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能收集者

    說實在的,兩人能力差距大了去了。從世界範圍來看,劉邦的能力也是非常出眾的。

    劉邦少年任俠,一生的偶像的戰國四公子中的魏無忌。劉邦胸懷天下,把陳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變為現實,把華夏文明發展變成自下向上發展的狀態。使底層階層的文化變成上層社會的流行文化,也只有在華夏文明圈裡才有英雄不問出處的文化。比如詩的發展,從詩經,到樂府,到詞,到曲,再到如今的流行音樂,都是底層文化逐漸發展的結果。這個開始從劉邦。這個為我們華夏人創立新名字“漢”的偉人開始。

  • 2 # 火焰如意

    一、所處的政治環境不同

    秦末天下反秦,反秦的力量很大。

    六國之地,處處是反秦的勢力。人們的共識就是反秦,秦朝由於管理不到位,失去民心。

    與漢末不一樣,漢末還是有很多人忠於漢室的。這就是長期被洗腦的結果,也是漢朝強盛帶來帶來的驕傲與不捨。

    劉邦與劉備能力差不多,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二、對手不一樣

    劉邦的對手只是一個猛將,不是政治家。劉邦走了大運,秦朝是項羽滅的,打敗項羽,劉邦撿了便宜。

    劉備的對手,幾乎是政治家,最大的強敵就是曹操。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很優秀。又走法家寒族政權路線,可以說曹操是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

    三、關鍵時刻與人才儲備

    劉邦與劉備的人生際遇不一樣,劉邦有張良、蕭何、韓信三人。

    那個不是千古人物,都是最頂級的人才

    劉邦雖然讀書少,不懂打仗,不懂治國。有問題時劉邦聽了建議,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有劉邦的運氣,之後再也找不出他人了。

    而劉備沒有劉邦的運氣,也僅有一個諸葛亮。諸葛亮的才華相當於蕭何,最多算半個張良。

    諸葛亮是三分天下的格局家,看歷史還是看三國志,《三國演義》被過度神話,諸葛亮不是全才。

    劉備治理天下有諸葛亮,打仗有誰?所謂的關羽張飛只能算雜牌將軍,衝鋒陷陣的猛將而已。趙雲不受重用,具體如何不清楚。

    而劉備意氣用事,不聽諸葛亮的。劉備沒有劉邦的大智慧。不懂不做決定,找懂行來出主意。

    劉備沒有名將,能出謀劃策的龐統還死了。

    一個諸葛亮頂不過三個臭皮匠。

    劉邦的對手簡單劉備的對手不僅強大還很複雜,同時很精明又睿智

    為何說劉邦是最會用人的皇帝,原因就是劉邦什麼都不懂。用了正確的人,劉邦得了天下。

    究竟是懂得多好,還是懂得少好。劉邦的情況告訴我們,懂得少也挺好的。

    劉邦所處的環境,太好了。三大頂級人才的相助,得天下順理成章。

    劉邦同鄉,蕭何宰相之才。張良計謀無雙,謀聖也。韓信千古名將,讀了兵書就能打勝仗,兵仙韓信。劉備怎麼比,唯一拿得出手的人才,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宰相之才。

  • 3 # 百代千秋史

    友友的問題很好,不過,不能說二者間,誰的能力更強或誰的能力更弱。時勢造英雄,是二者所處的“時勢”大不同了。而且,透過所處“時勢”的分析,可以發現或者說澄清中國古代歷史演進的真相。

    一、王朝替換與分合交替,中國歷史是簡單迴圈嗎?

    (為什麼合了,會分?又為什麼分了,必然合?所謂“分合交替”,只是中國歷史的表象。)

    不是!根本就不是!所謂的“王朝替換”和“分合交替”,那只是歷史的表象,絕不是真相。

    每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的末期,無一例外都是大亂世,群雄並起。劉邦創業於秦末,劉備奔走在東漢末年。表面看是“合久必分”,實則是一種治理模式的失敗,是舊有的治理架構和意識形態無法跟上社會變化的節奏,不再代表先進生產力,無法再凝聚人心。秦,是西周分封的諸侯,最終選擇了法家的意識形態和治理模式,但恰恰是嚴刑峻法逼迫天下人揭竿而起。兩漢和西晉是“皇權+功臣集團+豪強大族”的治理模式和儒家意識形態(當然,西晉有特殊性,那就是皇權+皇族+豪強大族)。

    大亂世,無一例外,都會走向終結,重新誕生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大亂世,本身就是一個淘汰機制,勝出者都是當時節點下代表先進生產力、得合民心的。秦亡於平民起義,劉邦本就是平民出生,以平民好惡以決策基點。王莽新朝主要亡於豪強造反,劉秀本就是豪強出身、依靠豪強,以儒家意識形態為紐帶團結並代表了豪強的利益。西晉強化了豪強大族對社會資源的壟斷,某種程度上,就是東漢社會結構的延續。而司馬氏本就是豪強出身,還服膺儒教,所以,也只有司馬氏才是三國亂世的最終贏家。

    (回望大澤鄉。大澤鄉里一聲吼,舊貴族,就成了過去式。接下來,平民,該唱主角了。)

    二、不同的時勢,成就不同的贏家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反映的是平民的視角和心聲。一個大澤鄉,就成了秦王朝覆滅的起點。這反映了歷史的進步,那就是平民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劉邦的身世和背景,不做贅述了。別的不說,年近40還是光棍;混了一個官兒,還是最低階的,標準的平民。劉邦就是平民的視角、平民的好惡。而他的最主要對手項羽呢?標準的舊貴族,從小接受“萬人敵”的教育,以貴族的行為標準為決策的依據。所以,劉邦一定勝項羽。而且從根本上講,是平民對舊貴族的勝利。

    (酷到生命最後一刻的項羽。此後,中國大地再無舊貴族的舞臺和空間。他就是個絕唱!為什麼最後張良要“隱”?因為天下再無舊貴族的舞臺。)

    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織蓆販履為業”。可偏偏自光武始,豪強大族就成了東漢王朝的支柱,對於財富、聲望和權力等幾乎已經是壟斷性的佔據。大亂世,相當於撕開了一條縫,所以曹操和劉備這樣的人,才有表現的機會。但身在局中,終敵不過大勢。不要說劉備如何,就是曹操也無可奈何啊!一個“求才”,居然要發三次令,破局之難可見一斑。

    (“青梅煮酒論英雄”,小說《三國演義》裡不多的溫情場景。為什麼只有他們兩位可以坐在一起呢?因為大亂世裡,真正的平民出身也就他們二位算是人物。為什麼要論英雄呢?因為他們二位的奮鬥歷程,本身就是對英雄的最好詮釋!)

    總之,平民登上歷史舞臺,成就且只能成就劉邦這樣的平民。三國是東漢到兩晉的過渡,成就且只能成就司馬氏這樣的豪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緩解精神壓力?