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趙帥鍋

    公孫勝下山看母親,表面上看是因為宋江的孝道感染了他,讓他懷念起自己的母親,所以藉此下山走一趟。但真實原因,顯然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如果說宋江的孝道感染了他,他也大可把母親接到山上,早晚盡孝,為何要突然產生脫離梁山的意思呢?

    所以,更真實的原因應該是,在宋江下山接母親這件事上,晁蓋和宋江發生了一場爭奪話語權的權力暗戰,而在這場暗戰中,公孫勝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他一直是晁蓋的謀主。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他的支援,晁蓋才敢和宋江爭鋒相對,死活不讓他下山接老母親,最後更是逼得宋江只能隻身一人回去接自己的老母親。

    事情弄到這個份上,晁蓋也被弄得下不了臺。因為,這樣放任宋江一個人冒險,實在顯得晁蓋有些小肚雞腸。因為,不管你們之間有什麼矛盾。但是,你這樣放任宋江一個人,冒險下山,實在有些太不講義氣了!

    於是,在吳用的建議下,晁蓋只好親自下山,梁山頭領幾乎是傾巢出動。

    當時的梁山,一共40個頭領,而參與這次行動的頭領,就足足有31名。這種大規模的行動,一方面能讓晁蓋挽回點面子,因為這可以證明,晁蓋一聲令下,梁山好漢都會服從的。另一方面,也是給足了宋江面子,因為,宋江有事,梁山兄弟都會積極行動起來。

    當然,更深層的意思,卻是可以讓晁蓋,更容易把場子交待過去,因為這可以證明,晁蓋對宋江,是多麼的關心。

    總而言之,我晁蓋對你宋三郎,那是絕對夠義氣。你非要自己一個人下山,我晁蓋雖然勸阻不住。但我隨時關心你的安危,關鍵時候,我還親自率領主要頭領,傾巢出動。

    看到晁蓋這樣大張旗鼓下山,這樣公開表示關心自己。宋江馬上對晁蓋,表現出了臣服的樣子。原著中是這樣說的:宋江聽得大喜,拜謝晁蓋道:“若得仁兄如此施恩,宋江死亦無怨!”晁蓋、宋江,俱各歡喜。 

    其實,晁蓋和宋江這次權力暗戰,都是心有所忌的。換而言之,晁蓋最怕人們誤會自己與王倫一樣;宋江最怕梁山高層的矛盾,變成無可遮掩的事實。而晁蓋的及時補救,宋江的及時臣服,讓雙方心中的顧忌,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但這樣一來,公孫勝就變得裡外不是人,因為,他似乎是一個教唆晁蓋爭權奪勢的小人,更是差點弄得梁山分裂。換句話說,在梁山高層會議中,大家就把這起影響梁山安定團結、梁山整體形象的事,全歸在了公孫勝的頭上。

    當然,這種處理決定,絕不是宋江或晁蓋做出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公孫勝自己做出的,是他自己站出來替晁蓋和吳用背的這個鍋,這樣一來,晁蓋、吳用自然就都解套,但是公孫勝卻栽進去了,所以他也就無法繼續呆在梁山。

    只不過這個處理決定,關係著梁山的整體形象;因為把這種處理決定公開,會把梁山的高層矛盾公之於眾。

    所以,梁山在做出這種內部處理決定時,肯定會把它列為絕秘,換而言之,相關處理決定,絕不可以隨便擴散,只要一定級別的頭領們,都知道這件事就可以。也正因為此,公孫勝才藉口看母親而離開梁山。

  • 2 # 西嶽頑石

    對於公孫勝的中途離開,很多人總是以陰謀厚黑的角度去解讀,認為牛鼻子老道早已洞若觀火,看清了宋江一心招安的嘴臉,料到了梁山日後的悲慘結局,所以才以回家探母為由,早早置身事外。對於這種論點,我向來不敢苟同,完全是解讀者自行腦補的,原著中你根本找不到任何使其論點立足的蛛絲馬跡。

    那麼,作者為什麼要設計公孫勝回家探母的情節?這樣做到底有何深意?其實很簡單,這是小說劇情佈局使然,不要小看如此寥寥數筆,它為後面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情節早早埋下了伏線,某種意義上說,公孫勝回家探母的情節是水滸中後期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強力的推動器。

    我們不妨看看原著中公孫勝回家探母的情節,且看原文:……第三日,又做筵席,慶賀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動公孫勝一個念頭,思憶老母在薊州,離家日久,未知如何。眾人飲酒之時,只見公孫勝起身對眾頭領說道:“感蒙眾位豪傑相帶貧道許多時,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從跟隨著晁頭領到山,逐日宴樂,一向不曾還鄉。薊州老母在彼,亦恐我真人本師懸望,欲待回鄉省視一遭。暫別眾頭領,三五個月再回來相見,以滿小道之願,免致老母掛念懸望之心。”

    由宋江搬取父親上山引到公孫勝回家探母,這種過渡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無縫對接,這個時機拿捏的剛剛好,這裡足見施耐庵超凡入聖的創作能力,如果沒有宋江搬取老父上山做鋪墊,而是由公孫勝忽然冒出這麼一個想法,那麼小說情節的過渡就顯得特別突兀,有強行插入的既視感。那麼問題來了,公孫勝為什麼不像宋江那樣搬取老母上山,而是要回家探母呢?彆著急,施耐庵在此又賣了一個關子。

    公孫勝回家探母的情節觸發後,李逵也提出回家搬母上山的要求,且看原文:眾頭領席散,卻待上山,只見黑旋風李逵就關下放聲大哭起來。宋江連忙問道:“兄弟,你如何煩惱?”李逵哭道:“幹鳥氣麼!這個也去取爺,那個也去望娘,偏鐵牛是土掘坑裡鑽出來的!”晁蓋便問道:“你如今待要怎地?”李逵道:“我只有一個老孃在家裡,我的哥哥又在別人家做長工,如何養得我娘快樂?我要去取他來這裡,快樂幾時也好。”

    到此處,施耐庵的本意終於浮出了水面,就是要以公孫勝回家探母為楔子,引出李逵的個人列傳,此後真假李逵、李逵沂嶺殺四虎等情節都是由公孫勝回家探母觸發的。再後面李逵也上山了,故事情節似乎又進入了一個死衚衕,又該以什麼由頭繼續發展呢?

    這時,施耐庵賣的那個關子就浮出了水面,因為公孫勝回家探母經久不回,所以梁山派出戴宗下山尋找,這樣故事情節又圍繞戴宗下山發散性展開,引出了楊林和飲馬川的一眾兄弟,最重要的是觸發了楊雄和石秀兩位好漢的粉墨登場,最終將故事推向了三打祝家莊的階段性高潮。

    這一次戴宗下山雖然又引發了一大批好漢上梁山,但並沒有找到公孫勝,這個線索似乎又斷了,公孫勝到底在哪裡,他又以怎樣的方式再次出場呢?沒錯,就是鬥法破高廉,梁山再次尋找公孫勝,這一次派出的是戴宗和李逵,終於找到了公孫勝,這樣公孫勝就在故事情節上無縫對接的再次回到讀者的視野當中。我們不妨捋一捋公孫勝回家探母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情節的連鎖反應。

    公孫勝回家探母☞李逵回家搬母上山☞真假李逵☞李逵沂嶺殺四虎☞戴宗下山一尋公孫勝☞戴宗遇楊林和飲馬川好漢☞戴宗遇石秀楊雄☞尋找公孫勝無果,戴宗率好漢回山☞進入石楊二人列傳☞引出時遷祝家莊偷雞☞以非正式梁山會員大鬧祝家莊☞引出大財主李應☞三打祝家莊,引出扈三娘,至此這條線宣告結束。

    施耐庵在設計故事情節時不是採取單純的獨線串珠的方式,而是多點連線迴環踢跳,遙相呼應。三打祝家莊後,公孫勝的下落沒有著落,按一般作者的思路,應該繼續派人下山尋找,然後以這個人的下山際遇再展開故事情節,這樣不免就落入了傳統小說的俗套當中。《水滸傳》之所以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著,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源於它驚為天人,鬼斧神工的情節佈局。

    施耐庵另起一線,消失很久的雷橫忽然印入讀者的眼簾☞引發白秀英慘案☞連累好隊友朱仝☞李逵砍死小衙內,斷朱仝後路☞再次引出柴進☞李逵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下獄☞梁山發兵來救,攻打高唐州☞高廉妖法高絕,梁山束手無策☞這時一清道人公孫勝再次提上案來……

    看看,這是下一盤多麼大的棋,公孫勝回家探母,一個微乎其微的橋段設計,卻將多少好漢和事蹟收入囊中?如此精妙絕倫的佈局和鋪墊,胸中若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經天緯地之才,是萬萬操作不了的。所以說看水滸的行文,行文如行兵,每一處情節的設定,看似平淡無奇,可有可無,實則縱觀全域性,沒一處是閒筆,都是作者深思熟慮,精心設計的橋段,這也是讀水滸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方。

    我認為讀水滸,一定要文字細讀,一定要細細品味,一定要以文字為中心,切不可脫離了文字,人云亦云或者自行腦補,這也是我多年來讀水滸的一點心得,至於對於不對,看官自己斟酌。

  • 3 # 綠野萍蹤01

    “入雲龍”公孫勝離開梁山回家探母,還不是宋江初上梁山之時,而是在宋江回家接父親兄弟,經歷九天玄女廟驚險之後。

    這就有意思了,宋江接了老父,公孫勝便忽然思念老母。宋江死心塌地上梁山,公孫勝卻要離開。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公孫勝離開梁山回薊州探母大有隱喻。施耐庵透過這個故事,解讀的是《水滸傳》主題——替天行道。

    公孫勝是張天師的嫡派徒孫

    要講清楚題主這個問題,那就必須得把公孫勝的身份搞明白了。我說得直接一點吧,公孫勝此人大有來歷,他簡直就是梁山的總監軍,甚至是“替天行道”的引領者。

    再講直接一點,公孫勝便是張天師的徒孫,奉師父羅真人的法旨,前來監督、引導梁山好漢“替天行道”。

    那麼,是不是說,公孫勝就是個投降招安派呢?假如公孫勝是個投降派,為何又要在宋江上山後,離開梁山呢?

    這樣說,其實是完全誤讀了《水滸傳》,把這部鉅著的核心主題“替天行道”,理解為“替天子行道”,因而,晁蓋、宋江所主張的“替天行道”,便等同於投降招安了。

    因而,“水滸陰謀論”就說,公孫勝早就看透了宋江,所以,宋江一來,公孫勝就走。

    “替天行道”是怎麼回事,暫且擱下,下文再講。此處先解讀一番公孫勝為何是張天師的徒孫,又為何是梁山“替天行道”的總監軍、引領者。

    洪太尉在龍虎山上遇到的張天師,其實是從宋徽宗時期穿越過去的虛靖先生。這個虛靖先生,是第三十代張天師,他是道家最高法術“雷法”的發明者。

    施耐庵為何不寫宋仁宗時期的張天師虛白先生,而要寫宋徽宗時期的虛靖先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雷法”。

    虛靖先生的“雷法”在《水滸傳》中被寫成“五雷天罡正法”,這個法術是羅真人傳給公孫勝的,那麼,羅真人就高度疑似引誘洪太尉“誤走”妖魔的那位上清宮住持真人了。

    毫無疑問,公孫勝就是張天師虛靖先生的徒孫,奉祖師爺、師父之命,來梁山做監軍,監督“妖魔”們別瞎胡鬧,必須完成“替天行道”的使命。

    如此,公孫勝為何要在宋江上山後離開,便大有深意了。

    宋江在九天玄女廟見到了誰

    還是簡明扼要的答題:宋江在九天玄女廟見到的,至少是五個皇帝。這裡,只說與北宋相關的三個皇帝。

    宋江是在九天玄女殿見到九天玄女的,施耐庵用了幾個象徵皇宮的符碼,暗示宋江這是進了皇宮。其中,“龍墀”指代的就是皇帝。

    那麼,宋江見到的是哪三個北宋皇帝呢?

    第一位就是宋真宗。該皇帝之所以得此廟號(皇帝可不都在廟裡嗎),是因為趙恆瘋狂崇道,給真武真君上尊號。真武真君誕生日就是“三月初三”,所以,便是三月初三這天的早朝導致了“誤走妖魔”。

    九天玄女給宋江喝了三杯仙酒,吃了三杯仙棗,授予三卷天書,天書的尺寸是長五村、厚三寸,寬三寸,豈不就是“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點”嗎?

    所以,宋江遇到的第一個皇帝就是宋真宗。

    所以,真正誤走的妖魔,也是宋真宗。

    第二個皇帝便是宋徽宗,這是當然了,梁山故事的背景就是宋徽宗宣和年間。除了這個時代背景外,宋徽宗的崇道程度遠遠超過的宋真宗,不僅崇道,而且“抑佛”。

    第三個皇帝,則是宋欽宗。宋欽宗也曾給真武真君上過尊號,而且,北宋王朝就滅亡在他們父子手上。

    書中的“二龍”,其中之一的隱喻,就是“宋真宗——宋徽宗”、“宋徽宗——宋欽宗”這兩對組合。

    因而,宋江從玄女的出來後,立即見到了“二龍相戲”,這不是在戲耍宋江嗎?又見到了“二龍戲水”,這可是北宋滅亡之後,宋徽宗、宋欽宗五國城“坐井觀天”的隱喻呢。

    說了九天玄女廟的隱伏故事,這與公孫勝離開梁山有關係嗎?太有關係了,假如宋江不去九天玄女廟,便不會有公孫勝離開梁山的故事。

    《水滸傳》中的“替天行道”

    上文講了公孫勝是張天師虛靖先生的徒孫,因為,“雷法”是他們嫡派傳承的道具符碼。“雷法”是道家雷部的正宗大法,書中說,這個大法歸趙匡胤所掌管。因為,趙匡胤是“霹靂大仙”。

    施耐庵在“引首”故事中,講了五代十國離亂,因“感得天道迴圈”,霹靂大仙下界蕩平戰亂,迎來天下太平。這就是《水滸傳》所說的“天道”,違背這個天道,就必定有人來“替天行道”。

    五代十國的那些皇帝都是播亂天下的妖魔,霹靂大仙“替天行道”,結束了妖魔時代,“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所以,施耐庵所主張的“替天行道”,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說,能給天下以太平,能給百姓以快樂的皇帝才是符合“天道迴圈”的好君主,否則就是妖魔。

    講了這麼多,還得稍微理一理頭緒。趙匡胤是上界“霹靂大仙”,是發明雷法的張天師的頂頭上司,因為有人違背了“天道迴圈”之理,霹靂大仙就讓張天師放出天罡地煞去“替天行道”。

    這就奇怪了,趙匡胤難道要向自己的子孫們施以“雷法”,“替天行道”難道是針對北宋皇帝的?

    肯定是這樣的,因為,自宋太宗起,北宋的皇帝便不是趙匡胤的“太祖系”了。

    《水滸傳》中,隱寫了“燭影斧聲”,也隱寫了“金匱之盟”,張天師放走的妖魔,就是“杜遷”——杜太后違背“天道迴圈”,搞亂了北宋的皇位傳承。

    施耐庵同時又隱寫道,即便是因為“杜遷”而存在“金匱之盟”,那麼,趙恆是不能做皇帝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杜遷”,就沒有宋真宗。

    同樣,宋徽宗做皇帝,也是因為一個太后,與宋真宗得坐江山很有相似之處。

    然而,竟然是這樣的“妖魔”戲耍宋江,要求宋江“替天行道,輔國安民”。說白了,就是要宋江輔佐這些妖魔皇帝。

    公孫勝就是來梁山做監軍,監督師爺放出來的天罡地煞,是否執行了霹靂大仙的“替天行道”。宋江在九天玄女殿受到這樣的蠱惑,公孫勝能坐視不管嗎?

    梁山好漢最終“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上梁山,與這次離開,原因是一樣的。當初,道家的天罡星們找到了佛教的托塔天王,去劫取生辰綱。於是,公孫勝出現了。公孫勝的出現,才是真正的天罡地煞的“七星聚義”,也是因為公孫勝的到來,才能完成“智取生辰綱”。

    我這樣講似乎很玄乎,其實,書中已經暗中交代了,只是大家沒注意罷了。

    施耐庵改寫了蔡京的生日,由藍本中的六月初一,改為六月十五,,這就變成了道家大護法王靈官的誕辰。所以,劉唐便“醉臥靈官殿”。

    既然是王靈官過生日,那麼,“生辰綱”不就是道家的財寶嗎?《水滸傳》中道家的最高代言人是誰呢?無疑就是張天師以及他的傳人們。

    所以,公孫勝的出現,就是代表道家“高層”來引領妖魔“還道”,然後“替天行道”。

    晁蓋是“托塔天王”,佛教的護法天王,“智取生辰綱”的故事,說的是“佛道合一”這件事,針對的就是宋真宗的瘋狂崇道,以及宋徽宗的“崇道抑佛”。

    “智取生辰綱”的故事,預示著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即將聚義,開始“替天行道”,公孫勝能不前來“應七星聚義”嗎?

    宋江進了皇宮,遭遇“二龍相戲”,霹靂大仙的“替天行道”眼看就要跑偏。於是,公孫勝立即起身,前往薊州九宮縣二仙山“打小報告”去了。

    後來,戴宗、李逵到二仙山請公孫勝出山,戴宗特別向羅真人報告了“晁天王,宋公明仗義疏財,專只替天行道”,羅真人“聽罷甚喜”。

    經過一番折騰,羅真人答應放公孫勝下山,去高唐州救宋江。於是,羅真人給公孫勝傳授了“五雷天罡正法”,公孫勝正式成為張天師虛靖先生的嫡派傳人。

    臨行之時,羅真人告誡公孫勝“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

    羅真人糾正了九天玄女的“替天行道”,只保國安民,不輔佐妖魔皇帝。

    但是,當梁山完成大聚義之後,宋江與一百單八將對天盟誓,要“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公孫勝也在盟誓之列,此時,為何又不反對宋江更改了羅真人的“替天行道”主張呢?

    因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意味著北宋即將滅亡,宋江及梁山好漢將抗擊外敵,保境安民。

    所以,公孫勝的離開,與《水滸傳》“替天行道”的主題有關。

  • 4 # 使用者吉祥如意392

    道術高深世所罕,

    七星聚義美名傳。

    智劫辰綱起水泊,

    勇退官兵興梁山。

    呼風喚雨人悚懼,

    驅魔蕩妖敵膽寒。

    功成不把紅塵戀,

    隱退江湖享晚年。

  • 5 # 紫氣東來阿林

    自古沒有善終的將軍!公孫勝回家看母是藉口,實際是知道宋江一心想歸順朝廷。而宋朝皇帝昏庸無道。最後沒有啥好的下場!

  • 6 # 不正緊歷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也就是公孫勝是為什麼上梁山的?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回答他為什麼在宋江上梁山之後選擇離開。

    看過書的人都知道,公孫勝上梁山是因為參與了晁蓋、吳用一行人的“搶生辰綱”計劃,而且,說起來公孫勝還是主動參與的。那麼問題來了,公孫勝作為一個出家人,不好好修道,搶什麼生辰綱?

    公孫勝不是魯智深和武松,後者是為了躲避官司半路出的家,他就是個正宗的道士,而且道行不淺,他師父羅真人法術就更高強,並不是什麼江湖騙子。所以公孫勝為什麼想不開要跑去要搶劫?

    我覺得在這件事上羅真人算是個關鍵人物。

    上面說過,羅真人是個很有道行的道士,他可能早就看穿了一切,既然洪太尉放走了妖魔,那麼大宋朝必有一反,而且自己的大徒弟還是三十六天罡之一,既然命中註定躲不掉,不如拼一把,選一個好的帶頭人,好好輔佐,說不定能實現一些什麼。

    我認為,羅真人的首選是晁蓋。

    晁蓋有名氣,宋江也很有名氣,可是為什麼劉唐和公孫勝不去找宋江搶生辰綱而是找晁蓋?也許他們早知道宋江的為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上山當土匪的,而且肯定會招安。劉唐也許看不了這麼遠,但羅真人肯定能,既然命中註定要當反賊何不就反個痛痛快快,所以當羅真人算到劉唐要找晁蓋搶生辰綱時就派公孫勝去幫他一把,讓晁蓋當上梁山泊主來個先下手為強。

    我的證據如下:

    一、當時公孫勝找晁蓋搶生辰綱,藏在後面的吳用聽到後出來假意要去告發公孫勝,公孫勝慌張了一下。

    我認為公孫勝的慌張是演出來的,因為他是法術高強的道長,吳用雖然聰明但是面對面一對一的較量公孫勝拿他跟捉小雞仔似的,公孫勝大可以拂塵一揮,大袖一擺,走你!

    二、等宋江完全上山之後,公孫勝就提出要回家。

    這個就是本題要問的了。官方理由是見到宋江父子團聚想麻麻了,我覺得想家的原因固然有,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宋江這貨還是上山了,不想和他在一個屋簷下待著,所以要走了,不然為什麼他一回去就不想再來了呢?

    三、後來在戴宗的三請四請之下,公孫勝回來了,因為公孫勝要回來再幫晁蓋一把,希望可以與天意鬥爭一下,能不能把宋江換成晁蓋,因為晁蓋並不是天罡星,但是很遺憾,天意就是天意,即使法術高若羅真人也不能逆轉。四、打完王慶之後,公孫勝就回去接著修道去了並沒有參加讓梁山好漢傷亡慘重的打方臘的戰爭中。

    梁山泊的凋零也正是從公孫勝的出走開始的,大概是不想親眼看見那樣慘烈的結局,大概是還是不能和宋江為伍的緣故吧。

    以上。

  • 7 # 無月文化館

    只見那個先生,身長八尺,道貌堂堂,威風凜凜,生得古怪。……晁蓋看那先生時,但見:頭綰兩枚鬅鬆雙丫髻,……八字眉一雙杏子眼,四方口一部落腮鬍。

    以上是《水滸》中關於入雲龍公孫勝形象的原話描寫。

    我仔細查了下,其實公孫勝離開梁山,總共有兩次。

    第一次是宋江上山後,公孫勝回鄉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時方被戴宗請回。

    第二次是徵方臘前,公孫勝返回薊州,潛心修道。

    公孫勝第二次離開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梁山也沒有然後了......

    再來看看公孫勝在《水滸》中主要做了哪些事呢:

    一件是公孫勝找到晁蓋,促成擷取生辰綱事件

    另一件是戴總請公孫勝回來後,在高唐州作法大敗高廉,為梁山軍破城立下關鍵一功

    最後一件便是梁山大聚義時,公孫勝主持羅天大醮,掘出定下頭領排名的石碣碑。

    此外公孫勝經歷大小戰役數起,扮演的都是法師角色。

    從這些事情上便可以看出,公孫勝在梁山是頭號法師的角色,幫梁山解決一些靠人力無法解決的事。另外,古時候起事都需要搞些神兆、圖讖什麼的,比如梁山聚義的石碣碑,這事非公孫勝來做不可。

    如果說吳用是聰明人,那麼公孫勝便是高人,高人自然有高人之處。首先,高人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知道何時動何時止。

    第一次公孫勝說要回家探母,他一個方外之人,怎會有要探母這樣的理由。那時正是宋江上山,宋江上山之後發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晁蓋死了,梁山被宋江整合了,然後被招安被消耗殆盡了。公孫勝預料到了這一切,所以藉口離開了。

    第二次戴總去請,公孫勝起先是不願回來的,這一點要注意,這說明他第一次離開不是短暫離開,是打算好了就此別過的。但應是發覺自己的任務還未完成,所以在戴宗使計差李逵賺了公孫勝老母之時,公孫勝便藉機,以師傅羅真人為臺階順勢回到了梁山,從後來的故事發展來看,公孫勝確實還有任務沒完成,他要掘出那塊一百零八星宿的石碑,為這件事畫下一個承應天命的句號。

    其實,公孫勝是個天選者,負責從旁引導眾人上梁山,完成聚義,聚義之後,他的任務便完成,此後不再有他的事,他便遁去了。

  • 8 # 吃不胖的杏仁露

    第一,公孫勝是跟隨晁蓋上梁山的,後來宋江上梁山,晁蓋的領導地位被動搖。而同為一夥的吳用又聯合宋江架空晁蓋,到後來宋江成為實際領導者,這麼一個情況出現,是導致公孫勝離去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第二,公孫勝和晁蓋交好,並且是十分欣賞晁蓋的,公孫勝的初衷是想要幫助晁蓋的,晁蓋死後,公孫勝被宋江邊緣化,又不受重用,所以選擇離開。

    第三,公孫勝本來就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從來不需要什麼功名。正因為他的性格讓他選擇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所以他最後選擇離開,得到一個對他而言特別圓滿的結局。

  • 9 # 葦說定製化運營

    入雲龍公孫勝兩次離開梁山,第一次是因為和宋江的革命理念不同,第二次是自己不想送死。選擇晁蓋而不是宋江,就像我們如今跟領導一樣,未必是領導能耐大就越好,還是要看自己要什麼。

    把這份好漢座次名單挨個看下去,第四位是入雲龍公孫勝。

    一個人的形象如何,這不僅單單是指這個人的外貌如何,給人第一感覺如何這些外在因素,更重要的還有他的內在,諸如他的性格特質,諸如他的喜惡,諸如他的抱負等等。所以形象兩字,感覺起來容易,但很多時候卻是無法言語出來,沒法精簡的進行描繪。

    這位公孫先生從七星聚義取生辰綱時就現身,也算是出場早的人物,可不知為什麼我對這位公孫先生的印象始終難以深刻,除了剛出場時“正在莊門外綠槐樹下,一頭打,一頭口裡說道:‘不識好人!’”的一幕,便只剩下那些神乎其神虛無飄緲的“道術”。

    生辰綱事件東窗事發以後,公孫勝和晁蓋一同擊退了官兵,逃到了梁山,火併王倫,晁蓋也當上了梁山的第一把手。作為晁蓋得力助手的公孫勝自然也是扶搖而上,成了梁山的第三把手。

    這一路上,公孫勝也是十分積極的,公孫勝如此積極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為了權力。但這份權力的背後,對於公孫勝來講是扶危濟困。從訴求上來講,公孫勝雖閒雲野鶴,但也需要能夠閒雲野鶴的根據地。

    晁蓋這個人,對朋友不錯。一個上司再有能耐,但對下屬不好,都是白搭。好在晁蓋是個好領導,公孫勝在他那裡看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去為他賣命也是意料之中的了。晁蓋雖然沒有文化,不像吳用那樣腹有詩書,能說出幾大段文縐縐的詩文來顯擺。但通看歷史,似乎就能發現,做大事的人,好像和文化真沒絕對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我們熟知的劉邦,也沒讀幾天書。還不是照樣成了皇帝,統一天下了?還有楚霸王項羽,因喜歡練武而少了讀書,不也是成了楚霸王麼?即便後來失敗了,但他比大多數一心只想讀聖賢書的讀書人好多了。再來看看讀書人范進,苦讀詩書大半輩子,結果呢?白髮蒼蒼之時中了舉人,卻因為太高興發瘋了?這是不是看著就很諷刺?

    這個道理,公孫勝也是明白的。因此,他沒有選擇看似仗義但心思詭異的宋江,也沒有選擇佈施天下卻看人分三五九等的柴進大官人。從這一點來看,公孫勝是聰明的,他理智了,沒有隨波逐流。

    待到宋江上了梁山後,對待公孫勝也是不錯的。當然了,這份“不錯”全是基於公孫勝在梁山的真實身份——宗教領袖。這個時期的公孫勝,所謂的權力其實也沒有受到威脅。最後,也許大家都很奇怪,權力就在自己眼前,為何會選擇了離開權力場,躲進了深山?

    對於公孫勝和宋江之間的矛盾,刀叔總結為三點:

    作為一個曾經公務系統的人,宋江的理念是忠君保國,他的忠已經到了“愚”的地步,這與公孫勝閒雲野鶴偏安一隅的思想並不符;

    解救宋江後,宋江所帶的圈子也上了梁山,我們稱其為宋江派,這與公孫勝所依附的晁蓋派又是一個矛盾,公孫勝雖然有政治智慧,但並不想因為政治而站隊;

    宋江等人上山後,所持的理念進而引發社會各路人馬的加盟。而公孫勝是一個道教人物,這種生活方式不是他所願意看到的,也就是和他本意相反。

    基於以上三點,最終導致了公孫勝第一次離開梁山!而公孫勝第二次離開梁山,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宋江向羅真人“借用”。

    如今的我們都身處職場或官場,從公孫勝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領導的能耐還真不是越大就越好,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夠給您一定的啟發。

  • 10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公孫勝是個“謎”

    公孫勝是水泊梁山一個謎,自己尋富貴自撞“黃泥崗非常7+1”,宋江上山後匆匆離去,被逼尊師命二回梁山,招安後不久又飄然而去,最後得道于山野,也算得個善終。

    其謎一、名號之謎。道人嗎,叫一清道人、一清道長多好,可這位偏偏來個一清先生,既道又俗、非道非俗,有點怪怪的。要說道家三清元尊,用一清為號,恐怕也是犯忌諱了啊。可這位公孫先生還有兩個大號,一是“公孫勝大郎”,也有點怪怪的,按一般叫法應該是公孫大郎吧,類如西門大官人、柴大官人、武大郎、武二郎。二是“入雲龍”。龍已入雲,早已不是混江攪海之物,過譽了。不過聯想花和尚不是和尚,武行者不是頭陀,王道人不是道人,生鐵佛不入佛門,吳學究不再教書,哈哈,儒不儒、佛不佛、道不道,施公高人。

    其謎二、劉唐、公孫送富貴,這二人真逗,一個從潞州、一個從薊州遠道來找老晁組建“搶劫公司”,還美其名曰送“富貴”,天下豪傑想得此富貴者恐非晃蓋一人,為何專找老晁呢?二人一是深信老晁肯定會幹此事;二是深信老晁有能力組織此行動。當然這兩條恐怕大部分類如“梁山搶劫公司”的哥們都想幹、都會幹,二人為何不上山入夥,作為投名獎哩,恐怕老晁這“7+1”集團中無一人不想在白道中求一生富貴吧。不過,劉唐俗人一枚,公孫道長一枚,不去煉丹修道,卻來做個強盜,怪怪的。

    其謎三、何以留守梁山?話說晁蓋領眾好漢幾近傾巢遠行江州劫法場,撇下六人留守,蕭金暫不論,吳學究二把手暫代寨主也罷,公孫先生道術智謀雙全緣何不從?林沖、秦明留一人足矣,緣何“雙強”俱留?筆者久思冒言:公孫先生奇人也,恐晁吳難以調遣,不能用;林教頭苦人也,劫法場救宋某與己何干?不會用;秦明仇人也,宋江用計害了老秦妻兒老小也“忒毒了”,不敢用。“三不用”也是三哥主政後要明揚暗壓的主啊。

    其謎四、公孫下山疑點多,話說公孫先生要下山探母參師,晁總本不欲批假,後批了百日,又言“切不可失信”、“切不可爽約”,晁總、宋副總又殷殷盼早日歸來,何哉?一是如果說公孫先生遊離於梁山搶劫公司白領之外是個閒人,那他可是“自薦”加入黃泥岡“7+1”集團的;二是下山來晁總當眾送大錠金銀,那麼公孫先生的黃泥岡“工程業務提成”哪裡去了?三是晁、宋何知先生一去不回吧,或許先生已厭倦了好漢般的生活吧,或許另有原因。

    其謎五、三卷天書有“貓膩”。話說宋江避難還道村九天玄女娘娘廟得天書三卷,並告誡宋三哥,此書“只可與天機星同觀”,要說這九天玄女之書,道家讀來最易,若無明指,天機星非公孫莫屬,但下文又言每日“與吳學究看習天書”。筆者不解這宋老三咋知道吳學究就是“天機星”?玄女娘娘又沒明指?有點奇怪不?事後付之一炬,自無查究啊?宋江上山,吳用易主,公孫先生不謎。

    其謎六、公孫勝梁山主“醮事”,無論如何不情願,公孫二回梁山泊,英雄齊聚之時,應宋吳之邀,主行變味的繼位大典,“公孫勝作高功,主行齋事,關發一應文書符命,不在話下”。其實這功德做的有點不明不白,一是大典開始之前,道士不齊、諸物不備之時公孫勝已經做了開始做了,或許是“手腳”吧;二是四月十五的電光雷鳴來的真是時候;三是得道之入雲龍竟然不識蝌蚪文,要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何道士來解讀,公孫勝有何苦衷,恐怕一言難盡啊。

    謎總歸是謎,這位“白肉腳襯著多耳麻鞋,綿囊手拿著鱉殼扇子。八字眉,一雙杏子眼;四方口,一部落腮鬍。”的似道非道、非道得道的公孫先生著實是個解不開的謎啊。

  • 11 # 歷史雲頂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小說史上的一顆明珠,其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的勇猛和他們豪爽奔放的性格在書中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然而《水滸傳》的結局卻是十分悽慘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歸順朝廷之後,朝廷表面上將他們收納,但是卻在背地裡下死手,只有20多個人倖存。

    這一切的原因可以歸結於宋江一心歸順朝廷,眾所周知,宋江在入夥梁山之前就是一個官員,由於他的豪爽大方獲得了“及時雨”的稱號,所以宋江在人們眼中的形象都很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好人,但是實際上宋江並沒有像大家想想的那麼忠厚老實,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

    宋江在歸順朝廷之後,被人下藥暗算,結果臨死之前還拉上自己的左膀右臂李逵一起前去湖邊談心,並且下藥讓李逵和自己一起死,雖然宋江口口聲聲說怕李逵在外面出事,但是宋江真實的想法我們也不知道,李逵是梁山的一員大將,性格直來直去,可以為兄弟兩肋插刀,所以宋江臨死之前這樣的做法確實讓人看不下去,這也可以說明宋江實際上是一個殺伐果斷的狠人。

    但是宋江的面孔雖然偽裝的很好,但是實際上早已有人看出來宋江的人品了,這個人就是入雲龍公孫勝和李俊,李俊逃出海,去其他國家當了皇帝。公孫勝在梁山上立下赫赫戰功,但是就在他功成名就的時候,卻選擇了逆流而退,其中的原因多半就是覺得宋江這個人不行,他早就識破了宋江。

    入雲龍公孫勝本來是一個道士,但是看到世間的不公正,決定下山行俠仗義。公孫勝非常著名的典例就是“智取生辰綱”,他曾經和姚蓋、吳用等人一起擷取生辰綱,將大量的財寶帶回梁山,立下大功,但是自從姚蓋死後,宋江坐上頭把交椅,公孫勝就已經逐漸識破宋江的面目,於是公孫勝就藉著回家照看母親的理由回了家。

    然而梁山的對外戰役中卻並不是一帆風順,在一次梁山攻打宋朝軍隊的時候,被一個叫高廉的人打敗,梁山向公孫勝求助,在戴宗的苦苦哀求下,公孫勝由於之前的兄弟情再次出山,在幫助梁山擊退敵人之後,再次藉助回去看望母親的名義,不留功與名,瞭然離去。

    可見公孫勝就是在梁山看不到希望才會想著離開,他識破宋江,中途找藉口探母離開梁山,瀟灑地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因此也成為水滸傳結局最完美的人。梁山統帥宋江的決策自然也會帶著整個梁山走向歧路,當時的人們對於宋江都是有著很好的評論,只有公孫勝這樣不在乎名利的高人,才能看的出來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吧。

  • 12 # 脂肪故事

    公孫勝離開梁山,隱藏了一個天大的秘密!

    “入雲龍”公孫勝曾經兩次離開梁山,第一次離開梁山是因為宋江接了家人上山,他思念母親,便懇請回家探望母親,從此一去不歸,直到打高唐州的時候才再次出現。

    公孫勝早不回,晚不回,偏偏等宋江上了山才回,這個時機選擇得耐人尋味啊!

    一、公孫勝是晁蓋的人

    公孫勝一出場,就是鼓動晁蓋去奪生辰綱,此後一直跟隨晁蓋,並且成為梁山的核心高層。

    宋江上了梁山之後,及時雨的大旗一旦豎起,沒多久便勢力大漲,梁山便出現了兩強相爭的局面!而且沒有一點調和的餘地。

    晁蓋能夠坐穩梁山之主的位置,是因為火併了王倫。難道他不怕宋江給他來個火併?這一天儘早會來,無論是採取何種方式。

    這一切是公孫勝所不願意看到的,而晁蓋在處理和宋江的關係時,把公孫勝放在了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眼不見心為淨,乾脆回家去球!

    但是,這並不是主要原因!

    二、公孫勝是個聰明人

    公孫勝是個修行之人,能夠領悟法術的,哪個不是聰明絕頂之輩?

    公孫勝想要離開梁山,需要一個讓晁蓋和宋江無法阻止的理由!去意既定,公孫勝默默地等待著。而宋江下山接家人上山,其樂融融時,公孫勝突然提出要回家探母。

    這個時機選擇地好啊!眾人都沉浸在宋江一家天倫之樂的氛圍中,感同身受,當然會覺得公孫勝此舉是理所當然。

    晁蓋和宋江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可沒法阻攔啊,許你宋江接家人,就不許公孫勝探母了?哪有這樣的道理。

    由此可見,公孫勝對人心情勢的把握,爐火純青!

    三、公孫勝在逃避

    公孫勝在梁山的地位相當超然。他雖然僅僅坐第四把交椅,可在某種程度上,他是超然於梁山的。

    他更像是梁山聚義的推動者、監督者、保護者,要確保聚義的成功!每當梁山有無法解決的敵人時,就是公孫勝出馬的時候了。

    難道公孫勝是心甘情願幹這些事情嗎?一個修行之人,超然物外,哪有心情管人間這些破事!影響他修行不是?

    所以公孫勝一定懷有不得不為的秘密使命!就是要推動一百零八顆妖星聚義,將這大宋攪得天翻地覆!可他從心底是抗拒這件事的,所以藉機“逃”了。

    可他終究還是沒逃掉,最後又回到了梁山。其後才有了第二次離去和最終的歸隱。

    梁山聚義,就是公孫勝修行路上的“劫”啊!即是“劫”,便難逃!至於幕後的大佬是誰,不敢妄自揣測!

    結語:公孫勝人在梁山,身上卻披著一層迷霧,讓人看不清、摸不透。

    公孫勝對於梁山,總保持疏離感、距離感和淡薄感。他人在梁山,心卻不在。

    他想超然物外,卻又不得不身陷其中。

    誰又能逃得過命運的安排呢?好在公孫先生最終還是“功德圓滿”,在徵方臘之後帶樊瑞歸隱。

    歸隱之後,此前種種,皆為雲煙!

  • 13 # 一半秋色

    入雲龍公孫勝,是梁山108好漢裡面最莫名其妙的人。

    一個道士,不好好修煉得道成仙,當聽說生辰綱要打山東經過時,就再也坐不住了,丹也不練了,經也不讀了,連夜撒丫子跑到了晁蓋莊上,砰砰砰敲門。

    當時,晁蓋早就從劉唐那得到訊息了,哥六個聚在屋裡,正商議如何智取生辰綱呢!

    此事非同小可,萬一洩密可是要吃官司的!晁蓋交代僕人,任何人都不許放進來!

    不給開門!公孫勝怒了,開始踹門!咣咣咣!這哪是什麼道士啊,分明是李逵嘛!

    僕人受不了了,開門去罵,哪知道公孫勝一記無情腳,把僕人踢飛了,之後便往院子裡衝,其他僕人見狀,趕忙上去阻攔,公孫勝又飛起幾腳,瞬間打倒五六個!

    身手不凡啊!

    晁蓋一夥聽到外面有動靜,趕緊讓大家藏起來,他一個人出去看看情況,到了院子裡,公孫勝第一句話就是:

    “我是來分贓的,十萬貫不能少了我的!”

    我去!這是啥道士呀!道士不該淡泊名利,看破紅塵的嘛!可公孫勝見了錢,像蒼蠅見了屎一樣,奮不顧身撲上去!

    公孫勝似乎是愛錢的!生辰綱到手之後,公孫勝自然分得了不少錢財,分了錢財之後,公孫勝並沒有離開,而是跟著晁蓋上了梁山,成為梁山創始人之一。

    公孫勝排位不低,排第四,他是搞迷信思想那一套的,什麼上應天命啊,什麼神呀,什麼命啊,古代人都信這個,說白了,就是替領導製造輿論忽悠普通百姓的,這個工作很重要,古代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人,又叫做國師。

    然而,公孫勝卻在梁山事業蒸蒸日上之時,選擇離開,理由是老孃需要贍養,他要回家!

    百善孝為先,這個理由無懈可擊,無可辯駁,然而,當初你冒著殺頭危險搶劫殺人,那時候怎麼不擔心老孃安危啊,要是你掛了,老孃誰來養啊,現在混出點人樣了,卻忽然辭職,回家贍養老孃,這實在說不過去呀!

    公孫勝腦袋裡到底想的啥呀!

    有人說,公孫勝擔心身上濺到血,因為宋江野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早晚要對晁蓋動手,而公孫勝不想看到昔日大哥慘死,也不願牽連到自己。

    這個理由似乎很充分,但並不對。

    因為公孫勝離開之後,又回來了,打高唐州那回,高俅的弟弟高廉會法術,而梁山好漢難以抵擋,慘敗,後來,宋江派戴宗、李逵連脅迫加哀求,終於請回了公孫勝,公孫勝出馬三下五除二,殺了高廉。

    這個時候,晁蓋還活著呢,還沒攻打曾頭市呢!

    晁蓋還沒死,領導人權力之爭還沒結束,按理說,公孫勝不該這麼早回來呀!

    所以,說公孫勝擔心身上濺到血是不對的!那麼,公孫勝到底因為什麼離開梁山的呢?

    我認為,沒有理由!或者說是施耐庵故意安排公孫勝離開的,只有這樣,故事才曲折離奇,一去一請,李逵還斧劈羅真人,這樣故事多精彩啊!

    要是公孫勝不離開,三下五除二就滅掉了高廉,那故事就太平淡無奇、瞭然無趣了!

    對不?

  • 14 # 黑水布衣

    《水滸傳》中,入雲龍公孫勝兩次離開梁山,第二次屬於歸隱,而第一次恰巧就是宋江上山之後,那麼公孫勝當時為何離開梁山呢?

    1、 理想主義者

    在梁山的108人中,公孫勝算是個真正的出家人,作為四號人物,他是梁山宗教精神的象徵。但是公孫勝所表現出的可不像是個出家人,他似乎有著拯救蒼生的理想。

    北宋,是一個崇尚道教的王朝,當時的宋徽宗趙佶就自稱:神宵玉府真主宣和羽士虛靜道君皇帝,可見統治階級對於道教的重視。理論上,只要公孫勝想,他完全可以和那些達官貴人混在一起,榮華富貴,而且以他的水平,和皇帝走到一起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他沒有!公孫勝一出場就攛掇了後來的“智劫生辰綱”,他不為名利,也不為聲望,只想實現“劫富濟貧”。也就是說,公孫勝有著書生意氣,是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

    如果理想主義者離開,那麼只能說是理想破滅了。

    2、 對於晁蓋的失望

    晁蓋他們的後續所作所為很令公孫勝失望:在吳用的唆使下,大家把事前的“劫富濟貧”忘記得一乾二淨,得手以後,只顧自己分錢,完全忘記了活動的初衷。

    在事發後,晁蓋們跑到梁山,火併了汪倫,徹底成了土匪,過起了打家劫舍的日子。這種日子怎麼是公孫勝期望的呢,但礙於情面,公孫勝並沒有立刻離開梁山。

    直到那個人上山。

    3、 看透宋江的本質

    宋江的上山,是梁山的一個分水嶺,它意味著梁山路線的改變,而公孫勝很早就看出來了,其中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派系鬥爭。理論上公孫勝算是晁蓋的人,但他和晁蓋也沒有什麼深厚的感情。宋江上山後帶來了二十多人,遠超晁蓋派系。宋江上山打破了梁山的平衡,一場派系之爭很難避免。很明顯,公孫勝並不想捲入這場紛爭。

    二是不喜宋江路線。隨著吳用加入宋江陣營,晁蓋未來的失勢是可預見的。而宋江口中的招安路線是公孫勝所不喜的,因為公孫勝知道,如果想入朝為官,自己的優勢非常明顯,何苦跟著你宋江呢?晁蓋沒法實現我的理想,那麼宋江更難,所以不如早早離開。

    4、 再次被拖下水

    公孫勝藉著回家看母的由頭準備走了,而且沒打算回來,且看:

    公孫勝依舊做雲遊道士打扮了,腰裹腰包、肚包,背上雌雄寶劍,肩胛上掛著棕笠,手中拿把鱉殼扇,便下山來。——《第四十一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若不是高唐州一戰,梁山的人可能都忘記這個老道了。而宋江派戴宗和李逵兩位心腹去尋找公孫勝可謂用意明顯:戴宗速度快且辦事妥當,而李逵就是用來恐嚇公孫勝的,這黑廝可是什麼都幹得出來,公孫勝還不瞭解宋江的用意?只能乖乖出山。

    雖然,第一次逃離梁山沒有成功,但在徵方臘之前,屢立戰功的公孫勝再次以侍養母親為理由離開了梁山,他似乎預見了梁山的悲慘結局。公孫勝也是少數得到善終的梁山好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的時候飲食上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