下寧王之亂過程。

    寧王之亂過程:公元1519年,當時明朝的皇帝武帝朱厚照在剛剛西巡歸來之後,覺得出去巡遊實在是一件令人心曠神怡的事情,於是想要繼續南巡,甚至是周遊天下,皇帝出巡對當地百姓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所以眾大臣紛紛表示反對,為了打消朱厚照南巡的想法,大臣們集合起來進行了請願,這個時候一直在積極的準備反叛的寧王朱宸濠看到這個時機不錯,於是藉口武宗荒淫無道起兵反叛了。

    這個時候是1519年的六月十四日,朱宸濠殺掉了明朝的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率領軍隊號稱十萬,併發檄各地,指責武帝種種不是。七月初,朱宸濠留下部將守南昌,自己親率軍隊渡江東下,攻取了九江、南康,來到了江西,乘船帶兵攻安慶,想要攻取南京。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王守仁聽說發生了朱宸濠叛亂,舉兵勤王,七月二十日攻克朱宸濠部將鎮守的南昌。朱宸濠聽說之後立即返回救南昌,二十四日朱宸濠與王守仁軍在南昌東北的黃家渡展開決戰,二十六日,王陽明以火攻朱宸濠,朱宸濠大敗,朱宸濠與其世子、郡王、李士實、劉養正、王綸等都被活擒。

    在捷報還沒有報到京城的時候武帝朱厚照親率軍隊想要親征,後來雖然是得到了捷報,但是朱厚照還是率兵來到了南京,最終朱宸濠在通州被處死了。

    寧王之亂影響

    寧王之亂髮生在明朝武帝朱厚照在位期間,寧王之亂的導火索是武帝想要南巡,眾大臣為了阻止武帝南巡發動了集體請願,一直以來對皇位就有覬覦之心的寧王朱宸濠於是藉著這個機會發動了討伐荒淫無道的武帝朱宸濠的寧王之亂,下面說一下寧王之亂影響有哪些。

    寧王之亂影響一:寧王之亂導致了武帝親征,其實武帝組織人馬想要南下親征的時候朱宸濠已經被活捉,在得到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的捷報之後,武帝還是堅持南下親征,其實就是變相的南下游玩,明武帝的南下堪稱是勞民傷財,導致了民怨沸騰,階級矛盾變得更加的尖銳,武帝也在南下游玩的時候由於釣魚落水,之後就一病不起,最終在1521年三月駕崩。新一代的統治者得以上位。

    寧王之亂影響二:寧王之亂直接促使了明朝統治者進行改革。寧王之亂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了民不聊生,階級矛盾進一步的激化,於是各地的農民起義也紛紛出現,明朝的統治者鑑於此不得不開始實行改革,透過改革革除了明武宗時期的弊端,對緩和各種社會矛盾產生了一定的作用。

    寧王之亂影響三:寧王一族與皇帝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最終以寧王之亂的形式爆發了出來,寧王之亂之後寧王一族受到了打壓,朝廷取消了寧王的王位世襲,寧王這支不甘現狀的宗族終於明白了在無上的皇權之下必須做到安分守己、夾著尾巴做人。從此之後,寧王一族歸於平靜,徹底安於眼前的地位和處境了。

  • 5 # 明鏡臺

    實際上歷史上戰神級別的將軍裡,有近一半不是行伍出身,孫臏、韓信、陳慶之、韋睿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卻是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青史留名的大將,更有半路出家臨時統帥大軍取得宋對金最輝煌戰果的虞允文,衝鋒陷陣需要勇敢和技巧,指揮戰爭則主要靠頭腦,書生並沒任何不合適的地方(當然,還得對編制、人員、兵器等基本戰爭常識有所瞭解)。最近的典型例子就是毛主席了,他沒上過軍校,槍法也不行,在湘軍裡當兵都沒混出頭,秋收起義之前也算是一介書生,不耽誤他後來指揮千軍萬馬建立新中國。

  • 6 # 戈壁灘駝鈴

    說起王守仁,我們不能不談一下他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中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統一結合,既不是以知來代替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代替知,認為行便是知。王守仁就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自己、修練自己,砥礪出的一種生命境界。 

    王守仁在經歷了當眾廷杖的奇恥、下獄待死的恐懼;流放南蠻的絕望、瘟疫肆虐的危險;荒山野嶺的孤寂、無人問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靜後,他不但求得了內心的安寧,而且逐漸透過“知行合一”擁有了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

    我們知道,儒家思想講的是“忠君愛民”,“愛民”怎麼“愛”?整天嘴裡說、心裡想,這僅是“良知”。有了良知還得去行,就是親身體驗他們的疾苦,做出有利於百姓的實事。只有“知”和“行”相結合,才能內心安寧,達到一種境界。

    那些透過八股取士,在朝堂上高談闊論的大儒們。他們所謂的“忠君”只停留在口頭上,用儒家思想的大道理,今天說這個不對,明天說那個違背聖人之道。自己卻六體不勤、五穀不分,過著飯來張口、水來伸手的生活,可以說是百無一用、誤國害民。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無疑是一場革命,是對這些所謂正人君子的鞭撻。

    王守仁可以說把“忠君愛民”落到實處。他不但知識淵博,而且還學兵法、騎射、劍術,正是王守仁把“知”和“行”統一結合,才增強了自己“忠君”的實力,最終輕鬆平定寧王叛亂。說到這裡,我們不能不提一下寧王叛亂。

    正德十四年,明武帝朱厚照西巡歸來後,又欲下江南,並周遊天下。寧王朱宸濠以明武宗荒淫無道為名,興兵殺害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革正德年號。以李士實、劉養正為左、右丞相,以王綸為兵部尚書。於七月初,自率舟師蔽江東下,攻安慶,欲取南京。

    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王守仁聞變,會齊各地軍兵,於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朱宸濠老巢,朱宸濠只得回救南昌。二十四日與王守仁軍相遇於南昌東北的黃家渡,叛軍敗退八字堖。二十六日 ,明軍以火攻,宸濠大敗 ,將士焚溺而死者三萬餘人 。宸濠與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實、劉養正、王綸等皆被擒。

  • 7 # 致敬小布

    王陽明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更是被稱為中國古代最後一位“聖人”。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歷經了坎坷磨難。他起初任京官時因直言反對太監弄權惹怒了當時權宦劉瑾,被貶到當時荒僻的貴州,赴任途中又被睚眥必報的劉瑾派人追殺,也虧得機警過人才逃過一劫。但一時的不順沒有挫滅他的志氣以及他成為聖賢的夢想,他仍能夠在艱苦的地方成就自己,完成了“龍場悟道”,並最終成為一代“心學”大師。

    儘管如今王陽明先生的思想仍然備受華人推崇,乃至在海外的日韓等國也一度出現過拜讀王陽明心學的熱潮,但更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卻是王陽明先生行政、帶兵時所幹的那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大事,例如——平淡寧王朱宸濠的叛亂。畢竟,能讀懂心學的人並不多,但故事卻是人人都愛聽的。下面讓我們看看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的過程有多不可思議。

    正德十四年,武帝朱厚照西巡歸來後,又欲下江南遊玩,但因為大臣們對武帝不務正業不滿已久,為了諫阻南巡,惹起一場朝臣大請願。於是,懷有野心的寧王朱宸濠藉口武宗荒淫無道,便於同年六月十四日興兵,先是設計殺掉了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緊接著以李士實、劉養正為左、右丞相,以王綸為兵部尚書,集眾號十萬人,併發檄各地,指斥朝廷。

    好在王陽明在寧王起兵前就察覺異常,早早潛逃,躲過了寧王的追殺。逃到吉安後,王陽明跟吉安知府伍文定徵集糧草、將士以及戰船,並在各省發檄文通報朱宸濠的罪名,號召各省派兵鎮壓,做好了阻擊寧王的準備。同時,他發檄文假稱朝廷已募到十六萬大軍即將開赴江西境內,征討叛王,嚇得寧王一時不敢借士氣東取南京。

    更妙的是,王陽明還使了一招離間計,他偽造朝廷了給李士實和劉養正的信件,在信中讚揚二人歸順的誠心,並鼓勵他們繼續為朝廷在寧王身邊做好“二五仔”的工作,讓他們早日勸寧王向東出兵。

    在書信寄出後,朱宸濠的間諜把這個訊息透露給了朱宸濠,朱宸濠果然對二人起了疑心,而恰在此時,他們力勸朱宸濠早日往東出兵,攻佔南京,繼承大位,再作遲疑恐生變故。這下朱宸濠便確定這兩個人背叛了自己,堅決按兵不動,這樣一來,便貽誤了戰機,讓王陽明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徵得更多幫手。

    朱宸濠等了很久,一直不見所謂十六萬大軍前來,才驚覺上當。七月初,又讓其部將守南昌,自己則率領六萬多人,自率舟師蔽江東下,略九江、破南康,兵出江西,意欲攻下安慶城,以取南京。王陽明聽說朱宸濠傾巢而出,便立刻帶領臨時集結的八萬人,對外號稱三十萬。

    朱宸濠得信慌了手腳。他顧不得即將攻下的安慶,急調轉馬頭,撤兵去救南昌。誰知,王陽明早就在朱宸濠回撤的路上設定了埋伏。朱宸濠的軍隊在反覆折騰後,早已人困馬乏,不堪一擊,很快,朱宸濠等人盡皆被活捉。

    王陽明從起兵開始,僅用了35天就平定了寧王朱宸濠之亂,充分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明史》嘆為:“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

  • 8 # 白馬與流星

    王陽明之所以可以在短短三十多天內平定寧王叛亂,是因為其及其善於用兵。

    首先我們看看王陽明平叛的過程。明成祖以後,明朝其實對藩王管理比較嚴格,不許其私自擁有武裝,到武宗朱厚照的時候,他允許寧王恢復被撤銷的護衛,從此寧王得以招兵買馬,有了造反的機會。寧王以武宗荒淫無道為由發動叛亂,號稱十萬大軍,但根據史書記載,實際可能只有六萬,寧王在造反以後,水路並進,順江而下,兵臨安慶,意欲打下南京,此時王明陽發兵攻擊寧王老巢南昌,寧王率兵回援,中途遇襲被擒。

    可以說王明明的軍事能力是很強的,後來王陽明又平定其他叛亂,悟出了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道理,換句話話說他在軍事上的造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學術的成就。

    因此,王明明之所以能平定叛亂是由於其卓越的軍事能力,軍事看的是天賦,王明明是個天才。

  • 9 #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王守仁也是軍事家,他小時曾熟讀兵書,對於作戰理論很有自己的見解。並且他是極有成就的哲學家,心學的創立者。以他的智慧和膽識什麼樣的人是其對手?

    朱宸濠生性輕佻無威儀,卻善於以文行自飾;他在南昌巧取豪奪,貪婪地聚斂錢財,又有政治野心。

    他欺壓百姓,為叛亂瘋狂斂財。其掠奪民財的手段肆無忌憚:"盡奪諸附王府民廬,責民間子錢,強奪田宅子女,養群盜,劫財江、湖間,有司不敢問。"他還"數假火災奪民廛地"。更有甚者,他大叢集盜凌十一、閔廿四、吳十三等四出劫掠,若遇有反抗者,則指使這些強盜屠殺其家,南昌百姓苦不堪言。

    他排斥異己,陷害打擊,甚至擅殺江西地方官員,為叛亂清除障礙。

    他沽名釣譽,討好明武宗,以掩飾自己叛逆的行跡。

    據傳他有幾分文學才能,也作為文藝愛好者和追求享樂的人而聞名。但是,他奸詐而有野心。他逐步擬定了策略;直到最後,他依靠的也是詭計和陰謀,而不是軍事力量。

    這樣一個人為王守仁的對手結果可想而知。

  • 10 # 求圓4

    明朝正德十四年王守仁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主要原因是王守仁臨危受命後能夠審時度勢,避其鋒芒,抓住有利的戰機,在朱宸濠率領主力久攻不下安慶之際,王守仁指揮明軍攻打寧王朱宸濠大本營南昌,迫使朱宸濠放棄攻打安慶回援南昌,王守仁帶領各路援軍在朱宸濠回援南昌的途中,將其一舉擊垮,並俘虜了朱宸濠。這一仗打的非常成功,王守仁因功受封為新建伯。

    王守仁熟讀兵書,他不僅有紮實的軍事理論功底,而且注重實踐,是個文武全才,他的仕途雖然十分坎坷。從一個兵部主事被貶為龍場驛丞,當他從不消沉,而是越挫越堅。在別人看來很困難完成不了的事情,他能夠做到不畏艱險、恪盡職守圓滿的完成,所以能夠輕鬆的平定寧王叛亂。

  • 11 # 尋找不答應

    王陽明這個人說他是千年難遇的聖人,既然是聖人,那就相當的厲害。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的狀元!抱著虎父不要生出狗崽子的念頭,給王陽明請了很多老師。這小子不喜歡讀書,但很聰明,想法奇特,他父親認為他兒子還可以搶救一下,於是十五歲時帶他去關外轉轉!

    回來後,他父親問:你有什麼想法?

    他說:我去請皇帝讓我帶幾萬人馬,踏平韃靼!

    他父親欣慰的笑了,揍了他一頓——兒子鬼上身了!

    幾天後,王陽明再次見他父親,表示誠懇的認錯!自己讓豬油蒙了心,帶兵打戰的事是不切實際的!多虧了父親的教導,他現在有了新想法。

    王華問:你現在想幹什麼?

    王陽明說:當聖賢!

    王華整個人都不好了!這小子一定鬼上身了,狀態還很嚴重,於是又胖揍了他一頓!邊打邊唸叨著:讓你當聖賢!讓你當聖賢!

    揍過之後,王華覺得給他討個老婆,這樣他就不會胡思亂想了,自己一世英名也能保住了!不料結婚當天他跑去和道士論道去了,萬幸的是,最後婚還是結成了。

    後來,王陽明去參加科舉,連續兩次都落榜。他再次見他父親,談論理想。他說:我錯了!

    王華很欣慰,兒子正常了,不再有當聖賢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了!他覺得父子應該在今晚小酒對酌一番!

    他說:不要緊,以後努力有功,下次一定能中榜的!你父親當年都是狀元。

    王陽明說:不不不,父親你理解錯了!我覺得讀書考科舉沒用的,我還是去學習兵法報效國家的好!

    王華愣住了,小酌一杯的事取消了,兒子病了,估計病得很嚴重,自己的一世英名大概也保不住了!

    算了,也懶得打他了,讓他自生自滅吧?

    劉瑾專政時,王陽明上書得罪了他,被貶到貴州龍場喂蚊子。在這裡,王陽明頓悟了,成了繼孔孟之後的聖人。

    兵部尚書王瓊讓他去巡視江西。王大聖人也不氣餒,孤身上任,開始了他打怪升級的路程。江西幾十年的匪患就此平定。

    寧王叛亂時,王陽明逃了出來,他的基友孫燧被寧王祭了旗。他跑到臨江忽悠知府戴德孺跟隨他,又跑到吉安忽悠伍文定!好吧,班底有了,然後扯大旗忽悠各地的殘兵敗將、烏合之眾,集合了七八萬人。

    忽悠完自己人就忽悠寧王,說是朝廷知道寧王叛亂了,十幾萬人正在南京準備包寧王的餃子,唬得寧王十幾天都不敢出兵出兵南京,攻陷安慶,連自己手下謀士都不信任了。

    等寧王打安慶時,王陽明這個雜牌軍司令卻去偷襲寧王的老巢南昌,切斷敵人後路。之後直接和寧王的兵馬硬抗,反正大家的軍隊都是烏合之眾組成的,誰也別嫌棄誰!更何況,王陽明是千年難遇的聖人,玩起陰謀來,絕對不是寧王這個不讀書的人能玩得過的。

    最後,王大聖人學著周瑜火燒曹操那樣也玩了一把火,將寧王的“水師”燒得一乾二淨,活捉了寧王。

  • 12 # 士說新語

    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多的為什麼,有的人本來就那麼厲害,沒有誰規定書生就不能帶兵打仗,理科生就不能成為大畫家,不然達芬奇又怎麼解釋呢?

    “仲尼有文事,必有武備”的王陽明

    少年時代的王守義就懟兵法展現了出了偏愛。據《王陽明出身靖亂錄》中記載:“十二歲在京師就塾師、不肯專心誦讀,每潛出與群兒戲。制大小旗幟,付群兒持立四面,自己為大將,居中排程,左旋右轉,略如戰陣之勢。”

    14歲“習學弓馬,留心兵法,多讀韜韜鈐之書 。嘗日:‘儒這患不知兵 。仲尼有文事,必有武備。區區章句之儒,平時叨竊富貴,以詞章粉飾甜品,臨事遇變,束手無策,此通儒之所修也。‘’

    成化二十二年,他在京師獨自出遊了當時的軍事要塞居庸關。史載:“出遊居庸關,即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然而,15歲的王守仁不僅感慨一番塞外的大好風光,還對當時各種關隘及邊防情況進行了考察,而且和少數民族青年一起騎馬射箭。

    王守仁對兵法的熱愛不止停留在少年時代的興趣愛好層面,青年時代的他對軍事開始了自覺理性研究。弘治十年,26歲的王守仁開始潛心研究古代兵家留下的軍事文獻。凡是兵家的書籍,他都會認真地去研讀。這個時候對兵法的研習,在後來王守仁帶兵打仗時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沒有人是能隨隨便便的成功,王守仁也不是那種生下來什麼都會的人,同樣是經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才變成那樣優秀的人。弘治十二年,28歲的王守仁考中進士,觀政工部,奉命為功勳卓著的的威寧伯王越督造墳 墓,王守仁運用兵法安排民工的工作、休息和飲食,在施工之餘,還利用民工演練各種陣法。這個工作雖然不是正式的帶兵打仗,卻對他研習兵法的切身實踐,對王守仁日後行軍打仗具有重大意義。

    “剿匪達人”王守仁

    在平定寧王叛亂之前,王守仁就有這豐富的軍事經驗。正德十一年,45歲的王守仁在兵部尚書王瓊的推舉下,升督察員左金部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等處,專門負責剿匪工作,這 是他軍事生涯的開始。

    王守仁深知作戰情報工作的重要,他到任之後並不急於用兵,而是首先對匪軍和官軍情況進行詳細的情報蒐集,調查研究,為以後的剿匪作戰做好準備。為儘可能充分地掌握敵情,王守仁隨即發文,條例16項攸關撫剿暴民的事宜,問計與所屬大小衙門。他的調查專案邊框山川地利、道路險夷、風俗善惡、匪軍據點分佈,敵我對比、兵力來源、軍餉籌措、軍事設施以及隊伍建設等。可能說涵蓋了與作戰攸關的種種情況,以求達到“知己知彼”的理想境地。

    廣泛的戰略情報、戰場情報和戰術情報是正確決策、獲取戰爭勝利的重要前提。王守仁透過戰前大梁的情報蒐集,獲得了對敵我雙方情況的詳細瞭解,為下一步制定軍事戰略方針,採取軍事行動,制勝敵人贏得了主動。

    於是乎老王同志從贛州,一路剿匪到廣東龍川,又剿江西暴民,盤踞三省之地為禍多年的老匪被他一舉剿滅。

    跟朱宸濠打心理戰的心學掌門人

    正德十四年一月,王守仁因功升為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六月十五日,王守仁奉命前往福建處理衛所軍人作亂時間、行至豐城縣,驚聞寧王朱宸濠已於十四日在南昌起兵稱亂的訊息。

    朱宸濠在攻取南康、九江後,其在江西的勢力可以說是如日中天,集兵號稱十萬。而朱宸濠已經在江西經營多年,南昌城是他的根據地和大本營,可以說此時的江西已基本是朱宸濠的勢力範圍了。

    得知朱宸濠反叛的訊息後,王守仁急忙易服潛至臨江(今江西省清江縣)返吉安。十八日上疏朝廷寧王叛變之事,一面馬上與吉安知府伍文定調集兵糧,製造兵器船隻,準備作戰;一面發出征討令,揭露寧王之罪,呼籲列郡起兵勤王。

    王守仁在戰前動員會上分析了戰局:“賊弱出長江順流東下,則南都不可保。”如果朱宸濠直接襲取南京後,進而兵犯北京,兩京將倉猝無備。所以,關鍵是如何用計加以阻撓,使朱宸濠遲留半月,以贏得作戰準備時間。

    為遲滯朱宸濠的行動,防止他以速度取勝,以給官軍留下足夠的軍事準備時間,王守仁運用了一系列行間、用詐、反間、布疑等情報計謀,使他雖處絕對劣勢卻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建立了不世之功,從而成為後人歎服的“儒者之用”的典範。

    首先,王守仁使用“私間”,迷惑敵人。朱宸濠起兵造反,在道義上是站不住腳的,所以他對自己的反叛也沒有十足把握,自然會對自身的實力有所懷疑。

    王守仁抓住了朱宸濠這一心思,早在豐城時就讓當地官員打造進攻南昌的聲勢,並親自安排幾名“死間”潛入省城,先給他們白金足以安置嫁人,將偽造的“兩廣機密火牌”縫入他們衣服中,謊稱各道勤王兵馬正分道而來,並詳細囑咐“死間”被抓後怎麼說才能使朱宸濠最大程度地生疑。

    王守仁擔心朱宸濠抓不到這幾個間諜,於是故意捉放了朱宸濠第一軍師李士實的家眷,讓她“見證”了王守仁與各路勤王部隊的聯絡過程,並故意讓她逃跑。李士實的家眷火急逃到南昌報告朱宸濠。朱宸濠抓到這幾個“死間”後,仔細審問,後來果然疑懼,不敢輕出。

    之後,王守仁散佈虛假情報,跟朱宸濠打心理戰。他派了很多間諜到各個府縣散播訊息,說朝廷彙集了十六萬大軍,馬上直搗南昌,這讓朱宸濠一位王守仁已經掌握了大量可用之兵,從而不敢輕舉妄動,達到了“惑敵”讓對手摸不著虛實的目的。

    同時,老王同志偽造朱宸濠親信李士實、劉養正的投降秘狀,四處散佈,還專門寫回信,感謝他們“精忠報國之心”“然機事不密則害成,務須乘時待機有發乃可”。引發朱宸濠集團內部的互相猜忌,在李士實堅決主張出兵取南京、即大位時,朱宸濠卻留守南昌,按兵不動,王守仁的反間計成功地為官軍爭取了寶貴的準備時間。

    等到七月三日,朱宸濠意識到中了王守仁的“緩兵之計”,開始發兵攻打南京時,王守仁已經準備好了應對之策,即“圍魏救趙”,直接攻取老巢南昌,迫使其回援。戰事的程序一如王守仁的料想,南昌被攻下,朱宸濠在回援過程中被生擒,僅僅35天就徹底平定了寧王的叛亂。

  • 13 # 是小宇哥呀

    1.他是江西朝廷命官,他在當時讀書人眼中學術影響力和人品很高,畢竟科舉制下讀書人信仰儒學,他當時就已經是學術代表了,即使江西高官也佩服他

    ,願意給他便利

    2.能力強悍,人品有目共睹,相信他,主要人家願意去,願意奔走。畢竟科舉制下許多高官(尤其和平時代)都沒啥務實的能力

    3.寧王沒有多少勢力,護衛2000都沒有,新招的兵沒時間訓練並且人家只是混飯,時機不對就跑唄,和平時期,很難引起叛亂的連鎖反應

  • 14 # 坐看東南了

    人總是越活越聰明。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到明朝的王陽明這裡,開啟了華人的認識論新篇章。王陽明心學涉及認識自我、認識世界、認識人和世界的關係等問題。王陽明的認識論是一個高峰,難以逾越。

    王陽明認為,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也是可以改造的,要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必須要有強大的自我,而人可以透過努力,將自己培養成強大的人。

    平定叛亂,就是改造世界。王陽明不但平定了困擾明朝多年的南贛四省的叛亂,而且一個多月內就平定了江西寧王的叛亂。一介書生,能夠辦成這麼大的事情,靠的是什麼?

    靠的是強大的自己。王陽明的弟子問王陽明,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就被派來剿匪,能成功嗎?王陽明說:年輕的時候心智未定,性情浮躁,恐怕難以完成任務。

    明朝的體制是文官帶兵制度,武官平時管訓練,打戰的時候派文官作為統帥,指揮排程作戰。進士出身的王陽明被委任位南贛巡撫,王陽明在剿匪的時候就用了許多辦法,文武兼用,虛實兼用,既保持武力手段,又進行說服教育,思想感化、分化瓦解。

    後來,平定寧王叛亂也是採取這個辦法。王陽明認為,叛亂是以下犯上,是大逆不道,是虧心事,做虧心事的人很容易亂了陣腳,而王陽明作為朝廷命官進行平叛是正義的事業,是順應人心的事業,正義必然壓倒邪惡。所以,王陽明在艱難的時刻,在朝廷大軍還沒有來的時候,就從從容容開展了平定寧王的作戰。

    王陽明對寧王既有實戰也有法律戰、心理戰、宣傳戰,造成一種讓寧王四面楚歌的感覺。寧王被王陽明這樣一搞,自然陣腳不穩,一個多月就被王陽明搞定,明武宗朱厚照率領的平叛大軍從北京出發才走到河北,朱厚照聽說王陽明已經搞定了寧王,有點失望,據說曾要求王陽明放了寧王,等自己率部再抓。

    一般人是讀不懂王陽明的,最多是一點零零散散的皮毛。王陽明的父親是明朝的狀元,王陽明天資很高,從小調皮。考上進士後,王陽明不安心工作,後來彈劾太監劉瑾,被太監劉瑾打了40廷杖,流放貴陽龍場。王陽明那段時間生命得不到保障,吃盡了苦頭,但也因此開拓了視野、練就了強大內心。

    王陽明心學是強人之學、是聖人之學、是苦難之學,要是你沒有艱難困苦的經歷,要想理解王陽明的學說,太難了。自古雄才多磨難,紈絝子弟少偉男;玉不琢不成器;等等,說的其實也是這個道理。王陽明心學不是嚴密的科學,但是是激勵之學、鼓勁之學,也含有許多科學道理。

  • 15 # 腦洞歷史觀

    一是王守仁是學過兵法的。

    二是王守仁是知行合一的,就是他的行動力非常強。

    下面詳細講一講王守仁是怎麼平定寧王叛亂的。可以從他的行動中,理解什麼叫知行合一。

    正德十四年,王陽明前往福建去平叛。走到半路,接到一個訊息。寧王叛亂了。

    寧王是明朝的王爺之一,第一代寧王叫朱權。是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最開始的駐地在大寧,現在的內蒙古遼寧一帶。朱元璋派他在這裡守衛大明。此人善於謀略,但還是被另一位更腹黑的哥們給黑了。那位就是燕王朱棣,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去跟建文帝爭皇位時,首先衝到他的大寧,藉口尋找幫助把寧王朱權給綁架了,逼迫寧王跟他一起造反。當時許下諾言,成功之後,這天下你一半我一半。

    朱棣的話有時候你可以信,有時候不能信,有關權力分配的,那當然是標點符號都不能信。

    朱棣當了皇帝之後,不但不跟朱權分天下,連蘇州、錢塘這些一二線城市也不給,把朱權調離邊疆,打發到四川一帶。

    朱權一氣之下,跑到南昌不走了。朱棣理虧也就隨他去了。從此寧王的封國就在南昌。

    過了這麼多,歷代寧王還是比較寧靜,直到現在出了一位不那麼寧靜的寧王。這位寧王叫朱宸濠。

    史書記載朱宸濠這個人很聰明,但是很輕佻。這個世界上,很多壞事就是這類人幹出來的。我們說良知良知,一部分是良,一部分是知,朱宸濠就屬於那種有知無良的人。

    到了他當寧王之後,就開始蓄養死士,家裡搞了一大批亡命之徒,沒事還客串一下土匪,帶著人去江面上打劫商船,按理說王爺應該不差錢,打劫商船除了弄點錢之外,可能還有點軍事演習的味道。

    漸漸地,大家都知道這位寧王肯定是要造反的。這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誰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爆炸,你說要拆除吧,又怕提前把它引爆了。所以明朝上上下下都知道寧王要反,但就是拿不出方法,眼睜睜看著這炸彈自己爆了。

    寧王造反的時候,王陽明正好受命去福建平叛,六月十五抵達豐城縣,這裡離寧王的南昌城只有一百多里,可以說誤闖進了反王大本營。

    這裡還有一個很驚險的事情。六月十三號是寧王的生日。王陽明當時從贛州去福建,要經過南昌府,按理說要給王爺祝壽的。但就在要去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官印忘帶了。所以,王陽明就趕緊派人回去取,他自己在半路上等,這樣就耽擱了幾天。恰恰,寧王就是利用過壽這個機會造反,一來附近的官員都過來祝壽,可以趁這個機會把這些官員控制住。另外,生日造反,圖個吉利,明年的生日就不在南昌過了,要在北京過。

    如果王陽明也去祝壽,毫不意外,肯定要被朱宸濠抓住,王陽明是肯定不會投降的,那王陽明的性命就要打上句號了。

    雖然意外的躲過了一劫,但是現在住的地方離南昌也很近啊,只有百來裡地,而且王陽明這些年在南方平叛,早就引起了寧王的注意,寧王一直想把他拉擾過來。拉攏不過來,那也要殺掉。這會,寧王已經派出了追兵,要來捉拿王陽明。

    王陽明能否逃出寧王的追捕呢?

    得知寧王造反之後,福建肯定是不能去了。不但不能去,眼下的問題是怎麼逃出寧王的魔爪。

    這個時候,王陽明手下只有一百多士兵,如果要回贛州大本營搬兵,肯定來不及。

    這時候,王陽明決定前往吉安。王陽明從貴州龍場出來後,第一站就是在吉安的廬陵當縣令,對當地的情況比較熟愁。而且當地的百姓也很信任他。這裡將成為他策劃討賊的大本營。

    吉安在贛江的中流,坐船去比較方便。

    可是,要出發的時候出問題了。風向不對。吉安在南方,可是當時正吹著南風。當時是六月,夏天。南風多北風少。不但吹的是南風,而且風很大,船逆風而行,很難前進。

    這時候,王陽明只好向諸葛亮學習,向天借風,他在船頭焚香祈禱。表示老天爺你看在蒼生百姓的份上,麻煩趕緊把風向調一調。你要是照顧寧王,那你吹南風吧。我掉水裡淹死算了。

    這麼一祈禱,風向還真的變了。王陽明大喜過望,趕緊從船上站起來。

    開船開船,趕緊去吉安。

    大家趕緊動了起來,可是,半天船還沒有動起來。

    為什麼呢?

    大家都在瞎忙,真正開船的船伕不見了。

    船伕下班了,船伕說太陽已經下山,不能出船。這個可能還真不是船伕偷懶,而是為了安全起見,畢竟開夜船危險係數大。

    但這個時候你跟我講安全運輸法則?軍事面前,沒有任何法則,完成任務是唯一法則。

    王陽明一把拔出劍,要把船伕斬了祭天。

    還是大家苦勸,說這個事情殺人不好,等會還得靠他開船。

    但王陽明盛怒之下,還是把船伕的耳朵砍了下來。

    為什麼王陽明這麼憤怒呢?就是因為知行合一。

    表面上大家都著急,但是可能有的人心裡有僥倖,說不定寧王造反,根本沒空管我們呢,遲一點也沒關係嘛,明天太陽出來再走也不遲。只有王陽明是真正清楚的,他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有任何僥倖心存。你知道有危險了,還不行動,那就不是真正的知,真正知道了,就必須馬上行動。

    船終於開了起來。

    開了二十里地,王陽明突然說:停,停。

    又有什麼事?

    船太慢了。

    因為是大船,行進速度很慢。

    那慢一點開也是開啊,寧王的追兵不會這麼快吧。

    如果這樣想的話,說明你的知行合一就沒有學到家。發現問題不去解決問題,寄希望於自己不能掌控的部分,比如船慢,不去解決,只是希望對方也慢,那就不叫知行合一。知道船慢,那就想辦法解決,這才叫知行合一。

    王陽明下令,趕緊去找商船,換船開。

    商船找來了,王陽明換了船。這時候,王陽明把自己的衣服取出來,吩咐放到大船上去。

    為什麼呢?

    “等下追兵來了,你總要給他們一點交待吧。”

    王陽明連追兵的需求都想好了。要是追兵來了什麼都沒有,他沒有辦法回去覆命,肯定窮追不捨,如果扔下兩件衣服,他可以拿著回去交差,追捕的心自然就鬆了。這也算是金蟬脫殼之計吧。

    吩咐完這一切,王陽明又指著官船前的羅蓋,這個東西得帶上。

    為什麼啊?

    呆會去了吉安府,我們怎麼證明自己?

    大家恍然大悟,七手八腳把這個羅蓋給取下來,放到商船上。

    應該留什麼,應該帶什麼,緊急關頭,王陽明一絲不亂,心裡特別的清楚,而且全部都轉化為行動,這就是知行合一。

    一路上,王陽明經過臨江府,臨江知府熱情出迎,看他坐的商船不舒服,提議給他換條好的官船。

    王陽明馬上拒絕了。自己坐的商船就是絕佳的保護,換官員?再舒服也不換。

    王陽明同樣拒絕了:你的心意是好的,但你這個彈丸小地,不堪用武。

    王陽明這一路逃亡,思路非常清楚。

    在他極為高效的行動力下,王陽明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吉安府。當時吉安府已經戒嚴,城門緊閉。王陽明把自己的羅蓋一舉,城門一看,是自己人,這才打開大門把王陽明迎了進去。

    寧王的追兵,他們確實追了上來,已經截住了王陽明最初乘坐的官船。但王陽明已經換船,再追就來不及了。追兵只好拿著王陽明留下來的衣服回去交差。

    王陽明終於擺脫了第一個危機,但接下來,王陽明將面臨更艱難的選擇。王陽明原本是奉旨前往福建平叛,現在寧王突然起事,他是繼續執行自己的任務前往福建呢?還是留下來,征討寧王?

    不去福建,則是抗旨不遵,征討寧王,又沒有上面的旨意,等於擅自行動。

    王陽明該如何選擇呢?

    前面我們說到王陽明去福建平叛,半路碰到寧王叛亂,而且寧王還派兵前來捉拿王陽明。

    王陽明一路上巧換商船,留下官服,擺脫了追兵。接下來,他需要做出一個選擇,是繼續執行自己的任務前往福建呢?還是留下來,征討寧王?

    不去福建,則是抗旨不遵,征討寧王,又沒有上面的旨意,等於擅自行動。

    王陽明決定留下來。因為局勢有變,眼下最危難的事情就是寧王叛變。王陽明馬上給部裡上書,表明自己留下的原因。

    他說:天下之事莫急於君父之難,如果我不管的話,讓朱宸濠順流而下,萬一南京失守,他將以此為根據地北上,半個月之內就將動搖京師,這樣,勝負就難說了。這是天下安危的關鍵時刻,我不能走。

    這個書,王陽明連上兩次。為什麼?因為害怕信路不通,不一定能送到北京,送到北京,不知道又被什麼人給攔截下來,所以他連上兩書,內容完全相同,保證能夠送到。

    寧王之叛,跟王陽明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考慮到國難當頭,王陽明決定留下來甘赴國難。

    那怎麼解決寧王之叛呢?

    到達吉安之後,王陽明馬上給江西浙江等地發出公文,通告寧王叛亂之事,然後宣佈,自己已經接到朝廷的命令,將奉命討賊,大家不要驚慌。

    王陽明早就有平匪的業績擺著,江南一帶對他是如雷貫耳,聽到朝廷派他出來主持局面,心裡總算放心了。

    但事實上,王陽明這時候根本沒有收到朝廷的旨令,他這是矯旨了。但事出緊急,王陽明已經顧不得這些手續。知行合一,想到什麼就去做。

    除了這個之外,王陽明大造聲勢,說皇帝已經知道這件事情了,大明王師已經集結,從北京出來平定寧王之叛。

    另外,王陽明又偽造一封緊急公文,裡面說總督兩廣的都御史已經收到訊息,正率四十萬狼兵前往江西,請沿途各兄弟單位準備好接待工作。

    這個公文編得非常像,因為狼兵向來是比較跋扈的,沿路都是要好好招待的。這些情況,王陽明在贛州平定匪患時早就領教過了,這樣的公文他也看過,所以拿過來稍改一下,一封足以亂真的公文就出來了。

    除了假借狼兵,對其他單位,王陽明也毫不客氣,拿來就用,各種公文層出不窮。什麼徐州兵馬,淮安本馬,甚至他自己也有兩萬兵馬等等已經全部出動,總數不下數十萬,八面而來。

    寫完這些公文,王陽明叫來十多名小吏,把這些書信縫在裡面的裡襯,讓他們前往南昌,故意被朱宸濠的伏兵抓住。

    在最開始擺脫朱宸濠的追兵時,王陽明就想清楚了,當時他跟臨江知府對話,就表示,朱宸濠有三計,上計是直搗軍師,乘其銳氣,出其不利,如果一舉攻下京師,天下就要變色了。中計是攻打南京,則半壁江山會落到朱宸濠手上。而下策就是困守南昌,等到王師四集,那破他就容易了。

    事實上,朱宸濠原本是準備採取上計,直搗京師的。

    我們寧王其實也是有一點智商的,但是,他的智商要是碰上哲學軍事家王陽明,那完全就不夠看了。王陽明除了散佈假訊息,還四處發通告,一是讓所有的商船,特別是賣糧的全部停止運輸,以免被朱宸濠截獲。又再次祭出十牌家法,勸告百姓不要四處走動。王陽明再次強調,勤王大師正在路上,你要跑出去亂走,安全我們可是不保障的。

    王陽明這一套組合拳打出來,朱宸濠也是半信半疑了。很多人曾經問過王陽明,說我們散佈這些訊息,只怕朱宸濠不一定相信吧。

    王陽明告訴他,這個東西散佈出去,不是為了讓朱宸濠全部相信,但只要他有一絲猶豫,我們就成功了。

    這裡面的秘密也就是知行合一。

    如果朱宸濠能夠做到知行合一,他知道直搗京師是他唯一的希望,應該乘其銳氣,馬上發兵。王陽明製造這些假訊息,就是攪亂朱宸濠的知,讓他無法行。或者說無法第一時間行。

    抓住自己的知行合一,破壞對方的知行合一,這就是破敵的關鍵。

    王陽明的訊息傳出來後,朱宸濠害怕了,要是自己現在出去,不是迎頭撞上官兵的主力?

    就遲疑了這麼幾天,但總算智商沒有完全下線,還是想明白了。自己剛起事沒兩天,京城就算得到訊息,也得四五天,怎麼可能就馬上組織起大軍呢?

    很快,探子也回來了,證實了王陽明的話純粹是胡扯,北京方向根本沒有大軍出動。

    朱宸濠終於醒悟了,但這時直接進攻京師的機會已經不在了。北京肯定做好了準備。

    於是,他採取了中策,進攻南京。

    那麼,朱宸濠能否攻下南京?王陽明的反間計告一段落,接下來,他將如何破解朱宸濠的攻勢?

    發現自己被騙後,朱宸濠醒悟過來,帶著大軍前去攻打南京。

    這時候,出現了另一位平叛功臣。這位功臣叫楊銳,是安慶府的都指揮史。安慶是長江五虎城市之一。處於南昌跟南京之間,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朱宸濠先是派了說客,希望安慶能夠開城投降。楊銳守住城門,說,要想我們安慶投降,除非逆濠自己來。

    楊銳痛罵朱宸濠是逆濠。朱宸濠聽了之後當然是大怒。叫囂要將安慶城殺個雞犬不留。

    這時候,他的謀士告訴他,不要進攻安慶,我們應該繞過安慶,拿下南京,只要南京在手,安慶垂手可得。

    可以說,朱宸濠手下還是有能人的。局勢分析得很清楚。朱宸濠聽了以後,也覺得有道理,準備繞過安慶,但走著走著,他還是掉過頭來,非要拿下安慶不可。

    為什麼呢?

    因為楊銳令人在城的四角樹起大旗,上面寫三個字:剿逆賊。又安排士兵上城一起喊口號:剿逆賊!剿逆賊!

    朱宸濠坐在船裡,聽得心煩意亂,自己都繞著走了,你還來招我惹我?不打你,我這口氣咽不下。

    所以,朱宸濠掉轉船頭,下令先攻安慶,再下南京。

    這一來,就中了楊銳的計,楊銳之所以辱罵朱宸濠,正是希望將朱宸濠吸引過來。因為如果朱宸濠直奔南京,便會釀成大勢,所以他要把朱宸濠拖在自己的安慶城下。

    我們說,所有成功的人,他的特徵就是知行合一,知道什麼是對的,然後按對的事情去做。朱宸濠之所以失敗,就是無法做到知行合一,明明知道眼下攻南京是最重要的事情,卻無法按自己的知去行事。

    朱宸濠領了六萬大軍。安慶城內不過數千。攻城原本是不難的。但朱宸濠放出話,要殺安慶一個雞犬不留,這等於將安慶城逼到了絕路,安慶城上上下下,官員老百姓都齊上陣守城。

    楊銳還時不時用箭射出招撫書,勸說叛軍就地解散,有時還出城偷襲一下。一時之間,朱宸濠雖然兵力佔優,但還拿不下安慶。

    當然,假以時日,安慶也不一定守得住,那自封討賊總指揮的王陽明這時在幹什麼呢?他下一步的行動將如何選擇呢?

    在楊銳死守安慶時,王陽明的兵馬終於調齊了。這些年他一直在平叛,在各地訓練了不少精兵。又有十家牌法,調兵速度很快。

    但是接下來,應該怎麼進攻呢?

    部下建議王陽明去救援安慶,因為安慶這邊打得很苦,都快守不住了。但王陽明表示,朱宸濠在南昌城留了一萬精兵守老家,如果我們去救安慶,那南昌的賊兵就會尾隨而來,另外還會把我們的糧路給斷了。而朱宸濠發現我們來援安慶,他必定是掉頭跟我們死鬥。安慶城裡是沒有多少兵的。它的兵力只能保證守城,無法出城跟我們呼應。

    所以救安慶,很可能被朱宸濠包了餃子。

    所以,王陽明的選擇是直接進攻朱宸濠的老巢南昌。

    這就是圍魏救趙,要點就是攻其必守之處,因為反賊的家屬們都在南昌,攻打南昌,他們必定會要回來救援,這樣一來,我們就能調動對方。

    我常常在想,如果說起明朝的名將,很多人會想到徐達,想到常遇春,想到戚繼光,但可能不一定第一時間想到王陽明,我覺得王陽明的兵法絕對能排明朝前五的。但他的儒家大師的身份影響了他。

    且說王陽明調集大軍衝到南昌城下,他下達了一個命令:全軍用命,如果士兵不用命,就斬隊將,隊將不用命,就斬副將,副將不用命,那就斬主將。

    這個直接追究到位了。大家一看,王大人是玩真的,這回不能再忽悠了。

    王陽明有多少兵馬呢?史書記載是三萬,但有一半是守家的,真正能夠上陣的只有一萬多。但是,王陽明就是用這一萬多攻下了南昌,還擒拿了朱宸濠。更神奇的是,死亡計程車兵只有六十八人。

    這簡直是軍事上的奇蹟。王陽明是怎麼做到的呢?攻心為上。

    攻南昌城之前,王陽明先給南昌城發公告,表示我們這次來,只是為了攻打主謀朱宸濠,同時也是為了解救平時被朱宸濠欺壓的南昌百姓。所以,兩天之後我們將攻城,這一天,大家不要驚慌,老百姓照常過日子,還像往常一樣,平時你們早上豆漿油條,那一天你們還是豆漿油條。而城內計程車兵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就成了。

    朱宸濠為什麼攻安慶攻不下,就是因為放出話要屠城,搞得全城人抱成一團跟他對抗。王陽明這一佈告,就是防止有什麼誤會,導致南昌全民皆反。

    做好宣傳工作,王陽明出發了,出發之前,先殺了幾個人,表示這些人不聽命令,殺了以儆效尤。其實這些人是前面寧王派來勸降王陽明的。養了這麼多天,都胖了兩三斤,但王大人的飯也不是白吃的,關鍵時候也要派點用場才行。

    這一殺,大家都震住了。王大人動真格了啊,真殺人了,再偷懶可不是玩的。

    來到城下,王陽明一聲令下:一鼓附城,二鼓登城,三鼓不克,誅其伍,四鼓不進,誅其將。

    進攻之後,王陽明這邊是士氣如虹,城內的反兵紛紛倒戈投降。

    不用一天的功夫,王陽明就拿下了南昌。

    選擇到了朱宸濠的手上,他是回軍搶奪南昌,還是繼續攻打安慶,還是趕往南京呢?上策依然是趕往南京,中計是繼續攻打安慶,爭取拿下安慶做為自己新的大本營。而下策當然是回軍。

    朱宸濠選擇了下策,撤掉安慶的圍攻,率領大軍回頭撲向南昌。

    這個時候,王陽明應該怎麼辦?

    部下建議他應該死守南昌,不跟朱宸濠對戰,等四面的援兵來了之後,再收拾他。

    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是一個老成之策。

    但是王陽明分析的更準確。

    他說,朱宸濠已經不行了,他進沒能拿下安慶南京,退沒有地方可退,士氣已經完全被打沒了。這個時候我們出奇兵,只要稍稍挫其鋒芒,他們一定會不戰而潰。

    王陽明為朱宸濠設下了一個鐵桶陣,地點就是在鄱陽湖。

    在潘陽湖。王陽明佈下伏兵,等朱宸濠回軍到鄱陽湖時,讓先鋒接敵就退,將叛軍吸引到包圍圈,隨後伏兵四起,第一天的交戰就殺敵過萬。朱宸濠驚慌失措,不得不拿錢出來鼓勵士氣。打鬥陣的賞銀千兩。

    兩天以後,兩軍正式大決戰。在地勢上,朱宸濠佔了上風。此時吹得是北風,朱宸濠正好是順風。接戰之後,王陽明的先鋒將伍文定失利,不得不率部後退。剩下的人一看不對勁,都想著退了。

    王陽明馬上拿出自己的長劍,交給中軍官,讓他前去斬下伍文定的腦袋,以正軍法。

    但是,他又悄悄告訴中軍官:“你去的時候,如果看到伍文定還在堅守奮戰,那就暫緩執行。”

    伍文定聽到這個軍令後,全身冒了一身冷汗,趕緊操起武器,站到船頭指揮士兵激戰,對方一炮過來,火焰順風燒過來把他的鬍子都燒掉了。

    伍文定毫不動搖。

    軍心終於穩住了,王陽明的大軍趁機反攻,將朱宸濠的叛軍擊潰。

    這一戰,伍文定被定為首攻,這一戰也成為他軍事生涯最大的亮點。鬍子被燒了,這可不是年年都有的事。後面,伍文定官至兵部尚書。

    王陽明一念之間,就把一個原本要被斬首的懦將變成了名將,原因就在他的心學。他的心學倡導人皆有良知,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聖人,只是一時被矇蔽了。

    王陽明只是激發了伍文定內心原來的良知,就改變了伍文定的一生。

    朱宸濠就沒有這樣的機會去發現自己的良知啦。

    大敗之後,他換了衣服 ,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坐了一條小船準備逃跑。走到蘆葦叢裡,看到對方來了數條漁船。救苦救難的菩薩來了。朱宸濠馬上招呼。

    老鄉過來一下,幫個忙,有重謝。

    好咧,漁船過來之後,把朱宸濠接上漁船,哨聲一響,四下裡殺出一堆官兵。

    原來這是王陽明早就埋下的伏兵,王陽明早已經交待清楚了,埋伏在這裡不要動,也不要看到外面殺得起勁,也想搶功,自有一份大功送上門。

    王陽明真可謂用兵如神!

    朱宸濠就此被活抓,王陽明的心學通過了最大的考驗,證明這是一種可以運用到實踐的真學問,而不是虛無縹緲的嘴上功夫,紙上功夫。

  • 16 # 考古者說

    寧王朱宸濠叛亂像一場鬧劇一樣迅速結束,其實是兩個方面的事。一個方面是王守仁能打,另一個方面是寧王朱宸濠太鬧。

    王守仁這邊,首先得益於他年輕時的“不務正業”。王守仁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但是讀書時候的王守仁卻不僅僅滿足於讀“聖賢書”,他發現了另一些看了令人難以自拔的書,沒錯,能讓男人難以自拔的書除了XX圖也只有一種了,那就是——兵書。

    (王陽明先生像)

    《王陽明出身靖亂錄》記載:“(王守仁)十二歲在京師就塾師。不肯專心誦讀。每潛出與群兒戲。制大小旗幟,付群兒持立四面,自己為大將,居中排程。左旋右轉,略如戰陣之勢……(十四歲開始)習學弓馬,留心兵法,多讀韜鈐之書。嘗曰:‘儒者患不知兵。仲尼有文事,必有武備。區區章句之儒,平時叨竊富貴,以詞章粉飾太平,臨事遇變,束手無策,此通儒之所羞也。’”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王守仁也做到了這一點,十五歲就獨自前往邊關重鎮居庸關遊歷,考察。

    (居庸關長城)

    年少時“不務正業”,長大當官後仍然如此。弘治十二年(1499年),當時王守仁28歲,春風得意考中了進士,被安排到工部參與學習,攤上了一個好的實習機會,監督民工給威寧伯王越造死後的安葬之所。王守仁充分把讀的兵法運用到民工的管理之中,沒事還拉著民工操練兵法……

    從這可以看出,王守仁雖然是書生,但是不是迂腐書生,而是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很強的書生。而且在後來外放期間的剿匪經歷給了他很多參與實踐鍛鍊的機會。

    王守仁對軍事頗有研究,作為一位文弱書生,他不推崇和敵人正面硬剛,畢竟“上兵伐謀”。《孫子·謀攻》明確提出:“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即戰爭的勝利首先是情報的勝利,基於情報對戰爭重要性的認識,王守仁每次準備作戰也都是,並不急於用兵,而是首先對敵我雙方情況進行詳細的情報蒐集、調查研究,為以後的作戰做好準備。

    和叛亂的寧王作戰時,王守仁一面大聲疾呼附近各地軍隊勤王,以免冷靜分析局勢。後來發現“賊若出長江順流東下,則南都不可保。”所以,定下來初步作戰的關鍵是如何阻止寧王朱宸濠迅速控制長江向南京進發。

    (電視劇裡的朱宸濠還挺帥的)

    於是王守仁制定了以下計策:

    忽悠:

    1、派出“死間”到寧王朱宸濠陣營中,大肆宣揚,勤王軍隊聲勢浩大,不日就將圍攻寧王軍;

    2、繼續散佈虛假情報,多遣間諜,檄府縣言:都督許泰、郤永將邊兵,都督劉暉、桂勇將京兵,各四萬,水陸並進。南贛王守仁、湖廣秦金、兩廣楊旦各率所部,合十六萬,直搗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軍法論。”

    這樣的結果是導致寧王朱宸濠和他的謀士們徹底蒙圈,還以為王守仁突然掌握了大量兵力,害怕自己貿然出擊會被偷襲南昌老巢,於是選擇固守,喪失了最佳的出兵時機。等寧王反應過來這是在忽悠,王守仁就真的是手握重兵了。

    離間:

    寧王最相信的謀士是李士實,所以王守仁就陰了他一把。偽造了朝廷方面和李士實溝通的信件,

    感謝李士實的“精忠報國之心”,還注意提醒李士實“然機事不密則害成,務須乘時待機有發乃可”,而且還正好讓寧王不經意發現了這些“事實”。

    李士實當然沒有投靠朝廷,但是使寧王對其產生了懷疑,李士實建議寧王趕緊出兵,搶佔先機,寧王偏不。導致延誤戰機。

    圍魏救趙:

    寧王發現自己被忽悠了,立刻出兵南京,但是王守仁這時已經擁有了優勢兵力,不慌不忙趁他出擊的時候帶兵圍攻南昌城。寧王得到訊息怕“老巢”有失,只得回軍。結果在回軍過程中一敗再敗。直至被生擒。

    寧王為何敗呢?國家承平,誰願意跟他造反,造反的大背景就不合適。寧王在叛亂過程中“招募”了哪些能人呢,士兵大多是土匪,衝著寧王給的錢多才拿錢辦事,是不順利當然也沒啥必死的決心。寧王的謀士,最看重的兩個一個是剛才說的李士實,還有一個是劉養正。李士實好歹還是舉人出身,在中央當過刑部侍郎,劉養正乾脆一個三無,只是個舉人出身,學歷上就是被鄙視的物件,也就是看過幾本兵書,加上花言巧語常跟寧王講黃袍加身的故事哄寧王開心。

    組織大了,啥人都有,素質參差不齊,這隊伍沒法帶……

    (寧王朱宸濠像)

  • 17 # 致敬小布

    王陽明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更是被稱為中國古代最後一位“聖人”。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歷經了坎坷磨難。他起初任京官時因直言反對太監弄權惹怒了當時權宦劉瑾,被貶到當時荒僻的貴州,赴任途中又被睚眥必報的劉瑾派人追殺,也虧得機警過人才逃過一劫。但一時的不順沒有挫滅他的志氣以及他成為聖賢的夢想,他仍能夠在艱苦的地方成就自己,完成了“龍場悟道”,並最終成為一代“心學”大師。

    儘管如今王陽明先生的思想仍然備受華人推崇,乃至在海外的日韓等國也一度出現過拜讀王陽明心學的熱潮,但更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卻是王陽明先生行政、帶兵時所幹的那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大事,例如——平淡寧王朱宸濠的叛亂。畢竟,能讀懂心學的人並不多,但故事卻是人人都愛聽的。下面讓我們看看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的過程有多不可思議。

    正德十四年,武帝朱厚照西巡歸來後,又欲下江南遊玩,但因為大臣們對武帝不務正業不滿已久,為了諫阻南巡,惹起一場朝臣大請願。於是,懷有野心的寧王朱宸濠藉口武宗荒淫無道,便於同年六月十四日興兵,先是設計殺掉了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緊接著以李士實、劉養正為左、右丞相,以王綸為兵部尚書,集眾號十萬人,併發檄各地,指斥朝廷。

    好在王陽明在寧王起兵前就察覺異常,早早潛逃,躲過了寧王的追殺。逃到吉安後,王陽明跟吉安知府伍文定徵集糧草、將士以及戰船,並在各省發檄文通報朱宸濠的罪名,號召各省派兵鎮壓,做好了阻擊寧王的準備。同時,他發檄文假稱朝廷已募到十六萬大軍即將開赴江西境內,征討叛王,嚇得寧王一時不敢借士氣東取南京。

    更妙的是,王陽明還使了一招離間計,他偽造朝廷了給李士實和劉養正的信件,在信中讚揚二人歸順的誠心,並鼓勵他們繼續為朝廷在寧王身邊做好“二五仔”的工作,讓他們早日勸寧王向東出兵。

    在書信寄出後,朱宸濠的間諜把這個訊息透露給了朱宸濠,朱宸濠果然對二人起了疑心,而恰在此時,他們力勸朱宸濠早日往東出兵,攻佔南京,繼承大位,再作遲疑恐生變故。這下朱宸濠便確定這兩個人背叛了自己,堅決按兵不動,這樣一來,便貽誤了戰機,讓王陽明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徵得更多幫手。

    朱宸濠等了很久,一直不見所謂十六萬大軍前來,才驚覺上當。七月初,又讓其部將守南昌,自己則率領六萬多人,自率舟師蔽江東下,略九江、破南康,兵出江西,意欲攻下安慶城,以取南京。王陽明聽說朱宸濠傾巢而出,便立刻帶領臨時集結的八萬人,對外號稱三十萬。

    朱宸濠得信慌了手腳。他顧不得即將攻下的安慶,急調轉馬頭,撤兵去救南昌。誰知,王陽明早就在朱宸濠回撤的路上設定了埋伏。朱宸濠的軍隊在反覆折騰後,早已人困馬乏,不堪一擊,很快,朱宸濠等人盡皆被活捉。

    王陽明從起兵開始,僅用了35天就平定了寧王朱宸濠之亂,充分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明史》嘆為:“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

  • 18 # 白馬與流星

    王陽明之所以可以在短短三十多天內平定寧王叛亂,是因為其及其善於用兵。

    首先我們看看王陽明平叛的過程。明成祖以後,明朝其實對藩王管理比較嚴格,不許其私自擁有武裝,到武宗朱厚照的時候,他允許寧王恢復被撤銷的護衛,從此寧王得以招兵買馬,有了造反的機會。寧王以武宗荒淫無道為由發動叛亂,號稱十萬大軍,但根據史書記載,實際可能只有六萬,寧王在造反以後,水路並進,順江而下,兵臨安慶,意欲打下南京,此時王明陽發兵攻擊寧王老巢南昌,寧王率兵回援,中途遇襲被擒。

    可以說王明明的軍事能力是很強的,後來王陽明又平定其他叛亂,悟出了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道理,換句話話說他在軍事上的造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學術的成就。

    因此,王明明之所以能平定叛亂是由於其卓越的軍事能力,軍事看的是天賦,王明明是個天才。

  • 19 #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王守仁也是軍事家,他小時曾熟讀兵書,對於作戰理論很有自己的見解。並且他是極有成就的哲學家,心學的創立者。以他的智慧和膽識什麼樣的人是其對手?

    朱宸濠生性輕佻無威儀,卻善於以文行自飾;他在南昌巧取豪奪,貪婪地聚斂錢財,又有政治野心。

    他欺壓百姓,為叛亂瘋狂斂財。其掠奪民財的手段肆無忌憚:"盡奪諸附王府民廬,責民間子錢,強奪田宅子女,養群盜,劫財江、湖間,有司不敢問。"他還"數假火災奪民廛地"。更有甚者,他大叢集盜凌十一、閔廿四、吳十三等四出劫掠,若遇有反抗者,則指使這些強盜屠殺其家,南昌百姓苦不堪言。

    他排斥異己,陷害打擊,甚至擅殺江西地方官員,為叛亂清除障礙。

    他沽名釣譽,討好明武宗,以掩飾自己叛逆的行跡。

    據傳他有幾分文學才能,也作為文藝愛好者和追求享樂的人而聞名。但是,他奸詐而有野心。他逐步擬定了策略;直到最後,他依靠的也是詭計和陰謀,而不是軍事力量。

    這樣一個人為王守仁的對手結果可想而知。

  • 20 # 求圓4

    明朝正德十四年王守仁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主要原因是王守仁臨危受命後能夠審時度勢,避其鋒芒,抓住有利的戰機,在朱宸濠率領主力久攻不下安慶之際,王守仁指揮明軍攻打寧王朱宸濠大本營南昌,迫使朱宸濠放棄攻打安慶回援南昌,王守仁帶領各路援軍在朱宸濠回援南昌的途中,將其一舉擊垮,並俘虜了朱宸濠。這一仗打的非常成功,王守仁因功受封為新建伯。

    王守仁熟讀兵書,他不僅有紮實的軍事理論功底,而且注重實踐,是個文武全才,他的仕途雖然十分坎坷。從一個兵部主事被貶為龍場驛丞,當他從不消沉,而是越挫越堅。在別人看來很困難完成不了的事情,他能夠做到不畏艱險、恪盡職守圓滿的完成,所以能夠輕鬆的平定寧王叛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自己開店,同時進來三個顧客,你怎麼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