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萬家健康商城
-
2 # 王思露營養師
謝謝邀請。這是一則很“應情應景的問題”;關注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更多的人存在“暴飲暴食”的問題,每餐必撐,餐餐全飽,然而長期以往如此吃飯很容易給身體帶去較多的麻煩。感覺到“撐”並不是好事,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每餐七分飽,您的明天肯定比現在要美好。如何培養自己“七分飽”的習慣!健康養生,請看這裡。
經常暴飲暴食,總是感覺到“撐”,對於身體的危害有多大?“胡吃海塞”易患急性胰腺炎:經常“暴飲暴食”,更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這是一種上腹非常疼痛的疾病,同時還會伴有噁心、嘔吐等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經常全飽,會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很容易理解的一則危害。經常暴飲暴食,很容易導致熱量攝入過多,再加上本身缺少運動,時間一長就容易變成一個小胖子。晚餐更是如此,晚上的代謝速度本身已經減慢,晚上吃進去的東西不能及時被代謝,這樣一來就會由於脂肪的堆積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
離糖尿病更進一步:餐食過飽過油膩,還會導致胰島素過度分泌,如果你已經將“暴飲暴食”養成習慣,那你的胰臟負擔就會長期加大,時間一長就會影響它的工作能力,導致不能靠譜地調節血糖,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增加胃腸的工作壓力:進餐頻率越大,進食越多,越容易增加胃腸消化系統的工作壓力,影響腸道菌群的正常工作,因此還會增加某些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風險。
除此之外,經常性的暴飲暴食、大魚大肉會導致脂類物質攝入較多,這對於血管等心腦血管部位也是一種“摧殘”,時間一長甚至會形成動脈硬化,增加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正因為如此,不建議您每餐“飽食”,留有餘地會更加健康。從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營養狀況來綜合分析,“七、八分飽”更適合大家,隨著年歲的增長,它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容小覷的好處,特別是對於身體的整個消化系統。
怎樣吃才是七分飽?說到“七分飽”,它更應該是一種“感覺”。當您的胃部感覺起來還沒有太滿,但是已經減少了對於食物的熱情,這個時候建議將食物撤走,轉移注意力,做點其他事情,讓胃腸充分消化吸收這些食物。
如果你已經感覺到自己“飯到量了”,但是強忍著還能多吃幾口,但吃進去的食物更多是負擔,此時已經達到了“九分飽”的級別,建議立即停下筷子。
健康吃飯,一些細節送給大家:飲食多素少葷,生活會更健康。多吃高纖維且低脂肪的食品,生活中增加蔬菜、菌菇類食品、薯類食品、粗雜糧以及水果的攝入量,控制食慾,增強飽腹感。無論吃哪頓飯,都應該慢慢吃(每餐吃20分鐘左右)、專心吃(不看手機、不聊天);這樣可以更加苗條。避免肥胖,適當調整進餐順序。先喝點湯,再吃魚肉、蔬菜、粗雜糧主食,餐後半小時吃點水果。定時吃飯,定量攝入,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總之,好好吃飯的標準是“飲食全面、少食多餐、細嚼慢嚥、每餐七分飽”。對於“吃飯”這件大事,各位切不可盲目應對。每餐七分飽,你會更健康;其實,吃飯的過程更應該是品鑑美食,而不應該是“單純的補充熱量”。
-
3 # 馨園美容
這是一則很“應情應景的問題”;關注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更多的人存在“暴飲暴食”的問題,每餐必撐,餐餐全飽,然而長期以往如此吃飯很容易給身體帶去較多的麻煩。感覺到“撐”並不是好事,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每餐七分飽,您的明天肯定比現在要美好。如何培養自己“七分飽”的習慣!健康養生,請看這裡。
經常暴飲暴食,總是感覺到“撐”,對於身體的危害有多大?
“胡吃海塞”易患急性胰腺炎:經常“暴飲暴食”,更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這是一種上腹非常疼痛的疾病,同時還會伴有噁心、嘔吐等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經常十分飽,會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很容易理解的一則危害。經常暴飲暴食,很容易導致熱量攝入過多,再加上本身缺少運動,時間一長就容易變成一個小胖子。晚餐更是如此,晚上的代謝速度本身已經減慢,晚上吃進去的東西不能及時被代謝,這樣一來就會由於脂肪的堆積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
離糖尿病更進一步:餐食過飽過油膩,還會導致胰島素過度分泌,如果你已經將“暴飲暴食”養成習慣,那你的胰臟負擔就會長期加大,時間一長就會影響它的工作能力,導致不能靠譜地調節血糖,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增加胃腸的工作壓力:進餐頻率越大,進食越多,越容易增加胃腸消化系統的工作壓力,影響腸道菌群的正常工作,因此還會增加某些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風險。
除此之外,經常性的暴飲暴食、大魚大肉會導致脂類物質攝入較多,這對於血管等心腦血管部位也是一種“摧殘”,時間一長甚至會形成動脈硬化,增加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正因為如此,不建議您每餐“飽食”,留有餘地會更加健康。從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營養狀況來綜合分析,“七、八分飽”更適合大家,隨著年歲的增長,它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容小覷的好處,特別是對於身體的整個消化系統。
怎樣吃才是七分飽?
說到“七分飽”,它更應該是一種“感覺”。當您的胃部感覺起來還沒有太滿,但是已經減少了對於食物的熱情,這個時候建議將食物撤走,轉移注意力,做點其他事情,讓胃腸充分消化吸收這些食物。
如果你已經感覺到自己“飯到量了”,但是強忍著還能多吃幾口,但吃進去的食物更多是負擔,此時已經達到了“九分飽”的級別,建議立即停下筷子。
健康吃飯,一些細節送給大家:
飲食多素少葷,生活會更健康。多吃高纖維且低脂肪的食品,生活中增加蔬菜、菌菇類食品、薯類食品、粗雜糧以及水果的攝入量,控制食慾,增強飽腹感。無論吃哪頓飯,都應該慢慢吃(每餐吃20分鐘左右)、專心吃(不看手機、不聊天);這樣可以更加苗條。避免肥胖,適當調整進餐順序。先喝點湯,再吃魚肉、蔬菜、粗雜糧主食,餐後半小時吃點水果。定時吃飯,定量攝入,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總之,好好吃飯的標準是“飲食全面、少食多餐、細嚼慢嚥、每餐七分飽”。對於“吃飯”這件大事,各位切不可盲目應對。每餐七分飽,你會更健康;其實,吃飯的過程更應該是品鑑美食,而不應該是“單純的補充熱量”。
-
4 # 王桂真營養師
在曾經食不果腹的年代,能夠吃飽飯可能是夢中的事情。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過上了小康生活。飲食上不再是吃不飽,而是想吃得更好。遇上自己不喜歡吃的飯菜,可能就會少吃點。遇上可口的飯菜,可能就會吃個十成飽。這種吃法對於健康的危害較大,更多人開始講究吃飯七八成飽,這種做法也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吃得太飽會增加胃腸道負擔胃腸道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它就像機器一樣也是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而且還需要及時保養。如果您每餐都吃上個十成飽,就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久而久之胃腸道就會出現問題。如果您在這期間再不及時保養胃腸道,問題也就會變得更為嚴重。
吃得太飽容易引起肥胖雖然我們的身體每天都需要一定的熱量,但是熱量過多對於身體健康來說也不是好事。如果您每餐都要吃得很多,食物中所含有的熱量無法被身體消耗掉,就會造成熱量在身體中堆積下來,時間長了也就導致肥胖的發生。肥胖不僅僅會影響體型,也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和痛風等疾病發病因素。
吃得太飽會誘發糖尿病中國的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一個多億,而且每年都在遞增。而在糖尿病的誘發因素中,飲食是最為重要的因素。食物在進入身體後,胰島會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如果您經常吃的比較多,胰島就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進行工作。胰島的工作量加大,對於胰島的傷害也在逐漸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吃飯,要講究吃個七成飽,少食多餐對於健康的好處實在太多。不僅有利於減肥也有利於控制血糖,對於追求健康的朋友來說,這種進食方法才是更加健康的方法。吃飯不要吃太多,身體健康才有最起碼的保障。
-
5 # 咖啡色123
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才能更好的改善人的身體質量,亞健康人群就是因為長期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導致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許多疾病也趁虛而入。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改掉挑食的毛病,不要長期吃油膩和生冷的食物,不要過度勞累熬夜,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飲食要有規律,飯菜要搭配營養,吃飯不要吃的過飽,也不要只吃零食不吃飯。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應該更加註重和關心家人的健康和飲食,健康的飲食習慣需要我們更好的去調節自己的生活規律,注意飲食上的營養搭配,保持樂觀良好的心態,多運動多鍛鍊保持健康的身體,一個人只有心理和身體都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擁有健康。吃飯要吃七分飽,對身體健康還是很有好處的。
-
6 # 食術
從小就聽老人說:“吃飯吃七分”的說法,小到民間尋常百姓,大到朝間大臣甚至帝王,歷來都講究吃飯七分飽這個說法,那麼,為什麼吃飯吃七分飽是最好的?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是有科學根據的。
實驗室資料分析: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學家茱莉•馬蒂森及其同事對多項研究結果綜合分析認為,只需降低進食量,就能延年益壽。
1.1935年,一項小白鼠實驗發現,將進食量降低30%~50%後,其壽命更長,衰老性疾病發病時間更遲。
2.NIA和威斯康星大學以恆河猴為物件展開的兩項獨立長期研究也得出類似結論。研究選擇恆河猴為物件的原因是人類與恆河猴93%的基因相同,衰老方式一致。NIA的研究發現,每天進食量減少30%的猴子,最長壽命達到43歲(超過該猴群平均壽命20歲),30歲後其外貌和行為都沒有衰老痕跡。威斯康星大學科學家完成的研究也發現,減少進食量的恆河猴不僅外表更年輕,而且身體更健康。其癌症和心臟病發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發病率為0。在為期20年的觀察研究中,控制進食量的猴子,死亡率僅為13%,而隨意進食的猴子死亡率高出前者近3倍,高達37%。研究人員分析認為,這些研究表明,靈長類動物的衰老具有可控性。既然衰老可控,那麼與之相關的疾病也就可以延遲發病。
3.美國塔夫茨大學營養專家蘇珊•羅伯茨及其研究小組對218名21~50歲的參試者研究發現,食物攝入量減少25%的人,血液中好膽固醇明顯升高,腫瘤壞死因子(TNFs)減少25%,胰島素抵抗降低40%,整體血壓更低。簡單地說,這項研究表明,只需少吃一點,不僅壽命輕鬆延長20歲,而且還沒有衰老的痕跡。
怎樣做到七分飽,注意以下五點:
1、飯前喝湯,有助於減少食慾。
2、細嚼慢嚥,即吃飯一定要慢。
3、應該離桌時馬上離開桌。
4、不要怕剩菜剩飯浪費。
5、多選擇含纖維和水分較多的食物。
透過長期的減量,可以讓人的心血管、肝腎、免疫力系統走出誤區,進入良性迴圈,最終達到長壽、延遲衰老、對抗疾病的目的。
健康飲食用餐要注意以下八點:
1.兩餐間隔4至6小時。
2.不要狼吞虎嚥:早餐15~20分鐘,午、晚餐以30分鐘(參考)。
3.每天吃12種以上食物:營養膳食系統搭配。
4.喝湯也要吃肉。
5.食物換著吃。
6.吃飯不要趁熱吃
7.飯後甜點要少吃
8.飯後先休息半小時
吃太飽惹出以下六點問題:
1. 吃太飽容易惹來癌
2. 吃太飽容易早衰
3. 吃太飽容易老年痴呆
4. 吃太飽容易傷胃傷腸
5. 吃太飽容易傷腎傷骨
6. 吃太飽容易引發肥胖
中國傳統諺語稱“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若要身體安,三分飢和寒”,科學家花了幾十年時間,用資料證明了這一點:飯量減1/3,多活20年。
透過以上論述,使我們知道了吃飯七分飽的好處,對身體健康的好處,還有一點我們要提一下,與之相關的運動不能少,每天必要的運動量一定要做到。這才能讓我們能真正的延年益壽的目的,“道理雖簡單,效果確不俗”。
-
7 # 營養師深飴
吃飯七分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身體健康,理由如下
1、吃飯吃到7分飽,不會給腸胃造成太大的負擔,讓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
2、吃飯吃到7分飽,可以避免吃太多造成的脂肪堆積和肥胖。已經有研究顯示,肥胖和多種慢性病的發生發展息息相關,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等。控制肥胖可以很好地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發展。
3、吃飯吃到7分飽,可以避免餐後血糖升高要多,造成大腦血液供應不足,避免吃飽飯就犯困,效率低下。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中國人的每日飲食做到以下幾點,我選取了和本話題相關的5點。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每天的膳食應該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25種以上。(多挑品種,多挑顏色,越多越好)每天攝入谷薯類250-400g,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比如紅豆,綠豆,鷹嘴豆,芸豆等),薯類50-100g(比如紅薯,山藥,土豆,芋頭等)食物多樣,穀類為主是膳食平衡模式的重要特徵2、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各年齡段都應該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保持BMI在18.5~23.9之間)(BMI=kg/m2)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細嚼慢嚥,每噸少吃一兩口,減少在外就餐)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週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每次3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運動強度到達稍微有點喘,說不出完整的一句話就可以)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每半個小時起來活動活動)3、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奶類富含鈣,大豆富含蛋白質)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應占一半(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紫紅色)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水果有飽腹感,但是果汁沒有)吃各種各樣的豆製品,相當於每天液態奶300g(乳糖不耐受可以換成舒化奶或者酸奶或者少量多次)經常吃豆製品,適量吃堅果(大豆包括黃豆,青豆,黑豆)(堅果可以吃原味的帶殼堅果一把)4、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魚禽蛋瘦肉攝入要適量每週吃魚280-525g, 畜禽肉280-525g,蛋類280-350g(相當於1天1個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g優先選擇魚和禽類(高蛋白,低脂肪)吃雞蛋不棄蛋黃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肉製品(蛋黃的膽固醇不會引起自身膽固醇太大變動)(煙燻食品帶有環芳烴類和甲醛,增加人體腫瘤,胃癌的風險)5、少油少鹽、控糖限酒
培養清淡的飲食習慣,每天烹呼叫油25-30g(3勺白瓷勺),鹽控制在4g以下(鹽相當於1瓶蓋可樂瓶蓋)控制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在25g以下(防止齲齒)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g足量飲水,每天7-8杯(1500-1700ml),攝入白開水喝茶水,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該飲酒。女性酒精量不超過15g(=450ml啤酒/150ml葡葡萄酒/50ml 38度白酒/30ml高度白酒),男性不超過25g(=750ml啤酒/250ml葡葡萄酒/75ml 38度白酒/50ml高度白酒) -
8 # 木師李哥
有人講健康飲食,吃飯要吃七分飽,這真能延年益壽嗎?你怎麼看?
答:對輕體力勞動者來講,七分飽的前提是營養素的攝入足夠均衡,在這個前提下,七分飽能減輕腸胃的負荷。 對重體力勞動者來講,建議9分飽,7分容易餓。
回覆列表
傳統的養生方式講究吃飯只吃七分飽,認為這樣既能保持身材勻稱,又能延長壽命。那麼這個說法有科學依據嗎?一起來了解吧!
七分飽的科學定義為熱量攝入飽和度為70%。研究表明,在保證營養充足的前提下,比平時減少30%的熱量攝取,即可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簡而言之,就是因為細胞飢餓時會自己吃掉一些體內廢物或有害物質,以此來保持細胞的年輕活力。
這種現象在科學上被稱為“細胞自噬”。當細胞處於飢餓狀態下時,可透過溶酶體來合成細胞生存所需的蛋白質,並修復受損細胞。使之免受有害物質的干擾和損耗,從而達到延長細胞壽命和生存能力的作用。所以說吃飯常吃七分飽,可以讓細胞自噬,維持細胞代謝,使人更加長壽。
細胞自噬是一種基本的生命活動過程,在維持細胞的存活時間及內穩態起著重要作用。正常情況下,細胞自噬水平很低,主要能清除衰老細胞和一些蛋白質等物質。當受到生理或病理應激狀態時,細胞自噬水平才會顯著升高。此時,細胞會透過自噬來清除多餘的受損細胞,為細胞提供營養,維持細胞存活率。因此,限制熱量可加速細胞自噬。
研究表明,自噬作用可能決定著人體的壽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等不可抗因素,細胞自噬能力會逐漸減弱。所以也不要一味控制熱量攝入,過度消耗細胞自噬水平。記住,七分飽,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